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败回西安府的刘宗敏和李双喜等兵将们,一个个提起刑天军,就有点不寒而栗,他们这两年自认为他们大顺军已经是非常厉害了,而且火器也装备了不少,本以为现如今可以和刑天军正面相抗了,可是让刘宗敏和李双喜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实在是太高看他们的大顺军的实力了。

两军在潼关一战之中,刚刚一列阵,还不等他们发动进攻,便被大中军那边劈头盖脸的用各种大炮给揍了一顿,顿时便将他们的阵型打得大乱,他们本来不是没有大炮,但是他们带去的大炮要么是太轻太小,根本打不着对方,要么就是太重太笨,很难操作,而且他们没有集中使用火炮的思想,大炮也来不及展开反击,便被刑天军的大炮齐射打的血肉横飞,当即阵型便开始混乱。

而那些刑天军的兵将们则趁着大顺军开始混乱的机会,如墙一般的朝着他们平推了过来,而后便是在几十步之外放列,开始成排成排的朝着大顺军开火,打的刘宗敏和李双喜根本是无力招架,大顺军转瞬之间便开始溃乱,虽然李双喜率领骑兵进行了一次反击,可是却还是未能突破大中军的防线,大批骑兵便被打死打伤在了刑天军阵列之前。

眼看着大顺军这边如同被杀鸡宰羊一般的屠杀,大顺军许多兵将便承受不住,开始崩溃,刘宗敏好不容易收拢住兵马,可是大中军那边便又杀了上来,如此几天下来,大顺军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他们的火器根本就无法和大中军对抗,放列对射的结果,只能是他们的火铳手以极快的速度,便被大中军的火铳手射杀,以至于最终整个刘宗敏和李双喜麾下的大顺军都彻底失去了斗志,被范胜率领的大中军杀了个屁滚尿流,逃回了西安府。

所以这些逃回西安府的大顺军兵将,将大中军的厉害说的是神乎其神,一个个一提到和大中军交手,便吓得是有点魂不附体,这种恐惧迅速的在大顺军之中四处蔓延,以至于整个李自成的麾下兵将,都产生出了惧意,不愿意再跟大中军交手了。

当听李自成又要派兵去打鄜州的时候,这些文臣武将们于是立即纷纷劝解,说现如今他们立足未稳,粮秣皆缺,实不易现在和大中军大动干戈。

宋献策更是提出一个建议,时下大中军正在肖天健的率领下北伐大明京师,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坐山观虎斗,一边加紧经略陕西西北各地,一方面观望一下大中军这一次北伐的战事情况,因为这一次大中军北伐,大明已经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了,而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却是要在京师一带,和建奴军进行一场大会战。

一旦大中军这一场决战之中落败的话,他们大顺军利用这段时间的扩张,便顺势可以趁着大中朝虚弱之际,挥师东进夺占他们所控制的地盘,眼下他们实力尚有不足,还是最好不要和大中军进行太大规模的作战!

李自成震怒之后,冷静下来考虑考虑,也是这个理,他还是小看了肖天健麾下的兵将的厉害,本来他以为派出刘宗敏和李双喜这两员大将,率领两万余大顺精兵,趁着这个机会,完全可以攻下潼关,顺势攻入河南境内,抢占一部分肖天健的地盘,充实一下他的实力,但是没成想肖天健手下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将范胜,仅仅率领着四千不到的少量大中军,便将刘宗敏和李双喜打的大败亏输,损失了近半的兵马,逃回了西安府,可见的大中军虽然集兵北上,但是却还是留下了足够的实力,来守御他们的地盘的,以他目前的实力,想要从肖天健嘴里面掏出肉来,却是有点不太现实。

如此一来,他便不能再小看肖天健麾下的那些兵马了,现如今他刚刚攻下西安府,根基尚且不稳,地方势力还屡屡在进行着反扑,许多地方的地主豪绅们,还没有被他降服,各自结堡自卫,对他的大顺国进行抵抗,再加上他眼下粮秣已尽,也无力对肖天健的地盘发动大规模的战事,现如今倒不如先听宋献策的建议,先尽快占领陕西大部地盘,稳住自己的阵脚再说,观望一下这一次肖天健北伐的结果。

宋献策说的不错,如果是肖天健这次北伐,一旦和建奴大军决战失利的话,那么无疑对肖天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他到时候也正好利用肖天健最虚弱的时候,趁机去再夺占肖天健的地盘,趁他病要他命,到时候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称皇了!

