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的炮火还在肆虐,海面上风起云涌,白浪翻腾,雨点的炮弹破空而来。那声势让人惊心动魄。
  两艘伤痕累累的炮舰,就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冲过去,以一种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前进。前进。。。。。。。。
  奥斯丁旗舰上的荷兰士兵开始惊慌失措地大叫起来。
  “上帝啊,敌人撞过来了!”
  “快躲开,快转舵!”
  “来不及了,快趴下!趴下!”
  但见弥漫的硝烟中。两艘舰楼尽毁,伤痕累累的战舰,如同魔鬼的坐驾。鼓着侧风,前面一艘在荷兰士兵的尖叫声中,破开浓浓的硝烟,狠狠地撞在奥斯丁的旗舰上。
  嘭!
  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两舰激烈相撞,包括指挥官奥斯丁在内,无不被猛烈的撞击力震得摔成一团,战舰咔嚓直响,猛地倾斜向一边,惨叫声,嘶嚎声响成一片;
  船体荡起来的水花惊飞近十尺高,激荡不已,自火炮普遍使用之后,荷兰人已经很久没有经历如此惨烈的近战了。
  后面的五艘战舰上荷兰人无不看得目瞪口呆,“上帝啊!野蛮的秦国人。。。。。。”“快转舵!上帝快罢舵。。。。。”再不转舵,连后面的五艘巨也撞上去的话,那就更惨烈了。
  旗舰上一面红肿的奥斯丁匆匆爬起来,秦军已经开始抛过勾索,把两船连在一起,“快!斩断勾索!”奥斯丁惊魂未定,拼命大喊着。
  现在两船撞在一起,所有的火炮都失去了作用,荷兰人拿着火枪、斧头等各种武器冲上甲板,准备展开最血腥的接舷战。
  海如风戴着黑眼罩,加上满脸上血,就象一个吓人的恶魔,他傲然长笑两声,大吼一声“震天雷!”
  秦军所谓的震天雷,实际上就是手雷,只不过是用引信引暴而已;
  在荷兰人准备火枪刀斧的时候,海如风一声令下,孙十三、吴三培他们已经抬出一个个木箱,燃起一个个火把。
  哧!哧哧。。。。。。
  在一阵阵毒蛇般的响声中,一串串震天雷腾空而起,雨点般扔到敌船上。
  “上帝啊,这是什么?”
  轰!轰轰轰。。。。。。。轰轰轰。。。。。。。
  一瞬间,七八十枚震天雷接连爆炸,纷飞的弹片,激烈的冲击波,如同飓风一般席卷了整艘敌舰,木板纷飞满天;
  一个个荷兰士兵还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接到了上帝的召唤,腾空飞起,在火光硝烟中被撕裂,残肢断臂飞落如雨;
  轰隆的爆炸声掩盖了所有惨叫,爆炸过后,敌舰上层被全部扫平,焦黑的木板飘满了海面,空气中渗着一股焦肉的味道。。。。。。。
  这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惊得后面的五舰敌舰上的荷兰人心肝乱颤。
  “上帝啊,这怎么可能。。。。。。这是怎么回事。。。。。。。”
  “噢,可怜的奥斯丁将军,这回完了!”
