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蒙轲能理解,毕竟当初他们确实有其他想法。
他默默地等待着,只希望有朝一日,杀回辽东的那场战役,由自己来完成。
想到这些,他握着刀柄的手更不觉之间贯满了力道,手上的筋脉突起如蛇。
初遇秦牧之时,他落魄江湖,被厂卫追杀,那时他几乎绝了重回辽东的念头。谁曾料到,短短两三年时间,秦牧奇迹般崛起,竟然让他再次看到了希望。
而秦牧似乎看透了他的想法,这段时间朝堂上纷纷扰扰,秦牧让夜不收给他送来了一张便条,上面只有十来个字:安心训练。争取年底收复中原,乃至辽东。
秦牧这是为了安他的心,为解决朝堂上的问题而先安抚好军队,这是一种政治手腕,但蒙轲看了这张便条,还是感觉十分欣慰。
“蒙都督,刚刚接到消息,亳州的多铎似乎有南下的倾向。”军中都佥事万里匆匆登上点将台。
蒙轲闻言,浓眉一蹙,想了想说道:“万大人不必惊慌。多铎就算真要南下,恐怕也不是冲着咱们来的。”
蒙轲说话不疾不徐,莫名中散发出一种自信,很让人信服。
万里闻言略加思索后,点头说道:“蒙都督言之有理,如今中原的义军还在闹,山东的东方盛转战兖州一带,燎原之势已成,多铎刚在滁州经历大败。士气低落,粮草缺乏,从各方面分析,他都没有能力再攻打淮南。。。。。。嘶!蒙都督。莫不成多铎是冲着螯拜来的?”
“不离十。”尽管有此结论,但出于谨慎起见,蒙轲还是下令加强了沿河戒备,以防万一。
万里等他下达命令之后说道:“蒙都督。多铎南下,说明咱们的反奸计凑较了,螯拜挣扎了二十多天。如今已是山穷水尽,咱们不妨再派人走一趟颖上,这回或许能说服螯拜来降也不定。”
“本督正有此意,就让虞可铭再走一趟吧。”
虞可铭接到命令,一骑白马,再次向颖上赶去,从寿州到颖上,只有十里距离,甚近。虞可铭快马加鞭,一日之间便赶到颖上。
虽然距离不到百里,但两地的却有天壤之别。这点在两地百姓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得最明显。
寿州收复之后,大秦立即就拨来钱粮赈济,官吏忙着重新丈量土地,分给农户。耕牛、粮种,家具等等,也一批批地运来,百姓有了赈济,又看到了希望,生活虽然还很艰苦,但个个精神焕发,笑容也回到了脸上。
而颖上给人的却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沿街百姓神情麻木,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了无生气。虞可铭看了心中感慨万端,真恨不得大军立即北伐,收复所有失地,救民于水火。
他被清军押入县衙,再次见到螯拜时,虞可铭吓了一跳,差点认不出人来。只见螯拜两眼沉陷,仿佛患了重病,整个人瘦了一圈,胡须零乱,眼神阴鸷。
螯拜一见又是虞可铭,立即怒道:“你还来做什么?还不死心吗?”
虞可铭一整神色答道:“瓜尔佳将军,在下此来,是来救瓜尔佳性命来了。”
螯拜扫了他一眼,突然桀桀地大笑起来,声震梁宇,震得灰尘噗噗往下掉,“我螯拜英雄一世,用得着你来救,你算什么东西?”
“瓜尔佳将军英雄一世不假,但英雄也有遭逢末路之时,事到如今,瓜尔佳将军若是还不肯愿面对现实,下场恐怕还不如一只狗熊呢。”
“找死!”螯拜霍然拔刀。
虞可铭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作赌,螯拜此时有若疯狂,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真杀人啊。他急退两步,好在螯拜没有追杀上来,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嘲弄。
虞可铭轻咳两下,暗吁了一口长气说道:“瓜尔佳将军要取下在性命,在下自无还手之力,不过请瓜尔佳将军容我把话说完,到时再杀我不迟。”
“好,你说,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说得天花乱坠。”
“瓜尔佳将军,我知道,你心里对我们秦王是不服的,觉得我们秦王是用计,并非堂堂正正的把你们满清打败。”
“是又怎么样?我螯拜就是瞧不起秦牧小儿,有本事让他与我螯拜堂堂正正一战,他若赢了,我螯拜纳头便拜,甘为奴仆,就怕他没那个本事。”螯拜说完,退回厅中间的太师椅大马金刀坐下,抄起酒壶鲸饮起来,旁若无人。
“哈哈哈。。。。。”
“你笑什么?”螯拜将酒壶往桌上一顿,呯的一声,好在酒壶是铜壶,若是瓷壶定已碎成十八块。
“枉瓜尔佳将军英雄一世,竟说出这样幼稚的话来,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满清崛起之初,有几场仗是当面鼓,对面锣,堂堂正正与明军打的?今日骤闻瓜尔佳将军此番言论,让在下不禁怀疑,我王如此器重瓜尔佳节将军,怕是看走眼了。”
螯拜冷笑道:“你不必激我,这等小伎俩不管用。”
这回虞可铭毫不退让地嘲笑道:“瓜尔佳将军现在也就能在我这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面前耍耍威风了,多铎想必不久就会杀到颖上来取瓜尔佳将军项上人头,将军还是先想想怎么应付多铎,怎么让你的手下甘心听从你的命令与多铎血拼吧,在下把话先撂在这儿,多铎大军真杀到颖上时,愿随瓜多佳将军迎战多铎的不会超过两百人,瓜尔佳将军若真是有胆,敢不敢跟在下赌一把?”
