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自身的一柄利刃。

    所以从一开始,李轩就是决定了,这是一份五天才发行一次的周报,每一份朝报发行之前必须严格的深刻,他李轩看过内容之后,批准了才能够发行。

    所以运输是采取了折衷的方式,由礼部直接出样刊,然后再把样刊通过军方的驿站体系转送到各地印刷厂,当地印刷后再进行发行。

    为了建立运输以及印刷、派发的渠道,礼部早已经是上下努力多时,并多次下发公文到各地方请求配合了,各地方衙门也是知道这朝报乃是李轩亲自吩咐下来的,也是不敢怠慢。

    驿站的运输最简单,因为驿站是归属于军方的,采用的是军事管理,驿站的管理人员,实际乃是现役军人,因此承担朝报的运输任务,只需要一道军令即可。

    嗯,军方自然也是不会忘记向礼部收钱!

    军方承办的驿站可是花销巨大,虽然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传送战报,不过也是承接官方的各种公文呈递、官员往来的食宿等,而除了军方自身的信件、紧急物资快运是免费的外,哪怕是内阁使用驿站,那可都是要收钱的,官员往来食宿更是收费的。

    此外,也是承接民间的普通信件邮寄,信件、小件物品的加急运输,而这些都是收费的,而且收费并不便宜,甚至称得上昂贵。

    因为如果是普通邮件运输还好,驿站方面按部就班的运输,并不会额外增加多少成本,而这种方式也是普通公文、信件、小件物品的运输方式。

    而紧急信件、战报、加急特殊小件物品的话,通常都是采用马上飞递的模式,有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这两种模式,三百里加急好一些,就是沿途的驿站人员和马匹劳累一些,但是如果是五百里加急,那可是会跑死马匹的。

    当然了,如果不是重达事项,是不会动用五百里加急的,因为这样的传递成本过于高昂,大唐成立以来,动用过五百里加急的次数并不多,而每一次都是事关重大的战报。

    这些大唐朝报的样刊,则是采取灵活传递的模式,如果说沿途原本就有加急公文、战报之类的任务,那么就顺手带上,反正样刊就是几张纸而已,并不会影响到驿站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的话,则是和普通公文一起运输,而时效上自然是会缓慢许多。

    不过如今的大唐王朝相当重视公文的时效性,很多重要公文往往都是采用三百里加急的模式,而军方建立的驿站体系,是间隔十公里就有一个驿站,每到一个驿站就是换人换马,只要注意一些,是不会跑死人的。

    不过五百里加急还是非常少用,那基本是紧急军报才能够得到的待遇!

    而民间的信件如果也有采用三百里加急,也是可以,但是价格就不是一般的昂贵,不过即便是昂贵无比,但是依旧会有人选择使用,理由也很简单,时间就是金钱啊,事态紧急的话,花费一些金钱也不算什么。

    当然了,驿站的收入大头,还是往来官员乃至普通商人们所带来的食宿收入,普通信件、公文的邮寄也是收入颇丰。

    大唐军方可不会当冤大头,每年白白掏出这么多银子来办驿站!

    而收费制度下的大唐驿站体系,虽然现在还需要军方补贴不少银子,但是大部分的运营费用还是来自于收费,而未来,更是有可能全部靠营业收入来维持了。

    大唐朝报的运输相当容易解决,而印刷则是还要更麻烦一些,自己办印刷厂那不现实,而是采取和民间的印刷作坊合作的模式。

    为此,礼部已经是在统治区里挑选了十多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印刷的印刷作坊进行合作。

    因此大唐朝报的发行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文章通过礼部深刻,上交李轩审阅,李轩批准后,礼部朝报司就会进行排版并印刷样刊,然后是把样刊通过军方驿站转发到各省下属的各区域所输的印刷作坊进行后续大规模的印刷,而印刷也是不可能每个州府都印刷,而是选择固定的若干州府,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州府进行大规模的印刷。

    印刷完成后,继续通过官方的公文派遣渠道派送所属区域里的州府各县,最后进行派发!

    以广东为例子,一共有五个印刷点,广西那边则是有着六个印刷点,此外在贵州有四个、湖广有一个、江西有一个,总数有十六个。

    这不是说不想要增加更多的印刷点,而是朝报的印刷任务很繁重,需要采用活字印刷的技术,而活字印刷在当代而言,其实对印刷作坊的实力要求比较高,不是每个地方的民间印刷作坊都有这些活字的。

    所以能够承担朝报印刷任务的,都是当地的大规模印刷作坊,寻常的小作坊是无法承担朝报的繁重印刷工作的。

    除了印刷以及运输外,还有用户!

