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周有很多百姓闻讯前来观看,范汝楠既感荣耀,又是紧张,额头直冒汗。
  秦牧驾临,范家老小依礼三叩九拜。
  随后秦牧提出要入天一阁一观,范汝楠自然不敢说不,他亲自领路,穿过前院,来到一栋楼阁前;
  楼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正门上挂着“天一阁”牌匾。门前还有一个优美的池塘,有水道通往月湖。
  范汝楠介绍道:“藏最是怕火,家祖建楼时,取《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命名为天一阁,取以水克火之意。秦王请!”
  秦牧觉察到,范汝楠打开的铜锁上沾着一层灰尘,联想到范家“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的规矩,他暗暗叹了一声。
  书籍的作用是用来给人看的,按照范家的规矩,有几个人能看到里面的藏书呢?
  除了正门有锁,每个藏书阁又有锁,进了藏书阁,一本书也看不倒,阁内全是一些红木橱柜,每个橱柜又都上有锁。
  范汝楠命两个儿子一起,把所有橱柜的锁都打开,随便拉开一个,里面都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所有的橱柜打开来,非常壮观,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间藏书阁而已。
  秦牧和李香君不禁感叹不己,随手拿起一本书,都是外头难得一见一珍本,有明代的刻本,也有宋代的刻本。李香君看得爱不释手。
  秦牧随便看了看,对范汝楠说道:“范员外,你家藏书如此之丰,世所罕见啊。其中很多珍本,更是外间难得一见。”
  范汝楠连忙作揖道:“秦王谬赞了,其实江南有不少人家藏书之丰不下于草民家的。”
  秦牧很直接地说道:“范员外,本王此来,一是想见识一番,二来呢,是想和范员外打个商量,本王想派人来,把外间少见的珍本整理一下,重新刻印刊行于世,让世人都有机会阅读。不知道范东家可否通融一二。”
  秦牧口气和善,没有半点强逼之意,但他毕竟是一国之主,范汝楠敢说不行吗?
  况且按秦牧所说,只是派人来抄录刻印,并不是要收缴他家的原本。
  他连忙答道:“秦王既有此意,草民岂敢不从,草民俩个犬子自幼阅读家只典藏,到时就由他们协助秦王派来之人,定不误秦王之事。”
  秦牧看了看他两个儿子,都是三十来岁的样子,彬彬有礼,而且目光清明,不象是那种书呆子,从小阅读十万卷书,又不是书呆子的话,那么学问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范汝楠特意提出让他俩来协助,这也说明他对两个儿子的学问有信心。
  当然,他此举有邀功之意,只要不是书呆子,看在如此多珍本的份上,赐他个小官又何妨呢?
  秦牧在天一阁只呆了半个时辰便离开,这半个时辰只当是让脑子休息一下,眼前紧要的还是先抓紧收拾郑家再说。

  ps:求推荐票,兄弟们给点推荐吧,收藏加推荐,很重要!
  。(未完待续。。)


第514章 挖坑(求推荐票)


  秦牧在天一阁只呆了半个时辰便离开,这半个时辰只当是让脑子休息一下,眼前紧要的还是先抓紧收拾郑家再说。
  回到下榻的秋露园后,秦牧找来司马凯,对他说道:“天一阁有大量珍本,你立即找人刻印出来,所需费用,本王会从内库拨给。”
  司马凯听了非常高兴,照秦牧的意思,只是照原本刻印出来就行,不用重要编撰,这差事不算苦,而且还能阅读大量梦寐以求的珍本,这对读书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秦王放心,臣这就去办。”
  “你别高兴得太早,还有件事要交给你,本王要你负责编撰一本书,一本用于幼童启蒙教育的数学教材,本王记得徐光启说过,数学是百科之母;而我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缺乏数学的启蒙教材。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缺失的教材,必须尽快完善。你需要多少人手和资金,本王都会调拨给你,只要给本王一个满意的结果就行了。”
  司马凯脸上的笑容顿时凝结住,编数学启蒙教材,说实话,他对数学并不太擅长,但推辞的话又说不出。
  秦牧见了他为难的表情,忍不住骂道:“瞧你这副德性,你不擅长数学,不会找擅长的人吗?诸葛亮擅长舞刀弄枪吗?还不是一样指挥千军万马征战沙场?本王只是让你去统筹此事,又没让你一个人去编撰,瞧你一副死了爹的样子,要是让我大秦首辅知道了,不扒了你的皮才怪。”