  “快转舵离开,千万不能让该死的秦国人靠近。。。。。。”
  在一片乱糟糟的叫喊声中,荷兰人的第三艘战舰上升起了指挥旗,舰长威尔逊取代奥斯丁成为舰队指挥官。
  威尔逊自动成为荷兰舰队指挥官后,下的第一道命令,竟然是解散舰队,各舰分散突围。
  说白了,也就是作鸟兽散,各自逃命。
  由此可见,奥斯丁的旗舰瞬间被数十近百的震天雷炸平的场面,给荷兰人造成何等的震撼效果。
  此时正面的航迹被堵住,右后方,王归辰的第十营又拼命杀近,这生死存亡的关口,如果再保持战列线行驶,就难以灵活躲避,一但被秦国人的战舰靠上来,奥斯丁的悲剧将会重演。
  所以威尔逊看似下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命令,但绝对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威尔逊的命令一下,五艘荷兰战舰顿作鸟兽散,各自顺风扯帆,拼命逃亡,海如风那悍不畏死的骑士精神,已经把他们吓得不敢再近战。
  西洋人的战舰多采用软帆,软帆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因为帆面的综合效率低,他要把桅杆建的非常高才行。
  而桅杆过高随即就又带来了桅杆的强度问题,为了增加桅杆的强度,又必须在桅杆上绑上众多的绳索,来增强桅杆的强度;
  如此一来,帆面就无法像中国式的硬帆一样围绕桅杆转动,有一部分的风他就无法利用上,就是利用上了也由于它是软质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相对低下。
  所以软帆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顺风的时候,这个时候单位面积内它的效率和硬帆相比不相上下。
  但是软帆由于重量轻,面积可以做的很大,所以在顺风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推力远超硬帆,也就是说,顺风时他们的航速要比硬帆快上不少。
  这下荷兰人顺风扯帆逃跑起来,郑四海他们还真的只有望洋兴叹的份,眼看是追不上了。
  而这个时候,怀着捡便宜之心的西班牙人再次驶出了马尼拉港湾,战斗的角号再次响彻了大海碧空。
  由于海上硝烟弥漫,挡住了视线,西班牙人还没有发现荷兰人已经玩“风紧扯呼”,只是奇怪炮声突然沉寂了下来。
  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却象饥饿的狼群,开始转向朝他们杀了过去,一场更浩大的血战眼看又将上演。。。。。。。。

  ps:名次在不断往下掉,看着纠心,求月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来几张月票。。。。。。
  。(未完待续。。)


第703章 西苑经筵


  在南海烽烟弥漫的时候,一场关系到大秦帝国未来治国方针的唇枪舌剑也开始了。
  这场辩论之激烈,就连秦牧事前也万万没有想到。
  早春二月,南京城内外柳丝蒙蒙,紫燕归来早,穿帘剪东风,细雨初霁,一壕春水半城花,处处繁华的景象让游人流连忘返。
  昭华宫里桃花映人面,绿丝佛轩窗,清香弥漫;
  半掩的春帷下,顾含烟一袭散花白色宫装,头插云鬓花颜金步摇,水雾蒙蒙的双眸里,荡漾的情丝那般的柔软;
  她的美,在于浑身充满了江南女子水一般的柔情,和她在一起,就象在品味江南的青山绿水,杏花春雨。。。。。。
  她帮秦牧穿戴时,温柔地问道:“陛下,今个儿是第一次开经筵,陛下穿便服去合适吗?”
  她的声音柔软得象是水波在流动,经过昨夜的浇灌,本就脂滑细嫩的肌肤更是水嫩红滑,脸上带着一种满足的慵懒味道。
  这让秦牧不禁想起昨夜她在床上那让人无比的风情,那种感觉就象是躺在江南清澈绵软的水波上,看着江花如火绽放,听着黄莺婉转啼唱,幽径寻芳露,玉山品樱桃。。。。。。。
  “没事的,朕穿得太严谨,反正会让大家拘谨,辩论起来放不开。”秦牧说完,忍不住把她揽入怀中,长吻起来。
  一声嘤咛,娇软动人,那玉为骨,水为肤的娇躯轻轻扭动,雾蒙蒙的眸光,微张微合,一室春光教人醉。
  “嗯。。。。。。。陛下。。。。。。时辰不早了。。。。。。。”
  顾含烟是水做的,在秦牧的长吻之下。浑身就象一泫春水流淌到秦牧身上,那么柔软,如若无骨。
  秦牧几乎忍不住让她趴到桃花横斜的轩窗上,再在柔软的春波上徜徉一回,再听她唱一曲婉转晨歌。
  “真个是苦短啊!”
  听到秦牧的叹息,轻声娇喘的顾含烟忍不住紧紧抱住他道:“奴奴也舍不得陛下,只是陛下是一国之君,经筵又是国之大事,陛下。。。。。。。。”
  “朕知道了,对了。那徐若诗和你相处得怎么样?”
  顾含烟正帮他系上玉带,闻言微微一怔,“徐姑娘聪颖美丽,知书达礼,奴奴与她相处得很好。”顾含烟当然知道皇帝突然问起一个姑娘家,这意味着什么,她轻呡了一下樱唇,两腮梨涡隐现,别人动人。
  秦牧似乎只是随口一问。随即洗漱用餐,然后御驾出宫,前往莫愁湖边的西苑。
  经筵之制形成于宋代,盛于明代。明初诸帝勤政好学,讲学虽未制度化,但于圣学犹无大碍。迨英宗以冲龄即位,三杨柄政。感于身负幼主教育之重责大任,上疏请开经筵。始制定经筵仪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
  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
  经筵实际上是学问渊博的大臣为皇帝讲经释史,大臣们认为经筵讲学,是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所以十分重视,国家初定,就纷纷上书请开经筵。
  秦牧身为皇帝,对此也非常重视,除了要表示自己的一个态度外,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希望让这个经筵制度注入更多的含义。
  在后世,各国都在各种各样的智库,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提出各种设计;
  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
  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
  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秦牧希望把经筵制度向智库的方向转化,不光是要讲四书五经,也不光限于朝中大臣。
  他规定但凡有远见绰识的学者,都在机会参加经筵,讲学、讨论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所有国家的大政,以及治国方略,不管出自哪一家,都可以拿到经筵上向皇帝宣讲,并接受他人的质疑论驳。
  总之,秦牧就是希望通过经筵的引导,慢慢在大秦建立一些半官方,甚至没有官方主导的智库。
  现在的读书人不是闲得蛋痛,而且又喜欢抨击朝政吗?
