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套教育体系依旧将孩子们的教学阶段划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其中小学六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的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之类的基础科目。苏宁认为这样的科目是理解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提前开始学习,但却不认为这应该作为主课,因为真正能够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直接推进的,是其他学科。所以在小学的第二个阶段,苏宁就引进了包括自然、社会、历史等等内容在内的副科,只是他将之称之为扩展科目,你区别于体育和劳动这两个科目在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辅助地位。
待到孩子们结束小学学习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科目设置就会有了明显的变化,基础科目和扩展科目开始被并行不悖地强调起来。扩展科目的分类也会变得更加细致,这一点将促使孩子们更早的接触以后将会从事的行业,同时这也是与天朝教育制度中然不同的地方,苏宁知道孩子们的青春期是最为黄金的时间,如果不将更加专业的知识在这期间住入他们的脑海,那对于他们的青春来说简直就是不负责任的浪费。
待到高中阶段进入的时候,孩子们的发展就俨然进入了大学时代。他们将会尝试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如果实在挑选不出,他们仍将相初中一样进行综合化的学习。只是这样的孩子到最后还是要面对选择专业的艰难抉择,毕竟他们最终是要步入大学课堂的。而那些在高中决定自己专业方向的孩子,将会更早地为自己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其中,他们甚至可以选择当兵入伍或者工厂实习,这是作为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体育和劳动科目的延伸。这一点是天朝的教育制度所没有的,也是天朝的教育制度所不强调的。
在苏宁的设计之下,中学时代也不再有固定的年限,一般来讲,大家都会用不到六年的时间来毕业,然而也会有的人只用四年就可以完成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当然,如果有的孩子实在难以做出最终的抉择,他可以在学校里呆上八年,只要他不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这一点也是天朝的教育制度,所没有的灵活。
大学对于凉州的孩子们来说,将会成为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为了避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苏宁特地设计了专业联考制度。也就是所有的大学的学生,根据专业的类别被统一组织起来考试。这将是划定各个高校优劣的主要评价,同时也为高考失手的学生,提供了另外一个挑战人生的机遇,毕竟他们的专业课成绩,开始他们在人生当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这样的制度也是天朝所不具备的。
与此同时,苏宁也不准备针对学渣制定过度严厉的惩罚计划,类似于华中某大学将学习不好的本科生降为专科生的做法,他是坚决不会同意的。一个本科生是对他之前中学和小学12年努力的肯定,如果有的大学因为教学能力和学风的问题,在四年之中让这样的学霸成为了学渣,那只能是他本身的问题,一个有问题的学校凭什么因为你自己的过失,而且剥夺孩子12年的努力?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恐怕也就只有在天朝那种高校风气普遍不佳的地方,才会有人站出来声援这种做法。
其实更应该进行充分竞争的,不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是高校的教学质量。所以苏宁才拿出了同专业联考的新制度,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和其他学校的学友们一较高下了。与此同时,外界也可以对某个学校的办学能力给予一个客观的评价。
这样的高校制度,还是将竞争机制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而杜绝了那些随波逐流的高校管理者,消极怠工勿人子弟的可能性。
第142章 成年小学生与少年大学生—1()
一个理想中的制度终于在东汉末年的凉州大地上顺利地推广开来。苏宁几乎可以断定在不久的将来,包括武威郡在内的其他郡县都会模拟汉阳郡的制度,建立起各自的大学。
