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藏在树林中的斥候看到这种情形后,便飞快地奔驰到了诸葛亮的身边,禀告道:“监军,果然如同监军所预料的一样,经过六次的虚张声势,敌军已经麻木了。刚才听到梆子声响的时候,敌军没有任何的动作。”
诸葛亮笑了笑,问道:“领军的是谁?”
“还是那个卫尉卢横。”
“是他啊……上一次我放了你,这一次可没有那么好命了。吩咐下去,一会儿将所有箭矢全部集中在卢横一个人身上。”诸葛亮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阴笑。
“诺”
这边汉军是严阵以待,那边卢横带着兵马迅前进,当又前进了两里,再次听到梆子声响起时,卢横所部根本不予理睬,也不停下脚步,一个劲的朝前面冲。
可是,当梆子声一落,只见道路两边成百上千的箭矢全部射了出来,朝着领头的卢横便射了过去。一通箭矢下去,走在最前面的卢横登时人马双亡。
可是,华夏军并没有因为卢横的死而变得慌乱,反而用手中的连弩,开始对道路两边的汉军开始反击,登时射死射伤了不少人。如此短的距离,华夏军的连弩算是挥到了极致,锋利的箭矢直接穿透了汉军士兵的身体,在华夏军的弩箭之下,汉军身上的盔甲全部被忽视了,有的是铁甲,有的是皮甲,不管是什么甲,都无法阻挡钢制的箭头。
“杀给我杀”突然,在军队的最后面,一个士兵模样打扮的人大声叫了出来,所有的骑兵竟然都听那个士兵的指挥,当那个士兵快马奔驰到树林里举枪刺死了三个人后,汉军将士才看清那个士兵的脸膛,竟然是已经死去的卢横。
不对,应该说,死去的只是卢横的替身。
这一千名埋伏好的汉军顿时作鸟兽散,有几名士兵被卢横生擒。卢横当即将活口踩在了脚下,一脸怒意的喝问道:“诸葛亮何在?不说的话,我阉了你”
士兵急忙护住了裆部。回答道:“在……在前面的十里坡。”
卢横得到答案后,当即拔出了手中长剑,将三名俘虏全部斩,然后将头颅拴在了马项上,带着部下便快地朝前面的十里坡而去。
其实,卢横从第三次梆子响起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蹊跷了。心想诸葛亮诡计多端,以前上了他的当,现在绝对不能再上当了,便找了一个不怕死的勇士,和他换了衣甲,这才得以骗过了斥候的眼睛。不然的话,他早就命丧此地了。
汉军斥候急忙回报诸葛亮,说卢横并未中计。
诸葛亮听后,也是感到一阵惊诧。随即笑道:“没想到我低估了他的能力,有意思,实在太有意思了。”
杜袭在诸葛亮身边,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忙问道:“监军,此计不成,我军该当奈何?敌军军势浩大,不如暂退……”
“谁敢退后一步。就是违抗军令,当斩示众。”诸葛亮怒道。
“可是……监军的计策并不奏效……”杜袭嘴里嘟囔道。
“别忘记了。我可是留下了双保险,此计不成,便进行第二步。本来我以为卢横必死,没想到他侥幸逃过了一劫,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无情了。”
诸葛亮转身又对斥候道:“新野动向如何?”
“所有百姓军队已经全部撤出。新野城已经是一座空城,大将军在城外留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以防止不测。”
诸葛亮点了点头,一扭身,对杜袭说道:“杜将军。此次再给你一次大功劳,只要你做得好,卢横和他的骑兵队伍,就会全部被你烧死。我已经让人在新野安排下了易燃的物体,你将卢横引到新野县城里,然后一把火将新野城给烧了,我喝大将军先行退到邓县,静候你的佳音。”
杜袭听后,当即欢喜无限,大喝一声,带着部下两千骑兵便去迎击卢横去了。
之前伏击卢横败下阵来的七百多骑兵也都一一归来,聚集在诸葛亮的身边,连同诸葛亮一起离开了。
杜袭率领两千骑兵迎击卢横,边战边退。卢横经过此前一战,变得格外小心,此时对杜袭的追击,也是一番谨慎。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杜袭成功将卢横引到了新野城,便飞奔似的进了城,卢横在后面紧追,杜袭不敢逗留,直接率军而逃。
卢横见杜袭败走,恐有埋伏,便不再追逐,派人向黄忠报信,自己则让士兵在城里开始埋锅造饭。
