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百五十米,一百米,等进入了八十米的距离后,他们却是没有继续上前,而是停了下来!
火枪队里的火枪兵们端起了枪支,然后进行标准的轮射!
很快,明军那边也是腾出了阵阵白烟,他们也是用火枪手反击了!
但是此时,反击的明军火枪手却是发现,自己的火枪反击却是效果不佳!
而这一幕让王朝宏看到后,却是露出了微笑:“这些板甲还是有些用处的!”
第一步兵团,作为一个完成整编的步兵团,那可是装备了大量的板甲的,而大唐陆军的板甲,除了防御冷兵器外,还是用来防御中远距离的中小口径的火枪的。
虽然在五十米以内,己方的板甲依旧会被十三毫米、十四毫米这个口径的火枪击穿,但是超出了这个距离后,对火枪的防御效果还是不错的。
至于弓箭,那就更加没有办法穿透八十米外,厚度普遍达到四毫米的板甲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第一步兵团除了长矛部队装备了板甲外,就连部分火枪手也是装备了胸甲的!
这种情况在第一军的其他部队里都没有,只有第一步兵团是个例外!
所以在八十米的距离进行对射,第一步兵团几乎占尽了优势!
对面的明军也是很快发现了不妙,很快,他们的战线就是往前推进,但是当他们开始推进的时候,正面的郝柏年看到了这一幕后,却是下令部队发动了最后的总攻!
正面的众多步兵们端着装填完毕的火枪,然后一步一步向前!
一百五十米,双方的散弹炮开火了!
一百米,明军的火绳枪也开火了!
八十米,六十米,明军的火绳枪打的是越来越准,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唐陆军的士兵倒下,等到进入了五十米的距离后,哪怕是那些穿着板甲的重甲长矛兵们,也是无法抵挡子弹开始陆续倒下!
但是他们依旧在前进,而更让明军将士们惊讶乃至恐惧的是,对面黑压压的一片贼军,从头到尾,至今一枪未发!
此时,有不少曾经和伪唐贼军交过手的明军将士已经是隐约猜得出来这些伪唐贼军想要做什么了!
他们想要直接冲上来到三十米内的距离抵近开火!
大唐的将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在明军的子弹、箭支乃至炮弹下倒下,但是却彷佛丝毫没有影响到其他的大将将士,他们依旧稳步前进,前排的战友倒下了,后排的人就会自觉补上,始终让前排的人数处于满额状态!
而随着他们的持续前进,进行明军士兵们显得更加慌乱了,不少火枪手看着敌军已经是近在眼前了,在装填的时候都是发生了失误,有些是忘记把通条给拿出来,有的是装填了过量的火药或者是好几枚的子弹,然后就是扣下扳机让火绳点燃火药击发!
下场自然是不怎么好,炸膛那是妥妥的。
当大唐陆军的线列前进到距离明军只有三十米的时候,明军的火力甚至是比之前还要更弱!
而此时,只听前方的大唐陆军的军官们齐齐举起了指挥刀!
“齐射准备!”
“瞄准”
“射击!”
第七百三十五章 吾之君父,非尔之君父()
瞬间后,一阵浓烈的多的白烟就是从大唐阵列里冒出,而于此同时,对面的明军阵列几乎是齐刷刷的倒下了一片又一片,很多方阵的前排士兵,甚至都是死伤殆尽,让后面的第二排、第三排的士兵们面露惊恐!
随即,一片小黑点又是扔了出来!
这是手榴弹!
但是这并不算什么,真正让前线的明军士兵感到绝望的是,对面的伪唐贼军已经是整整齐齐的冲了过来!
下一瞬间,双方的前排士兵就是撞击在了一起!
三十秒后,明军的前排方阵彻底崩溃!
此时,卢愚之的骑兵也是发动了最后的冲锋!
三分钟后,明军左翼彻底崩溃!
程洪安看着己方左翼已经彻底崩溃,深深的叹了口气,然后从怀中拿出了近日贴身收藏的三封信,交给了身边的一个中年人道:“把信送回去,骑本官的马,小心一些。”
“大人,您的马给了小人,您怎么办?”
程洪安此时却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那中年人面露犹豫,最后还是咬了牙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把信送到!”
随即,就是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这个时候,其他的几个将领也是见机不妙,也是试图悄然离去,但是程洪安却是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当即大喝一声:“国朝养士百年,今日便是我等以身殉国之时!”
然后面露寒色:“此战后退者,斩!”
