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砂满园-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清冽的目光扫过他们,将苏小妹的震惊和团子的懵懂紧张看在眼里,随即闭上眼睛:“明天我会让外婆给你们安排事情做,是该锻炼锻炼了。”

她闭上眼睛却是进了系统,又高强度劳动了一天,赚了多少能量值了?有没有还清债了?苏铮发现自己竟有些不淡定,一时将因两个孩子产生的淡淡烦躁抛之脑后,定眼瞧个人中心那块。

姓名:苏铮

等级:0

能量值:954

经验:39%

苏铮微愣,随即在心里大大地振奋了一下,喊了个耶。

和她估算得差不多,上次能量值还是负三千多,一个小时能赚500点能量值的话,今天她差不多劳作了8个小时,确实应该是这个数。而经验嘛,她发现差不多赚500点能量值能涨一个百分比的经验,不知道使用能量值时是不是同理。

有了能量值苏铮就按捺不住了,连忙进入“选择域”,在十样目前可以选择的事物上徘徊一阵,她选择了水。

“饮用水每500毫升5点能量值,普通生活用水500毫升2点能量值,请选择类别和数量。”

系统那冰冷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苏铮听来却是亲切莫名。

她睁开眼,发现苏小妹和团子都已经乖乖爬上床了,许是被她说了一通,两人见着她都有些闪躲害怕,忙双双缩进被子里。她撇撇嘴,如果他们一直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被她当做照顾的对象,就好像两只略大略碍事的行李箱,而非可以商量事情分享喜悲的亲人了。

这不是她能绝对的,苏铮穿上鞋子出门,此时天已大黑,她来到厨房,掩上门,抹黑抓了个洗干净倒扣在橱柜里的碗,心中默道:“我要50毫升饮用水。”

几乎是想法落下的同一刻,手上便一沉,睁眼一看,碗里水光悠悠的,她点起油灯一瞧,竟是小半碗清澈的水。

苏铮惊奇万分,凑近嗅了嗅,嗯,没有古怪气味,喝了一口,虽不是传说中的甘泉,却也没有特殊味道,和前世的矿泉水一个感觉。

太棒了!

苏铮又进入系统,发现能量值已经被扣掉了0。5,经验则没变。

她喜滋滋地摩擦双手,又把目光投向其余九样事物,然后选择大米。

“米饭一碗210点能量值,请选择是否加热,若加热需额外加扣10点能量值。”

还要另外加热?饭不该就是热的吗?

苏铮不满地想,忽然想到什么,又选择了馒头,同样,馒头也分冷热,加热要额外10点能量值。

这次苏铮却笑起来。

因为她突然想到,要是从系统里一拿出来就都是热乎乎的,那样很奇怪,因为出门在外饿时拿一个吃,冷的话还可以假称自己一直随身藏着,可如果是热的怎么解释,一直用体温在保温吗?别开玩笑了。

第024章 苏平安,是你吗?

苏铮很满意自己的系统,不过看看那可怜的九百多点的能量值,到底不舍得就这么花掉四分之一去尝尝饭或馒头的味道,只好把碗里的饮用水喝得干干净净。

坐在桌边想了想,她没有选择立即去睡,而是回卧室提了代笔老张给她的小木箱过来。

这只箱子拿到手后,先是太累,今天又太忙,还没好好看过呢,她把它放在油腻发黑的饭桌上,轻轻打开。

正如代笔老张所说,里面是文房四宝,半指来厚白中透黄的纸张,两支用过的木杆毛笔,一只圆砚,一根剩下大半的墨锭。大概因为之前赶路缘故,东西有些乱,苏铮动手规整了一番,发现箱底有个小册子,拿起来就着灯光一照,装订手法粗糙,应该是自己弄的,再看里面,写满了字。

这个时代的字!

苏铮怔了怔,微微激动起来,屏着呼吸去看,不过很快她就失望了,因为她发现这些字她全都不认识,跟汉字像是很像,但一个个什么意思她就懵了。

叹了口气,看来注定要做个文盲了,那该多不方便啊,难道自己还要从头开始学?

苏铮轻皱起眉,某一刹那间,仿佛有一个镜头从脑海里一闪而过,依稀是精致阁楼里,落落春光中,小女孩端坐读书的场景。

她悚然一惊,待想要再次去琢磨时,脑海中却是空空一片,仿佛刚才只是她的幻觉。

苏铮复杂地看着手上的册子,像要试探什么,又像抗拒着什么,慢慢地再次将册子翻开。

仍然是似曾相识的异界文字,可是这次,她竟然完全看懂他们代表的意思了。

“老张札记,多年来做代笔总结出的一点经验。”

