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迫塞尔维亚并入奥地利。

    “该死的奥地利,我塞尔维亚绝不向你们妥协!”塞尔维亚国王突然被奥地利背叛,愤怒得狂。

    而后,他没有如奥地利的愿望,带着塞尔维亚直接并入奥地利,而是选择了反抗。

    可惜的是,奥地利军队不仅数量多余塞尔维亚军,而且武器比塞尔维亚军也不是一个档次的,塞尔维亚军仅仅抵抗了一天便被击败了,塞尔维亚国王当场战死,塞尔维亚的核心贝尔格莱德被奥地利军队占领,随即奥地利军队也横扫了整个塞尔维亚,将塞尔维亚完全吞并。

    比之更早几天的是,清军也吞并了整个罗马尼亚。

    吞并了罗马尼亚之后,多尔衮再一次履行承诺,又派遣了使者和奥地利签订新的盟约,规定两国互助,结为兄弟之国,互为有好,永不侵略对方。

    满清与奥地利狼狈为奸,不仅各自瓜分了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还成功签订了象征着两国永世友好的盟约,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并且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一下子双方看彼此都更顺眼得多了——

第1023章 清奥间的联姻() 
满清与奥地利的友好,还不止是纸面上的友好互助盟约。

    七月中旬,也就是吞并罗马尼亚,并且和奥地利签订友好互助盟约的大半个月后,多尔衮派遣的特使再一次来到奥地利。

    这一次是代表大清皇帝福临,求娶奥地利公主为大清皇贵妃,代表着两国从此紧密不分。

    这可比上一次的友好互助盟约更具代表,几乎是再一次向奥地利保证大清今后绝不会入侵奥地利,能让奥地利更加放心。

    其实,满清吞并了奥斯曼帝国之后,西部边境和奥地利大面积接壤,以满清的疆域广大和人口等各方面,在两国的相交当中,满清理应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才是。

    可是,多尔衮却几次主动派遣特使前往奥地利,不管是议和,盟约,还是求亲,都是满清主动的,这不免有些损害满清的国威,像是显得满清怕了区区奥地利一般。

    别说奥地利能不能想得通究竟是为什么,就连满清国内的许多满人贵族也想不通,许多满人贵族纷纷上书多尔衮,不能面对奥地利这般显得软弱。

    可惜的是,多尔衮并没有理会这些人,仍旧坚持派遣特使与奥地利联姻。

    那些满人贵族从多尔衮这里没有得到答复,便又继续上书大清皇帝福临,和后宫孝庄皇太后,希望皇帝和太后劝说多尔衮。

    然而,他们同样没有在福临和孝庄皇太后那里得到恢复,所有上书全部石沉大海。

    二十几年前,满清虽然被逼去帝号,向大明称臣,事实上,满清应为‘王国’,不能有皇帝和皇太后,最多是国王和王太后,不过满人一直将这视为奇耻大辱,哪怕在大明面前不敢这么做,但在满清国内,他们仍旧沿用皇帝和皇太后的封号。

    “皇儿,你皇父摄政王为了大清,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了,你可一定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孝庄皇太后对福临说道。

    “母后,儿臣知道,儿臣一直理解皇父摄政王!”福临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

    其实,早在做出和奥地利联姻之前,多尔衮便亲自来到皇宫和福临以及皇太后商议许久,所以福临和孝庄皇太后都能理解多尔衮的做法,也赞同多尔衮的做法。

    大清彻底吞并奥斯曼帝国之后,疆域已经足够广大,人口也足够多,只要一定的时间好好治理,便能不断增强大清的国力,根本没有必要继续扩张,也没有时间继续扩张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清国力的增强,大明对大清的威胁便越发紧迫,难保哪天大明感觉大清对大明的威胁了,不会直接对大清发动全面进攻。

    大明才是大清今后最主要的方向,才是大清倾尽全力也要打败的敌人。

    而大明实在是太强大了,越是了解大明,就越是恐惧大明,面对大明,大清必须集中所有的力量,而大清想要集中所有的力量,欧洲方面的威胁就必须完完全全的彻底消除。

    之所以一定要和奥地利联姻,那是因为奥地利不仅代表着奥地利本身,更代表着奥地利背后的欧洲其他各国,只要大清和奥地利发生战争,则整个欧洲都是大清潜在的敌人。

    既然不打算继续向西扩张,那么与奥地利和整个欧洲消除敌对便是首要之事,而与奥地利盟约和联姻便是其中关键,所以联姻势在必行——

    奥地利都城,维也纳。

    面对满清的联姻请求,奥地利上下再一次震动。此刻他们才真正感觉到,吞并了强大奥斯曼帝国的满清,似乎并没有奥斯曼帝国那样巨大的侵略野心,似乎对继续向欧洲扩张没有半点兴趣。