  “微臣。。。。。。。。秦王,千万别让我爹知道,微臣知道错了,一定全力完成此事。秦王。您饶了微臣吧,别让我爹。。。。。。。”
  “滚,没时间跟你磨牙,赶紧去办。”
  “臣遵旨。”
  随后,秦牧又再次招集金磊、杨慎、顾君恩,史春秋、林继海、曹卫君等人议事。
  “秦王,前往日本的商队不难组织,交给臣去办即可,随行使团方面,秦王随意任命一个人就是。往来宁波的人员十分复杂,臣料定这其中一定有郑家的眼线,只要咱们做做样子,消息应该很快就能传到郑芝龙耳中。”曹卫君非常肯定地说道。
  杨慎说道:“秦王。臣琢磨了一下,如果能比较准确地掌握郑家船队的行踪,要伏击他,实际上地点不重要,咱们完全可以利用夜色发动夜袭。难就难在如何才能准确掌握郑家教舰队的行踪。”
  顾君恩接着说道:“茫茫大海之上,就算能跟踪郑家舰队。也不可能及时把消息发回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探清郑家启程离港的时间,然后根据航程和航速来推算他们大致的会在何时到达何处。”
  这个任务,那只有依赖夜不收了,在场的有夜不收指挥副使燕高飞和指挥都佥事何宁宗。
  “何佥事。”秦牧直接点名。
  何宁宗平时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整理各地夜不收人员上报上来的种类繁多的消息,分轻重缓急上报。
  上次郑芝龙突然攻打台湾,夜不收竟然没能提前得到消息,这让秦牧极为不满。自那之后,夜不收在福建郑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总算成功在郑家军内收买了几个人。
  但能不能让这些内应把消息传出来。得听何宁宗和燕高飞怎么说。
  “回秦王,现在郑家的舰队,一部分守在台湾,大部分留在福建,两地之间往来很频繁。如果到时郑芝龙派福建的人马北上,则不难得到消息,如果是只派台湾的人马北上,臣就不敢保证一定能及时得到消息了。”
  郑之龙的舰队有船只三千艘,人数超过十万,大都是武装商船,不可能全部派遣北上,那么他要派遣的话,究竟是派遣福建的舰队,还是派遣驻在台湾的舰队北上,就确实不好说了。
  燕高飞想了想说道:“秦王,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一试,在温州一带多派渔船携信鸽出海,一但发现郑家舰队经过,就放回信鸽报信,这或许也能行得通。”
  秦牧点头道:“立即去办,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一但郑芝龙上钩,就务必要掌握郑家舰队北上的准确时间。”
  “是,秦王。”
  顾君恩接着说道:“秦王,臣以为,有必要让温州和衢州都做好准备,一但海军能重创郑家水师,郑家必定军心大乱,到时立即攻打分水关和仙霞关,当能迅速突破。”
  秦牧听了略略沉思了一下,陆上开战的准备现在做得还不充分,至少粮草调拨就还没有到位,这个时候发动全面的福建之战,其实并不太合适。
  不过,战机往往不等人,很少有哪场战争是等你什么都准备好了,才来临的。
  所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往往只是理想状态,这样的情况很少有。更多的战争,都是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来临的。
  “秦王,福建自嘉靖平倭之后,就没有遭受过大的战乱,民间还是很富足的,大军如果能迅速突破分水关或仙霞关,应该不难从当地得到粮草补给。”
  “嗯。”秦牧轻恩了一声,顾君恩的意思是要以战养战,也就是说进入福建后,可能会有一些吃大户的情形,这在战争中很常见。只要不做得太过份,把人家斩尽杀绝,让大户们“捐献”些军粮,这还是可以的。“好,本王这就传令温州的袁宗第和衢州的刘芳亮准备,各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在坐的各人都不再说道,于是秦牧接着说道:“商团和使团的事,就由杨卿与曹知府一起筹办吧,把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臣,遵旨。”杨慎和曹卫君一齐起身拱手。
  会议散去后,秦牧独自在书房中处理了一些金陵传来过一奏章,其中就包括对螯拜的任命,按内阁的意思,是暂时任命螯拜为游击将军。
  秦牧觉得一个游击将军,对满清的刺激恐怕不够大,于是朱批任命螯拜为参将。想了想,他又指示,任命祖大弼为游击将军,不管祖大弼接不接受,先发布任命再说。
