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海岸线上埋置了足足500 多万枚这样的地雷。隆美尔希望在进攻开始前再埋600 万枚。他希望最终能在登陆
海岸上箍上一道有6000万枚地雷的带子。
在密林似的地雷群和障碍物后面俯瞰着海岸线的是隆美尔的士兵,他们守候在为层层带刺铁丝网所包围的地堡、水
泥掩体和交通堑壕里。陆军元帅所能搜罗到的每一尊大炮,都从这里居高临下地对着沙滩与大海,早已计算好,火力可
以互相交叉。有些大炮确实是对准海岸的,它们隐藏在水泥掩体里,上面是富于和平色彩的海滨度假房舍。炮筒不对着
大海而是直接瞄准沙滩,为的是好给登陆的人潮一阵近距离的平射。
所有的新技术、新发明全都让隆美尔用上了。哪儿缺少大炮,他就代之以火箭炮或是复式掷弹筒。在某个地方,他
甚至弄到了起名为“歌利亚”的小型无人操纵坦克,这些能装载半吨多炸弹的车辆可以从堡垒里遥控,让它们驶往沙滩,
在部队或登陆艇中间爆炸。在隆美尔的中世纪武器库中惟一不见踪影的大概只有朝进犯者头上浇下去的一桶桶滚烫的
铅水了——不过也不妨说隆美尔提供了现代化的替代物:火焰自动喷射器。在前线某些地方,蛛网般的铁管从隐藏的油
库里通出来,伸向沙滩后面杂草深深的壕沟。一按电钮,进攻的部队就会立即被火焰吞没。
隆美尔也没有忘记伞兵或乘滑翔机的步兵的威胁。他命令给碉堡群后面低洼的地方灌上水,在离海岸七八英里的地
方都打上粗重的桩子,设置好饵雷。桩子之间都拉有绊索,只要一触动,它们会立即引发地雷或唤来炮击。隆美尔为
盟军部队准备好一次血腥气十足的欢迎仪式,现代战争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厉害并致人死地的防御阵势。可是隆美尔仍
然不满意。他需要更多的地下掩体、更多的滩头障碍物、更多的地雷、更多的大炮与军队。他最迫切需要的是目前远离
海岸作为后备力量的强大的装甲师。他在北非沙漠曾用装甲师赢得令人难忘的胜利。可是现在,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
论是他还是伦德施泰特,不经希特勒批准,都无权动用这些精锐的装甲部队。元首坚持要把它们置于独自一人的控制之
下。隆美尔至少需要海岸有五个装甲师,好在盟军登陆最初几个小时里给予迎头痛击。要得到它们只有一个办法——去
见希特勒。隆美尔经常告诉兰:“最后一个能见到希特勒的人就是赢家。”在拉罗什吉荣这个阴沉沉的早晨,就在他
准备动身去德国要开始长途驱车回家的时刻,隆美尔痛下决心要当赢家。
等待(五)
在125 英里以外离比利时边境很近的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有一个人希望6 月4 日清晨快点来临。赫尔默思。迈耶
中校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显得形容憔悴,睡眼惺忪。自从6 月1 日以来,他就没有一个夜晚好好睡过一个囫囵觉。而刚
刚过去的夜晚又是最最糟糕的,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夜晚。
迈耶的工作很累人,很伤脑筋。他除了是第十五集团军的情报军官之外,还领导着沿海前线惟一的一个反情报工作
小组。他的组织核心是30个人组成的无线电监听小组,这些人在一个水泥掩体里24小时轮流值班,这里配备有各种最精
密的无线电仪器。他们的工作就是监听,别的什么也不用管。不过每一个人都是精通三种语言的专家,盟军方面通过以
太发出的每一声耳语,或是莫尔斯电码的一个轻轻按触的符号,他们都不会捕捉不到。迈耶手底下的人经验丰富,那
儿的设备精良,连100 多英里之外英国宪兵吉普车无线电话所发出的呼叫它们都能收听到。这对迈耶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美、英宪兵在指挥军队护航船时,得通过无线电交谈,这就给迈耶带来极大的好处,使他能编制出驻扎在英国的各个师
团的名单。可是这些天来,迈耶的监听员再也收听不到这样的呼叫了。这对迈耶来说也是意味深长的一件事:这说明对
方目前正在执行严格禁止使用无线电的命令。这在他已经掌握的众多线索上又添加了一条新的线索,说明登陆确实是迫
在眉睫了。掌握了他已到手的一切情报,再加上这样一条,就能使迈耶构筑出一幅盟军备战的图景。而且他本来就是
一个出色的情报人员。一天几次,他把监听得来的情况筛选整理,不断寻找可疑的、不寻常的——甚至是令人难以置信