于是李自成最终还是暂时压下了这口气,没有兵发鄜州,而是转而开始调动兵马,开始朝着陇州、庆阳府、平凉府一带攻进,并且调集兵力,对西安府、凤翔府一带的地主豪绅们的庄堡发动清剿,以此来获取部分粮秣。

其实肖天健这一次北伐之前,发诏惹怒李自成,在战略上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因为他北伐在即,麾下的主力兵马基本上要投入到北方的战场上去,各地留守的兵马数量便会相对有限,大中国后方便会比较空虚,而他这个时候选择下诏激怒李自成,肯定会激怒李自成,使得李自成发兵和他作对。

这么一来,他们大中朝便要同时在几个方向上用兵,出了他调集的北伐大军之外,在西面他还要和李自成打,而李栓柱和罗汝才这个时候还在攻打四川,大中国新立不久,各种基础还不算很稳,同时应付这么多方向上的大战,显然是使得他们的物资供应和财政方面捉襟见肘。

故此当初他在南京城下诏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时候,朝中许多文臣便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建议肖天健暂时不要去激怒李自成为妙。

可是肖天健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自尊心有点严重膨胀了,而且变得有点刚愎了一些,以至于放弃了他早年那种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悍然下旨不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以至于招致李自成的大怒,试图派兵攻打潼关,兵发河南之地。

这一点上,肖天健可以说是犯下了一个不小的战略上的失误,但是他这种失误,最终却并没有酿成大祸,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麾下有大批骁勇善战的兵马,再加上他的名气这个时候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潼关守将很乖巧的配合他大中朝,投降了他,使得范胜轻取了潼关这个战略要隘。

而范胜更是以少击多,在潼关大败了李自成派出的大顺军,取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打的李自成和他手下的兵将们害怕了,没敢继续集结兵力,对大中国所控制的地盘发动进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旦刘宗敏和李双喜率军先于范胜控制住了潼关的话,那么范胜想要再在潼关一带取得这样的大捷就非常困难了。

到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大顺军出潼关猛击河南的话,他大中国便会腹背受敌,最终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北伐大计,一个不小心,便可能会招致巨大的战略失利,导致他大中朝全盘尽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肖天健这一次的失误,可以说很侥幸的没有引起大祸,但是在后世,许多军事学家和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发现了肖天健在这一次决断上的失误,为此后世有不少人撰文专门讨论这一次的事情,为此还引发了一次学术大讨论,闹的是不可开交。

但是失误归失误,历史就是历史,肖天健虽然有很大成分的失误,但是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肖天健这个时候,手中拥有的精锐兵马,无疑是他最大的本钱,他麾下的精兵强将,却最终弥补了他这一次战略上的失误,这可是实打实的实力表现,谁也无法不承认这一点。

事后就连肖天健仔细回想当初在南京城发布的这一连串的诏书的时候,自己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之中,还专门分出章节,对这一次的决断进行过一次检讨。

第六卷 终战 第十章 定四川

再说一下罗汝才和李栓柱那边的情况,崇祯十三年年末的时候,李栓柱便率领了一万多他麾下第三镇的兵将,攻入到了四川,并且攻克了夔州,夺取了这个重要的入川的桥头堡。

随即在崇祯十四年也就是天元元年年初的时候,罗汝才便也赶回了荆州坐镇,征发物资和兵马源源不断的开始进入夔州,支援李栓柱所部。

李栓柱这个老将,现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将领了,完全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在率部攻下了夔州之后,他便开始稳扎稳打的朝着重庆府方向进兵,先是在一月间打下了万县(今万州)进而很快攻下了达州,在达州一战之中,李栓柱遭遇到了四川名将张令,张令此人乃是四川非常有名的一员猛将,善使强弩,有着神弩将的称呼,在四川一带的大将之中,身份仅次于女将秦良玉,在这个时候,张令其实已经是一个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可是在李栓柱率军入川之后,他还是奉四川巡抚邵捷春的命令,披挂上阵,率军在达州抵住了李栓柱的大中军。

张令在达州一带,率麾下官军和李栓柱进行了一场激战,张令果真乃是一员猛将,在两军阵前,连连发弩,一连射杀了李栓柱麾下几员军将,险一些导致李栓柱麾下一支人马崩溃,但是张令的勇猛毕竟抵不过大中军手中犀利的火铳,在张令率军试图突击李栓柱麾下的兵阵的时候,老将张令身先士卒,结果当即便中枪倒地,被他的手下家丁抢回去的当晚,便死在了军中,随即张令麾下的官军便自行瓦解,李栓柱这才得以打下了达州。

张令一死,对于四川的官府和官军来说,无疑使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打击,邵捷春吓得连忙派人将四川名将也是大明镇东将军秦良玉和他麾下的白杆兵请到了重庆府,保护他和重庆府的安全。

而秦良玉这个时候也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人了,可是还是奉命率领她麾下的五千白杆兵赶至了重庆府驻防。

可是秦良玉见到邵捷春之后,听罢了邵捷春的打算,不由得哀叹了一声,对手下将领说:“邵捷春终归是一个文人,根本不知军事,现如今他将军力尽数收拢在一马平川的重庆府周边,而刑天贼则控制了夔门,就如同骑在我等头上一般,随时可以居高临下杀入下来,而我们则无力与之相抗!

