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对待这些工匠,肖天健除了给予了三个总工程师一个非常令他们满意的薪资之外,其余的那些从属于他们手下的工匠们也都各自获得了一份很丰厚的薪资之外,还给他们专门安排了通译,来帮助他们今后在中国工作,这让这帮被传教士忽悠来想要在东方巨国淘金的欧洲造船工匠们非常满意。

不过造船这种事情,是一个系统配套的工程,不单单只只要有木材和造船工匠,就可以造出好船来,同时还需要各种配套的产业才能支撑起来,比如造船少不了需要各种钢铁制品,另外缆绳帆索之类的东西也必须与之配套,这些东西倒是都好说,但是船帆问题上,大中朝显然是有短板的。

这时代中式帆船多采用硬帆,这些硬帆多为竹篾编制而成,说起来中国这个时代是个善于纺织的国家,可产出各种纺织品,尤其以所织造出来的丝绸极为精美著称,可是西方船只上却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软帆,船帆是使用的质地坚固、耐磨而且紧密厚实的帆布,这时代中国因为没有这种需求,所以尚没有很好的船帆用的帆布。

但是这一点也难不住肖天健,于是他大笔一挥,便着令工部立即在杭州一带招募纺织工匠,研制船帆用帆布,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精美绝伦的丝绸都能纺织出来,那么这种粗纺的帆布,在工艺上肯定没有多大的问题。

另外明末时代,棉花早已开始在中国普及种植,而且选育出了一些长绒棉的品种,棉布逐步的取代了麻布,成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现如今北方平定下来之后,大片的土地复耕,棉花种植面积今后会越来愈大,所以原材料方面也不成问题,这件事如果换做几年前的话,他还真不好解决,但是放在现在他已经登基称帝,掌控了巨大的领土资源之后,这等事情根本就是一句话便可以解决的。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五十九章 经济围堵

而另外罗伯特这次带来的一帮水手显然也是经过他们筛选过的,其中一个叫舒曼的家伙居然还曾经是一条荷兰船加利恩帆船的船长,曾经带着船前往过美洲,但是后来这家伙因为有酗酒的毛病,结果一次在海上喝酒误事,错误的指挥船只行入到了暗礁群之中,造成了船只触礁沉没,结果是赔了个血本无归,好不容易辗转回到国内之后,这厮还因为酒后闹事被抓起来关了一段时间,出狱之后这家伙穷困潦倒差点倒毙在街上,结果这次听说中国皇帝要招募他这样的人才,于是这家伙决定来中国冒险一下,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笔钱,回头回国再买一条船东山再起。

肖天健得知这个家伙居然又这样的资历,顿时喜出望外,当即任命舒曼这家伙为宁波海军讲武堂担任航海教谕,至于其他的那些水手,他也一股脑全部送到了宁波海军讲武堂,充任了教官。

至于剩下的这些造船工匠们,肖天健将其分作了三批,一批派往了南京中华造船厂,一批派往了宁波造船厂,另一批则直接送往了刚刚在登州筹建起的造船厂,令他们在三个造船厂一起开工,为大中朝建造西式的帆船,至于船型上,肖天健也不贪大求全,先从百吨左右的盖伦船造起,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开建大型的盖伦船。

当然肖天健也不能今后全部都依靠这些洋鬼子造船工匠们为他造船,最重要的还是他需要通过这些人,今后为他培养出一大批中国工匠,于是这些人授命之后,每个人还被要求,至少要为大中朝培养出三个学徒,还不能藏着掖着。

至于他们之中如果有人是滥竽充数的,那么对不起,薪俸就不要想拿了,而且还会被立即驱逐出大中朝国境。

对此这些造船工匠们也知道这高昂的薪资不会是白拿的,而且他们也不像是中国工匠们有那种所谓的惜艺不授的传统,为大中朝带徒弟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有人却提出来,他们来此工作,当初罗伯特并未提出过还要让他们授徒,假如现在让他们教授徒弟的话,需要另加薪酬才行。

肖天健顿时笑了,这帮家伙可谓是钻到了钱眼里了,他们估摸着也是想要通过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赚取一笔钱,还回欧洲定居,现在肖天健这个中国皇帝提出来要他们带徒弟,他们觉得这个东方皇帝,还是会以后让他们所教出来的学生取代他们,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大着胆子想要敲诈一把,多捞取一些实惠。

