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到底有安然通过三处营寨的铺垫,那些巡视兵卒并未十分戒备,只有一队五人的叛军小队兵卒缓缓向伪装的汉军走来,看他们的武器装备却是令伏泉有些疑惑,因为他们竟然都是身穿铁甲,手持长矛长刀的兵卒,这类装备齐全的兵卒可是在叛军里并不多见的。

    天色此时已至凌晨时分,此处戒备还如此森严,这么多人四处巡视,显然这里定是有着极为珍贵的东西,不需多说,那东西定然是叛军的粮秣了。

    “站住!尔等何人?”

    “对面诸位弟兄听好,吾等乃将军手下穰军,前方马渠帅战败,吾等特奉命前来取粮,随军征讨暴汉援军。”

    依旧是例行公事的问话,不过很显然,秦川他们对这个已经麻木,或者说是已经练成了极品大忽悠了,直接套用原本忽悠前面三个城寨的话,对答如流。

    只是,很显然,这次得到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对面那五个叛军兵卒的头目,听到秦川的话后,面露诧异的笑道:“可巧,吾等也出自禳军一部,不知先生为禳军何职?”

    “在下乃黄玄渠帅麾下。”

    那头目看秦川一身文士衣服,便直接问了秦川现在在谁手下任职,而秦川也不含糊,他既然曾经在黄穰身边待过,自然认识穰军里面的将军,随口便报了黄穰族弟的名字,却不知这一报就引起对方警觉。

    伏泉一直关注前方的情况,毕竟事已至此,可不能功亏一篑,在看到对面那五个兵卒都是面显怪异,眼中似有狐疑之色,他们手里也是攥紧了手中兵刃,似有异动,心中便明白秦川可能露出马脚了。

    连忙向左右关羽、黄忠二人示意,事有不对,便立即进攻,二人得了眼色,手悄然摸向了身上的弓箭,只待变起……

    “先生不知三日前,黄渠帅已于舒县城下中流矢而亡乎?”头目说完这句就转身,接着暴喝道:“有奸细、啊……”

    然而,那头目还没报信完,就被一致羽箭射穿了脑袋……

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粮秣焚() 
稍显寂静的黑夜被这一声短暂而急促的叫喊惊醒,只是那叫喊起来的小头目还没有说完话,就已经永远倒在地上了。

    当然,不止是那小头目倒地,随着小头目被射死之时,又有不少羽箭向着那头目麾下的四名兵卒射去,根本没有这些叛军兵卒反应的机会,眨眼功夫,这支巡逻小队便被乱箭穿身,彻底倒地不起。

    “杀!速速拿下,敢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随着伏泉一声令下,忍受许久的汉军将士齐齐大喝一声“杀”之后,便向着前方的山包冲去,那里的数十名叛军兵卒此刻反应过来,可是也无济于事,毕竟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山包之上,只有零星的箭矢朝下射来,那是没有在第一时间中箭的叛军巡逻兵卒躲在四处诸如巨石、灌木等掩体后作出的最后反抗,只可惜再精锐的两千余汉军兵卒面前,这点反抗根本一点儿浪花都激不起来。

    关羽身先士卒,将最后一个藏在灌木后的叛军砍杀后,正欲招呼麾下兵卒跟上,直入山包深处。借着朦胧的月光,他已经看到前方两山之间的深处,似乎有无数鼓鼓囊囊的麻袋堆积放在一起,那堆积如山的规模,足以令旁人吃惊。如果按照预定设想没错的话,关羽看来,那些麻袋肯定就是黄穰肆掠两郡,所四处搜集而来的十二万余大军的粮食,是叛军的生命线无疑。

    突然之间,前方的黑暗深处闪出十数寒芒,关羽凭着直觉,便察觉到了一丝不对,连忙挥刀凭着感觉将面前一支羽箭打落,然后斜挪着几下身子,堪堪将那些迎面而来的羽箭躲过。

    不过,关羽能躲过,他身旁的其他几名兵卒却是没这本事,只片刻功夫,便有三人被射中倒地,也不知是死是活。当然,他们活的机会估计也不大了,毕竟后面还有大量的汉军兵卒踩踏着他们的尸体前进。

    稍稍化险为夷,关羽停下后,定眼细看,在山包深处,似乎还有数十衣服凌乱的兵卒在做负隅顽抗,也不知他们是从哪冒出来的。不过,即使如此,关羽对这突然状况也是丝毫一点儿不担心,即使叛军在这里还藏有一支军队又如何?