时近黄昏,卢横等人又累又饿,四下寻找全城,结果一粒粮食都没有找到,后来一名士兵现了埋藏在地窖里的粮食,这才打捞上来,开始生火造饭。
酒足饭饱之后,月上梢头,忽然传闻汉军骤至,卢横急忙带兵登上城头,刚策马来到城门口,便见汉军放出了许多火矢,奇怪的是,火矢不射人,偏偏朝着角落旮旯里射,原先堆积在角落旮旯里的易燃物一经接触了火矢,顿时便燃烧了起来。
诸葛亮让人在易燃物中洒上了猛火油,又有水进行了一番稀释,挥了其中的气味,饶是如此,火势还是迅蔓延开来,整个新野城一下子便变成了火的海洋。
大火烧起,火势迅封住了城门,卢横带着骑兵来到城门口时,杜袭等人已经退却,全城都陷入了火海当中,卢横才知道自己又中计了。
“撤快撤出新野”卢横挺枪纵马,率先冲出了城门,身后十余骑刚冲出来,城门的门梁便倒了下来,一下子切断了出口,将剩余的兵马全部堵在了城里。新野城一共南北二门,北门被堵,华夏军士兵便全部朝南门奔驰,一路上闯过火堆,结果抵达南门时,却意外地现,南门也被阻断了,马匹不敢靠近大火,城中熊熊烈火更是连接成了一条火龙,困住了四千八百多华夏军的骑兵,最后全部被活生生地烧死在了新野城里。
黄忠大军因为携带着粮草辎重,还有攻城武器,所以行进甚慢,快到新野时,突然看到新野方向火光冲天,便大吃一惊,急忙带着五百骑兵撇下大军朝新野方向快赶去。
抵达新野时,黄忠看到卢横带着残余的百余名骑兵站在城外,个个面黑如碳,有的更是被火烧的衣衫破烂。
“怎么回事?刚刚接到你占领新野的捷报,怎么又突然变成了一片火海?其余人呢?”黄忠厉声问道。
卢横滚鞍下马,跪在地上,向黄忠哭泣道:“大将军,其他人都被困在了新野城里,只怕凶多吉少……”
“你啊你……某一路上催促你不要轻易冒进,你就是不听,新野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四千多将士全部因你而丧命,你要某如何向皇上交待,向四千多将士的家属交待?”黄忠也是一阵后悔,当初如果自己不让卢横当这个前锋,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卢横一抹眼泪,当即叫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的错,我不会连累任何人,四千多将士的性命,我卢横无以为报,只能用这颗头颅来向他们谢罪”
话音一落,卢横当即抽出手中佩剑,便要挥剑自刎。
只见寒光一闪,黄忠挥舞着九凤朝阳刀将卢横手中长剑击落,怒道:“此战虽然说皆因你而起,,可老夫是主将,也难辞其咎,此事我会如实上奏皇上,请皇上做出裁决。现在,暂时免去你军中一切职务,到伙头军听用。”
卢横也不反驳,只是一脸的羞愧,加上满腔的怨恨。
黄忠收拾残局,将大军驻扎在城外,第二天等火势灭后,这才清理出来四千多具被烧焦的尸体,全部埋在了新野城外。之后,大军便驻扎在了新野,不再向前进,静候朝廷的圣旨。
新野之战结束后,张辽、黄忠会师于新野,之后大军向前挺进,开拔到朝阳县城驻防,正式和汉军的邓县形成了对峙,并按照林南的旨意,故意放出两个月后率领全国之师七十万下灭汉的消息。
另外,卢横被林南革职,黄忠也受到牵连,扣除一个月的俸禄,但卢横扔留在黄忠军中听用,整个先锋军全权交给黄忠负责,张辽副之。
关羽、诸葛亮将大军退到了邓县一带,数十万从前线拖家带口的民众全部被汉军送到了襄阳一带安置。当听到华夏军放出的消息时,诸葛亮和关羽商议之后,决定暂不上报,以免引起荆州百姓的恐慌。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要防民之口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很快,华夏军进攻的事情传至襄阳,朝堂内一片哗然,群臣皆惊,一些大臣更是主动央求迁都南郡。
刘备坐在大殿上,耳边响起群臣琐碎的话语,听得他的心里极为的不耐烦。
突然,他站了起来,犀利的目光扫视过群臣,怒道:“我汉军有水6大军三十万,又兼有汉水之险,只要谨守汉水,就绝对不会有失。诸位都是我大汉的开国功臣,华夏国尚未一兵一卒,你们就在这里叫嚷着要迁都,是何道理?如今不过才丢失了新野郡十县之地而已,你们都已经害怕成了这个样子,一旦等到华夏大军滚滚而来,你们是不是准备把朕杀了,举国投降?”
说完,刘备拂袖而去,盛怒之极。(!
