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不羞!”柳如是双颊微微羞红,嗔了钱谦益一句。

    虽然得柳如是开解,钱谦益心中大定了不少,但事情最终的结果没有出来,他心里的担忧还是存在的。

    直到京城十数位勋贵全部被锦衣卫抓入大牢而对朝中百官却没有任何动静,钱谦益这才真正的放心了下来,皇上果然金口玉言,没有在这件事上面翻旧账责怪官员。

    不仅是钱谦益,另外那二十几名朝中重臣同样暗暗松了一口气,面上的表情均是犹如从鬼门关爬了一圈却幸运的躲过一劫的侥幸之色。

    经过了这件事情,这些朝廷重臣们体会到了一只脚踏入鬼门关的恐惧,从此之后,他们再也没敢在收受任何人的贿赂,最终竟脱变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清廉官员之一。

    然而,钱谦益等人不知道的是,朱慈烺之所以放过他们,不仅是因为当年说过不会翻旧账的话,更主要的是,因为有这些把柄,他可以逼迫钱谦益等人在将来一些重大的事情上妥协,是钱谦益的利用价值让朱慈烺放过了他们,要不然朱慈烺就算耍无赖也要让大明的国库在多上个几百万两银子。

    要知道,因为大明制度的特性,中兴元年之前,大明的官员是无人不贪,个个都是肥得流油的肥羊,他们贪污受贿的手段层出不穷,虽然不可能有如当年太监刘瑾那般,一人就搜刮了上亿两银子的财产,但几十万,一百多万两这样的还是普遍的,二十几个重臣,真要抄起家来,区区几百万两银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京城这边动手的同时,朱慈烺也下旨控制扬州和苏州的第三军,第四军动手,按照账本上的目录,擒抓所有牵扯进来的客商,地主豪强,地方官等等,特别是那些豪强,因为要为下一步改革做铺垫,必须尽可能的削弱豪强们的实力,朱慈烺暗暗给了黄得功和阎应元指示,让他们尽可能的将沿海的豪强们拉进这个漩涡里。

    第三军,第四军连同数千锦衣卫,以扬州和苏州为中心,迅速横扫江淮江南沿海各地,无数地方官和乡绅豪强被抄家入狱,最严重的两大盐政司,大到盐运使,小到几乎所有的小吏差役全部没能逃过。

    最后,数十勋贵,两百多地方官,六百多大小商户,八百多各级乡绅豪强,总共近两千户被查,足足四万多人被牵连,过程中,因为抵抗,更造成了十万人的死伤,大都是那些乡绅豪强的家丁护卫,经此一役,沿海四省的乡绅豪强元气大伤。

    消息一出,震惊天下!

    百姓们议论纷纷,原本这么多人遭难,不少百姓不免生出一些同情心,但在看到大明日报上所报道所查抄出的财物总额时,一个个立刻就闭嘴了,转而变成破口大骂。

    “总价值一亿四千二百七十二万两白银,果然是一群肥得走路油都会流出来的肥羊啊!”朱慈烺坐在龙椅上,看着应龙军和锦衣卫呈上来的奏报,震惊之余又有些愤怒。

    小宫女兰香正沏好了一盏茶捧来给朱慈烺饮用,陡然听到这么多银子也被惊得手一抖,手中捧着的杯子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还没等小宫女请罪,朱慈烺便摆了摆手让她退下去。

    “海棠,朕火气大,你过来帮朕舒舒气!”朱慈烺咬着牙对着不远处的海棠说道。

    小宫女立刻走了过来,帮朱慈烺抚胸暗背,不一会兰香又沏了一盏可以清心静气的茶过来,朱慈烺喝了几口之后才感觉气消了不少。

    一亿四千二百七十二万两白银,折合两千户,平均每户七万两白银,这并不多,虽说万两家财便算富豪,许多户其实只抄出了几百一千两这样,但毕竟还有那些真正大头的,光是扬州和苏州的七大家族就抄出了价值三千多万两的财物,还有申国公和定国公两个和当年魏国公府一样从洪武年间就传承到现在的家族,虽然他们不如魏国公府富裕,但两个近三百年下来的家族也抄出了价值近六百万两的家财,另外的勋贵豪强地方官们也不少,最次也也有两万两。

    明有正德处置太监刘瑾,从刘瑾家中一下子就抄出了价值过亿两白银的家财,历史上的满清更是出了一个和吻旎实垡怀隽思壑倒艘诹降牟莆铮齑葻R抄了两千多户才弄了一亿四千多万两,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也够大明国库瞬间爆棚了。

