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炮测试过后,接下来便是副炮和速射炮了。

    几轮测试下来,副炮和速射炮的命中率同样高得吓人。

    若是估计整艘铁甲舰的战斗力的话,一艘铁甲舰的战斗力,绝对不下于四艘神威级战舰的战斗力。虽然铁甲舰的造价同样也很高,但它的战斗力却完全值得更高的造价。

    试炮过后,铁甲舰返航。

    当铁甲舰重新靠岸,造船厂的工匠再一次爆发出欢呼,这一次试航试炮,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朱慈踉和文武百官在岸上也都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铁甲舰试炮的过程,对于铁甲舰的表现,朱慈踉也很满意。

    朱慈踉信守承诺,当即赏赐了大量财物给造船上上下工匠,生了几个人的官职。

    另外,朱慈踉下令造船厂加造二十三艘铁甲舰,凑够二十四艘,两大舰队各得十二艘,并继续研发下一代更先进的铁甲舰。

    马六甲海战,大明获胜,损失战舰不过四十余艘,两大舰队还剩下足足二百五十余艘神威级战舰,虽然说铁甲舰战斗力更强,但神威级战舰也不弱,至少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威级战舰都仍旧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有了铁甲舰和神威级木制战舰相辅相成,大明稳稳坐着世界第一海权力量的宝座。

    同时,朱慈踉还下令设计和建造比铁甲舰更大的商船,以及游轮。

    有了蒸汽动力技术后,大明今后,不管是战舰还是商船都不需要用风帆,航速也大大增加,大明的海运技术开始了新一轮的爆发时增长。

    铁甲舰试航之后,大明很快就要进入中兴十三年。 ——

第879章 跨时代的改变() 
随着皇宫新年钟声的敲响,大明正式告别中兴十二年,进入到中兴十三年,而朱慈踉登基至今,也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

    大明不仅平定了内乱,恢复了江山,还四方开拓疆土,让大明的领土几乎达到崇祯年间的十倍之大,大明中兴,前所未有的强大。

    铁路方面,因为当初为期三年的全民大修建,数千万人参加,大明早几年便达到了让中原各省,各县府都全部通车的目标了,不仅是铁路,水泥路同样如此。

    朝鲜,东南亚一带经过几年的修建,在中兴十三年到来之际,也终于达到了县县通铁路的目的。

    西伯利亚大铁路方面,大约两百多万战俘被派去西伯利亚参与修建。

    不管是寒冷的冰原,还是密林沼泽,或是戈壁,只要挡路的东西,全部荡平。

    一条东从外兴安岭以北,经贝加尔湖以北,西至欧亚大陆交界处的乌拉尔河的万里铁路上,无数苦力在运作,艰苦修建,虽然仅仅才两年时间的修建,但两百多万俘虏参与,也让这条铁路即将修建完毕,东面已经通车,只差最后的乌拉尔河一段了。

    只要这条铁路修建完毕,大明便能完全控制住西伯利亚,将西伯利亚真正变成大明的领土。

    在乌拉尔河一带,沙俄帝国显然一直都未甘心失去庞大的西伯利亚。

    虽然两年的时间不足以让沙俄帝国恢复元气,但里海北岸,乌拉尔河西岸,沙俄帝国也驻扎了十万军队,随时试探性的想偷渡过东岸来袭击这里的明军。

    只不过,现在驻扎在这里的是纪锋的大明第一军,武器先进,战斗力强悍,还有全员战马配置,沙俄帝国的大军别说是偷渡过东岸了,就算是出现在西岸河边,也免不了被明军的步枪或者机枪打击,死伤颇多。

    不管怎么样,沙俄帝国都不可能阻止大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线贯通。

    若是算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话,大明当前的铁路里程,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公里,这是数千万人和几百万俘虏苦力努力的结果,区区数年,成果堪称恐怖。

    水泥路方面,大明各省也已经做到了县县通,而且都是直线宽度超过十米的大水泥路,越来越多的马匹和马车在上面高速驰骋,时不时的便出现‘交通事故’,伤亡了不少人,引发了不少骚乱。

    为了避免这一切,朱慈踉下旨将水泥路分为两半,在中间划红线,所有马车和马匹全部只能靠右行驶,若是胆敢有违反的,一缕重重罚款。

    这条诏令出来之后,各地水泥路的秩序一下子稳定整齐了起来,‘交通事故’也少了,得到大量百姓的称赞,也更进一步提升了水泥路的来回运力,让大明的经济增速更快了不少。

    个省县府,火车不间断穿梭在铁路上,或运送货物,或运载客人,有条不紊。

    大明经济再一次腾飞。

    整个中兴十二年,大明的财政收入超过三百亿银元,也就是当初的三亿两白银的价值,是崇祯初年的十几倍。

    人口方面,三亿四千二百万的地步,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千二百万。

    另外,中兴十二年的最后一天,科技院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科技院终于弄出了电灯。对就是电灯,而不仅仅只是电。

