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生存的空间,为了本族的崛起,为了满足权力的,各部族之间再一次开始了在草原上延续了千个的弱肉强食的淘汰赛。
  胜利者如狼一样嗷笑,战败者染着血迹、流着热泪,沦别人的奴隶。
  从漠南到漠北,蹄声如雷,狼烟四起,杀气弥漫。
  就在这个时候,鸿胪寺少卿甘南带着两百黑衣玄甲的大秦骑兵,冲入了辽阔的草原,一面篆体“秦”字大旗,在草原上迎风飞掠。
  以实力而论,几乎哪个蒙古部族,都足以灭掉甘南这两百人马;
  但是那面秦字大旗所过之处,各个部族的头领,无不亲迎出来;
  若是正好遇上两族在厮杀,大旗一至,甚至可让两族暂时罢兵。
  什么是大国的声威?
  这就是大国的声威。
  虽然只有两百人深入草原,然而大秦节旗所代表的威严,没有人敢轻言挑战。
  除非你自信比当初的满清主子还强大。

  山西介休县,位于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离太原250里,与平遥、祁县、太谷等县相邻。
  而这几个县,正是出晋商巨贾最多的地方。
  尤其是介休的范家,是顺治册封的八大皇商之首,家资数百万,为晋商首富。
  在周代,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范家可谓是辱没了介休美名,为了谋取暴利,竟里通外国,资敌养寇,成国之大贼。
  这一天清晨,东边才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上千黑衣玄甲的秦军将士,在早起的介休人惊愕的目光中,直奔张原村范家。
  张原村有范家街。长近百米,其西段的范家大院,在当地有“小金銮殿”之说,其建筑之气派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乱世中,各方势力更替频繁,山右八家能一次次地逃避风险,可见他们的能量有多大。但这次,他们就没这么幸运了。
  士兵将范家大院围得水泄不通之后,黄连山对手下的夜不收吩咐道:“都听好了。范家是秦王降旨拿问的钦犯之一,根据咱们掌握的情报,范永斗昨日刚刚返回老家,进去之后。一定要活捉范永斗。余者但敢反抗,格杀勿论。”
  “喏!”
  几十手持绣春刀的夜不收齐声而声,随着黄连山一声令下,先有五人飞索上墙。翻墙而入,然后打开大门。
  范家大院里,早已被秦军铿锵的铁甲声惊动。多数人连衣服都不及穿好,在惊乱中跑出来,夜不收蜂拥而入,持刀大喝:“夜不收奉命捉拿钦犯,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一时间,范家鸡飞狗跳,哭声一片,一雪亮的绣春刀下,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跪地伏首。
  范永斗很快被夜不收从后院捉拿了出来。他虽然料到可能会有这一天,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他还是心如刀割。
  这阵子眼看大清一败涂地,他与王登库、靳良玉等七家一起,筹集了三十万两银子,想打通左军大都督马永贞的路子,希望借此渡过这次的厄难。
  然而银子花了不少,但路子却没能打通。
  以前山右八家与满清的关系还没浮出水面,一切还好说,但现在,八家堂而皇之成了大清皇商,想掩盖也掩盖不住了。
  范永斗这次从张家口匆匆赶回老家介休,是回来安排后路,甚至可以说是安排后事的。
  好在,前些天已经安排儿子三拔带着长孙毓馨、次子毓馥隐姓埋名,出去避难了。绝望中的范永斗如是想。
  然后,当他被押到前院的花厅时,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毓馨、毓馥,你们。。。。。。你们怎么会在这里,这这这。。。。。。老天啊!”
  “太公!太公。。。。。。”两个十一二岁大的孙子一见范永斗,顿时失声哭叫,但被夜不收押着,难以冲过来。
  范永斗两眼一黑,差点晕厥过去,完了,范家这回全完了。
  黄连山踱到范永斗跟前,淡淡地说道:“若无你山右八家资敌,满清甚至没有壮大的机会,也就没有那么多汉人死对八旗兵的屠刀之下,山右八家,灭九族也不为过。今日本官奉秦王钦命,各地同时行动,查抄山右八家,若是让你们逃掉一个,我夜不收的牌子岂不是砸了。
  范永斗,死了那份心吧,家里的银子埋在何处,老实交待出来,可以少受些皮肉之苦。要不然,本官会让你一家子尝遍十八般大刑,管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了,如果你爽快的跟本官合作,本官自会向秦王求情,或许能留你范家一条血脉,否则的话,范家的香火可就从此断了。”
  黄连山的话,就象是一把把匕首,直刺范永斗心窝,安排出去避祸的儿子和长孙、次孙都被抓回来了,范家上下被一网打尽,你就算不把藏银地点供出来,范家人也没那个命享受了。
  “大人,大人若是帮我范家向秦王求情,我范永斗愿将百万家财奉送给大人。”范永斗还不死心,小声地说道。
  “哈哈哈。。。。。。”黄连山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
  马永贞为什么不敢收山右八家的银子?要知道当时,秦王还没有下旨查抄山右八家。
  或许,除了马永贞不愿拿到手的“开国功臣”来冒这个险外,也深知夜不收无孔不入。黄连山作为夜不收的指挥使,更加清楚,夜不收内部的复杂性。
  还记得上次吴梅村等东林党人在苏州聚会,他这个指挥使刚刚得到消息,还没上报,秦王却似乎比他知道的还早,每每想起这件事,黄连山就心生警惕,不敢有丝毫侥幸。
  不说这次来查抄山右八家,有军队,有刑部、有户部官吏,就算光是夜不收来查抄,黄连山也不敢保证收受贿赂能瞒得过秦王,况且是百万巨贿。
  黄连山大笑之后,淡然说道:“本官虽然爱财,但深知总得有命花才行。范永斗,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这个道理。连命都没了,你留着再多的钱有什么用?老实交待吧,免得本官做恶人。”
  范永斗稍一犹豫,黄连山立即挥挥手,几个夜不收如狼似虎的扑上来,绳往房梁上一甩,在范永斗的惊叫声中,麻利地绑住他的一只脚,把他倒吊起来。这几个家伙,过去可是锦衣卫诏狱里负责行刑的老手,黄连山特意挑选过来的。。。。。。
  范家大院里的人,都被赶到了院子中间,加上家中的仆役,足有四百多人。其中范永斗和几个儿子的妻妾加起来,就有一百五十三人,可谓是个个娇妻美妾成群。
  这还只是一部分,分散在张家口、太原、大同等地的范家人还有不少,现在都成了釜底游鱼,一个个本来已经吓得半死;突然间,听到花厅里传出范永斗凄厉无比的惨叫,有如野鬼啼哭,院子里的范家人更是吓得面无人色,有的甚至站立不住,软倒在地上。
  这次抄家行动,规模空前,马永贞共调派了七千兵马协助,对山右八家分散于各地的产业和人员,一网打尽。
  整个山西,涉及到这次抄家行动的州县多达数十个;
  按夜不搜集到的情报,山右八家资产加起来,绝对不下于一千万两,如此巨额的资产,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抄家行动了。

