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明1644-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这是刚煮好的姜汤,您驱驱寒!”黄莺把姜汤递给朱慈烺,离朱慈烺近了,再加上刚才那尴尬的一幕,黄莺越想脸越红,若不是手中还捧着姜汤,她真想立刻逃之夭夭。

    朱慈烺看了那碗姜汤一眼,又看了正羞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他的黄莺一眼,不知怎么的,心头微微荡漾,竟脱口而出道:“朕不喝,朕要你来喂朕!”

    “啊?”黄莺洁白的玉手又是一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转头愣愣的看着朱慈烺。

    “快点,朕浑身发寒。”朱慈烺本来老脸有些发红,但看到黄莺如此,越发觉得可爱了,忍不住贱心一起,就想调戏调戏她,板着脸道。

    这次没有听错,黄莺轻咬了一下红唇,睫毛轻颤,强压心里的紧张,握住勺子,盛了一勺姜汤缓缓送到朱慈烺嘴边,但终究是太紧张了,虽然强行压住,但怎么压得住。由于要喂朱慈烺,不得不看着朱慈烺,最后关头黄莺手一颤,洒出了一些汤药在朱慈烺的龙袍上。

    朱慈烺翻了翻白眼,一口咬住还剩下半勺的姜汤喝了下去。

    “行了,不逗你了,给朕吧。”朱慈烺从黄莺手中拿过姜汤一饮而尽,然而把空了的碗放回黄莺的手中。

    黄莺头也不回的逃了出去。

    朱慈烺笑了笑,喃喃道:“其实这黄莺也挺可爱的,依依,朕哪天要是真忍不住了,你不许哭鼻子哟。”

    朱慈烺不虚伪,他心里有些障碍是不假,但他毕竟是皇帝,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就算他愿意,百官和天下百姓也不愿意,太后更不愿意,真到了那个时候,依依这个皇后不得真被骂成狐狸精,那才真的是对依依的伤害。黄莺其实还不错,而且还救过依依一命,又了解她心里对自己的情谊,朱慈烺感激之余也有些心动。

    黄莺通红着脸逃了出去后,才想起朱慈烺刚才原来是故意逗她的,顿时芳心暗恼,修长的玉脚气恼的在地上跺了跺,那个小冤家,太可恶了,竟然这样玩弄她。

    黄莺气恼之余,芳心深处泛起丝丝甜蜜,轻咬红唇,你说明明就是一个比她要小三岁的小男人,怎么就能让她如此芳心深陷,不可自拔,若是

    想到此,黄莺的心又猛地一揪,想到自己经历的悲惨,脸色瞬间苍白了不少,她只是一个残花败柳,如何能那般奢想。

    黄莺满心纠结,她不知道自己答应皇后跟来照顾皇上是不是做错了,原本她只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的陪在皇上身边一段时间,满足自己心里的夙愿,只想或许等这次回去之后,她也就能彻底想明白了,而真正去过自己的生活,但现在她发现自己似乎越陷越深了呢。黄莺有些痛苦。

    一个月的时间里,湖北持续大雪。瑞雪兆丰年,这是吉兆,有朱慈烺亲自坐镇救济百姓,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搞小动作,百姓虽然一日只有两餐,但好歹饿不死,期待来年能重新开始恢复生活。

    大约半年的时间,朱慈烺也不能只在赈灾救济的事情中度过。

    北方战乱频繁,许多百姓逃难到江南各地,若不好好安置处理,容易酿成骚乱。那些北方逃难的难民,除了投靠亲戚另行安家落户的,还有许多无家可归的,至少也有近千万之巨,朱慈烺想好了,将其中大部分迁移到湖北。

    湖北古称荆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有八十万顷田地,大约四千万亩的样子,养千余万人口不成问题,若是安置得当,可以安排大部分难民。

    朱慈烺找了何腾蛟商量。

    “皇上三思,此举怕是有些困难。”何腾蛟为难道。

    “为何?”朱慈烺问道。

    “皇上,湖北经过左逆大军肆虐,人口减少大半,但许多只是逃难了出去罢了,来年很可能还会回来的,许多都是士绅大户,田地大都在他们名下,若是没有足够的田地,根本难以安置难民,除非把难民分给那些士绅大户做佃户。”何腾蛟说道。

    朱慈烺面色一变,他竟然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条。

    的确,那些士绅大户消息灵通逃得快,就算被左良玉抢了钱财之类的东西,但若是还有地契在,朝廷不可能不认,难不成不承认湖北以前的田契?