    早在一年多以前,科技院就已经把电研究了出来。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大明又将电灯弄了出来,这得益于朱慈踉提供的正确理论。

    朱慈踉一直都说,所谓科技,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再有大量物资支撑,经过接连不断的努力和实验,就必然能够获得成功,不管是新式火药,底火,蒸汽发动机,还是电,无不是这样。

    电灯的璀璨是震撼人心的,似乎一瞬间照亮了一个时代,不管是宋应星还是陈秀秀,都瞪大了双眼。

    电的出现,让大明一下子踏进电力时代的大门,电灯必将是今后必不可少的东西。

    随着第一盏电灯落户皇宫御书房,长公主朱慧敏,大皇子朱玄桦,还有其他几个公主皇子,以及皇后等几个后宫嫔妃都共同见证了这一刻,特别是长公主朱慧敏,依旧那么活泼可爱,抱着朱慈踉的手臂,撒娇着要在她的公主府也装上一盏。

    朱慈踉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不仅要在长公主的公主府装,几个皇子公主,甚至整个皇宫都要全部装上,为此,朱慈踉下令启动对水利发电和火力发电的研发项目。

    另外,还有有线电话,以及无线电的研发项目,无线电才是最终目标。

    只有研发出了无线电,大明才能真正稳稳掌控所有攻占的领土,才能继续开启对更远的海外的开疆拓土。

    大明高速发展,不仅弄出了铁甲舰,还弄出了电灯这种跨时代的产物,整个大明剩下都是激动而充满了活力的。

    与大明的平和,安定,以及滔滔活力不同。

    中兴十三年,满人依旧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派遣使者带着三百万两银子的巨款前来朝拜进贡。多尔衮也不得不继续在自己和福临的手书当中对朱慈踉称臣,山呼皇上万岁。

    每一次对大明进贡,多尔衮都觉得是一次默然的耻辱,能让多尔衮脸色阴沉得几天几夜睡不好觉。

    多尔衮越来越倾向于摆脱大明的威胁,甚至打败大明,重新君临中原。

    “朱慈踉!本王受够了!”为了达到这个远大的目标,大清必须要尽快攻下人口众多,无比富庶的莫卧儿帝国剩下的领土,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多尔衮和满人上下再一次准备开启对莫卧儿帝国的大规模进攻,准备这一次,一口气拿下整个莫卧儿帝国。

    而莫卧儿帝国方面,得到了大明数万支燧发枪的支援以及训练,也有了不少自信,莫卧儿帝国皇帝更是大声呼喊道,要夺回被满人攻占的都城德里,光复莫卧儿帝国的所有领土,并让满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满清和莫卧儿帝国的第二次大战,一触即发。 ——

第880章 多尔衮的雄心壮志() 
德里城,原是莫卧儿帝国的都城,但自从被多尔衮攻占之后,这里便成为了满清西线最大的重镇,多尔衮在这里训练印度旗军队,将这里做为进一步攻灭莫卧儿帝国的前哨站。

    上一次出了些意外,多尔衮没有能一气攻灭莫卧儿帝国,多尔衮一直不甘心。

    这一次,为了顺利攻占莫卧儿帝国,多尔衮足足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多尔衮不仅下令伊斯法罕的大清火气制造局加班加点制造了大量火药和炮弹,还又一次组建了八万波斯旗新兵,三十万印度旗新兵。

    加上满八旗,燧发枪火枪队,仆从骑兵。

    当前,多尔衮麾下的实力大致为,九万五千满八旗,两万燧发枪队,七万仆从骑兵,十二万波斯旗,三十万印度旗,总数六十万五千大军。

    无法想像,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清军就从原先的二十来万膨胀到了当前的超过六十万。

    当然,这六十万五千大军还要防范奥斯曼帝国和大明王朝,以及守卫满清都城伊斯法罕城和各地城池,真正能够动用的,大约在四十万上下。

    “报…”

    “摄政王,炮弹和粮草已经全部运进德里城内,随时可以跟随大军出征!”济哈尔策马来到多尔衮面前后,跳了下来,拱手向多尔衮汇报道。

    “好!传令大军集结,此次本王定要一举攻灭莫卧儿帝国,大大增强大清的实力!”多尔衮点了点头,满含霸气的说道。

    一切已经准备就绪,看来多尔衮是真的准备好了再一次大规模进攻莫卧儿帝国的战争,雄心万丈的要一举吞并莫卧儿帝国,得到莫卧儿帝国的资源和人口,大大增强满清的实力,以达到能够最终和大明对抗的地步。

    这一次大战,多尔衮准备充分。

    不仅准备了足够用很久的大炮和粮草,更调集了几乎所有能够抽调的军队来德里集结。

    要说满清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当属满八旗和两万燧发枪队了,其次是仆从骑兵和波斯旗,印度旗最次之!