    山包里的叛军毕竟人少,纵然此刻汉军是在叛军无数营寨的包围之下,可是要等到哪些营寨里的叛军发现情况不对,赶来救援的话,明显这山包里的几十名叛军兵卒是等不到他们来救援的。更何况他们此刻衣甲不整,精神气力都不在状态,在汉军一阵箭矢的压制下,他们因此不得动弹,随之而来的便是汉军只用片刻功夫,就近身到他们身边肉搏,很快这山包里负隅顽抗的叛军兵卒就被清理干净了。

    其实后来这些冲出来的衣甲不齐的叛军兵卒,也是刚才在叛军屯粮处巡逻的穰军兵卒,只不过他们今夜没有值夜而已,换了另一队人马在守卫粮草。想想也是,黄穰再怎么不知兵事,但总得明白粮食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他对于自己所派的驻守屯粮处四周山寨的兵马能守御住外敌还是放心的,可是他又怕外人无法对自己的粮食有企图,可是难道他能保证叛军的内部没人会去打他粮草的注意?

    无论是偷或抢,对于黄穰都是不可容忍的,所以他还是从自己的心腹精锐穰军中选了百人前来保护他最重要的屯粮处。其实,保护倒是其次,真正的原因却是监督是否有人贪污,将叛军之粮食转为自己的,毕竟黄穰也很难相信有人能攻破屯粮处四周的山寨,从而对自己所囤积的粮草不利,那么能对他的粮食动心思的也就只有山寨里的其他渠帅了。

    因此,这也是黄穰派了近百人前去巡逻的原因,为的就是让自己手下的山寨里的内部人没有机会对这些粮食动心思。而刚才关羽将那些没合眼的叛军兵卒杀了后,再次出来的就是被分为两班后,今夜睡觉的另一批刚刚起来便和汉军战斗的黄穰心腹穰军兵卒,也正是因为夜里不是他们值守,以至于他们被汉军偷袭时,衣甲不整,甚至有的人死时还是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

    “众军听令,速速焚毁粮草,能烧多少就烧多少,不得有误。”

    伏泉随后赶来,得知叛军残敌已经被肃清,连忙下令,他深知这次冒险来此的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不能把黄穰大军的粮草毁掉,那他就是把现在这附近山寨驻守的所有叛军兵马全部剿灭,计划也是失败。

    “汉升、云长何在?”

    “末将在此!”

    “末将在此!”

    “云长领本部兵马与山前阻敌,死守山后,未得命令不可撤,必不可使叛贼进来一兵一卒。”

    “末将领命!”

    “汉升领本部兵马阻敌于山后,死守山后,未得命令不可撤,必不可使叛贼进来一兵一卒。”

    “末将领命!”

    突然想到一事,伏泉大喝,将自己手下目前来说最能打的心腹二将招呼过来,让他们分别带兵守御这山包两边,让二人必可不让问询而来的叛军援军到山谷里来支援。毕竟,焚烧粮食这事情不是片刻功夫就能完成的,只有当火势蔓延,完全凭着人力都不能熄灭时,这才是汉军可以撤退的时机。

    否则,如果火势没有达到那种扑灭不了的势头,那么这次偷袭的计划还是成功不了,因此,伏泉心中在军队已经焚毁粮食时,就已经决定,即使麾下这两千余人全部丧命在此,他也要将这叛军的粮草焚毁。

    虽然伏泉平时十分爱惜自己麾下这精心操练的精锐兵卒的生命,然而现在情况特殊,有着一击便可以彻底摧毁黄穰叛军的机会,所以机会不可失,两相对比,伏泉当然会做出罪名纸质的选择。他深知,兵没有了,还可以再招募,再花费时间去训练,而战场上的时机,却是稍纵即逝的,这次能有机会断了叛军的生命线,自然要珍惜,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根本说不准。

    “君侯,末将以为可令兵士鼓噪,四处大喝,散播谣言,以动摇山里各寨叛贼军心。如今各寨贼人皆不知各处情况,一时之间,断不敢轻易妄动,尚可拖延贼人一二。”那边稍晚赶来的徐晃在见到伏泉对关、黄二人下令后,闻得伏泉之策不太完美,连忙上前谏言道。

    “恩!善!”伏泉点头赞道,随后又对身边此刻聚集而来的将领道:“众将听令,令兵士鼓噪,四处大喝,散播谣言,以扰贼人军心。”说完之后,似乎又想到什么,伏泉喊道:“希伯听令!”

    “末将在!”严颜听到伏泉喊他名字,连忙出列行礼大声应道。

    “速招募军中弓弩兵,以为汉升、云长之策应,其余人等,速去纵火,焚其粮秣。”

    “末将领命!”

    “诺!”