于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当是集结兵力,反攻夔门,将夔州府克复,将刑天贼军击退出夔门,死守夔门方能救得了四川!只可惜邵巡抚却没有这种见识,畏敌如虎,不敢派兵反击,如此下去,四川恐怕要完了!”

果不其然,李栓柱在二月拿下了达州之后,便开始分兵对重庆府周边用兵,连连击败数员川将,将先是拿下了重庆府北面的广安州,进而又打下了重庆东部的涪州,四川官军几乎没有能一战之军,在大中军猛烈的炮火之下,往往是一触即溃,损失异常惨重。

三月初的时候,李栓柱便基本上率部将重庆府周边的州县给扫荡一空,四川富庶这一点确实不假,李栓柱自从入川之后,几乎便不再需要后方的物资支援了,出了需要弹药上的补充之外,军饷粮秣可以说全部都依靠着他们的缴获自行解决,而且还将大批缴获之物,源源不断的运出了四川,转送到了武昌府交给了设在武昌府的总后勤部。

所以战争对于胜利一方来说,是有着巨大红利的一种行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动战争的一种动力,肖天健让李栓柱攻打四川,除了有不让李自成先期夺占四川的想法之外,便还有通过攻略四川,来获取大量的财物,来补充他大军北伐的用度的想法,四川水系发达,灌溉便利,而且历史上受自然灾害以及兵祸较少,所以四川在明末之前,一直都非常富庶,大明崇祯初年的时候,财政困难,便从四川调出了很多银两,解决了财政困难的问题,实际上四川民间也是非常富庶,家财万贯的有钱人,在四川是非常多的,历史上张献忠入四川,掠获的金银财物,据说可以装满几百条船,这个传闻虽然可能不太真实,可是从一个侧面上也印证了四川的富庶程度。

所以李栓柱率军入川之后,所过之处根本就不担心征集不来粮饷的问题,所以入川之后,基本上便不再需要后方为他的兵马提供太多的物资支持了,即便是需要,也只是需要弹药方面的补充,再加上他们的缴获,有时候连弹药他们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让随军工匠们自行解决。

邵捷春竭尽所能,想要守住重庆府,可是在三月底的时候,李栓柱还是集结起了入川的兵力,开始对重庆府发动了猛攻。

镇东将军秦良玉领兵在重庆府城外和李栓柱所部进行了最后一次决战,可惜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基本上是由长枪兵构成,这些石柱兵将们,虽然在秦良玉的率领下很是勇猛善战,但是当面对这个时代武装十分先进的大中军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再现他们的勇猛无敌了,长射程武器的缺失,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公平的机会和大中军正面交手,所以会战的结果是秦良玉所部大败崩溃,秦良玉只得率领残部,突围逃回了老家石柱,无力再出战和李栓柱为敌了。

秦良玉白杆兵一败,整个重庆府的军心顿时大衰,李栓柱率部猛攻重庆府通远门,邵捷春恐慌之下,下令死守重庆府,守军无奈之下,只能在通远门一带死守,李栓柱猛攻通远门数日不克,气的李栓柱站在城外直骂娘,眼看守军在城门和城墙上矢石俱下,使得他麾下的兵将屡攻屡挫,而重庆府城城墙基本上都是以条石垒筑而成,异常高大坚固,炮轰也无法轰塌城墙,接着天又降下大雨,使得攻城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所以三月间李栓柱在重庆府城外顿足不前,整整大半个月时间都未能破城,直至肖天健领兵北伐之后的三月底,李栓柱才利用火药炸塌了一小段通远门一带的城墙,率部攻入到了重庆府城中。

邵捷春这个巡抚一听说通远门被破,便立即带着家丁从城西水门乘船逃出了重庆府,逃往了成都府,但是城中瑞王和许多官吏却没有能逃走,大部分被李栓柱率兵俘获。

说起来这个瑞王朱常浩也是倒霉孩子,他本来是被封在汉中的,而他的瑞王府本来也在汉中,修的是极尽奢华,可是没成想前两年汉中却被李自成夺占,朱常浩于是仓皇从汉中逃窜,一溜烟的入川,跑到了重庆府之中,这两年便留在了重庆府,现如今重庆府却又被大中军攻破,结果他这个瑞王也算是当到头了,被李栓柱给抓了个活的。

