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比如新兵训练犯错后,连累了全排人受罚,那么私底下就可能被同排的老兵拳打脚踢。
当然了,如果被军官发现了,那么免不了全排人又会受到严酷的惩罚。
大唐新军的军法,那可是相当相当甚至说得上是残酷的,而严酷并得到严格执行的军法,才是大唐新军战斗力的保证。
大唐新军之所以能够让这些几个月前还只是农夫们的士兵们令行禁止,靠的不是什么高福利的待遇,也不是什么军官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更不是因为什么信仰之类的,比如让他们为了陛下而战,为了家人二战。
而是因为日常严苛的训练以及军法,通过这种严酷的训练把士兵们的所有自主性全部都磨掉,让他们成为一个只会听从命令而执行机械式战术动作的木偶。
今天,这些士兵们能够在面临兵力乃是自己的五六倍的明军,还能够做到丝毫不乱的列阵迎敌,而且是阵型丝毫不乱,正是大唐新军残酷训练的成果。
当然了,即便是再残酷的训练,也无法胜过士兵们的求生本能,当部队崩溃的时候,该逃的还是得逃。
而李轩以及一群军官们所要求的就是,让他们面临强敌的时候能够坚持的更久一些。
一场战斗里,有些军队伤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就崩溃了,有些军队则是伤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十才崩溃,而这就是炮灰和精锐的区别。
第二混成营在列阵准备营地,对面的明军同样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刚登上滩头不久,就是遇上了返回三号渡口的大唐新军第二混成营。
现在正在匆忙列队呢,但是明军显然是没有和大唐新军这样在过去三个月里经历着残酷的训练,因此他们列阵的速度相当缓慢,而且是显得乱糟糟的。
当自己的部队列阵完毕后,李春景没有浪费半点时间,立即就是下令道:“全军齐步走!”
此时,他们距离滩头上的明军还有大约三百米的距离,而这个距离显然是无法交战的,他们必须靠的更近一些。
对面的明军看着三百米外的伪唐贼军已经是逐渐靠近了,那些军官们的叫骂声就更大了,催促着士兵们快点列阵,要不然的话阵型散乱的情况下,就算是己方的兵力众多,怕也是要挡不住对面那支整齐如一的伪唐贼军啊。
对面明军的动作,李春景自然是看在眼里,他骑在马上伴随部队一起前进,一边估算着距离和对面明军的准备情况。
“不要停,保持队形齐步走!”李春景还不忘嘱咐着后方的军官们,让他们维持好部队的队形。
此时第二混成营列出的乃是大唐新军里最常用,也是最标准的野战进攻阵型:长矛兵居中,火枪兵位于两侧,而刀盾兵、弓箭手则是位于阵型的后方。
没错,面对强敌,李春景摆出的并不是防守阵型,而是进攻阵型,因为他想要趁着明军刚上滩头,立足未稳的时候先打上一场,不求歼灭这上千的明军,至少也要杀伤他们大量人马。
一步两步,第二混成营的士兵们举着火把,在原野中前进着,速度不快不慢,但是却是始终保持着整体如一。
两百米的距离很快就走完了,这个时候骑在马上的李春景抬起了右手:“全军止步!”
声音落下后,后方的诸多军官们也是大喊:“止步!”
稍候李春景朝后略微点了点头,他身后的火枪队的队官立即策马离开,直接骑马掠过他的火枪兵阵列之前:“火枪队听令,预备!”
当即,火枪兵们就是把用手托着扛在肩上的火枪放下来,这些火枪在之前已经是实现装填完毕!
军官们又喊:“点火!”
士兵们当即点燃火绳!
火枪兵的队官已经是策马掠过了火枪队的阵列,回到了阵列的一侧,并高举着他的腰刀:“第一排瞄准!”
数秒后,只见把他手中的指挥刀朝前指着:“射击
清脆而密集的枪声在江边响起后,火枪队的军官们是看都不看对面的明军到底倒下了多少人,而是继续开口道:“第二排上前瞄准!”
“射击!”
“第三排上前瞄准!”
“射击!”
火枪队的百名火枪兵,已经是展开了几乎教科书式的多排轮射!
以至于枪声不断的响起,一阵又一阵,似乎不停歇!
随着火枪兵的射击,对面的明军也是不断有人倒下,尽管倒下的人数并不多,但是持续不断的有人倒下,这却是极大的影响了还在列阵中的明军的士气,结阵的速度就更慢了。
让一个领军的千户气的不行,朝着后方的一个明军副千户大喊了几句,然后那明军的副千户就是快步跑了出去!
