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他,还不是后来那个在历次大小战争中,磨炼出来的魏武帝,军事经验不足,否则,也不需董卓多说,曹操也能自己明白。

    当然,也不能就此否认曹操的军事天赋,毕竟,董卓虽被任命为这支偏师的主将,但是他手底下,一个亲信部将都没有,也不知朝廷如何分配的,董卓手下多为中原人和幽州人,根本上让他没有一个和他原本关系不错的将领呆在他名下。

    故而,这扎营安寨,包括行军中的诸多事情,董卓都交给曹操去办,而曹操虽然军事经验不足,但这些基本事情其实做的还不错。

    看着曹操身边那几个族亲亲信,董卓心里就一阵羡慕,伏泉此番让他有机会再入西域,但并未给他得力手下。

    虽然董卓再三想让伏泉把他旧部张济、李傕等人调给他,但都被伏泉以其等另有重任,或者此番征西域,磨砺年轻将领为由回绝了,这如何能让董卓高兴?

    也正因此,才有了董卓看着曹操亲信,十分羡慕的事情,终究没有真正的亲信在侧,董卓即使为主将,也很难全面控制这支偏师,让他们为自己所忠,而不是为大汉而忠。

    想到曹操麾下亲信,这些日子的表现,董卓也是羡慕不已,这些曹操亲信诸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等其族亲。虽然他们此刻年轻,名声不显,但是看过无数兵将的董卓知道,这些人日后,必将有大成就。

    而他董卓,以前从凉州一步一步带起来的兵将,早在他平定太平道下狱后,被伏泉这家伙各个蚕食,再加上他执掌凉州后,更是彻底吞并了他的旧部。导致如今他的麾下,也就只有董旻、董璜、董承、董越等亲族,虽然看着人多,但这些人在能力上,还是令董卓有些不满。

    当然,董卓不知,曹操麾下还有乐进、史涣等此番他受诏后,在中原地区被其人格魅力打动,在真实历史上,日后追随他南征北战的诸将。

    或许,这就是命运,纵然曹操现在还没起势,但这些他起家的基石,还是汇集到他身边。若非是他们在真实历史上,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即使随他曾一败涂地、曾仰人鼻息,亦曾横扫千军,但最终为他建立起一个天下十分有其七的庞大帝国。

    当然,这一切,有了伏泉这个变数,一切都将不同,不仅是他,就是董卓,甚至其他人任何人都一样,包括此番调到董卓麾下的司马刘备,也一样。

    就在董卓和曹操还在为局势变化,商讨如何应对处理时,有兵卒来报,营地外有百余兵卒,运大小数十辆车,自称山国使者,前来求见董卓。

    听完禀报,董卓并未理会身边曹操等人的疑惑,却是立马大笑命令道“来人!开营门,随本将迎接山国使者!”

    “诺!”

    众人虽不解董卓何意,但既然他用主将身份下令,只能应命,心里面,他们也在疑惑董卓为什么要和骠骑将军伏泉早有明令的汉军要占领的西域国家有所牵扯。

    山国,乃是西域小国,其都城为墨山城,自山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

    莫看山国于西域建国,但其实它的实力,甚至可能连大汉的一些富庶县,都有所不如。其国有数百户人家坐落在山中,国民不足万人,全国一共也就有千人左右的战士,这点实力基本上遇到大一点的外敌侵犯,山国能保证都城不失都好了。

    所以,山国也是西域诸国里,出了名的墙头草,谁势力大,就向谁俯首称臣。当然,也正是因为此国的识趣,还有其国实力虽弱,位于处于山上,攻打即使胜了也没什么好处,故而成了西域诸国里少数几个经常转化阵营,却依旧平安无事的弱国。

    说到底,这一切除了山国自身实力注定以外,同样也有山国统治者出色的政治智慧,懂得如何把握形势,保全自己,不主动也不轻易得罪别国。

    就像数年前,刚刚逃出凉州的韩遂,带着兵马连同家眷数万人入西域,在其他西域国家,都没有将韩遂部放在心上时,这山国却是第一个主动派人联系韩遂部,甚至还送了一些厚礼和韩遂部急缺的粮食衣物,为的就是害怕韩遂部有崛起的一天。

    毕竟,韩遂初来西域,手底下说到底还有万余有过不少军事经验的兵马,这种实力,对于自家全部兵马也就千把人的山国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般的存在,更何况山国这千把人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即使韩遂军初来,但他们也不敢轻易得罪对方。

    后来的结果也很是证明了山国这一决定的重要性,韩遂开始在西域站住脚跟后,一方面因为对于山国这弱小实力看不上,另一方面也顾及旧情,即使知道山国会和所以两面三刀和其他敌对的西域国家虚与委蛇,但也根本没有对山国动手。