    有银子在手,朱慈烺的底气也足了,准备着手下一步的大动作

第283章 清洗之后() 
“启禀皇上,没有找到福王的踪迹!”锦衣卫指挥使彭程走进御书房禀报道。

    “继续找,不惜一切代价。”朱慈烺面色有些阴沉道。

    “遵旨!”彭程领命后就要退出去。

    “等等!”朱慈烺突然又叫住了彭程。

    彭程立刻转身回来,恭敬的站在那里,等候朱慈烺的吩咐。

    朱慈烺手指轻轻敲击龙椅上面的龙首。

    在应龙军前往扬州和苏州对盐政进行清洗之前,朱慈烺便已经派锦衣卫密探在两地刺探情报两个月之久,曾有锦衣卫密探无意中发现福王出现在苏州,并跟三大家族和苏州巡抚均有联系。这一点,在前些天对苏州三大家族和苏州巡抚的审问中得到证实,不仅如此,还得知了三大家族每家曾给过福王十五万两银子的财物。

    朱慈烺当时便意识到福王可能有谋反之意,看来当年他带着周太后平安南下登基,福王并没有甘心,必然一直在伺机重新夺取皇位。

    为了搜集到福王想谋反的证据,朱慈烺下旨让锦衣卫派密探暗中跟踪监视福王的一举一动。

    福王家族是由当年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建立的,因为万历当年胡闹的愿意,福王家族自受封洛阳开始便富霸洛阳,光名下的田地就有五万顷,为历代藩王之最,数十年下来,老福王暗中藏有的财富和势力绝对不容小觑。

    传言,当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老福王暗中建立的势力本有能力将他连同当今福王一同带出洛阳的,奈何当年老福王实在是太胖了足足三百多斤的身体大大限制了他的行动,也大大限制了整个福王家族的逃跑速度,怎么逃都逃不过李自成追兵的追击。

    或许当时老福王实在太累了,也清楚自己在这么拖累下去,全家都要跟着他一起死,便极为果断的舍弃了自己,单单让死士带着儿子福王和家族逃跑,老福王因此才被李自成擒获的。

    试想,若是当年老福王没有那么胖,成功逃出洛阳的话,历史上就没有李自成在洛阳煮的那锅震惊天下的福禄羹了。

    言归正传,总而言之,福王家族暗中的势力和拥有的财富绝对不容小觑,当中福王朱由崧正是可以靠着这些资本给予他的底气,一直在暗中等待一个可以让他重新夺取大明江山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的时机。

    “既然朱由崧那头肥猪不甘心,一直在暗中图谋不轨,想谋夺朕的皇位,那朕就成全他,彭程,朕命你找到福王之后不必将他带回南京,直接在外面结果了他!”朱慈烺双眼微眯,杀机毕露。

    原本福王若是好好的住在一地的话,朱慈烺就算想杀了福王,没有绝对能证明福王谋反的证据他还真不好动手,现在不同了,福王暗中隐逸,正好也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遵旨!”锦衣卫指挥使彭程身体微微一震,拱手退了出去。

    御书房再次静了下来,朱慈烺继续对私盐案的后续处理。

    因为这次私盐案牵涉出了太多的人,四万应龙军和数千锦衣卫横扫沿海,足足抓了四万多人,各地牢房都装不下了,朱慈烺下旨,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足足处理了一个多月才处理完。

    接下来便是重新派人接手因为大清洗而空出来的职位。

    连同两大盐政司的官员在内,各地加起来,朝廷足足要派二百四十余名官员接任。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朱慈烺登基一年多,虽然早就下了开科取士的圣旨,但这种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成的,各地学子也要时间赶来京城参加会考,大约需要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才能正式开考。

    经过与内阁的商量,几乎是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吏部忙上忙下近十天才拟定好了就任的名单,勉强解决了这件事情。

    重新派遣了盐运使之后,朱慈烺紧接着又下旨对现有的盐政进行了改革,取消原先的盐引制度,改为直接在生产之时抽税,并加强监督,尽量做到透明化,尽量做到对每一斤盐的产出都有记录。

    同时,为了在不损失朝廷赋税的情况下降低盐价,朱慈烺直接在产盐的成本上下功夫,用大规模开辟盐田晒盐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煮盐,并按照记忆所知的写下了从如何开辟盐田到如何引海水晒出海盐的过程下了下来,让两大盐政司着手实验。