  好,有本事你组成一个智库,去追踪调查研究朝廷各策政策的施行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拿出真实的数据和彻实可行的办法来。
  也不用你到秦淮河上的姑娘们面前自吹自擂了,有本事每月初二、十二、廿二到经筵上来,向皇帝开讲,如果你反馈的信息以及预测的方案真的好,皇帝将会采纳。
  这可比你在秦淮河上对着青楼姑娘吹虚来得实际,更不提有多荣耀了。
  要避免读书人犯老毛病,天花乱坠地瞎吹胡扯不难,只要卡住一个“真实数据”就行,你在经筵上的论点,必须有真实的数据为支撑,而且你要对你所提供的数据负责;
  比如你要证明哪项政策不好,你就必须到各州县去实地考察,看看这项政策所造成的后果,获取各种真实的数据,以这些数据来支撑你的论点。
  只要牢牢抓住“真实数据”这一点,就能避免象东林党那些满天胡吹,却一无是处的事情发生。
  你要有真实数据,就必须去实地调查。否则,一但证明你的数据是凭空捏造,不但要取消你参加经筵的资格,同时要给予严厉的谴责,让你臭不可闻。
  造成上层决策错误,或别的严重后果的,甚至要负上刑事责任。
  如果这件事引导得到,就能避免出现明朝那种空谈误国的事情重演,读书人会变得务实起来,让更多的人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秦牧也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要让大秦形成许许多多一流的智库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但他会努力通过经筵这项制度去引导,这件事可以说关系到天下读书人的治学态度,关系天大秦的兴衰。
  所以秦牧对经筵的重视程度,超出大臣们的想象。
  他把经筵的地点选在莫愁湖畔的西苑,除了朝中大臣外,各个学派的领军人物也都请了来。
  比如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童心说的李贽的再传弟子谢经纶,以及江左学派、浙中学派、泰州学派、本色论,性灵说等学派的代表人物悉数被请到场。
  另外象黄道周、刘宗周、朱舜水、黄宗羲、傅青主、罗万藻、顾炎武等等,更是一个不少,甚至连远在广西的王夫之,也被秦牧派人请了回来,场面十分盛大。
  秦牧的御驾出三山门,驾临西苑。
  二月的莫愁湖边,亭台楼阁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有幸前来参加经筵的文武大臣,以及各派学者,峨冠博带,衣着鲜明,见天子如此重视经筵,所在人无不欣然快慰,都准备凭借胸中所学,纵横捭阖,讲解经纶,引导天子治世。
  然而包括秦牧在内,谁也没料到大秦的第一场经筵,会引发空前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影响之大,甚至被后世的学者冠以“龙武儒法道纵横之争”。
  以儒治国,以法治国,或是无为而治,这涉及到国家最核心的治国思想的问题,在这场经筵上激烈碰撞。
  其激烈程度,甚至让正在南海发生的声势浩大的海战为之失色。。。。。。

  ps:各位兄弟,对儒、法、道以及其它各家的看法如何?请到书评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吧,也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参考。这是个大命题,中国各家学说博大精深,昊远自认学识有限,请大家提供深度见解。
  最后求下月票,看这形势,俺快要被赶下榜单了,求大家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国

  祝贺kin2014 成为天扬天下宗师,感谢支持,鞠躬!

  春风习习,莫愁湖边海棠相间,堤岸垂柳,飞絮蒙蒙,碧波照人。
  秦牧没有穿正式的帝王十二章,而是以比较轻松的常服参与这次经筵。这本来是想让经筵的气氛轻松一点,让大家能畅所欲言。
  但整个经筵一经始,因为他随口发出的一个问题,很快就陷入了异常激烈的大论战。
  秦牧问的是:“朕观始皇帝之后华夏两千年,可称之为盛世者,当属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不知众卿以为然否?”
