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砰砰”

    突然身后传来密集的火枪声,数十个八旗士兵应声坠马,没死的八旗士兵坠马后在地上惨叫。

    喇哈达刺面色一变,是刘宗敏带着火枪营从后方夹击上来了,并不断向前推进。

    随着不断有八旗士兵倒下,喇哈达刺大急,焦急的喊道:“不可恋战,快,快冲出去!”

    “哈哈哈哈,清狗们,看你们还敢追杀本大侯爷,火枪营向前突进,开火!开火!”刘宗敏看着一个个满人倒下,哈哈大笑,心中尽是畅快。

    一柱香后,在刘宗敏大军的前后夹击下,三千满清铁骑又死伤千余,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了,并随着刘宗敏火枪营的推进而不断减少,满清牛录喇哈达刺眼睛都红了。

    “儿郎们,拿出你们的勇气,大清铁骑无敌!跟我冲出去!”喇哈达刺大吼一声,身先士卒向前冲杀,只要能冲出谷口他们便能逃出去,待日后在报此仇。

    剩下的千余满清骑兵纷纷跟着喇哈达刺勇猛冲杀,终于,又一次付出了数百人的死伤后,最后的不到五百满清骑兵在喇哈达刺的带领下终于杀开了一条血路冲了出去。

    一场大战,五千满清铁骑付出了四千五百多的死伤,以前所未有的惨败告终,满清八旗从建立以来,还从未有这么惨的败绩。

    不到五百的满清残兵在喇哈达刺的带领下回到了满清大营。

    “你说什么!”多铎一脚将喇哈达刺踹翻在地,听闻追杀刘宗敏的五千大清子弟兵死伤大半,竟然只回来了不到五百,多铎气得差点一口鲜血吐了出来,简直不敢置信,什么时候一万多汉人就能围歼五千大清八旗铁骑了,这不是笑话吗。

    “王爷,连鄂尔图拉章京都战死了,是奴才无能只带回来了不到五百子弟,求王爷赐死!”喇哈达刺跪在多铎面前说道。

    “你把事情的经过具体的说一遍。”多铎深吸了一口气,自然不可能因为这样就赐死喇哈达刺,毕竟喇哈达刺只是一个牛录,手下不过千人,在鄂尔图拉和另外几个牛录都战死的情况下,他能带回来将近五百人已经不错了。

    喇哈达刺事无巨细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多铎听完后一直皱着眉头,汉人制造的火枪密集运用竟然能克制大清铁骑?多铎又摇了摇头,绝非如此,应是受了地形的限制,大清铁骑不能发挥快速冲杀得结果,否则,汉人火枪的威力虽然大,但短板也极多,上弹速度过慢,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机动性可言,一旦下雨便不能够使用,如何能跟大清铁骑相提并论。

    哼!多铎冷笑一声,他原来还以为汉人使了什么妖法,原来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可惜了我数千大清子弟。

    经此一役,满清铁骑在今后遇到数量众多的火枪时,不得不改变了战法,不在已猛烈冲锋为主。

    潼关,刘宗敏带着鄂尔图拉的人头,携大胜而归,潼关震动!

    李自成立刻接见了刘宗敏。

    刘宗敏一番叩拜后,献上了鄂尔图拉的人头,并将自己一举歼灭四千五百余满清子弟兵的事情说了出来。

    “果然是多铎手下大将鄂尔图拉的人头!”李自成颤抖的抚摸着鄂尔图拉的人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人头是什么绝世珍宝,李自成抱着鄂尔图拉的人头,终于流出了泪水,一时之间大声哭了出来。

    两个月的时间,他与满清每战皆败,大顺朝近百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如今突然而来的一场大盛,击毁了李自成的心里防线,让李自成终于得以将心中压抑着的悲愤发泄了出来,是以才会出现那样抱着敌军大将人头嚎哭的诡异一幕。

    发泄完情绪之后,李自成将鄂尔图拉的人头丢在地上,下旨道:“来人,将此人头给朕悬挂在潼关城门上,已壮我大顺军士气,传告天下,汝侯刘宗敏大将军歼灭两万满人,特封为大顺威武公!”

    李自成能成为枭雄还是有些脑子了,大顺军连翻战败,面对清兵之时士气低落,这样下去很难守住潼关,所以他才会夸大战果,不过有着鄂尔图拉的人头在,大顺军上下没有人会怀疑,也没有人愿意怀疑,此一举果然让大顺军上下士气恢复了不少。

    李自成又询问了刘宗敏大战了具体经过,其实他是想知道刘宗敏是如何凭借一万多人打得五千满清铁骑几乎全军覆没的。

    刘宗敏没有任何隐瞒的说了出来。

    当知道原来从明军手中缴获的火枪威力竟然这般巨大的时候,李自成悔不当初,大顺军十几年来不断与明军交战,缴获的明军火枪不少于数万支,可几乎全部被回炉打造成刀剑了,若不然能组建一支几万人的火枪军,区区满清铁骑,何足为惧!

