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这才有了肖天健在南京大宴群臣,喝了个东倒西歪的事情发生,如果不是侍卫和内阁大臣照应着,肖天健保不准便会当场出糗了。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裁军

也就在万众皆以为大中朝今后会彻底安生下来,全力恢复各地农经的时候,内阁大臣们也在商议着要裁撤一些兵马,准备将精力全都投入到恢复各地经济民生的事情上的时候,海军方面和海上贸易集团都提出来,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要将台湾岛拿下来,将盘踞在台湾岛上的荷兰人逐出台湾岛的时候,肖天健却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了反对的意见。

对于裁撤过剩的军队问题上,肖天健并未反对,经过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之后,大中军也膨胀的非常厉害,经过粗略统计下来,各地的大中军这几年来,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力度,不断的进行征兵,再加上不断的收服各地的乱军和明朝旧部,即便是大中军一边打一边裁撤遣散闲杂人员和老弱残兵,也使得大中军到了天元三年夏季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近百万的数量了。

百万大军对于后世也许算不上太多,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即便是大中朝所辖人口已经过亿,但是一百多个人养活一个兵还有十几万匹各种骡马,对于新立的大中朝来说,无疑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何况现在大中朝也是处于百废俱兴的阶段,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而且肖天健一心一意要尽快打造出来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海军可是纯烧钱的兵种,不裁撤掉大批陆师的话,无论如何也架不住这样的消耗。

再加上当兵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劳力,现在大中朝百废俱兴,大批撂荒农田需要重新复耕,因为前期农业因为天灾战祸遭受破坏严重,耕牛大批被杀掉,农耕更需要以人力为重,可是这么多青壮被征做兵卒,这对于大中朝今后的复苏也非常不利,所以裁撤各地陆师便必须要尽快展开。

所以肖天健也同意内阁大臣们提出的裁军计划,将现有的百万大军裁撤掉三成甚至于一半,令其卸甲归田。

但是内阁大臣们提出的裁军计划,却遭到了兵部上下的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如今各地刚刚平定,还有许多大明余孽在蠢蠢欲动试图复国,西北方面还有李自成余孽尚未尽数被讨平,而且这些大中军兵将之中,有许多人为大中朝出生入死,现在刚刚立国不久,便要将他们赶回家,这么大批的兵将一旦安置不好的话,便又会成为不稳定因素,使得刚刚稍稍平定下来的局势重新糜烂。

而且永历现在逃入缅甸,北方还有建奴和蒙古人的事情没有解决,下一步肯定还要在北方动兵,所以眼下大批裁撤陆师并不合适。

对于军方的态度彰显出了文武之间的严重分歧和矛盾,这是一场博弈,而肖天健无疑便是这场文武之间的博弈的裁决者。

对此肖天健考虑再三,多次和内阁以及兵部方面进行商量,但是最终肖天健还是下旨,对各地军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编,但是对于裁撤兵马数量,采取了分批裁撤的方式,在本年度也就是天元三年之内,各路兵马现行整编裁撤两成兵马,将军中一些老弱兵将先行裁撤,令其卸甲归田。

当然这次裁军也并非简单的将这些兵将遣散回家务农便拉倒了,对于裁撤兵将,肖天健要求给予厚待,特别是对那些有功的将士,更要给予厚抚,根据其军阶不同,给予数量不等的遣散费。

另外这些兵将遣散之后,要返回原籍进行安置,各地官府要妥善对其进行安排,绝不容许出现让兵将们一回家便立即陷入到饿肚子的境地之中。

好在中国经过这次大变之后,原来各地被大明皇亲国戚以及一些勋戚权贵大量兼并的土地,现如今已经基本上都被收归了国有,这些土地除了可以安排原来大批的失地流民之外,还有不少的剩余,故此撤编遣散兵将返回原籍之后,可按照朝廷的要求,每人可根据田地的厚薄不同,获取到数量不等的田地,作为他们今后养家糊口的基础,而且朝廷对于这些遣散回乡的兵将,还给予免征两年的特殊优待,尽可能的减少这些兵将们返乡之后所产生出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大中军之中,还有一大批情况比较特殊的人员,那就是这些年来俘获的敌军,因为担心这些俘虏一旦遣散马上变成流匪,所以这些俘虏们也多被编列为辅兵随军看管听用。

对于这一批俘虏,自然不可能像大中军兵将那样得到厚待,但是就地遣散也不是办法,肖天健便提出了一个建立建设兵团的想法,将这批俘虏调至一些边境地区,准其将家人也带上,一起前往这些偏远之地进行编管屯耕。