不一会,一群弓箭手就是从明军阵列的后方冲了出来!
第三百零五章 掉头就跑()
战场上的所有事情,自然是不会都随着李春景的计划进行的,李春景想要利用火枪的射程优势,对还在列阵之中的明军持续进行打击,以求杀伤明军,打压他们的士气。
这种战术显然也是得到了一定的成效,明军遭到了多轮排射后,虽然因为距离有些远,每一轮射击所承受的伤亡都不大,但是这么一直被打下去,累加起来的伤亡还是不小的。
数轮排枪过后,明军的阵列之中就已经是倒下好几十人了,惨叫声持续不断的在明军阵列中响起。
但是很显然,这些明军是不可能一直会忍受着被动挨打的,当领头的千户大喊了几句后,很快就有一个副千户跑出去,不用多久就是带着一群弓箭手从前方的明军刀盾手、长矛手的阵列中冲了出来。
一看到这些弓箭手,李春景就知道,他们这是要试图还击,不过限于弓箭的有效射程和威力,以及明军弓箭手自身的素质问题,他们必须靠的更近一些,至少也需要靠近八十米的距离,才能够给伪唐贼军造成有效杀伤。
而明军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之中大约一百多名的弓箭手试图冲上来抵近射击。
然而这个时候,第二混成营火枪队的队官却是手一举,火枪队的射击立即就是停了下来,同时那队官还喊着:“齐射准备!”
顿时,火枪队的百名火枪手顿时进行了阵型上的变动,第一排士兵跪下,第二排士兵弯腰,第三排士兵站着,由此形成一个标准的三排齐射阵型。
说实话,这种三排齐射的阵型其实并不适合火绳枪,因为使用火绳枪的火绳枪在作战时,这火绳枪上还有一根点燃的火绳呢,为了避免出现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另外一个士兵手里拿着的火绳靠近自己,然后出现点燃火药的乌龙,所以使用火绳枪的火枪兵们在作战的时候,是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的。
因此火绳枪时代,火枪兵们进行线列作战的时候,为了保持火力密度,往往会采用六排的阵型。
如果说使用的是燧发枪,倒是可以肩并肩的站着装填,可以缩短士兵之间的间隔距离,同样一百米的线列上,每排的士兵数量能够多上一倍!
因此在保持同样的火力密度的情况下,采用燧发枪的火枪兵会使用三排阵型,甚至是两排阵型作战。
当然了,你不顾火力密度的话,用火绳枪也能够采用三排阵型,玩所谓的三段射,至于会不会被敌人吊打,就得看你的对手是谁了。
不过这种问题只出现在装填弹药的过程中,而装填完毕后,火绳会被重新夹在火门之上,也就不会担心士兵手里拿着火绳把另外一个士兵的火药给点燃的事了。
装填完毕后,就可以让后排的士兵上前填补空袭,让一整个队六排的士兵在同一时间内开火。
不过开火之后,就无法持续进行装填了,这个时候要么发起刺刀冲锋,要么后三排的士兵重新退回去装填。
而大部分情况下,大唐新军在完成三排齐射后,都是直接发起刺刀冲锋了!
大唐新军历来是强调齐射以及刺刀冲锋的,而在这之前的多排轮射的战术,实际上更多的只能算是一个开胃菜,大唐新军火枪兵们参与的多数战斗,都是在用最后的近距离齐射击溃敌人,用刺刀冲锋歼灭敌人。
而这一次,同样如此!
当对面的弓箭手冲上来后,李春景果断而迅速的命令火枪名列出了齐射队形!
他不能让这些弓箭手冲上来七八十米内甚至更近的距离,必须利用火枪的射程以及威力上的优势,一举把这些弓箭手彻底打崩溃!
怎么打他们大崩溃,很简单,只要这一轮齐射所造成的杀伤足够多,对面的弓箭手想要不崩溃都难!
于此同时,他还已经命令第二混成营里的其他部队也是开始了行动!
大约二十米弓箭手也是开始射箭,给火枪兵们提供远程火力的支援。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长矛手们!
他们已经是从中间开始逐步向前挺进,是的,没错,他们这是在发起进攻!
这些长矛手的前排,清一色都是披着盔甲的重装长矛手!