    朱慈烺摇了摇头,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除去拿得出地契的有主田地,湖北最多只有几百万亩土地能够拿出来分配根本远远不够。

    朱慈烺叹息,其实大明朝一共有将近八亿亩田地,此时若是除去北方数省,只计算还在统治当中的地方,至少还有四亿多亩土地的样子,只不过这些土地大都掌握在士族勋贵或者藩王手中,就以当年的洛阳的福王为例,他一个人就占了五万顷天地,大约二百十五万亩之多。

    大明举人以上的就算得上是士人了,朝廷为了照顾这些人,他们的田地都是不用纳税的,所有的税都是普通老百姓来缴纳,数亿亩的田地,一年竟然只有不到六百多万两银子的税,按照一亩地平均每年产粮二石计算,大明税率是二十税一,起码得有两千万石粮食的税收,一石粮食大约是一两银子,也就是两千万两银子,可竟然只有六百多万两,可想而知当中只有多少是交了税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况且还是这几年又加了不少税的原因,若不是还有盐铁等税支撑着,大明朝早就垮了

第141章 解决难民() 
朱慈烺皱眉,如今的朝廷税收太少了,想当年南宋比大明朝如今控制的地方还但每年却能有八千万两银子的税收,而大明朝现在却只有一千万两,少了八倍,虽然这最主要的还是南宋商业发达的原因。

    想到此,朱慈烺暗叹,大明朝如今还禁着海呢,大大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将来开海禁振兴商业改革税收是必须的,只不过现在想做这些是不可能,还是先解决湖北和难民的问题才是根本。

    难民必须安置,趁着湖北重建,这是一个良机,无论如何朱慈烺不能放过。

    朱慈烺咬了咬牙,忍着心里滴血道:“何爱卿,你说朕若是强行下旨将湖北所有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以每户每人五亩为例,若多出五亩,只要能拿得出田契,朕每亩补偿五两银子如何?”

    大明朝田地平均是八两银子一亩,不过湖北临近河南以及四川,乃两战之地,许多士绅富人都想逃亡,朱慈烺觉得,若是朝廷肯出五两银子一亩购买,就算有人不愿意也是少数,普通百姓肯定是没有意见的,因为他们的田地本来就少,甚至许多家庭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地,朝廷若要均田,肯定不止每人发一亩地,他们怎么会反对。

    “皇上,此举”何腾蛟张了张嘴,皇上有些异想天开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非常为难。

    “但说无妨。”朱慈烺说道。

    “皇上,此举虽好,然湖北有四千万亩田地,能拿得出多余地契的没有一千万亩怕是也得有七百万亩,需三千五百万两之巨银,朝廷如何能有这么多的银子。”何腾蛟叹息。

    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的,若是有五两银子一亩土地,许多士绅地主虽然可能不愿意,但只要朝廷真能把银子如实发下去,也不会产生大的抵制,可这得有足够多的银子才行啊。

    三千五百万两银子!朱慈烺嘴角抽搐,他刚才虽然已经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但听到如此巨银,还是憋得不轻,这么多钱,就是把如今大明的整个国库搬空了都不够。

    半年前他诛灭魏国公府和高宏图等东林党人得到了大约两千七百万两的金银珠宝,以及数百栋府邸,近十万顷良田。除了那些良田还留着,那几百栋府邸大半都已经被换成了银子,大约三百万两银子的样子,连同一千万两的税银,也就是说今年大明国库大约进账四千万两。

    看着是一笔惊人的巨款,可这大半年下来,他又是给官员涨俸禄,又是加发军饷,以及数场大战下来,加上建立应龙军的银子也大部分出于国库,已经花了一半了,最多还剩下两千万两。

    今年国库已经透支了超过上千万两银子,明年肯定还有更加惨烈的大战。如今满清正在攻打潼关,最多再有一个月,潼关必破,李自成一旦败出陕西,满清将再无后顾之忧,必定聚集全国之兵南下,为了应对不久后满清的大举进攻,朱慈烺必然要大力扩充应龙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

    朱慈烺手指不时敲击台面,有些犹豫不定,留下银子应对来年的大战是必须的,但难民问题同样很严重,难民若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定会有许多便会迫于生计,逐渐沦落为山匪贼寇之流,以打家劫舍为生,形成动乱的根源,会导致原本安宁的江南也变得不稳定,这可不好。

    何腾蛟注意朱慈烺的神色,微微沉吟了一下说道:“皇上,其实皇上若真的决心要尽收湖北的土地来安置难民,用不着三千五百万两银子的,有千万两足矣!”

