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吾生于大明1600-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玉波难得絮絮叨叨说教起来,吴秀则在一旁安心的听着。二人逛了一圈,便到了客厅,吃起早饭来。

    用罢早点之后,刘玉波便在内堂与吴秀闲谈,听她说些府中杂事。

    因听她嘘嘘碎碎说着这些年来的事,刘府中上下人等也有近两百号人,除了刘玉波用来在府中随侍办事的侍从室、参谋总部、总理署这些还存在刘府的机构外之外,还有一百多号丫头老婆子,并长随家丁厨师等上下人等,皆需吴秀操持管制。

    吴秀虽然出身于大户人家,但平日里哪管这些,吴秀现今不过二十岁的年纪,虽然古代女子成熟的早,此时已是俏丽少妇模样,到底是不懂里面门道,又是年少脸薄,哪里能管束的住这么些人。若不是刘玉波以前治家如用军法,下人得罪动辄便被发到大屯山脉各矿里去做苦力挖矿,又有刘母在一旁细心教导,虽然现在二人都甩手了,但到底余威尚在。饶是如此吴秀指挥起下人来却并不能如意,她一向心柔,对待刘府下人虽是和善,但还是有些自以为是的人物,柳氏在他们眼里足有不过是小丫头,那有什么威慑力,有好些个人都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刘玉波一听就皱起眉头,暗道这些人也真是大胆,吴秀面软心慈,从不肯在自已面前诉苦告状,自己每日有闲,虽与吴秀说些家务之事,但自己到底注意力不在这里,吴秀又不肯说,那里知道这些可恶的货色。

    现下听出话风的刘玉波以狠下心来要好好的整治几个不长眼的货色。不过他众人不会和吴秀说的,不然依着吴秀的脾气日后怕是越发不肯说下人的闲话,与刘玉波闲谈也只是泛泛而谈,全然不肯将所受的委屈说出。

    说着说着,吴秀突然低声说道:“夫君,我肚中孩儿瞒你的事,你可不要怪罪爹爹。”

    “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我怪罪岳父干嘛,你放宽心,好好养好肚中孩儿,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刘玉波自是知道吴秀是被利用的,昨晚他也有意避而不谈这件事,但是想来这里刘玉波还是忍不住一阵冒火,这些人的胆子倒也是大,可以说是算计到他头上了,不过看在秀儿和肚中孩儿的份上,他也不会让这件事闹得太僵,也就罢了。

    一想到自己有孩子了,他又兴奋之极,以手扶额,向着吴秀柔声道:“秀儿你放宽心了便是,我向你发誓绝不会为这事生气的,不过,下不为例。对了,等会我要人诏告全台,并吕宋、琉球,凡我治下子民,官府送给牛酒,大脯天下,让百姓为我的孩儿祈福!”

    他在一旁慷慨激扬的说着,要给他的孩子办一场盛大的出生宴,还有许多其他的构想,不过后来有一想着孩子要改吴姓,又有些不高兴,如果自己的第一胎是个男孩,那改姓可就亏大发了。古人一直视男孩为继承者,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如果是个男孩的话,想必一定会让手下更加的归心,有稳定感。自己的政权也会越发的稳固。

    想到此处,却又是一阵脸红,心道:“我当真是在这权术政治里浸泡的久了,自家生个孩儿,居然也想到这上去。自己还年轻的很,日后要几个都没问题,纠结于此做啥。”

    他与吴秀在这里闲聊着,忽然门外的吴志平过来道:“都督,”

    他高兴之极,连声吩咐,立时传令给吴志平,将适才的意思交待给他,便台湾、吕宋、琉球等地,凡是刘玉波治下的汉人百姓,一律由官府分发牛酒,要普天同庆他有了后裔,并令治下所有的道士和和尚带着百姓祝醮,为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待消息传出,台湾的文官武将便立时行动起来,现下孙守福不在北港,他们商议一会便由着钱大海与赵长栓领头,分批入刘玉波府邸祝贺,然后便是北港各官学教授及学子代表,富商百姓、乃至荷兰与英国驻台湾的使节、在台的外国人代表、耶稣会士,川流不息入张伟府中祝贺。说来也是好笑,这耶稣会士传教传疯了,竟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他的洗礼,刘玉波自然是敬谢不敏,这时代的基督教完全不是后世的世俗化的宗教,政治成分和对权力的渴望让他非常不喜,直接敷衍几句就打发出去了。

