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黛玉三首诗中“咏菊”又列为第一。由于小说中众人的议论,容易使我们觉得这首诗之好就好在“口角噙香对月吟”一句上。其实,诗的后半首写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又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它难道不就是作者题于小说开头的那首“缘起诗”在具体情节中所激起的回响吗?这实在比让林黛玉魁夺菊花诗这件事本身更能说明作者对人物的倾向性。
螃蟹咏(第三十回)
'说明'
《螃蟹咏》是《菊花诗》的余音,在做完菊花诗、吃蟹赏桂之际,宝玉先吟成一首,问谁还敢作。黛玉笑他“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就随手写了一首,但接着就撕了。宝钗也写了一首,受到众人称赞。
其一(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注释'
1。持螯——拿着蟹钳,也就是吃螃蟹。语本《世说新语》:毕卓曾对人说:“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是古代贵族过的享乐生活。
2。擂姜——捣烂生姜。
3。饕餮——古代传说中贪吃的凶兽,后常用来说人贪馋会吃,这里即此意。王孙——自指,借用汉代刘安《招隐士》中称呼。
4。“横行”句——说蟹。蟹,称为“横行介士(战士)”,见《蟹谱》:又称为“无肠公子”,见《抱朴子》。横行,既是横走,又是行为无所忌惮的意思。无肠,除字面义外,又用以说没有意兴,无动于衷。这一句语带双关,兼写“偏僻”、“乖张”。金代诗人元好问《送蟹与兄》诗:“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
5。脐间积冷——我国传统医药学认为,蟹性咸寒,恣食,会积冷于腹内(小说中也写到),须用辛温发散的生姜、紫苏等来解它。
6。香——与“腥”同义。两句似寓其沾花惹草习气。
7。“坡仙”句——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人亦称其为坡仙,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笑一生穷愁劳碌的唐代苦吟诗人孟郊,把读孟诗比之为吃小蟹,说是“竟日嚼空螯”(《读孟郊诗》),所以引以为说。又贾宝玉的绰号叫“无事忙”,或是有意暗合。
其二(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其三(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
1。霭——云气。这里指桂花香气。
2。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富贵人家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又似与“饕餮王孙”不无关系。盼重阳——《红楼梦》诗多含隐义,菊诗与蟹诗共十五首,明写出“重阳”的三首即宝钗所作的三首,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诗句看来与探春后来远嫁的时节有关一样(参见其“图册判词”和“春灯谜”诗),宝钗始言“重阳会有期”,继言“聊以慰重阳”,这里又说“涎口盼重阳”,可见“重阳”当与后半部佚稿中写宝钗的某一情节有关。
3。“眼前”句——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是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
4。“皮里”句——蟹有壳无皮,“皮里”就是肚子里。活蟹的膏有黄的黑的不同颜色,故以“春秋”说花色不同。又“皮里春秋”是成语,出《晋书·褚传》:褚为人外表上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心里却存着褒贬,所以有人说他“有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故这一成语亦作“皮里阳秋”。后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所煮食。
5。涤腥——解除腥气。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
6。性防积冷——意即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7。落釜——放在锅子里去煮。成何益——意谓横行和诡计又有何用。
8。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月”点秋季。空余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与它无关。唐代陆龟蒙《蟹志》:“蟹始窟穴于沮洳(音举入,低湿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谱》:“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为‘蟹乐。”
'鉴赏'
这三首诗中前两首是陪衬,小说中的描写已作了交代。其中虽亦有寄寓可寻,但主要还是为后者作引,姑且不作细究。如回目所称,这一节重点是介绍宝钗的诗。
《红楼梦》虽然比其它古典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因为作者不敢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伤时骂世”的话,因而常有一些借题发挥或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和笔来说的地方。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宝钗的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两点:一、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的“假语”,说政治问题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旨在骂世,为此借宝钗之作来发挥,比通过宝玉或黛玉这些明显地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之口来说要稳妥得多。因为宝钗是古代社会的“正统派”,处处都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借她的诗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讽刺诗。