但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是后世的话,搞不好还要付出高额的专利费,但是现在他只需要开工钱,便可以获得西式风帆战船的建造技术,多花几个小钱,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造船工匠,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于是他立即便答应了下来,和这帮家伙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同,五年之中,他们要为大中朝专心致志的工作,还要在五年之中,为大中朝每个人至少培养出十名以上的学徒,保证学徒可以学到他们所有的手艺,而大中朝除了付给他们原定的薪俸之外,还另外再给他们增加薪资的三分之一,作为他们为大中朝培养学徒的费用,如此一来双方是皆大欢喜,这帮家伙立即便被送往了各地,开始了为大中朝工作。

这样的结果,对于肖天健的大中朝和西方传教士来说,是个加大欢喜的结果,肖天健获取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人才,可以通过这些传教士带来的系统知识,来改造原有统治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的教育体系,也为以后大中朝选择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

另外一个就是初步解决了大中朝仿造西方风帆战船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一批善于操作这种西式帆船的教官,只要对他们善加利用,今后很短时间之内,大中朝只需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那么大中朝便可以很快获得一支相对强大的海上力量。

这一次传教士们回到中国,通过这件事同时还对欧洲诸国产生了另外的影响,欧洲人不管是时下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还是老牌海上强国,但是现在正逐步走入衰落之中的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另外还有海上力量正在崛起的英国人,都意识到了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好的消息。

这些欧洲国家,早就想像葡萄牙一样,在中国大路上获得一个桥头堡,来开展和中国的贸易,为此他们之间这些年斗的很是厉害,荷兰人更是在占领了台湾,试图长期盘踞下去,还将西班牙人从台湾的鸡笼赶走,想要独享跟中国贸易的这块大蛋糕。

但是以前明朝态度很不明朗,奉行海禁政策,使得他们对此垂涎欲滴,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打开局面。

现如今中国面临巨变,新的大中朝皇帝对于传教士的态度明显要比以前的大明王朝开明许多,而且通过传教士带回的消息,他们也看出来中国的这个新皇帝,并不想继续大明禁海的政策,这便给予了他们一个希望,这一次传教士回来,荷兰人主动承担了运送这些传教士以及造船工匠的任务,并且将他们直接送到了宁波府登岸。

趁着这个机会,荷兰人请罗伯特代他们递交了一封信给肖天健,信中提出了想要和大中朝通商的事情。

对此肖天健考虑之后,召集诸臣又商议了一番,并未立即答应荷兰人的要求,而是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对荷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假如荷兰人今后想要和大中朝通商的话可以,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要停止一切和郑家以及南明朝廷之间的贸易活动,否则的话荷兰人便是对大中朝敌视,那么大中朝今后一旦消灭了郑家集团和南明集团的话,将会为此惩罚他们荷兰人,断绝一切和荷兰人之间的商贸交易。

当然这种事情不单单是只针对荷兰人的,肖天健顺便还派人乘坐荷兰人的船只前往吕宋的马尼拉,向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递交国书,同样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时下被西班牙国王统治的葡萄牙,当然也少不了眼下已经将触角伸到南洋的英国人,告知他们立即停止和郑氏集团以及南明集团的一切商业活动,如果他们同意的话,那么今后大中朝便可以准许他们通商,并且在沿海开放口岸,准许他们的船只靠泊进行贸易,否则的话,一旦大中朝解决了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之后,便会作为惩罚,禁止中国商人和他们进行贸易活动。

本来肖天健还想要提出来台湾的归属问题,令荷兰人无条件退出台湾,但是仔细考虑之后,现在他们大中朝海上力量还很薄弱,尚无法立即武力收复台湾,而且这么做很可能逼迫荷兰人和郑氏集团还有南明集团抱成团,在海上跟大中朝作对。

眼下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先解决郑氏集团和南明的问题,在统一了中国海上力量,整合出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他才能正式的将解决台湾的问题提到议程上来。

荷兰人提出贸易的要求,暂时没有被大中朝满足,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能算是一无所获,通过这次运送传教士到宁波府,他们正式的和大中朝发生了接触,也得到了大中朝的回复,让他们看到中国新皇帝对于通商之事,并没有拒绝,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但是对于大中朝提出的条件,他们也很是为难,因为他们看不出大中朝未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灭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如果时间短的话,这对于他们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是时间长的话,他们就等于要放弃太多的利益。