    虽然说煮盐一旦被大规模晒盐所取代,必然会损害沿海许多以煮盐为生的百姓的利益,但为了整个大明更多百姓的利益,朱慈烺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朱慈烺这次清洗盐政,查办两千多户大小商户豪强等,除了银钱外,还总共查抄上来了近十万顷良田,到时候正式取消煮盐的时候,给所有盐户都发一些田地耕种便可。

    清洗了盐政得到了一亿四千二百多万两的脏银,如今大明国库丰盈,朱慈烺底气冲足,准备开始将下一步的改革提上日程。

    下一步将取消对所有士族宗室豪强的特权,对他们也如同对普通百姓一般,同样进行抽税,如此一来,大明每年将又会多出近两千五百万两的税收,朱慈烺绝不可能放过。

    而且,这还不单单只是关乎国库收入的事情,更关乎大明国运,为什么这么说,总所周知,华夏历史上每代王朝王朝的覆灭,终其原因除了因为后期官员**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每一代王朝发展到了后期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严重的土地兼并,特别是集中在那些拥有用不纳税特权的宗室士族乡绅豪强们手中,这样一来,拥有土地的普通百姓少了,朝廷能收到的税也就少了,朝廷收不到税,不能支持朝廷的运转,便只能不断加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而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地主豪强们无时无刻不在兼并土地,天下土地有限,越来越多的聚集到那些拥有特权不用交税的人手中,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朝廷为了维持运转便不断对拥有土地的普通百姓加税,普通百姓不仅要时刻提防特权阶级对他们土地的兼并,还要年年面对朝廷的逼迫。

    每当普通百姓失去土地的时候,为了生存,他们便只能租种地主豪强们的土地,而地主豪强们的土地税率是极高的,几乎全都是二税一,甚至三税二,四税三的地步,一般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百姓每年所得几乎只堪堪够一家人生存,这还是丰年的情况下,若是遇到灾年,便只能卖儿卖女了。

    若是灾年只有一年,普通百姓们卖儿卖女之后还能勉强度过,可一旦连续遇到几个灾年出现,便是将那些没有土地的普通百姓们往绝路上逼,到时候只要有人带头揭竿而起,便是天下燎原,历代王朝末期的农民大起义不外乎就是这么来的,大明崇祯年间也不外如是。

    朱慈烺要做的便是取消那些宗室士族地主豪强们的特权,斩断他们对土地兼并对大的便利,到时候在严格限制土地出租的税率,放开对商贸的限制,让土地不再是士族豪强们得来利润的唯一途径,便能一举从根源上打破他们对土地兼并的动力。

    朱慈烺的这个举动毫无疑问,绝对是历代王朝最胆大的,前所未有,不管当年的唐宗宋祖还是本朝太祖那等牛人都从来不敢这么做,因为影响太大了,历代王朝的建立都少不了那些士族豪强们的参与,不仅因为他们有功,更因为他们加在一起的势力太大,大到任何时候动他们都会动摇国本,一个弄不好甚至会亡国的地步。

    不过,这虽然艰难,朱慈烺也不敢说自己英明堪比唐宗宋祖和本朝太祖那般厉害,但他也有自己的依仗。

    火器局方面对新式火药和底火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无后坐力大炮的重要核心反后座力装置更是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近来便能获得突破。

    一旦无后坐力大炮研发出来,火器局便能大规模生产轻便的野战炮,到时候应龙军的战斗力将瞬间上升数倍,靠着他们,朱慈烺无惧改革带来的任何反噬,以绝对的实力快速将胆敢冒头的特权反对势力诛灭

第284章 大明科技的蓬勃发展() 
“轰轰轰”

    南京城郊,十门新式大炮一同怒吼,两千米外的一处半山坡火光冲天,碎石飞射!

    接连十轮炮击之后,那座土山已经看不到原先的面貌,而是被漫天的尘烟笼罩,待尘烟散去,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被炸出来的一个个大坑,如此威力,就算是名震天下的红衣大炮也逊色一分,惊人振奋!

    这十门新式大炮是火器局在反后座力装置上面取得突破后做出来的,由于原先骇人的后坐力被抵消,新式大炮每次发射后不用担心位置偏移,不仅发射速度提高了不少,威力也增加了一分。

    “好!”朱慈烺大喜过望,无后坐力装置研制出来后,此新式大炮比原先的还轻了将近二百斤,整座大炮只有惊人的四百多斤重,正是应龙军的最佳配置。

    有了这种大炮之后,应龙军的战斗力将比原先上升至少一倍。

    “皇上,新式无后坐力大炮取得圆满成功,请皇上为此大炮命名!”火器局主事陈鑫上前说道。

    陈鑫等人虽然是大炮的研发者,但他们并不敢自作主张,毕竟历来给大炮命名这种事大都是皇帝来做的。

    朱慈烺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朕看此炮远超红衣大炮和威远大炮,不久后必将随朕的应龙军一同横扫天下,威震四海,就叫神武大炮吧!”