    为了这一次能够顺利攻灭莫卧儿帝国,多尔衮除了留下两万满八旗,一万燧发枪队,和五万波斯旗,又调了五万印度旗,防范奥斯曼帝国,以及守卫伊斯法罕和各地城池外,剩下的大军全部都集结到了德里一带,总数四十七万五千大军。

    如此庞大的军队数量,远远超过了多尔衮上一次进攻莫卧儿帝国的实力。

    德里城内外,因为多尔衮的一道命令,大量各军士兵在道路上奔跑。

    其中最显眼,看着最有些诡异的当属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了。

    上一次,多尔衮不仅仅是攻占了莫卧儿帝国都城和大片莫卧儿帝国领土,还将满清的剃发易服令也推广到了所攻占的莫卧儿帝国疆土内,大量印度人百姓不得不换上多尔衮规定服装和金钱鼠尾发饰。

    不过,因为当地教派和种姓制度的关系,多尔衮的剃发易服令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成功推行了下去。

    每一名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的背后都吊着一条金钱鼠尾,身穿的军服中央也都有一个大大的汉字‘兵’字,与当初在中原时期的汉旗军相差无几。

    为什么会是这样!

    除了满清位于大明东北数十年,被汉文化影响颇深,用的许多文字跟汉字无异外,更因为多尔衮心中极度不甘的念想,多尔衮和所有满清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击败大明王朝,重新打回中原,不仅要夺回他们的满洲祖地,更要彻底灭了大明王朝,雪洗前耻!

    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的服装样式便是时时刻刻提醒着多尔衮和满人,他们当初攻占中原半壁江山时的辉煌,他们一定要重塑这个辉煌,更要让这个辉煌更上一层楼。

    看着麾下密密麻麻的大军,特别是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胸前的汉字‘兵’字,多尔衮又想起了当初大清麾下的汉旗军。

    “朱慈踉,我多尔衮一定能够再一次君临中原!”多尔衮双目闪烁着寒芒。

    “大清无敌!”豪情于心,多尔衮突然大声振臂一呼。

    “大清无敌!”台下士兵也立刻跟着大吼。

    “大清无敌!” ——

    数十万士兵举着兵器,齐声大吼,杀气腾腾,声势震天。

    在这样的呼声下,多尔衮豪情万丈,这么多大军在手,区区莫卧儿帝国,何愁不灭。似乎他已经能够看到大清吞并莫卧儿帝国,实力大增,能够真正和大明针锋相对的一刻了。

    “大军出征!”多尔衮没有继续等下去,下令数十万大军出征。

    毕竟,只有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获得莫卧儿帝国的九千万人口和大量财富物资的支持,大清才有一线希望能够和平等大明对抗的希望,对此多尔衮的心是无比坚定的。

    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一些满八旗和仆从骑兵最先策马出征,随后波斯旗步兵和印度旗步兵跟随在先行的满八旗和仆从骑兵马屁股后面也开始出征。

    一名正白旗士兵牵来多尔衮的白色战马,一身白甲的多尔衮走下点将台,翻身上马,也带着最后剩下的满八旗,燧发枪队出征。

    燧发枪队虽然不是骑兵作战,但因为也都是满人组成,所以也都配备了战马。

    四十七万五千大军,兵出德里,浩浩荡荡的向着东南方向,莫卧儿皇帝所在的维杰亚瓦达城。

    维杰亚瓦达城是莫卧儿皇帝最终的选择,这里靠临东部孟加拉湾,可以很好的接受大明的援助,而且维杰亚瓦达城原本就是莫卧儿帝国的一座东部重镇,用来做莫卧儿帝国的新都城也并无不可。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维杰亚瓦达城距离被清军攻占的德里足足将近三千里之遥远,清军无法偷袭,想攻到这里也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

    一年多的时间,多尔衮在利用攻下来的莫卧儿领土大肆扩充实力,莫卧儿皇帝同样也在利用还掌控在手的四分之三的莫卧儿领土大肆扩充莫卧儿军队的数量。

    有了大明的八万支燧发枪的支持,再加上疯狂扩充之后,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的莫卧儿大军,莫卧儿皇帝还是挺有信心抵抗清军的大规模进攻的。