他的说话的时候,轻轻挥了挥手,当即他身边的一队亲兵就是跑向了那几个他偷偷离开的将领,然后毫不留情的手起刀落,把这几个试图临阵脱逃的将领当场斩杀!
十分钟后,明军的右翼也是支撑不住,崩溃了,任凭后方的程洪安的亲兵督战队打杀,都是无法阻挡他们的崩溃,甚至连一部分亲兵督战队都是被挟裹着一起崩溃了。
这个时候,程洪安却是坐了下来,然后招了招手,随从当即给他递来了一瓶酒,然后对旁边的一群将领道:“诸君,来,陪本官痛饮一杯!”
其他人看见程洪安如此模样,一个个的神情都是有些奇怪,当即有人是忍不住道:“大人,撤吧,只要分兵突围,我们还是有机会逃出去一部分的!”
程洪安却是没有回答,而是直直的看着他!
那人被程洪安看的心里发毛,在看看一旁的程洪安的亲兵手中刀上的血迹未干,当即也是闭上了嘴巴,然后和其他人一样,到了程洪安身前,用碗接过了一杯酒喝了下去!
似乎是女儿红,酒香久久不散!
程洪安看着众人喝酒后,当即哈哈一笑:“好!”
程洪安似乎已经是彻底放弃了对部队的指挥,继右翼也崩溃后,中军也是出现了大崩溃,漫山遍野都是逃兵!
数分钟后,程洪安站了起来,而他的脚下,已经是躺着十多名将领的尸体,全都是七窍流血,脸色发黑!
这酒,有毒!
“我也是为了你们好,这如果被俘投贼了,恐怕尔等的一家老小免不了要被抄家灭族!”
“一杯女儿红,好歹是个全尸,总比被贼军乱刀分尸强得多!”
程洪安再一次抬头看,只见前方的贼军兵锋距离此地已经不足百米,当即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喝下了手中的女儿红,然后转身对身后的数十名亲兵道:“都各自逃命去吧!”
他的那些将领部下,不是他的亲友就是同窗师生,他程洪安不能被俘,更不能投贼,他们也不能!
至于这些普通士卒,哪怕是亲兵,却是没有必要陪着他一起死,那些亲兵们听罢,当即大部分都是扔下了手中的兵器,脱下了盔甲,然后加入了溃败大军逃命去了。
但是却是有两个人留了下来!
这两个人都是他程家的家生子,已经是跟随了他足足十多年,虽然是主仆,但是相处多年,程洪安也是知道他们的想法!
他们是要为自己收尸!
所以程洪安没有说话,然后又是坐了回去,重新倒上一杯女儿红!
这酒虽然下了毒,但却是好酒!
这让他想起了当年幼女出生的时候,自己亲手埋下的女儿红,如今幼女已经有十二岁了,再过几年这酒就可以喝了,可惜啊,自己是喝不上了!
一杯饮尽,他彷佛看到了母亲大人的模样,宦游多年,除了十余年前父亲长辞时丁忧回乡,他这些年从未回过家乡。
也不知十余年未见,母亲大人是否安康!
又是一杯饮尽!
脑海里浮现了少年时分,连接闯过院试、乡试,一举成为家乡最为年轻的举人,也是在那一年,贫寒出身的他,迎娶了朝中致仕重臣的嫡孙女,成为了附近府县里最为风光的年轻士子!
虽然那一刻会试失利,但是潜心苦读数年后,第二次参加会试却是一举中士,从此进入仕途为官!
为官数十载,他曾以一纸奏折,弹劾阁老重臣,也曾在北方边地为官,抵御过北方蛮夷南下劫掠。
也曾在偏僻之地主政一府,奋力治理民生,在洪涝时亲自奔走在堤坝防洪。
也曾短暂的巡抚福建一省,期间镇剿流匪,激战倭寇,博取了一个知兵善剿的官声!
后来可惜得罪了当朝阁老,这巡抚没当一年就被贬到了湖广。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他的座师张岳再一次的举荐他!
如今自己再一次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但是他不悔!
世间繁华,他已经看过,荣华富贵,他已享受过,大权在握,他也曾有过!
如此人生走到尽头,足矣!