李栓柱抓住瑞王之后,得知这厮在重庆府城中这两年作威作福,凭着他的身份在重庆府城内外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没少干坏事,当地官府因为他是王爷,拿他也没有办法,现如今落在他的手中,李栓柱自然不给他客气,当即便将瑞王剁了脑袋,挂在了通远门城楼之上。

不过对于重庆府城中的百姓,大中军一如既往的军纪严明,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很快便赢得了重庆府城内外的民心。

传说历史上张献忠攻下重庆府的时候,凶性大发,不但杀了瑞王,还杀了四川巡抚以及城内所有官吏,就连城中百姓也不放过,来了一场大屠杀,即便是活着的人,也斩去他们的右手,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大中军到了重庆府之后,这里的百姓却并没有遭到任何祸害,李栓柱入城直呼,相反按照刑天军的旧例,先是开仓放赈,解决了城内外百姓吃饭的问题,进而才派宪兵对城中一些豪绅勋贵以及官吏的家进行抄没,起获了大批的财物粮食,满足了他们大军的需求。

四月初李栓柱再次率兵出重庆府,开始攻向了成都府,在北方三路北伐大军正高歌猛进期间,李栓柱在四月底的时候又一次攻克了成都府,将四川巡抚邵捷春给擒拿了起来。

邵捷春这个四川巡抚也就此当到头了,历史上邵捷春因为没有能挡住张献忠入川,被朝廷给抓起来逮问,邵捷春自知无法逃过一刀,便在狱中仰药而死!但是在这个时代,邵捷春也算是彻底尽忠到底了,被李栓柱抓住之后,大骂不降,最终被李栓柱一怒之下砍去了脑袋。

至此四川基本上便被大中军控制了大半,接下来李栓柱便开始逐步的对四川北部进行清剿,逐步的将一座座州府县城给攻克下来,至天元元年十月间的时候,李栓柱基本上已经将四川全境给大部收入了囊中。

至于大明镇东将军秦良玉,在重庆府兵败之后,便带领残部撤回了石柱老家,对于她这些土家人,李栓柱也按照肖天健的意见,对其采取怀柔政策,不发兵侵入他们生活的领地之中,并代表大中朝,承认他们的地位,并且派人为其送去了大中朝新颁发给秦良玉的告身,继续任命秦良玉为土司,并且保留大明给予她的封号,一切待遇从旧。

秦良玉对大明很是忠诚,拒绝接受大中朝给予她的告身,但是考虑到族人之后的生存,而且她也了解了大中军的可怕,所以在重庆府被破之后,她也没有继续再率兵出战,和大中军为敌,两方就这么暂时互不侵犯,使得四川境内的土家人渐渐的安抚了下去。

对于秦良玉这个大明朝著名的女将军女英雄,肖天健给予她了极大的尊重,重庆之战之后,打扫战场的时候,李栓柱奉旨对于战死战伤的白杆兵也给予了优待,伤者给予妥善的照料和救治,死者则收殓其尸体,派人让其家人前来收尸运回家中安葬,并且为其提供棺材和通行上的便利,这些举措都使得土家人没有了继续和大中朝为敌的欲望,也没有人想跟着大明朝一起殉葬了,虽然秦良玉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重庆一战大败之后,她麾下的白杆兵损失惨重,族中大部分人不愿意再跟刑天军为敌,而她在返回老家之后,也生了一场大病,故此替大明讨伐刑天军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六卷 终战 第十一章 忠臣赴死

而北方关宁一带的战事,在三月间开始之后,便打的十分激烈,洪承畴以及祖大寿等两万余多官兵,被建奴军十几万大军包围在了宁远城之中,皇太极数次派人对城中洪承畴以及祖大寿等人劝降,但是都尽数被他们断然拒绝,于是皇太极便派出大批建奴军,对宁远城发动猛攻。

洪承畴和祖大寿等人,则在城内外拼死抵抗,城中军民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说是上下一心,死守宁远城,城中百姓集体为军方运送矢石弹药,照料伤员,而兵将们,则据称死守,架炮轰击城外建奴军,双方打的是异常的激烈,而且洪承畴以车营为防线,在宁远城外构筑工事,阻止建奴军攻城,这宁远城一围便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守军屡屡击退了多次建奴大军的攻击。

但是形势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