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刽子手掀开红布,将剐刀拿在手中,千刀万剐之刑开始。

    李化熙三人死死的瞪着双眼,身体颤抖,惊恐的想要大叫求饶,可惜为了防止他们咬舌自尽,他们的嘴巴已经被布团塞住,发不出喊叫。

    刽子手的第一刀先将三人的眼皮割掉,让他们不能闭眼,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一刀一刀的被处以极刑

第262章 英烈阁和汉奸坑() 
过程极为血腥,不少百姓只看到数十刀便看不下去了,忍不住避过头去。

    朱慈烺盯到三百刀的时候,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到底太过残忍,虽然朱慈烺也两次亲征,见惯了生死,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朱慈烺只能安慰自己这些都是汉奸罪有应得的,做为皇帝,朱慈烺不能露出任何不必要的情绪,一直看到上前刀的时候,朱慈烺变得心坚如铁,千刀万剐再残忍,可是想到数十万人因为这三个汉奸而死,他也觉得不再残忍了,这都是他们应该的,就算每名徐州战死的将士和无辜被牵连而死的百姓每人算一刀,这三个汉奸也应该是几十万刀才是,三千六百刀算是便宜他们了。

    徐州大战清军意外攻入徐州,战死的可不仅仅是近三十万将士,更有超过十万生活在城内的百姓无辜被牵连,同样死于满人刀下,这些都要算在李化熙三人头上。

    当李化熙三人在无限的痛苦中断气的时候,许多百姓含泪看着天空呼喊:“大哥,弟弟让你们身死的汉奸终于死了,你们的仇得报了!”

    不错,因为徐州大战而死的人的仇得报了。

    当行刑完毕之后,朱慈烺又扫视着下面的百姓们大声宣布道:“李化熙蓝恬张涛等三个汉奸已死,但天下不止他们三个汉奸,还有更多的汉奸,范文程洪承畴等最大的汉奸还没有死,对于那些汉奸,朕一个都不会放过,所有汉奸必须要死!朕将继续派人追杀汉奸,将他们全部绳之以法!”

    “同时,朕打算建立一座英烈阁和一个汉奸坑,朕继位以来所有为大明战死将士的英灵都可以进入英烈阁,每年冬天,朕都将亲自带领百官前往祭拜,只要大明不亡,那些为大明而亡的英烈都将永享香火!同时所有汉奸一旦确认,也都将被铸成小人,并刻上名字和生辰八字投入汉奸坑当中,生生世世受万民唾骂,汉奸坑会是天下最污秽之地,朕要让今后的所有汉奸都永世不得超生!”朱慈烺每一个字都慷慨激昂,这是他的承诺,更是他的责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姓们无不欢呼,只觉得皇上太英明了,特别是那些家里有人战死沙场的人,更是含泪叩头拜谢皇上,这就表示他们的家人并没有白死。

    当日,大明日报便将三个汉奸行刑个过程登了出来,同时还有审判时皇上所说的话,更有英烈阁和汉奸坑即将创立的消息。

    毫无疑问,所有大明将士在知道今后所有战死的人都可以进入英烈阁接受香火祭拜后,一个个激动得无以复加,士气冲天。

    要知道,在封建时代,祭祀可不是小事,更何况是皇帝亲自带头祭拜,更是一种荣耀的象征,这让那些普通将士如何能不激动。

    当然,相对于武将士兵,文官们的心情可不怎么样,甚至比朱慈烺屡次篡改祖制的反应还要激烈。

    日次早朝,立刻便有文官在朝堂上当场提出。

    “皇上,臣认为建立英烈阁不妥,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没有银子支撑!”这是一名户部的官员,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说的还是别人授意的。

    大多数文官都相互对视了一眼,皆微微向对方点头,看样子这些人都是想反对的人,现在有第一个人提出来了,最好!当即,这些人全部上前表示赞同那个户部官员的话。

    没有人敢直接说英烈阁不该建立,大明文重武轻几乎是一种传统,文官们虽然轻视武将,但还真不敢冒着得罪天下军人士兵的危险直接表露出来。

    这些文官们其实是嫉妒,受后世香火敬仰本就是文官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大明文重武轻,文官的地位是大大高于武将的,若是英烈阁一旦建立,岂不是代表着文官立马就会被武将们压上一头,在他们眼里,武将可都是一群莽夫,怎么可能容忍武将们从此凌驾在他们头上,必须出来反对!

    朱慈烺自然清楚文官们的心思,笑道:“此言差矣,英烈阁关乎为大明献出宝贵生命的将士英魂,无论如何都是要建立的,岂可因为国库一时告急就不建,这样吧,所有的银子从朕的内努出,朕就是每天吃糠咽菜也一定要将英烈阁的银子省出来,诸位就不用忧心了!”

