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军阀-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抢劫,勒索等等,不过后来看到秦军吧所有的土著杀得尸横遍野,他们也被镇住了,秦军果真不好惹,看到秦军杀人的样子他们就觉得秦军虽然对华人华侨很好,但是那也是在他们维护秦军的份上,要是与秦军为敌,勾结外人,估计这些土著就是他们的下场。

秦军边清理肮脏的土著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机构,很多一直居留在这里的华人华侨道政府担任工作,而对于那些在战争中帮助秦军的则分给了大量的土地或者他们想要的东西。

英国人在焦头烂额之时,王九龄却惬意的很,现在各个部门都努力做好份内的事情,一般向他汇报就行了,他们这个元首当的很是轻松,大家对于王九龄放权虽然不解,但是他们很高兴,这样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大的权利和自由度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根据王九龄的指示,王九龄为了避免工业集中在一块,如果遇到战争就那一应对,所以要求各地均衡发展,比如说炼油工业就在益州和豫州两地,当然这也是这两个地方有石油矿产资源。

而在交州外面的北部湾的石油经过长时间的勘探,找出了好几处油井,同时因国人的势力被赶出了东亚,在这里开采石油还是比较安全的,目前没有那个国家敢打秦国的注意,同时这么长的时间,秦国开采石油的技术也已经可以满足在北部湾开采,王九龄和能源部早就制定好了开发计划,只等大规模战争结束将英国人赶出了亚洲,不如他的舰队有立足之地就可以开始建设了,等这个地方的油井建好,秦国缺油的情况可以大大缓解,同时也能储存大量的油,以备二战。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大海湾。东临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我国广西自治区,西临越南,南与南海相连。为中、秦两国陆地与中国海南岛所环抱,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

北部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季受大陆冷空气的影响,多东北风,海面气温约20c;夏季,风从热带海洋上来,多西南风,海面气温高达30c,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一般每年约有5次台风经过这里。

北部湾的海流,在冬季沿反时针方向转,外海的水沿湾的东侧北上,湾内的水顺着湾的西边南下,形成一个环流;夏季,因西南季风的推动,海流形成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这里,1天内只有一次潮水涨落,叫全日潮。涨落的潮差,从湾口向湾顶逐步增大,在北海附近海域,最大潮差可达7米。潮流大体上沿着海岸方向,一来一去地流淌,这叫往复流。年平均水温高达24。5c。

因为自然原因,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现在秦国还中国两国的渔民在这里捕鱼,秦国的渔业也发展的非常的快,光在交州设备先进的捕鱼船就有两千多艘,不过这个不重要了。

王九龄现在在乎的是北部湾的油气资源,北部湾三面为陆地环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较单纯,从湾顶向湾口逐渐下降,海底较平坦,从陆地带来的泥沙沉积在上面。属于新生代的大型沉积盆地,沉积层厚达数千米,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为海底并不深,所以开采油气业容易的多。

第两百九十三章 秦国的内政

1936年1月5日,秦国修通了新加坡路经青州、冀州道荆州的铁路,荆州方面一直修道了清迈,然后再披猜一直向西沿着自西向东的那条澜沧江(湄公河)一直修往荣市,而象市道荣市的铁路也已经全部换成了宽轨,不过披猜道荣市的那一段至少要等三八年初才完工,当然是不出任何意外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从益州的仰光到幽州的密支那和他们的干线也全部换轨完毕,至于从清迈修往益州的的铁路预计年底完工,从印度扒来的铁轨可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铁路有一半是他们锻炼而来。

而从密支那到豫州,也就是藏南的铁路则要上半年完工,至于并州到豫州的铁路,因为之前要移民,所以并没有动这里的铁路,现在大规模移民已经结束,他们才开始动工动工换轨,整个秦国现在有150万劳动力耗在了铁路上,当然政府也是好吃的好喝的伺候着,他们一个个膘的估计两他们家人都认不出来了,而王九龄也又多了150万身彪体壮的士兵。

