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旨!”

    赵德全极为震惊的退出去安排太监传旨,十万两银子的赏银相当于万两黄金,这已经是极重的奖赏了,东西试种出来后皇上竟然还有更重的奖赏,岂不是得加官进爵?

    赵德全颇为想不通的摇了摇,他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不过是让郑芝龙在南洋购买些东西罢了,用得着这样重的嘉奖吗?

    不光是赵德全弄不明白,所有听说了这道圣旨的人都弄不明白,就连郑芝龙本人也弄不明白。

    这些,朱慈踉当然不会透露出去,待种子试种出来后他的确还有重赏,而且是大大的重赏,足以让整个郑家分崩瓦解!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七月份,正是百姓忙种秋粮的时节。

    近两万吨种子,玉米种子虽然占的比例是最少,但能种下的土地面积却是比甘薯和马铃薯加起来还多,朱慈踉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算过了,近两万吨种子一共可以种植大约近百万亩土地。

    朱慈踉想了想,觉得今年是不可能全面推广的。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以及来年更好的分配,朱慈踉决定先在南京城周围试种,为此,朱慈踉连夜书写了甘薯,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方法和主要的注意事项,令工部刊印成书籍,不久后跟随种子一同发放下去。

    次日,南京城以及周围百里内各镇大规模张贴皇榜,内容简单易懂。

    “皇榜,皇榜!”

    “朝廷试种新种,号召京城方圆百里内百姓种植,朝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并承诺无论收成如何,均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有意向者均可前去衙门登记领取种子!”有识字的百姓大声读了出来。

    “嘶,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

    看到皇榜的百姓在理解了其中的内容后,无不瞪大了眼睛,心头震撼。

    “这是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要知道,以当前的亩产,若是仍然种稻谷或者小麦的话,上等良田也不过每年亩产三石,季产一石半,这还是风调雨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皇榜上面竟然没有表明上等良田和下等廋地,岂不是一视同仁,要知道,廋地的产量相比上等良田可少太多了,季产连一石都不到。

    按照江南当前一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计算,今年已经是第二季了,朝廷竟然还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啊,百姓们能不激动吗。

    “可信不?”一名百姓有些疑虑,话语中透着不敢置信。

    “这是皇榜,当今皇上亲自发布的,当然可信!”另一名百姓倒是深信不疑,立刻说道。

    “对对,皇上乃圣明之君,绝不可能欺骗百姓,说二两银子一亩就二两银子一亩!”

    百姓们无不赞同,自皇上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无不为百姓着想,百姓们自然也是发自真心的爱戴,只要是皇上说的话,他们便深信不疑。

    “既然有这等好事,那便不能够放过,我家有三十亩地,这秋粮就种朝廷的新种了,我这就回去带家人去衙门登记领种!”

    “我家有百亩地,也要全部种新种!”

    “我家也是!”

    有二两银子的诱惑,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支持,当日,南京城以及方圆五十里内的各镇衙门全部饱满,大批百姓带着家人拉着牛车前来登记和搬运种子,近两万斤新种得以在南京城方圆五十里内顺利推广。

    百姓们按照朝廷教受的方法种植,先不说收成究竟会如何,单单种植方法和打理过程的简便,最主要的便是抗旱这一点,还有连沙地也能种,让百姓们深感这新种实在是太好种了。

    “民以食为天,相信来年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也会更加热切种植!”百姓们如火如荼的开始种植,朱慈踉听完下面的人汇报,淡淡一笑,这第一次推广种植,百姓们或许还有疑虑,但他相信,只要收成一到,再经过大明日报的大力宣传之后,次年根本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们也会抢着种植,不出两年,这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便可在大明境内遍地开花,以这三样的产量,到时候大明百姓便可真正过上吃食无忧的日子了

第319章 提倡经商(一)() 
朱慈踉的动作还没有完。

    本来一张皇榜,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让百姓们试种新种就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反对。

    毕竟这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下来,近百万亩地便是近两百万两银子的花费,算上南洋购买种子的花费,以及赏给郑芝龙的银两,便是近三百万两的花费,大明的国库当前虽然充裕,但也不能这么花费。

    当然,这样的事情毕竟还属于小事的范畴

    这两年,朱慈踉弄出来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东林党的覆灭,还是军制革新,亦或者是清洗盐政和取消士族宗室特权等,无不引发过滔天巨浪。

    如今对于文武百官而言,当今皇上提出来的,只要不是什么事关天下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所以区区两三百万两银子的花费,文武百官们虽然不满,但真正跳出来反对的倒也不多,阻力倒也不大。

    然而这一次不同了,文武百官们甚至将其看做是堪比东林党覆灭或者取消士族宗室等一个等级的滔天大事。

    朱慈踉打算从今日起,敞开对天下商人的限制。

    “皇上这是要搅乱士农工商的排名等级啊!”