    “哦?何爱卿此言何意!”朱慈烺眼睛一亮,急忙问道。

    何腾蛟笑道:“皇上可知,天下土地也分三六九等,正常情况下上等水田为十二两银子一亩,中等旱田为八两,下等瘦地为五到二两,但如今湖北乃临近河南与四川的两战之地,又刚刚经过左逆叛军肆虐,百姓朝不保夕,地价其实只有平时的一半不到,而且绝大部分土地又以中下等旱地为主,平均有二两银子一亩足以,若皇上只收中下等旱地,只要大约一千万两银子。”

    “当真!”朱慈烺大喜,若是只要一千万两,他倒也能接受,毕竟还能剩下一千万两,加上他的私人内努另外还有三百多万两,加在一起足够他扩充应龙军以及应对满清南下了。

    “是皇上!”何腾蛟确认道。

    “好,朕同意了,不日朕将下旨户部调派银两,由爱卿主导将土地收回,同时朕还将下旨迁移各地难民前来湖北安置,爱卿也要做好准备。”朱慈烺笑着道。

    只要能在不久的江南满清全力南下之际击败满清一次,不说趁势北上,至少他也能为大明再次赢得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他便能改革税赋,开海禁,振兴经济,真正富国强兵,到时候必能一举打到满清老巢彻底灭掉满清不在话下。

    “臣遵旨!”何腾蛟没有再多言,退了出去。

    随即,朱慈烺命人八百里快马传旨给户部,让户部立即调拨一千万两银子来武昌,并迁移各州无家可归的难民移居湖北,朝廷承诺将按人头计算,每人可得均田五亩,同时免税三年。

    圣旨传到南京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内阁足足争吵了三天之后才妥协,同意户部调拨一千万银子前往湖北,并却各州县安排无家可归的难民迁移到湖北。

    若不是应龙军近来连续两场大捷将朱慈烺的声望提高到了顶点,内阁根本不会妥协,毕竟那是一千万两银子啊,朝廷整整一年的赋税。

    内阁妥协了就好办了,户部立即调拨银两,同时发布榜文迁移各地无家可归的难民,广报司也大力报道此事。

    初始,许多难民虽然生存困难,但却并不想前往湖北,毕竟湖北乃是紧邻河南和四川的两战之地,他们原先可都是因为战乱才拖家带口成为难民的,人人都害怕再次经历战乱。最后还是广报司司长钱不缺想到了一个办法,大力宣传皇上就在湖北,而且有应龙军会长期在湖北驻扎,绝对安全,难民们才放心了下来,逐渐往湖北迁移。

    随着户部将银两送达,除了一些士绅大户加在一起保留了大约两百万亩的上等水田外,整个湖北的土地全部被收回,只待难民一到,便重新均田。

    一个月后,各地难民陆续抵达湖北,朱慈烺下旨,按照各自姓氏分配,以三十户为一村,组成一个个村寨,分布到湖北各地,就地均田。

    朱慈烺之所以如此大力的解决难民问题,便是要营造一个安定的后方,以便将来能倾尽全力与满清决战

第142章 应龙军扩军() 
安置难民的同时,朱慈烺还准备在武昌就地扩充应龙军,建立应龙军第三和第四军。

    应龙军军营,周曹笑着走进一处大帐。

    “三位老弟,皇上召见尔等,快随我立刻前去拜见皇上。”周曹对着阎应元三兄弟说道。

    阎应元等人在一个月前便来到了武昌,朱慈烺因为忙于安置难民的事情,只匆匆见了他们一面,勉励了几句后便将他们扔到了应龙军军营,吩咐周曹好生照看。

    周曹早就知道了阎应元等人在泰安的战绩,深感敬佩,同时眼见皇上将他们安置到应龙军的军营,也隐隐猜出了皇上的心思,知道阎应元的前途怕是不差于自己,所以他现在的官职品阶虽然比阎应元高很多,但却不敢托大,一见面便与阎应元三人称兄道弟了起来。

    而阎应元三人也曾亲眼目睹应龙军的强大战力,无不羡慕。住在应龙军军营里的这些日子,几乎天天与应龙军将士混在一起,早就打成一片,时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成为应龙军的一员。

    “周大哥,你可知道皇上召见我们兄弟三人所为何事?”冯厚敦问道。

    “待会你们就知道了。”周曹神秘一笑,他虽然猜得到,但不会在此时说出来。

    阎应元三兄弟相视一眼,跟在周曹身后前往朱慈烺下榻的驿馆觐见。

    走在路上,冯厚敦突然拉了拉阎应元的衣服,小声说道:“大哥,依我看,皇上这次召见我们,肯定会论功行赏,你说我们要不要开口请求皇上让我们加入应龙军算了。”

    冯厚敦心里痒痒,应龙军的战力,军队气质无不吸引着他,若是能在应龙军里面当一个小小的旗总,不,就是一个普通小兵他也甘愿。

    何止冯厚敦这么想,阎应元和陈明遇同样做梦都想加入应龙军,兄弟三人早就有了决定,相视一笑。

    兄弟三人在周曹的带领下来到驿馆觐见。

    “臣泰安县尉阎应元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阎应元一进来便立刻跪地参拜,冯厚敦和陈明遇也跟在阎应元左右一同参拜。

    “三位爱卿平身!”朱慈烺笑道,看着三人暗暗点了点头,经过一个月的休养,这兄弟三人已经不似刚到武昌时人人带伤的苍白了,一个个精神气十足,神采飞扬,看上去倒颇有些勇武的气息。

    “谢皇上!”