北方因为天灾战祸的原因,原来边境地区很多地方重新变成了荒芜之地,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远没有后世那样的见缝插针般的密集,所以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屯耕,可是既然是偏远之地,生存条件肯定要相对恶劣一些,普通的民众是不愿意轻易便去这些地方落户的,唯有通过强力政策,先将一些俘虏送到这些地方安置,带到这些偏远之地各种生存条件改善之后,方能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内地百姓移民,这个办法也是对偏远地区开发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肖天健提出这个想法之后,立即便得到了文武两方的支持,于是在天元三年下半年的时候,大中军便开始了正式的裁军。

一批批俘兵开始被拖家带口的遣送往了各地的偏远地区,而一些老弱残兵也开始在领取到遣散费之后,逐步的返回原籍接受安置,虽然这裁撤遣散这么多兵将,对于大中朝来说,一下便要支出一大笔银子,但是为了今后大中朝的长治久安,户部方面还是想办法咬着牙将这笔钱拨了出来。

但是作为遣散人员,诸军之中的那些在各地讲武堂结业的学员兵们,却被肖天健要求尽数保留了下来,这些人乃是肖天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职业军人,不同于一般招募的兵卒,他们每个人都接受过严苛的训练,对于大中朝和肖天健都非常忠诚,战场上表现的也非常勇敢,一旦将他们裁撤回家,那可就让肖天健心疼大了。

趁着这次南方平定和裁军的机会,肖天健又一次对大中军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调整,对大中朝各地军队进行了重新编列,按照原来大中军推行的五五编制,对诸军进行再一次的整编。

大中军现在基本独立作战单位是师一级的作战单位,每个陆军师除了编入五个标准战兵营之外,还另外编入一个师属斥候连,一个师属炮兵营,一个师属辎兵营,一个师属工兵连。

而一个营则下辖五个战兵连,一个斥候小队,一个营属炮兵连,如此类推,使得一个整编师齐装满员的话,兵力达到一万人左右。

另外在师一级的作战单位之外,增设一个团一级的独立作战单位,通过裁撤一些部队的同时,以留下的人员组成独立骑兵团、独立工兵团、独立炮兵团、独立辎兵团等独立兵种的部队,平时不编入作战师,但是在战时可随时按照需要,将这些独立团编入到作战集团之中,作为补充和加强使用。

对于多出的人员进行裁撤,不足的人员进行以其他军中裁撤之后留下的精兵进行补充,使之都达到齐装满员状态。

原来大中军共划分成了四个镇军外加一个战区,另外还有一个直属近卫军,这一次趁着整编的机会,肖天健又一次对大中军进行了重新划分。

取消镇军称呼,并且效仿后世称呼,将镇军改称为军区,成立西北军区、中原军区、北方军区、西南军区、东南军区、辽东军区以及一个近卫卫戍军区,共七大军区。

军区长官的称呼也改称为军区司令长官,下设一个参谋长直领一个军区参谋部,另设两个副司令长官,来构成军区指挥系统,根据其作战任务的强度不同,各辖四个到七个作战师不等。

西北军区还是主要负责陕西、山西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继续由阎重喜担纲。

北方军区主要负责河北、宣大、山东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由刁正担纲。

中原军区主要负责河南、湖广、南直隶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继续由刘宝担纲。

西南军区则主要负责四川云贵三省的防务,司令长官由李栓柱继续担纲。

东南军区则主要负责浙江、福建、两广一带的防务,司令长官由石冉担纲。

辽东军区则主要负责辽东一带的军务,司令长官由罗立担纲,但是暂时辽东还被建奴控制,辽东军区暂时驻于已经改称为北平府的顺天府和永平府,一部分暂时驻于山东登莱一带,下一步大中军势必发动第二次北伐,光复辽东之地,辽东军区方能移驻到辽东。

还有一个近卫卫戍军区现在情况比较特殊,暂时驻在南直隶,负责拱卫现在的临都南京,和中原军区防地有所交叉,但是大中朝已经决定,今后会定都北京,所以今后卫戍军区会随着都城的迁都,也会移至北平府驻防,第一任司令长官由刘耀本担纲。

