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老百姓们则多对此大为称赞,觉得这肖刑天虽然是个反贼,但是却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在此建奴入寇之际,他宁可放着大好时机不用,停止对官府用兵,让官府得以喘息的机会,集中力量对付关外的建奴入寇,实在是一个有着非同一般的心胸之人,就连一些非常敌视刑天军的文人士子,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不得不对肖天健的这个决定表示支持,顿时这个消息被无数人奔走相传,迅速的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刑天军在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肖天健甚至于专门给河北、山西的州府县城的官吏们还有官军们送去了一封信,表明一个态度,如果他们无力阻挡建奴入寇的话,刑天军愿意挥师北上,和官军一起抵御建奴,在打退建奴之后,刑天军可以退回原来的控制区之内,绝不会盘踞在他们的辖域之内。

这封信同样也很快以细作在各处张贴告示和散发传单的形式,被公之于众,登时在河北山西也掀起了轩然大波,老百姓对此举双手欢迎,因为他们都知道时下朝廷的官军大多不堪用,根本起不到什么守土之责,能据城死守便已经算是他们还有点良心了,指望他们出城和入寇的建奴野战,根本没一点希望,而刑天军表示愿意出兵助战,帮官军守土保护百姓不受建奴祸害,老百姓当然是欢迎之至了。

可是对于官府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们立即便到处收缴刑天军散发的布告传单,并且派人飞马将这个消息送往了京师,奏报给当今圣上朱由检以及朝中诸官。

朝廷也是在几天之后,便收到了各地送入京师的消息,闻听这个消息之后,不管是崇祯还是杨嗣昌,都是先在内心之中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但是随即崇祯便大怒了起来,将这些有关刑天军发布共御外侮檄文的奏章一下便甩到了龙案之下。

“荒谬!荒谬到了极点!这简直是胡言乱语!朕乃是当今天子,他肖天健不过只是一个流贼罢了!却口口声声发檄文邀天下共御外侮,这又将朕置于何地?难不成这天下要他们这些贼人来守不成?”崇祯在大殿之中是大发雷霆之怒,龙案上的许多物件都被他摔到了地上,砸的粉碎。

殿中的内侍们无不噤若寒蝉,憋着气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来,就连被招入宫中的杨嗣昌也被吓得不轻,跪在龙案下面,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崇祯在大殿里面发了好一阵脾气,这才稍稍的平复下来了一些,望着满地狼藉,崇祯顿时心生一种无力的感觉,跌坐在了龙椅上面。

这一次肖天健对天下发出共御外侮的檄文,对他打击很大,本来崇祯是不太想和此次入寇的建奴死战的,在他看来,建奴虽然凶厉,可是毕竟入关只不过是想要抢点钱粮物资,掳一些民壮回去当奴隶罢了,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癣疥之疾,抢够了之后,他们终归还是要出关回关外去的。

倒是内部的肖天健、李自成这样的人,才是他大明的心腹大患,弄不好是要将他掀下龙椅取而代之的,所以在他的内心之中,这建奴不打也罢,但是必须要解决掉像肖天健、李自成这样的家贼,所以这一次在他的暗示之下,高起潜这个奴才还有杨嗣昌等人都对建奴主和,想要暗中和建奴达成一个密约,将辽东割给建奴,承认建奴的地位,每年再给皇太极六十万两白银,卖一个建奴不再破关入寇,这样一来他便可以将北方的精兵抽调出来,全力去对付在中原“肆虐”的这些流贼们了。

第五卷 问天 第五章 口水战

虽然崇祯有他一肚子的小算盘,想要对东虏鞑子妥协,但是他又不敢真正的表明主和是他的态度,想要杨嗣昌他们暗中运作此事,真的办成此事之后,一旦天下之人骂的话,他也可以借口这是杨嗣昌他们矫诏办的事情,罪责可以推到下面的臣子身上,到时候随便找俩替罪羊来替他背这个黑锅也就堵住了天下众生之口。

可是在大明京城之中,偏偏就是藏不住秘密,虽然一切有关和建奴议和的事情都是秘而不宣的在暗中进行,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很快便在京城里面被暗中传开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官民无不破口大骂,坊间更是指名道姓的大骂杨嗣昌是个卖国贼,一时间和议之事受阻,杨嗣昌也不想背这个黑锅,只能拖了下来。

不过暗中杨嗣昌和高起潜还是按照崇祯的心意,尽可能的控制住京畿一带的兵马,不和入寇的建奴展开大战,只有新任兵部尚书卢象升一意主战,率领麾下的宣大兵马连续在京畿周边跟入寇的建奴军死战不已,虽然连连获胜,但是这些消息却被高起潜和杨嗣昌给按住,根本不报给崇祯。