    这场大战,莫卧儿帝国或许不会在如上一次那般一边倒的溃败。 ——

第881章 柳常() 
清军出德里城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往东南方向行军,目标是前往莫卧儿帝国新都,维杰亚瓦达城的路上的第一座重镇,贾巴尔普城。

    从德里到东南部沿海的莫卧儿新都维杰亚瓦达城大约有六座必须攻克重镇,二十余座可以绕行,但也是挡在路上的城池,贾巴尔普便是第一座必须攻克的重镇。

    “驾!”一些满八旗士兵吊在徒步行军的波斯旗和印度旗步兵身后。

    这时,突然一名印度旗士兵行军当中,脚突然歪了一下,不一会便掉队到了后方,甚至有些脱离大部队。

    “哒哒哒哒…”一名满八旗骑兵眼睛里杀机一闪,当即策马奔了上来。

    “不…”这名掉队的印度旗士兵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恐惧的大喊。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满八旗骑兵的钢刀已经狠狠的划过他的脖子。

    “噗!”鲜血飞溅,人头滚落。

    这名掉队的印度旗士兵的下场,狠狠的将前方继续行军的其他印度旗士兵吓到了,那些印度旗士兵一个个加速行军,生怕自己也掉队,和那名印度旗士兵一个下场。

    这就是满人一贯训练步兵的方法,当年的汉旗军也是这样被他们训练出来的。让新建的步兵跟随在马屁股后面不停的奔跑,只要有掉队的,立刻砍杀,以死亡的代价,威逼其他步兵不敢掉队。

    通过不停的奔跑,不仅可以增强士兵的体力,更能增强他们的纪律性,让他们下意识的对可以随意砍杀他们的满人越来越恭敬,不敢违抗满人的命令。

    当年投降清军的汉旗军为什么战斗力总能比原先还是明军的时候更强大,可不就是因为满人的这套无比残酷的训练方法。

    所以,可以想象,哪怕印度人战斗力确实不高,但在满人这样残酷的训练下,也必然比同样由印度贱民组成的莫卧儿帝国军队战斗力强大。

    大明中兴十三年正月二十日,经过三日的行军,四十七万五千在多尔衮的亲自统帅下,即将兵临贾巴尔普城下。

    贾巴尔普城是防范清军的第一座重镇,城内时时驻扎着十五万莫卧儿帝国大军。

    清军刚刚开始进攻,就算莫卧儿帝国从大明引进了大量奔跑速度极佳的战马来传递消息,没有四五天的时间,也无法将消息传不到莫卧儿新都维杰亚瓦达城莫卧儿皇帝耳中,所以莫卧儿皇帝也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派来援军。

    先期抵抗清军只能依靠贾巴尔普城的城墙以及贾巴尔普城内的十五万莫卧儿军队。

    贾巴尔普城内十五万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名叫楠德鲁,是莫卧儿皇帝的亲信,有一定的才能,也深得莫卧儿皇帝的信任。

    清军即将兵临城下,楠德鲁虽然有些才能,可是对于多尔衮和清军他心里还是充满了惶恐和不安,哪怕他有用生命为莫卧儿皇帝尽忠和贾巴尔普城共存亡意志,但守住贾巴尔普城的信心却并不大。

    “柳将军!柳将军!大明一定要帮助我莫卧儿帝国抵住清军的进攻啊!”见柳常走了进来,贾巴尔普城莫卧儿军统帅楠德鲁急忙迎了上去。

    一年多以前,大明启动对莫卧儿帝国的援助程序,不仅高价卖给了莫卧儿帝国数万支燧发枪,还派了一些明军正规军士兵来训练莫卧儿军队,让他们有能够抵抗住清军进攻的能力,柳常便是被派来的明军之一。

    “楠德鲁将军,我再说一次,我并不是什么将军,请叫我柳排长!”柳常郑重其事的对楠德鲁说道。

    ‘将军’在当前的大明,至少是对团长以上将领的称呼,柳常只是一个小小的排长,还当不得‘将军’的称呼,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柳排长。

    “是,是,是!”楠德鲁不在意柳常喜欢什么样的称呼,他只在意柳常是否能帮助他抵抗清军的进攻,在帝国援军到来之前,守住贾巴尔普城。

    “柳排长!您一定要帮助我莫卧儿帝国抵抗住清军的进攻!”楠德鲁换了个称呼后,再一次急切的对柳常说道。

    柳常赶紧罢了罢手道:“楠德鲁将军此言差矣,我柳常麾下大明士兵不过二十人,平时也就能帮将军训练训练士兵,可无法帮助将军抵抗清军,抵抗清军的任务,还是要靠将军和将军麾下的十五万大军啊!”

    柳常只是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