至于其他跟着肖天健出身的陆师大将们,则基本上都出任了各军区的副司令长官,但是因为赵二驴因为和李栓柱素有间隙,肖天健将其调至了东南军区做了石冉的副手。

本来肖天健是想要让罗汝才出任东南军区司令长官的,这作为他对罗汝才这么多年来,对他一直俯首帖耳鼎力支持的一种嘉奖,但是在年初攻打云南之战中,罗汝才却在军前得病,险一些丢了性命,虽然后来在一些名医的努力下,保住了性命,但是身体却大不如从前了,罗汝才自己也知道没法继续在军中干下去了,平定云南之战结束之后,罗汝才便主动请辞,要求回乡荣养。

于是肖天健只好授罗汝才为定南伯,准其退出军中,并在南京城授其一座大宅,作为他退役之后荣养之所,并且由大中朝终身供养,作为对罗汝才这些年来功劳的回报,罗汝才欣然同意,就此退出了军中,回到了南京城荣养。

但是就在这次的大整编定下来之后不久,阎重喜也因为旧伤复发一病不起,无法继续担任西北军区司令长官之职,于是也请辞退役,肖天健感念于阎重喜劳苦功高,准其退役,授其为三等平西公,在洛阳授其府邸,供其颐养,西北军区司令长官则改由李凌风继任。

除了陆师之外,海军方面也进行了整编,原本统一的海军,以松江府长江口为界,划分成了北方海师和南方海师两个部分。

刘江出任海军总司令长官,原海军大将萧如风出任北方海师司令长官,刘岩明出任南方海师司令长官。

原来海军船只和人员重新划分,将一批兵将和船只划拨到了原本实力很弱的北方舰队,大大扩充了北方舰队的实力。

而北方舰队的总部则没有选在原本设施比较好的登州,而是被肖天健指定选在了浮山所,也就是后世的青岛,另外船队的驻地也选择在了浮山所和威海卫以及登州三地,作为北方海师的主要靠泊补给基地。

至于南方海师的总部则设在了宁波府,船队驻泊地则主要以舟山、温州、泉州、广州四地为主要停泊之地。

整个对军队整顿持续到天元三年年底才彻底结束,所有军队完成了整编和裁员以及换防等事务。

至于海军方面在平定海南岛之后,提出的要出兵征讨台湾,逐走霸占台湾的荷兰人之事,肖天健暂时给压了下去,原因无他,只因为随着南方诸省的平定之后,大中朝下一步用兵的重心要迅速朝北方倾斜,尽快解决盘踞在辽东的建奴,暂时肖天健不想两线用兵,只等解决了建奴这个大麻烦之后,他才会下手解决台湾甚至于琉球国乃至是吕宋的问题。

但是虽然南方诸省永历之乱虽已平定,但是永历帝朱由榔却并未被大中军擒获,在大中军攻占云南的时候,朱由榔见势不好便在一些死忠的随扈之下,落荒逃入了缅甸,被缅甸王收留。

这件事令肖天健很是不喜,历史上朱由榔也是逃到了缅甸,可是没想到这一次他早于历史十几年的时间,却还是没有抓住朱由榔,于是肖天健着令李栓柱在平定云南之后,派兵出征缅甸,对缅甸王施压,迫使缅甸王交出朱由榔。

在天元三年底的时候,李栓柱派出了一支由两个西南军区的轻装山地师从云南出发,进入了缅甸,开始对缅甸王朝用兵,但是缅甸北方山林密布,气候条件和道路条件相当恶劣,虽然大中军入缅,但是这一场仗注定不会打的很顺利,短时间之内估计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但是肖天健认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作战,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战力,消耗太多的资源,迟早还是可以解决缅甸的问题的。

最起码这一次西南军区入缅作战,也要将整个缅北给纳入到大中朝的国土之中,逼迫缅甸王对大中朝俯首称臣不可,但是这样的小规模作战,他就全权交给了李栓柱负责,至于他的精力,则开始再一次放在了北方。

第六卷 终战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二次北伐

整个天元三年,肖天健就这么在忙忙碌碌之中渡过,这一年对于大中朝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

大中朝在这一年之中,平定了整个南方诸省,另外完成了对大中国防军的重新整顿,划分出了新的控制区。

再者肖天健还在这一年之中,对原来的明朝行政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湖广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划分成了湖北和湖南两省,而南直隶也划分成了江苏和安徽两个省,至于北直隶则将原来的顺天府从北直隶划分了出来,改称为了北平府,下辖原来的顺天府和永平府两地,其余的北直隶之地也改称为河北省。

至于行政管理方面,原来大明实行的是承宣布政使司制度,和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共管。