    满清大营,多铎听闻鄂尔图拉的人头被挂在潼关城门的事,差点将牙齿咬碎。

    “来人,不惜一切代价将鄂尔图拉的人头夺回来,大清勇士不能如此受辱!”多铎下令道。

    “喳!”随即,满人十几个神射手出发前往潼关。

    多铎咬牙切齿:“李自成,刘宗敏!待本王调来的六十门红衣大炮到达潼关,必让你二人不得好死!”

    潼关虽然雄伟难攻,但若是有六十门红衣大炮在手,便不在话下!多铎等着亲自斩下李自成和刘宗敏的人头!

    在李自成与满清的山西大战落下帷幕时,九江城下,经过了近十天的猛攻,左良玉又死伤了近十万人马,但还是没能攻破九江。而此时,左良玉大军的军粮就要用尽了,左良玉不得不再次下令大军劫掠周围十几个县,一时间,九江周围的大片地区也遭蹂躏,天怒人怨

第104章 准备御驾亲征() 
九江城,第一批朝廷运送的物资终于到了。

    “大人,朝廷从南京城运来了一千枚霹雳弹。”一名士兵前来禀报。

    “霹雳弹?好,哈哈哈哈,皇上真是大方,我黄得功谢皇上恩典,有此利器在手,包管他左良玉永远也不可能攻破九江。”黄得功大喜的说道。

    霹雳弹乃是大明重器之一,堪比红衣大炮,如果说红衣大炮是攻城利器的话,霹雳弹便是守城利器,每一枚霹雳弹都有十斤重,一旦爆炸可以射出数十甚至上百枚碎铁片,威力巨大。不过造价却非常昂贵,每一枚都要数十两银子,极为昂贵,从崇祯十三年起,朝廷便没有钱造了,要不然李自成根本不可能从山西一路势如破竹的打下北京城。

    以前大明却银子,什么贵的东西都不敢造,但现在不同了,朱慈烺灭了魏国公府和东林党时抄出了几千万两的银子,可以说是财大气粗,别说几十两银子的霹雳弹,就连几万两银子的红衣大炮朱慈烺都一口气造了四十门,加上朝廷原先就有的六十门红衣大炮,这才凑足了应龙军炮兵营训练用的一百门红衣大炮。

    本来红衣大炮若是用来守九江城的话,作用也非常大,只不过红衣大炮到底是太重了,不说怎么在短时间内运用到九江城,就说运到了之后,要弄上城墙也是一番大功夫,没有三个月以上时间是不可能的,九江可等不起这么长时间。

    如今九江城经过十二天的猛烈攻防,九江城的守军一共伤亡了将五万,左良玉大军做为攻城方则伤亡了将近二十万,不过这二十万有超过一半是壮丁炮灰,左良玉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若是照这样的伤亡下去的话,黄得功是很难守住九江城一个月的,但现在有一千枚霹雳弹就不同了。

    “杀”

    突然,有一处城墙被一个左良玉的士兵杀了上来,这名士兵颇有勇力,猛力砍杀之下,竟然清空了周身方圆三米的地方,让他身后的左良玉士兵得已源源不断的从云梯爬上来,很快这里便上来了超过十个左良玉士兵。

    眼见能从这座云梯突破上城墙,不断有左良玉士兵汇聚在这座云梯下。

    “大帅,那里又有将士攻上去,这次一定能破城!”

    左良玉身边,一名参将指着城墙上的那个突破口高兴的对着左良玉道。

    然而,还没等左良玉表态,那处突破口的云梯下突然发出一声剧烈的爆炸声,整座云梯底部被数米长被炸成碎片,剩下的上面那一截云梯没了底部的支撑,瞬间崩毁,还爬在云梯上的几名左良玉士兵也跟着摔了下去,云梯底部本清空了一大片,整个地方残肢断臂,血肉横飞,由于人数太过密集,二十几个左良玉士兵被当场炸死,又有一些被炸得缺胳膊断腿的士兵正在惨叫,把周围的其他左良玉士兵都吓傻了。

    “放箭!”城墙上数十名弓箭手手持弓箭朝登上城墙的十几个左良玉士兵射箭。

    “咻咻咻”数十支箭支飞射过去,射中其中十个左良玉士兵。

    “杀”几十个守城的大明士兵朝还剩下的那几个左良玉士兵杀过去,面对几十把钢刀,那几个左良玉士兵瞬间便被砍成肉酱。

    “霹雳弹!”左良玉死死的瞪着眼睛,他做了十几年大明总兵,自然认得刚才爆炸的是什么东西,也知道那个东西的威力,有霹雳弹这种守城利器在,他想攻破九江的难度几乎增加了一倍。

    “黄得功竟然有这种东西,天不助我!”左良玉仰天大吼,由于太过气怒,再次牵动有胸口的旧伤,又是一阵绞痛袭来,左良玉脸色瞬间苍白,连忙压下心头的怒火,不敢在发怒。

    左良玉最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乎越来越差,他不能在等了,近十年来,他费尽心力,终于组建了百万大军,就算不能带着他们横扫天下,他也要攻破南京城,坐上那张龙椅!