第一页上面就写着这一行字。明明是不认识的字型,她却知道什么意思,就好像脑子里装了一个高级翻译软件,这感觉别提多怪异了。

苏铮皱紧了眉头,手指也将册子捏得变形,半晌她忽然往砚台里注了点系统里的生活用水,用墨锭磨了几十下,蘸了蘸毛笔,正襟危坐地在纸上书写起来。

一笔,一划,一个不大不小的苏字跃然纸上,端正清秀,虽无大家之风,但在苏铮看来已经是漂亮得不得了了。

落笔时那种微妙的熟悉感,就好像练字练了许多年一样。

可苏铮凝视着这个漂亮的字,却缓缓颓下了脊背,眉间一股郁色,半晌扔了笔,闭了闭眼叹出口气,轻声喃喃道:“是你吧,苏平安,刚才的画面是你曾经的记忆,认识字也是你的能力。”

她低垂着眼睛,摇曳晦涩的灯光照落清秀脸庞,神色有些落寞,又似解脱后的松快洒适,平生一抹决然:“你还有意识吗?想回来就回来吧,这个身体是你的,这个世界上的牵挂也是你的,我得老天眷顾,已经多活了几日,又到异地一游,已是赚了,接下来,我退出。”

清凉似水的声色在寂静厨房里荡开,除了灯火因说话的气流而微微晃动,再无其他任何变化,苏铮等了许久,淡淡一笑,无喜无悲地道:“不回来吗?那我便继续过下去,你可得小心了,待哪日若出现什么人或者事令我心生眷恋,我便不会轻易放手了。”

可是,真的可能有那么一天吗?苏铮自己心中亦是无尽的茫然。

她深吸一口气,抛开不合时宜的悲凉,无论如何,能读能写以后就多了一份保障,至少不用担心会分不清户籍和卖身契,也不会看到一个路标都要猜测半天。

她抚平被捏皱的册子,看起里面的内容来,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却喜上眉梢。

原来册子里记录了庚溪镇里适合做代笔生意的地点、当地特征,怎样和客人交流、接触,客人的要求一般是哪些,如何写才能满足他们。简直像给接班人的教科书一样。

苏铮不禁感叹,这个代笔老张是真的用了心的,一件小小的事也能做得这样细致。

而现在这本教科书到了自己手里,那是不是可以借此做点什么?

苏铮将册子从头到尾看了个彻底,眉梢微动,片刻便有了计较,不过,她看看自己的左小腿,碰了碰,还是疼得挺厉害的,在痊愈之前还是要老实宅着。

熄灯,回房,此时已万籁俱寂,天空又乐此不疲地飘起碎雪,苏铮毫无睡意地立在屋檐下,因为有雪光,天地间倒也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而是隐约有些发白,是那种惨淡孤旷的色调。

苏铮任由一道又一道的寒风扑打得脸颊带痛,眯眼瞧着远处只剩下一个不甚分明的黑糊轮廓的山头,从怀里摸出一团干巴巴的事物。

这是那日老方来收坯回去后,她从院子里捡到的被踩扁的泥团,过了这么几天,已变得又干又硬,好像用力一搓就会散掉。

苏铮心念一动,手掌里便蓄满了水,将这块泥浸润其中,一边从系统里抽水,一边揉捏它,费了不小的力气将其揉到半干半湿的程度,还好,因为紫砂土富于黏性的特点,竟然还是颇为完整的一团,没有散开,就像一块橡皮泥。

她低头打量了一会,动手塑造这团泥,忽又手腕一翻,锋利小巧的水果刀凭空出现,刀尖闪烁着绚丽的光彩,泥屑纷纷坠落。

不一会儿,形状出来了。

一座两层小楼,大门前是带花园的宽敞的庭院,二楼有个大大的阳台,还有青藤架子,上下楼四面都有窗户,里面飘着窗帘。

光一眼就觉得很开阔温暖。

这是得知那个人知道了她的情况,将从外地赶回来收养她的前夜,她用一整天的食物,换来孤儿院里所有的卡片胶水,然后到处去找小木条,由此做出来的一个模型,作为那个人的礼物。

那人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个,小小的却已经知道防备和试探的她回答:“我想有个家,你给我一个家,我也会给你一个家。”

仿佛看到当初那个一脸倔强又掩饰不住希冀的自己,苏铮不觉展开微笑,随即又慢慢消散在夜色之中。

第025章 朝阳山码头

风吹刮着低矮的茅草房顶,发出呼呼的低啸,也带来雄鸡报晓之声。东边天际黑中泛亮,示意一天的黎明又将到来。

李家厨房里,虚掩的房门内,一个纤瘦的身影正一板一眼全神贯注地打着拳。

推,提,转,送。

一招一式中,含蓄内敛、急缓相间,看似绵软无力,却隐约有一股势萦绕在身影的周围,给人以十分张弛有度的感觉。

收势,站定,深深吐息,苏铮抬起微阖的双眼,擦了擦额头上的热汗,脸上露出轻快的笑来。

自那日庚溪镇一行,她就深刻意识到身体素质和行动力的重要性,当时便下定决心要好好锻炼这具羸弱的身体

因为生活经历,她从小就会打架,摸打滚爬一步一个脚印地练出来,她的拳脚功夫很是不错。上大学的时候一时兴起修了两个学期的太极拳,从此觉得很有用,就存钱去专门的地方学了一套相对正宗的回来,再加上业余时候自学练习,太极拳她打得有模有样。