    当然,山国确实在韩遂站稳脚跟后,和其他国家有私下接触,但不过依旧是用的老一套缓和关系的手段,告诉对方自己是迫不得已。

    仅仅如此,再无其他动作,而一旦其他国家让他们出兵帮忙,山国一定以国内无兵为由,满口拒绝。

    正是因为山国没有实质性帮助敌人,就算明知他们和其他西域国家有勾结,但只要山国在自己得势后,主动俯首称臣,一般也没有国家回去找他们麻烦,这也正是山国这一小国的生存之道。

    如同这一次,当从阳关外出师,一路行军数千里,终是到了山国附近的汉军,刚刚寻得扎营地方,就得到了山国辅国侯,带着百余将士,运了装着货物的大车小车近百辆,来犒军的消息。

    董卓亲切热情的以大汉国偏师主将的身份,接见了山国来使,两方颇有默契的讲明了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的口头协议,这一幕使得在场汉将颇为不解,不少知道山国国情的人,都不明白董卓为什么会对这小国如此礼遇。

    口头协议立下,得到汉军主将不侵犯山国的承诺,那山国使者很快便向董卓告知了一个重要消息,他们在鄯善国内的人报知,鄯善国数日之前就调动兵马,又向邻国精绝、且末、小宛等国借兵,合兵三万,扬言要斩杀汉军,按照路程,应该在两日后,便要到山国附近了。

    言语之余,山国使者提醒董卓要注重安全,便且离去,留下营帐内听到这消息面面相觑的汉军兵将,很显然,他们此刻才明白董卓礼遇山国的意思,原来是在要他们的消息而已。

    之后,董卓示意众人安静,说明了他如此礼遇山国原因,却是因为他昔年担任西域戊己校尉时,便与山国打过交道,知道此国惯于讨好各种势力,因此才有意接待,没想到却是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当下,董卓下令,全军休整,借着山国送来的数十辆装满酒肉水果的车辆,好好休息一日,然后与西域诸国联军对战。

    众将领命而去,在场或第一次出西域,或早已来过西域的诸将领,心中都是兴奋不已。

    毕竟,本来作为策应的偏师,他们心里可是失落不已,终究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没什么功劳,没想到西域诸国送了这么大礼,若是能就此全歼敌人,那他们的功劳,岂不是比主力还高?

    当然,麾下将领会兴奋,但是作为主将的董卓却是兴奋不了,虽然提前知道西域诸国联军的兵力和消息,对于汉军很有利,可是这并不代表西域诸国联军会不知道他这支汉军偏师的兵力和消息。

    董卓可不信,向来两面三刀的山国,会真的就向自己卖好,而不去和西域诸国联军卖好,恐怕他麾下的汉军,进入山国辖地后,便被山国人查探了干净了吧!

    虽然汉军精锐,对付西域诸国骑兵,在董卓看来,以一敌三差不多,这还是那些国家得到马镫、马蹄铁信息的结果,但是西域诸国有三万人马,这不得不使得董卓慎重。

    终究,董卓和那些只想立功的中低层将领不同,他作为主将,更要考虑的是如何最低限度的减小伤亡,并且完美的完成给他的牵制敌军,为主力打败韩遂军争取时间的任务。

    故而,知道西域诸国联军必定会认真对付己方的董卓,不得不构思如何拖延了,总之,董卓绝不会和麾下大多数将领一样,自以为汉军天下无敌,便想着打一场以五千兵大胜敌军的神话来。

    在西域待了数年,这数年的风沙,对于董卓来说可不是白吃的,鄯善国的军队整体实力,虽然不如大汉,但也不是相差太多。

    否则,大汉努力经营的西域,怎么会被此国带人率先切断,并且造成大汉全面失去西域的后果!

    。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无洪 不可无君() 
留下基本兵力巡守,汉军杀牛宰羊,喝着山国进献的葡萄酒,在营地里经过一日夜的休整后,终是在第二日等来了西域诸国联军,而在他们的北方,是离他们有半日路程的伏德部和韩遂军决战的地方。

    两军对阵,汉军五千人对西域联军三万人,就在那墨山城东数百里外相持,山国君臣子民万余人,皆是远远观摩这场交战人数比他们一国人数还多,并且极有可能决定接下来西域诸国命运的大战。

    “孟德!”

    “末将在!”

    “西域诸国兵将虽不比大汉骁勇,然其工匠技术、财富却不弱大汉,今番决战,吾军以弱对强,需万分小心也!”汉军阵前,望着对面阵型不一,显得散漫的西域诸国联军,董卓并未怠慢,认真警告身边的曹操道,对于这个初入西域的青年,这些日子与其相处,他知道曹操有不少军事才华,但却并少了太多经验,还需磨砺。

    “诺!”

