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这种战斗也不可能是发生在滩头,而是在明军顺利登陆后的阶段。

    毕竟明军偷偷渡江的地方是不固定的,大唐新军的两个混成营只能在好几个渡口都安排人手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明偷渡上岸了,混成营的主力部队才会前往拦截。

    也许有人要问了,万一明军的主力部队也偷偷渡江怎么办?

    李轩表示,如果明军这么干他能做梦都笑醒?

    数千上万的明军要偷偷渡江?

    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他们能直接飞过来,要不然的话就只能用大量的船只和木筏,竹排这些渡江工具,仅仅是准备这些渡江工具,都够明军忙乎好几天了。

    如果明军主力是直接从澜江渡口里带着这些木筏,把他们扛上岸到其他地方渡江,大唐新军的探子们又不眼瞎,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并传回消息。

    到时候大唐新军的主力也会跟着明军一起运动,他们往下游走,大唐新军也是跟着往下游走,他们往上游走,大唐新军也会跟着往上游走。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旦明军主力走,不管是去其他地方渡江还是跑到哪里去,这就得等于澜江渡口这一边,明军主力已经不在了,这个时候如果李轩带着大唐新军渡江,然后直奔兴泉府城的话,那些明军还不得被吓死。

    明军也是害怕伪唐贼军们渡江攻打兴泉府城啊,要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和伪唐贼军们对峙好几个月了。

    不过他们还不知道,李轩暂时不打算这么办!

    兴泉府城是要攻打的,但不是现在!

    如今他还个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先把眼前的这一万明军先灭掉再说,等干掉这一万明军,整个兴泉府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要干掉这一万明军,最好的办法还是依托澜江,打一场防守作战,如此才能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地利以及火器优势。

    如果贸然渡江,然后被对岸的明军来一个半渡而击或者是走着走着就被伏击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现在的李轩可不想去冒这个风险。

    所以他等,等着明军渡江的那一天!

    反正现在明军也已经来了,而且看情况一时半会的明军也不看再继续派遣大军前来增援,这一万大军就已经很看得起他李轩了,再来好几万明军的话,李轩都要怀疑自己走大运,让明军提高了百分之三百的重视程度了。

    自己小小一个土匪头子的造反,哪怕是已经打下了正泰县,但是县城都还没有拿下来呢,明军就算重视,但也应该是重视的有限,派一万人来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

    李轩耐着性子等着明军的下一步动作,而对岸的明军也是没有让李轩等太久,明军主力抵达后的第十天,澜江渡口的东岸就是出现了众多的小船以及木筏等渡江工具。

    之前明军也是准备了不少渡江工具,但是根据那些渡江工具的数量来看,顶多也就是能够带两三千人同时渡江,然而这一天,明军却是不知道那里一下子弄到了这么多的小船。

    有这么多的小船和木筏,已经足以将七八千明军运输过江了,而上万的明军也不可能都是战斗部队,卫所兵和募兵加起来估计也就六七千人。

    如此也就代表着,这些船只已经足以将明军的主力运输过江了!

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 
李轩猜着,这些船只应该是他们在后方打造的,然后直接用了大量的人力搬运过来。

    他们打造的小船和木筏都很小,用多一点的人完全可以抬着走。

    如此也就怪不得大唐新军的探子们没有发现他们大规模打造渡河工具的踪迹了。

    “看来,他们近期是要准备渡江了!”西岸的山坡上,曾子文如此对李轩道:“而且这渡江恐怕是会很迅速,他们这是要一鼓作气打上岸来!”

    明军故意瞒着,在后方打造渡河工具,肯定是带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想法。

    要不然他们大大方方的直接在河滩上打造渡河工具也不碍事啊!

    李轩此时转头对谢梓炜道:“炮队这边准备好,只要伪明贼军的船只密集出现在河滩上,就开炮!”

    明军是早已经知道大唐新军的火炮能够打到差不多四百米远的河滩上,所以他们虽然也在河滩上修筑了一些防御工事,但是都是零零散散的修,而兵营更是修在了距离河边数百米远的地方,如此就能够有效避免大唐新军这边的火炮袭击了。

    但是明军如果想要渡江,他们总得把船只搬运到河滩上,甚至是直接放入到河水之中的,明军士兵也是要从军营里走出来,然后拥挤在河滩上登船的,而这个时候,他们将会成为炮兵队的靶子。

    密集的人群将会让炮兵队每一炮都不至于落空。

    唯一可惜的是,河滩上的土地过于松软,实心弹打过去后其动能会被松软的土地迅速吸收,大大减少了实心弹的杀伤力。

    谢梓炜此时也是道:“臣遵旨,只要伪明贼军一踏上河滩之地,我炮兵队就会六炮齐发!”