。。。
:
第962章 【智计】()
“退朝”刘备身边的宫人大声叫道。 ↗
一声令下,群臣纷纷恭送刘备,等到刘备走后,群臣莫不议论纷纷,徐徐退出了朝堂。
丞相许劭并未动弹,站在那里,看着满朝文武沮丧的脸庞,也是叹了一口气。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一张面孔,那张面孔眉清目秀,白面青须,淡墨色的长衫罩在他健硕的身躯上,显得极为儒雅。
许劭见那人依然站在大殿当中,当群臣全部退后,整个大殿上只剩下他和那个人,他便径直走向了那个人,便笑着问道:“群臣皆退,公琰为何不走?”
“大敌当前,群臣不思如何退敌,却先议迁都,公琰不敢苟同,准备一会儿去觐见陛下,将公琰心中所想,一一告知陛下,但愿能为国出一份力。”说话这人,姓蒋名琬字公琰,乃零陵湘乡人,现任汉国谏议大夫。
许劭听后,倒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若是群臣皆如公琰,君臣一心,同仇敌忾,华夏军虽有百万之众,也不足惧也”
话音一落,许劭又伸手拍了拍蒋琬的肩膀,笑着说道:“年轻人,好好干,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话还没有说完,许劭便一阵猛咳,他随即掏出一方手帕,捂住了自己的嘴,然后侧过身子,看了一眼手帕后,眉头稍稍一皱,便急忙将手帕握在了手里,然后转脸对蒋琬说道:“皇上不高兴时,总是喜欢在御花园的凉亭里坐着,你只管去找皇上,他现在最需要有人献计献策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许劭的声音明显虚弱了许多。他说完之后,转身便朝殿外走了出去。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的艰难,但是他知道,他不能就此倒下去,他要撑着,亲眼看到汉军是如何退敌的。
蒋琬早已经目睹了一切,他看到了许劭咳出了鲜血。看到许劭一步步的缓慢走出了大殿,然后在丞相府奴仆的搀扶下上了马车。他心思缜密,自然不会不清楚,许劭是带病上朝的。
叹了一口气,蒋琬径直朝御花园去了。
御花园的凉亭里,刘备被刚才群臣的举动气的要死,华夏国不过才说要兵,这帮没出息的大臣就要迁都,仗还没打。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有道是输人不输阵,现在倒好,刘备是输人又输阵。
刘备正在气头上,见到一名宫人走了过来,便问道:“何事?”
“启禀陛下,谏议大夫蒋琬求见。”
“蒋琬?哪个蒋琬?”刘备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想起这个人来,这也并不怪他,因为蒋琬也是被刚刚调往京师。前后才不过三天而已。
宫人提醒道:“就是大司马举荐的那个蒋琬。”
刘备寻思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张飞确实举荐过一个叫蒋琬的人,只是这一阵子他时刻关注着战争的事情,今天又被群臣气了一下,所以一时没有想起来。这会儿记起来了有这号人物,便问道:“他有什么事情?”
宫人回答道:“启禀皇上,蒋大人说他是来献策退敌的。”
刘备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忽然听到了宫人的话,便急忙道:“快让他进来。”
“诺”
话说从头:蒋琬是张飞在零陵现的人才,起初举荐蒋琬在一个县里担任县令,后来县尉举报蒋琬整日沉迷于酒缸里,将所有的公务都置之不顾。
张飞一怒之下。亲自策马来到了零陵,逼着蒋琬处理公务,结果蒋琬一日审理百案,将百余天来所积攒的案子全部审理的合情合理。张飞亲眼见到之后,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蒋琬并非百里之才,于是乎,便将蒋琬调到了身边,担任主簿。
张飞是典型的轻小人,亲士大夫的人,所以对蒋琬也是很关心,再后来,张飞觉得蒋琬留在他的身边太屈才了,便将蒋琬举荐到了朝中。
言归正传:蒋琬跟随着宫人一起来到了御花园,看到刘备坐在凉亭当中,便立刻前往叩拜。
礼毕,刘备先是打量了一下蒋琬,见蒋琬一表人才,一副儒雅之状,这才说道:“爱卿有何良策献给朕?”
蒋琬道:“良策倒是没有,只是前来向陛下举荐几个人,或许可以帮助陛下退敌,仅此而已。”
刘备本来是满脸笑容和一肚子的期待,听完蒋琬的话后,笑意便收拢了起来,板着个脸,说道:“你所举荐的是何人?”
“臣听闻荆州有一名隐士,复兴司马,单名一个徽字,字德操。名士庞德公称之为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就在襄阳城外,陛下何不去求教一二?”