    “嗯!”见到曹操亦未有多少散漫之心,董卓心中稍安道:“幽州突骑,自世祖光武以来,便以突袭穿插敌阵闻名天下,吾欲令三千军猛冲其阵,再以两千幽州突骑,于左右两翼,突杀其军,孟德以为如何?”

    “中郎之策,乃破敌良法,末将自当遵之!”曹操行礼道,倒不是他有意恭维董卓,实在是如今情势,敌方兵力占优,唯有先发制人,才有胜机。

    虽然西域诸国的兵马实力,并不在汉军诸兵将眼中,但并不是说他们真的狂妄自大的认为汉军天下无敌,若真无敌,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又如何会被这些西域之国给阻绝?即使是前汉世宗孝武皇帝,都没有用那当时称霸天下的汉军,征服西域,又何况是他们呢?

    进攻战术确定,剩下的自然是行军之策了,董卓令曹操率两千中原骑兵,并一千骑幽州骑兵,猛冲敌方中军,自己却和徐荣一起,各率一千幽州骑兵,从左右策穿插迂回包抄西域诸国联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西域诸国联军的阵型给冲散,好让他们有取胜之机。

    其实,董卓此举,也实属无奈之举,毕竟,他用的最顺手的凉州兵和并州兵,在伏泉早出规划好的安排下,可是一个都没给他,这里面,自然是伏泉害怕董卓会走上历史老路,而彻底断绝他的独裁霸权可能。

    因此,董卓能指挥的也就是两千豫州兵和另外的三千幽州兵而已,而相对于在边地兵将眼中,十分无能的中原兵而言,显然那幽州骑兵,却是更得董卓青睐。

    当然,按理来说,董卓作为主将,他应该坐镇中军,率领兵卒猛攻敌方军阵的,而不是率一支偏军,从敌方左右两翼穿插进攻的。

    只是,伏泉有意给董卓、曹操的这支偏军,却是不得不让董卓下比决心,究其原因,实在是这支由中原骑兵和幽州兵组成的军队,再怎么样,董卓这个边地豪强也不会信任中原骑兵的。

    就算董卓少时曾在中原生活一段时间,但是,中原骑兵,就算得马镫、马蹄铁之助,在董卓看来,都不如边军实用。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董卓打心眼里,都瞧不起中原人的锐气。

    边地将领多数都有个通病,在兵卒锐气上,他们多数都不相信中原人能比边地兵更有血性和狼性,除了少数精锐之士外,不然大多数人,其实有十分犯怂。因此,董卓即使和中原有所渊源,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豫州兵,毕竟,双方之间,可没有那么大的亲密关系。

    而董卓不用豫州兵,那很显然现在只有曹操这个同样出身豫州的副将来指挥了,可是中原骑兵明显在冲杀敌阵,叛乱对方阵型方面,不如幽州骑兵厉害,所以善于指挥边地骑兵的董卓,自然不会选豫州兵了。

    “此番破西域诸胡,亦不知胜负如何?”曹操思绪散发,心神不属,董卓让他带领军队压阵中军,说实话,他最初是十分兴奋的,可是沉稳之后,他就有些后怕信心不足了,毕竟,说到底对面可是有六倍之敌的,而且又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若真的大意,说不得会让自己落了下风。

    “将军,该下令也”身旁,相貌短小的乐进,轻轻呼唤略微失神的曹操道,因此此时,在左右两翼,蓄势待发的董卓和徐荣,都已经向中军的曹操注视而来。

    “嗯!”曹操应了一声,而后马鞭前指,对着前方的西域诸国的联军道:“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杀”

    声音不是非常大,但很沉重,在这两军交战,各支军队都没有大声喧哗的战场上,传得格外远。

    大军闻言轰然而动,自伏泉掌权以来,极力鼓吹昔日“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的言论,特别是段颎当时打败羌胡,所高呼的这句话,在伏泉不断称赞此乃汉军军魂之语后,早就令大汉上下君臣百姓都十分铭记。

    这也导致,此刻这些随曹操进军的汉军们,心中是多么激动,终究,段颎一生的功绩,早就成为了他们这些愿意出塞攻略的汉军兵将的偶像,如今遇得到和曾经的段颎扬名时一样的机会,也就由不得他们不兴奋了,他们明白,若是他们在西域之外,立下和段颎一样以少胜多的功绩,少不得封侯拜相,家族由此振兴,自然兴奋不已。

    很快,只见得中军三千骑,齐齐向敌军催进,这里面,跑得最快的,自然是董卓特意留给曹操的一千幽州突骑。

    毕竟,真要让曹操用豫州骑兵作压阵主力,他还不放心了,若是左右两侧的幽州突骑,还没顺利的突破穿插敌军,汉军中军就败了,这不是让他们前功尽弃吗?

