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吃点东西再批吧……”周后将那碗夜宵推到了他的面前。

“吃?”崇祯苦笑了一下:“朕哪有心思吃东西?今年进入六月以来,已经整整一百多天没有下雨了,直隶和周边各省的灾民,已经增至六百多万了,苍天如果再不肯降雨,今年税赋就又要落空了。没有税赋,朝廷拿什么抵御皇太极?拿什么征剿中原流寇?咱们总不能厚着脸皮一次次的要武英侯出钱出粮吧……”

他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这次中原剿匪,朱由斌出力最大,可好笑的是,居然他的军队粮草,是由他自己的江南省供应的,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虽然他心里不会埋怨朕,可朕实在没有这脸再问他要东西了啊!”

周后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滚,她打心眼里崇拜自己的夫君,大明的这位皇帝。他每日才只能睡多少个时辰啊,他每日想的都是国家的大事,可底下的那些大臣,为什么不能像武英侯那样,人人为着大明江山考虑呢?

“王承恩!”崇祯忽然大叫道。

外面王承恩匆匆跑了进来,崇祯道:“刚才朕说到了武英侯,他的兵到了没有?”

“回皇爷,江南军前锋两日前到的,武英侯今日下午就到了,未得皇爷许可,武英侯不敢入京,目前正在京城外等着圣上召见……”

“混帐!”崇祯勃然大怒:“武英侯到了京城,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朕?这一年多了,他为了剿除中原流寇,奔驰千里之地,为了拱卫京师,又不辞辛苦回来,难道就让他在城外风餐露宿吗?”

“是,是。”王承恩连连说道:“老奴这就派人请侯爷入京,只是现在天色已晚,皇爷,您看是不是明日再召见侯爷?”

崇祯没有一丝的犹豫:“不行,就现在,朕就在这里等着他。对了,再把卢象升和杨嗣昌两人,也一起给我叫来。”

王承恩一边点头,一边说道:“是,老奴这就去办,不过卢象升现在正在侯爷军中,叫起来倒是颇为方便的……”

“卢象升在武英侯军中?”崇祯微微怔了下,等王承恩出去后,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卢象升只和朱由斌一起剿了一次匪,关系居然变得如此亲密?朱由斌到得京城,他居然亲自出了京城迎接?”

他嘴里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拿起一份密折翻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色渐渐变了,将密折放在了一边,一个人显得异常烦躁的转起圈来。

“皇上,您这是怎么啦?”周后奇怪地问道。

“你说,朱由斌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崇祯忽然开口道。

周后一怔:“我一直深居后宫,哪里有资格评论官员。可是平时也听那些从宫外回来的太监宫女们说,武英侯战无不胜,当真是大明的栋梁之才,若……”说到这周后似乎有些犹豫,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说道:“若没有武英侯的话,这天下还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呢……”

“是啊,若没有武英侯的话,朕的这颗脑袋只怕早给金虏和流寇拿去了。”崇祯嘴里也不知是夸还是讥讽:“看来这大明有没有我朱由检不重要,可万万不能没有他朱由斌啊……”

一听崇祯嘴里话的味道不对,周后的心紧了一下。

“所以他武英侯就可以居功自傲了,所以他朱由斌就可以不把朕的圣旨放在眼里了!”忽然崇祯把密折重重地往案上一扔:“金虏困我京师,朕连发七道圣旨召他回来保驾,对他又是何等信任,何等重视!可他见到朕的第一道圣旨,想着的却居然是先灭李自成,再回京师,朕的一条性命,在他武英侯的眼睛里还没有一个流寇值钱!”

崇祯忽然之间的大发雷霆,让周后一时间手足无措。这究竟是怎么啦?圣上方才还对武英侯大加赞赏,怎么忽然之间,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皇后,你先下去吧,朕有些失态了。”崇祯渐渐恢复了平静,好像在那自我解释一般:“也许是朕对武英侯太紧张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周后离开后没有多久,朱斌、卢象升和杨嗣昌三人一齐到来,正想下跪请安,崇祯快步向前:“免了,都免了!”

他拉住了朱斌的手,看了他好一会,才长长一声叹息:“朱由斌,你瘦了,你黑了,头发也很久没有梳理过了吧,朕差点都认不出你了,你为朕,实在是太累太累了,朕,朕对不起你啊,可朕实在没有办法……”

这几句情真意切的话,让朱斌鼻子一酸,几乎流出泪来,先前的那点不快,很快抛到了脑后:“陛下,折杀臣了,这本都是臣分内的事情啊!”

