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王朝的官员们,尤其是一些中低的层的官员们,对大唐王朝的忠诚并没有孙亚伟想象的那么高。

    所以当天晚上就有人跑出去降明了,然后向明军透露了一大堆情报之后,成功的成为了明军的刀下之鬼。

    他们死不足惜,不管是大唐王朝这边还是明军那边,对于叛徒都不可能有什么好感,但是他们逃出城后却是向明军透露了大量的情报。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内此时并没有正规军守城,有的只是三四百人的捕盗营以及大量青壮。

    “捕盗营?不就是伪唐贼军里的衙役嘛!”听闻城内并没有伪唐贼军的正规军后,城外的明军将领们信心瞬间大增。

    这些从西边一路原来的明军,在路上的时候也是听闻过诸多官员伪唐贼军的情报了,这些情报大多是出自宋志文之口,以及一些传言,这些传言里都是着重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伪唐贼军的火器犀利。

    再加之宋志文的惨败,兴泉府和黎平府相继失陷,导致已经是没有多少明军会轻视伪唐贼军的火器了。

    但是他们重视的也仅仅是伪唐贼军的火器而已,同时还有许多人抱着同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认为伪唐贼军不过是靠着区区火器之利而已,其他方面应当是不怎么强悍的,而且火器使用多有不便,临敌不过数发而已,打仗的时候只要己方能够冲上去肉搏,定然能够大破贼军的。

    当初宋志文定然是傻乎乎的站在原地和伪唐贼军比拼中远程火力,才会导致的惨败。

    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宋志文率领部和伪唐贼军作战时,所遭到的数次惨败里,固然有着因为伪唐贼军火器犀利的缘故,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挡不住伪唐贼军的长矛、刺刀冲锋。

    基本上大规模的战役里,大唐新军的火器虽然表现出色,但是奠定战局的往往还是肉搏冲锋。

    比如不久前的铜鼓卫城战役里,骑兵的墙式冲锋,第二步兵团下属第五步兵营对邱宇所部发动的肉搏反击。

    中军突击队和第一步兵团联合发动的肉搏冲锋。

    这一系列的残酷的,以密集队形发起的肉搏冲锋,实际上才是数次奠定胜局的最关键因素。

    火枪和火炮虽然作用也大,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依旧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为何明军会有伪唐贼军火器犀利,肉搏渣渣的印象呢,这是因为大唐新军的火器部队表现的实在太抢眼。

    枪炮嘛,这打起仗来声势是相当威猛的,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大唐新军的所有胜仗都是火枪兵和炮兵打的,其他兵种都是打酱油的。

    但实际上这种错误,而且还是大错特错的!

    大唐新军里的肉搏战主力,可是长矛兵,尤其是重甲长矛兵,那更是大唐新军正规军部队里的核心主力。

    比如火枪兵在战斗之中的近距离齐射,实际上都是为了重甲长矛兵的冲锋创造有利条件!

    从诸多战例上都可以知道,大唐新军最强悍的并不是火枪射击,炮兵射击之类的,而是长矛、刺刀冲锋!

    众所周知,大唐新军是一直都喜欢在野外进行交战,而不愿意玩防守作战或者攻坚战,因为只有这种野外的正规决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大唐新军的刺刀、长矛密集冲锋的威力来。

    同时也能发挥火枪、火炮的威力。

    但是这种事,外人往往是很难清楚的了解到的,如今甭管是已经战败还是没有和伪唐贼军接触过的明军,都只是片面的认为伪唐贼军火器犀利,只是火器犀利而已!

    而伪唐贼军的火器部队,大多都是集中在他们所谓的几个步兵团里!

    对于伪唐贼军的番号,明军也是略有了解的,知道伪唐贼军有几个名曰‘步兵团’的部队,而这些部队里都拥有大量的火器部队。

    但是捕盗营只是一种类似于衙役、县勇之类的辅助军事力量而已,断然是不可能有什么火器的,即便是有估计也没多少。

    知道了城内的伪唐贼军只是一群衙役、县勇、民夫之后,城外的明军也是不愿意继续等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呢,就是派遣了好几百人跑到城下,尝试着发动进攻,用以试探城内伪唐贼军的虚实。

    恩,最主要的就是看看城内有没有伪唐贼军的火器部队,如果有的话数量多不多?