的情报。说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报,昨天晚上,他手底下的人果真收听到了一条。这条消息是一项通讯社加急电讯,
是天刚黑时收到的。电文如下:加急美联社尼克发艾森豪威尔司令部宣布盟军在法国登陆。
迈耶惊呆了。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去警告总司令部的参谋部。可是他停住了并且镇定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个信息肯
定是不准确的。他作出这样的判断有两个理由。第一,整个海岸前线一点动静也没有——如果发动攻势他一定会马上
知道的。第二,还在1 月里,当时的德军情报局局长、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曾告诉迈耶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奇特
信号,他说倘若登陆即将进行,盟军肯定会用这个信号的。卡纳里斯当时警告说,在进攻前的几个月里,盟军一定会
向地下组织播送数以百计的信息。其中只有几条确定与D 日有关,其余都是假情报,是故意混淆视听用来迷惑对方的。
卡纳里斯的意思十分清楚:迈耶要监听所有这些信息,为的是不要和最最重要的那一条混淆起来。
起初,迈耶对此还抱着怀疑的态度。在他看来,完全依赖独一无二的一条信息,这简直是发疯。另外,根据他过去
的经验,柏林的情报来源十之有九都是不可靠的。他有一整套假情报的档案可以证实自己的看法:盟军像是向从斯德哥
尔摩到安卡拉的每一个德国间谍都提供了登陆的“确切”地点与日期,可是没有两份报告是一致的。可是这一次,迈
耶知道柏林方面并没有弄错。6 月1 日晚上,迈耶的部下在几个月的监听之后,取到了盟军信息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和卡纳里斯所描述过的不差分毫。它们与迈耶部下前几个月所收听到的密码词句无甚不同。每一天,在英国广播公司照
例的新闻广播之后,广播员用法语、荷兰语、丹麦语和挪威语向地下组织朗读密码指示。大部分的信息在迈耶听来都是
毫无意义的,更令人气恼的是无法破译出这一类神秘莫测的片断,如“特洛亚战争不会发生”,“糖浆明天将喷涌高涅
克酒”,“约翰有一排长上髭”,或“萨拜因刚得了腮腺炎和黄疸病”。可是,紧跟在6 月1 日晚上英国广播公司9 点
钟新闻广播之后的那条信息,对迈耶来说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现在请听几条与个人有关的消息,”广播用法语说道。沃尔特。赖克林军士赶紧开动一台钢丝录音机。广播中有
片刻的停顿,然后开始念道:“萧瑟秋天,提琴幽咽声声情①。”赖克林突然把双手往耳机上一拍,接着他扯下耳机冲
出掩体往迈耶的营房奔去。军士冲进迈耶的办公室,激动地喊道:“长官,信息的第一部分!它来了。”他们俩一起
回到无线电掩体,在那里迈耶听了录音。果真如此——正是卡纳里斯警告他们要注意的那条讯息。那是法国19世纪诗人
保尔。魏尔兰《秋之歌》中的第一行。据卡纳里斯方面的情报说,要是魏尔兰的这一行诗在“一个月的第一天或第十五
天广播……那就意味着它是宣布英美入侵的那条信息的前半段”。这个信息的后半段则是魏尔兰同一首诗的第二行:
“单调颓丧,深深刺伤我的心。”按照卡纳里斯的说法,要是这句诗广播了,那就意味着“登陆将在48小时之内开始…
…从广播第二天的0 时起计算”。就在听了魏尔兰第一行诗的录音之后,迈耶立即向第十五集团军的参谋长鲁道夫。
霍夫曼作了报告。“第一个信息来了,”他告诉霍夫曼,“现在肯定会有情况发生。”
“你能绝对肯定吗?”霍夫曼问。
“我们录了音了。”迈耶回答道。霍夫曼立刻向第十五集团军全体人员转达了这一警告。与此同时,迈耶通过
电传打字把这个信息报告了最高统帅部。接着,他又打电话告诉了伦德施泰特的总部和隆美尔的B 集团军群总部。在
最高统帅部,这个讯息被递交给作战部部长艾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它一直呆在约德尔的桌子上。约德尔没有下警戒
令。他认为伦德施泰特准已经这样做了,而伦德施泰特则以为隆美尔的总部会下这样的命令的。在整个海岸前线上只
有一个集团军处于警戒状态:那就是第十五军。守在诺曼底海岸的第七集团军由于对这一信息毫无所知,因而没有紧急
戒备。6 月2 日与3 日的晚上,信息的第一部分又重新广播。这使迈耶大惑不解,根据他所掌握的消息来源,这个部
