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象瘟疫一样在大秦官场传开,弄得人人自危,心惊胆战。
河南的官员首先发现一个特点,获罪的几个官员,都是反对无罪假定。反对司法改革最激烈的官员。
开封知府吕时良原来也是反对司法改革的,伍超群几个官员相继获罪的消息传来,顿时让他寝食难安,天天担心夜不收会找上门来。
他的夫人梁氏见他每夜辗转反侧,便给他出了个主意,等御驾到开封府时,他在迎接御驾时,把皇帝的文治武功夸得天花乱坠,最后力谏皇帝前去泰山封禅。
“封禅泰山?”秦牧当时就有点懵,这吕时良还真敢想。自秦皇汉武之后。有几个皇帝封禅泰山过?
现在虽然打下了不少的疆土,但国内民生还没有完全恢复呢,这个时候就去泰山封禅,是不是有点太好大喜功了?
凭心而论,说秦牧一点不心动那是假话,不过总不能一个知府这么一提,自己就立即跑去泰山,那可就真的遗笑万年了。
“胡闹。”秦牧轻斥了一声,但却没有再行责难。
直到御驾离开开封。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夜不收找上吕时良,但他感觉每次见面,黄连山看他的眼神都很耐人寻味,让人心中直发毛。
送走御驾之后。他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暗暗决定,以后还是少做出头鸟,老老实实做官为好。
秦牧到达商丘时。传来一个西域的消息,巴图尔竟然按秦牧的条件,老老实实退兵南疆。把整个北疆给李定国让了出来。
秦牧乍闻之下,不禁哈哈大笑,看来上次长安阅兵,河套狩猎,没白折腾,准噶尔部的巴图尔汗吓得老老实实按他说的去做了。
司马安劝道:“陛下,越是如此,巴图尔此人越不容小觑,这种能屈能伸的人,才是更要小心提防才是。”
秦牧顿时收住笑,顿首道:“司马先生说得是,巴图尔此人确实不简单,当初他突然放弃瓜沙一带,急退回西域,现在又能审时度势,毅然放弃漠西和天山南麓,看似怯懦,但非大智大勇之人,恐怕难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以眼下的局势而言,巴图尔刚刚接管的叶尔羌汗国,百姓叛乱不休,因漠西族人被俘又导致他军心动荡,如今对秦军的武器又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与李定国在天山南麓死磕,对准噶尔实是弊大于利。
因此说,巴图尔能审时度势做出这样的决定,绝对是明智之举。
顾君恩皱着眉头说道:“陛下,经阎应元这次万里奔袭,漠西已是人迹少见,现在巴图尔按陛下所言,再带走天山南麓的男丁和老弱,则天山南麓也只剩下一些妇人。
我大秦国内现在人口不多,劳力紧缺,势必难以大规模迁民去西域,派遣军队,一时也不可能派太多过去,否则要从国内转运大军粮草,那是天大的麻烦。
天山南麓还好说,沙俄以及其他部族对漠西早已虎视眈眈,恐怕很快就会趁虚而入,陛下,此不可不虑啊。”
秦牧颔首道:“顾卿所言极是,对此诸位大臣有何良策?”
