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向叶富安提出要求补偿12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丧葬费、工亡补偿费、抚恤费、精神补偿费、旅差费、误工补偿费等。当时他说:“要这么多怎么可能?”还说:“今天这事不谈了。”饭后他又说:“今天这餐饭算我来结账,过后你们的食宿我就不管了。”也不跟我们说他自己的意见,如何和约定时间再谈,装着自己不得了的样子就离开我们而去,好像吴治良的死对他来说不当一回事似的。
由此看来: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为(怀)着侄儿逝后悲伤,从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不但得不到他的热情、同情、安慰,反而对我(们)无比冷淡。最可恨的是叶富安对我们从异地来打工的孩子不当人看。为此:特请贵处代表家乡政府为我们做主,给受害者讨回公道。
死者家属吴良贤吴朝忠
2003年12月11日
送给黔东南政府驻东莞市办事处的锦旗申诉书之二:
尊敬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驻东莞办事处:
我是贵州省三穗县良上乡岑兴村四组人,19岁,侗族,于2001年11月18日,到东莞市大岭山恒丰家具厂做工。2002年1月30日因工伤左掌锯伤断,经大岭山医院医治,伤愈出院。按国家法律机关规定在谷涌医院评残为六级。当时是这样的:我不是上机的工位,是厂里临时调动上机工作,我不懂该机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从没受过什么培训,就危险作业,才使我的左掌锯断,无(不)幸地成为一名残废人,我的心身受到严重伤害,日后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厂里领导说用人民币5000元补偿。我这么年青(轻),一只手掌价值5000元吗?我心不死(甘),上访我们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驻东莞办事处,请求办事处领导给予法律援助,找回我这可怜的残废打工仔的合法权义(益),要求厂方给我应得的补偿。
打工仔三穗县良上乡姜绍林
2002年8月25日
有关这样的“申诉书”,办事处的副主任胡文勇给了我一大摞。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个贫穷的山区,也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出来打工的人数相当多。就三穗县一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仅2500万元左右,而民工寄回家里去的钱,却有1亿左右,是该地财政收入的4倍。全州的民工收入达到了8.4亿,超过了全州的财政收入。该地区到东莞来打工的就有20余万人(这是指注册的打工仔,如果加上没有登记的共有30万人),所以,州政府便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驻东莞的办事处,主任由政府的一位副秘书长吴应州担任,胡文勇是副主任。这两人都是当兵的出身,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据吴应州告诉我,他在部队里当过侦察兵,当过团长,现在手上还有一两下“功夫”,所以他们都有乐于为民工打抱不平的倔劲。
类似于黔东南这样的办事处,在东莞还有很多,因为湖南全省约有98万人在东莞打工,四川在东莞打工的更多,估计有百万人。因此除贵州各州地的办事处外,还有江西的、云南的、湖南的、四川的、河南的等等,这些办事处大都是劳动部门设立的,惟独应、胡的办事处是属于政府设立的,所以规格也略高一个档次。
办事处的作用是联络、推介民工,其中主要的一个职责就是维护民工的权益。当然,它不是一个执法机构,只能通过与当地的劳动部门、司法部门洽商来解决。但是有这样一个机构和没有这样一个机构是大不一样的,有了这样一个机构,民工们就觉得有了“主心骨”。
类似上面的这些申诉,每一桩每一件他们都帮民工去办,去同厂方、包工头交涉,有时一天要跑许多个单位,像吴治良的工伤致死案,经他们努力,最终得到了56000元的赔偿,虽然离家属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是从个体建筑队老板叶富安那里能拿回来这样一些钱,已经算是了不得的胜利了。
为民工而打不完的交涉仗(嘴皮仗、文书仗),是吴应州、胡文勇他们不胜其烦的任务,如果缺少了对民工的同情,他们是干不好这个差事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为死亡民工寄出的一份文书:
李云之死无人过问
番禺区人民政府:
我办事处接到李云家属兄弟的投诉,同区劳动局仲裁科取得联系,我办副主任胡文勇同志于2001年5月29日到石基镇劳动管理所,同砖厂张、古等三位老板协调,几位讲李云做了两年工,我们砖厂没有同死者签订《劳动合同》又没办理暂住户口,砖厂没有任何责任。砖厂老板说,当地劳动部门应保护当地砖厂的利益才是,我砖厂没有经济补偿责任。据调查,我办认为:
1。根据广州省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规定,第七条:企业招用职工,双方必须依法订劳动合同。企业招用职工30日以上不订劳动合同,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责令企业限期补订劳动合同,由于没有订立劳动合同造成职工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
2。按死者李云未同砖厂签订《劳动合同》,但李云生前在该厂做了两年工,死于该厂宿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是砖厂没有履行有关法规,劳动关系成立。
3。死者李云的妻子龙阿多是该厂的员工,李云死后的第二天,连死者的丧事都未处理而解除龙阿多的工作关系,此种做法是不人道的。
4。死者李云是少数民族(苗族),根据国家对少数民族有关法规,应尊重少数民族处理死亡的有关风俗,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我办胡文勇,找区劳动局同镇劳动局两次,但对李云之死根本不重视,致使该事故至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5。李云死于5月8日,至今已是20多天,竟无人过问。这是根本无劳动法可言,人道主义更不讲的事。
6。要求区政府及劳动部门给予此事件公正、依法合理处理,安抚好死者的家属及两个未成年的子女。
(抄送区劳动局、《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社“读者来信部”)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驻东莞办事处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这家砖厂的老板,在一个民工死亡之后,第二天连丧事都没有办就把他的妻子开除了,这种老板的良心真是黑透了。
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想一想,这位龙阿多肯定是个识字不多的少数民族妇女,面对着这种局面,又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子女,她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时候,有政府的办事处出面来帮她申诉,并且从劳动法入手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当然她会觉得是“救星”来了。即使这份公函没有起到作用,很可能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在报纸上为这个女工申冤理赔,那么,那些漠视李云死亡的人,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也不得不给这个家庭一些公道了。
因此,我们才看到了在简陋的办事处里面,有着那么多的民工赠送的锦旗,真心真意地称他们是“民工的救星”。
● 人性的劳动监察部门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农民与民工问题的日益重视,随着农民工被提升为“产业工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工作也日趋重视,劳动监察被当作专项工作抓起来了。
在浙江省,1998年开始组建劳动厅监察大队,2001年正式挂牌。这个大队共有13位人员,一个大队长,两名副手,两个科室和一个办公室。在他们下面,全省11个地市及90个市区里都建立了劳动监察支队。这支队伍共有劳动保障监察人员595名,并且还在扩大之中。他们接受民工们的举报、投诉,然后调查处理,据他们称,他们就是民工的“娘家”,维权的“窗口”。
到浙江的民工逐年增多,据2002年第4季度的统计,到浙江省来打工的人数为2737626人,至本季末外来劳动力累计总数则为5582453人。但有人告诉我,这个统计是就业管理服务局的上报表,与实际人数差别很大,例如温州,只填写了37万人,而实际人数在150万至200万之间。有如此多的外来民工在浙江省打工,劳动纠纷自然也在逐年增长,向他们举报、投诉的案件也呈不断增长趋势。据该大队郑益群副大队长介绍,2003年一年,他们接到举报的案件就有2.4万件,被他们立案查处的各类企业违法案件有1.9万多件。浙江是孟郊的故乡,喜欢用“三春”来表示些什么,他们主动的出击行动就叫“三春行动”,其用意是要给民工们春天的温暖。