  另一份奏章是远在四川的吴晋锡的八百里加急奏报,说是困在遵义一带的刘文秀快撑不住了,意志已经松动,有接受招安之意,不过条件是让他带着几万部下镇守一方,并提出了泸州府或嘉定府两个选择。
  秦牧一看奏章,想也没想,立即加以否决,这不是以前了,再这么让你割据一方,这和不接受招安有多大差别?不行,要嘛接受整编,老实做人,要嘛等着做鬼。
  最后一份奏章是宁波知府曹卫君递上来的议设市舶司的陈条,秦牧细看了一遍后,派人发回金陵,让内阁六部先议一议。
  成立市舶司是大事,涉及面很广,有必要让六内阁和各部大臣先详细讨论一番,把各种条规讨论清楚。
  秦牧自己也思索此事,希望能借鉴一下后世比较完备的关税体系,让大秦的市舶司职能更加完备,对国内的经济以及对外贸易方面发挥更大的调控作用。
  他前世好歹是土豪出身,对关税有一些了解,于是找出一张白纸,把想到的东西一一录下,后世的关税应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x适用税率。
  而关键就在于“适用税率”这四个字上,各种商品的税率的制定,前提是对国内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
  说明白点,就是哪种商品的税率高低,要根据国内的经济需要来制定,有些商品进口多了,会对国内造成冲击,那就要税以高税率加以控制。
  总之,关税的作用大概可分为四个方面:
  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2、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
  4、筹集国家财政收入
  秦牧把这四个作用录下,作为制定大秦市舶司关税的纲领,一同发回金陵,让朝中大臣按此讨论细则。
  秦牧做完这些,突然听到李式进来并报,说府外有个自称朝鲜国王子的人求见。
  朝鲜?秦牧听到李式说出这两个字时,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是:伟大的白头山革命家族,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三胖。。。。。那萌萌的样子。

  ps:推荐票,推荐票总是跟不上去,推荐票啊!真心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515章 郑彩的消息


  福州的城墙像个“凸”字,北窄南宽,北面是屏山,南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是乌山和于山,三座山正好成鼎足之势。
  城墙周长二十里,城内有八十多个坊,隆武帝原来的皇宫位于全天中心点略靠东的位置。在黄道周率扁担军闯宫之后,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剧变,往日的隆武朝,已经烟消云散。
  隆武在逃亡时坠马导致头部重伤,他的生死一直是个迷,福宫一直被郑芝龙派重兵把守着,虽然郑芝龙对外宣称隆武帝还活着,想以此稳住福建各地的官吏。
  但自坠马之后,隆武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过,在福州城流传的各种谣言中,隆武已经驾崩的说法得到了最多人的认同。
  郑芝龙也豁出去了,不解释,反正要解释也解释不通。
  打下台湾后,他一心忙着往台湾迁民。先要迁的,自然是手下十多万郑家军的家属。
  福建山多地少,很多百姓只能靠海吃海,背井离乡,飘洋过海谋生,在整个中国,迁徙海外人数最多的,绝对是福建人。
  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同样接受着儒家文化影响的福建人,同样眷恋家乡,同样有思乡情结。
  因此,郑芝龙移民台湾进行得并不顺利。很多郑家军的士兵和家属都不愿离开福建,而且最不情愿的是那些中下层的将领。
  这些年来,郑家军垄断东南亚的贸易航道,军中将领或多或少都发了一笔财。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发了财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了大宅子,置办了产业,家人过上了富裕安定的生活。
  现在突然要迁往台港那个荒岛去,要什么没什么。大家自然心不甘情不愿。打拼了半生,好不容易置办下的产业,不到刀架脖子的时候,谁愿放弃?
