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伊斯兰教的幌子在从事谋杀活动。
这次针对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活动,是我们反恐怖行动的一部分。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我们还对三十八个国家境内与恐怖组织有关联的个人及机构的资产进行了冻结。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目标统一,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这场反恐怖战争的胜利。虽然今天我们打击的目标是阿富汗,但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尽管每个国家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但在反恐怖战场上,没有任何中立立场可言。
如果任何一个政府支持或庇护恐怖分子,它就会成为国际社会孤立和打击的对象,它最终的下场将与恐怖分子一样。
美国是一个渴望和平的国家,但我们在九月十一日这一天突然意识到,如果恐怖主义不除,世界将永无宁日。在面临现今的恐怖主义威胁时,我们得到和平的惟一办法就是消灭那些带来恐怖威胁的人。美国并不想发动这场进攻,但我们被逼无奈,而且一定要取得胜利。
这次军事行动的代号是“无限正义行动”。通过这次行动,我们不仅将为美国民众带来宝贵的自由,而且还将为全世界的公众赢得自由,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远离战争。
我知道很多美国人今天会感到担心,不过请放心,美国政府已采取了最谨慎的防范措施,我们所有执法的机构及情报部门都为此而每天二十四小时地工作着。
在未来几个月内,耐心将是我们最大的法宝,它将给那些在前线作战的士兵的家人和朋友带来希望和毅力。我们为这些士兵及其亲属做出的巨大牺牲感到自豪。
这些到前线参战的武装人员是职业军人,他们值得我们尊敬,他们代表了美国民众当中最优秀的成员,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
对于我们所有的军人——每位艇员、每位战士、每位飞行员、每位国民警卫队员、每位海军陆战队员——我需要指出这点:你们的任务是具体的、目的是明确的、目标是正义的,你们必须有全部的信心,你们将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所有工具。
我最近收到了一封感人的信件,其中谈到了许多关于现在困难时期美国的现状,这封信出自一位四年级女孩之手,她的父亲是一位军人。
“尽管我不希望我的父亲去战斗,”她写道,“但我希望把他交给你们。”
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她所拥戴的人,是最可爱的人,这个小姑娘知道国家是什么。
“九·一一恐怖事件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更加懂得了自由的含义,深知赢得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现在,战争就在眼前,我们不会退缩也不会裹足,因为和平和自由终将战胜邪恶。”
谢谢大家,愿上帝与美国同在。
二00一年十月七日,美英部队对阿富汗开始进行空中打击。在阿富汗投下了上万枚导弹和炸弹。然而,北方联盟的部队却一直裹足不前。
观众们对单调的轰炸画面看烦了。在美国普遍产生对军事打击阿富汗的不满情绪,甚至爆发反对军事打击阿富汗的游行。面对阿富汗冬季的逼近及穆斯林斋月的临近,美军上下也产生了烦躁情绪。
第七十六章 塔利班彻底瓦解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阿富汗战局终于有了重大转机,进入第二战役:北方联盟部队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空中支援下,经过数天激战,终于占领了阿富汗北部战略重镇、巴尔赫省首府马扎里沙里夫。
紧接着,阿富汗之战进入第三战役:北方联盟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几天之内,夺取了七个省,逼近首都喀布尔。
这时,美军要求北方联盟暂停进攻喀布尔,他们担心北方联盟独吞战果,将来不便控制局面。
然而,北方联盟不顾一切乘胜前进。
北方联盟原以为在喀布尔会与塔利班大战一场,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当他们在十一月十三日凌晨攻入喀布尔的时候,竟然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
美国国防部大为吃惊,曾经断定塔利班主动放弃喀布尔是“战略转移”,甚至是诱敌深入的圈套。
此时,阿富汗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联盟占领阿富汗北部,塔利班占领阿富汗南部。北方联盟所占领土为阿富汗领土的百分之四十五。
这时,塔利班据守南部重镇坎大哈。那里是塔利班的根据地。
北方联盟乘胜追击,向坎大哈进逼。于是,进入第四战役,即进攻坎大哈。
北方联盟遭遇塔利班的坚决抵抗。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喀布尔西南二十公里的迈丹城,北方联盟向固守在那里的塔利班发起攻击时,损失惨重。这一挫折使北方联盟在进军途中谨慎起来。
美军给北方联盟强大的支持,猛烈轰炸坎大哈机场及军事据点。
在猛烈的攻势之下,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决定在十二月六日主动交出坎大哈。
这样,北方联盟连克马扎里沙里夫、喀布尔和坎大哈三城,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进入最后的战役——第五战役,即进攻塔利班最后困守的据点、位于阿富汗东部山区的托拉博拉。
从十二月十一日起,托拉博拉激战开始。塔利班作最后的顽抗。美军发动最猛烈的轰炸。
十二月十六日中午,北方联盟发动总攻击。塔利班战死二百多人之后溃散。
就在混战之中,不见了“基地”组织首领本·拉丹和塔利班领袖奥马尔的踪迹。
北方联盟与美军特种部队进入阿富汗深山,反复搜索,毫无所获!