    待过得几日,刘玉波自邀了赵长栓、钱大海等一众知交好友,在府中设宴庆祝。待琉球、吕宋、澎湖等地接到消息,顾成龙与袁进等人自也备了礼物送将过来,待各处承了刘玉波之命,大脯天下,更是弄的天下骚然,到了最后便是连江南沿海各省与他交好的家族也纷纷派来人员送礼。

    北港码头上,孙守福和郭刚等一众人一下船,便看到这港口张灯结彩,还有官府中人免费发放各式吃食,摆弄寻来一路人问了问。

    这路人明显是南直隶的地区来的,不认识孙守福等人,只是见他们穿着得体,气度不错,便随口说道:“这台湾的老大刘玉波的妻子怀孕了,所以才这么热闹。”

    孙守福明显不悦了,好在郭刚拉了他一把,他才会过神来,对那路人道了一声谢,便离去了。

    他身后的徐光启看着四周的喜庆光景道:“真是好大的阵仗,左右不过是以弹丸之地的主人,却如此的不尊礼制。日后待朝廷醒悟,发兵而来,不知还能这般风光否。”

    孙守福知道他是因为被自己“请来”而不开心了,还以为自己要做些什么,这倒也怪不得他,毕竟一大队全副武装的骑兵闯入府中任谁也不好受,要怪只能怪他不肯说出孙元化的下落,孙守福当心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也只能在没有得到都督的命令下,提前动手了。

    当下他回道:“徐老,你莫要当心,我只是邀你回到北港暂时居住而已,待我请示过都督,便会安排你回内地。”

    徐光启自然是不信的,只能闷哼一声,便不在理会孙守福了。

    孙守福也不见怪,带着人便来到刘府,安排了徐光启后,他和郭刚二人去见刘玉波。

    大堂内,刘玉波听完孙守福将事件详细说明之后,沉吟了一会,方道:“前几日我还批复叫你们便宜行事呢,没想还没传到你手上你就拿了主意,不过这事你做的倒也没错。这孙元化你们不用当心,他现在还在翻译馆那边寻那些西洋书籍,我已经派人去监视了。”

    “都督,现在这些人该怎么办?”孙守福问道。

    刘玉波想了想道:“先好生伺候着,这些未来可能会有大用。这几日我派人去试探他们一番,看看徐光启到底掌握了多少,这孙元化到是不怕,他左右不过只学了铸炮,澳门的葡萄牙人也会,没有多大用处,到是这徐光启有些麻烦。”现在的北港火器局除了在燧发枪上拥有超出西方的技术外,其余方面和西方的技术差不了多少,对他而言唯有徐光启掌握的农业技术有些麻烦,虽然他料定徐光启在厉害也不能解决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危害,但是若是明朝政府真的按他的意见去推广马铃薯这些作物,鬼知道未来会如何的变化。

    刘玉波决心先思虑一番在做决定,先解决另外一件事在说,于是向郭刚道:“郭刚,我现在要托你去办一件事?”

    “不知都督有何事所托?”

    刘玉波笑道:“我想开放报业,免费为全台的学子和儒生,提供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我这有一篇文章,过几日以你的名义刊登在《台湾官报》上。”说罢刘玉波掏出一篇文章来。

    郭刚接过来在一边看了起来,他看的真切,看完后一脸苦笑,向刘玉波道:“都督,你这是要将我放在火上烤啊!”

    刘玉波略一点头,他与郭刚关系不错,也不隐瞒极是诚挚的答道:“这件事别人做不方便,或是不够份量。只好把你放在这个风口上了。无论如何,这件事也是非做不可。既然他们一直在说台湾的教学不符合祖宗之法,我也不能用刀剑让他们屈服,那咱们就要好好的争上一争,咱们还是要讲点道理的。”

    孙守福也明白的都督的想法,知道他是想将这些文人的火气激起来,毕竟道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虽说现下台湾这边有些弱势,但毕竟是在自己地盘上,总会慢慢的抬起来,而且这样做的话,这些学了简体字和西式学科的台湾本土士人,势必会坚决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同感会大大的加剧,想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会这么多了。

    孙守福一想,便接口说道:“都督,我认为不该用官报,这样虽然方便到底还是会让人知道是您的主意。不过为了方便论战,所有的言论策论,都该让大家都看看,也的确要用可以在全台普及的报纸。不如咱们重新咱们开放报业,暗中资助台湾一富商,创立一份新的报纸如何?”

    刘玉波也觉得可以,当初不开放报业只设立官报,只不过是为了掌握舆论,现在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已经不怕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但下便说道:“还是守福考虑的周道,那就设一个《台湾太学报》,以研讨百家学术的名义,把一些让这些老夫子们头疼的东西放在上面。这样,原本欲清高置身事外的,看到一篇令他火大的文章,该当如何?”