    跟朱慈踉意料中的一样,他才刚在早朝上提出来,立马引起来文武百官的强烈反对。

    “皇上,商人逐利,通常以伤害百姓的利益来赚取钱财,是自私自利的代表,本就应该是卑贱的,皇上竟然还要提倡,臣等坚决反对!”

    以钱谦益为首,除了李岩等少数几人外,大部分文武百官全部反对,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这种事情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士农工商,商人因为赚取百姓的利益生存,加上历朝历代确实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的奸商,所以商人一直都是最卑贱,是自私自利的代表,被全天下人鄙夷看不起。

    商人地位的底下表现在不能穿丝绸,不能考科举,也就是不能入朝为官,同时还表现在出门时的车马方面,拉车的马不能超过一匹,对于商人而言,这些都是被极为严格的限制的,若敢违反,不是抄家便是直接杀头,稍微好点的家庭都不愿娶商人的女儿,或者将女儿嫁入商家。

    所谓商贾不知亡国恨,朱慈踉也对一些商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痛恨万份。

    例如,满清为什么能在数十年时间里不断强大,一度压得大明喘不过气来,现如今更是占据大明北方半壁江山,这或许有满人频出英主悍不畏死的缘故,但也有汉人奸商自私自利出卖不断在满人弱小之时为满人输血的缘故。

    朱慈踉虽然痛恨,但也不得不承认商人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的源泉,大明想要真正的强大,想要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绝对少不得商业的繁荣,对于商人的压制必须得到松绑,他踉要做的便是放开那些限制,不再从全方位打压商人的地位。

    “众爱卿只看出了商人逐利,却忽略了他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天下正是因为有了商人,才能将沿海的食盐运到内地,将各地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等运到各个缺乏的地方,若是没有商人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带到各处,那么许多东西成产出来便没有了作用,百姓们也无论如何也无处得用。”朱慈踉说道。

    “可是皇上,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商人损害百姓利益来赚取钱财的本质,当年陕西等数省大旱,百姓民不聊生,便有许多商人趁机抬高粮价,流寇四起便有他们的责任!”户部尚书刘宗周据理力争道。

    “刘爱卿你错了,大旱之时,商人趁机抬高粮价不顾百姓死活固然可恨,但没有商人,又是谁在朝廷的救援之前将粮食运到灾地。”

    “商人为什么能够趁机抬高粮价,其主要原因便是当地的粮商太少了,只有数家粮商,所能运送的粮食有限,诸位爱卿想想,若是有成百上千家粮商,运去了成千上万吨的粮食,那么还会有趁机抬高粮价的事情发生吗?”

    垄断才是物品价格没有上限的源头,朱慈踉始终坚信,有竞争,物品的价钱便不会高到哪里去。

    “臣等还是不能同意,商人的本质终究是自私自利的!”刘宗周态度极为坚决。

    群臣纷纷点头,连平时不时呛刘宗周几下的黄道周也在这个时候也不断的点头赞同刘宗周的言语。

    看着底下文武百官的反应,朱慈踉无奈的叹息了一下,他就知道单单说肯定是不能说服这些文武百官的。

    虽然对于不能说服百官有些失望,但事情朱慈踉还是必须要做的!

    想到此,朱慈踉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

    “朕意已决,不会有所改变!”朱慈踉语气强硬,非常坚决!

    一见朱慈踉这个表情,许多官员心里下意识的便猛地一跳,说不出话来了。

    朱慈踉这几年干了太多大事了,所凝聚出来的威严还是极度具备震慑力了,连首辅钱谦益都低下了头,心里叹息了一声后,不再多言。

    然而,大部分朝臣虽然很怕惹朱慈踉不高兴,但刘宗周和黄道周两个却根本不怕。

    刘宗周直接站出来质问道:“皇上,您总是这么一意孤行,那还要我等那么多文武百官来作甚!”