十二月二十二日,阿富汗以卡尔扎伊为主席的临时政府就职仪式在喀布尔举行。
二○○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华盛顿正式宣布,尽管美军仍在阿富汗对塔利班残余势力进行追剿,但塔利班在阿富汗境内已经彻底瓦解,再也没有能力来有效控制阿富汗的任何一片领土。
于是,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无限正义行动”的“三部曲”的第一部——空中打击和第二部——地面战争,已经画上句号。但是,第三部——捉拿本·拉丹仍在进行。
第七十七章 本·拉丹生死之谜
常言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然而,如今本·拉丹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的生死之谜,成了最大的悬案!
据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录用了十五名阿富汗特工,并且命令他们在阿富汗境内寻找本·拉丹。这些特工们每天向美国汇报信息,大概每个月有一次能够指出本·拉丹所在的特定位置。
这些阿富汗特工的情报有几次是可以证实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官员们会怀疑这些情报的可信程度,因为这些情报总是不能被证实,或者还与别的情报相矛盾。
后来一位美国政府官员说:“问题就在于他们不是美国人,所以我们没有过于相信他们。”
就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并不相信这批阿富汗特工,所以跟踪本·拉丹的工作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不过,种种情报都表明,本·拉丹仍在阿富汗活动。
另外,美国中央情报局还透露,他们从一九九八年以来,曾经跟阿富汗塔利班的代表至少会晤、谈判了二十次,希望他们能够协助诱捕本·拉丹、交出本·拉丹。
在“九·一一”事件发生的前几天,还跟塔利班代表谈判了一次。但是,塔利班始终“磨”着,所以谈判毫无进展。
早在“九·一一”事件前一年半,一起阿富汗航空公司客机被劫持的事件,人们就曾经注意到本·拉丹的健康状况,并猜测与本·拉丹出国治病有关。
那是在二000年二月六日,阿富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客机遭到劫持。
这架客机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起飞之后,在飞往阿富汗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的途中被劫持。飞机上有一百八十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飞机被劫持后,先在阿富汗的坎大哈机场降落加油,以后又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机场降落,一路上劫机分子先后释放了三十多名乘客。被劫飞机最后辗转飞到英国,降落在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
在飞机上,总共有十九名阿富汗劫机犯。他们把旅客当做人质。直到二月十日凌晨,劫机分子才同意释放了机上的最后一百四十多名人质。随后,七十三名人质被送回了阿富汗,另外的六十九名人质向英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政治避难的请求。英国政府态度坚决,要求所有人质尽快离开英国。这架客机飞回了阿富汗。
事后,二000年三月三日出版的《阿拉伯祖国》周刊发表文章,指出这起劫机事件是精心策划的阴谋,真正的目的是送本·拉丹出国治病!
这家周刊说,本·拉丹不是像所传的那样患了肾结石,而是得了肺癌,且已到晚期。本·拉丹人变得消瘦,体重减少了十公斤,行动困难,痰中带血,并伴有间歇性昏迷症状。阿富汗医生对治愈本·拉丹的病已经没有任何招数,并告诉本·拉丹,最多只能活三个月!据报,本·拉丹急需化疗,而塔利班下属的医院目前均不具备这种条件。
于是,塔利班“演出”了一幕“劫机戏”,在中途停靠其他机场时,让本·拉丹及其随从悄悄下去,转移到外国治病!