  抵制的人很多,甚至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郑府门前哭闹。这事让郑芝龙十分头痛,但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他甚至想放秦军进福建逼了逼手下的人马了。
  但这也只是想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但让秦军进入福建,估计很多人会为了保住富贵。主动向秦军投降。
  更让他头痛的还有自己的长子郑森,以及团结在郑森身边的施琅、童海峰等一批年轻将领,这些都是郑家军里新生代的精英,偏偏也和他作对。
  想到这些,本就烦躁的郑芝龙禁不住一肚子怒火。他将手上的芙蓉白玉杯猛地一掷,啪的一声打在对面的沉香木雕的四季如意屏风上,平常人家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买不起的芙蓉白玉杯顿时碎成数片。
  “来啊,把那个逆子给我提上来。”郑芝龙对着门外的亲兵大喊,他准备再和长子谈一谈。如今秦国的局面越来越稳定,也就意味着对郑家越来越不利。
  听说现在连贵州和云南都被秦军打下来了,郑芝龙料想,缓过劲来的秦牧。下一个要对付的,一定是他。
  他刚刚喊完,有黑旋风之称的冼老三就慌慌张张地奔进来说道:“国公,不好了。隆武帝死了。。。。。。。。”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郑芝龙震惊地问道。
  隆武帝头部受重伤,他一直让人尽力医治,隆武帝虽然只是个傀儡。但有这个傀儡在,福建还能勉强稳住。
  反之,他就要背上弑君的罪名,民间百姓可不管隆武是不是傀儡,他们就认这个皇帝,这弑君的罪名背上之后,他的名声可就更臭了。
  “回国公,是刚刚死的。”
  “你去,封锁消息,绝不能让隆武的死迅传出去。”
  “是,国公。”
  郑芝龙心情越发烦躁了,独自在厅中背着手踱步,步子快而乱,让他看上去就象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他正准备亲自去看看隆武,又见郑彩快步进来,脸带喜色说道:“大哥,好消息,有好消息。”
  “能有什么好消息?”郑芝龙没好气地说道。
  “大哥,宁波传来消息,秦牧到了宁波,他去了一趟双屿港,又去了一趟宁波范家的天一阁。。。。。”
  “天一阁?这算什么好消息?”
  “大哥,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据说秦牧去天一阁,是想学当年的永乐皇帝,要大举修书,大哥没听说过吗,盛世修书,秦牧要大举修书以彰显自己治下是盛世。这还不够,听说他又让宁波知府组织数十艘货船,准备随使团出使日本,希望让日本认秦国为宗主国,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声望。”
  “什么,秦牧要派使团出使日本?”
  “大哥,这事错不了,听说秦牧要派他的舰队保护使团去日子。而且我还有一个消息,听说朝鲜王也悄悄派儿子李浚来了,并赶到宁波求见了秦牧,我怀疑秦牧是要交通朝鲜和日本等国。。。。。。”
  “那这算什么好消息?”郑芝龙听了直冒火,秦牧要交好朝鲜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万一认秦国为宗主国的话,对郑家的利益将造成巨大的损害。
  如今日本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别的商人去不得,郑家因与日本幕府有特殊关系,几乎垄断着与日本的贸易,光此一项,每年就给郑家带来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如果秦牧派使团和商团前去,与日本达成邦交,双方建立起贸易渠道,郑家面临的形势将日趋不利。
  郑彩说道:“大哥,你急什么,我不是说了嘛,除了使团,秦牧还打算组织一个庞大的商队随行,现在正在组织货物,要去也还要些时间。大哥,你想想,如果咱们派战船北上,在茫茫大海上,把秦牧的商队和使团给一锅端了,岂不是既发了一笔大财,又阻止了秦牧勾结日本的阴谋。”
  “嘶。。。。。。不错,不错。”郑芝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秦牧又是修书,又是遣使出访,想通过些举措提高自己的声望。但他忘了,这大海之上,是郑家的地盘,岂是你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郑芝龙暂时顾不得隆武帝死不死的了,他立即让人叫郑鸿逵、郑解、郑泰等人一起前来商量。
  郑鸿逵听完郑彩的复述之后,立即说道:“大哥,这事要谨防有诈,我觉得秦牧突然来宁波,极有可能是冲着我们郑家来的,再说了,现在日本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秦牧应该是知道的,要派也是先派使节去,怎么会同时带这么庞大的商团去呢?”
  郑彩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好消息,郑鸿逵一上来就给否定了,他有些不乐地说道:“这有什么奇怪,我看呀,正是因为秦牧知道日本现在闭关锁国,才组织这么庞大的商团跟去,给日本点好处,用日本稀缺的货物敲开日本的国门。”
  一直掌管着郑家钱袋子的郑泰立即附和道:“我赞同,带些稀缺的货物去,确实更容易敲开日本的国门。再说了,朝鲜王子李浚不是也来了吗?我看呀,秦牧这是在布一局大棋,拉拢朝鲜可能是为了对付女真人,拉拢日本,可能是要针对我们郑家。也有可能是他深知自己的水师不行,所以要拉朝鲜和日本一起来对付我们郑家。”
  郑彩又加了一句:“秦牧就算有诈,在海上,他能把我郑家怎么样?就郑三麻子那支刚拉起来两个月的水师,咱们用得着怕他玩什么阴谋吗?照我说,正好,咱们北上顺势把他那什么东海舰队给灭了,免得将来威胁到我郑家。”

  ps: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咱们后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