    谢梓炜的炮兵队如今拥有一门八百斤五门五百斤的火炮,八百斤的哪门意大利炮就不用说了,威力相当强悍。

    就算是五百斤的小炮,实际上它也不小,只是比那门意大利炮小一些而已,其最远的有效射程也能够达到四百米左右。

    这个距离,已经足以有效杀伤东岸的河滩地带了。

    这两种火炮,其实除了重量不一样,构造基本一致,你可以简单的认为五百斤的火炮就是八百斤火炮的缩小版。

    由于是同样款式的火炮,这重量和体型都缩小了,其威力自然也就相对的缩小了一些,不过缩短了百米的有效射程并不放在这种小炮澜江防御战上的实际效能。

    果然,和预料的一样,明军他们在当天晚上就是趁着黑夜的掩护开始往河滩上搬运小船木筏等渡江工具了。

    此时,谢梓炜的炮兵们也是第一时间进行开火!

    这也算是大唐新军的第一次夜间实战炮击,不过之前他们也是在大晚上打过几炮,一是用来吓唬吓唬明军,顺带着看能不能打中几个人,第二个嘛,也是为了训练。

    加之他们在这个鬼地方都已经待了三个多月了,不说东岸的每一寸土地他们都熟悉,但是至少东岸的那几百米河滩之地,他们绝对是了如指掌,不提上一次的澜江之战,就是过去三个月里,他们一看见有数量比较多的明军在河滩上出现,就会打上那么一炮。

    有时候看见明军的将领到江边视察之类的,也会打上那么几炮,看能不能蒙中一个明军大官。

    虽然过去三个月的战果屈指可数,更没打中什么大官,但是这炮打得过了,自然也就成老司机了,如今谢梓炜他们对那边的地形相当熟悉,哪怕是黑暗中,都知道该怎么调整炮位,然后开炮。

    随着隆隆炮声响起,这澜江上的夜晚又是变的热闹了起来。

    西岸这边,大唐新军修筑的胸墙上的六座炮位不时的腾起一团橘红色的火光,随着火光闪现,隆隆炮声也是随之传遍了方圆数里的澜江江面。

    此时河对岸的河滩上,一个个黑不溜秋的实心铁球就会从黑夜中闪现,然后砸在河滩的土地上。

    炮弹挑起又落下,击穿了刚被送上来的木筏,让这些明军打造的木筏四分五裂,木屑横飞。

    有些炮弹则是击中了搬运这些船只、木筏的明军士兵,这被实心球炮弹打中的明军士兵,多数都是一声不吭当场身亡,因为这么大一个实心铁球高速撞到人的身上,整个人都能被撞的粉碎。

    那些没当场死亡的就是一些被击中了四肢的人,但是他们顶多也就是多惨叫几声,因为他们的四肢大多已经是被炮弹带着飞走了,断手断腿的他们很快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不过虽然隆隆炮声中惨叫声不断的传出来,然而明军运输渡江工具到河边的举动却是没有停止,反而是加快了进度。

    也是,谢梓炜的炮兵队虽然很卖力的不断开炮,但是这三百多米的距离也是有点远了,不可能说做到指哪打哪。

    而且很重要的是,现在是晚上,河对岸的明军也没傻乎乎的点着大量的火把搬运渡江工具,他们只点燃了少数火把,借着微弱的火光搬运着。

    而这些微弱的火光隔了几百米后,江对岸的炮兵们也就看不太清楚了,只能是依稀看见一些人影吗,根本无法把炮弹打向有密集明军的地方,如此自然也就降低了炮弹的杀伤力。

    毕竟这种实心炮弹,得直接命中敌军了,才能够造成杀伤效果,不然的话,就算是这个炮弹从明军的身旁几厘米之外飞过去,都是没有任何用的。

    如此也就代表着,要想取得良好的杀伤效果,就得往人堆里打,如果是敌军散的很快,那么实心炮弹的杀伤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