    朱慈踉瞬间就被呛了一下,脸色都有些发红。

    “刘宗周,你不想活了,竟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质问朕!”朱慈踉怒道。当即一股冰冷的杀机不由控制的压了下去。

    朱慈踉多久没有被这么强硬的质问了,害得他刚才竟然被自己的口水狠狠的呛了一下,想不怒都难。

    “臣不敢质问皇上,但臣就是不同意,那样会害了大明的,若皇上执意如此,请准许臣辞官回乡!”刘宗周跪了下去,态度依然坚决,不惜以辞官来威胁。

    虽然官员用辞官来威胁朱慈踉从来没有成功过,但刘宗周这老家伙掘起来,也是极难改变的

第320章 提倡经商(二)() 
“辞官!辞官!刘宗周,你以为你这么威胁朕有用吗!”朱慈踉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刘宗周怒喝道。

    “臣不是威胁皇上,臣是劝皇上!”话虽然是这么说,不过刘宗周的态度却依然坚决,毫无一丝改变。

    “皇上,臣黄道周也坚决不能同意!”黄道周也跟着跪了下去。

    “臣等也不能同意!”另外十几位朝臣也一同跪了下去。

    “你,你们”朱慈踉气得脸色有些铁青,却不能真正发作。

    刘宗周和黄道周等十几人虽然不多,但却是极为忠心于大明的一群人,一心都为大明着想,他们一根筋的认为,商人就私自私自利的代表,提倡经商就是提倡自私自利,会毁了大明,正是因此他们才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

    虽然有些怒,但还不至于让朱慈踉失去理智,他还真不能一气之下允许刘宗周等人辞官,朝堂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朱慈踉也不希望真个背上一意孤行罔顾朝堂的名声。

    “算了,广开商路,提倡经商的事朕一定要做,这是为了大明更加繁荣着想,绝不是害了大明,伤害百姓,朕在此跟诸位打一个赌,提倡经商五年后,天下的粮食,食盐,布匹等事关百姓生计的重要衣食价格对比当前至少下降一倍,同时每年为大明的国库增收三千万两银子以上,若是不能,朕便向诸位爱卿认个错,并收回提倡经商的旨意如何?”这已经是朱慈踉最大的让步了,同时也是朱慈踉布下的一个陷阱。

    朝堂一片寂静,他们想不到皇上竟然会妥协,要知道,当年身为首辅的马士英这么做都没能让皇上有一丝妥协。

    “皇上所言可是当真?”刘宗周等人想了想问道。

    “自然当真!”朱慈踉笑着保证道。

    “既然如此,那臣等便记着皇上此言,若五年后天下粮食,食盐,布匹等主要关乎百姓生计的物品价格不能真如皇上所言至少下降一倍,并且每年为大明国库增收三千万两以上的银子,还请皇上不要忘了今日之言,同时皇上还要保证,今后若有任何重大的事情,皇上要是不能做到半数以上朝臣同意,便不能够一意孤行!”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清楚朱慈踉的性格,知道朱慈踉能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很难得了,再逼迫下去的话,和可能适得其反,同时他们也并不是什么不懂变通的老顽固,他们想得很简单,若是提倡经商真的能令关乎百姓生计的衣食都降下至少一倍的价钱,那么确实是对百姓有利的,也是对大明有利的,他们便不反对。

    刘宗周等人不反对了,钱谦益等大部分文武百官也另外跳出来反对。

    虽然一些官员还是觉得不舒服,但他们觉得,就算皇上提高商人的地位,提倡经商,也不可能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将那几样东西的价格全部降低至少一倍以上同时让国库每年增收至少三千万两银子,这根本没有可能,食盐和布匹还好点,国库增收也说得过去,但粮食的价格就绝对不可能了,毕竟大明的田地只有这么多,每年只能出产那么多粮食,年年有百姓挨饿,价格怎么可能降得下来,更别说也降下一倍以上,那得大明至少多产近半粮食出来,有可能吗?