但是现如今大中朝改行军区制度,将军队的管辖权全部单列出来,文武分治,所以都指挥使司就没必要存在了。

于是肖天健将原来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改称为了行省,重新构架起了行政管理制度,每个省暂时保留巡抚的称谓,其实就是省长,另外在巡抚之下,设立几名副职,在巡抚之下分管工农商学以及司法等各种事务,其中司法则直隶朝廷,作为单独的部门设立,地方官员无权干涉司法部门的事务。

至于原来飞州府县等行政区划,则原则上予以保留暂时不予变动其隶属关系,官职上也继续暂时保留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省的搞出什么市长县长之类的称谓,让人不好接受。

总之大中朝军政分开,文不主军,武不干政,各行其责,省的像以前那样,文官管军事,管的是一塌糊涂,武将插手地方事务,结果发展成军阀集团,文武官员都去干他们该做的事情,改变以前地方文官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做什么都纯粹一些。

整个天元三年之中,大中朝各地逐渐平静下来,虽然不可能做到让所有老百姓都一下子吃饱穿暖,可是随着地方平定之后,各种事务都开始恢复,老百姓起码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过着朝不保夕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农业的恢复使得许多地方的粮荒问题逐步的在缓解,加上朝廷政事开明,对于地方存在的困难反应迅速,推出各种惠民政策,减免农民负担,劝农兴商,并且在各地办学开矿,使得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人心思安之下,没事起来闹事的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总之就是一条,大中朝在肖天健和一众大臣们的努力之下,开始走入到了复兴的道路之上,之前的混乱局面已经没有了,这才是大中朝建立以来对于国家最大的贡献。

可是肖天健接下来再一次把目光投到了北方的辽东之地上面。

天元四年新年刚过,肖天健便在南京宫中召开了内阁扩大会议,除了内阁大臣之外,还有各地的军方主官也在过年的时候,奉旨从各地赶到了南京城参加这次会议。

而这次会议的议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第二次北伐行动,彻底将建奴这个中国的毒瘤,从中国这个巨人的身体上挖去,消除掉这个大中朝的心腹之患。

自从天元元年第一次北伐,在山海关击败了建奴大军之后,因为兵力和物资的原因,大中军当初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出关追击建奴大军,只能调头还师关内,攻打北京城先覆灭掉大明王朝,这让当初参战的兵将们无不感到扼腕叹息。

接下来这两年大中朝便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南方,无力北顾关外的建奴,现如今到了天元四年,大中朝终于解决了南方之乱,可以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建奴这个大麻烦了。

当得知肖天健准备再次发动北伐出关收拾建奴之后,诸将顿时都兴奋了起来,尤以当初未能参加北伐的石冉、李栓柱、刘宝三人更为激动,马上便请命也要北上参与这次辽东之战。

但是肖天健笑道:“你们三个之中除了刘宝之外,李栓柱和石冉你们两个都要坐镇东南和西南,特别是李栓柱你,现在你们西南军区正在对缅甸用兵,先盯住朱由榔的事情吧!这次北伐肯定你们没几乎参与了!

而且你们麾下基本上都是南方兵,根本不习惯北方气候和水土,去了也是给这次北伐添麻烦!只要你们盯紧了南方,不要在此次出兵辽东的时候,你们辖地之内出什么大乱子,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倒是刘宝这次你们中原军区,需要承担对北方后勤物资调集和转运之事,但是可以调集中原军区一个精锐师北上,参加这次辽东之战,压力不会太小了,刘宝也要在中原坐镇,就不要再想去辽东的事情了。

这两年来,你们的仗都没少打,该让罗立和王承平他们这些人出出力了!所以这一次出兵辽东,主要以辽东军区为主,北方军区和卫戍军区为辅,另外佐以西北军区和中原军区各一个精锐师来完成这次对建奴的最后一击!

李信,你先说说这一次你们兵部参谋总部对于此战的兵力部署吧!”

石冉、李栓柱、刘宝一听,都大为泄气,但是想想也是,他们这次却是不太合适丢下手头的事情也去参与辽东之战,于是便只能点头接旨。

李信听罢之后,拿出了一份作战计划,翻开之后说道:“本次北伐,正如圣上所说,以辽东军区为主力,北方军区和近卫军为辅,来对关外建奴进行最后一击!

兵力部署如下,辽东军区此次将会动用全部兵力,其中包括新编骑兵第一师骑兵一万人,另外加上宁远第二步兵师(原近卫二师)、辽东第十六步兵师也就是原近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