到时候,凉州就要从一个兵荒马乱的地方变成一个文教昌盛的所在。而在那个过程当中,属于大凉州的长处也不会被丢失。国防也好,体育也罢,凉州儿郎尚武的豪情都将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他们注定不会成像某个以当时朝廷我一自身名称的民族那样,当阿三免费在自家边境之内搭帐篷的时候,他们还在旅游景区之内因为搭帐篷而收取的额外费用殴打远道而来的旅客。
那样的民族,虽然因为命运多舛而有了几分坚韧不拔的品质,但归根到底还是让人看得出有几分扶不起的阿斗的色彩。
民族的劣根性在于封建王朝的思想统治束缚了他们敢于进取的内心。从那之后,百家争鸣只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从那之后,科技发明也只不过是所谓的奇技淫巧。
直到21世纪的上半叶,他们太愕然,发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竟然是像先知穆罕默德那样一手手持长剑,一手手握真理。
于是他们开始丰富自己的文化产业,于是他们开始推崇自己的尚武精神。然而那个时候的改造充斥着官僚的贪腐与行政的蛮横。那样的改变注定是有失严谨与科学的。
为了改变而改变,将改变当做是祖宗之法,是何异于司马光捍卫旧制。改革者们竟然在不知觉间成为了他们所憎恶的旧党赤帜,这是何其的讽刺。
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可以高瞻远瞩地判断出社会发展的方向,就如同民国时期的那些大文豪们一样,认为汉字的存在就是拖累中国发展的罪魁祸首,他们甚至在临死之前依旧没有高喊出自己的信仰,说什么孩子不死,中国必亡。然而,如果他们能够看到八九十年之后的中国,看到汉字依旧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而他们所推崇的先进文化则并行不悖的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运行起来,不知道他们的心中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或许在某些时候,我们在社会发展的洋洋潮流面前,应该保持应有的谦逊与虔诚。不要总是用好高骛远的心态去审视所谓的发展。虽然有识之士终究会拿捏住文明发展的脉搏,然而他们所能做的是助推文明的继续进展,而不是假装成为神明一样的存在,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命令文明应该向何处去。
有一个不太合适的比喻。当年乔布斯在苹果手机推出的时候曾经说,消费者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但苹果会告诉他们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怎样的文明,往往并不在我们的预判之中。虽然我们可以用尽各种方式让生产力向那个方向发展,然后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在我们一直预料之外的某些技术细节正在悄然间改变文明发展的轨迹,终有一天,我们会像那些民国时期的大文豪一样,发现汉字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欣欣向荣的向世界的大多数角落传播。而我们所希望的社会不但已经到来,而且以更加日新月异出人意料的方式刷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发展面前也是渺小的,挥斥方遒的豪情固然可以作为字里行间之中盛赞的情节。然而,真正的美好蓝图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实践。
苏宁的这只脚已经稳稳当当的落在了东汉末年的凉州大地上。
接下来他要向整个凉州推出的是他蓄谋已久的汉阳大学招生考试。
由于鲜卑人忽然入侵的缘故,原本定于秋天的入学考试不得不推迟进行,所以,本年度的学子们只能冒着严寒参加汉阳大学的这次考试。
荀彧荀文若无疑是这次海牙大学招生考试当中的明星选手。在家乡就已经小有名气的他,最后正在侄子荀攸荀公达的陪同之下,一起步入早就该属于他们的考场。
30张考桌的后世规则依旧在这里得到延续,监考老师的胡人血统也成为好转而发放之前的热烈谈资。来自社会当中不同行业的考生们更是不断的交流着彼此的心得。荀彧悠哉悠哉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的人,不免惊奇的发现有的人竟然连握笔的姿势都不太正确。
他很好奇这样的考试能够录取怎样的人才,你要知道与他同在一个考场的,不但有山野之间的农夫,还有店铺里的伙计,自家经营作坊的工匠,以及贩夫走卒之类的三教九流。
当然也有和他一样的青年文士,甚至还有比他年龄更小的少年天才,距离他两张桌子之外的,便是和他一起从颍川郡来到凉州的郭嘉,而在郭嘉身后的位置上,坐着的则是苏宁的铁杆追随者周群。
由于在前不久的汉阳郡保卫战之中表现出色,周群的盘古教迅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并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扩大了四倍有余。他的信徒数量目前已经达到四位数,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着五位数发展。