随驾的大臣顿时一片沉默,现在漠西人烟稀少,派军队过去,连大军的粮草都没法解决。
而且由于这些年的战争导致人口锐减,连中原地区都还有好些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迁民过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没有民,怎么驻军?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陛下,盛唐时期开拓西域,建立都护府,一是实行军垦,二是收过往的商税,以供军用。目前我大秦要大量派兵过去,不太现实,不过可以在一些战略要冲,派出少量军队把守,把西域的女子配给军中将士为妻为妾,让她们在驻地周边或是耕种,或是放牧,解决驻军的供给问题。”
据秦牧所知,当年唐军控制西域,主要是也控制一些战略要冲,驻守的兵力根据地点的重要性而定,多则一两百,少则十来人。
但这种做法,在天山南麓可行,在漠西那茫茫的草原上,就行不通了。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淡不上哪里是战略要冲,也没有多少重要关隘供你驻守。
一但有敌来犯,百十个人在无险可守的草原上,很容易就被人家干掉,甚至到时是被谁干掉的你都不知道。
坦白的说,有些大臣觉得漠西这种地方,没有什么价值,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现在根本没必要去理会。
“天山南麓,那就按司马大学士说的办吧,让李定国在各个重要关隘派少量士兵把守,至于漠西,也得派些军队过去,不用太多,稍作巡罗即可。哪个不长眼的敢来抢,到时再说。
浩瀚的漠西草原,水草丰茂,附近的游牧部族肯定是垂涎欲滴,他们要来放牧,暂时就让他们来好了,咱们划好了边界,越过边界来放牧的,交点租子就行了。咱们派去的士兵不多,靠收租估计就够士兵们的日常供给了。”
收租?司马安差点被茶水给呛到,估计这天下,除了这个天马行空的皇帝,肯定没人想到拿漠西草原来收租。
不过呢,细想来这还真不失为可行之策,反正草有的是,吃完了第二年自己又长出来,别浪费了,租给一些小部族放牧未尝不可。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谁也没说话,把整个漠西草原划回来,然后出租,这想法也太新奇了。
户部侍郎杨超说道:“陛下,高一功在青藏不是整编了三万吐蕃青壮吗?不如干脆合天山南北增没一省,然后让这三万吐蕃青壮去漠西放羊。”
“不错,不错,此策可行。”秦牧对此大为赞赏,这三万吐蕃青壮是天生的牧民,让他们去放牧,一年不知道为朝廷创收多少,到时再派三两千装备精良的秦军将士过去坐镇。
这三万吐蕃青壮不但可以放牧,还能大大增加对漠西草原的控制力度,可谓是一举数得。
“好,就这么办。那就加设一个天山省。”
ps:突然发现,还有十天到年了,莫名有些惊乱,又一年了,又一年了啊!容我找个角落,干嚎两声。。。。(未完待续。。)
第890章 给子孙留个后花园
随着天山行省的设立,在原来明朝的基础上,大秦现在多了吕宋、靖海、辽宁、甘肃、宁夏、天山六个行省,变成了三京十八省。
工部右侍郎魏元提议,再设一个青藏行省,一个蒙古行省。被秦牧暂时否决了。
现在秦军对漠南和青藏的控制力度虽然不错,但毕竟刚进入不久,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捋顺。立即划设行省,不免有点操之过急,可能反而会弄巧成拙。
而且就算要设省,秦牧也绝对不会用“蒙古”这样的字眼。
因为这样会在潜意识里不断提醒人家,这个地方是蒙古人的。
这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是人为的划分了地域和种族的差异,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团结。
现在蒙古和吐蕃各部族首领,虽然都正式册封了指挥使的官职,但实际上还是保留他们的世袭和自治权,这一点迟早得改变。
司马安说道:“陛下,臣以为,当效仿西南土司的办法,先行向这些部族派出辅官,几年内慢慢加大抽丁的力度,等时机成熟,再设置行省,改土归流。”
“好,那就由吏部铨选官员,向蒙古和吐蕃各部各派出一个指挥同知,置属吏一至二十人,辅佐各部指挥使管理部族事务。”
李源有些疑虑:“陛下,是不是再缓缓,操之过急,恐怕会引起各部族的反弹。”
“谁敢!”秦牧沉声说道,“朕现在还让他们世袭和自治,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河套的狩猎,对各部族首领形成了巨大的震慑力,司马安也认为,现在正是派出辅官时机,这个时候各部族首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秦牧接着说道:“如果有谁敢拒绝派遣辅官,朕正好拿他来开刀。此事无须缩手缩脚,立即着吏部铨选官员吧。”
“是,陛下。”
秦牧摆开一张地图,从乌拉尔山到咸海,再从咸海南面的阿姆河(唐代称乌浒水)为界,一直划到葱岭。
司马安等人看了,不禁面面相觑。
盛唐之时,名义上疆土也到达了河中地区,但真正有效管理的范围,也只到碎叶城一带(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
如果按秦牧这画的疆界。不但西面把盛唐时期的疆土尽数纳入大秦版图,西北面还增加了大片的疆域,从咸海到乌拉而山然后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整个帝国面积看上去,庞大无比。