    郭刚苦笑道:“只怕立时便提起笔杆,大加驳斥。骂我个狗血淋头。”

    “就是要这样!这种事情,就怕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是没有人理会,终究还是一潭死水。待咱们造出影响来,不怕他不来辩论,越辩则道理越明。如此再三的反复,报纸越来越引人,大家纷纷著文发言的,我们在潜移默化引导之,数年之后,想必天下人都会认同我们,这可是大事!郭兄,一切都看你们的啦!”

    刘玉波说的兴头,又向孙守福道:“既然开放的报业,那不光是学术和政治的报纸要搞,还要搞一个商报,把各地的贸易信息都刊列于上,那里缺了何物,何物在某地最贵,获利最多。还有那市井百态,家长里短,这些都刊行于报纸上,也按照守福的法子,资助一富商给他办起来。先免费赠送给那些富商,开初也只有他们会明白这些的意义,而后那些百姓见周别富商都拿着一份商报,自然会上心,在慢慢过上几年,大家都会知道这报用处甚大,自然会抢着要这报纸。到时百姓掌握了如此之多的致富法子,自然会跃跃欲试,总会有人成功的,咱们在大力宣传。几年之后,底下百姓都会认为商贸乃在正常不过的事,只是那时就不知这些守旧的老夫子会如何鄙弃这逐利的百姓了?”

210章 南洋(一)() 
略带咸味的海风带起了白色的浪花,不停拍打着台北港口的堤岸。刘玉波兀立在大块条石修筑的堤岸之上,目送着台湾往库页岛方向的海军船队起锚升帆,往那片只居住着少量野人生番的海域而去。

    此刻的库页岛还不属于归于满清管制,岛上有若干通古斯或是索伦部落的首领早就也不强,这一个团的兵力也足够稳住,在凭借强横的海军实力,这次行动想来可以轻松的完成,只要陆军由海路登陆上岛,威逼个部落投降便是了。刘玉波早有打算将这库页岛拿下,做为攻击后金的后方补给基地。早已命人多次派人到岛上和周遭海地域堪查,得知这库页岛乃苦寒之地,岛上遍布森林野兽,除了岛上原始部落之外,几乎没有人烟,收益有些小,本以打算放弃。

    不过前不久接到了吴平的报告后,令得刘玉波重新思谋起库页岛一事。虽然报告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求情的,但也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以来证明他的才干,其中这库页岛据他来看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前期可能会赔钱,但是后期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一是库页岛乃是外兴安岭那些部落与霓虹进行的贸易的关键点{山丹贸易),占据了之后只要用心经营一两年便可收获大量的银子,而是可以有限的遏制努尔哈赤的扩张,此时女真的人口还是少的可怜,左右不过十几万而已,如此稀薄的人口是不可能完成他的野心的,所以他一方面和蒙古联姻拉拢这些已经没落的“黄金贵族”,一面大肆的先辽东以外的地区,以战争,重礼、威胁等等条件,收拢那些野人女真,占据库页岛后,别意味这有机会去干涉这一进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玉波目视着船队离去后,骑上马带着随同的大批亲兵往北港城而去,一路上行人纷纷避让,扰的大好的集市,瞬间就静了下来,这道也怪不得刘玉波,以往他不不会如此大的排场,只是在目睹种种事情后,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就怎么做了。好在汉人百姓对带他们走向富裕的统治者宽容至极,虽然刘玉波违背他定下的律令,倒也没人闲言闲语。

    来到城北不久,忽的一群教士竟然从一旁冒了出来,拦在了他的马前,刘玉波的亲兵感到不妥,中间一批人护住刘玉波的安危,另一批人直接拔出刀来团团围住了这群西洋教士。

    那些教士见到如此大的阵仗,一个个都露出了不安的神色,只有一名年轻的教士上前,大声说道:“伟大的将军,仁慈的东方领主,刘玉波刘都督,我们对您并未任何恶意,只是有一事想求你帮忙而已。”

    刘玉波示意手下将这人带上来,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事而来?”