虽然完全没有电影里那些宗师高人那种动辄风起云涌,挥手所向披靡的范儿,但多多少少能应用到实战中,用来锻炼身体更是收效不错。

无奈这具身体实在太弱,她第一天一上来就打了一套难的,结果发现摇摇晃晃根本做不到位,只好退而求其次,从简单的开始。现在她练习的就是一套只有十六式基础太极拳,一次做好几遍,再加上每日晨跑、拉伸,这样连续几天,逐渐感觉到身体有劲了,精神气色也好了一些。

到今日,她腿脚养得差不多了,脸上也只留下淡淡的刮痕。

拉开厨房的门,时间还早得很,她悄悄回房唤了苏小妹和团子起来,三人动作迅速不拖拉地开始绕着院子晨跑。

慢跑五圈,大概有1000米的样子,差不多村子里也有人起床说话了,三人便停下,慢走一圈,然后收工回来,到厨房洗漱。

那晚苏铮对苏小妹和团子放下重话后,两人,主要是苏小妹经过反省,第二天就向苏铮检讨,并保证什么都听她的,苏铮便给他们布置了功课。

每天锻炼,每天做一定量的家务,连团子也没有因为说是男孩又还小而荒废,扫地擦桌整理床铺,样样都得学着做,为的就是锻炼他们动手能力,培养不事事依赖别人的心性。要不是天冷水冰,苏铮还会让他们学习洗东西。

两人都很认真听话,尤其是团子还觉得很新奇有趣,所以这几天一直是这样的节奏。

等三人差不多弄好,黄氏和李存磊也起来了。今日李存磊要去镇上学堂里温习,同时还要在镇上租一间屋子,免得两头跑,过年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回来了,所以两人都着装一新,一副要去走亲戚的派头。

“你们三个就好好待在家里,不准到处乱跑,不准偷拿家里东西听到没?”饭桌上黄氏恶狠狠地叮嘱着,苏铮没什么真心地应了一句,苏小妹和团子受她感染对黄氏也大不如以前畏惧,什么话都没说,只管埋头喝清汤般的粥。

见她们爱理不理自己的样子,黄氏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吃完早饭就拿起李存磊的行李出门了,而李存磊两手空空,跟个大老爷们似的走在前面,步伐飞快似乎恨不得早早逃离这里,黄氏在后面跟得气喘吁吁。

团子天真地说:“表哥和外婆都好怕大姐。”

“别瞎说。”苏小妹低叱他,小心翼翼地看看苏铮的脸色,现在她不怎么怕黄氏却有些怕苏铮了,这个变了许多的大姐,她知道她言出必行,也不会留情,隐约地她有一种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她的感觉。

苏铮没注意苏小妹的忐忑,她遥望着黄氏两人的背影,直到确定他们走出李水村了,才道:“你们乖乖在家,哪里都不要去,有时间就多锻炼身体,学着做事,等我回来。”

她说完回房背起代笔老张送她的小木箱,动作迅速地走出去。

出村的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已经有好几天没下雪了路面干燥还算好走,苏铮来到昨天做了记号的地方,看看前后没人,就从怀里掏出一块纱布。

这纱布是原本包在她脸上伤口上的,伤好了后她没把它扔掉,而是洗干净收起来了。现在她就又把纱布又贴上去,遮住了小半张脸,露在外面的皮肤就用事先收好的草木灰沾点水涂上。她昨天对着镜子试过,这样的乔装效果还不错。其实她更想把自己扮成一个小子,不过鉴于没有男孩子的衣服,只能作罢。

做完这些她在草地里一阵摸索,掏出昨天藏在这儿的竹竿,一手拎着继续向镇上走去。

现在她腿脚利索了,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远远看到稍密集的住房,那就是庚溪镇的外围。

她走到近处,没有急着进镇,而是找了一圈瞧准了一个摆摊子卖老姜大蒜的老妇女,过去问道:“老婆婆,你知道朝阳山码头怎么走吗?”

“朝阳山码头啊,就在这儿往东走。”老妇人头也不抬指了个方向。

“大概要走多久?”

“不久不久,一个时辰吧。”

一个时辰?那就是两个小时,苏铮从李水村出发应该快七点了,现在就是八点多的样子,那不就是说走到目的地要十点了?