秦牧淡淡地说道:“诸位大臣不用担心,除了河中地区有点麻烦外,咸海以北乌拉尔山以东这一大片地区,目前人烟稀少,只有沙俄少量军队设立的一些城镇。只要打败沙俄。让他不敢再越过乌拉尔山,北边这一大片地区就是我大秦的了。
目前这一大片地区还看不出有多少价值,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世。随着大秦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科技不断的发展,这些地方的巨大价值。就会逐渐体现现来。
而现在,大秦要占领这些地方,只要花很少的代价就能做到。据朕所知,目前沙俄占领东、西伯利亚,出动的军队也不过几千人,这点代价,对我大秦来说不算什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不取,将来再想去取,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朕现在宁愿把这些地方变成无人的绝域,也不能让沙俄占去。我中原王朝两千多年来,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北方,朕要给后世子孙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一大片地区变成我大秦的后花园。”
司马安指着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在唐代称为河中地区)说道:“陛下,这些地区目前有不少游牧部族,要取之不易啊,而且这些地方目前信奉的都是天方教。”
“信仰是可以用刀枪改变的。”秦牧的话带着凛冽的寒意。
确实,这个时代的宗教扩张,实际上多数是靠血腥的刀枪来完成的。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势力辐射到河中一带,那时在大唐的势力范围内,根本没有天方教。
高仙芝在怛逻斯一役的失败,改变了西域的格局,标志东方文明开始退缩,而天方教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在不断东扩,在整个东扩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无数的血腥。
在西方,基本教的扩张,伴随着的也是十字军东征的无数血腥。
能用刀枪解决问题的时候不用,将来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河中地区必须掌控住,即便我大秦不直接治理,也要扶植起一个非天方教的势力,作为缓冲地带,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明和信仰的冲突,永远难以消除。不要奢望什么不同文化和谐平存,资源充足时,大家你好我好,一但资源分配不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必然发生。
如果巴图尔听话,帮我大秦解决了西域的信仰的问题,朕或许能放他一条生路,到时让他去河中作为我大秦的缓冲也可以。”
顾君恩说道:“陛下,若是如此,不如在漠西草原加设一个都司吧。”
顾君恩的话,一下子点到了根子上,漠西难以耕种,秦牧调三万吐蕃青壮过去,除了放牧,主要是想利用他们继续向西扩张。
这跟李定五万蒙古大军差不多,大秦不需要花费什么,让这三万吐蕃大军一步步向西扩张,最终把秦牧划定的疆土都打下来。
既然是军事扩张,用文官管理就大为不妥,因此确实有必要在漠西设立一个都司,实行军事化管理。
三万吐蕃青壮即是士兵也是牧民,就象那边的游牧民族一样,以游牧的形式不断扩张;
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让佛道两家跟着大军传教,给那边的部族两个选择,改信佛教或道教,或是接受战争。
还是那句话,赢了,大秦获得大片疆土。
败了也不要紧,反正大秦不会损失什么,继续从蒙古和吐蕃抽丁就是了。
沙俄几千人就能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以几万蒙古及吐蕃大军,加上秦军先进的燧发枪、火箭弹,秦牧不相信拿不下这些地方。
至于以后的管理,在西面边境几个肥沃的地方建几座城,迁部分百姓和驻守一两千军队就行了。
俄国占领东、西伯利亚后,谈得上什么管理?到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地带呢。
只要不让大秦周边出现强大的国家,同时一直保持着科技的先进性,谁敢来动你碗里的奶酪?
秦牧现在采取的扩张方式,与历代皆不相同;
历代动辄征调十万大军远征。
秦牧采取的却是从蒙古和吐蕃抽丁,组建成军。
一来可以削弱蒙古和吐蕃,让他们无力发动叛乱。
二来可以免去朝廷支出巨额的军费,国内民生不会因为这种扩张而受到影响。
和众臣商议之后,秦牧决定在漠西设立一个北庭都司,派苏谨去主持军务,以三年为期,定期换将。
除了三万吐蕃青壮,再派两千装备精良的秦军去坐镇。
在商丘安排好这些重大决定之后,秦牧继续南行。
时间进入了五月,天上已是烈日炎炎,淮北大地上,和当初北伐时已经完全是两样景象。
北伐时看到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
现在道路两边,稻麦青青,长势喜人。路上商旅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男女在劳作,满脸丰收的期盼,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御驾到达淮安时,黄连山前来禀报:“陛下,沐天波退至永昌府,突然打出崇祯之子朱慈焕的旗号。”
“什么,朱三太子?”