“坐,全都坐下说话。”崇祯用手抹了抹眼睛:“这次把你和卢象升从剿匪战场调回,朕也迫不得已,金虏妄自称帝,又入侵我京师之地,当时形势险峻,朕亦不得不如此啊。”

“臣等岂敢怪罪皇上。”朱斌想了一下,还是委婉地说道:“只是这次放跑了李自成,未免有点可惜了,将来要再拿获他,只怕又要大费力气……”

“一个小小的李自成,他掀不起大的风浪来。”崇祯挥了挥手,不在意地说道。

杨嗣昌却是个胆子大的人,进言道:“陛下,最怕的就是贼寇死灰复燃,我也曾听说李自成此人无论计谋还是用兵都在高迎祥之上,其实当时京师看起来危险,实则稳如泰山,若是能再给武英侯几日时间,必然可以见贼寇彻底剿灭!”

这摆明了是在指责皇上了,崇祯心中不悦,却也不说什么。

“好了,这事朕的确有错,暂且不说它了。”崇祯勉强笑了一下:“眼下咱们既要抗击金虏,又要剿灭各地残寇,朕今日叫三位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杨嗣昌率先开口道:“臣以为,无论抗金还是剿贼,都需要大量兵饷,而现在,内地礼崩乐坏,百姓人心丧乱。朝廷极度缺乏粮饷……”

卢象升打断了他的话:“乱世需用重典,现在已是万急时刻。朝廷必须施行铁腕手段,不计任何代价,向全国开征三十万兵丁,加征两千万军饷……”

“臣极力反对!”杨嗣昌大声说道,然后向崇祯进言道,“从万历朝起,朝廷为强化边关,每年加征的边饷已从五十万增至三百多万;崇祯五年起,为剿灭中原流贼,每年又加征了剿饷三百万两;今年,为练兵扩军,每年再加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皇上,朝廷在全国每年的正税不足一千万,而加征的各种赋税却高达两千万,超过正税两倍!”

崇祯只听得大惊失色,他只知道朝廷缺钱,却想不到财政已经恶化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

杨嗣昌语气沉重地道:“秉皇上。如今,户部的赋税,已经预征到四十三年以后了。也就是说,今天的各地衙门,已经在预征老百姓孙子辈的税了……这样下去,陛下,请恕臣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老百姓想不造反都不行了……”

“征税虽然痛不可当,但保住了大明朝廷!保住了祖宗江山!要是不加征赋税,导致金虏入关,那可要亡国灭种!请问,这两个后果,哪个重要?”卢象升也豁了出去:“臣以为,征税征得再苦、再狠!仍留有中兴大明的希望。如果不加征兵丁和赋税的话,几年之后,恐怕想征也征不得了……”

崇祯整个人都沉默在了那,卢象升说的话虽然重,可句句都是大实话,可杨嗣昌说的,自己却也不得不多加考虑。想了会,面向朱斌问道:“朱由斌,你以为这事该如何处理?”

朱斌早知崇祯会问自己,叹道:“臣想要问的是,就算朝廷要再征税,可那些百姓穷得就快要饿死了,没地、没房子,他们拿什么出来交税!”

第191章 疑心

朱斌的话似乎让崇祯陷入了沉思,朱斌继续说道:“因为,要征税,不能仅仅征收百姓,更多的将要从富人身上征税,没钱的每年要交纳如此多的税收,可有钱人却不用拿出钱来,这岂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谁也看不出崇祯在那想些什么,他沉默在那,一声不响,卢象升和杨嗣昌两人也低着头不敢做声。他们承认朱斌的话有理,但最后的定夺,却依然在这位大明天子手中。

“征!加征两千万……不,三千万税收,征兵三十万!”忽然,崇祯用毫无商量的语气说道:“不是已经征到了四十三年,征到了孙子辈了吗?那就再征到重孙辈吧!”

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丝毫激动的心情,只是他的话语里任谁也能听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陛下。”卢象升忽然说道:“此次拱卫京师,卢象升寸功未立,却坐视金虏掳我子民,劫我钱财,未接一仗,未杀一贼,卢象升至此,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臣虽感念陛下相知之恩,可卢象升实在心力憔悴,不能胜任,请辞归乡,望陛下准许!”

除了朱斌以外,在座的没有人会想到卢象升竟然会要辞官。那朱斌却知道卢象升真的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早就心力憔悴,对这大明王朝已经彻底丧失了希望。他之前所做的,不过是因为感激崇祯对他的信任,而在那报答知遇之恩而已……

他曾经和自己的舅舅说过,自己在外领兵打仗,和敌人浴血厮杀,结果朝廷里权臣当道,不断诽谤自己,若不是皇上信任的话,只怕自己早就被下油锅了。

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而这时候的大明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那些朝廷里不做实事的官员们,对战场上流血流汗的将领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们一一杀死方肯罢休……

“累了,累了,你和朕一样都累了……”崇祯喃喃地道,忽然,他挺直了身子,直直地看着卢象升道:“卢象升听旨!”