    如此打了半夜之后,哪怕李轩看不到炮击的效果,但是从明军没有退缩,反而是加快了速度,派遣了更多人去搬运船只木筏的时候,李轩就知道,这大晚上的炮击不靠谱。

    要是打一晚上的话,估计也打不中多少明军,反而会造成弹药的浪费以及火炮寿命的减少。

    大唐新军的弹药可是宝贵的很,每一颗炮弹,每一包火药,那都是花费高价从外面购买了物资后生产出来的,成本那是相当相当相当的高。

    所以等到了下半夜后,李轩很干脆的下令停止炮击,然后给予全军下了命令,除了值班警戒部队外,其他的一律睡觉。

    如今傻子都能够猜得出来,明天一大早明军肯定是要大规模渡江的了,今晚要是不养足了精神,明天顶着黑眼圈打仗的话,那就不好了。

    同时他还让传令兵连夜把明军准备渡江的消息传递给了第一和第二混成营,让这两支部队连夜赶回来。

    既然明军已经是决定还是在这里渡江,那么也就不用防备明军从其他地方过来了,至于小规模偷偷渡江而来的明军,一时半会的也影响不了战局。

    如今最关键的还是澜江渡口这里,李轩必须汇集所有主力部队和明军再来一场生死决战!

    毕竟,预计明天可能到来的战斗,将会是大唐王朝所面临的又一次国运之战,胜了会怎么样不好说,但是败了肯定是大家都不可能落得什么好下场。

    大唐王朝的造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仅仅是李轩不能善了,其他的文武高级官员们一个个都别指望着明王朝会放过他们。

    你都把一个县都给占领了,而且前后还杀伤了好几千的明军,最最关键的是,你还败了。

    这样的情况下,明王朝肯定是抓到一个杀一个!

    想要活命,那只能祈祷自己逃的足够快了。

    两个混成营的大唐新军相继从传令兵的手中接到了来自李轩的命令后,自然也是不敢耽误,连夜启程赶回了澜江渡口。

    第一混成营距离澜江渡口大约八里路,而且他们也没有带什么辎重,日常补给都是直接由辎重部队运输给他们的,同时还是在主场作战,道路也是相当熟悉,因此轻装赶路的情况下比较快速,预计明天早上就能够回到。

    第二混成营距离要稍微远一些,在十里之外,同样是轻装行军,估计也是差不到要到黎明时分才能够赶回去。

    而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离开两个时辰虎,大约就是凌晨三点左右,距离原先第一混成营不远的一个小渡口,突然是有着大量的明军出现,然后他们直接从后头搬出来了大量的小船和木筏,走到江边后放下船只木筏就是开始渡江。

    这些明军的动向,自然是被留守在此地监控的十几个大唐新军士兵给发现了。

    “他们好多人,至少有上百条船!”这些士兵们的排长看着江面上的木筏、船只上的灯光,一下子脸色就变了。

    这上百条船,至少可以装上一千多明军过江呢!

    “快,立即骑快马回去告诉大人们,明军要过江了。”一看明军过江的规模,这个排长就知道要坏事了。

    这可不是之前的那种小打小闹,明军只派了几条船,几十人上百人过江,而是一次性就有上百条船,这过江的明军最少都上千,甚至都有可能达到两三千人。

    如今己方的主力部队都在防备澜江渡口对岸的明军,这个时候如果有两三千的明军绕道己方主力部队的后方,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当即,就有两个士兵翻身上马,然后丝毫不顾惜马匹的体力,直接猛抽马鞭,催动着马匹快速狂奔,他们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第一混成营的营官方希同,更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后方的李轩。

第三百零一章 阴沟里翻船() 
以澜江渡口为中心,对于上下游多个适合渡江的河段,不管大小大唐新军都是派遣了人手进行监控,并且为了作战指挥方便,还在地图上把这些适合渡江的河段安排了编号。

    大唐新军的斥候们发现明军大规模渡江的二号渡口,因为相对于其他几个小渡口更适合大规模的部队渡江,因此也是一直受到了大唐新军的重视,之前方希同的第一混成营,就是驻扎在距离此地不远的。

    之前明军也是多次派遣了人手从这个小渡口偷渡夜袭,但是一直规模都不大,顶多百来人而已,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明军竟然会在这个地方大规模渡江,而且还是夜间的渡江。

    当方希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怎么办?”这个时候,方希同的脑海里是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他接到的命令是快速增援澜江渡口的主力部队,并且是需要在凌晨之前抵达,和主力部队一起抵抗明天一大早的明军主力渡江。

    然而这个时候,二号渡口却是发现了至少上千明军在渡江,这就不得不让方希同犹豫了起来。

    他是继续执行李轩的命令,还是说掉头回去,拦截从二号渡口渡江的明军?