然而,一年半过去了,本·拉丹非但没有死,而且依然在阿富汗。本·拉丹很健康,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多次发表演讲!
第七十八章 日本传出惊人消息
在二00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忽然从日本传出惊人消息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领导人奥马尔与本·拉丹及其左右等人,十月十六日已被其亲近分子枪杀!
这一惊人消息是日本一位“消息人士”发布的。
就在那位日本“消息人士”发布本·拉丹两乳中间和左肩下方部位各中一枪、“当场死亡”的消息之后,二00一年十一月八日本·拉丹在阿富汗公开露面。
那天,巴基斯坦记者米尔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附近采访了本·拉丹。这是米尔第三次面对面采访本·拉丹。他们的合影在《黎明报》上发表后,迅即被世界各地的报纸所转载。
米尔说,他见到的本·拉丹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并经常大笑,本·拉丹明知随时会死于美国手中,但仍然毫不在乎,表现从容。
米尔说,本·拉丹发誓要与美国人战斗到底,“如果塔利班失守喀布尔及其他战略要地,我们将转移到山区,继续同美国人进行游击战。”
然而,就在此后几天——十一月十三日,喀布尔就被北方联盟所占领。从此,本·拉丹销声匿迹。本·拉丹是否有意在放弃喀布尔前夕,接见米尔,作最后一次公开亮相,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后,关于本·拉丹行踪的种种猜测,就不断见诸报端。
就在十一月十三日当天,英国外交部长宣称,本·拉丹躲在坎大哈附近。本·拉丹随身带着毒药,准备在落网时服毒自尽。
来自塔利班驻巴基斯坦大使扎伊夫的消息比较可靠。他在接受半岛电视台的采访时说,十一月十三日,当北方联盟进攻喀布尔的时候,本·拉丹仍在喀布尔城内。
本·拉丹是在最后一刻才离开喀布尔的。但是,扎伊夫不愿透露此后本·拉丹的行踪。
十一月二十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悬赏二千五百万美元的奖金,缉捕本·拉丹。
他们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十一月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访问了巴基斯坦。他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会谈的重点,是希望巴基斯坦严密监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以防本·拉丹逃往巴基斯坦。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本·拉丹逃往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穿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很容易,而且巴基斯坦又有许多本·拉丹的支持者。
在十二月十六日北方联盟攻克塔利班的最后据点托拉博拉之后,美国和英国两支特种部队在四千名北方联盟士兵配合下,对那里的山洞进行搜索。
然而,遍寻无着,不见本·拉丹和奥马尔的踪影。
那些山洞大都位于海拔三千米的山上。山洞都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美国兵让北方联盟的战士在洞外喊了许久,无人答应,这才叫他们爬进去。
他们在山洞只找到残缺的枪支,带血的纱布。
为了寻找本·拉丹的行踪,光是依靠地面搜索显然不够,美国动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搜索,内中有照相侦察卫星、电子监听卫星、侦察飞机和其他秘密间谍武器。
据透露,美国动用的侦察卫星,就多达五十颗!其中特别是一颗“KH-11间谍卫星”,重达十五吨重,造价十亿美元,在二00一年十月发射。这颗间谍卫星具有非常敏感的红外线探测器。尽管阿富汗多山,但是这颗间谍卫星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在深山中的人迹——因为人会不断发射出红外线!
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叹道,本·拉丹可能早就从托拉博拉的洞穴中逃到了巴基斯坦!