    如果城内有众多伪唐贼军的火器部队,他们二话不说掉头就走,伪唐贼军的火器犀利,他们目前兵力也就千把人,打起来的话很容易吃亏,万一要是死伤甚众就不好办了。

    这样的话,他们宁愿等多一两天,等到后续部队上来后再对黎平府城发动反攻,毕竟黎平府城就在这里,想要跑也跑不了。

    但是如果城内并没有大量伪唐贼军的火器部队的话,那么他们可就得好好谋划正式攻城了,兴许一个搞不好,他们就能够轻松打下来黎平府城呢。

    而接下来的情况让对面的明军将领们看了惊喜不已,他们派遣的几百人竟然是一路冲到了城墙下,甚至都有人开始爬上城头了,但是城内的伪唐贼军依旧没有开枪开炮。

    虽然说这一次试探性进攻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还则损了二十来人,但是却无法掩饰明军将领脸上的喜悦之色。

    这都是功劳啊,天大的功劳啊!

    城内伪唐贼军不过是数百老弱,而且战力羸弱,刚才自己不过是派了几百人去试探攻击而已,就差一点打下来了,等下如果加一把劲的话,岂不是能够轻易拿下黎平府!

    这可是相当于白捡的功劳啊,而且还是天大无比的功劳!

    伪唐贼军连续攻陷兴泉府和黎平府,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人能够取得什么大胜呢,更别说攻克黎平府城、兴泉府城这种大胜了。

    也就是听说前些时候北边的友军拿下了铜鼓卫城!

    但是铜鼓卫城岂能和黎平府城相提并论的?

    那不在一个层次好不好,一个又小又破的土城,岂能和一府府治所在相提并论的?

    北边的友军不过是拿下了一个铜鼓卫城而已,但是自己这边如果拿下了黎平府城的话,定能大大的在上头,甚至是在巡抚大人面前露个脸,届时升官发财不是梦!

    此时黎平府城下的这些明军前锋,都还不知道北边的明军已经溃败了,毕竟距离铜鼓卫城战役过去也就三天而已。

    而且北边的明军溃败之后,连逃命都来不及,那里有时间和心情向西边的友军报告自己打了一个大败仗啊。

    至于小道消息也没有,因为两地相距数十里,而且很关键的是,当时铜鼓卫城附近是双方大军的决战战场,闲杂人等根本就不敢,也无法靠近。

    当时铜鼓卫城附近,乃至包括铜鼓卫城城内,实际上都没有什么普通民众了,即便是有也是瑟瑟发抖的躲在家里而不敢出来。

    所以,如果要从小道消息得知铜鼓卫城的战事结果,怕是还要等好几天呢。

    因此北路明军的溃败,丝毫都没有影响到西路明军的信心,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北路明军溃败了。

    当天上午时分,城外的明军就是兴匆匆的提前用过午饭,准备让将士们酒足饭饱后就是开始发动对黎平府城的总攻,谋取一个巨大的功勋。

    城外明军的动静,自然也是让城内的孙亚伟等守城官员、士兵们所看到的。

    站在血迹未干的城墙上,孙亚伟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哪怕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守住黎平府城太久,但是也是没有想到仅仅是第一天呢,就是要面临着城破的危险。

    早上的那一场战斗,对于城外的明军而言只是一场试探性进攻而已,但是对于大唐新军而言,这却是一场极为难受的防守作战。

    他们拼尽了全力,才是把这些明军给赶下城头!

    然而明军虽然撤退了,他们却是给大唐新军这边留下了五六十人的伤亡!

    别看伤亡数量不多,但是死伤的却都是捕盗营的将士,这对于捕盗营而言,可谓已经是伤经动骨了。

    毕竟捕盗营一共也才四百人不到而已!

    “孙大人,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如今伪明贼军总攻在即,此战怕是不好打啊!”

    “不错,即便是受得了这一次,怕也是守不住第二次了!”

    听着麾下官员的恐惧之言,孙亚伟回头环视众人众人,然后盯着众人朗声道:“我大唐禀天命所立,陛下乘龙而出,登基之日即有凤凰来朝,此乃千古未有之事,唯有吾皇遇之,此等千古圣君必定是要率领我等取明而代之的!

    我等身为大唐官军断无怯战之理,遇敌即战!”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一脸的大义炳然道:“城内诸将士不愧为我大唐精兵悍将,方能不负陛下厚望,百姓期许,于晨间悍然击退贼兵进攻,斩获甚众,一战灭伪明贼军威风,一战煞伪明贼军士气,本官定为尔等亲书捷报程报御前!”

    众人听着他的话,好几个人的腿都已经是开始颤抖,甚至要站不稳了!