崇祯这段时间可以说对于京畿周边的战事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倒是只要有坏消息,杨嗣昌和高起潜便将罪责朝卢象升的脑袋上扣,使得崇祯对卢象升非常不满,可是暗中高起潜和杨嗣昌还处处给卢象升使绊子,既不供给卢象升足够的粮饷,也不派兵与其配合对建奴用兵,还以陈新甲的名义,分去了卢象升时下仅有的不多的兵马,使得卢象升麾下的兵力更加单薄。

可是现在刑天军突然发出了这么一份檄文,就等于将朝廷推到了风头浪尖上,他们如果不打的话,那么天下人能答应吗?到时候连带他朱由检,全部都要被天下人唾弃,肖天健这么做,其实摆明了就是在逼迫朝廷必须要为这件事负责,逼着朝廷要想办法和建奴死战,原来他们的打算这一下算是被肖天健给一脚踢翻,崇祯如何能不生气呢?

现如今倒好,刑天军居然还光明正大的打出了要北上抵御建奴入寇的旗号,如果让他们来的话,那么便表明朝廷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国土子民,居然要依仗一支贼军来给他们帮忙,另外肖天健说的好听,北上只为抵御建奴军,只要建奴退出关之后,他们便回到河南去,这话他们能相信吗?刑天军一旦北上,可不可能再把吃到嘴里面的肉还给吐出来呢?所以说,如果让刑天军北上抗击建奴鞑子根本就是个笑话。

可是如果不答应刑天军北上的话,朝廷就要发兵和建奴军死战,而且还不能败,必须要表明他朱由检这个当今大明天子,有能力保护大明的国土子民,可是这么一来,朝廷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将手头的精兵都投入到对建奴的作战之中,一旦战败的话,不但丢脸丢到家了不说,这些被他朱由检视之为大明最后的保障的这批官军精锐,也可能会大批折损在这场战事之中,今后还拿什么去剿灭肖天健的刑天军和李自成等流贼们呢?

所以这一次肖天健发出的这份告天下的檄文,等于是一下便将朝廷给逼到了死角上,进退不能,反倒是他肖天健却站在了道义的最高点上,肖天健这个办法,实在是毒辣到了极点,不管朝廷怎么做,都是两头不讨好。

答应不答应让刑天军北上呢?崇祯屏退了左右内侍,仅留下了最信任的杨嗣昌商量这件事,杨嗣昌在入宫之前其实已经琢磨了一阵子这件事了,立即劝崇祯万不可让刑天军北上,眼下之计,唯有速速调集各地兵马入卫京师,一是要在京畿周边形成重兵保卫京师,防备建奴攻打京城,二是要严防刑天军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发兵北上,打着抵御建奴军的旗号,到北方抢地盘。

至于对付刑天军的这一个毒招,杨嗣昌倒是给崇祯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那就是再一次公开对刑天军招安,如此一来,便可拆掉刑天军的这一招了。

崇祯一听心情才算是好了一点,不过马上问杨嗣昌眼下调哪一方的官军入卫,杨嗣昌立即说要尽快调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陕军入卫。

崇祯又问一旦洪承畴和孙传庭率领陕军入卫的话,陕西那边该怎么办。

杨嗣昌答曰可令时下的宁夏巡抚、兵部右侍郎郑崇俭代之为三边总督负责陕西一带对李自成等路流民军的剿抚。

崇祯考虑之后,觉得眼下也只有这么办了,只得下令拟旨,速调洪承畴和孙传庭率兵入卫京师,同时下诏,让人拟旨去河南招安肖天健。

当然崇祯也没忘了下旨令河北诸路官军要严防刑天军挥师北上,总之这一次不能让刑天军趁着这个机会朝北发展,另外他还下密旨,令河南周边的官军,继续趁着这个机会,想办法要克复河南失地。

当肖天健得到了消息,说当今朝廷再一次下诏要招安于他的时候,当即便冷笑了起来。

“我早料到当今皇帝老儿是会想出这个招安的法子,来应付眼下的局势的,果不其然,他们想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过来站住道义的高点!扳过来这一局!”