第七十九章 本·拉丹“可能”死了
在北方联盟攻克塔利班的最后据点托拉博拉时,打死了二百多名“基地”组织成员,俘虏百余人,但是却有五百多人逃入深山老林而进入巴基斯坦!那么多的“基地”组织成员可以逃往巴基斯坦,本·拉丹当然也可以逃到巴基斯坦!尤其是本·拉丹手握重金,很容易用金钱买通。
有人指出,毗邻阿富汗的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在“九·一一”事件之前,每个月有四百多名非法移民从那里出发前往世界各地。据白沙瓦的“人蛇”透露,在“九·一一”事件之后,激增到每月有一千多阿富汗人在这里等待成为非法移民,经由地下途径前往西方。白沙瓦有三十多家地下“旅行社”,有数不清的出国文件伪造者、提供证件照服务的照相馆,在那里能买到去阿联酋、泰国和乌克兰的签证。
只要你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
不过,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坚决否认了本·拉丹藏身于巴基斯坦的可能性。
再说,如果总是猜测本·拉丹隐藏在巴基斯坦,对于美国国防部来说,也并不光彩,这意味着“无限正义行动”的最后结果却是主犯本·拉丹逃脱。还有,美国希望看到一个死的本·拉丹,如果抓了一个活的,审也不好审,判也不好判,将会很麻烦。
于是,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改口,宣称本·拉丹“极可能”在美军猛烈的轰炸下,葬身于阿富汗的某个山洞之中。
驻巴基斯坦美军发言人肯顿·基思也说,他认为本·拉丹“很可能”已被炸弹炸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同样这么说:“本·拉丹可能已经死了,因为所有的搜索行动都已经进行过了,所有的洞穴都已经被轰炸过了。”
当然,他们都只是说本·拉丹“可能”已经死了。《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的一篇报道,把“可能”变成了“事实”。报道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塔利班高级官员表示,他在二00一年十二月中旬参加了本·拉丹的葬礼!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援引该塔利班官员的话说,大约三十名“基地”组织成员、家庭成员和“塔利班朋友”参加了本·拉丹的葬礼。该塔利班官员说,本·拉丹死于严重的肺病并发症,但死得相当平静。他说,这名塔利班成员说,本·拉丹的坟墓可能像托拉博拉的其他地方一样,已经在美军的轰炸中“消失”了,美军将永远无法找到本·拉丹的踪影。
即便作了如此详细、具体的本·拉丹葬礼报道,《巴基斯坦观察家报》也加上一句话:“但这一消息没有得到美军方面的确认。”
这时,本·拉丹的前妻萨比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宣称,本·拉丹一旦走投无路,可能要求儿子把他杀死,并且将通过电视播放其死亡过程,这将成为新一轮恐怖袭击的信号,他想以此激起他的追随者袭击美国的国会山、伦敦的大本钟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萨比哈说,本·拉丹希望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能够为他“殉教者的壮举”录像,然后在电视台播出。
萨比哈的话,为本·拉丹准备“壮烈地死”,作了生动的描绘。
就在盛传本·拉丹死去的时候,爆出震惊世界的消息:本·拉丹现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那是在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半岛”电视台播放了本·拉丹最新的长度达半小时的录像带。本·拉丹在录像中说,公布录像的目的是纪念“九·一一”
事件三个月。他说:“现在距离世界异教徒和他们的领导美国遭受袭击已经三个月了,距离美国对伊斯兰发动的最严重的十字军东征也已经两个月了,现在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些事件产生的影响。”据此,这盘录像带可能是在十二月七日录制的——因为这一天是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两个月。这表明,本·拉丹活得好好的!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5…07…21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第八十章 布什有信心将本·拉丹缉拿归案
本·拉丹的这次“现身”,给了美国沉重的心理打击。因为美国好不容易赢得“无限正义行动”的胜利,而这次行动追寻的主犯本·拉丹却不仅健在,还如此强烈地谴责了美国!
美国排除了本·拉丹已经死亡的可能性,加强了对本·拉丹的追捕。
美国特种部队重新搜索阿富汗东部的托拉博拉山区的洞穴和隧道,他们采用新的手段:用一种炸弹把洞穴里的空气消耗掉,使藏在里面的人窒息而死。五角大楼说,已经有十枚这种新式炸弹运往阿富汗。
对于在阿富汗山区进行的搜捕行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作战部门副主任斯塔富里本说,这就像是“在狗身上找跳蚤。如果你发现一只,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只上,就会不知道还有多少只跳蚤跑了”。
美国在阿富汗行动的指挥官弗兰克斯将军说,本·拉丹的命运只有三种可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