第四百零九章 乌合之众(第三更求订阅)() 
这个孙亚伟,这是要干什么,说的这么大义炳然,这是要让他们继续死守下去吗?

    你自己想要死,别拉上我们啊!

    此时只听孙亚伟继续道:“今日强敌兵临城下,我等本该杀身成仁,博一世清名,然我等身为大唐臣子,岂能因一己私名而枉顾国朝危局。

    如今陛下正亲率大军披星戴月赶来,不日即将赶到与当面伪明贼军决一死战,然我大唐兵少将寡,尔等万万不可有求死之志,应当留待有用之身为后续决战出一份力。”

    言罢,他长叹一声:“今日我等身死而不足惜,惟恐坏陛下歼敌大计啊!”

    众人一听,好几个人心中同时想要骂娘:我草,说的这么诡异,直接说逃跑多好啊,光听你前面的话,还以为要死战不退呢!

    吓死宝宝了!

    孙亚伟的这一番话,说的那叫一个大义炳然,听的众人一愣一愣的,刚开始听的时候,还以为他是要众人死战不退,打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但是没有想到,,这话锋一转,就是说到了要逃跑然后为陛下的征战大业继续奋斗!

    既然都这么说了,他们自然是脸上瞬间就浮现了喜色,然后异口同声道:“大人英明!”

    听着这话,孙亚伟微微点头,露出一副尔等深得我心的表情!

    但是实际上,他现在的心情并不算好,这都打算逃跑了,心情自然是好不到那里去。

    原本他以为自己能够守住黎平府城几天时间,好给陛下多争取多几天时间呢,这样一来,哪怕自己是个文官,但是也能够捞到一个守土有责的功劳了。

    但是没有想到,来袭的明军战力不弱,嗯,或者说城内的捕盗营以及青壮的战力太弱。

    孙亚伟也是见过世面的,他是多次亲眼见过大唐新军和明军交战的,第二次澜江战役、渡江战役他可都是站在李轩身后观战呢!

    在他的印象里,自家的大唐新军那是相当强悍的,打明军是胜多败少。

    但是他更知道,此时此刻城内的守军并不是正规军,只是三百多捕盗营以及一群青壮而已。

    而大唐新军体系里的捕盗营,说白了就是一群衙役,让他们抓拿逃犯,江洋大盗,或者是对付一些狗大户之类的还可以,但是你让他们和明军的大股正规军作战,那就是太勉强了。

    尤其是黎平府城内的这支捕盗营建立的时间很短暂,并且不少人都还是原来的明军衙役!

    为了收拢、控制原明王朝下的衙役、帮闲等人,同时也是为了更快的熟悉、开战工作,大唐新军的捕盗营是会吸收大量原来明王朝下的衙役甚至社会闲散人士。

    毕竟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维护本地治安而已,不是用来上战场的,这上了战场和正规军交战,败的很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今天早上,在大量青壮的帮忙下能够挡住数百明军的进攻,那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

    如今想要让他们和城外上千明军继续来一场大决战,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这打着打着兴许就都跑光了。

    注定守不住的情况下,孙亚伟也只能是提前放弃黎平府城了!

    好在大唐王朝里并没有说官员非得死守城池的事,因为文武不互通,打仗那是武将的事,文官只是负责民政事务罢了,军队守不住城市,文官逃跑也不算什么。

    毕竟大唐王朝和明王朝不一样,明王朝那边的军权实际上都是在文官手里的,所以打了败仗,丢了城市,第一个问责的就是当地的文官官员,尤其是是一把手。

    决定了正式撤退之后,孙亚伟虽然心有不甘,不过还是快速带着众人准备突围了。

    要突围的话倒也简单,因为城内的明军数量还不多,并没能完全的包围黎平府城,即便是城外的明军数量够多,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来说也是不会彻底包围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围三厥一这个词了。

    因为彻底围城的话,很容易让守城部队萌发死守的心思,这留开几个缺口,可以让守军更容易动摇,继而发生逃跑乃至崩溃的事。

    这对于进攻方来说是好事!

    很快,孙亚伟就是带着上千号人同时从东城门、北城门开始突围了!

    城外的明军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城内的伪唐贼军竟然是要主动突围而逃,当即一个个叫嚷着各种口号快速杀向黎平府城,同时还有一支部队分出来朝着伪唐贼军的突围部队包抄过去。

    当面的明军将领自然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敌人突围而逃的,总得需要进行一番拦截,至于能不能拦得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起逃跑,对于大唐新军而言那是有传统的,早在李家村时期,陈屠夫和柳八苟就是带着李轩一路狂奔,这才逃过了明军追捕。

    在黄竹山时期,大唐新军也是逃跑不断,不断躲着明军围剿!

