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抄没行动,他们还抄没了北京城中,这些混帐东西的几千栋房产,以南京为例,今后这些房产推向市场之后,也将会为大中朝带来巨量的财富。

所以别看眼下抄没出来的黄白之物比不上历史上李自成的所获,但是实际上肖天健收获的东西价值,早已远超过那七千万两白银了。

看着这一份份清单,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三千多万两金银垫底之后,短期之内,大中朝便不会再出现财政困难的情况了,这些钱今后投入到恢复基础生产之后,产生出的效益将会百倍于此,而且这些黄白之物今后也不会都流向社会,而是会转入到中华银行之中储备起来,发行更多的龙钞,逐渐的稳固和建立起龙钞的信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彻底终结掉大明流行的以现银交易的现状。

所以这一次肖天健拿下大明都城,不单单只是摧毁了已经统治这个国家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更重要的是获取了相对充足的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捞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北京城被攻克,肖天健同时也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选择,当初他在南京城建立大中朝的时候,并未正式宣布将南京城定位为大中朝国都,为此朝中对于定都之事,早有争议,有很大一批人都认为,大中朝完全可以将南京城定为国都,而不必再将国都选定在北京,毕竟北京距离关外太近,很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和建奴的威胁,一旦定都于北京的话战略纵深实在是太浅了,京师的安全会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北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战祸还有气候的影响,不管是人口还是农业、商业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定都北京的话,还要像大明王朝一样,要靠着南方对北方的支持,单是维持这么大的漕运,就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所以朝中对于定都南京城的呼声非常高。

单是也有一些大臣认为,最好还是定都北京城,毕竟北京城经过大明二百余年的经营之后,已经相当繁华,而且定都在北京,可以利用政治方面的便利条件,更快的恢复北方农工商业,也便于吸引更多的南逃的难民返回北方定居,更容易吸引南方富裕的人口朝北方迁徙。

对于这两种意见,肖天健去年在建立大中朝之前,便已经了解到了,但是他迟迟并未作出决定,在他看来,这种争论对于今后他统治这个国家,还是有好处的,他不可能在大中朝之中建立一言堂,什么都由他自己来说了算,那样的话累死他,他也估计忙不过来,特别是在政务处理上,他自认为即便是他具备有后世的一些知识,但是他也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非常合格的行政管理者,而且这个时代很多东西不同于后世,后世的许多制度,并不能照搬到这个时代,否则的话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治国效果,弄不好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步子不能迈的太大,要不然的话,步子迈的太大,很容易扯到蛋,所以虽然肖天健知道今后世界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是最起码现在他还不是全面推行后世那些制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潜移默化,一步一步的来,逐渐的引导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至有一天,在这个国度之中建立起全新的政治制度。

以前对于定都之事,肖天健还可以拖着先不管,但是在他拿下北京城之后,这件事他便不得不面对了,所以在入京几天,各种事情还纷纷杂杂的时候,留守南京的诸部尚书们,便开始纷纷派人呈送奏折,一边祝贺肖天健打下北京城,另一边也开始动议定都之事。

可是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最后确定这件事,而是暂时令卢象升暂时以监察院总监之职,代领北直隶巡抚之职,暂时坐镇顺天府,负责收拾北直隶这一带的烂摊子,至于定都之事,他认为还是要再等一下再定。

虽然崇祯已死,大明王朝至此已经可以宣告覆灭,可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落实,那就是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这三个人在大军攻占北京城之后,却始终没有消息,为此肖天健在入京之后,便着令冯卫汉所辖的兵部特情处追查这三人的去处。

可是从入京到现在,已经十天时间了,可是这三人却依旧没有一点消息,这让肖天健心中颇有些不安。

这三个人虽然年纪最大的太子朱慈烺也不过只有十三岁,最小的永王朱慈照仅仅不过六岁,可是他们的身份跟年龄无关,不管是谁,对于大中朝来说无疑都是一颗重磅的定时炸弹,一旦要是让他们逃到南方的话,立即便会被尚未归服大中朝的那些明朝官员们扶起来,成立起一个小朝廷,一旦要是这样的话,无疑可以凝聚起来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的残存的那些旧明势力,继续和大中朝作对。