    左良玉死死的咬着牙,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立刻转身回到帅帐。

    “来人,拿笔墨来!”

    “是,大帅!”

    很快便有一名亲兵将笔墨呈上。

    左良玉一阵书写,最后亲笔签下自己的大名,并盖上拇指大印。这是他写给陕西总兵高杰的信件,如今高杰被朱慈烺派去庐州接替黄得功防御河南的贼寇进入江淮。

    左良玉将信件写好之后,命令几十名亲兵换上便衣后,带着这个信件秘密赶往庐州交给身在庐州的高杰,他能不能快速攻下九江,一路直下江南便看这封信件了。

    “父帅。”左梦庚这个时候突然皱着眉头走了进来。

    “出了什么事吗?”左良玉问道。

    “回父帅,大军的军粮本够二十天之用,但我们一路从武昌攻打到九江城,又在九江城耗费了十二天,大军的军粮已经所剩不多了,若是不能尽快攻破九江,大军极有可能会断粮,后果不堪设想!”左梦庚担忧的说道。

    左良玉眼睛微微一眯,露出狠色道:“这点小事,有什么可担忧的,大军的军粮原先是怎么来的便怎么筹集就是。”

    既然做过一次了,左良玉不在意在多做几次,只要能扫平江南,坐上龙椅,实现他十年来的春秋大梦,他什么都顾不得了,不论如何,军粮不能缺少。

    “是,父帅!”左梦庚咬了咬牙,没有丝毫反对,要说两人不愧是父子,心狠起来一样的狠毒。

    左良玉随即为了大军的军粮再次下令劫掠百姓,顿时九江周围数十里百姓惨遭劫难,十几万百姓身死,超过百万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被抢夺一空,饥民遍地,消息传到南京城,举朝震惊!

    “左逆该千刀万剐!朕要御驾亲征,取左逆狗头!”朱慈烺愤怒的宣布道。

    左良玉太过残忍,简直视百姓生命如同草菅,自他造反以来,数十万百姓因他死于非命,数百万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被抢夺一空,几乎大半个湖北都被毁了。

    “皇上不可!”马士英连忙跳出来反对。

    “微臣也不同意!”刘宗周也坚决反对道:“前线兵凶战危,皇上的安危关系大明的生死存亡,绝不容有失,左逆自有大将剿灭,皇上只需安坐皇城,便可灭贼于千里之外!”

    刘宗周主张以战止战是不假,可皇上乃一国之君,并且还不满十六岁,根本没有战场经验,再加上皇上刚刚大婚,还没有子嗣,一旦出了什么事,大明堪忧,如此事关重大,他怎么能允许皇上亲征。

    朱慈烺眼角抽动,刘宗周这老家伙,为了阻止他御驾亲征,把他说得跟神仙一样,还安坐皇城便能灭贼于千里之外,真当他是神仙啊。

    与左良玉的一战关乎大明国运,无论如何朱慈烺也要亲征。

    “左良玉大军数量众多,声势极大,若不能一战将其剿灭,同样会危及到大明的生死存亡,所以朕必须亲临督战,鼓舞士气!”朱慈烺态度坚决。

    “皇上,臣等绝不同意皇上亲征。”马士英和刘宗周等所有朝臣全部跪了下去,没有一个人同意朱慈烺御驾亲征。

    纵观整个大明朝除了永乐皇帝多次亲征均有功绩之外,只有英宗和正德皇帝有过亲征,可这两位一位做了俘虏,一位也几次差点做了俘虏,有英宗和正德两个例子在,群臣怎么敢在让皇帝亲征,照他们想来,皇帝就应该高坐皇城,亲征简直是添乱。

    “朕意已决,为了大明国运,朕必须亲征。”朱慈烺不为所动,态度极为坚决,说完后拂袖而去,不给马士英刘宗周等人在反对的机会。

    马士英和刘宗周等人相视一眼,极为无奈,皇上太固执了,一意孤行,若是真出个什么事,该如何是好啊。朝臣并没有放弃劝说,纷纷商量着回去写奏折,无论如何也一定要皇上回心转意才行。