  ps:昨天在凤凰卫视看到一则新闻,北京的乞丐每个月能给家里寄一万块,俺不禁感慨万端。。。。。俺们这些小妖作者每天跪求这、跪求那,充其量也不过是地铁站里拉小提琴的,真正欣赏你琴声的人有多少呢?混得还没人家抖抖破盘子的好。
  不过感慨归感慨,让我上街抖盘子还真做不到。还是继续拉我的小提琴吧,用心地拉,至少当你经过夜深人静的地铁站时,不会感到害怕。。。。。。。
  。(未完待续。。)


第616章 汉奸的下场


  夜不收在山西抄家如火如荼。
  关外的吴克善也是心急火燎,这回他豁出去了,亲自押着何洛会和赫里赶来北京。只不过路途不短,一时没那么快到达北京城。
  而在北京城内,随驾北来的刑左侍郎葛秀、吏部左侍郎岑岭南、户部右侍郎杨超以及他们手下的官吏,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首先,由刑部对所有汉官加以甄别,把那些被迫侍清的汉官甄别出来,然后由吏部官员加以考核,对那些确实有才能而非主动侍清的汉官,酌情加以录用。
  这次大秦北伐,一举收复了北七省,加上辽东大片土地,急需大量有治理经验的人才去重建行政构架,恢复民生。
  对这些被迫从贼的汉官网开一面,是秦牧作为胜利者的宽容,也是对百姓的负责;
  毕竟不能让地方行政尽快恢复的话,受苦的还是长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普通百姓。这种无序的状态不但会让许多百姓无法及时得到救济,还可能在各种变乱、暴力中丧命。
  另一方面,由夜不收、大理寺、户部、都察院官员组成的“联合抄家队”,也是忙得天昏暗,他们不光是要负责查抄满清权贵的家,整个内城都是要抄的;
  当初全部汉人被赶出了内城,内城实际上成了满城。
  现在所有女真人都是要赏赐给有功将士为奴的,他们的财产自然也要全部籍没。
  再有就是被已经被判定是主动投敌的汉官之家,其中包伪清内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陈名夏、建极殿大学士谢升、大学士冯国柱,礼部侍郎钱谦益和孙之獬、刘孔昭、朱国弼、李国辅,王铎、赵之龙,张儒秀、孔有德、耿仲明、李永芳、尚之信、尚可喜等一大批汉奸。
  这些汉奸的大名早已传遍天下,象钱谦益领头打开南京城,孙之獬第一个上疏对满清提出让汉人剃发易服。根本无须刑部细核他们的罪证。立即就可着手抄家。
  光是抄家可不足以让人解恨,秦牧一道旨意下去,每天把这些大汉奸拉到宣门外的菜市街示众。
  菜市街在明朝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人都来此买菜,每天熙熙攘攘,人流不息。
  范文程、钱谦益、孙之獬、王铎、冯铨、陈名夏、耿仲明、冯国柱等等,这些大汉奸每天一大早就被囚车拉来;
  当然了,象阿济格这些满清王爷,也少不得要拉来享受一下阳光。
  百姓来买菜的时候一举两得。一心二用,老少爷们齐上阵,烂菜头,烂泥巴、臭狗屎,纷纷往这些大汉奸身上砸,可把维护秩序的秦军士兵给忙坏了。
  “乡亲们,冷静,请冷静,石头不行。石头不能砸。。。。。”
  “哎呀,我说大娘,这砖头这么大,你可悠着点。别闪了自己的腰,不行,不行,这个也不行。”
  “大爷。老大爷。。。。。。您当这是下地犁田啊,不行,不行。一个大犁头,这更不行。”
  “那啥,喂!就你了,小鬼,这红红的是什么?啊!这不会是女人的经血吧,你你你。。。。。。。。”
  “这个又不会出人命,不可以吗?”
  “这可倒是可以,可你经过你娘同意了吗?”
  “。。。。。。。。。。。。。。”
  每天菜市街都是热闹非凡,愤恨的百姓一有空,就会赶来砸一通,每天黄昏,晒完太阳的阿济格、范文程、孙之獬这些人,身上都沾满了烂菜头,臭狗屁。
  其中最招人恨的是孙之獬,别说是普通百姓恨他,就连同为汉奸冯铨等人也恨他;
  他是百姓重点照顾的对象,那小鬼弄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大姑娘刚扔掉的、满是经血的布头就砸在他的脸上。