    而大唐朝报的第一批订阅用户,同时也是唯一的一群订阅拥护,自然是大唐官府的各级衙门以及官员们,但凡是大唐官员,基本都是大唐朝报的用户,不要问为啥他们会选择订阅,因为这是政治任务,不订阅也得订阅!

    而来自民间的订阅,暂时为零!

    第一期的大唐朝报,面向公众则是采取免费派发的模式,在各衙门的门口,以及城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前期会派遣官方的低级官员进行宣读,同时会进行少量的免费赠送!

    现在的大唐朝报是个新鲜事务,民众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民众立即就拿出钱来订阅了。

    但是这重要吗?

    不重要!

    虽然说成本也很重要,经费也是一个麻烦事,但是对于大唐王朝来说,朝报乃是一个政治宣传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效果,至于成本,那是次要的。

    再说了,现在大唐朝报已经是确定刊登商业广告了,并且在第一期里就刊发了肇庆兵工厂的招工广告。

    这一则广告是用来试水的,看反响如何,如果反响好的,礼部的朝报司就决定开始刊登更多的广告了,收取的商业广告费用,足以抵消很大一部分发行成本了。

    随着第一期大唐朝报的样刊被确定下来,随后这些样刊就是进入了驿站体系,直接和其他加急公文一起,以三百里加急的方式向周围扩散!

    不过肇庆却是一个例外,在那些样刊向周围地区传递的时候,肇庆这边却已经是开始大规模印刷了!

    而仅仅是在肇庆地区,大唐朝报的印刷数量就是超过了三千份,这三千份!

    之所以这么多,那是因为肇庆作为大唐首都,衙门多,官员多,他们都是订阅用户啊,其次肇庆作为大唐的核心大本营,向民众发放的朝报肯定也是要更多的,不能说小家子气只派发几份。

    经过周全准备后,肇庆城里就成为了第一期大唐朝报的大规模发行的地区!

    这一天的早上,肇庆城内的驿站人员就是开始把捆绑好的一包包的大唐朝报送往各个衙门,然后这些官员们就是成为了除了大唐朝报的相关人员以外的第一批公开阅读用户。

    商部衙门,矿务司地质科里,主事贾晓峰刚走进衙门呢,就是看见自己的一群下属们似乎在讨论什么,当即上前道:“都看什么呢?”

    里头的几个人也都是矿务司地质科的官员,也都是他贾晓峰的下属,品级都是比他贾晓峰低,所以当即就是有人恭敬回答道:“回大人,我们在看朝报呢!”

    “朝报?已经正式发行了,在那里啊,也给我一份!”

    大唐朝报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哪怕他们只是中层官员,但是也是听闻过朝报的相关事务,毕竟办朝报的时候,闹得有些大,内阁会议都是开过好几次了,而且参与会议的都是各部尚书、侍郎这些大人物。

    “回大人,您的朝报已经烫好,放在您的桌子上了!”

    贾晓峰微微点头,然后就是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第一眼就是看见了桌子上的那份朝报。

    放在桌子上的朝报面积并不算大,但是却可以看见有些厚,明显是折叠了好几层,其第一页的封面左侧,是竖着的四个大楷书‘大唐朝报’,随后还有细小的日期等字眼。

    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内容,所以他很快就是继续往下看!

    而此时的焦晓峰还不知道,大唐朝报的发行,已经是引起了整个天下的震动!

第六百六十八章 耿右华看报() 
    肇庆城,城门口,一个穿着儒服官袍的从九品官员看着身后的一群大字不识的民众,一边是在心里咒骂着把自己派来城门口宣读朝报的上司,一边是拿出了茶杯狠狠地喝了一大口浓茶,喝完后,还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尼玛的,这大热天的,被派人城门口宣读朝报,而且一读就是连续一天,并且要持续三天,他整个人都感觉不好好了。

    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只是一个最低级的从九品官员,这种苦差事自己不来,难不成还想让那些上级来不成?

    而且他也知道,今天和他这样在各处人来人往的地方宣读朝报的人也不值他一个,实际上有上百个呢。

    此时,外头的民众有人在高喊:“老爷,麻烦再说一说那开垦荒地免税的事,小的刚才来的晚了,没听全!”