    众文官当即哽语,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皇上都这么说了,让他们还怎么反对,可是不反对的话,又让他们如何甘心任由武将凌驾在他们头上。

    钱谦益等几个文官大佬这下坐不住了,立刻出列道:“皇上要为阵亡的将士建立英烈阁并无不妥,但若是皇上还要年年去焚香祭拜,规格是否太高了。”

    “再则,为何单单武将有英烈阁,文臣若是同样为大明而死,又该如何处理。”

    “不错,我等若是也为大明而死了,该如何处理,钱首辅这句话真可说到咱们心里去了。”底下文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朱慈烺点了点头:“是朕疏忽了,的确,凡为大明而死者,不管文臣武将都应同等视之,这样吧,英烈阁和汉奸坑要建,同样朕还要建立一个名臣祠,凡得万民爱戴,为大明做出过大贡献的文臣,死后英灵都可迎入名臣祠永受香火,朕也会年年去焚香祭拜。”

    朱慈烺这番看似妥协,实则是早就计算好的,就是为了堵住众文臣的嘴,让他们没有任何反对和埋怨的理由。

    果然,底下众人交头接耳一番后,皆点头表示赞同。

    “皇上圣明,臣等赞同!”

    得百官认同,六部立即全力配合,朱慈烺从内努拨出十五万两银子,两座祠堂和一个大坑很快便建立起来。

    英烈阁一建好,便迎入数十万将士的英灵,香火鼎盛不必多言。

    名臣祠就有些尴尬了,皇上继位以来哪里出现过什么名臣,就算一些文臣们自喻自己是名臣,可是这祠堂是要死后才能进的,他们在怎么也不会咒自己死不是,这就导致名臣祠建好之后,一个英灵也没有,自然也没有人去祭拜。

    眼看着英烈阁上万民众前往祭拜,文臣们忧心重重,

    最后,钱谦益带头上表,名臣祠应迎入王阳明,于谦,张居正,海瑞,杨廷和,刘基等曾为大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名臣。

    朱慈烺当即同意,左右不过那么几人,毕竟总不能真让建好的名臣祠空个几十年没有香火吧。当那些名臣被迎入名臣祠后,看着名臣祠终于有了香火,文臣们的心情终于平衡了。

    随着王阳明,杨廷和等前代名臣被迎入名臣祠,武将们不甘示弱,也提出将戚继光,徐达等历代名将迎入英烈阁,朱慈烺也同意了,至于历代那些战死的将士,因为时间久远根本无可考察,就只能是作罢了

第263章 汉奸们的恐惧() 
对比一阁一祠的鼎盛香火,汉奸坑则是污秽臭气熏天,李化熙,蓝恬,张涛三人毫无疑问的成为第一批汉奸,身体被做成小人刻上他们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投入污秽的汉奸坑当中,受污秽洗身,万民唾骂,让他们的灵魂陷入十八层永世不得超生!

    “为了让更多的汉奸伏法,朕命你待锄奸队深入北方,铲除所有汉奸,将他们的人头带回来,打入汉奸坑!”朱慈烺对着陈明遇吩咐道。

    “臣遵旨!”陈明遇握了握拳,热血沸腾,从今往后他将士汉奸们的死神,所有投靠异族卖国求荣的汉奸都将是他们锄奸队铲除的对象。

    随着大明日报将此事广报天下,还特别汉奸坑的污秽与永世不得超生,立刻引起滔天大震,特别是那些投靠满清帮助满清做事的汉奸们,人人自危,都害怕自己死后灵魂被打入汉奸坑,世世代代受万民唾骂不得超生,那将是对他们最严酷的惩罚。

    陈明遇的锄奸队动作很快,不时有一些帮助满清做事的汉人官员被莫名其妙的杀死,不日便看到大明日报上所报,那些人全部被刻成小人扔进污秽冲天的汉奸坑。

    大明的举动真真是吓坏了所有的汉奸,每个汉奸都害怕哪天自己就会无缘无故身死,许多人开始暗暗给大明朝廷上表,表示愿意反正。

    对此,朱慈烺欣然接受,在他们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责之前知错能改,还是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的,毕竟狗急还会跳墙,若是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走投无路之下,立马就会对满清死心塌地,这对大明是大大的不利。

    只不过,让朱慈烺没有料到的是,愿意反正得人里面竟然包括了吴三桂和尚可喜这两人。

    对于这两个大汉奸,朱慈烺深思熟虑一番后,也表示接受。

    历史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最终导致汉人江山被满清统治的事情,如今到底还没有发生,人们只看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击败了李自成,而且吴三桂至今还以大明山海关总兵自居,朱慈烺也不能厚此薄彼,给人一种专门针对吴三桂的感觉,吴三桂这个人不容小觑,朱慈烺还不想逼得他不得不跟满清一条道走到黑的。

    吴三桂和尚可喜都掌握了不弱的军力,若是运用得当的话,以后北伐之时,必然顺利许多,甚至能给满清最关键的绝命一击!