全诗讽刺现实社会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锋芒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它不仅作为小说中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场赌棍的画像十分维肖,就是拿它赠给历史上一切惯于搞阴谋诡计的反面人物也是非常适合的。他们总是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结果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所以,小说中特地强调:“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通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在小说中,这首诗是宝钗写的,这又如何体现对这个人物的褒贬呢?写宝钗对世情是练达的,这未必就是褒。“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讽刺世人而忘了持镜自照,倒实在带有贬意:笑人家不择正路、“皮里春秋”,自己为了争得宝二奶奶的位置,不是也用尽心机、施尽手段么?说蟹有腥臭,自己热中仕途经济就没有儒臭么?告诉别人吃蟹要“性防积冷”,难道“性冷”的只有螃蟹么?问螃蟹“于今落釜成何益”?不也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金锁终于配了宝玉成何益?如此等等。诗彷佛出于无意,却又实实在在地成了宝钗的自我嘲讽。
探春房内对联(第四十回)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说明'
小说中说这副对联是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中间是宋代名画家米芾的“烟雨图”。
'注释'
1。“烟霞”二句——意思是天性风流闲散好比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烟霞”、“泉石”,用唐人田游岩事。《新唐书·田游岩传》: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古代隐士)祠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近来)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我癖爱泉石烟霞的老毛病是治不好的)。’”
'鉴赏'
封建地主阶级为美化自己的剥削生活,常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自以为风雅清高。所谓“闲骨格”、“野生涯”,戳穿了看不过是懒骨、寄生而已。当然,其中有一些人是出于不满现实政治,借此表示不愿与当局者合作。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面做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去做大官。探春有管家婆的“精明”,头脑里存有很强的宗法等级观念,又热衷于为封建王朝“立出一番事业来”,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虽不免矫情做作,但从小说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也还是很典型的。
此外,这副对联也是作者构思完整、文心细密的一个极好的例证。前面探春在她结诗社帖子中说宝玉曾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等话,我们初读时总以为那只是作者信手写下的泛语,不料隔了好几回以后竟有照应。同样的情况在小说中还可举出很多。这一特点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不同于一般小说之处,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未见的。
牙牌令(第四十回)
'说明'
牙牌令是贾母两宴大观园席上行的酒令。
牙牌,又称骨牌、牌九,旧时游戏用具,亦作赌具。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小说里令中一、三、五、七单句都是宣令者鸳鸯所说。
其一(贾母)
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合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了一张六合幺。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钟馗腿。
'注释'
1。“天”——上下都是六点的牌叫天牌。
2。头上有青天——俗话,有所谓“做人要凭良心”的意思。
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北宋时初建,即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桥。堤上多植梅花。这里以“六桥”比六点,以“梅花”比五点。彻骨——形容极香,又与牌的点色刻于骨上相切合。
4。幺——“一”的另一个说法。
5。一轮红日出云霄——上面的一点色红,以比“一轮红日”;下面的六点色绿,以比青云。
6。“蓬头鬼”——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六、五六、幺六,五与幺加起来也是六,成“一副儿”,叫“蓬头鬼”。
7。钟馗——相传是唐代人,曾应武举未中,死后托梦给唐玄宗,立誓要“除天下之妖孽”,玄宗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画成图像,告示天下,命岁暮时家家画其像“以祛邪魅”。见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后来,民间遂有钟馗能收伏鬼的传说。这里说钟馗反被鬼抱住了大腿,所以引得大家发笑。《孤本元明杂剧》中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一剧,其中有五鬼一齐拥上扯衣抱腿与钟馗扭打的情节。
其二(薛姨妈)
左边是个“大长五”。