    毫不客气的说,大唐王朝的基业,那是从不断的逃跑路上建立的!

    纵然现在大唐王朝已经发展壮大了,治下已经有数百里之地,数十万民众,但是传统却是没有忘记。

    哪怕孙亚伟率领的这支大军并不是什么正规军,只是一群捕盗营和青壮而已,但是逃起跑来依旧深得大唐新军轻装撤退的精髓。

    这还没有出城呢,就有过半的将士把手中的武器扔了个精光,这刚出城门口,看到第一群明军追过来的时候,剩下的一半人也是把手中的武器一股脑扔了,而几个低级军官身上的盔甲同样也没有留着,全都脱下,然后只穿着一身布衣逃跑。

    在跑着跑着,连传令兵拿着的旗帜都是不知道哪里去了,其他士兵们身上原本带着的粮食等各种东西,也是一古脑的扔了。

    这不扔,怎么施行轻装撤退的战术呢?

    跑出去几百米后,有一小队大约数十米的明军包抄追了上来,当面的数百大唐新军任旧发挥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头也不回继续逃跑,任凭伪明贼军的刀枪砍在战友的身上,但自己死都不回头。

    这一番逃跑,大唐新军表现的自由而奔放,果断而迅速,这等军容,这等撤退速度,放眼宇内,唯有明军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后头追击的明军将领看着前方跑的漫山遍野都是伪唐贼军,嘴角里露出一丝鄙夷,然后轻道:“一群乌合之众!”

    “不错,这些伪唐贼军就是一群流贼而已,当初他们能够打下兴泉、黎平两府,纯粹是因为机缘巧合,本地官军过于无能!”

    “如此溃军,派一个百户追着就行了,主力多追无益,我们还是速速进城,预防情况有变!”

    “大人英明!”

    明军的将领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是心善或是轻敌,而是以为孙亚伟手底下的这一千多溃逃的人实在是让他重视不起来,更何况这些伪唐贼军已经是全无章法,这跑着跑着就已经是自行彻底崩溃了。

    只需要在后面派遣百来人追杀,就能斩获甚多,根本用不着浪费主力去追击。

    更何况,眼前这么一座黎平府城摆在他们的眼前,他们更想要第一时间内进城,然后成为收复失地的大功臣!

    一路狂奔之后,孙亚伟终于是带着手底下一群精兵悍将成功的摆脱了明军的追击,然后回头数一数还跟在后头的人数,他就是想要骂娘了。

    突围之初总共有着一千两百多人呢,出城后哪怕是被明军截杀了一阵,但是死伤不会超过百人,大部分还是成功的逃过了明军的追杀的。

    但是现在怎么身后就只剩下三百多人了?

    剩下的人那里去了?

    鬼才知道!

    这一路狂奔,会有人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会有人因为走错路而掉队,有人会因为逃跑而故意掉队。

    这跑着跑着人数就是越来越少。

    现在能够给孙亚伟剩下三百多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虽然心情郁闷,但是孙亚伟还是得带着他们继续跑路,此时他们距离黎平府城还是太近了,距离明军太近了,危险依旧还有,而且还大的很!

    不过让孙亚伟庆幸的时候,他们在傍晚时分准备在一个小村庄过夜的时候,遇到了一队大唐新军的斥候部队。

    这支斥候部队显然是准备前往黎平府城方向侦查的,当即孙亚伟就是向这支斥候部队详细说了黎平府城下出现了大量明军,同时黎平府城已经失陷的消息。

    听闻这个消息后,率领这支斥候小队的少尉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即使派遣了快马向后方报告,他要尽快这个消息传回给前锋部队,再让前锋部队传回给后方中军的皇帝陛下。

    好让陛下更好的判断军情,做出更佳的战略抉择。

    同时他也是匆忙和孙亚伟辞别,然后带着本部的斥候小队继续朝着西南方向的黎平府城方向而去。

    黎平府城出现了明军很正常,黎平府城被明军攻克也不算什么,但关键的是,来袭的明军有多少?

    是只有千余人的前锋部队,还是会有更多的明军?

    更关键的是,明军的主力部队现在在那里?

第四百一十章 老子唾你一脸() 
那可是一支最少有三万多人的明军主力部队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