    反正几乎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可能,他们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再出来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要用这五年的时间,让皇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一意孤行了。

    朱慈踉一看百官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心里在盘算些什么了,看来他挖的陷阱,所有人都跳进去了。朱慈踉不是轻易下赌注的人,他既然敢说出口,便有绝对的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业繁荣之后对大明产生的影响,食盐和布匹降价是必然的,带动国库增收也是必然的,至于粮食,有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样东西存在,更是必然的。

    百官们没有人懂得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究竟如何,要不然他们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既然诸位爱卿都不再反对,那么从即日起,朕便立刻颁布圣旨,宣告此事!”朱慈踉欣喜的笑道。

    “皇上圣明!”百官齐呼,便是默认了。

    当日,朱慈踉便下发圣旨,并命人将皇榜张贴到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中兴二年七月”

    大意便是从今日起,放开所有对商人的限制,今后商人不仅可以穿丝绸了,也可以用两匹以上的马出门,更重要的是,商人也可以考科举,并获得功名了,只不过商人虽然可以获得功名,有功名见官不跪,但仍不可入朝为官,对于这一点,朱慈踉依旧是要限制的。

    朱慈踉虽然急着繁荣大明的商业,可并没有糊涂,商人不得兼任官职,官员不得从商这一点他还是不可能放开的。

    商人兼任官职便是钱权合一,连官商勾结这个词都不必存在了,况且商人总是忙于赚钱,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一心一意的做官,便更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为百姓着想,官员同样如此,若是做了官员又去经商,同样不可能在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了,所以,官与商始终还是要分开的。

    虽然朱慈踉依然没有做到完全彻底的放开对商人的限制,但这对于商人或者有经商意向的人而言,也是极大的鼓舞了。

    许多商人经商从此不再因为怕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偷偷摸摸的了,以至于圣旨下发的当天,便有许多富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穿上华贵的丝绸,驾着三匹,四匹,甚至八匹马拉的车外出炫耀。

    商人的炫耀无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经商的人日益增多,就连一些穷困的宗室,勋贵等都忍不住经商去了,大明的商业因此越来越繁荣,各种各样推陈出新的技术带来了各式各样物品产量的激增,百姓们购买东西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便宜,单就食盐价格而言,原本每斤食盐至少两三百文钱,商人逐渐增多了之后便成了一百文,一直到数年后甚至十几文钱一斤,比朱慈踉原先承诺的价格至少降下一倍还多。

    百姓们获利的同时,心里的怨言也渐渐减少了

第321章 海军(一)() 
“启禀皇上,沈景超已经宣到殿外!”

    这日,朱慈踉突然将长江水师提督沈景超找来。

    “让他进来!”

    “遵旨!”内侍转身走出御书房。

    片刻,沈景超走了进来。

    “末将长江水师提督沈景超,参见皇上,吾皇”

    “平身吧!”

    “谢皇上!”

    沈景超有些纳闷,不知道皇上突然召他进宫见驾所为何事,难不成是水师要有什么改动了?沈景超虽然疑惑但没有将疑惑表露在脸上,他相信皇上会告诉他的。

    沈景超猜得不错,朱慈踉叫他来,确实是要改动水师,而且是要将水师直接变更成为海军!

    大明发展至今,也该重启海军了。

    在这之前,沈景超此人已经被朱慈踉派人暗中考察了许久,一直没有让朱慈踉失望,前段时间潞王想要攻打南京城,曾许下国公之位,沈景超都毫不犹豫的拒绝,可见其对大明的忠心。

    同时,沈景超确实有些才能,朱慈踉是看在眼里的。

    其实,历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很快的突破长江,根本不关沈景超的事情,因为历史上清兵南下的时候,沈景超已经不在水师提督的位置上了,而是被弘光朝的福王换成了一个叫张信仲的人,正是这个张信仲带头投降满清,才让长江水师不战自溃。

    如今,福王早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当中,沈景超已经被朱慈踉认可了,他觉得沈景超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将新建立的海军交到沈景超手中,他觉得很放心。

    朱慈踉没让沈景超久等,开门见山的道出了叫他来的目的。

    “沈景超,你在长江水师的职位上也超过十年了吧!”

    “是的,皇上,末将担任长江水师提督已经十二年零三个月了!”沈景超回答道。

    朱慈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昔日,大明曾有海军,在三宝太监的带领下,威慑万里海疆,引万国来朝,那时候的大明水师何等强大,爱卿可有想过学三宝太监那样,有一天带着大明水师再一次威慑万里海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