    不仅是奥地利上下,消息传到欧洲其他各国,其他各国对满清的感官也一下子上升了几个台阶。

    以满清的疆域和雄厚的国力,满清既然不想和奥地利和欧洲发生战争,奥地利和欧洲自然也不想和满清发生战争。

    经过一番商议,奥地利皇帝最终拍板,同意了满清的联姻请求。

    其实,奥地利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奥地利独自建国以来,奥地利便时时刻刻面临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几次差点被奥斯曼帝国灭国,不得不一直将全部的力量放在防范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上面来。

    其实以奥地利当前的国力,一点也不比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弱小,奥地利理应是欧洲大陆上的最强国之一,至少奥地利皇帝和高层们是这么认为的。

    他们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奥地利所有的国力都用在防范奥斯曼帝国之上,奥地利一定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或者说在欧洲大陆上更加高的地位。

    奥斯曼帝国的灭亡,让奥地利看到了的机会,也的确,奥地利趁着奥斯曼帝国的灭亡,攻取了大量原先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让奥地利的领土足足比原先扩大了一倍,国力也增加了近一倍。

    奥地利上下都清楚,满清能够在奥斯曼帝国还处于巅峰的时期,强行攻灭奥斯曼帝国,满清的强大,至少不弱于当初的奥斯曼帝国,甚至更强。

    奥地利不想如当初倾尽全力防范奥斯曼帝国那样的防范满清。

    满清的联盟和联姻,何尝不也是正中奥地利的下怀,奥地利早就不想继续将全部的国力用在东方了,奥地利应该向整个欧洲大陆看齐。

    奥地利皇帝不仅答应了满清的求亲,还提出了让奥地利皇太子也求娶一位满清公主的提议。

    听到奥地利皇帝的提议,满清特使愣了一下,随后立刻满脸含笑的答应了下来。

    既然联姻是满清先提出来的,而联姻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两国相互嫁娶,奥地利皇帝的这个提议,同样也正中满清下怀。

    由于联姻是双方都想做的事情,两国准备得很快。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两国便各自将自己出嫁的公主送出。

    奥地利方面,嫁出了奥地利皇帝最宠爱的特蕾茜亚公主,直接嫁给大清皇帝福临,为大清皇贵妃,名面上的地位虽然仅次于大清皇后,但各项礼节方面,直接与大清皇后等同,宣示着满清对奥地利的足够平等和重视。

    满清方面,出嫁的公主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亲生的一个公主,虽然不是大清皇帝所生,但出自大清最有权力和地位的摄政王多尔衮以及孝庄皇太后,身份上,甚至比一般的公主还要尊贵,奥地利方面对此自然也是非常满意的。

    同样为了显示奥地利对满清的重视,满清公主不仅嫁给了奥地利皇太子,还直接成为了皇太子的王妃,将来的奥地利皇后。

    随着相互联姻的进行,满清和奥地利从最开始的敌对交战,到狼狈为奸各自瓜分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再到后来的签订盟约以及此刻的相互联姻。

    奥地利和满清的关系颇为让人深思——

第1024章 多尔衮的忧虑() 
满清自从与奥地利相互联姻,彻底解决了西部的威胁之后,便开始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巩固新占领疆域,增强国力和军力,对抗大明的方向上来。

    为了完全的巩固对原奥斯曼帝国疆域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降低神权对于奥斯曼百姓的影响,做到真正的令行禁止,没有人反抗,多尔衮在攻占的奥斯曼帝国疆域施行了和对当初波斯人一样的政策,剃易服令!

    奥斯曼帝国疆域内的人,虽然和当初波斯帝国疆域内的人一样,信奉同一个真神,只是许多教义并不一样,但穿着等各方面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的。

    不仅是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还是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联盟,这里才是真正的教派源地,多尔衮对于这里同样施行了剃易服令。

    强令这里的人民更换原先的服饰,而因为更换服饰带来的很多矛盾,男子暂且不论,易服之后,女子已经不在如原先那样蒙头蒙面,而是换成了满人女子一般的服饰。

    这一点在信奉真神的男子眼中,绝对是不可原谅的,并且这些男子对于自己也要放弃一千年来信奉真神所穿的服饰非常愤怒。

    亦如在当初波斯境内一般,立刻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抗。

    然而,多尔衮心性凶残,为达目的,也不介意屠杀,他根本不怕有人起来反抗,因为对他而言,反抗者杀了就是。

    数十万清军涌入原奥斯曼帝国疆域和阿拉伯半岛,对于一切胆敢违抗命令的奥斯曼人,阿拉伯半岛人杀无赦,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百万奥斯曼人和阿拉伯人被杀,血流成河!