至于西康道重庆,到陕西宝鸡、西安的宽轨铁路也已经修通,道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和宁夏银川的铁路也在建当中,本来他们也差不多建完,可是秦国成立又是打仗,又是移民,还要修秦国的铁路,秦国实在分不出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投入,所以这几个地方就耽误了。

尽管王九龄没有达到目标但是秦国修铁路的速度实在让人目瞪口呆,这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他们看过绝不是粗制滥做,铁路修的绝对达标。

与此相对应的是想吧铁路从上海修到贵阳的国民政府的速度就跟蜗牛一样,虽然他们也很卖力,但是只是修通了湘黔线的一半,跟王九龄修铁路没得比。

不过王九龄可跟他们不一样,秦国修路不差钱,而且所有的物资都是自己生产,无需采购别人的任何设备、铁轨、机车,因此秦国秦国修路又快又便宜,要什么有什么不用等。

王九龄都打算帮老蒋一把,当然也是为了帮中华民族一把,就是将昆明到贵阳的铁路修通这样火车就可以直接开到株洲,至于需要直接开到上海,就需要将这里的铁轨换成秦国标准就可以了。

老蒋的手下当初还建议使用欧美标准,不过王九龄卖给铁轨给他们都是市场价格加了一点点,比外国的便宜多了,加上中国西部所有额铁路都是用的秦国标准,要是他在修铁路不使用秦国标准,,肯定会受人诟病。

王九龄现在在中国的威望可是无人能及,中国西部现在发展程度丝毫不亚于上海等沿海地区,资历道面前为止依然是秦国的大本营,秦国的经济命脉全部在西康,要是没有西康,秦国就等于没有了双手的人,而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就是秦国工业品的销售地,这里早就没有外国产品生存的空间了。税收多、民众口袋里有大量的钱财,秦国可谓是国富民强,所以王九龄敢还没稳定荆州和冀州就对英国开战,没有稳定幽州、益州、青州,就打印度,当然打兖州的时候,秦国基本上稳定了。

其实王九龄最想修的铁路就是云南道幽州和益州的铁路,而且这里也一直在考察,不过后世也没有修铁路,而且地形复杂,河流实在太多,修起来太难,尤其是地形是最难搞的问题,河流只要花钱i修桥就可以,地形复杂,一时半会很难修的起来,所以王九龄急切的想修通清迈和交州荣市的铁路,以便将这些地方用铁路连起来,这些地方的地形虽然也很复杂但是,跟云南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铁路还没有修通,但是到各地的主要公路已经修通了,当然其实就是把中国境内的公路和原来发过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路修通,至于这些国家当初在控制这些地方的时候,别的做的不怎么样,但是路确实是修了很多,而且修的不错,要不然他们掠夺了资源也没办法运走。

秦国现在从交州道云南的水泥路和沥青路就有四条,而其他的泥土公路,沙子路就跟多了。

云南道益州的水泥路也有两条,从香格里拉道曼德勒一路都是沥青或者水泥路面,还有到密支那的水泥、沥青路,到果敢等其他地方的也有。

沥青公路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能够吸水,且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

沥青有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天然沥青。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c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c(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c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c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而秦国的沥青公路都是来源于焦煤沥青和石油沥青,要是不用来修路,也没别的用途,因此他们只能被拿来修路,不过一般都是就地建设,所以沥青路在益州和幽州很多。

第两百九十四章 秦国的外交

秦军的彻底将英国人彻底赶出了东亚,他们在亚洲没有基地,跟法国的关系一直搞的很糟,英国人现在跟法国可以说是欧洲最不对付的国家,秦国的发家可以说就是靠法国额钱发展起来的,英国人恨法国恨得直想灭了他,同时英国人在各种场合总是不由自主的嘲弄法国人,而法国人也不甘示弱,梗死肆意的那秦国人嘲笑英国人,而秦国人永远是英国人的噩梦,在英国提秦国人是忌讳,在英国人面前提秦国人就跟拿到捅英国人一样,甚至比拿刀捅他们更难受。