    汉奸坑的威力是巨大的,满清在北方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各省都动荡不安。

    面对这样的情况,才刚刚以铁血手段再一次掌控满清军政大权的多尔衮一时之间焦头烂额,任他在雄才大略,也想不出任何反制的办法,只能动用血腥手段镇压,一旦发现麾下投靠的官员有任何跟大明接触的迹象,立刻便派人斩杀。

    然而,多尔衮的这一举动,不仅没能稳固满清在北方的统治,反而让这些地方更加动荡,并且这样血腥的手段也实在令人心寒,许多原本想做铁杆汉奸的人都不得不重新考虑。

    “可恨!”北京城摄政王府,多尔衮一脚将一根碗口大的柱子踢断。

    其实,多尔衮知道,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灭了大明,可是大清才刚刚经历了徐州大战,总共折损了六十余万将士,其中包括七万多八旗子弟和十几万蒙古人,大清的实力早已被严重削弱,五年内不可能有力量再一次南下,更别说灭亡大明了。

    面对一日比一日糜烂的江山,满清疲于奔命,最后甚至有一些满人将领提出撤回关外的建议,说到底,徐州大战和当前糜烂的统治局势让满人对自己能否一统天下成为万里江山的主人失去了信心。

    一些满人认为当年他们还在关外的时候,大清可真是风生水起战无不胜,那时候他们豪气干云,战意冲天,真个以为大清必然能一统天下,可是入关之后接连的打击让他们清醒了,汉人的江山太广大了,人也太多了,不是他们能够统治得了的,还是关外才是他们的乐土。

    面对那些满人将领的提议,多尔衮气得鼻子都歪了,在摄政王府咆哮不已,他虽然不甘心,也隐隐意识到大清很可能很难灭亡大明一统天下,但是他更知道,大明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大清,就算他们退回关外,也终有一日要再与大明一战。

    如今大明仅剩半壁江山,大清同样有半壁江山,虽然不指望那些汉人在死心塌地的跟随,但只要大明还没有北上,那些人还不敢明着反对大清,至少大清暂时占据北方江山,还可以搜刮钱财,以待将来再一次跟大明决战。

    多尔衮倒是清醒,不过许多满人将领可没有多尔衮那么清醒,据理力争,甚至把顺治小皇帝和多尔衮的徐州败绩都搬了出来。

    最后多尔衮怒不可遏的以雷霆手段斩杀了不少人,撤回关外的声音才得以平息。

    连多尔衮都不对统治汉人天下抱有希望了,从这以后,满人也懒得笼络汉人了,变本加厉的在北方展开血腥统治,搜刮钱财,比当年李自成占据北京城之后还要严重。

    一时之间,百姓怨声载道,悔不当初,果然真是应了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然而,百姓们再怎么后悔也晚了,只能在满人和蒙古人的铁骑下被蹂躏,满清民心尽失,从此之后,唯有大明才是百姓们的希望,大明民心所向,前所未有的团结。

    朱慈烺自然也都听说了北方发生的事情,虽然很想趁机北上,但最后还是生生忍住了,大明刚刚进行了军制革新,军队还不稳定,而且徐州大战折损大军数十万,元气还没有恢复,国库也没有钱粮支撑,实在不宜北伐。

    朱慈烺只能默默恢复实力,军制改革等一系列革新骤于稳定之后,朱慈烺还在计划一次更加彻底的改革,这一次将要丰盈国库,恢复各军实力

第264章 郑森和钱初瑶(一)() 
“老爷,刚刚传来消息,户部张同知的儿子今早坠马,受伤严重,怕是要辜负老爷的厚望了!”钱府的管家从外面回来后,急匆匆的来向钱谦益禀报。

    “什么!这不可能!哪有那么巧的事!”钱谦益气得吹胡子瞪眼。

    他昨日才刚刚暗示张天周,有意将自己的独女初瑶嫁给他儿子,怎么才过了一夜,人就受伤了。若是就这一起也就罢了,但算上前几个月的几次退婚,已经是第七次了,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钱谦益一脸阴沉的在大堂内来回渡步,气得老脸涨红。

    “区区六品同知,他怎么敢!”钱谦益真真是气得鼻子都歪了。

    想他钱谦益也是堂堂当朝首辅,百官之首,唯一的独女就算称不上什么绝世佳丽,但至少也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原本他愿意把女儿嫁给那个六品小官的儿子已经是委屈了女儿,可是竟然也不成!