  这当然,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一向是历代文为所津津乐道的“榜样”,在坐在高官与学者自然没有持反对意见,纷纷表示赞同。
  “然据朕所知,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皆以黄老之术,换而言知,造就了华夏两个辉煌盛世的,皆是道家治世之术,这与当世独尊儒术似乎有些。。。。。。。呃,在坐的诸位都是当世贤才,不二之选,可有能为朕释疑者?”
  秦牧此语,犹犹疑疑,如末学后进在向宗师请教,但却在瞬间,如巨石投湖,激起千层浪,什么四书五经没人顾得去讲了,烟波澹荡的亭台楼阁边,一时静静寂寂,落针可闻。
  毫无疑问,文景之治用的是黄老之术;
  至于将唐初的贞观之治也定为黄老之术治世的成果,光是这项,立即就遭到了质疑。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黄道周,第一个就站出来说道:“陛下所言差矣。唐初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太宗贞观间,大力但导儒学,以陆德明与孔颖达两位儒学贤达教导太子承乾儒学经典,足见太宗对儒学之重视;
  杜樊川亦言:国家自有天下已来,二百三十余年间,专用仁恕,每后刑罚。是以内难外难,作者相继。土地甲兵,权柄号令,尽非我有。终能擒之,此实恩泽慈爱,入人骨髓,俗厚风古,不可摇动。
  由此可见,有唐一代,上到帝王。下到地方刺史及州县官员,在施政治民中多奉行儒家治国。是以,陛下说贞观盛世用的是黄老之术,臣实不敢苟同也。”
  秦牧笑而不语。唐初了为加强统治推崇儒家这是事实。
  但李唐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对道家的黄老之术尤为推崇,这也是事实。
  王夫之虽然也是儒家弟子,但他是个唯物主义者。凡事讲实际,这一点正是秦牧欣赏他的原因,他徐徐说道:“贞观间是儒、释、道三教并重。”
  这话很简短。但是事实。
  有意思的是傅青主这个人,他是涉猎的是诸子百家,对道家也很推崇,还做过道士,他也站出来说道:“唐太宗在总结治世得失时曾言‘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白乐天亦曾有言‘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清和,莫先于体黄老之道也。其道在乎尚宽简,务俭素,不眩聪察,不役智能而已。盖善用之者,虽一邑一郡一国至于天下,皆可以致清净之理焉’
  柳柳州亦主张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凡此种种,皆见道家无为治世思想,在唐时上至君王,下至名士,皆有推崇。贞观之治中,尚宽简,务清净,轻刑罚,薄役赋,由此算来,陛下说贞观之治用的是黄老这术,虽不尽然,但也不为过也!”
  从二人的话中,不难看出,贞观之治虽不能说是独得于黄老之术,更不是独尊儒术的结果,真论起来,黄老之术所占的功劳绝对比儒术大。
  那么问题来了。。。。。。呃,这个问题当然是挖掘技术哪家强。。。。。
  而是:既然历史上为读书人津津乐道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都不是独尊儒术的结果,那么现在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不是有些不对头?
  需要着重声明的是,大秦皇帝陛下什么也没说,他只是问了一个问题,向大家求教而已。
  他更没有说过要动摇儒家的地位,绝对没有。
  但无论秦牧如何轻描淡写,在坐者却是于无声听惊雷,心中震动之大,难以言述。
  因为儒道之争,向来是最剧烈的。这个问题关系到大秦今后是尊儒还是尊道,对于所有儒门弟子而言,这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而明末,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
  许多思想家其实已经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还自称是儒门弟子,但实际上核心思想推崇的已不是朱程学说,甚至已经脱离了孔道之道的范畴。
  象王夫之、李贽等等,实际已偏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顾炎武、傅青主等人,也绝对不是朱程理学的追随者。
  甚至还有不少象徐光启、王徵、孙元化、李天经、张焘、瞿式耜、陈于阶那种崇尚西方学说的人物。
  这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是自先秦之后,各种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的时代。是各种思想披着儒家的外衣,大行其道的时代。
  所以这场辩论,注定是一场激烈无比的大辩论。
  各人都有心借这个机会在御前阐述自己的思想,秦牧的身份在悄悄地变化,从乖乖听讲的“学生”,变成了旁观者,或者说是裁判。
  秦牧一边听着经筵上谢经纶、黄道周、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等人激烈的辩论,一边喝着柳如是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