秦国人伤的是英国人的心,践踏的是英国人的自尊,英国人字打败拿破仑之后就没有受过这么大的屈辱,英国人不和谈就是想要积蓄实力,在秦国人身上找回场子,就像一百年前他们对付拿破仑一样,他们要抓住王九龄然后绞死王九龄,流放那种文明的死法是对付欧洲人的,不是对付亚洲的异教徒。

秦国拿下香港、兖州一个月之后,英国人依然沉默,而王九龄确定跟英国人是不死不休了,除了加大支持傅作义和宋哲元之外就是发展工业、农业,秦国额工业发胀的非常快,轻工业全部是是开放的,政府则大力支持,重工业基本上在政府手中。

王九龄原本要对日本开战,收复东北,不过英国人不死不休,秦国也就只能维持现状了,老蒋那个自私自利的家伙,王九龄现在很讨厌他们,可是支持,王九龄担心他们消耗国力,给身边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有机可乘。

王九龄看老蒋并没有打算为国家利益牺牲一点利益,更加大了对四川军阀的笼络,至于龙云更不必说,他们的武器装备可以和秦军有的比了。

王九龄原本想扶持中国,大家一南一北打天下,可是现在看来中国是是靠不住了,单靠秦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发展时间有这么短,实在是太难了,错一步就全盘皆输,王九龄现在就是在走钢丝,下面就是熊熊大火,失足必死。

秦国之前还是允许英意的商船经过全国的海域的,不过现在王九龄正式下令英意的船只不得经过马六甲海峡,否则将没收他们。

英国人和意大利人反应强烈,英国人指责秦国,而秦国则指责英国自从宣战之后就没有让秦国的船只过过苏伊士运河,秦国能让英国在这一年当中自由在马六甲海峡行驶,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反观英国人的做法就太卑鄙无耻了,由此可见岛国民众心胸狭隘,看不得别人好。

秦国骂英国人倒是一针见血,不过日本人也是岛国,真是躺着也中枪,日本人也是郁闷。不过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倒是十分认同秦国的说法。

而意大利人则表现的一副很郁闷耳朵样子找到外交部长徐闻,声明意大利人跟英国人已经没有瓜葛了,不过徐闻拿出了意大利半年前的宣战书,意大利大使才记起来原来意大利和秦国还是交战国家。

徐闻气的吐血,意大利人是什么记性,意大利人贵人多忘事,徐闻彻底无语了,而意大利人则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表示愿意跟秦国签署和平条约。

不过秦国可没有那么好打发,签署和平条约,意大利人必须拿出诚意,归还从中国掠夺的一万件古董,必须是乾隆之前的,而意大利各个博物馆有什么中国的古董秦国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秦国早就列出了列表,针对性的要什么都列了出来,要一万件并不多,否则秦国是不会人意大利人经过马六甲的,意大利人就别想再中国做生意了。

秦国的要求对意大利来说可谓是狮子大开口,墨索里尼坚决的不同意,那些古董卖掉了,能值多少钱啊,意大利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利益,墨索里尼不愿意,反而他觉得跟在英国人后面或许能得到英国人的支持,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意大利不愿意,王九龄也不在意,意军还比不上希腊的军队,简直是垃圾中的狗屎,不过王九龄立马指示,让人在欧洲造谣,说意大利人自诩欧洲大国、强国,实际上就是英国人的跟屁虫,然后还在欧洲放出了很多版本的意大利人在英国人面前如何如何……

意大利人很快就受不了,一直在辟谣,不过各国记者越是发掘,越觉得意大利热确实是不怎么样,慢慢的意大利人的各种故事有出来了,有了之前编排意大利人笑话的经验,现在各国的民众再次编起来可谓是速度又快又生动,意大利人再次成为欧洲的笑柄,连英国都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意大利人不堪的故事,而意大利人在中东战争中不堪的表现则被记者们找到,这下有了现实的材料,意大利人可就真的站不住了。

墨索里尼饱受国内外的压力,最后他觉得要挽回意大利的尊严,必须有一场胜利才行,只要有一场胜利,所有的谣言就可以不攻自破。

墨索里尼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吧目光瞄向了在东非的阿比西尼亚,王九龄支持阿比西尼亚之后,他们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意大利人上一次侵略就被无情的浇了一盘冷水,后来又派兵跟秦国打,虽然没有正面交战,但是毕竟那么大的兵力调动,耗费不少。