    “皇上圣明!”陈鑫等人叩拜道。

    “尔等昼夜研制此炮,也辛苦了,传朕旨意,所有参与研发的工匠均赏银千两,锦布十匹,以示嘉奖,望尔等日后更加努力,研发出更新式的大炮,为大明军队更添雄威。”朱慈烺没有任何犹豫的下发奖励,虽说研制新式大炮的人前前后后过百人,需要足足十万两银子,但朱慈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这种方面吝啬,科技是将来民族立于世界的根本,对于那些科技的研发者,不仅需要支持更需要鼓励。

    “臣待火器局的同僚谢皇上隆恩!”陈鑫再次叩拜道。

    朱慈烺的奖励自然不是口头上的,仅仅第二日,户部的人便在朱慈烺的示意下,明目张胆的抬着十万两银子到火器局派发,并宣布朱慈烺的口谕。

    朱慈烺是要告诉天下所有人,他不会亏待任何研发出新技术的工匠,只要对大明有益便奖,不只是参与新式火炮研发的人,不管任何人在任何技术上面取得突破,都会得到朝廷的嘉奖。

    此话一出,整个火器局都振奋了,天下工匠也都振奋了,皇上这是明目张胆的提高天下工匠的地位啊。

    古往今来,士农工商的阶级根深蒂固,商人虽说是排在最末的,实则工匠才是最受人践踏的,因为天下工匠大多是为商人服务的,木匠,铁匠,裁缝,船工等等,他们明面上排在商人之前,实则是商人掌控着他们的衣食,到底谁的地位更低。

    如今工匠的地位得到皇上的承认,皇上亲口说他们是于国有功者。

    确实,工匠乃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源泉,是社会最终进步的根本,他们就如同后世的一群从事科技开发得科学家们,他们理应得到尊重。

    为了吸引天下工匠,也为了更好的让大明整个社会不断进步,朱慈烺经过考虑,下旨户部拨款十万两,由工部牵头,建立华夏历史上第一所科技院大明科技院,专门吸收各类人才,参与各类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不日,大明日报刊登了这个消息,皇帝金口玉言,任何方面的工匠都可以前来科技院报名,只要赛选过关,便能获得相应的职位,从此享受朝廷的供奉。

    朱慈烺是打算一口气建立上百个研发所,含盖各个类别,比如吸收最出色织女,不为织布,只为了不断改进事关百姓穿衣的织布机,研发织布速度更快,织出布匹质量更好的织布机。比如吸收一些数十年从事耕地种植的老农,改进天下农具,甚至研发杂交作物等。又比如吸收一些数十年专门烧砖烧瓦烧陶瓷的工匠,研发水泥,等等!

    没有让朱慈烺失望,消息一经过大明日报一传便各地,天下各类工匠再次震动,就为了当今皇上如此看得起他们,那些一个个当世最顶尖工匠,为了证明自己,跋山涉水的前来南京城,参加大明科技院的赛选。

    湖北,湖南,两广等等,成千上万的各类工匠拖家带口前来。

    南京城郊,一位种了近五十年地的老农,在听了说书先生宣读大明日报的内容后,立刻便纳闷了,难道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老农也能去参加大明科技院的赛选?

    这位老农不可思议的摇了摇头,不过想到大明日报上所说的,至少亲自种了三十年地的老农,他不是正好有资格吗,反正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闲在家里也不能在亲自到地里种地了,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京城就在边上,到时候去看看也无妨。

    然而,这位老农虽然不怎么在意,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去便改变了他的一生,将来大明第一波杂交水稻的诞生便有他的参与,最终以一介七十岁高龄的老农身份名留青史。

    江西一个小镇,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之余也时常买一份大明日报来看。

    “皇上圣明,科技院开得对啊。”这个后世名垂青史的科技巨匠此刻双眼含泪,激动莫名,最后在狠狠灌了一口茶水后,啪的一声将茶碗摔碎,拿起书写未完的天工开物便朝京城方向远行,皇上都亲手开办科技院了他还在这里写什么天工开物,直接去科技院参选不就行了。

    其实宋应星之所以书写天工开物,最主要是为了将大明现有的各类科技记录下来,让它们不至于在战乱中失传,如今科技院开办,由朝廷牵头传承和研发各类科技,便没有科技会失传,他已经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