当又喝尽一杯女儿红的时候,程洪安看见前方一大群贼军已经是围了上来,只不过这些贼军似乎也是知道自己遇上了大人物,没有着急着冲上来就喊打喊杀的。
而是有一个贼军头目走了上前,此人看年纪,也就是和他的三子相当,估摸十七八岁的样子,虽然不算小,但是顶多也就是刚成家的年纪,然而此人却已经是贼军之中的中校,贼军之中的一个中校,已经是相当于自己这边的卫指挥使,这品级的话,至少要加一个知府衔,年纪轻轻就能据此高位,看样子传闻贼军将校多为年轻人不假。
郝贼、李贼等人加上眼前的这个中校,都是年纪轻轻的!
只听此人似乎说了什么,但是风大,听不清了!
听不清的程洪安,也是不搭理他,又是喝下一杯女儿红!
那贼军中校上前了数步,先是看了眼地上的十多具明军将领的尸体,再抬头看着眼前的此人:“那你是程洪安?”
程洪安这个时候缓缓抬起头,然后只听他面色有些微变,似乎正在皱眉,不过还是说了一声:“正是本官!”
听到程洪安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个年轻中校面露喜色,靠,这可是个大官,真正的大官,大唐虽然俘虏过不少的伪明官员,但是这种堪比巡抚的四品京官,督标一军统帅,却还是没有俘虏过呢!
把这人俘虏了抓到肇庆去,陛下定然龙颜大悦!
但是还没有等他高兴呢,前方的程洪安就是要晃晃的站立起来,只是他现在的表情不太对劲,似乎强忍着什么痛苦一样。
兵败悲愤?不太想啊!
兵败被俘的明军将领官员他见得多了,虽然悲愤的不少,但是却不是这个表情啊!
此时,他把视线落在了桌子上的酒坛和十几个散落一地的酒杯,再看看地上的十几个明军将领的尸体,略微皱起了眉头的他仔细看,只见这些死去的明军将领一个个都是脸色发黑,七窍流血!
当即就是抬起头看着程洪安:“战败身死的将领霍某看得多了,但是临死前还把自己的手下也一柄毒杀的,却还是头一次见!”
此时,程洪安强忍着痛苦,说出一声:“尔等无君无父的贼子懂什么!”
此时那霍中校却是微微一笑道:“程大人这倒是说错了,霍某有父有君!只是吾之君父,非尔之君父!”
程洪安听罢,想要再开口辩驳什么,但是却是身形一个不稳,就是直接软倒在地!
霍中校上前略微查看后,摇了摇头!
“愚蠢之际,还君父呢,你们家正德老儿恐怕是巴不得你们督标的人死干净了呢!”
明王朝的诸多内斗,多少也会有消息流传到大唐王朝那边来,尤其是明王朝那些高层的人事变动,比如说王以旗的到任,张岳的独自为证,这些其实都很容易让外人看得出来,正德皇帝对张岳的防备已经是到了一个巅峰,甚至都已经是开始实际限制了。
要不然的话,就不会是王以旗督师江南,而会是张岳督师六省和江南!
一方战事,派两个督师,这本来就不正常!
而且即便是原本归属张岳统辖的江西,现在都是被王以旗夺走了部分权利,包括抚州在内的江西东北区域,现在张岳可是无法插手了。
大唐王朝这边虽然了解的不多,但是这些基本的信息也足够让他们知道,现在明王朝那边似乎内斗的厉害,正德老儿对张岳防备甚严。
可惜啊,这个张岳的心腹将领竟然自杀了,要不然的话,利用此人倒是可以做一些文章,挑拨张岳和正德皇帝之间的关系!
第七百三十六章 陛下,大捷啊!()
宣平四年正月十六,肇庆皇宫。
李轩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冷雨不断的敲打着枝叶,但是现在的他却是没有丝毫伤春感秋的心情,现在的他,还想着北方的战事呢。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北方战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湖广、江西两地七八万将士正在和明军厮杀着,他李轩固然是在后方,但是也是时刻关注着。
不仅仅是李轩关注着,朝中的大臣乃至和大唐王朝有着密切联系的士绅商人们同样是在关注着,即便是那些普通民众,也是关注着。
北边爆发了如此庞大规模的战事,是个人都能够预测的出,这将会是一场具有重要战略影响力的战役,说是大唐和明王朝之间的决战也不为过!
而这一场战役,不仅仅将会影响到李轩这个大唐皇帝,同样也会影响诸多人,大唐的官员们,投向大唐的士绅家族,分了田,免了税的农民们,他们都是大唐王朝这架马车上的一份子,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旦前线战败了,谁也逃不了。
同样道理,如果前线打赢了,那么将会给他们带来好处!