    随着伏泉这最后一次补充的命令,严颜连忙把除了关羽、黄忠所部外,各部剩下的弓兵和弩兵集结一处,就地待命,只要关、黄二人里,有哪一人支持不住,他就带这些远程兵种前去支援。而其余汉军将领,则领了伏泉命令,带领各部剩余兵卒,找寻一切可以助燃的东西,配上火把,点燃那山包里堆积成山的麻袋堆,这一刻,时间十分紧迫。

    此时已至半夜,除了月色,天空几乎都是黑的,沉沉的令人昏昏欲睡。然而,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

    就在山中城寨里的叛军被屯粮处传来的激烈的喊杀声惊醒,正狐疑出了何事时,那屯粮处的夜空之上,突然燃起了冲天的火光,像是无数的烟花乍破了原本漆黑的夜空,只是没有那烟花的爆炸声而已。

    整个山里的叛军营寨在那火光出现后,纷纷像是炸开了锅一样,响起了无数人声,吵杂一片。

    黄奇营寨里,在送别了秦川后,那披着外衣前来迎接秦川的黄奇就立马回营地帐篷了,再和他那帐篷里的小美人再续前缘了。一番不可描述的床笫之事后,这黄奇发泄完后便累了,随后就抱着那小美人休息了。

    可是,随着营寨里的兵卒声音骤起,直接就把他吵醒了,黄奇刚准备起身,出去喝骂自己手下那些不成器兵卒,这么晚了不睡觉,存心和他过不去吗?只是,突然之间,自己那留在外面值守的心腹兵卒闯进帐篷里说的一句,直接让他惊的冷汗连连。

    “渠帅,不好了,粮草被烧了,汉军杀过来了……”

    “胡说!汉军从何而来?何故喧闹?”

    “千真万确,渠帅出营一看便知。”

    “哼!去盔甲来!”

    冷哼一声,黄奇在那兵卒的伺候下,快速穿上盔甲,出去查看,这时候营帐外有异动,他如果再穿着外衣就出去,明显不适合。

    出了帐篷,那漫天的火光像是生生的打了黄奇的脸一样,让他脸色冰冷,伴随着那火光蔓延的是夜空中不断传来的真假难辨的声音,一听就知道山中出了祸事。

    “汉军杀来了,大家快跑……”

    “粮食保不住了,全烧了……”

    “大汉二十万天兵已至,再不束手就擒必死矣!”

    ……

    各种各样的谣言在夜空中不断传来,引得山里无数刚刚睡醒就被叫醒集结的叛军兵卒窃窃私语,有胆小的见了那漫天火光后,再加上这谣言的震慑,心中都已经有了只要汉军大军一来,自己就丢下兵器就此倒戈的打算。

    有人被这情景吓坏,变得糊涂,但也有人是清醒的,比如黄奇,他虽然是个窝囊废,但不代表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深知那山里囤放的是什么重要东西的黄奇,很快清醒,他明白当务之急是救那些粮食,所以连忙向左右大声呼喝道:“诸军集结,火速救火。”

    不止是黄奇,山里其他营寨的渠帅也连忙召集麾下兵卒,赶往山中屯粮之处,当然,他们心中此刻想的可不是剿灭来犯的汉军,而是想驱逐他们,自己带麾下兵卒奋力救火。只要是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更何况他们有十二万余人,没了粮食,这些渠帅猜都猜得到他们会面临黄穰怎样的震怒,就算他们事后剿灭了来犯的全部叛军,可一样也抵不了他们犯下罪过。

    很快,当最外围的黄奇带领所部赶到屯粮处时,便见到已经先比他们到达这里的叛军友军正在强攻汉军。

    只见在山间小路上,似乎分布着无数汉军,他们藏在巨石、灌木等掩体中,以弓弩阻击叛军,一下子就将不少甲胄不全的叛军兵卒射倒在地,生死不知。

    汉军的箭矢似乎很足,箭矢是不断的发射而来,像是雨点一般,将这山间小道清扫一边。若非叛军有着人数优势,靠着甲胄齐全的兵卒当炮灰挺进,说不得他们这集结而来的近两千兵卒,就要被那数百汉军给死死的挡在这里,不得寸动了。

    终于,再付出数百兵卒伤亡的代价后,他们终于能和这些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汉军短兵相接了。可是,再和入侵的见面后,不少叛军兵卒都傻眼了,这些汉军不就是刚才自称将军黄穰麾下的“穰军”吗?

    此刻这些叛军才知道,他们被彻底骗了,无数人彻底傻了眼,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黄奇,原来这偷袭焚烧粮草的汉军,是他们亲手放进来的。

    不过,战场之上,可不会容许他们有太多想法,叛军都知道这时候的第一要务是什么,是攻破汉军阵型,前往扑灭火势,拯救粮草。

    “杀!”

    ……

    两军的喊杀声顿时就在这山里响了起来,不止是这里,黄奇似乎也听到山那边的一处也传来同样的叫喊声,想来那边的友军也在增援,但是却被早就准备妥当的汉军阻击了,看来汉军是拼死也要将自己大军的粮草烧了。

    该死的汉军,该死的秦川,枉费老子刚才对你那么好,竟然这么坑老子……老子当时怎么就没发现你是汉军奸细呢?