    因此,董卓特意留下这支幽州突骑,作为保险,对于西域诸国十分熟悉的他知道,西域军的军阵,侧翼从来不是严密的,只要中军能撑到两翼骑兵误会包抄敌军,那么这场仗就算不能大胜,但将敌军击溃,那也不是难事。

    而汉军左右两翼,分别由幽州宿将徐荣和董卓亲自带队,率领麾下那支从本朝光武帝复国以来,就立下功勋不断的幽州突骑,再次用他们屡试不爽的突击包抄敌军,欲一举将其兵阵穿插,全军压上之下,大破其军。

    两军其实也就是十数里距离,而且对于这支偏师而言,有个好消息是他们可没有汉军主力,有着韩遂以床弩为杀器,可令汉军退步的沙场利器,唯一可能对汉军有杀伤的,只有他们本国工匠所做的弓箭而已。

    只是,汉军冲锋穿插阵型并不密集,而且人数又少,很显然,西域诸国联军仅仅使用远程弓箭对战汉军的话,明显不可能对汉军造成太多的杀伤。

    汉军左右两翼,董卓、徐荣都是沙场老将,深知穿插两翼时间的重要性,所以豪不停歇,率军长驱直入,对手那明显兵力薄弱得两翼,已然遥遥在望。

    而汉军中军方面,曹操在豪不迟疑,命令全军向前快速推进后,也是率领部曲,紧追那不知为何行军速度如此之快的幽州突骑身后。

    看着前方无论是速度还是军阵整齐程度,明显都比豫州骑兵略胜一筹的幽州突骑,曹操不由一叹,果然边军实力不容小觑,或许其等衣甲不如中原兵齐全,但这军事实力素养,却非一般人可比。

    要知道,他麾下的两千豫州骑兵,可是大汉国内,从国朝有数的豫州荡骑中选的精锐,这两千骑兵,在曹操看来,就是中原骑兵的精华,而且再加上装备马镫、马蹄铁之故,按理来说两军之间不该有那么大的差距才是,可是很明显,边地兵和中原兵的差距,是由来已久的,纵然有些装备等吾缩短两者差距,但明显此时的中原兵还是赶不上边地兵的实力。

    两方的号角声呜呜响起,加快了汉军与西域诸国联军短兵相接的速度,同时,也让西域诸国联军开始了他们的弓箭制敌。

    漫天的弓箭不断射来,汉军熟练的头贴着马头,然后死死催动缰绳,目光死死盯着对面,因为汉军入西域早做准备,故而伏泉早就给这些出塞西域的汉军和马匹,都做了最大限度的防护,不说汉军兵卒的甲胄,就是他们麾下的骑兵,也都是在重要部位上,装备了不少防护,就是为了怕汉军会被在同样精通于工匠技术的西域诸国的对阵上,吃了对方的暗亏。

    汉军此番企图全线压上,侧翼包抄,一战而胜,可对面的西域诸国联军,又何尝不想如此呢?

    双方抱着相同的心思,各自施展骑兵对战所长,只是,相比较汉军挑选的都是各地熟知马术之人,而西域诸国联军,却是因为召集仓促,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骑在马上的步兵,此刻在军阵中,正在找这也是西域诸国联军,明明实力强大,但没有第一时间进攻的原因。

    西域诸国共为三部兵马,前部五千兵卒凸起,中军一万五,后军一万,无边无岸,阵势绝对不小。

    双方很快展开攻击,作为前军的幽州兵,一头扎进去,便将西域兵外围仓促组成的阵型给冲破了。很快,左右两翼,汉军董卓部和徐荣部,也遇到了西域诸国联军派出的起兵队伍拦截,双方不可避免的再次升级意外。

    这场大战,犹如大河之水滔滔而下,汉军根本不“”示弱,针尖对麦芒的迎面相遇,矢如雨下,双方不管不顾,喊杀着夹杂着交织到一起。

    一个时辰后,战事更加炽烈,眼见中军的幽州突骑的兵将面色很差,显然攻伐不顺。曹操见此心情踌躇,当下一急,连忙让身旁乐进,随他统率其本部千骑直突敌军,不把敌军中军打服,如何能撑到胜利?

    乐进跃马扬戟,保护手持长刀的曹操,率领众骑,一头撞上西域联军军阵,纵使前方无路,他们也要杀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