可是有一点就是荷兰人通过对中国近期政局的走向,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郑氏集团和南明集团时下已经不可能再光复大明了,对于这两股势力来说,在大中朝的兵锋之下,仅能苟延残喘而已,被大中朝灭掉,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乃至是葡萄牙人,都看得明白。

再说郑家近些年来在海上跟他们作对,收取过路费,也让他们非常不爽,雁过拔毛式的抽成,也让他们无法接受,可是毕竟郑家的水师实力雄厚,他们虽然船坚炮利,但是数量却无法和郑家的水师相比,蚁多咬死象,郑家就是靠着数量上的优势,才控制了海路,迫使他们不得不按照郑家的吩咐去做。

还有一点就是近一两年来,因为大中朝控制了富庶的江浙一带还有南直隶、湖广、江西之后,使得郑家获取这些地方的货物数量骤减,也使得这些洋人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获得大量的中国产品,尤其是被欧洲国家追捧的中国丝绸数量下降的非常厉害,还有瓷器数量也大幅下跌,长此下去对于他们洋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大中朝控制了货物南下出海,使得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长此下去即便是郑家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也等不下去。

于是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在内部商议之后,为了今后长远的利益,还是决定暂时停止一段时间和郑家的贸易活动,特别是郑家以及南明现在急需的武器以及火药,他们都加以限制,以各种理由和托词不再给郑家还有南明供货,当然暗中他们还是继续和郑家进行贸易,采购一些郑家出手的货物,以此来维持他们在东方的贸易活动。

这样的话,对于郑家和南明集团的打击非常大,本来他们财政就因为大中朝的逼迫捉襟见肘,所以急需通过和洋人贸易,来获取军饷武器,招募兵将,突然之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人都大幅减少了和他们的贸易活动,这就等于掐住了他们的脖子,这对于依靠在海上贸易,来获取资金的郑家来说,打击非常大。

而且大中军这段时间对福建的军事行动也很是频繁,大中军在四月底之前攻占了福宁州,进而开始对福州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虽然进入五月间,大中军不知为何,暂时停止了继续攻打福州,但是却并未将兵力后撤,使得郑家不得不在福州投入大批兵力设防,这对于郑家的财政压力非常大,使得郑芝龙为此有点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接下来他到底该怎么做呢?郑芝龙不由得感到头疼欲裂了起来。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六十章 贵客

肖天健在处理过了传教士的事情之后,五月间下旨暂停福建的军事进攻,但是却令罗汝才在湖广南部对广西开始动兵。

罗汝才这几个月间,奉命抽调出了四川和湖广的一批人马,一方面接管了已经宣布投顺大中朝的贵州,配合前去赴任的行政官员对贵州实行统管,另一方面则在湖广南部的郴州、永州两地调兵,并且在湖广南部招募编练新军,集结起了四万余兵马,到了五月间的时候,这些兵马已经结束了训练,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于是肖天健便下旨,令罗汝才率军,开始对两广用兵,郴州一路人马出郴州攻入广东省,对韶州和南雄等地发动了进攻,而永州一路人马,则将兵锋指向了桂林,如此一来,永历朝便紧张了起来,不得不调集兵力朝桂林和韶州府行动,想要阻挡住大中军对两广的进攻。

何奈时下永历朝的明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很差,根本就不是已经接近金现代化军队的大中军的对手,在罗汝才动手之后不久,大中军便在韶州大败了明军一场,一举击垮歼灭了明军近两万人马,五月底便攻占了韶州府城,打通了前往广州的通道。

而另一路从永州出发的人马,也很快在桂林一带击破了明军的阻击,兵锋直抵桂林城下,桂林守将马方眼看不敌,当即率部投降了大中军,如此一来桂林也被大中军攻占,永历朝一下便被打蒙了,永历帝生怕大中军一鼓作气杀到广州,于是便在大臣的怂恿下弃了广州府,逃往了南宁。

如此一来永历朝的明军更是士气大衰,无心继续跟大中朝死磕了,仅仅两个月时间,大中军便控制了南雄等地,兵锋直指广州府。

同时桂林方面的大中军在肃清了周边明军的抵抗之后,再次挥师南下,开始对平乐府和柳州府用兵。

但是由于天气炎热,大中军的一些来自北方的老兵,在进入气候炎热的南方之后,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水土不服的情况,病倒的兵将数量很多,这对于大中军的进攻来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批病患兵将不得不被后送养病,使得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开始缓慢了下来。