他们仗着盔甲的防御,完全不畏惧那些箭支!
而且这些前排披甲的长矛手还会给敌军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以为他们一整个队的长矛书都是身披厚甲的重装长矛手,而一百多的重装长矛手,说实话可以轻易横扫同等数量,甚至是几倍数量的轻步兵。
伪唐贼军的火枪兵虽然听起来很犀利,刚才也的确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是眼前这些伪唐贼军的重装长矛手,看上去却是更恐怖。
那些弓箭手们一开始的目标还只是想要还击那些火枪手,但是发现一群身披厚甲的重装长矛手朝着己方冲过来的时候,那里还站得住啊。
不少人都是开始把弓箭对准这些长矛手射击了!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那边的将领显然也是顾不上有没有组成阵型了,很快就是催促着军队上前,准备迎战。
然而此时,第二混成营第一火枪队的齐射终于是开枪了!
这是一阵远远要比前面的多排轮射更密集的枪声,上百支火枪齐射和二十支火枪进行齐射,那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加上双方的距离已经从之前的百米缩短到了七十米左右,这一轮齐射的命中率是相当可观的。
看着己方的战友齐刷刷的倒下一大片,而且伪唐贼军的重装长矛手已经是差不多快冲上来了,这些弓箭手那里还敢留在原地继续射箭了,一个个都是抛弃了弓箭。
千万别以为弓箭手在面对敌人冲锋的时候扔下弓箭都是崩溃的节奏,其实不是,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战术选择。
古代弓箭手作战,面对敌军的冲锋,往往是临敌不过三发,在距离三十步的时候就会抛弃弓箭换上刀剑或者其他近战兵器列阵备战,然后化身轻步兵和敌军继续近身厮杀。
嗯,这说的当然是理论情况了,能够这么做的通常都是古代军队里的精锐,这些明军弓箭手能够面对重装步兵的冲击下还能列阵迎敌?
你开玩笑呢,
他们扔下弓箭,掉头就跑了!
第三百零六章 明军主力出现()
对于弓箭手来说,如果敌军还远,只是和敌军进行远程火力的对射的话,只要不是死伤太多,那么他们咬咬牙也能坚持下去持续射箭,直到体力耗尽为止。
但是如果是面临冲锋中的敌军,通常而言,能够连续发射三支箭基本上就已经是完成任务了。
而射出三支箭后,敌军差不多已经是冲到了三十步之内,这个时候这些弓箭手如果还继续射箭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绝对是被屠杀的彻底崩溃了。
因此此时,弓箭手们大多会抛却弓箭换上刀剑等近战武器,开始列出紧密队形和其他战斗兵种一起参与近战肉搏。
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弓箭手,无一不是冷兵器军队之中的精锐弓箭手,然而这些明军的弓箭手,显然和精锐挂不上钩的。
也的确,从二号以及三号渡江的明军虽然是他们的主力部队,但是这些主力只是卫所兵以及募兵而已。
从三号渡江的这近千名明军,乃是从临府过来增援兴泉府的卫所兵,为这些内陆地区的卫所兵,和精锐是怎么也扯不上关系的。
其实际战斗力,甚至都不如宋志文招募而来只训练的三个月的募兵呢。
被杀伤了数十人,又面临着伪唐贼军的重装长矛手的冲锋,他们是没有任何意外的逃跑了。
实际上,就算是他们不逃跑,也没有多少作用了,即便是换上了腰刀参与肉搏,但是想要和伪唐贼军的长矛手们肉搏,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十六世纪的战争之中,全身披甲的重装步兵依旧可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当敌人也是冷兵器部队的时候,这些重装步兵几乎可以成为战场上的核心力量。
而重装步兵之中,刀盾兵通常都是用来进行混战、攻城的,然而在野战决战之中,重装长矛手才是王道!