    那名金发教士躬身道:“我叫法兰克林,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南部的勃兰登堡。我想在北港传教,但宗教事务所的官员一不符合规定为由,强制的关闭了我在城北的教堂,因为总总原因我的述求一直无法得到声张,所以才迫不得已拦在将军您的路上。”

    现下在台的西方人甚多,仅仅在台湾各城办理居住证的英国人便有四百多人、其余荷兰、葡萄牙等西方国家的洋人比之英国人也不遑多让,估计现在全台大概已有一千八百余人洋人。

    不过现在的台湾这些后来的西洋人大多都过的不算太好,大部分人只能勉强维持一定的生活,赚取一些银子,不过得益于刘玉波大手笔的基础建设和想着法子平稳粮价,现下台湾又是整个中国对外的贸易的中转站,生活物品便宜,这些人活的比本国要好上不少。不过比起前面刘玉波花重金聘请来教授些几何、化学、物理的知识西学教师、枪炮技师和海军军官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早前的这一批人可谓是真的撞到了大运,被刘玉波重金聘请来台前的,这些人大半都是些中下层平民,只因在国内时受过基础教育,竟然就被高薪聘请,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每日只夹着几本书上课,教授一些基础的知识,便可以获得本国怎么也赚不到的银子,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不得不睡此时的台湾已经化身成为明朝时的十里洋场,前来传教的各国耶苏会士,海军雇佣的教官、台湾火器局聘用的武器专家、在南洋冒险,企图混水摸鱼,空手套白狼的西方流浪贸易商、再加上各商行聘请雇佣兵、翻译、来远东骗钱的艺术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千多个高鼻蓝眼的洋人,组成了在远东最大的冒险集团,在不包括军人和移民的情况下,台湾西方冒险家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各国在南洋和明朝内地的人数,这么一个参差不齐的集团,以金钱为目标,以利益为纽带,在台湾上演着一出出滑稽的浮世绘。

    当然这是有个大前提的,就是刘玉波一直秉持着全然开放的态度,他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冲击千百年来已经固化的儒家社会,那有什么比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更能冲击人心呢。

    不过唯一让刘玉波有所担忧的便是这些教士前来传教,不得不说刘玉波这种开发的态度在这个时代无人可及,由此吸引了南洋各地及中国内地大批的教士前来,来到台湾后此地的富庶和不是虚假谣言的开放政策让他们欣喜不已。刘玉波此时以深深的明白这个时代,此时的天主教绝不是未来的那种世俗化的开明宗教,在者任何的时代的宗教都不免有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权力述求,小的时候还不明显,一但有了足够的信徒那就不一样了,刘玉波到底是不喜。

    所以刘玉波对台湾的天主教施行了一系列的小手段,不过他随后就停止了一大部分背后的小手段,无他,这时代的天主教拥有比刘玉波书上看到的更有强烈排异文化倾向。早前天主教这个外来宗教到台湾开教堂和发展教众,依靠着一些小恩小惠,和流程千年的无排异传统的中国文化,台湾百姓很宽容地接纳了基督教,但是,天主教一在台湾站稳了脚(其实也就是数千人而已),就开始进行一系列排异宗教活动,例如不少激进的传教士们只准许台湾教众信奉唯一基督真神,传教士甚至不容许台湾的教众去祭祀自己的祖先,从此,便引发了台湾百姓的一系列大反弹、不但大规模的退教,海到处去自发宣扬天主教的恶习,到是出乎意料。

    …不过一想想也对,天下那有如此怪诞之事!只要自己动动脑筋去想想,如果你家出于善良大度接纳了某个外人到你家借宿,但是,不久,这个借宿的人则强行要当你家的家长,还要指手画脚制造你家的内乱,甚至还要你放弃祖宗改名换性,这样的借宿人到底是人,还是强盗?!

    不过这天主教还是有聪明人的,有人就借杨颖之口建议刘玉波写信给罗马教廷,使得教廷允许中国人追念祖先,将迷信转为一种亲情哀悼的解释。希望让两边皆大欢喜,不过刘玉波只想利用教士的科技,却不想教士在台湾顺利传教,除非天主教在他的控制之下。此时刘玉波已经彻底见识到了中国人宗教上“狡猾”的行为,果然是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讲究的是遇神就拜不吃亏,转回头却又将上帝抛诸脑后,刘玉波到是不担心基督教在台湾坐大,以宗教危胁他的威权。

    刘玉波因向身边侍候的台北政务官员问道:“整个台北并台南,现下有多少教堂?”

    “回都督,台北四幢,台南二幢,台中一幢。”这官员又难的小声说道:“这可不关宗教事务所那般小子的事,而是都督定下的教堂名额已经满了!”刘玉波怕乡下的愚夫愚妇中邪,定下的律法,规定了只允许在城市里传教,而且如果要办教堂的话,还得宗教事务所批准才可以。

    因见刘玉波不置可否,那官员忍不住向刘玉波诉苦道:“这些洋鬼子教士太过烦人,在北港城里传教也罢了,本来都督你下令他们不可向乡镇的百姓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