虽然肖天健并不担心收拾不下南方诸省,但是毕竟一个统一的南方,和各自为政的南方诸省相比,一旦让他们成立一个公认的小朝廷的话,会对于下一步统一南方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肖天健这些天来,除了忙着“抄家搂钱”之外,同时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另外他还在七月二十也就是他入京第三天的时候,以大中皇帝的身份,下诏昭告天下,正式宣布了崇祯皇帝的死讯,也正式宣布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二十一章 遗诏

肖天健在京师所发的这份诏书以极快的速度便朝着四面八方传去,当得知消息之后的不少北方尚未投降大中朝的州县官民,当即便一片大哗,以前这些地方官们还心存一丝幻想,认为他们是大明臣子,只要大明京师还在,崇祯皇帝还在,那么他们便还可以效忠于大明王朝,但是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便彻底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大明都城已经被大中朝拿下,他们所效忠的大明皇帝也已经死了,那么他们还效忠于谁呢?继续坚持下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些有点志气的官员大哭一场之后干脆挂印而去,这官也不做了,这大明反正完了,他们索性回家去,从此闭门不管窗外事,这天下爱谁谁去吧!也有一些官员舍不得这官位,于是便赶紧就近找大中军投递顺表,当即宣布投降大中朝,从此之后转身投靠大中朝,继续当大中朝的官,至于残余的官兵,大部分就地哗散,回家种地的回家,投降大中的投降,个别官兵干脆便落草为寇,干起了没本的买卖,总之几天时间,整个北直隶残存的那些尚未归降大中朝的地方,便一夜之间易帜,开始接受大中朝的管辖。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的飞入到了山东境内,得知消息的山东各地官府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之后,也都立即纷纷宣布投降,改换了门庭,投效了大中朝。

而此时刚刚又纠集起来了一万多人马,盘踞在登州城的刘泽清,也很快得知了京师被破的消息,很快打听到了崇祯已经在京城内的煤山自缢身亡的消息,顿时刘泽清便吓得慌了手脚。

这两年来,刘泽清真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本来他麾下还有数万官军,可是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率军北伐开始之后,他便立即弃了镇守的济宁州,一溜烟的先是逃到了泰安州,得知济宁被大中军攻占之后,两地相隔尚有五百里,这家伙便又弃了泰安州,一溜烟的逃亡了登州。

结果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可以说没有跟大中军怎么交手,便被他生生在逃窜期间给拖垮了,等他逃到登州才发现,跟着他的三万多官军,到了登州之后仅剩下了六七千溃兵,其余的在半路上都逃散掉了,而且他还得知大中军为了尽快北上,根本没有攻打济宁和泰安等地,而是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令刘泽清后悔不迭,可是他也没胆带兵去驰援沧州等地,而是躲在登州当起了他的土皇帝,六月间崇祯派人到登州下旨,令他起兵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刘泽清以粮饷不济为由,根本就没有理崇祯的茬,而是打算留在登州观望风头再说。

刘泽清本来还想看看大中军北上之后,怎么对付建奴大军,在他看来,大中军虽然厉害,但是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弄不好大中军会和建奴在京畿一带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弄不好还能趁机捞一笔,控制住山东之地,当一个山东王。

可是接下来他便得到消息,大中军非但没有跟建奴拼个两败俱伤,在六月底的时候肖天健领兵打通了大运河,在通州一举歼灭了建奴三四万的兵马,进而又率兵杀至山海关,再一次大败建奴大军,生生将彪悍的建奴大军给灰溜溜的撞回到了辽东关外,据说二十万建奴大军这一战下来,便损兵折将近半还多,把刘泽清给吓得是手脚发麻,暗呼没有奉旨入卫,乃是明智之举,要不然的话他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后来他还听闻有人建议崇祯帝弃守京师,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坐船南下逃至福建两广,为此他还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段时间在登州莱州等地,搜罗海船,准备跟着崇祯渡海南下,到时候他起码也算是护驾有功,崇祯肯定也不会追究他不肯带兵入卫的罪责了,到了南方之后,他弄不好还能升官,当个大将军什么的。

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等到崇祯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反倒是等来了京师被破,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这一下刘泽清慌了手脚。

崇祯已死,那么大明也就完了,他虽然准备了一批海船,做好了南下奔投福建的准备,但是以他目前弄到的这些船只,根本就不足以将他所有的兵马都装上,运往福建,而且他缺少粮饷,麾下兵将又恋土不肯跟他走,只要他宣布登船弃守登州,那么麾下这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一万多人马马上便会哗散,就算是他走海路逃到南方,又能如何呢?