  这天吴克善的女儿孟古青由宁远派兵护送,到达了北京。
  与之一同到达北京的,还有朝鲜王子李浚。
  吴克善把女儿送入大秦,听说大秦有意册封孟古青为妃,这让李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他能不能成为朝鲜世子,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秦意思。
  连科尔沁这样的“夷狄”都知道用和亲的手段,作为“小中华”的朝鲜,怎么能落人之后呢?
  问题来了,他浚只有一个妹妹,才五六岁,送来和亲可不行。
  他急中生智,匆匆派人回去,让自己的父王下令选出一美貌女子,然后封为公主,再送来和亲。以前汉朝的王昭君,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对于朝鲜,秦牧还是比较重视的,这是大秦的第一个小弟,这次宁远进军辽东,朝鲜又负担了大军的后勤补给,还派出两万人马协助。
  对手下大臣要赏罚分明,对番邦小弟也是一样的,不然不能服众啊。
  秦牧在百忙中,抽空接见了李浚一回,还从多尔衮的妻妾中,先了一名小妾赐给他,另外还赐他一些儒家典籍。
  这天在养心殿接见李浚的时候,聊了一会儿后,秦牧便随意地说道:“本王听说朝鲜有小中华之称,心中甚慰。赐朝鲜以儒家经典,也是希朝鲜能更多的学习儒家精义,让朝鲜更加进步,更加文明,以别于其他狄夷。”
  “秦王厚爱,朝鲜上下感恩戴德,永铭五内。”李浚立即恭敬地施礼道。
  “不过有一件事本王百思不得其解。就本王所知,以前朝鲜一直是使用汉字的,正是如此,一这千多年来,朝鲜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比其他狄夷要深得多,也因此比其他藩国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由此可见,学习儒学文化,对朝鲜而言是有莫大的好处的。却不知为何朝鲜要突然弃用汉字,费尽心机另外创造文字;
  难道这样更有利于朝鲜学习儒家文化吗?或者朝鲜想屏弃引领朝鲜脱离了蒙昧野蛮的儒家文化呢?”
  李浚听了秦牧这番话,大吃一惊,连忙解释道:“秦王,您误会了,朝鲜心慕上国,绝对没有要屏弃儒家经义的意思;
  我朝鲜世宗大王创立本国文字,是因为我朝鲜语言与上国不同,普通庶民无法读写汉字,是以才根据朝鲜实情,创造了朝鲜文字。其中绝没有要屏弃上国儒学的意思。”
  秦牧淡淡地说道:“本王知道,你们或许没有屏弃儒学的意思,但两国文字不同,这难免会在客观上阻滞儒学的传播;
  本王百思不得其解,朝鲜为什么不推行汉语,而非要苦心积虑地另起炉灶,放弃用了上千年的汉字。难得朝鲜不想再汲取中华文化,要摆脱藩属国的身份,最终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
  “不不不。。。。。。。”这下李浚脸色急变,秦牧把话说得这么重,惊得他汗如雨下,连忙拜倒在地说道,“秦王明鉴,朝鲜绝无此意,儒家经典博大精深,朝鲜上下佩服之极,无不以学习儒家经典为荣,这次秦王帮助朝鲜摆脱犬羊狄夷之邦的控制,对朝鲜恩同再造,朝鲜上下对大秦感激涕零,绝不敢有二心。。。。。。”
  秦牧打断他道:“你或许确无此意,但在本王看来,朝鲜弃用汉字,却事实上造成了与中华上国的隔阂;你好好想想吧,汉字的引入,儒学经典的教化,便得朝鲜脱离了野蛮蒙昧的状态,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现在,随着时间推移,以后朝鲜认识汉字的人越来越少,学习儒家经典也会越来越困难,这对朝鲜本身不利,也会引发朝鲜去中国化的思潮;
  之前的洛党,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倒向犬羊狄夷之邦,提倡去中国化,这不光是一种政派之争,更是文明的倒退;
  这让本王非常担心,朝鲜会不会倒退回去,成为犬羊狄夷之邦,到时,纲理伦常不存,对朝鲜没有好处,对我上国何尝不是一种危害!”