“赌什么?”
“就赌多铎大军到时,有多少人愿随将军迎战多铎,如果不是被迫,如果有超过两百人甘心情愿随瓜尔佳将军迎敌,不劳瓜尔佳将军动手,在下自己割下头颅奉上,如果不足两百人愿随瓜尔佳将军迎战多铎,只要瓜尔佳将军发誓终生效忠我家秦王就行了。”
虞可铭慷而慨之,毫无不避让地注视着螯拜。
螯拜反而沉默了,从到颖上开始,他军中每天都有逃兵,原来的五千人,已经逃了将近一千人,剩下的也是彷徨终日。
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等多铎兵至,除了几十亲兵之后,别说两百人,恐怕一个也不愿再随着他送命。
这段时间以来,大清朝堂上的清冼一波接着一一波,不归附多尔衮的,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换了别人,低低头也能保住性命,但他螯拜没有机会;
多铎需要他来背负淮南战败的责任,还有被丢在寿州的阿山几千人马,这责任肯定也要由他来背负,唯有如此,多尔衮与多铎对大清内部才交代得过去。
此时此刻,用山穷水尽来形容他的处境一点也不为过。
ps:码字码得腰酸背痛,脖子后面还贴上了狗皮膏药以缓解颈椎炎,有半点夸张不是人。兄弟们啊,今天好歹熬出两章了,晚上再拼命码几个小时,大概还能码出一章来,明天可以加更了。
是什么让我如此拼命呢,你懂的!刚刚去瞄了一眼,后面几本书今天都投了一百多票了,票数就象吃了大粪庄稼,噌噌往上长啊!
求月票!真心求月票!兄弟们,请给予你力所能及的支持吧!
。(未完待续。。)
第499章 必然出现的裂痕
“报,王爷,滕吉泰的部下又出去抢掠了。。。。。。”
亲兵匆匆进来并报,多铎不禁大怒,冷喝道:“来啊,把滕吉泰给绑到本王账下,快去!”
“喳!”
“且慢!”宁完我大喝一声阻止亲兵,转头劝多铎道,“王爷请息怒。。。。。。。。”
“息什么怒,本王三令五申,滕吉泰这厮竟敢把本王的命令当成耳边风,一犯再犯,本王今日不办他,今后本王这军令还有人听吗?”多铎暴跳如雷,杀气腾腾,提刀便要往外走。
宁完我一看多铎这架势,连忙上前拉住他道:“王爷,你说的下官都理解,但如今军中缺粮,情况特殊,士卒们一日三餐都吃不饱,滕吉泰大概也是为了安抚手下的兵马,才不得不抗命行掠。王爷,此事还是先问清楚再说,要是就这样拿滕吉泰问罪,只怕蒙古各部会就此分崩离析啊!”
宁完我的话,如同礌石一般重击在多铎心头上,让他心头一痛,神色剧变。
因为治下民变不休,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多铎,都一再下令清军不得再随意抢掠,希望通过此举安抚好百姓,发展生产,增加国力,唯其如此才有立足中原、歼灭秦国的希望。
但滕吉泰却一而再的的抗命,纵兵抢掠,如果是第一次,还能说什么念你初犯,且饶你一回,下不为例的屁话。
但现在滕吉思已经是第三次抗命了,如果再不法办,今后谁还把他的军令当一回事?