    也同样和当初波斯人妥协一般,被杀了大量反抗者之后,奥斯曼人和阿拉伯人也不得不妥协,他们纷纷在心里安慰自己,满人并没有直接让他们放弃真神,满人也还是信奉真神的,而满人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也是真神示意的。

    他们更告诉自己,满清为什么能够灭亡强大无比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年真神第一次现世时阿拉伯帝国的所有疆域。

    不!而是比当初真神第一次现世诞生的阿拉伯帝国更加强大,满人就是真神的使者,满人所下达的指令,都是真神是以的。

    有了这样的心里暗示,奥斯曼人和阿拉伯人心里也舒服许多,反抗开始消散,老老实实的臣服于满清的统治。

    稳固了统治,同时变相的杀死胆敢生出反抗之心的人之后,满清对疆域内的统治,变得无比稳固,哪怕满人当前只有一百多万人口,但整个疆域内却没有人再敢出来质疑和反抗。

    甚至于,在印度半岛,因为莫卧儿帝国的覆灭,满人的统治,满人已经成为了印度种姓的最高种姓,以至于无数印度贱民以下辈子能够投胎成为满人这样的高种姓而努力,更加没有人反抗满人的统治。

    不得不,印度人果然是世界上最高统治的种族,武力反抗似乎从没有成为他们的选项过——

    除了巩固对整个疆域内的绝对统治。

    多尔衮还大力展军事,增强满清的军力。

    自大明中兴五年西迁至今,已经过了将近二十七年的时间。原本满人虽然从中原战败,不得不西迁,可是总人口其实并没有下降多少,大明中兴九年的时候,满人便又恢复到了八十几万的地步,现在又过了这么多年的展,满人的人口竟然膨胀到了将近一百四十万的总数,灭亡波斯帝国重建大清的时候翻了近一倍。

    因为更多人口的支撑,满八旗骑兵的总数达到了十七万这样前所未有的数量,哪怕大清在中原时期最辉煌的时候,满八旗骑兵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数量。

    同样因为总人口的增加,当前,除了十七万满八旗骑兵,满人还拥有同样是全部由满人组成的步枪队五万人。这支同样由满人组成的清军步枪队中,已经减少了对满人女子的招募,整个步枪队的满人女子已经低于两千人,大部分都是由十四岁到十六岁,四十五岁到六十岁的满人男子组成。

    满八旗骑兵和步枪队,毫无疑问是满清维持统治的两支最核心力量,也是最强大的两支力量,另外还有一百四十四万的印度旗,波斯旗,以及新建的奥斯曼旗等步兵,以及大约十二万的布哈拉仆从骑兵。

    总的来,满清当前的军力大致为十七万满八旗骑兵,五万步枪队,十二万仆从骑兵,一百四十四万步兵,总兵力将近两百万,就算是要分兵驻守广大的领土,能出动出去征战的军队也过百万。

    这样的力量,或许相对于满清统治下的各族,甚至欧洲各国而言,绝对是相当的强大和吓人。

    然而,满清今后的战略目标是面对大明。

    “面对大明,大清的力量还是太过弱了啊!”多尔衮叹息,他很清楚在大明面前,大清这样的军力根本不足以与大明对抗,甚至也绝对不足以抵挡大明的全面进攻。

    别打败大明,灭亡大明了,都不能抵挡大明的全面进攻,所以这样的军事力量还不足够,必须要增强。

    而要怎么样增强,这倒是一个难点。

    多尔衮皱着眉头,忧虑的许久。

    从大清被迫西迁,多尔衮便清楚的知道,大明的强大,来源于大明先进的枪炮,想要打败大明,至少要拥有和大明相差无几的枪炮配置。

    自从研出底火,仿制出大明的步枪和子弹以及炮弹之后,大清的枪炮技术与大明的差距已经在缩。

    可是,毕竟只研出了底火,大明的新式火药却一直没有头绪,没有大明那样的新式烈性火药,而继续沿用着黑火药,大清的新式仿制步枪和仿制大炮,射程和威力都差大明一大截,根本不足以对抗大明。

    不仅是质量上还不足以对抗大明,数量上同样不足以对抗大明。

    毕竟大清当下仅有五万装备了步枪和野战大炮的步枪队,而大明却上下所有的军队都装备着比大清更加先进的步枪和野战大炮,据多尔衮估计,大明这样的军队至少有一百五十万,只多不少,哪怕要分守比大清更广袤得多的疆域,大明至少也能够出动五十万来进攻大清。

    大清靠着仅仅只有五万人的大清步枪队,能够抵挡得了五十万装备着更加先进的步枪大炮的明军的进攻吗?显然是异想天开!