所以墨索里尼又停止了对付阿比西尼亚,现在他必须再一次的将这个东非小国当成他们的练兵场,同时他还需要在这里找回意大利人失去的尊严。

其实他更像进军巴尔干,可惜这里的国家实力不弱,而且这里的势力错综复杂,每个国家都有大国支持,不是意大利能应付的了的,否则各国只要不向他们出口矿产和石油,意大利就必败,所以墨索里尼就选择了阿比西尼亚这个他心里弱小的国家。

不过阿比西尼亚今非昔比,还购买了一百多架秦国的飞机,装备更是秦国化了,王九龄可不认为单靠自己就能对付额了基督世界,他们在已经消化了殖民地,美洲的土著被杀光了,大洋洲的土著也被杀光了,全部换上了白人,世界上的强国就除了日本其他全部是欧美国家,白人,基督教徒。

王九龄拉拢伊斯兰势力势在必行,伊斯兰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而且历史证明一旦他们的民族主义觉醒,他们将是疯狂的,所以王九龄大力支持巴基斯坦,和阿比西尼亚这三个亲秦的国家,王九龄除了理念上的支持,让他们去消耗基督教徒,还大力支持武器弹药,当然不会免费。

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王九龄还帮他们建工业体系,可是说他们现在轻武器,炸弹造起来那是小意思,而巴基斯坦和也是大力支持伊斯兰势力,很多极端分子纷纷来接受培训,但是王九龄也警告过他们,不要到中国或者秦国搞任何破坏,否则秦国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秦国的厉害他们是知道的,王九龄也不多说。

第两百九十五章 阿比西尼亚战争(一)

阿比西尼亚就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在1869年之前他们是有领海的,后来沿海被意大利人占领,由此他们也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

1869年,意大利鲁巴蒂诺耶航运公司从埃及手中购得阿萨布湾的一小块土地和红海的几座小岛,以此作为加煤站。1879年,克里斯庇首相(francescocrispi)代表政府买下该公司的辖地,宣布阿萨布成为意大利殖民地。在英国的支持下,意大利人从阿萨布湾向内陆推进,又利用约翰尼斯四世皇帝与各独立王国陷入纷争的机会出兵占领了红海最好的天然港口马萨瓦,逐渐在埃塞俄比亚沿海一带站稳了脚跟。约翰尼斯四世皇帝死后,意大利试图从正在分崩离析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中多捞取一些东西,于是在1889年同其传统盟友孟尼利克二世签订了《乌查里条约》,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武器弹药为代价,宣布整个埃塞俄比亚海岸都接受它的“保护”,并将其命名为“厄立特里亚”也就是今天也门对面的厄立特里亚国。

今年天的阿比西尼亚额领土还有一部分取自索马里,是法国人割让给他们的,在阿杜瓦战役之后,欧洲国家立即承认孟尼利克的阿比西尼亚是一个十分现实的政治力量,外国顾问、大使、特使乃至纯粹的冒险家在这场战役后蜂拥而至。孟尼利克娴熟地运用拜占庭式的外交手段,对各国分别加以笼络和照顾。对于法国人,他答应秘密支持其对上尼罗河流域的野心,换得法属索马里的一块领土。

同时自他开始阿比西尼亚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到了海尔·塞拉西一世这一代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现在还有秦国的支持,各方面比历史上同一个时期,强大太多。

意大利一直不安地注视着阿比西尼亚的每一个现代化改革成就。1928年8月2日,它同阿比西尼亚签订了一个为期20年的友好条约,该条约规定把两国间的一切纠纷提交国际仲裁。但是这个条约对于法西斯意大利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1925年它同英国人关于两国在阿比西尼亚利益的换文要现实得多:英国支持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修建一条连接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的铁路,并在铁路两侧取得商业特权;作为回报,意大利支持英国在青尼罗河源头的塔纳湖修筑水坝,并在水坝和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