牛金星和李信、李进德等人都连连点头,其实这一次肖天健发檄文公告天下,要和朝廷暂时休兵,共御外侮的这件事,主要是肖天健提出来的,他们听罢之后才发现肖天健的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到了极点,一下子便将刑天军至于了道义的最高点,掌握住了民间舆论的主动权,逼得当今朝廷是不管怎么做,都两头不讨好,同时也将朝廷逼到了绝地上,使得朝廷不得不费大力气,去和建奴对抗。

肖天健当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们这些靠脑子吃饭的参议们,无不对此计拍手称绝,心中对肖天健更是不敢小觑了,如果不是有大智慧之人,是怎么也不会想出如此办法的,所以他们除了敬佩之外,剩下的便是对肖天健的敬畏了。

而肖天健多少为此有点惭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借鉴了后世某个伟人的办法,将民族大义放在了前面,以此使得他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办法使出来之后,朝廷那边肯定会见招拆招的,朝廷唯一的办法就是祭出招安他的这个法宝,如果他不肯接受招安的话,那么朝廷便夺回了主动权,将他肖天健不肯招安的这件事大肆宣扬,把他肖天健说成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如此一来,便化解掉了他这一个狠招。

可是对于这件事,他们也早就商议过了,并且在刑天军的高层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可以同意招安,但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招安的这件事,当这件事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便已经不单单仅是军事上的事情了,而是把事态发展到了一场舆论战上了。

于是就在朝廷刚刚宣布要招安刑天军的旨意之后,刑天军便立即又开始大张旗鼓的宣布只要为了抵御外侮,共御建奴这件事,肖天健乃至刑天军上下都可以接受招安,但是需要朝廷派人前来商量如何招安的这件事。

其实肖天健这么做就是个用了一个拖字诀,因为谁都知道,招安不是件小事,即便是刑天军接受招安,总是要先谈好条件的,刑天军即便是再怎么深明大义,也不可能什么也不说,便直接接受招安的,必须要谈好条件之后,再说接受招安。

所以刑天军表示原则上同意接受招安,共御外侮的这件事很快便被宣扬了出去,并且在各地张贴出了新的告示,表明了刑天军的态度,但是前提也有一条,就是朝廷以及各地官府,也必须要同时停止对刑天军的用兵行动,否则的话,就是朝廷对于招安的这件事没有诚意。

当然这样的反应很快便反馈到了京师之中,崇祯听罢又是大怒了一番,和诸臣商议之后,觉得这件事要见招拆招,于是商定之后,便下旨令现任河南巡抚和刑天军接触,商谈有关刑天军招抚之事。

不过以这个时代的通讯速度,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展开,即便是派传骑日夜不停的传递消息,也转眼便一个多月过去了。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入寇的建奴军却没有闲着,多尔衮和岳托各领一路大军,早已是深入到了大明境内,一路上攻城略地,大肆烧杀抢掠,后来看到明军实在是虚弱,根本没有几支明军敢于拦阻他们,于是便干脆又兵分八路,开始分头朝着大明境内的更深处进击,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虽然因为肖天健的这次意外的行动,崇祯不得不改变了一些对建奴军入寇的想法,可是总监军高起潜这个太监,却根本就不敢率部去找建奴军与之寻求决战,所以除了卢象升还在率领麾下有限的兵马不断的在京畿周边和建奴军激战之外,各路勤王军却根本就没有打一场像样的仗。

而卢象升为此是愤懑不已,多次派人找高起潜,要求高起潜率部配合他的行动,阻止建奴军继续在京辅一带肆虐,可是高起潜根本就不听卢象升的话,继续死死的把持着手头的五万关宁军,仅仅是率军抱成一团,跟着建奴军的屁股在河北转圈,根本不敢去主动寻求战机,和建奴军交手。

倒是高起潜为了防止卢象升获得大功,暗中想尽办法不给卢象升所部调拨粮饷,使得卢象升麾下的这万余官兵,要天天忍饥挨饿的和建奴军交战,如此一来,使得卢象升的兵马损失非常大。

第五卷 问天 第六章 出卖

卢象升这段时间也早听闻了肖天健发共御外侮檄文的事情,当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卢象升着实还高兴了一把,他也敏锐的从肖天健的这份檄文之中,看出了此乃是肖天健对朝廷的一次逼宫行动,逼着当今圣上以及朝中大臣们放弃主和的念头,虽然这么做在他看来,多少有点龌龊了点,可是卢象升却不觉得肖天健有错。

毕竟肖天健实打实的在这个时候下令他麾下的兵马停止了对朝廷的攻击行动,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如果换成其他人的话,像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朝廷正忙着应付建奴入寇,不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扩张地盘的话,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肖天健却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么一个大好时机,让朝廷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有能力抽调兵力北上,其实已经是作出了极大的让步了。

这也让卢象升对肖天健这个人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好感,同时也看清楚了肖天健确实不是一个无信之人,他那封信送去之后,肖天健不但没有在山西做小动作,反倒是还同时停止了在河南一带的军事行动,其实已经充分的说明,肖天健这个人在对付建奴的这件事上,是确确实实的为汉人考虑的。