没兵没将的情况下,他到了福建,哪儿还有郑芝龙郑家,吞并他跟玩儿一样,到时候他也只能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可是就在他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亲兵飞奔着冲入他所在的大堂之中,跪下对他禀报道:“启禀军门!有个人自称是京师里面的来的,说是军门故人,想要求见军门!”

刘泽清正在心烦意乱,对于京师的情况也不是非常清楚,听说这个时候有京师的人来找他,先是眉头皱了一下,本来还想不见,但是想到这个时候能有人自称是他的故人,还是京师过来的,于是便问道:“是什么人?你们可问清楚了吗?”

报信的家丁犹豫了一下之后摇头道:“他不肯说,只是说军门见到他之后,自然会认得他!不过小的看,这个人似乎是个……是个……”

刘泽清看这厮吞吞吐吐,于是立即怒道:“是什么?为何今日说话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奇怪的吗?”

那个家丁赶紧低头答道:“以小的看,来人似乎是宫里面的公公!”

刘泽清听罢之后立即便站了起来,公公不就是太监吗?哪个太监这个时候会前来找他,还自称故人呢?于是刘泽清眼珠一转,立即吩咐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衣衫褴褛之人便被带入到了刘泽清的府中,刘泽清站在大堂门前的屋檐下面看着这个人走入到了院子之中。

刘泽清仔细打量着这个穿的像叫花子一般的人,见到此人面黄肌瘦,满脸污秽,但是下巴上却光洁没有半根胡须,确实像是个太监,但是在他的脑海中,却似乎并不认识此人,于是背着手对这个人问道:“你是何人?本官并不认识你,你如何敢自称本官的故人?”

这个像叫花子一般的人看到了刘泽清之后,本来佝偻着的身体,忽然间挺直了起来,双眼猛的睁开,直视着刘泽清,猛然间让刘泽清感觉到一种压力扑面而来,很显然这个人肯定是久居上位之人,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养成这样的气质。

“在下乃是司礼监掌印方正化,见过刘军门……”这个人忽然间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牌子,举在手中亮到了刘泽清面前。

刘泽清的瞳孔猛然收缩了起来,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这个名字他可是如雷贯耳,此人是宫中内侍之中,近些年来最受崇祯皇帝看重的太监,虽然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是在京师之中也是少有说话算数的几个大太监之一,于是他不敢再托大下去,慌忙施礼道:“在下山东总兵刘泽清,见过方公公!在下不知方公公远道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方公公恕罪,快请公公里面看茶!”

方正化这个时候样子确实太惨了点,一身脏兮兮的破烂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如果不是他拿着的这个牌子乃是宫里面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腰牌的话,一般人还真就不敢相信,他就是这些年在京师里面赫赫有名的司礼监大太监。

在被刘泽清让入大堂在上首坐定之后,刘泽清立即让人奉上了茶点,这方正化也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抓起了下人呈上来的点心,便大口的朝着嘴里面塞了起来,几口下去便噎住了,赶紧端起茶水大口的灌了几口,这才顺过来气,也顾不得和刘泽清说明来意,便风卷残云一般的将送上来的这些茶点一下扫到了肚子里面,直到看着盘子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这才咽了口吐沫,又把手上的碎渣子搓在一起,倒入了口中,端起茶一饮而尽,似乎还没有吃饱。

“快!准备好酒好菜,请方公公用膳!方公公定时这一路上受苦了,不要着急,既然到了在下这里,便安全了!慢慢吃,虽然在下这里也紧张,但是总能保得公公吃饱没有问题的!”刘泽清看出来了方正化的狼狈,于是赶紧劝道。

方正化点点头,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接过下人送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深吸一口气之后,精神也变得好了许多,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黄娟,站起身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接旨!”

刘泽清本能的立即跪下,大声叫道:“微臣刘泽清接旨!”

当听罢了方正化将这份圣旨念完之后,刘泽清跪在地上有点傻眼,原来方正化并不是自己孤身前来这里的,跟着他前来这里的居然还有太子和两个小王爷,原来方正化乃是在京城被破之前,奉了崇祯的圣旨,带着崇祯的三个皇子,先行潜出了京师,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从京师穿过了大中军的控制区跑到了登州,方正化奉旨要带着这三个皇子从登州登船,令刘泽清派人护送他们逃往福建。

看着刘泽清跪在地上发傻,方正化立即喝道:“刘军门还不领旨谢恩?”