    如果掉头还回去的话,先不提自己的两百五十人能不能挡得住超过千人的明军,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抗命啊。

    这抗的还不是一般的命令,而是李轩给他下达的命令,换句话说,那就是抗旨不准,这样的罪名不管是放在哪一个朝代,那都是杀无赦的死罪。

    可是继续回去的话,让至少上千名甚至有可能更多的明军通过二号渡口后,岂不是能够包抄了己方主力的后方,到时候麻烦可就大条了。

    考虑了数分钟后,方希同当即命令自己的传令兵快马飞报,务必最短时间内把明军渡江的消息报告给位于澜江渡口的陛下,同时请求陛下示下,自己是该继续增援澜江渡口,还是掉头回二号渡口。

    至于他自己则是带着第一混成营原地休息,并提前就餐,一旦等到来自李轩的命令后,不管是继续增援还是掉头返回二号渡口,都能够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如果是从军事战术的角度而言,他的这个选择毫无疑问是下策。

    这个时候的他不管是继续前进还是掉头回去,都比现在这样待在原地不同来的好。

    今天晚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相当宝贵的,而他的决定,会让第一混成营无所事事至少一个时辰以上。

    而这一个时辰的错过,也许就会导致第一混成营无法参加决定性的战斗,而第一混成营的缺战,甚至也有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败坏。

    大唐新军的总兵力虽然说有将近四千之众了,但是其中四百多人只是辎重部队,还有四百多乃是使用冷兵器作战,明军俘虏出身的守备营。

    真正被当成主力的只有三千人左右。

    而这三千人里,又以第一步兵营和第一混成营的战斗力最为强悍,作战经验最为丰富。

    如果说第一混成营没有参加战斗,对于大唐新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

    更不要说,战场上双方僵持着的时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那绝对是能够造成巨大啊影响的。

    方希同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是他依旧选择了先报告给李轩,并等待李轩的命令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相对于方希同的保守决定,第二混成营的营官李春景的决定却是要果断而坚决的多。

    和第一混成营一样,第二混成营在接到李轩的命令后也是启程奔赴澜江渡口,但是刚走了半个时辰就是有人通报,三号渡口出现了大量明军渡江,初步估算明军的兵力至少在千人以上。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春景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下令道:“命令全军立即返回三号渡口,把明军拦下来!”

    此时又有人面露疑惑道:“可是我们的任务是增援澜江渡口啊,这掉头回去的话恐怕……”

    这人没有明说,因为下一句就是抗旨不遵了。

    李春景道:“澜江渡口那边有主力三千余,又有坚固堡垒防守,就算是明军倾巢渡江来攻,守住滩头也是不在话下的。倒是我们这边,如果让这些明军渡江偷袭主力部队后方的话,那么才是麻烦事!”

    “再说,事情紧急,将在外有所不受,等此战过后,倘若本官还活着,本官自会向陛下请罪!”

    李春景虽然年轻,但是却是果断无比,驳回了属下的反对后,立即就是率领部队返回了三号渡口。

    此时此刻,还在澜江渡口的李轩以及王单旭、郝柏年等高级将领们也是睡不着,他们反复的推演着明天的防御作战该怎么打。

    而他们还不知道,二号和三号渡口都已经有明军连夜渡江。

    他们的渡江所用的工具甚至都是远道搬运过来的,显然是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计划,并且瞒过了大唐新军的斥候在这两个地方埋伏下了各自至少千人明军。

    进入后半夜的澜江渡口,显然是安静了不少,炮兵队在发现夜间炮击的效果不佳之后,已经是很干脆的停止了炮击,准备养精蓄锐,等待明天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大规模炮击,务必要把对岸的明军大量杀伤在河滩上。

    安排妥当后,李轩也是在后半夜睡下了,他要养足精神面对明日将要爆发的大战。

    不过他刚睡下没有多久,就是被外头的一阵吵闹声吵醒了。

    没多久,他的贴身侍卫就是走了进来,然后低声对李轩道:“陛下,有紧急军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