    “你们先到一旁等一会,还有一个人要到来,到时候臣会一同向你们宣布一件事情。”阎应元泰安一战,毫无疑问通过了朱慈烺的考验,却有大才,朱慈烺决定重用这兄弟三人。

    阎应元三人虽有疑惑,但立刻恭敬的退到一旁。

    不一会,一个四十岁上下,身材粗壮,浓眉大眼,一身将军铠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步伐虎虎生威,想当有霸气。

    “末将黄得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来人正是黄得功。

    “黄爱卿免礼!”朱慈烺温和道。

    一旁,阎应元三人心里一惊,原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庐州总兵黄得功!顿时心生敬畏。

    待黄得功站了起来,朱慈烺指着阎应元三兄弟笑着为他引荐道:“黄爱卿,这三人分别叫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想必你应该有所听闻,你们先相互认识一下。”

    泰安一战虽然不如九江和安庆两战惨烈,但同样名震天下,黄得功自然听说过阎应元三人,对他们三人也是非常敬佩的,也不托大,笑着对三人拱了拱手示意。

    阎应元三兄弟连忙回礼。

    待几人认识一番过后,朱慈烺才开口说道:“几位爱卿一定奇怪朕为何将尔等一同召来此地,朕便不拐弯抹角了,朕打算近期扩充朕的亲军应龙军,建立第三和第四军,打算任命黄爱卿为第三军军长,阎爱卿为第四军军长,陈明遇,冯厚敦,你们二人即是阎爱卿的兄弟,便继续做阎爱卿的左膀右臂,跟随阎爱卿一同执掌第四军,尔等可有异议!”

    阎应元三兄弟和黄得功都是一呆,周曹在一旁果然如此的点了点头,说明他料想得不错。

    “皇上,这万万使不得,臣才疏学浅,如何能当应龙军一军之长,只求皇上赐予一个千总的职位臣便满足了。”阎应元连忙推辞,在应龙军的军营里住了一个月,他很清楚的知道这应龙军的军长可是有着相当于一镇总兵的品阶,他原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尉,皇上竟然一跃之间将他升到总兵,连升了八级不止,整个大明朝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他如何敢接受!

    “阎爱卿莫要推辞,应龙军乃是朕一手建立的亲军,朕说使得就使得,朕既然决定任命阎爱卿为新建第四军军长,便是相信阎爱卿的能力,爱卿不防先当着这个军长一职,若爱卿日后真没有这个能力掌控一军,朕也不会放任,定收回这个职位!”朱慈烺淡淡的笑道。

    “这,臣遵旨!臣谢皇上厚爱,日后定当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阎应元顿了顿后,跪拜谢恩,毕竟皇上都这样说了,他在推辞就是不知进退了。

    冯厚敦和陈明遇跟在阎应元左右,脸上尽是惊喜,他们本想能加入应龙军就满足了,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上竟然这般有魄力,一下子就任命他们大哥为应龙军的一军之长,就连他们二人也都一步登天,简直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两样,砸得他们都快晕了。

    真实皇恩浩荡啊!阎应元三人心中感叹,立誓将来定全心全意效忠皇上,唯皇上之命是从。

    “皇上,末将也愿意!”黄得功等阎应元三人拜谢完毕,也立刻表态道。

    朱慈烺微微点了点头,但立刻严肃的说道:“黄爱卿可以不急着回答朕,黄爱卿原本就是掌控十五万大军的总兵,朕的应龙军每一军可都只有一万五千人,怕是会委屈了黄爱卿,若黄爱卿不愿意,朕也不会怪罪黄爱卿,同样会为黄爱卿重新组建一支十五万大军。”

    黄得功心头一震,立刻毫不犹豫的说道:“末将不需考虑,末将愿意担任应龙军第三军军长之职,请皇上成全。”

    黄得功可不傻,应龙军的战力,他同样亲眼目睹,别说是十五万大军,就是二十万他也愿意放弃,转而统领应龙军第三军,况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值得他考虑,应龙军毫无疑问是皇上绝对的心腹亲军,能担任其中一军的军长就证明了得到皇上的信任,有什么比得上皇上的信任更重要,黄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