卢象升赶紧跪倒在地,就听崇祯说道:

“卢象升,朕命你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迅速练出一支精兵,抵御金虏,不得有误!”

“臣卢象升接旨!”

一旁的朱斌注意到,当崇祯把这道任命宣布的时候,有两个人的神情完全不同。得到提升重用的卢象升,看不到一丝喜悦,反而却有一种迷茫、沉重,甚至是悲哀的感觉……

而边上的杨嗣昌,眼睛里嫉妒的神色却是一闪而过……

“你们累了,一个个都可以辞官归乡,可是朕呢,朕累了该怎么办?朕心里的苦该跟谁说?难道朕也可以和你们意义,扔掉这个皇位,什么也不管不顾吗?”崇祯凄凉地说道:“好了,卢象升、杨嗣昌,你们下去忙自己的事去吧,朕要和武英侯说会话……”

一声声的咳嗽声响起,有几次,崇祯甚至显得极其痛苦,咳得整个人都弯下了腰。

“陛下,千万保重龙体啊!”

“朕不碍事,不碍事。”崇祯勉强笑了下:“来,武英侯,坐在朕的身边来,咱们好好说几句自己人才能说的知心话。”

等朱斌坐到了自己身边,崇祯叹息着说道:“这大明啊,在朕看来就没几个将才,洪承畴算一个,卢象升算一个,你是一个……可朕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本事的人,不想着为朝廷效忠,想辞官的辞官,任着自己性子胡来,一个个都别有心思呢?”

朱斌心里“咯噔”了一下,他似乎隐隐觉得崇祯话里有话,犹豫了下说道:“陛下,其实很多事往往身不由己,就像卢象升以前说的那样,大臣在外领兵作战,可朝廷里却有人对他不断的诽谤,您说,这让他们怎么才能够安心,怎么不心灰意冷……”

“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崇祯反复念了几遍:“这天下的事,如果都用这四个字,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南宋的岳飞,当年打破金虏,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何等的威风啊,他统管雄兵,若想造反实在是易如反掌,可他只要一见皇帝的圣旨,一听说皇帝有难,那都会毫不犹豫的赶回京师,这些本都是做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你说对吗,朱由斌?”

朱斌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叹息了一声:“陛下,我知道您说的是我在关欲岭之事吧。当日非臣不愿回兵,而是实在事出有因……”

他把那天如何围困住李自成,如何即将全歼反贼,自己当时又是如何考虑的前后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崇祯听着,也不说话,等他全部说完,忽然道:

“那看来,倒还是朕错了,朕该和你说句对不起啊!”

朱斌当时就惊得冷汗连连,崇祯这句话扔出来实在太狠太重了。正想跪下请罪,崇祯摆了摆手:“坐着,坐着,朕不生气,只是觉得有些难过而已……咱们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咱们都姓朱那,姓朱的如果不帮着姓朱的,难道还能指望那些外人吗?你少年得志,未免有些骄狂,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大不了的。你又自小流落民间,于朝廷法度上总会欠缺了些,将来好好改了也就是了。今后我非但会如现在这般用你,而且会更加地重用你……你看,这份就是和你有关的密折……”

崇祯顺手拿起一个折子在朱斌眼前晃了下,接着就凑到了面前的蜡烛上,折子很快燃烧起来,崇祯看着那火焰出神地说道:“这事就和这折子一样,没有了,过去了,咱们之间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

折子终于慢慢地燃成了灰烬,崇祯好像像卸了一个大包袱一样地笑了:“好了,江南军久驻京城之外,朝廷可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来养他们,你在外征战已久,也该回去好好休息休息了。贼匪已成流寇,我朝廷大军在各处出击,其已不足为虑。江南军在外经年有余,朕可舍不得把他们累坏了,明日就回江南去静养,以待再为朝廷效力!”