    “开垦荒地是真的免税吗?”

    “什么?还有这种好事?”

    免税啊,这是一个多次稀罕的词汇啊!

    在大唐王朝交税那可是不仅仅天经地义,而且还是必须做的事,要不然的话,家破人亡不在话下!

    而且自从大唐王朝拿下肇庆城之后,普通民众听说的都是那些税务官多么多么可恶,天天都想着收税,免税?除了上个月广东西部那边遭遇了台风侵袭做了一会外,其他时候还真没干过。

    但是这一次,为了增加朝报的影响力,大唐王朝可是把谋划已久的开垦荒地免税的事也是放到了朝报上公开,当然了,公开之前早已经是被李轩所批准,并且已经行文各地准备具体施行了,许多消息灵通的人都已经知晓。

    但是,这些朝廷上的政策,其实普通民众都是很难有渠道得知的,别说这些目不识字的普通民众,哪怕是不关心事实的读书人以及士绅阶层,都还不知道呢。

    所以这一次的朝报上虽然内容众多,但是引起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关注的事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开垦荒地免税!

    当即,润口完毕,感觉嗓子恢复了少许的这个从九品的官员,带着些许的微笑,然后道:“没问题!”

    虽然他心里头正咋竖着中指臭骂上司派了他这么一个苦差事,但是他却是知道,这事虽然苦,但是绝对不能轻视,如今但凡是个官员都知道朝廷上下对朝报的重视,上司让他宣读朝报之前,可是再三吩咐过,一定要注意形象,因为那个时候,他和朝报一起,都代表了朝廷的脸面。

    对待民众,必须和气,但是也不能低声下气的!

    如果你丢了朝廷的脸面,朝廷就会让你丢掉官帽子!

    他说了一句没问题后,下头的人群立即就是安静了下来,这年头的人们对于读书人是非常尊重甚至是敬畏的,更加不要说眼前的这个人还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而身边也还有几个维持秩序,穿着黑色制服的巡警呢。

    待众人安静下来后,这个从九品的官员就是拿起了手中的朝报,然后轻咳了一声,此时才是朗声宣读了起来!

    因为众人都想要听开垦荒地免税的事,所以他也是掠过其他不读,重点先读关于开垦荒地免税的相关报告!

    首先就是正式的公文圣旨,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内容自然是不可能说李轩觉得现在两广的粮食自产率太低了,农业税太低了,而是说李轩深感民众生活困难,为了增加民众的收入,当即决定,即日起,但凡是新开荒的农田,前三年一律免除农业税,三年后到第八年,半税。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民众们根本就听不懂这些辞藻华丽的圣旨正文,所以他们听完后甚至都没有说话,而是继续保持安静继续听着。

    而此时,从九品的官员也是开始解读了起来,解读的时候,用的话自然都是口语,而不是朝报上的那些书面用语。

    并且是以肯定无比的语气道:“圣天子已经下旨,只要是新开垦的农田,就能够享受三年免税、第四年到第八年半税的优惠。

    “那我们上个月开荒的田地也能享受优惠吗?”

    “可以的,只要是本年度新开垦的农田,只要经过申报后,都能够享受这个优惠!”

    “那我们找谁去申报啊,难道要去县里的衙门吗?”

    “你们只要到你们村子里的税务官里申报就行了!”

    “八年以后是不是就要交税了?”

    这话不用那个官员回答,旁人就是插口道:“这还用问,刚才大人都说了,前三年免税,第四年到第八年半税,八年以后自然就要交税了!”

    “而且都减免八年税收了,你还想怎么样,除了我大唐圣天子,还有谁有这么大方啊!”

    “是啊的,圣天子是好人啊!”

    “那可不是,我听我家大侄子说,我们圣天子可是千古圣君呢,好着呢!”

    听着这些愚民们一口一口说着圣天子,千古圣君,人群之中,穿着锦袍的耿右华不由得露丝一丝讥笑!

    还圣天子,千古圣君呢,这些愚民们根本就不知道,伪唐皇帝以前只是一个山贼头子而已,也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才得了三省之地的天下。

    不过这伪唐皇帝虽然出身低微,不过这政策倒是好政策,前三年免税,后五年半税,这样的话,自己家里倒是可以组织人手开荒了。

    现在农税不轻,有了这个税收优惠的话,组织人手开荒倒也划得来。

    回头倒是要和父亲好好商量一番,拿出一个开垦荒地的章程来!