第三百五十八章 今夜何处不失眠() 
火焰如同金色长龙,点亮了漆黑长夜,不止是整个屯粮地的叛军将帅兵卒被刺惊动,就连远在数十里外的黄穰本部以及其他各部也都被惊动了,登时大惊不已。

    大汉扬州,庐江郡郡治,舒县城外,黄穰大营处,围困舒县城池的叛军大部早已睡下,只有巡逻值守防止舒县县城内的庐江郡兵反攻的少部兵卒,盯着朦胧睡眼在留守。

    此刻远方的黑色长空里突然火焰密布,陡然间营地外有了那么大的异常,直把叛军值守兵卒吓了一跳,连忙有兵卒急跑入叛军营地里的中军大帐,将正在小睡的叛军贼首黄穰叫起,说明营地外异常,让其查看。

    黄穰虽然是早已睡下,但是并未睡得太好,被赶来的兵卒稍一叨扰便被吵醒了,毕竟是一军主帅,舒县一直未被攻下,他能有个好睡眠那就奇怪了。待得知营地东南方火光满天,心中便是一惊,便推开兵卒,顾不得穿衣就往帐外而去。

    那报信的兵卒心中疑惑自家将军为何如此急切,不过此时也是来不及细想,寻了帐篷里黄穰的一件外衣就跟了出去。此刻他还不知大军的屯粮之处就在东南方向,不然他肯定就会明白黄穰为何如此,毕竟军中除了经常运粮的兵卒,也只有黄穰等叛军高层知道东南方乃大军粮草囤积处。

    “为何如此?为何如此?来人,擂鼓,令各部将领火速点齐人马,于中帐集结。”

    帐外,黄穰望着东南远方的大火,心中大震不已,嘶嚎着命令左右赶快擂鼓集结兵马,并召集文武各官,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把各部集结,商议如何救援。

    “咚!咚!咚……”

    沉重响亮的战鼓声在鼓手大力敲击下响起,叛军大营顿时如炸了营一般,各个帐篷里都发出了闹哄哄的动静,夹杂着不少妇孺的叫喊声,想来是这些起义百姓的亲眷无疑。只见得无数兵卒一边穿着衣衫,一边拿着自己宝贵的兵器集结,他们分成了大小部队无数,在各部渠帅的带领下,于中军集结。

    叛军虽然不是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但在黄穰率领下,经过数番恶战,也有了不少军事经验,他们知道擂鼓集结不是小儿科的事情,定是出了大事,所以集结倒也很快,只用了数刻功夫,营地中军便已集结了大半部队在此。

    穿上兵卒送来的外衣,黄穰看着那东南方的火光久久无语,可虽然他不说话,但他焦急不已的脸色也已经出卖了此刻他的心情。单薄的外衣此刻一点也不冷,反而让黄穰有种穿着厚裘的感觉,十分炎热。

    按理来说,现在已至半夜,即使是在夏日,也该感觉到凉爽才是,更何况黄穰此刻还穿着外衣。然而,东南方的那场火势烧得极大,导致起火的四周空气温度极高,风一吹,便是热风,所以随着迎面而来的热风袭来,再加上心中本就焦急,黄穰身上不自由的湿汗连连,也不知到底是热的还是急的。

    见到麾下众人云集,黄穰开口道:“火光乍起处,乃吾军屯粮之处也。”

    一语而出,除少数人外,其余人等皆是大惊,大家都明白屯粮处出了事情,自家这起义大军会出现什么后果。毕竟,说到底附从他们起义的百姓,多数都是被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吸取了无数民脂民膏后,一口饭都没得吃,走投无路的泥腿子百姓,跟着他们一起反叛汉朝,不就是看上了和他们在一起能吃饱饭,并且跟着造反还能有他们口中画下大饼的好出路吗?

    现在若是他们攻伐两郡,抢来的粮食被毁,那些没饭可吃的百姓还会跟着他们起义吗?换句话说,叛军之所以能越来越壮大,完全靠得是以战养战,抢来地方豪强和富裕百姓的粮食财货,以此来诱导和逼迫裹挟那些没饭可吃,衣食无着落,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加入他们。这样滚雪球般的拉了不少壮丁才有今日的规模,可是现在如果他们没了粮食,对于这支完全靠着粮食财货来策动兵卒效力的叛军有着多大的影响,很有可能会让大部分叛军就此出逃,甚至倒戈,军队就此分裂。

    “将军,末将请令,援往救之。”

    “末将亦愿往也。”

    “兵贵神速,请将军早下决断!”

    ……

    随着黄穰道出召集众人前来的实情,顿时便有无数将帅前来请命,其中多数都是黄穰心腹,有其乡党同学,亲属族人,这些人与黄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果断请命支援,希望能保住多数粮食就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