但正如宁完我所言,真办了滕吉泰,恐怕蒙古各部会因此离心离德,甚至可能导致大清与蒙古的联盟分崩离析。
苏尼特部原游牧于张家口以北一带,后迁至杭盖依靠哈拉哈一带。天聪九年,其济农叟塞、贝勒滕吉思向满清称臣纳供,皇太极封叟塞郡王,主右翼,滕吉思弟滕吉泰郡王,主左翼。
而苏尼特部原是察哈尔诸部之一,与同属察哈尔部的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嘎,喀尔喀诸部关系密切。
若是以前大清实力雄厚的时候。办一个滕吉泰也就办了,但现在,大清实力大损,蒙古各部本来就已经有些三心二意了,这个时候一但法办滕吉泰,将不光是苏尼特部会出问题,只怕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嘎敖特克几部也会反叛。
这办也不是。不办也不是,多铎一腔怒火无处发泄,恨得一刀劈在帅桌上,嘭!帅桌被劈成两截。桌上的笔墨洒了一地。
这世上的事,往往就这是样,越穷越见鬼,越冷越翻风。多铎正要调兵南下。收拾螯拜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不想滕吉泰又闹这一出。让他真个是焦头烂额。
“宁学士,你说,怎么办?”多铎额上青筋直跳,虎目中杀气不减,仿佛宁完我想不出好办法,立即就会拿他开刀一般。
宁完我头皮有些发麻,很努力。。。。。。很努力地思索了一下,说道:“王爷,不如就让滕吉泰戴罪立功吧。”
“戴罪立功?怎么个戴罪立功?”
“王爷不是正要去征讨拒不听调的螯拜吗?就让滕吉泰去吧,滕吉泰若是能拿下螯拜,也算戴罪立功了,若是不行,到时再治他的罪,性质一变,蒙古各部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说得好听,什么戴罪立功,这分明是放滕吉泰这个刺头出去抢掠,不过这样处理,总好过直接治罪滕吉泰的抗命之罪。
多铎狠狠地吐了口吐沫,暂时忍下了这口恶气,接受了宁完我的建议。他将滕吉泰招来,劈头盖脸地臭哭了一顿,然后下令他率领所部两千人马南下颖上收拾螯拜。
螯拜与多铎、阿济格一直就如同仇寇一般,当初为了争夺皇太极留下的皇位,螯拜等人持刀守在皇宫门口,连多铎等人也不让进去,双方还动起了手,幸好济尔哈朗及时赶到加以阻止,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流血冲突。
这次螯拜做得实在是太过火,扔下凤阳不说,连阿山几千人马的死活也不顾,竟然一口气逃到了颖上,现在又屡招不至,还和秦牧的使者暗中往来,勾勾搭搭,叛国之心已露,诛他九族都不为过了。
且说滕吉泰接下多铎让他“戴罪立功”的命令后,十分乐意,带着手下两千人马出发了。
入关时,苏尼特部共有四千精锐随滕吉泰而来,如今损失了一半人马,只剩下两千。
总的来说,苏尼特部的损失已经是最小的了,其他蒙古部族的损失更为惨重,大家都是怨声载道。
只不过女真实力大损,蒙古各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还勉强和女真绑在一起,希望能捞回点本钱。
但象腾吉泰这样的,打心眼里就不太把女真人放在眼里了,他敢违抗多铎军令,一再纵兵抢掠,就是最好的说明。
现在多铎果然不敢拿他怎么样,相反还给他一个名为“戴罪立功”,实际上是变相让他抢掠的差使,滕吉泰心中乐开了花,自然,也更瞧不起女真人了。
两千蒙古兵在他率领下,呼啸而去,离开亳州才百里,又开始抢掠了。义门县的清知县来阻止,被滕吉泰下令打得鼻青脸肿,然后扔在路边,嚣张之极。
晚上宿营在一个叫曹家集的地方,直接把当地百姓的茅屋点燃烤火取暖,天将入夜时,外围的游骑带回一个叫忽尔刺的族人。
滕吉泰一见忽尔刺,不禁大为诧异,那忽尔刺扑嗵一声跪下,激动地说道:“郡王,属下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郡王啊。。。。。。。”
忽尔刺说到这,已然激动得哽咽难语,滕吉泰抚起他问道:“忽尔刺,你是怎么逃回来的,其他人呢,还有逃回来的人吗?”
忽尔刺是他手下的百夫长,在滁州一战中失踪,滕吉泰以为他战死或被俘虏了。
忽尔刺哽咽道:“郡王,属下不是逃回来的,是秦军特意放属下回来,那夜在滁水属下力竭被俘后,被押到马安山挖铁矿。。。。。。。咱们苏尼特部共有八百多人被俘,都被押到马鞍山开矿,秦军只放属下一个人回来,让我给郡王带话。。。。。。。”
滕吉泰越发诧异了,狐疑地问道:“带话,谁让你带话?带什么话?”
“回郡王,属下见到的是秦国的太常寺卿,名叫宋献策,他说是秦王。。。。。。。秦牧让他来的,他让属下给郡王带话,说秦国希望与咱们苏尼特部交好。”
“秦牧?他要与咱们苏尼特部交好?”
“是的,郡王。那个宋献策说他们的敌人是女真人,只要咱们苏尼特部脱离女真,不再替女真人卖命,他们原意与咱们交好,还说。。。。。。。。”
“还说什么?”滕吉泰问得更急了。
“郡王,他们还说,如果咱们苏尼特部愿和秦国合作,一起灭掉女真,将来秦国会全力支持郡王做蒙古可汗。”
“秦人真的这么说?”