可是让卢象升烦闷的是恰恰他这样一个满腔要为保护这个大明王朝的忠臣,却始终没法尽展他的能力,率兵将建奴打出关外去,反倒是处处都要受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掣肘,眼看着高起潜麾下有五万关宁军,却对建奴军畏战如虎,生生几万大军,却毫无作为,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批建奴军不断的朝着大明腹地深入,却没有能力将其击退。

到了十一月之后,建奴军兵分数路南下,一直攻到了北直隶的保定府,攻破了高阳城,而这个时候,大明前重臣孙承宗正告老还乡,举家住在高阳城中,在建奴军攻入高阳城的时候,已经七十六岁高龄的孙承宗率领高阳城中的家人在城中与建奴军死战,最终举家四十余口尽亡于建奴刀下,而孙承宗被俘之后坚决不降,最终投水而死,就连建奴也对其颇为佩服。

到了这会儿,卢象升实在是对当今的皇上还有杨嗣昌和高起潜之辈失望到了极点,于是不管不顾的奋笔疾书,写了一份奏疏派人送入了京城之中,呈交给了朱由检,奏疏之中他陈请朱由检下旨开放河北通道,准许刑天军北上协助朝廷官军御敌,并且力陈肖天健此人乃是有爱国之心的,善加重用,其定能成为大明忠臣,而其麾下的兵将也相当悍勇,当能代皇上将建奴击退……。

崇祯不待看完卢象升的这份奏疏,便当即一把将这份奏疏给扯了个粉碎,重重的摔在了龙案下面,气的崇祯差点心肌梗塞。

本来他还是对卢象升有点愧意的,这一次卢象升虽然被委任为总督天下勤王之师,可是实际上他自己也清楚,为了防止卢象升这个强硬主战派率领明军跟建奴死战到底,最终损失掉大批明军精锐,所以便暗令高起潜分其权,并且控制住了大批兵马,使得卢象升实质上可以统驭的兵马数量极为有限,后来他又让陈新甲分掉了卢象升手头的部分兵力,以至于使得卢象升手头的兵力更是匮乏,所以近期虽然他不清楚卢象升都做了些什么,但是他也知道卢象升是孤掌难鸣,根本无法凭着他麾下的那点兵马将建奴军击退的。

可是他没想到卢象升现在居然会提出让他招请刑天军北上,这可是触了他的大忌讳了,眼下他虽然恨建奴,但是对于这个姓肖的,他的恨意却远超过对建奴的恨意十倍百倍,眼下不单单是卢象升陈情要求刑天军北上,就连许多士子也联名上疏,要求刑天军北上,整个舆论都有倒向这肖天健的势头,而民间已经有人在嘲笑他这个大明天子,说他虽然身为天子,却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眼睁睁看着建奴在大明境内肆虐,却不敢与之决一死战,倒是那个肖刑天,却是个好汉。

如此风评,虽然没人敢对崇祯说,可是崇祯还是想办法了解到了一些,如此下去的话,他这个皇帝的威严何在?这肖刑天简直就是在挤兑他。

现在肖天健又公开宣称可以接受招安,可是却要求先谈判,谁都想得到,这肯定是肖天健耍花招,拖时间,可是他还要捏着鼻子认了,派高名衡去和他们谈判,鬼都想得出来,这谈判肯定是没有结果的,这肖天健单单只需要提出一条让朝廷承担他麾下十万大军的粮饷,就能让他破产,所以这场谈判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最终这肖天健只要宣告朝廷不肯接受他的条件,最终导致谈判破裂,那么这黑锅还是要扣在他朱由检的脑瓜子上的。

所以在看罢了这份卢象升的奏疏之后,朱由检真是气的脸都青了,正好一个内侍不小心打碎了个茶杯,结果朱由检当即便把怒火撒在了这个倒霉的太监身上,让人把这个太监拖出去活活的打死。

然后朱由检亲自提笔写了一份谕旨,对卢象升怒斥了一番,并且斥其在到京师之后,畏敌避战,劳师无功,下旨将卢象升直降一级,并收回了当初发给卢象升的尚方宝剑,令其立即移师南下,阻止建奴继续南下。

卢象升接到圣旨之后,真是失望到了极点,但是他还是不得不接旨谢恩,率部开始南下,追着建奴的脚步朝着保定府方向开进了下去。

而此时因为孙承宗之死,崇祯也真的恼了,同时也下旨令高起潜率部南下,配合卢象升阻止建奴继续深入大明腹地,于是高起潜无奈之下,也只得点了兵马,离开了京师朝着保定府方向开拔而去。

高起潜也气得要死,觉得这一次是因为卢象升才跟着倒霉,他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