要不然的话,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大方阵以及一大堆近代军队里也不会用长矛手和火枪手搭配作战了。
明军弓箭手的退却,却是没有影响到后方更多明军的列阵迎战,指挥作战的明军将领显然也是预料到自己的弓箭手会崩溃,因此提前就是安排了人手在弓箭手的后方,当弓箭手们转身逃跑的时候,引导他们从中军阵列的两侧撤退,以避免直接冲击己方的中军阵列。
高达七八百人组成的中军阵列,才是用来阻挡乃至击溃伪唐贼军的核心。
但是当这些弓箭手逃的差不多的时候,让明军的将领们有些感觉崩溃的是,对面的伪唐贼军长矛手们竟然是在大约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就停了下来。
而他们的火枪手们也是在推进到了比长矛手们略微靠后的位置后就停了下来。
一时间,双方彷佛又是形成了之前的那种对持局面。
但是这样局面却是让对面的明军将领浓眉皱起,他虽然是第一次和这些伪唐贼军交手,但是过去的几个月里,兴泉府的那些将领们可是不断的对他说起过伪唐贼军的火器多么多么的犀利,并且说伪唐贼军依靠火器犀利,如果己方不主动上前的话,对方就会远远的用火铳射击。
要想取胜,唯一的办法的就是冲上去和他们进行肉搏。
但是不少明军将领也对他说过,伪唐贼军的肉搏能力同样不差,这些伪唐贼军配属了大量的长矛手,就连那些火枪兵再打完枪后,也会在枪口上插上一把刀上前参与肉搏。
如此一来,肉搏的时候,己方所需要面对的就是一片片密集的长矛枪林。
别说打了,光光是看起来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了。
而反观明军自身呢,远程火力大多依赖弓箭,至于手铳,那玩意打的太近,需要到二三十米的距离才有用,到时候,双方的距离太久,根本就没有机会让你放铳,人家端着刺刀就冲上来了。
而且明军装备的手铳威力太小,对方厚甲单位不太管用。
而肉搏的士兵,明军还停留在传统的时代,大部分士兵配属的还是腰刀,只是简单的轻步兵而已。
这打起来基本就是被那些重装长矛手碾压的悲剧。
这别人说的多了,他也就重视了起来。
但是这越重视,他就也知道今天的危险。
尤其是当他看到对面的伪唐贼军火枪兵又在继续装填的时候,他就知道,下一轮火枪齐射很快就会到了。
不能再等了!
于是乎,他果断下令,让前排的战兵发起了进攻,先试探试探对面这些伪唐贼军的虚实,如果冲锋的过程中伤亡不大的话,他就下令全军发起冲锋。
他就不信了,己方近千人还打不过这眼前不过两百多人!
但是前排的士兵刚动没多久,还没来得及走出十米远呢,对面就是又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刚走出去的前排士兵齐刷刷的倒下了足足三四十人。
而这个时候,不用他下令呢,前排的时间就是扭头逃跑了。
伪唐贼军的火铳如此犀利,这么冲上去就是送死啊!
这仗,没法打!
看到这一幕,领军的明军将领也是够果断,立即就是下令全军撤退!
再这么黑灯瞎火的打下去,还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呢,先缓一缓,等天明后再做打算!
说起来他也是无奈,他很清楚,如果自己麾下的士兵都是精锐,死战不退的话,一开始就冲上去,打起来肯定是能赢的,毕竟己方的兵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但是他的士兵是精锐吗?
绝对不是,都是一群农奴卫所兵而已,一年到头也训练不了几次,让他们拿起刀枪上阵就很不错了,让他们死战不退,那就太勉强了。
或者,如果他手头上有那么几门碗口炮的话,那么情况也会大大改观,但是他没有啊。
明军是带了不少碗口炮,但那都是宋志文自己搞出来的,一部分配属给了澜江渡口那边,准备为大规模正面渡江提供支援,而剩下的一半则是提供给了从二号渡口渡江的明军。
从二号渡口渡江的明军可不是什么卫所兵了,而是宋志文亲自训练了三个月的募兵,他们才是这一次渡江作战的主力。
说起来,他们这些从三号渡口渡江的卫所兵,也不过是牵制伪唐贼军的偏师而已,自然是不可能得到碗口炮这种利器的。
士兵战力不强,士气低下,又没有利器相助,他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的话,主动退却是最明智的做法。
何况这退却也不是掉头渡江回澜江东岸啊,他们都已经渡江了,从其他地方走也是可以的,只要牵制住了大量的伪唐贼军,那么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明军的主动退却相当迅速,李春景一开始还想要追击,不过受限于己方的士兵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而且不少长矛兵都是穿着厚甲的,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太远距离的追击,此外现在还是晚上,贸然追击很容易出现意外。
加上李春景也是知道自己的任务,他的任务并不是歼灭这些明军,只要把这些明军阻拦下来,不让他们靠近澜江渡口,那么就是完成了一大半的任务。
因此李春景很快就年龄停止了追击,只派出了少量斥候跟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