第一春是“春雷行动”,主要是打击非法中介、规范劳动用工;第二春是“春苗行动”,这是旨在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行动,经过对制鞋、服装行业的明查暗访,2002年他们查出476人,2003年查出520人。对这样的单位他们作为典型全省通报批评,把使用童工企业变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还有第三春,叫做“春雨行动”,主要是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即工伤的赔付与欠资的讨要。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组织发动了200多名大学生,在暑期分赴11个地市到各地去进行调查、宣传,并让他们写出调查报告来。大学生们当然愿意,这既是他们的社会调查课,也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
截止到2004年的2月18日,他们检查了企业5.3万家,涉及劳动者362.4万人,出租屋外扎堆的民工们处理案件2.4万件,结案率96%,讨回工资2.3亿元,涉及劳动者24.8万人。
2004年始,他们已开通了12333举报热线,全省统一都有人24小时值班接听,民工们只要打一个电话,他们就能够受理与调查、处置。
春雨、春雷,大约不会终朝,但维权、讨要工资,却是一种“马拉松”式的行动,有时得花去他们半年、一年的努力。请看他们那里的一个“大案”——金丽温高速公路二十一合同段拖欠工资案的处理情况。二十一合同段中铁18局一处项目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引起了丽水市政府、省劳动厅的重视,他们组织人力,着手解决。在2003年1月23日,召开了有各方人士参加的协调会。
这件拖欠工资案的具体的情况是:
二十一标段由中铁18局一处中标后,同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庄孔欧、浙江苍南井巷工程公司吴祖成、张德亮分别鉴定部分工程施工合同。根据工程款(包括民工的工资)支付协议,18局一处项目部已支付工程款90%以上。本来不应存在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了。但是由于一部分变更计量款未能到位,也由于曾兴山没能及时向庄、吴、张三承包人追讨工程款,造成了曾兴山雇用的民工未能足额拿到工资。以至到政府有关部门上访。
此时正是一年的春节临近,为了保证被曾兴山拖欠的190余名民工能在春节前拿到部分工资,协调会商定由18局一处在1月24日前筹款先行垫付民工工资80万元(四川苍溪县50万元,在丽水的各地民工30万元)。
这笔欠款一共为191万元左右。丽水市高速公路指挥部承诺在今后工程款到位时,分期支付,并在2003年年底工程限期期满后支付剩余款项,给曾兴山用于支付其他拖欠的民工工资。
这个协调会开完后,部分工资发到了民工的手中,四川和外地民工都回家过年去了,他们的手中有了买肉、买鱼过年的钱,也有了给孩子的压岁钱。但是,“尾巴工程”并没有解决。
四川省苍溪县劳动局和苍溪县司法局于该年10月21日给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来了一封信:
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你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亲自参加与调查处理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二十一合同段中铁18局一处项目部拖欠我县民工工资一案,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在你们督促下,1月23日,丽水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召开了专门协调会议,并形成了《关于协调“金丽温”高速公路二十一合同段中铁18局一处拖欠民工工资会议纪要》。春节前,先期兑现的50万元民工工资到位,我们及时如数发放到了198名民工手中,并制作新闻材料上报,先后在《苍溪新闻》、《广元新闻》、《四川新闻》、《西部新闻》中播出,受到广泛赞誉,有力提升了部门形象和地位,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县民工的关爱和对我们部门工作的大力支持。
按照《会议纪要》精神,苍溪籍民工其余50%的工资共43万元,定于2003年3月底前兑现,但至今未得到落实。近来,民工上访不断增多,反映强烈,恐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维护我县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好这一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特来函与您队联系,恳请通过你们争取丽水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全力支持,尽快兑现下欠的43万元民工工资款。
收到这封信之后,省劳动厅的陈小恩厅长于10月27日作出批示:请转丽水市人事劳动局尽快解决,省监察总队抓好督促。
继后的情况如何呢?