这次考试也是他和他的信徒们所志在必得的一次崭新尝试,由于录取结果要对社会公示,所以他们想要全力在这次考试当中展现出自己的能耐。这样可以加速自己吸引信徒的步骤。
与此同时,这个考场里还出现了一个刺史府中的大红人,他就是为苏宁和老鸟带来麻钢生产技术的徐奥林。
在过去的几次战斗当中,他所制造的兵器和甲胄都在战场上展现出来了极高的质量,深受广大将士们的喜爱,他的个人威望也因之而迅速攀升。就连黑塔也对他所提供的铁质马镫等装备表达了很高的赞许。
苏宁听说影响寡言少语的黑塔,竟然破例称赞了他,另一刻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而眼前的这个家伙也极其上道,立刻在穴位上向苏宁看齐,并表示会来参加苏宁举行的这次招生考试。
只是苏宁并不知道,此人的身份实在深不可测。
第143章 成年小学生与少年大学生—2()
徐奥林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凉州,但是他所承袭的学术却来自遥远的中原。
只是在汉朝以后,他所承袭的那门学问酒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爱罢出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更是几乎无人知晓他们的行踪,俨然成了隐秘起来的一股神秘力量。
隐秘起来的力量对于官府来说,往往意味着不可控的潜在威胁,再加上他所承袭的那门学问之中,的确能够让信徒产生极强的服从力,这就让儒家控制的朝天感受到了恐慌,他们惧怕那种无畏的牺牲,更惧怕那种无谓的牺牲被用来冲击他们已经掌握在手的权利,所以他们极力打压这股学术力量,更是在公开场合不断的诋毁他们,有意无意的将它们形容是类似魔鬼附体而变成的恐怖战士。
于是他们的流派就不得不更加隐秘的行动,甚至迁移到儒家朝廷所不甚注意的西北凉州,在这里生根发芽,不断地将它们曾经的辉煌延续下去。
然而凉州并不是一个文教昌盛的地方,虽然这里的黎明也保留着勤劳智慧的华夏风采,然而,常年的战乱还是让他们的学问在传承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不过,他们却没有因此而丢掉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创新精神,在这西北的荒漠之中,他们竟然也有了不少新的发明,麻钢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有很多也面临着同样的失传难题,但他们仍旧认为,复兴自家学派的辉煌时刻迟早会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然而,新的战乱却不期而至,更加猛烈的冲突出现在了凉州的大地上。本地最强横的世家大族宋家,竟然和一股新兴势力产生了剧烈的摩擦,随后更是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导致多个势力卷入其中。随后这股新兴势力又引起了鲜卑人的觊觎,规模更大的一场混乱正向他们扑面而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为数不多但却能力超凡的弟子们,却发现了这股新兴势力的惊艳之处。他的水车在渭水之上不停的翻转,而送到他那里的羊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变成了一件件可以穿戴的衣物。
徐奥林在得知这件事之后,瞬间就想起了本学派先贤们的各种伟大创见。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先贤们的身影在自己面前复活,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促使他不顾一切的来到汉阳郡,想要见识一下那位名叫苏宁的年轻人。
恰巧在这个时候,鲜卑人的动作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拿下整个凉州,从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技术。然而苏宁没有因为敌人的强大而做出丝毫让步,他积极组织各种抵抗措施,包括招募新兵、打造新兵器、从并州及其它地方引进各种可以使用的战略物质。
麻钢在这个时候也成了苏宁点名需要的东西。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之中,他的表现远远比不上同期抵达汉阳郡的洧水。但不可否认的是,黑塔正是借助了麻钢制作的铁制马镫和新式兵器,才在北方草原上一举击破了鲜卑王庭,并在雁门关外配合其他两路友军大破和连所部。
这种一锤定音的表现,虽然掩盖在苏宁战略决策和黑塔个人勇武的光芒之下,但明眼人还是很快发现了麻钢的光辉之处。
苏宁就在战争进入尾声的时候,下令加快了相关的生产计划。他徐某人的社会地位,也因为老鸟和苏宁的重视而很快提高。
这让徐奥林更加意识到,苏宁是和他有着类似信仰的人物。这让他有一种想要表明自己是右派身份的冲动。然而,在经过和长老们的一番激烈争论之后,他最终还是强迫自己按捺下心神,准备继续观察苏宁一阵子之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毕竟,他们这个学派受到朝廷的打击已经太久太久,他们并不能轻易的相信任何朝廷的走狗,尤其是苏宁这种为了朝廷可以屠戮草人的朝廷鹰犬,更是与他们新鲜提出的理念有所相悖。