(未完待续。。)
第891章 朱三太子
崇祯皇帝共有七子,二子、六子、七子早殇。
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烔、四子朱慈照在清军入关后,已经确认被杀害。
只有五子朱慈焕一直不知所踪。
朱慈焕生于崇祯六年,生母为田贵妃,如果算年龄,他今年已经年满17岁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明亡之后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抗清活动,“朱三太子”成了当时的一种旗号。
朱慈焕本人于康熙四十七年在汶上县被捕,并于当年被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凌迟处死,享年七十六岁。
朱三太子甚至在很多小说上都有记载,因此,黄连山一提到朱慈焕,秦牧便不由得想起“朱三太子”这个名号来。
一直以来,秦牧对朱家子孙还是很宽容的,虽然夜不收对这些人有所监控,但只要不造反,秦牧也不做不赶尽杀绝的事。
但这个朱慈焕,便是夜不收也一直没有查到他的足迹,没想到现在突然在云南冒了出来。
“连山,确定是朱慈焕本人吗?”
“请陛下恕罪,这消息也是刚刚传出,尚未能确定。不过在崔锋调各土司兵马不断进逼之下,沐天波不断败退,从楚雄退到大理,又从大理退到永昌、保山。
沐天波身边只剩下龙在田等两千余人,这个时候,他突然打出朱慈焕的旗号,不排除有借此提振军心士气的用意。
广西方面,马六两招集了南丹等六个土司兵力,打得思恩府土司岑寅土头灰脸,势力被压缩到了思恩府和田州一带的山区。
沐天波打出朱慈焕的旗号之后,岑寅也立即遥奉朱慈焕旗号。臣担心这会让西南掀起新一轮叛乱风潮。是以赶紧禀报陛下。”
秦牧想的更多,如果真是崇祯之子朱慈焕,其号召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加上现在司法改革触动到了很多地方官员的核心利益。如果两者形成互动,会出现什么后果只怕难料啊。
“查,立即给朕调派精干人手,查清楚朱慈焕是不是真到了沐天波手上,如果不是,也要加紧把朱慈焕行踪查出来,以免将来再起风波。”
“是。陛下,臣已经命人全力侦查。”
当天,秦牧入住淮安的酌湖别院,北伐时,他曾入住过这里。
随后秦牧便招司马安、李源、顾君恩三人来议事,一听到“朱慈焕”三个字,三人也不禁立即皱起了眉头。
李源先道:“陛下,云南那边的土司,也被崔锋折腾得着不多了。现在又出了一个朱慈焕,再折腾下去,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顾君恩也说道:“臣也赞同李阁老的意思,得赶紧平定云南全境才行。”
由于云南土司林立。加上山高林密,许多土司桀骜不驯,这两年来,大秦对云南的策略。大致上是以土司制土司,也就是调一些听话的土司军队,瞧准时机就对那么不听话的土司来一下。能灭一个就灭一个。
但为了不影响西北的战局。崔锋这一年多来,在云南的动作不是很大,主要就是不断挑起矛盾,让云南各个土司相互争斗而已。
入滇的秦军据守楚雄以东的地区,很少投入作战。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陛下,臣以为云南和广西不能分开来看,得着眼全局才行。洞吾国现在虽然已经退出云南,但实际上自从陛下去年颁布了讨洞吾敕谕之后,他隆又加大了对沐天波的支持,否则沐天波是不可能支撑到现在的。
去年他隆和交趾郑氏对高平的莫氏两面夹击,迫使莫氏流亡我大秦,郑氏的势力已经推至广西边境,现在岑寅残部退到田州一带,如果再向南,便可与郑氏联成一体。若马六两继续进逼,岑寅退向交趾也是必然的。”
交趾郑氏不止一次派使来向大秦求和,但大秦坚持要郑氏还政于其主黎氏,大秦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
郑氏挟持黎主,形同乱臣贼子,大秦若是同意他的请求,岂不等于是鼓励这种挟持君上的乱臣贼子行为?
而郑氏又怎么可能放弃手中的大权,真的还政于黎主呢?
所以郑氏只能站到对抗大秦的阵营中去,去年还参加了以荷兰人为首的联合舰队,对大秦沿海进行袭扰。
根据夜不收的情报,当初思恩州土司岑寅作乱,与郑氏的怂恿脱不了关系,双方既然有这层关系,岑寅最后退到交跤去,便不奇怪了。
而这些都不是秦牧担心的,几个跳梁小丑而已,他担心的是朱慈焕的出现,会与国内的司法改革触及地方官的利益形成联动,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发更大的叛乱。
秦牧沉吟道:“司马先生的话虽然有理,西南之事,确实应着眼全局来看,然当务之急,是要先消除朱慈焕的影响。”
“陛下,臣以为沐天波十有九是在虚张声势,朱慈焕未必真在云南。”
“司马先生的意思是?”
“陛下,只要找出真的朱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