分是应该只广播一次的。他只能这样解释:盟军重复广播是担心地下组织没有收听到。在6 月3 日夜晚,重复广播那
个信息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美联社关于盟军在法国登陆的急电也给截获了,如果卡纳里斯的警告是正确的,那么美联
社的新闻肯定错了。在片刻的惊慌之后,迈耶把宝都押在卡纳里斯这一边。现在他身心交惫,但却得意洋洋。拂晓来临,
整个前线仍然是一片宁静,这进一步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现在,除了等待随时可能到来的那至关紧要的下半段警告
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干的了。这件事可怕的含义让迈耶不寒而栗。盟军登陆的失败、他千百万个同胞的生命、连同他
的国家能否存在,都取决于他和部下是否能及时监听到广播,以及迅速通知到前线指挥部。迈耶和他的部下自然会极端
小心谨慎。他但求他的各位上级也能够理解这个信息的重要含义。就在迈耶镇定下来安心等待的时候,125 英里之外,
B 集团军群司令也正准备动身去德国。
等待(六)
陆军元帅隆美尔小心翼翼地往一片涂了黄油的面包上抹薄薄一层蜂蜜。早餐桌上坐着他那位才智过人的参谋长汉斯。
斯派达尔博士少将,还有几位副官。大家都已熟不拘礼。餐桌上的谈话是随随便便、无拘无束的,就像是一家人围坐在
一起,父亲坐在桌子的上首。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人也确实像关系很亲密的一家子。每个军官都是隆美尔亲自挑选的,
他们也都对他忠心耿耿。今天早晨他们都就某些问题向隆美尔作了简短的汇报,希望他能使希特勒注意。隆美尔很少说
话。他只不过是在听。他现在急于要动身。他看了看他的表。“先生们,”
他突兀地说,“我必须走了。”在大门口,隆美尔的司机丹尼尔站在元帅汽车的旁边,车门敞开着。隆美尔请冯。
坦普尔霍夫上校和他一起坐进那辆霍奇牌汽车,上校是兰以外和他同行的惟一副官。坦普尔霍夫的汽车可以跟在后面。
隆美尔和他总部的成员一一握手,跟他的参谋长简短地说了几句话,接着就坐到了司机旁边,这是他坐惯的位置。兰和
冯。坦普尔霍夫上校坐在后面。“现在我们可以走了,丹尼尔。”隆美尔说道。
汽车绕着院子缓行,接着就驶出大门,穿过车道旁那16棵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菩提树。到了村子,汽车往左拐,
开上了通往巴黎的公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隆美尔麾下许多高级军官都抱成团,力图围绕隆美尔6 月4 日、5 日甚至D 日绝大部分时间
不在前线的情况,作不在场的证词。在书籍、文章和访谈录里他们都说隆美尔是6 月5 日动身去德国的。这不是事实。
他们也都声称是希特勒命令他去德国的。这也不是事实。希特勒总部里惟一知悉隆美尔要来访的人是元首的副官鲁道夫。
施蒙特少将。原来在最高统帅部任作战部副部长的沃尔特。沃利蒙将军告诉过我,不论是约德尔、凯特尔还是他自己,
对隆美尔来到德国都毫无所知。甚至到了D 日,沃利蒙还以为隆美尔是在自己的总部指挥战斗。隆美尔从诺曼底动身的
日子就是6 月4 日;无可置疑的证据是那本记录得异常精细的B 集团军群军事日志,上面提供了确切的时间。
现在是早上7 点钟。在6 月4 日这个特别阴沉的星期天早晨离开拉罗什吉荣,隆美尔感到挺合适。这次旅行所选择
的时间再恰当不过了。他身边座位上放着一只硬纸盒,里面有一双手工制作的灰色软羔皮鞋,5。5 码大小,这是带给他
夫人的。他所以要在6 月6 日星期二和她团聚,有着特殊的、很富人情味的原因,因为那天是她的生日。
在英国,现在是8 点钟。(英国双重夏令时间与德国中部时间相差一小时。)在朴次茅斯附近树林里一辆住人的汽
车拖车里,盟军最高统帅德怀特。戴。艾森豪威尔将军工作了一个通宵后,沉入了熟睡之中。几个小时以来,密码信息
通过电话、信使与无线电从近处他的总部传了出去。差不多就在隆美尔起床的同时,艾森豪威尔作出了一个关系重大的
决定:由于天气情况欠佳,他让盟军登陆的时间推延24小时。如果情况合适,D 日将是6 月6 日,星期二。
等待(七)
33岁的美国“科里号”驱逐舰舰长乔治。D。霍夫曼海军少校通过他的双筒望远镜,观看那一长列在他后面坚定地破
浪前进,横越英吉利海峡的舰船。船队走了这么远却未遇到任何攻击,这在他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船队是依着航线