路漫漫兮啊。

她不敢再耽误,道了声谢就往东走去。

不过出乎她意料的是,还没走多大一会,前边就看见了一片水光粼粼的河面,隐约有几艘小船的影子,她心中一动,加快了脚步,又走了大约二十来分钟,就来到一片靠水的滩头,低低的堤岸边停歇着十来条船,有的正出海,有的慢慢归来。

岸边有三五个人在搬运货物,岸上搭着一溜棚子,里边有人在喝茶歇腿,有人聚集着赌色子,最靠近苏铮的一个棚子里,一个裹着绵实大衣的中年男子抱着胸翘着脚,靠着一根柱子正在瞌睡。他手边的桌子上有一本被风吹得摊开的书,旁边随意搁着笔墨。

代笔老张的册子里写道,朝阳山码头有个徐老大,领了衙门的差来码头管事的,在这里颇有点声誉和地位。

要在哪里立足,最重要的是先和那里的领头人打好关系。

苏铮暗暗地想,不知道眼前这人是不是徐老大。

第026章 冒充老张传人

乱猜也没用,苏铮寻思着上前问一声,正好这时一阵风吹得急了,冻得中年人一阵哆嗦,睁开眼就看到了苏铮,愣了一下问:“小姑娘,你有事?”

“我想问一下,这里是朝阳山码头吗?”

苏铮说着抓紧了肩上箱子的背带,这个小动作泄露了十几岁孩子的紧张和腼腆,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她的神情却很大方,语速平稳口齿清晰,不是那一味胆怯不顶事的,又能让人高看一眼,觉得顺眼舒服。

徐老大暗暗点头,本来惫懒地不想说话的,这时语气也蛮好:“是啊,这里就是朝阳山码头,我是这里管事情的,你可以叫我徐大伯。小姑娘你是来找人的还是搭船……”

徐老大说着打量这女孩两眼,看她身上衣料不上乘,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不过这么小没大人陪着,也不像是要搭船的样子。

“徐大伯好。”苏铮笑着说,“我过来不是找人的,而是有人推荐我过来。”苏铮走到棚子下面,“借您这桌子用用。”

“随便。”徐老大微微坐起身,心里想着是谁推荐一个女孩子到这里来,来做什么?然后他就看见苏铮把背着的箱子放下来,他觉得这东西有些眼熟,一时间没记起来,直到苏铮打开箱子,拿出一条写着字的幡布出来时,他顿时记起来了。

“代笔老张?”

这幡布上可不就是这四个字吗?他可看过许多回,没错的。

“老张头叫你来的?”他看看箱子里齐全的文房四宝,有些发愣,“他叫你来代他做代笔的活?”

苏铮笑笑:“张爷爷有事去外地了,暂时不能出来给乡亲们写信,正好我在家里没事,正好能顶上几天,他说过来就来找徐大伯您,说您是个热心的,能帮我这个小丫头撑个场子。”她说着不大好意思地低下头去,“我今天也是第一天出来。”

她看了幡布一眼,这幡布确实是代笔老张的,就叠好放在小木箱里,正好给她借来用。

她想得很清楚,自己没人际没出路,钱是一大问题,出行相关的事情也需要自己去摸索,否则到时候万事俱备却离开无门,那就有意思了。

这个朝阳山码头,她自己上次了解过,代笔老张的小册子上也有介绍,是庚溪镇几大码头中最为落后荒败的,也做航运,但是客流量极少,这里出航返航的船只都是在其它码头混不下去的,不是交不起昂贵的手续费,就是船小而差,没有竞争力。所以相对地,这里拉客的条件也最低,只要你交钱,不会太过问身份,也不需要登记,上了船就可以走人,什么时间点都可以。

最最重要的是,这里不是任何一个势力的地盘,不用担心和刘府撞上。

同时,不得不说,代笔写信是她眼下除了偷盗抢劫外唯一的赚钱方式。

借着代笔老张的名义,能赚几个钱是最好。不能,来一趟就当是对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心里有个谱。不然她一个小女孩在这里探头探脑的多奇怪。

徐老大短暂惊讶之后就皱起了眉头:“可老张头不是说去大都养老吗?”大都是本朝的国都,离这小乡小镇的可有十万八千里,这一去基本上就是不回来了。

苏铮听了也不慌,淡笑着回答:“张爷爷心里没底咧,毕竟是几十年没见过面的亲人,大都又远,这次其实他是准备先去他儿子发迹的地方打听打听,觉得合适的话再动身去大都,不行的话就还回来。”

这倒不全是苏铮乱说,代笔老张的册子最后一页写着,他儿子出门在外做生意,他自己是孤寡老人在老乡活不下去就出来混口饭吃,一晃在庚溪镇及附近游荡了有十几二十年。

这种情况下,心里没底,怕儿子跟自己生分,所以想先打听打听儿子的人品家境之类,再决定要不要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