11月初,省劳动监察大队多次和省交通厅进行协商,在省交通厅里借支了50万元先行支付民工工资,丽水市人事劳动局迅速和苍溪县劳动局取得联系,将这一笔50万元的现金支票寄给了苍溪县劳动局,委托他们代为发放给198名民工。至此,这场金丽温高速公路二十一标段拖欠四川民工两年的130万元工资大案,在多方的努力下,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果没有这些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这笔民工工资很可能就“颗粒无收”。干了一年的民工们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肯定要为此找下去,找得他们精疲力竭,找得他们跳楼自杀,找得他们做出许许多多的过激行为来。现在有了政府部门的这种参与,一下子化险为夷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劳动监察部门的莫大功劳。
温州市的监察支队队长张康道如此说道:“我们劳动保障局的监察队等于是一个‘讨债公司’,整天帮民工要债,有时还吃力不讨好。去年(2003年)一年受理举报8523起涉及劳动者利益的案件,共4万多人,要回工资5663.19万元。我们把这叫做‘清薪行动’。温州有外来民工200多万,市区人口170万,全市加起来900多万,外地的民工以江西、湖北、贵州、安徽为多,湖南少部分,四川、河南少部分。在200多万的外来工中,投诉量约占2%左右,这个量是相当大的。劳资关系紧张啊!善不善待民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你对民工不好,他们就不愿意来你这里工作,去年有家企业到安徽去拉民工,只拉来几个人,这样的厂你不开也罢,我们不会偏袒工厂主的。台湾有一家厂使用童工,我们照样给罚款处理了它,所以我们劳动监察部门不偏不倚,维护好双方的权益。
“温州城现在离不开外地人,如运送煤气瓶、运垃圾、送菜、通下水道,民工们什么脏活都干,没有民工,温州市的老百姓没法生活。当然老百姓也有抱怨,说什么‘外来人素质差,城镇结合部棚户太多’等等,但是抱怨中也有宽容,没有外来人不行。再有一个是我们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先做好人权保护、制度正规,并和国际接轨。你连工资都不发给民工,还用童工、延长工作时间,不就给外国人抓住把柄啦?这样对温州的形象也有损害。所以,我们劳动监察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一碗水端平。”
在谈到处理的案件时,他感到有些事情较“难缠”,不好办,就给我举了一个“微型事件”——
有一个河南籍民工,在温州一家中学工地上干了两天,觉得苦,不干了。包工头给了他40块钱,他说你开始不是说给我55块吗,怎么少了?两人吵了起来。他就到我们这里来投诉,我们问他:“你知道那个包工头的电话吗?”他说不知道,我们就说那你是否了解一下他的手机号码。他不干了,说:“我现在向你们投诉,你们还要叫我问,我要去投诉你们。”
温州市还有一个机构,叫做“温州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如果你办事没有效率、贻误时机,或者不作为,就可以上那里去告我们。这位河南民工果真到那里去告了我们。这件事对我们是不公平的,于是我们只得申辩了。
周队长取出了那份申诉报告——
温州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
您中心于9月3日寄来的《接待登记表》(直…094…0188)我支队已于今天上午收悉,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投诉人周丕顺向您中心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一是我支队接待人员并未与投诉人周丕顺发生口角。按规定由其本人填定登记表,由于投诉人不能提供被投诉人的联系电话,接待人员无法当场予以解决,只能按正常渠道给予移交处理。二是反映的工资拖欠额不符实际。当事人反映的老板欠200元并不是事实。经我们支队查明,周丕顺在22中学工地仅干2天活,每天工资口头约定55元。包工头已付40元,仅欠工资70元。三是周丕顺称在温期间钱包、手机被盗可能是欺骗行为。据接待人员反映,他向我支队投诉时并未反映此事。
二、工资问题已解决。我支队于9月5日下午带周丕顺到22中工地,经与承包商协商,当场付清70元工资,有周丕顺的“工资已结清”签字为证。
非常感谢您中心对我支队工作的监察,今后希加强联系,多提宝贵意见。
2003年9月11日
那是9月份,正是温州最热的时候,监察支队一行四五人,一齐去帮民工要钱,这位民工当然不会请他们喝一瓶矿泉水,吃一顿便饭了——那纯粹是“廉政行动”。那个包工头因为吵架还赌着气,就是硬挺着不给,他们又去找包工头上面的“大头”。大包工头说道:“今天是你们来,看面子,我给他,要是他来,我不给!”
张康道说这件事的时候是有着“多味胡豆”的味道。其一是,觉得委屈,像这样一桩小事,他们四五个人出那么一趟差,所花的汽油费、工时费也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