    难道他堂堂当朝首辅的独女竟然会没有人要?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钱谦益就算修养再好,到了此刻也不得不怒,原本近期升任首辅一职,他本应该意气风发,做为他的唯一独女钱初瑶,上门求亲者更应踏破门槛才对,可是却一个都没有,太不寻常了,让他如何能不怒!

    “老爷消消气,或许是有人暗中破坏,不想我们的初瑶嫁出去也说不定。”柳如是上前来给钱谦益顺了顺胸口,笑着安慰道。

    柳如是一身白衣,绝美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二十六岁的她站在六十岁的钱谦益身边,好似相处数十年的夫妻,竟没有半点违和感,也是难得。

    “必是如此,郑森!”最后两个字,钱谦益是怒目说出来的。

    钱谦益不傻,当初他还是尚书的时候,想求取他女儿初瑶的人就多到能踏破门槛了,要说情况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钱谦益想了想,发现这件事情还从皇上亲征徐州之前的那段时间开始,或者是说郑森来到南京城并上门拜访了他之后开始的,让他不得不怀疑。

    当初,郑森上门拜访,曾多次提到女儿初瑶,从当年他就知道郑森对初瑶有意,初瑶同样钱谦益虽然不想承认,但也看得出女儿和郑森两情相悦。

    可是,正如他当初所想的,郑森的品性端是极好的,只不过他到底是海盗出身,身上还流有一半倭寇的血脉,这些年郑芝龙虽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屡次不听朝廷的调遣,是为不忠,郑芝龙如此,钱谦益如何会考虑把女儿初瑶嫁给他的儿子郑森。

    “老爷曾说郑世子品性端是极好的,此次又在徐州立下大功,前途不可限量,老爷为何不考虑一二。”柳如是劝道。

    其实柳如是还是挺希望钱初瑶能和郑森在一起的,她本是青楼女子,钱谦益当年能不顾世人非议娶她为继室,她很感激,也觉得钱谦益不应该是那种迂腐的人,只是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钱谦益微微一愣,随后眉头一皱,袖口一甩。

    “绝不可能!”

    “原本凭着他上一次在徐州立下的大功,我还可考虑一二,但他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屡次破坏初瑶的婚事,当年是我错看了他的品性,能做出此等事情的人,品性能好到哪里去,初瑶跟了他,怎么能好!哼,我绝不同意!”钱谦益钻了牛角尖,认定这几次破坏都是郑森干的,堂堂首辅的独女,竟然被退婚,被拒绝,让他成为笑柄,一想起来他就怒不可揭,怎么还可能同意。

    柳如是微微一叹,暗暗摇了摇头,钱谦益的脾气她太清楚了,遂没有再劝下去。

    “老爷,郑世子在门外求见!”一名家丁突然跑了进来。

    “郑森?”

    “不见!让他滚!”钱谦益的怒火本就正盛,此刻又听到郑森前来更是老眼都要红了。

    家丁感觉到有一丝唾沫飞到脸上,但家丁不敢伸手去擦,赶紧退了出去。

    钱府大门之外,郑森正在此等候。

    徐州大战,郑森受了重伤,养了一个多月才堪堪建好,第一次出门便来钱谦益这里,是什么原因,他自己也不打算多想,总之他脑海中总有一道倩影在徘徊,让他想念非常。

    “吱吱”大门再次被打开,刚才那名家丁走了出来。

    “见过郑世子!”那名家丁先是礼貌的一礼,才微微沉吟后道:“我们老爷病了,不方便见客,还请郑世子见谅。”

    家丁当然不可能直接按照钱谦益所说的,直接让郑森滚,真要那样做了,他这个看门家丁也不用在混下去了。

    钱谦益今早还去上朝,说病了当然是推脱之言,明面上的意思就是不想见郑森。

    郑森心里有些惆怅,聪明的他一早就看出来了,老师不想让他跟钱初瑶在一起,可是为什么现在连见都不想见他了,他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他在什么地方做得让老师不够满意?

    郑森不知道钱谦益已经强行将钱初瑶几次退婚和被拒的事情都算在了他的头上,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走吧。”

    “少主,我们回去吗?”随从问道。

    “去皇宫,也该去见见皇上了。”郑森想了想说道。

    等郑森走后不一会。

    一名灰衣中年人也来到钱府一侧的一个小门外。

    一个婢女接了这名灰衣中年人的银子后,立刻欣喜的把自己听到的全部告诉了这个灰衣中年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