朱斌起身谢恩,可心中却长长叹息一声,崇祯皇帝终于对自己起了疑心了,再不如当初般那样信任自己,什么事都放手让自己去做,他只管做自己的后台靠山了……

他很想大声地告诉崇祯,自己的这颗心,始终忠心耿耿地向着大明,始终对崇祯忠心不二,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这个朝廷,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这位皇上……

看着朱斌离开的背影,崇祯心中也是一片茫然,难道真的错怪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侯爷了吗?这个武英侯,不管从哪里看都是对大明,对自己忠贞不二的,平贼寇,败后金,整治江南,有声有色,名声甚至超过了自己……

名声甚至超过了自己!崇祯心里忽然一动,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朱斌不肯回兵的事如此勃然大怒了。后金入关,自己居然连发七道圣旨召朱斌救驾,和这武英侯站在一起相比,本应是英明之主的自己,反倒显得那么的懦弱,处处都要依赖着朱由斌……

“陛下,就这么让武英侯走了吗?”不知什么时候,周后悄悄出现了在身后。

“江南省政务军务繁忙,一刻也离他不得啊……”崇祯平静地说道。

这时候他听到周后发出了一声轻轻地叹息:“既然陛下心中对武英侯有疑,为什么不干脆把他给换了呢?”

“换?武英侯功勋盖天,没有他咱大明明天就会亡啦!”崇祯忽然又变得暴怒起来:“怎么换?拿什么换?他江南乃是朕剿匪靖关的重要财政来源,换掉他,朕拿什么剿匪,朕拿什么来个皇太极打仗?换掉他?他手下有八万精兵,这次只带出来了三万,还有五万怎么办?难道非让朕再逼出个吴桥兵变来!”

这几句怒吼像是把崇祯浑身的力气都用光了,他颓然坐到了椅子上,苍白憔悴地说道:“现在不是这些大臣离不开,而是朕离不开这些大臣了啊。他们对朕不满意,可以拿辞官来威胁朕,就算被朕杀了,也能博个谏臣的好名声……可是朕呢,朕就算对他们再不满意,也得忍着,哄着他们,朕心里面的苦,又对谁去说啊……”

眼泪一直在周后的眼眶里打转,这位皇帝登基以来,废寝忘食地处理着国政,繁重的政务,把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皇帝,压得看起来快要四十岁了,可为什么底下还有那么多人不明事理要和他作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了解皇上的苦心啊……

周后看着外面沉沉的月色,心里在那默默祈祷,武英侯,武英侯,希望你不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厚望,做一个像岳武穆那样的大忠臣吧,我代大明,代皇上谢谢你了……

……

告别崇祯的朱斌,心里带着满腹的惆怅,他的神思像是回到了才来到这个时候,第一次见到崇祯的时候,那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鼓励的眼神……

跟随在他身后的黄飙和郑天瑞,不知在皇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剿匪的功败垂成,以及到了京师的一事无成,让他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默默地跟在了朱斌的身后。

“回去,都回去看看。”朱斌挥了挥手:“难道来京城一次,别让家里人整日挂念,咱们明日就要回江南了,谁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他慢慢地走到崇祯赐给他的侯爷府第,看了眼这幢耗资九千两纹银建好的院落,嘴角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意,因为,他在自己的门口,看到了几名卫兵,是的,这一定是崇祯为了保护自己家人的“安全”,而专门为他配的护卫……

“这是武英侯府第,什么人敢在这鬼鬼祟祟地偷看!”护卫看到有人站在对面徘徊不前,大声喝道。

“我就是朱由斌!”

卫士吓了一跳,借助火把看去,果然正是名满天下的武英侯,赶紧迎上前去,请了安,将他迎进了朱斌自己的“家”中……

一进去,里面静悄悄的,一个人也都没有,朱斌心中疑惑,悄悄地往内室走去,才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两个女人的说话声。

朱斌侧耳听了会,然后在门上轻轻地叩了两下。

“谁?”里面传来了陶慕晴紧张的声音。

“我……”

里面迟疑了下,接着传来两低低的欢呼,很快门就打开了,朱斌惊讶地看到,除了自己的正房妻子陶慕晴,那个春意楼的老板娘,丝丝竟然也在这里!

“你们……”朱斌迟疑地指着她们。

“先进来再说。”陶慕晴一把将他拉了进来,然后朝外看了看,这才放心地关上了门。

这举动让朱斌觉得非常郁闷,这是回到了自己家,还是来到了刑部大牢?怎么夫妻之间见个面,都弄得和地下党接头一样,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军营中逍遥自在……

“白日听说你率军拱卫京师,可你带兵驻扎在城外,又不能去见了,刚才我们姐妹还在那说起你,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陶慕晴欣喜地道。

“姐妹?”朱斌更加纳闷起来,这两个女人什么时候居然以姐妹相称了,乱了,自己这几年没来京城,实在是乱了套了:“方才我在外面,怎么没有见到丝丝的轿子?”

“轿子?”陶慕晴有些奇怪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