“郡王,属下都是照那个宋献策的原话说的,郡王,那个宋献策还说,如果郡王愿意与秦国结盟,就派个使者到寿州,只要咱们的使者一到寿州,秦国为了表示诚意,就会立即先放回咱们的几百族人,不过。。。。。。。。。”
“不过什么,快说。”
忽尔刺说道:“郡王,宋献策说如果郡王真有诚意的话,派使者去寿州时,就算不是郡王亲自去,也要派一个千夫长去,这样才能说明咱们也有诚意,只要满足这一点,咱们的使者一到,秦国就会立即先放了咱们的族人。”
滕吉泰一时间心绪百转,说实话,他也不知道心头是什么滋味,是惊,是讶,是喜,是疑,十分复杂。
苏尼特部不象秦国有人口千百万。几百个士兵对苏尼特部来说,已经是十分珍贵的了。
且不说双方合作苏尼特部能得到什么好处,光是派个使者到寿州,就能得回被俘的几百族人这一点,就是滕吉泰难以抵挡的诱惑了。
滕吉泰心头有些乱,于是把手下两个千夫长,胡鲁斡和布烈一起找来商议。。。。。。。。。,
ps:月底了,三更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500章 穷途末路的螯拜(求推荐票)
其实一直以来,论骑射,论英勇,论整体实力,蒙古人都不弱于女真人。
之所以自林丹汗之后,蒙古各部纷纷沦为女真人的附庸,是因为若大的蒙古,在这个时期竟然没有出现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首领。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各个蒙古部族首领都是有勇无谋的人。
而另一方面,女真得天眷顾,接连出现了皇太极、多尔衮等足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因此,即便蒙古人的整体实力不弱于女真人,最后也只能沦为附庸。
滕吉泰就是典型的有勇无谋的部族首领,这也是大秦首选他为突破口的原因所在。
百夫长忽尔刺带回来的消息,让滕吉泰心头有些乱,于是把手下两上千夫长,胡鲁斡和布烈一起找来商议。
而胡鲁斡和布烈实际上连滕吉泰都不如,一听说只要派个人到寿州去,立即可以放回被俘虏的几百族人,胡鲁斡立即说道:“郡王,我去,不就是去一趟寿州嘛,怕他不成?”
滕吉泰扯了扯自己的大胡子,犹疑地说道:“不要忙着去,我总觉得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布烈扒下头上的圆顶栖鹰帽,挠着脑门说道:“郡王,这件事我觉得可信,秦人无非就是想分化咱们蒙古各部与女真人。好早点统一中原,反正咱们苏尼特部现在也没有那个实力与秦人争夺中原,不如和他们合作,借秦人之力,让郡王来做蒙古可汗。”
胡鲁斡紧跟着说道:“就是,现在若是没有咱们蒙古各部支持,女真人已经支撑不下去了,照这样看来,郡王要是不答应和秦人合作。秦人也一定会去找其他部族,到那时咱们反而会错失良机啊。”
“就是,反正谁强咱们就跟着谁,女真人眼看是不行了,再跟着女真人也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咱们的人马损失过半,再跟着女真人只怕会更惨。”
在布烈和胡鲁斡你一言我一语的鼓动下,本来还有些犹豫的滕吉泰生怕错失机会,立即说道:“好,反正颖上离寿州也不远。咱们先去颖上看看情况,到了那里,再决定去不去寿州不迟。”
事情虽然商定了,但这一夜滕吉泰还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反复地想着这件事,怎么想都觉得对苏尼特部来说,是利大于弊。
很显然,秦人是想分化蒙古人和女真人,这一点不难想到。但是这对苏尼特部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呢?
当初科尔沁部先跟建州女真,随着建州女真崛起,科尔沁也俨然凌驾于蒙古各部之上。得到的好处最多。
现在女真人就象是秋后的蚂蚱,再跟着女真人一条道走到黑,对苏尼特部来说怕是灭顶之灾啊。
如果转向秦国,哪怕不能象现在秦人答应的那样。扶自己做蒙古可汗,至少也能象科尔沁部那样,得到最多的好处。
至于秦人打败女真人之后。会不会进攻蒙古,这一点滕吉泰不是很担心;
反正跟不跟秦人合作,女真人恐怕都撑不住了,要是秦人打败女真人之后决意攻打蒙古,你现在不跟他合作他们也会打,跟他们合作可能还有友好相处的机会。
滕吉泰苦思冥想了大半夜,得出一个结论:反正不能和穷途末路的女真人再绑在一起了。
每二天起来,滕吉泰双眼红肿,但神情却很亢奋,一缕新的曙光,一个新的希望已经在向他招手。
在他一的声令下,两千苏尼特部士兵加快向颖上县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