刘备听后,说道:“此人朕也听过,只是从未得见,前几次朕派人前去征召,皆不就,不知道是何原因。”
蒋琬道:“陛下应该放下身段,礼贤下士,亲自去见,或许能够请出此等隐士。”
刘备当了几年的皇帝,以前挨冻受饿的事情早已经忘却了,端着皇帝的架子,便冷笑了一声,说道:“你让朕亲自去请一个山野村夫?”
蒋琬开导道:“国难当头,凡是可用之用,陛下应该不遗余力的用,只要能够渡过这次危机,就是陛下的圣明。荆州人杰地灵,饱学之士更是多不胜数,只要陛下肯礼贤下士,必然能够俘获更多荆州士人的心。这样的话,那些人自然愿意为陛下所驱策。荆州名士,以庞德公最为出名,但是却以水镜先生的声望最高,如果陛下能够请出水镜先生,只要水镜先生一封信,庞德公也必然会与之同来,那么其余的荆州名士,自然会趋之若鹜。”
刘备听后,觉得茅塞顿开,当即说道:“言之有理。那朕现在就动身,你随朕同去。”
“诺”
言毕,刘备、蒋琬随即乔装打扮一番,便要出宫。后来刘备又隐隐觉得不对。便吩咐让人抬着一担子金子,与其一同前往。
蒋琬见状,急忙制止道:“陛下,水镜先生并未是金石若能请动之人,此等隐士,一般都清高。臣已经问清楚了。水镜先生住在城西南漳,陛下只需亲自前往即可,不需要带任何礼物,只要显示出诚心诚意,必然能够打动水镜先生。”
刘备闻言,觉得甚有道理,也逐渐明白张飞为什么将蒋琬举荐给他了,此时此刻,他才觉得。蒋琬确实非百里之才。
两个人化装成普通老百姓,各骑着一匹马,没有带任何侍卫,便出了襄阳城,朝南漳而去。
……
“阿丑,听说了吗?华夏军兴举国之兵,一共七十万,水6并进。准备来灭汉了,襄阳很快就要成为战场了。我听说西蜀刘璋正在招贤纳士。我准备举家迁徙,你去不去?”山间小道上,一个眉清目秀、身材高大的文士一边走着,一边对身边的一个长相丑陋的人说道。
那长相粗鄙的人年纪也就十七八岁,但是身高却显得很是短小,不过才一米五的个子。跟身边的眉清目秀的文士一比,简直是相形见绌。他听到那名文士的话后,便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地说道:“刘璋无能之辈,非托身之地。蜀汉暗弱,早晚会被人取而代之。我不不会去,我劝你也别去,否则的话,下次再见面,你我很可能就在战场上了。”
“阿丑,你我朋友一场,我也是好心提醒你,你不去也就算了,干什么说要和我为敌?”文士极为不乐意。
“州平兄,我也是提醒你而已,如果你真的不想留在荆州了,去扬州也不错,东吴日益强大,比之蜀汉更有前途。”
被唤作州平的人姓崔,乃汉朝太尉崔烈之子,崔烈死后,便客居荆州,因崔烈和刘表有旧,所以刘表对崔州平也很厚待。再后来,刘表去世,荆州动荡,崔州平便和几位好友一起隐居起来,跟随庞德公、司马徽学习。
被唤作阿丑的人,乃是崔州平好友,姓庞名统字士元。崔州平听到庞统的话后,便立刻问道:“多谢。不过,你打算去哪里?”
庞统笑而不答,崔州平还想问些什么,便见两个人骑着两匹马相向而来,正是刘备、蒋琬。
蒋琬见到庞统、崔州平后,便急忙上前询问道:“请问草庐如何走?”
庞统、崔州平先打量了一下蒋琬,又看了看刘备,并不是认识,但是见刘备时,只觉得刘备身上有些许贵气,可也没有多想,便随即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示意草庐所在的方位。
蒋琬拜谢,翻身上马后,刘备、蒋琬便和庞统、崔州平擦肩而过。
刘备骑着马经过庞统的身边时,看到庞统长得如此的丑陋,目光中便夹带着一种鄙夷,只那么一扫而过的光景,却让他与天下的另外一个杰出的少年永久性的失之交臂。
四人擦肩而过,待刘备、蒋琬骑马走远之后,崔州平便对庞统说道:“阿丑,刚才那个没下马的,一身贵气,而且天生异相,长相似乎很像一个人啊……”
庞统点了点头,淡淡地道:“耳大垂肩,手长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座下又骑着名马的卢,除了当今的皇帝刘玄德,还能有谁?”
崔州平听后,急忙回头望去,可是刘备、蒋琬早已经不见了踪迹。他扭过头,问道:“刘玄德来草庐干什么?”
“华夏军扬言起大军七十万,两个月后灭汉,虽然是谣言,但绝对不会空穴来风。华夏国先声夺人,弄得荆州百姓人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