李轩有望真正的率领大唐王朝统一华夏,再不济也能和明王朝划江而治,那些大唐的臣子们,一个个都会成为真正的开国功臣,享受荣华富贵,惠及子孙百年,普通民众也能够保住他们分来的土地,继续享受大唐的优惠农业税政策。
前线正在爆发着影响如此重大的战事,所以哪怕是春节,整个大唐王朝的官方上下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活动,李轩主持了祭祖,并召开了大朝会接受朝臣拜年。
但是不管是李轩还是臣子们,都没几个人把心思放在春节其中的这些活动上!
倒是不少人对新年期间的最新一期的大唐朝报相当关注,因为这一期的大唐朝报,刊登了大唐王朝兵不血刃收复衡阳府城的消息。
当然了,大唐朝报作为大唐王朝的宣传工具,立场肯定是不会做到公平公正的,一方面是歌颂大唐王师天下无敌,和敌军吓的不战自溃,同时还歌颂大唐王师接受衡阳城的时候,对衡阳城展开了高效的灭火救灾的行动,甚至还重点提及,为了灭火,无数英勇的大唐将士不顾自身安全,奋力灭火救人,并有若干人等为此殉国等等。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大肆批判明王朝放火烧城的行为,并且把这事从单纯的军事问题上升到了体制问题,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伪明政权丝毫不顾民众死活。
总之是把明王朝又骂了个狗血领头!
一些见识不高的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后,自然又是觉得还是我们大唐好,大明坏的流脓!
而一些有着自主见识的人,则是对吹捧或者批判之语一掠而过,他们只关心事情的真相以及背后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伪明贼军主动放弃了衡阳,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了大唐王师已经是在这一场持续了数月的秋冬攻势里取得了战略性的优势。
当然了,大唐朝报上还用了一个比豆腐块还小的版面报道南昌战事,用着不痛不痒的词汇说着,我王师正在南昌和敌军酣战,某日又挫败了伪明贼军的一次进攻,杀伤多少贼军,涌现了某某英雄事迹之类的。
但是对南昌已经陷入敌军重围,第六步兵师只能是单独苦苦支撑的困境却是丝毫都没有提及!
对于坏消息,大唐朝报向来都是避重就轻,要么干脆是结合其他大好的消息再一起放出来。
总之大唐朝报的任务就是要让人们看到并觉得:大唐处处都好,伪明坏的流脓而且不堪一击!
不过,这世界上并不乏聪明人,极少数的人从朝报上也能够发现蛛丝马迹,然后推断出南昌那边情况不太妙。
不过单纯的关心也是没有用,因为后方的他们根本就无法决定前线的战事,着急也只能是干着急。
别说他们了,就算是李轩自己都只能是干着急,被动的等待着前线传来消息。
在后方的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前线部队提供各种资源!
军饷,一文钱都没少过,每月都是是按时发放,对于有功将士的晋升和赏赐,都是第一时间就批准
各种补给物资,也是尽可能的满足,往往是各大兵工厂刚把弹药给生产出来,直接就是装船起运,然后通过内河运输,陆地运输,千里迢迢的送往前线。
哪怕是对于战略上的决定,李轩也是没有丝毫干涉郝柏年以及李春景这两个人的选择!
李春景说要打武昌!
他说好!
李春景不去打武昌而去打岳州,然后打完岳州又去打长沙!
李轩不仅仅说好,而且还下了口谕,勉励李春景不要有负担,放开手去打,哪怕是打输了也不要紧,后头朕给你亲自撑腰。
后来又传来消息说,郝柏年不去长沙了,而是改道去拦截并追击衡阳明军,而且还是抛弃火炮,单纯用步兵骑兵追击,接到消息后,李轩虽然有些担心郝柏年会不会阴沟里翻船,从而影响长沙战役,但是他依旧没有说上半个不字。
对于最近军方呈报上来的军报奏折,李轩的批阅都是只有简单的‘知道了’‘已阅’等字样。
他给了这些将领们充分的权力!
只要这些将领们能够给他带来满意的结果,他并不介意支持他们!
但是,如果败了,如果真的败了,那么也别指望李轩再信任他们了。
虽然世上无常胜将军,但是在这种大规模的决战里,大唐败不起,他李轩败不起!
以后,恐怕他李轩又要亲自率军御驾亲征了!
在窗前沉思的李轩看着窗外的雨从小到大,再从大变小,然后是停了下来,此时,外头也是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