  ps:求订阅,真心求订阅,有订阅,才有动力啊!
  。(未完待续。。)


第617章 文化价值观输出(求推荐票)


  之前的朝鲜洛党有意去中国化,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他们依靠满清,极力架空朝鲜国王,这也是纲理伦常败坏的体现。
  朝鲜学习儒家经典上千年,李浚自然知道纲理伦常是社会稳定,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动摇不得。
  秦牧的一番话,不但从认知上给他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而且让他感觉十分惊恐,秦牧对此不满,对朝鲜而言,将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
  他再次伏首拜道:“秦王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李浚受益无穷,只是金自典那些奸佞之徒已经被诛灭,朝鲜今后将不遗余力地推行儒家教化,世世代代做大秦属藩。”
  虽然已是初秋季节,但北京的白天还是很炎热,殿外的阳光十分明亮,照在殿前的汉白玉栏杆上,反射进殿里来。
  李浚又惊又怕,伏下身体时,秦牧看到他背上的衣裳已经全部被汗水浸湿了。
  李浚的这番表态,当然不能让秦牧满意,他徐徐说道:“《战国策》有载: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李浚,这侧故事你应该是读过的。你态度谦诚,本王是相信你的,只是有些事,大方向错了,你再怎么努力,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还请秦王垂教。”
  “你就算无意脱离中华自立,无意屏弃儒家的纲理伦常,但朝鲜弃用汉字,此举必然会导致朝鲜对儒家精义越来越淡膜,纲理伦常越来越败坏;
  这不仅不利于朝鲜王室的统治,也危害到大秦东北的安全。朝鲜百年来,为何党争不断,导致国力越来越弱?难道是历代朝鲜王太昏庸吗?”
  “这。。。。。。。。”这话李浚实在难以作答。
  秦牧接着说道:“非也!先秦之时。始皇帝降旨,命天下车同辙,书同文,实为高屋建瓴,意义非凡之举。千年以来,朝鲜沿用汉字,从中汲取了儒家精议,脱离了野蛮蒙昧,也是相同的道理。
  但现在朝鲜另起炉灶,创立自己所谓的文字。这分明是在人为的制造鸿沟,加深隔阂。同时这会使得朝鲜内部在文化上呈不同派系,埋下了党争的祸根。
  而且这种党争之祸与明末流派之争有根本性的区别,明末的派系之争虽然激烈,事实上却是儒家内部的一种自我完善,虽然这种纷争,也会造成一定的阵痛,但整体上不会导致纲理伦常的沦丧,甚至促进王阳明等诸多儒学大师的出现。
  再看朝鲜的洛党与原党。这实际上是儒学与反儒学的斗争,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纲理伦常的败坏。非常容易,但要想把它重建起来,却是千艰万难。
  李浚,本王是有意册封你为朝鲜世子。将来继续朝鲜大统的,但是今日之朝鲜,让本王忧心忡忡啊。你才智着实不凡。只是要转变朝鲜这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