    这是多尔衮最忧虑的地方——

第1025章 大清与大明() 
至于用满八旗骑兵去和明军交战,多尔衮苦笑的摇了摇头,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痛苦的知道,这只是让八旗去送死罢了。

    这一点,早在西迁之前便证明了。

    八旗铁骑或许在同样使用冷兵器的情况下所向无敌,但毕竟是血肉之躯,面对先进枪炮组合的明军,根本打不过,别明军了,就算面对同等数量,并且配备了一定大炮的欧洲燧枪队都可能战败。

    虽然不想承认,可是八旗骑兵不复崇祯时期在关外时的辉煌,也无法再达到那样的辉煌,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是八旗士兵不够英勇,而是八旗使用的武器不行了,如果不改革的话,将来八旗面对明军的进攻,只能是送上去被明军屠杀。

    想要摆脱这样尴尬的境地,只有学习明军骑兵,放弃弓箭,转而将步枪用在骑兵上。

    然而,这样又有另外的问题,大清仿制的步枪,因为还用着黑火药,威力不足,有效射程连二百米都不到,骑兵作战的时候,不比使用弓箭强多少,何况步枪和子弹的昂贵,没有足够大的作用,就这样装备上去,还不如留给步兵。

    多尔衮叹息,除了八旗骑兵需要改革,还有波斯旗,印度旗,奥斯曼旗等步兵也需要改革。

    面对大明这样强大的敌人,单靠他们满人自己为主的军事力量肯定是不行的,至少数量上就不可能对抗得了明军,所以多尔衮不得不考虑将一部分波斯旗,印度旗,奥斯曼骑也装备成火器军队。

    可惜,这同样需要担忧,畏惧于八旗骑兵和步枪队的强大,大清对疆域内的各族统治极为稳固,这是因为各族没有反抗的实力,可一旦波斯人,奥斯曼人,或者印度人等等,也都装备上了枪炮,获得更强大的战斗力之后,未必不会重新生出反心。

    所以,多尔衮有不得不犹豫究竟要不要这么做——

    大明,南京城。

    正如多尔衮所忧虑的那样,自满清彻底吞并奥斯曼帝国之后,对于朱慈踉而言,满清留在中东的作用即将用尽,而大明也是时候该考虑出兵攻灭满清了。

    “皇上,多尔衮果然也在刚刚攻占的奥斯曼帝国疆域内施行他的剃易服令,杀了一百多万反抗的奥斯曼人,当真是血流成河啊!”李岩笑着对朱慈踉道。

    “多尔衮不复朕之所望!”朱慈踉也意有所指的笑道。

    当初多尔衮举族西迁,至今已经将近二十七年过去了,大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出兵彻底灭掉多尔衮,可是朱慈踉始终忍住了,一直没有出兵的意思。

    中东那片土地,因为所谓‘真神’的存在,那里的各族都显得比较极端。

    如果大明就这样攻占这片土地的话,大明便需要自己花精力和代价来打击和处理这些事情,再则还有那里的人口问题,以前满清没有扩张之前,莫卧儿帝国足足有九千万人口,波斯帝国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口,阿拉伯半岛,北非,奥斯曼帝国等等,人口总数加在一起足足有将近一亿五千万之多。

    实在是太多了。

    以大明的实力,一旦进攻这些地方,必定是势如破竹,迅攻占,这样一来,这些人口根本不会损失多少,一旦并入大明,用不了多少年,不定直接增长到和华夏民族相差无几的数量,这是朱慈踉绝对无法忍受的。

    而要大明攻占之后,却下手屠杀那些手无寸铁的人,太过血腥了,显得毫无人性可言,大明军队士兵的双手,不是用来沾染那些手无寸铁的人的鲜血的。

    所以那些事情,朱慈踉不希望大明来做,所以便要多尔衮和满人来做。

    果然,多尔衮带着满人重建大清国,并且一路扩张,不断动战争,先是攻灭波斯帝国,灭国的战乱先不,其后的假传真神旨意,施行剃易服令,一下子引了波斯人的剧烈反抗,光是反抗被杀的波斯人就达到近两百万的地步。

    不仅大量消减了波斯人的人口,还第一次重创了‘神权’,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