不过幸好罗汝才在动兵之前,从湖广南部招募了不少的新兵,这些人比较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倒是保存了战斗力,否则的话这次行动很难再有所突破,不过因为雨季的到来,还是使得大中军在两广的行动在进入六月中旬之后,暂时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肖天健看罢了战报之后,同意了罗汝才暂时停止进攻的请求,毕竟南方受到的兵祸比较少,大中朝想要一朝一夕便将永历朝给灭掉,也不是太可能的事情,对于严重依赖火器的大中军来说,想要在南方雨季之中继续大规模的行动,这样会造成大中军大量的伤亡,所以暂时停止行动,也是无奈的事情。

于是在进入六月底之后,南方持续了三个月时间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了下来,战事情况又一次进入到了僵持阶段。

而肖天健在这个期间,也在南京迎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客人”,五月间西北军将他们俘虏的李自成,从陕西押送到了南京城中。

随行一起前来的还有投顺肖天健的田见秀,田见秀在抓住了李自成之后,便将李自成交给了大中军,阎重喜本来的意思是干脆就地就在汉中府,将李自成给杀了拉倒,省的李自成的余党再想办法营救他。

但是这件事阎重喜没有敢私自做决定,而是派人请示了肖天健,肖天健回复的圣旨是将李自成押赴南京受审,所以这一来一回便耽搁了不少时间,阎重喜在得到了圣旨之后,这才将李自成从西安府起运,押赴到了南京,等到了南京的时候,便已经是五月间的事情了。

李自成的被俘,使得他搭建起来的草台子大顺政权彻底瓦解,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枭雄,肖天健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想要最终见一下这个枭雄,这才在他的旨意下,促成了将李自成押赴到南京城受审。

田见秀也是随同押送人员一同抵达的南京城,对此肖天健亲自在宫中召见了田见秀,并且封田见秀为汉中侯,并且依照当初对李自成的悬赏,如约对其赏银万两,令其在兵部行走,让田见秀大为感激,连连谢恩,这样的赏赐,对于田见秀来说,已经是他最初没有敢想的事情,可见的肖天健对田见秀是相当的礼遇了,至于在兵部行走,虽然不算是什么实权的差事,但是田见秀也知道,他这个作为投奔过来的人,是无法和那些跟着肖天健打天下的军将们相比的,能捞取到这样的好处,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只要他以后好好办差,也不见得没有出头之日,于是田见秀千恩万谢之后,退出了皇宫。

李自成入南京之后,便被押入了大中朝刑部大牢之中,被严密的看管了起来,按照大中朝时下的制度,李自成将会被移交到大理寺进行审判。

李自成身负沉重的脚镣枯坐于牢房之中,关押他的牢房条件并没有像他起初想象的那么阴森可怖,而且这一路上行来,除了没有自由之外,沿途押送他的那些大中军兵将也没有刻意的虐待于他,正常的吃喝基本上保证了他的需要,即便是到了南京城,也没有让他坐囚车带枷游街示众,而是低调的被大中朝的司狱接管过来,装入了一辆大车运送到了刑部大牢之中。

李自成此时早已是万念俱灰,心知已经无法幸免,当初被田见秀率人抓住的时候,他也曾经想过要避免被辱,干脆自杀拉倒,但是大中军对他的看管甚严,几次自杀企图都被看管他的人员发现制止,使得李自成数次自杀未遂。

李自成被移送到西安府之后,发现大中军并未太过为难于他,虽然膳食上比较粗糙,但是也没有刻意的饿着他,故此几次自杀未遂之后,李自成也就不再试图自杀了,只是静候着对他最后的处置。

他很清楚像他这样的人,大中朝是绝不会留下他的性命的,他被杀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且很可能像当年他舅舅高迎祥那样,被大明朝千刀万剐,但是这对于李自成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了。

假如在大中朝立国之后,他便宣布投顺大中朝的话,估计着肖天健还能给他留下性命,但是现在他已经不指望肖天健还能让他活下去了。

这些日子,李自成一直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从最初的一个驿卒,到后来叱诧疆场的义军首领,再到大顺皇帝,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