    有了东林党的前车之鉴,马士英这个首辅倒是不敢学高宏图逼宫,不仅是害怕皇上发怒,把他恨上,也怕会适得其反,让皇上生出逆反的心里。

    朱慈烺不管不顾,回去之后立马发下圣旨,把亲征的时间就定在二十天后,并命令户部着手准备数十万大军的军粮。

    早在左良玉刚开始造反的时候,朱慈烺就下了勤王圣旨,汇聚天下兵马于南京城,除了山东,庐州,川贵这些必须要留守预防满清和流寇的地方,以及云南那些太过遥远的地方外,江淮,南直隶,两广,福建等地兵马全部逐渐汇聚于南京城,再有十几天便能全部来到,就等朱慈烺一声令下便前往与左良玉决战。

    朱慈烺对即将练成的应龙军有信心是不假,但与左良玉的一战关乎大明国运,为了稳妥起见,朱慈烺不可能只带应龙军过去,京营以及全国所能聚集的兵马他都会带去,就算没什么用处,壮壮声威还是可以的

第105章 观兵(三更)() 
南京城郊,应龙军大营,朱慈烺来这里视察。

    “砰砰砰”

    还未接近,里面便传出密集的枪炮声,这是应龙军正在训练。

    完成基础训练之后,如今应龙军已经全部下发枪支武器,炮兵营也装备上了一百门红衣大炮。虽然红衣大炮太过笨重不可能野战,但既然是炮兵营,总要先学会打炮吧。

    可惜合金钢方面到现在为止,经过了数百次试验,还是没能弄出合格制造野战炮的合金钢,要不然朱慈烺也不可能下令继续造笨重的红衣大炮。

    好在适合打造野战炮的合金钢虽然没有弄出来,但比百炼钢强上两倍的合金钢却有,朱慈烺下令燧发枪全部用那种比百炼钢还强的合金钢来制作,虽然这样一来,成本上升了不少,产量也相对减少了,但生产到现在,这种新式燧发枪也足够装备应龙军了,而且这种新式燧发枪的射程比之以前的火绳枪要多远上二十多米,威力也增强了不少。

    “末将纪锋!末将周曹!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纪锋和周曹听到朱慈烺来的消息,赶忙过来拜见道。

    “都起来吧,带朕去巡视朕的应龙军。”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

    “是,皇上!”

    纪锋和周曹在前面领路,由于整天都在练枪,整个应龙军的军营都蒙上一层淡淡的烟雾,走到哪都能闻到火药味。

    走过训练场,朱慈烺看到一名百总正在指挥训练,随即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列队!”

    “立正!”

    随着这名百总的命令下达,士兵分为分列好三排,每一名士兵都是双脚并立,目不转睛,就算朱慈烺这个皇帝来了都不能引起他们的骚动,这是朱慈烺自己要求的,他要求每一名士兵都要做到心无旁骛,这样长期下来,便会训练士兵遇事不会慌乱紧张。

    “第一排,端枪!前进式突进!”随着这名百总的命令,第一排士兵全部端上枪,枪托靠在肩上,枪身平直,颈部微低,右眼在枪身上方一点瞄准前方。后面二,三排士兵则双手持枪,枪口斜指天空。

    “第一排开火!砰砰砰”

    “第一排蹲下,第二排,第三排突击前进!”第一排士兵开完火后便蹲了下去,第二排第三排迅速突击前进,越过第一排,第一排变成的最后一排,并快速上弹,跟上去。有纸壳弹在手,士兵们上弹的速度快多了,只要十多秒便能完成上弹,要不然单单三排士兵,是不能够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不断的发射的。

    “第二排开火”如此不断突击前进,便可追杀敌军。

    除了前进式突击,还有立地式阻击,以及刺刀冲锋。

    立地式阻击,三排士兵,考虑到第一排若是趴着不好杀伤骑兵,所以第一排蹲着,第二排第三排站着,第一排开完枪之后立刻上弹,第二排开完枪之后立刻退到第三排后面上弹,第三排上前至第二排的地方开枪,如此不断轮回开枪,便可就地阻杀敌人的冲锋。

    而刺刀冲锋就简单了,跟后世近代一样,在枪口下方弄了一个卡槽,可以将刺刀柄放进去,但大明的机械没有后世那么发达,刺刀柄放进卡槽后需要用一跟铁丝简单的固定住,不至于让刺刀掉出来或者过于晃动。

    之所以配上刺刀,是不让真个出了什么意外燧发枪一旦不能够发射便成为烧火棍的下场,毕竟刺刀这玩意可是一直用二战之后才淘汰的,许多情况下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上刺刀!”

    随着命令的下达,每一名应龙军士兵都瞬间从小腿处拔出一把三十厘米长得刺刀,咔嚓的一声把刀柄插进枪口处的一个卡槽。

    “杀”

    伴随着喊杀之声,士兵们快速冲杀向前,气势恢宏。

    “训练得不错,你二人有功了。”朱慈烺满意的笑了笑,对着纪锋和周曹夸奖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