——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是个“大五长”。
——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
——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
——世人不及神仙乐。
'注释'
1。“大长五”——上下都是五点的牌。也可倒过来说成“大五长”。
2。梅花朵朵风前舞——“大长五”牌名“梅花”,以“五”像花。因“五”上下有两个,所以说“朵朵”。诗词中常以梅花随风飞舞喻雪,暗谐“薛”氏。
3。十月梅花岭上香——二“五”共十点,所以说“十月”。岭上,指瘐岭,多植梅花。唐诗中多写折岭头梅寄远赠别。
4。织女牛郎会七夕——古代神话传说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谓牵牛星的神即牛郎。牵牛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传说织女嫁了牛郎,每年只能七夕(七月七日晚上)相会一次,由乌鹊飞来银河上搭成桥,让织女渡河。后遂以牛郎织女说夫妻不得相会。“七夕”比“杂七”。
5。“二郎游五岳”——成套点色名称,三张牌是五五、二五、五五。凡有五个点色同的就成“一副儿”,现在是一个“二”(以“二郎”比)、五个“五”(以“五岳”比)成套。二郎,神话传说中人物,即灌口二郎神,说法很多,俗传据《封神演义》为杨戬。五岳,五大名山,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其三(史湘云) 左边“长幺”两点明。——双悬日月照乾坤。右边“长幺”两点明。——闲花落地听无声。中间还得“幺四”来。——日边红杏倚云栽。凑成一个“樱桃九熟”。——御园却被鸟衔出。 '注释'1。“长”——上下都是一点的牌。2。 双悬日月照乾坤——两点都是红的,所以用日月并照为喻。乾坤,天地,用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原句:“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安史叛兵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自己在灵武称帝,即肃宗(诗中少帝),称玄宗为“上皇”。李白诗中安慰在成都(诗题中南京)失去了帝位的玄宗。所以,在这一字面辉煌的诗句下,隐藏着寂寞和悲哀。3。闲花落地听无声——以“闲花”喻两点红。“长幺”又叫地牌,与“落地”相合。用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诗原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酒令里是无声无息、春去花落的意思。4。日边红杏倚云栽——以“日”比幺,以“红杏”比四点红的。用唐代高蟾诗原句,参见《红楼梦曲·虚花悟》“云中杏蕊”注。5。“樱桃九熟”——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幺幺、幺四、幺幺,全红,共九点,所以用“樱桃九熟”为比。6。御园却被鸟衔出——即“〔樱桃〕却被鸟从御园衔出”。樱桃相传为莺鸟所含食,故一名含桃。见《吕氏春秋》。唐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王维诗“颂圣”,所以否定是“鸟衔”之余。这里说成熟的樱桃被鸟衔去,是终于落空的意思。 其四(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双双燕子语梁间。右边是“三长”。——水荇牵风翠带长。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山半落青天外。凑成“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注释'1。“长三”——上下都是三点的牌。也可以倒过来说成“三长”。2。双双燕子语梁间——两个“三”都成斜线,状如双燕并栖。诗词中多以双燕象征夫妻关系。“梁间”,戚序本作“呢喃”,与上句“三”不同韵部。己卯、庚辰、程乙等本皆作“梁间”,是。但由此可见是用宋代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改字而成的。3。水荇牵风翠带长——荇菜根在水底,叶浮水上,顺风逐波如翠带飘动,也形容牌的点色。用杜甫《曲江对雨》诗原句:“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解诗者以为杜甫此诗“回首繁华,不堪俯仰。 ”(浦起龙《读杜心解》)4。三山半落青天外——“三山”说上面三点,“青天”说下面六点。六点是“天牌”的一半,所以说“半落青天”。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原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写“凤去台空”、“长安不见”的怅惘愁绪。5。“铁锁练孤舟”——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三三、三六、三三,左右上下的“三”,很像是一条条的“铁锁练”。有人以为孤“六”象征着“孤舟”,一说夹在当中的一张是“三六”九点,以“孤舟”谐音(南方俗语音)“孤九”。6。处处风波处处愁——当据唐代薛莹《秋日湖上》诗句“烟波处处愁”增字而成。 其五(林黛玉) 左边一个“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仪。凑成“篮子”好采花。——仙仗香挑芍药花。 '注释'1。良辰美景奈何天——用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女主角杜丽娘的唱词原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参见《仙宫对联》“无可奈何天”注。《牡丹亭》有反对传统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倾向,被儒家道学先生视为“淫书”,所以书中说“宝钗听了,回头看看她。”2。“锦屏”颜色俏——上四下六的牌叫“锦屏”。四是红的,六是绿的,排成长方形,像美丽的屏风。俏,好看。3。纱窗——像六点;窗上多用绿纱,以比色。红娘,比四点红。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丫鬟红娘常作莺莺与张生间的信使,所以张生盼她报消息。《西厢记》是大团圆的,《红楼梦》则是悲剧,因而改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