    耿右华沉思了片刻后,又是看到前头的一个牌子挂着:“大唐朝报,十文一份!”

    这价格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然是比较贵的,但是对于家有天地数百亩,商铺若干的耿右华而言却是不算什么,对身边的一个下人低头说了几句后,他身边的下人就是挤进了人群之中,不用多久就是手中拿着一叠纸出来了。

    随即耿右华就是拿起来看,但是一拿起来就是手中沾上了淡淡地黑色墨迹,而且纸张一看就知道是相当廉价的纸张,平日里他练书法都是不屑于用这些纸张。

    不过他也能够猜得出来为什么用这么廉价的纸张和墨水,这才买十文一份,纸张和墨水的质量能好才见鬼了。

    虽然说大唐朝报采用木活字印刷术大规模印刷,因为印刷数量非常巨大,所以平坦到每一份朝报上,其成本也就降低了下来,但是加上运输,稿件等费用,整体单位成本依旧高昂,这个售价甚至都不够成本。

    拿着朝廷,他也不急着看,而是入城后找了个茶楼,点上了一壶茶和几样点心,这才是慢慢看了起来。

    阅读的时候,他的和平日里看书一样,都是从头看到尾,一页一页的往下翻,看到封面头条,报告的是李轩视察兵工厂的事迹,他露出一丝讥笑:虚伪!

    他可不相信,堂堂一个皇帝,会真的跑到厂区里和那些脏兮兮的工人们嘘寒问暖,即便是李轩想要这么干,下头的那些大臣们也会拼死阻拦的,那样有失皇帝体面,可是巨大的失礼。

    他猜测着,工厂里的那些工人们,能够远远看一眼伪帝李轩就不错了,顶多伪帝李轩还朝着人群点了点头,挥了挥手什么的。

    这年头的皇帝,不管是明王朝的还是大唐王朝的,皇帝都是称之为天子,都是天授君权!

    天子在人们的观念甚至是法理上,都是高高在上的,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神!

    所以说什么伪帝李轩亲切看望普通工人,他是不信的,这不,很快他就从字里行间里发现了,这伪帝李轩接见的只是他们肇庆兵工厂的几个分厂的首席工程师而已。

    首席工程师是工人,开玩笑,那可都是清一色的官身呢,可不是普通工人!

    所以简单看了一番封面报道后,很快就是掠过,然后看起来了后续的文章,第二篇,是写陆军的,报道了陆军在湖广前线的一个战例!

    虽然在他看来,这文章里说的很夸张,把大唐陆军夸上了天,把伪明贼军贬成了渣渣,但是他却是看的很仔细,而且也是没有露出什么讥笑的神情,因为他知道,这朝报上说的虽然夸张,但是现实比朝报上的更夸张!

    他可是亲眼见过当时的广州战役的,数万官兵在伪唐贼军发动的总攻冲锋下,那可是溃不成军啊,任何胆敢小瞧大唐陆军的人,都已经是兵败身死!

    你可以讥笑伪帝李轩出身低,嘲讽大唐的各项乱七八糟的政策,但是你却不能贬低甚至是污蔑大唐陆军,因为哪怕是再苛刻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大唐陆军,那可真的是一支精锐之师!

    而这篇文章,说的也不是什么大规模的战役,只是一场小战斗而已,参战部队是一个火枪队,而这个队在遭到了湖广上千人伏击后,没有固守待援,甚至都是没有请求支援,而是直接对着十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主动冲锋!

    看到这里的时候,耿右华都是不由得表情慎重了起来,然后是接着往下看,他现在是迫切的想要知道,这队火枪手能不能从千人明军的埋伏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当如此() 
    耿右华继续看了起来,而看的时候,神情也是越发的严肃,甚至偶尔还发出惊呼声,到最后,他把手中的朝报放了下来,然后重重叹了口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赵全松大丈夫也,堪称吾辈楷模!”

    这一篇战报并不没有太长,他很快就是看到了结局!

    此战,该火枪队伤亡过半,而他们杀伤的明军却是达到了两百余,迫使伏击他们的明军溃败而逃!

    战后,该队将士一律获得升迁,伤亡将士获得优厚抚恤,该队队长赵全松,更是因为临危不乱,果断坚决的率领部队发起冲锋,战斗中身先士卒最后身负重伤,因其在此战中的英勇表现,直接从一个中尉越级晋升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