于是他决定前来参加这次考试,这是深入了解苏宁的最佳方式,学习他所贯彻的理念,便能够尽快得知他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同道中人。
不过苏宁的这次招生考试难度很大,有很多题目就连刺史大人也做不出来,所以他们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好在苏宁为参加考试的学子们早就准备了一份应考指南。
这本书作为考试参考用书很快成为士子们的必备书籍。即使是不准备参加招生考试的门阀子弟也大都特别喜欢其中记载的各类知识,尤其是天文地理数算历史之类的东西,经常会出现让他们拍案叫绝的精辟点评,和让她们悠然神往的新鲜描述。
苏宁对于世界自然地理的介绍倾向于对各种神奇景色的描写,什么尼亚加拉大瀑布,什么澳大利亚的变色萤石,什么复活节岛上的特大石像,什么……都在他的描写之下,神气活现的出现在了读者们的眼前,让他们颇有一种想要去一窥究竟的冲动。
这正是苏宁想要看到的结果,他巴不得这些有钱有势的世家子弟们能够踏上发现新大陆的旅途,将广阔的未来前景展现在大汉民族的子民与知识分子面前。
由于自然地理的局限性,辽阔的太平洋舒服了汉人祖先向东航行的脚步,高耸的青藏高原,又让相机太索的步伐充满了艰难险阻。西北干旱的戈壁与西南潮湿的丛林也都阻断了祖先们向外探访的脚步。这让生活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汉族们,天生比其他民族更不容易发现外面的世界。
虽然宋朝元朝对于海外航线的拓展持续了数百年,但依赖榫卯结构的造船技术,让海船无法承受巨浪的拍打。海洋贸易的暴利又成了官府艳羡去因为贪腐而不能将其利润尽数收归国库的罪恶贸易。于是到了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占据大部分的历史时空。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百年的屈辱。
然而这一次,苏宁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第144章 成年小学生与少年大学生—3()
可惜苏宁的志向,只有身为穿越者的他自己能够理解,对于徐奥林等人来说,他的见识和智慧是非常值得他们钦佩的。然而这个人的眼光究竟能看到多远,却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
不过只要有这份心陪在,对于苏宁笼络他们的工作就顺利了很多。
其实宋婷所做的工作也并不复杂,只是一份名为考试指南的小册子,就充分展现了他所掌握的智慧与见识,这对于求取学问如饥似渴的古代人来说,无异于向他们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
所以他们当中,有的人怀揣着探索的精神来到考场之中,有的人则秉持着巨大的怀疑来一探究竟。有的人在内心之中都已经将苏宁当作是他们的授业恩师来崇拜,而有的人虽然仰慕苏宁,但却终究不会和他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徐奥林静静地坐在考场的角落之中,慢慢的扫过周围的那些考生们。
瘦骨嶙峋的郭嘉和身材健硕的徐福,都得认认真真的温习着那本应考指南。别看他们年龄幼小,但从他们翻动书页的熟练程度来看,那本书上的内容你已经印在他们脑海之中了。如果这次考试真的像考试大纲中那样要求的,大多数考题内容都会出现在这本应试指南上,那么,这两位少年的成绩一定会让一同参加考试的士子们瞠目结舌。而另外一些读书人,则显然没有他们用功,大概他们只是将这本书当作一些的杂学书籍来读。更有甚者则是索性三五成群的聊起天来,压根不在乎周围的考生正在用功温习。
这其中,尤其以成名已久的荀家叔侄最为过分,他们谈笑风生的动静,就连隔壁的考生也都听得清楚。徐奥林不仅为他们而惋惜起来,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知道苏宁最喜欢踏实肯干的人,而最反感夸夸其谈的家伙。这样的人恐怕很难引起苏宁的注意,毕竟以苏宁在刚才结束的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战略才能,他恐怕在军事上不需要多少军事方面的人才,反而需要一些能够帮他的除理内政的实干家。
或许那个叫做陈群的孩子,才是他最需要的人才。只可惜那个孩子出身于名门世家,而苏宁这次所推广的人才选拔政策之中,有很多细枝末节的规定都隐约展现出了反对世家门阀的意思。
长此以往,苏宁与世家子弟之间的斗争必定会激烈展开,到时候那个孩子又会怎样抉择呢?他是选择遵从自己的恩师与自己的家族决裂呢,还是服从家族的利益,与他的恩师恩断义绝呢?
说起来,这倒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然而,他的思考到此也该结束了。随着急促的铃声迅速响起,这场考试也终于要拉开帷幕了。
这场考试的第一个科目,是苏宁一直在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