刘泽清这才回过来神,赶紧双手高举过头顶叫道:“刘泽清接旨!”

方正化这才将这块黄娟交到了刘泽清手中,忽然间放声大哭了起来,原来方正化在领着三个皇子赶到登州之前,便也在路上听到了崇祯的噩耗,强忍着悲痛,护着这三个皇子来到了登州。

在他进入登州之前,还担心登州听到消息之后,刘泽清会率部投降大中军,可是到了这里之后,才打听到,刘泽清眼下还控制着登州和莱州两地,并未向大中军投降,于是他这才敢带着三个皇子来到登州,找到了刘泽清门前。

可怜方正化这一路上带着三个皇子,是担惊受怕,而且还被一伙蟊贼在路上抢劫了两次,出京的时候,带的几个侍从,也死的死逃的逃,最后一个逃走的侍卫居然还将他们的盘缠给卷走了,害得过了沧州之后,方正化和三个皇子便不得不化妆为叫花子,一路上靠着乞讨才跑到登州,四个人在路上几次遇险,要么差点被饿极了的野狗给吃掉,要么就险一险饿死,幸好方正化手头上有点功夫,这才勉勉强强挣扎着护送三个皇子来到了登州。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叛

听完了方正化的诉苦之后,刘泽清也是好一阵唏嘘,而且装模作样的陪着方正化哭了一回,这才想起来问方正化太子和两个王爷这会儿何在。

方正化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之后答道:“唉!刚才来之前,方某还不知道刘军门会如何对待我呢!所以方某留了个心眼,把太子和二位小王爷留在了城外的破庙之中,自己进城先来见军门,现在太子和二位小王爷还在城外的破庙里面受饿呢!军门还是快快派人陪我去将他们接进城吧!”

刘泽清连连点头称是,立即亲自点了家丁,护着方正化出了登州城,在城西的一个破庙里面见到了朱慈烺等三个皇子。

这会儿再看这三个皇子,连刘泽清都觉得鼻子有点酸,这三个高高在上的皇子,这会儿哪儿还有一点皇子的样子呀!整个已经变成了三个小叫花子,一个个饿的也都是黄皮寡瘦,两只眼睛大而无神。

当看到方正化回来之后,三个皇子都立即大哭了起来,扑到了方正化的怀中,方正化赶紧便让人将准备好的食盒放到了他们面前,三个皇子立即你争我抢的便大吃了起来,若不是方正化怕撑坏了他们,这三个皇子说不定连食盒都敢给吞下去!

刘泽清这才上前以君臣之礼见过了太子朱慈烺,现在崇祯已经死了,这朱慈烺便可以说已经成了大明的新皇了,可是这会儿的朱慈烺也太惨了点,一身打扮活脱脱就是个叫花子,想他太祖朱重八当皇上之前,也是叫花子出身,现如今他的重重孙却也混到了如此下场,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返璞归真了吧!

刘泽清令人给三个皇子换了新衣服之后,便将三个皇子带入到了登州城中,专门辟出了一个院落,暂时将方正化和三个皇子给安置在了登州城中。

直到这个时候,方正化和三个皇子才算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被安置好之后,立即便都呼噜大睡了起来。

可是他们睡得着,刘泽清却睡不着了,因为就在方正化赶到登州之前的头一天晚上,刘泽清已经提前接待了一位大中朝的使臣。

随着京师被肖天健领兵攻克之后,又在山海关击退了建奴大军,北方局势至此基本上已经底定,京畿周边的州县闻风而降,官军也几乎全部就地放下了武器,开始接受大中军的整编,于是在肖天健的旨意之下,大批被李信等参谋部挑选出的大中军使臣便从京师出发,被遣往了山东境内各地,对山东一带尚未投降的地方官军以及官府进行劝降,作为山东最后也是最大的一股官军势力的刘泽清自然也是参谋部重点关注的对象。

再加上在肖天健进占北京之前,京师便有不少明朝旧臣劝崇祯弃京师从登州乘船南逃,所以当京师之事稍稍稳定下来,这刘泽清便被参谋部给盯住了,现如今山东境内唯一还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