走的,时间上也分秒不差。这支船队迂回曲折地缓缓行进,每小时还走不了四英里,自从昨晚离开普次茅斯港以来已经
航行80多英里了。可是随时随刻霍夫曼都担心会遇见麻烦——潜艇或空袭,也许是二者同时来到。他预料即使运气好也
会进入雷场,因为随着分分秒秒过去,他们正越来越深入到敌方的水域。法国就在前方,现在离他们只有40英里了。
年轻的舰长——在这艘“科里号”上,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从一名上尉一直“蹿”到舰长——对于自己能担任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的领队感到非常骄傲。可是在他通过望远镜观看它们时,他知道对于敌方来说,它们仅仅是等着挨
打的“呆鸭”。在前面的是扫雷舰,六艘小小的舰船排成一根斜线,就像倒过来的V 字的半边,每一艘都在右边的水
里拖着一把长长的锯齿状的金属除雷装置,以切断系泊的水雷和引爆漂浮的水雷。
在扫雷舰后面的是瘦削、灵活的“牧羊犬”,亦即护航的驱逐舰。在它们的后面,一眼看不到边的,就是船队本身
了,一大群行动迟缓、笨重的登陆舰,运载着数以千计的军人、坦克、大炮、车辆和弹药。每一艘载了重货的舰只,都
在一根粗钢索的顶端系有一只拦阻飞机的气球。由于所有这些飘浮在同一高度的保护气球在疾风前都往一边倒,整个船
队就仿佛是个走路倾斜不稳的醉汉。在霍夫曼眼里这幅景象确是壮观。他估算了一艘船与另一艘之间的距离,他也知
道船舰的总数,他寻思这支令人惊奇的船队的尾巴现在仍然还在英国,还没有驶离普次茅斯港呢。这还仅仅是一支舰
队。霍夫曼知道,另外还有十来支船队在他离开或即将离开英国那天时也要起航。到那天晚上,所有的船队要在塞纳海
湾集结。清晨时分,一支由5000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将停泊在诺曼底登陆海滩的外面。霍夫曼简直是急不可待。
他所带领的船队离开英国最早,是因为它要行驶的航程最长。这是强大的美军第四师的一部分,它要去的地方是霍夫曼
——千百万别的美国人也一样——过去从未听说过的,那是瑟堡半岛东部的一片风刮个不停的沙滩,代号叫“犹他”。
东南12英里,在海边村庄维尔维尔和柯莱维尔的前方,是另一片美军滩头阵地,代号叫“奥马哈”,那是一片新月形的
银色的沙碛,第一和第二十九师的弟兄们将在这儿登陆。科里号的舰长原来料想,今天早上会在附近见到别的船队,
可是如今整个海峡似乎归他独自使用。他并未因此感到不安。他知道,附近一带,总有属于“U 字编队”或“O 字编队”
的船队在驶向诺曼底。霍夫曼不知道由于气候情况不稳定,疑虑重重的艾森豪威尔只批准不到20个行动迟缓的船队夜间
起航。
突然,舰桥处的电话响了。一个舱面上的军官过来接,可是霍夫曼离得更近,就自己拿起了话筒。“是舰桥,”他
说,“我是舰长。”他听了一会儿。“你肯定没弄错?”他问。“命令复述过没有?”霍夫曼又听了稍长一些时候,然
后把话筒放回架座。真令人难以置信:居然命令整个船队返回英国——也没有说明理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难道登陆
延期了不成?霍夫曼透过望远镜眺望前面的扫雷艇,它们并未改变航程。在它们后面的那些驱逐舰也没有。它们收到
命令了吗?他决定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亲自去看看打回头的命令——他得弄确实才行,他迅速爬下扶梯来到下一层的
无线电操作间。无线电三等兵本尼。格利森并没有搞错。他让舰长看无线电记录簿,说道:“我核对了两遍免得出错。”
霍夫曼匆匆地回到舰桥上去。
他和别的驱逐舰现在要做的,是把这支庞大的船队调过头去,而且动作还得迅速。由于他是领头的,他最关心的就
是在前面几英里的那支扫雷小舰队。他不能通过无线电与它们联系,因为已经下过一道死命令:绝对禁用无线电。“所
有机车全速前进,”霍夫曼命令道。“靠近扫雷艇。信号员打开信号灯。”“科里号”往前蹿的时候,霍夫曼回过头
去,见到他后面的那些驱逐舰在船队的侧翼拐弯调头。这会儿,它们的信号灯在眨眼,它们开始了引导调转船队的艰巨
工作。心事重重的霍夫曼明白船队处境危险,离法国极近——只有38英里了。难道它们还未被发现?倘若它们调头走开
都未给察觉,那真是个奇迹了。在底下的无线电操作间里,本尼。格利森继续每15分钟收录一次延期进攻的密码电报。
对他来说这是长期以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