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

    原因很简单,在朝报司里任职写文章,这文章可是要传颂天下的,而且还是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很是满足了这些读书人指点江山的恶趣味。

    有这么一批人的加入,朝报司主持的大唐朝报,文章质量是直线上升,升到什么水平呢?

    足以让明朝统治区里的官员士绅们,都是会想方设法弄一份大唐朝报来看,当然了,看完之后会不会被气的吐血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甚至就连是正德皇帝,现在都是养成了观看大唐朝报的习惯,锦衣卫会定时把收集的每一期大唐朝报送到正德皇帝的案头上。

    而大唐朝报,已经是成为了正德皇帝乃至相当多一部分明王朝重臣们了解天下局势,尤其是前线战事的重要渠道。

    有大唐朝报在手,前头的将领和官员们想要说谎,可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了。

    所以说,正德皇帝乃至明王朝的高级官员们,其实也是大唐王朝的忠实读者,当然了,每当看大唐朝报的时候,如果心态不够好,很容易会把自己给气着。

    去年正德皇帝第一次看到大唐朝报的时候,看到上面几个显眼无比的伪帝、伪明之类才词汇,气的直接把桌子都给掀翻了。

    不过掀翻了桌子,但是下一期的大唐朝报,他还继续看!

    最新一期的大唐朝报,很快就是定下了样刊,然后通过驿站把样刊传送到十多个印刷点里,紧急大量印刷之后广发天下。

    朝报一出来,最先看到的自然是天子脚下的肇庆民众,而他们看到这一期的朝报内容时,都是兴趣大增!

    那可是伪明总兵临阵反正归顺大唐啊,这事可稀罕的很,比前线大军打了胜仗更加稀罕!

    如果只是普通的伪明官员反正了,这其实也不算啥,但是当总兵和反正这两个词结合起来,那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这可是总兵呢,这大唐和伪明征战数年,虽然说俘虏的高级武将和官员都是有了,但是这些绝大部分都是被迫俘虏的,但是却是没有一个和秦志福这样,是直接阵前反正的!

    更加不要说,朝报司的人还无中生有,通过道听途说以及前线将领们的几份折子,就是炮制出来了一篇秦志福血泪控诉伪明的文章来。

    而刚到广州的秦志福看到这一篇文章后,那脸色是奇怪的很!

    天地良心,他什么时候骂过伪明了,控诉过官场黑幕了!

    这种事还是要说出来吗?大家都知道好吧,官场黑幕那是正常无比的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他秦志福都懒得说。

    不过虽然对大唐朝报上胡扯自己血泪控诉伪明的事略有不满,但是他现在也是不在乎了,自从当初决定阵前反正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是全无退路了,只能是在投贼这一条道上走下去了,不,应该是尽心竭力的辅助万古圣君统一九州,为大唐开创万世基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他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后,就是把大唐朝报上关自己的这一部分报道给翻了过去,然后是看起了其他内容来。

    看大唐朝报,已经是最近一年来他的习惯了,嗯,不止是他,实际上相当多一部分明王朝的官员们都会看大唐朝报。

    这一方面是大唐朝报上刊登的内容都是重要无比的国家大事,虽然说用词方面是偏向大唐,贬低明王朝等,但是仔细看的,却依旧能够看出来伪唐王朝的一些大动向。

    比如说伪唐王朝三天两头就在朝报上刊登关于工商事务的报道,这就是在明王朝那边引起了一定的讨论,当然了,他们讨论的不是伪唐如何如何,而是讨论我们大明是不是也可以开海禁,和那些洋人们通商啊。

    既然关心,自然也就想要看了。

    而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大唐朝报是公开刊发的,随便你什么人,只要能够拿出一点小钱来,那么就可以买走一份。

    反正上头也不会刊发隐秘,或者是有损大唐王朝利益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大唐朝报也不会每一期朝报都是需要朝报司亲自编写,并让李轩审阅后才能确定样稿刊发了,就是为了控制和引导舆论。

    既然是控制和引导舆论的东西,大唐治下的子民看的,大明治下的子民自然也是可以看的!

    这看得多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里面的一些观念的影响,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是不得不承认,伪唐虽然各方面都不咋地,尤其是士绅一体纳税以及摊丁入亩这两项制度简直就是人神共愤,士绅们恨不得食李轩肉,喝李轩血。

    但是伪唐的一些政策却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招垦令里的开荒免税,官田以租代购这两项政策还是不错的。

    同时大唐朝报上还会刊登一些科普一些常识,比如说地理一项上就是基础介绍佛郎机,明天介绍西班牙,改天又是介绍英格兰或者荷兰等西洋国家的风俗。

    同时也会科普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比如说地球是圆的,水在越高的地方越容易烧开,但是却越难煮熟东西等等。

    而这些内容,也是极大的吸引了广大读者,包括明王朝那边的官员们,当然了,不少人看过之后都会说这是歪理邪说,不过李轩对此又不在乎。

    老子就是要给你们洗脑,不接受也洗,接受也洗!

    秦志福同样也是大唐朝报的忠实读者,把这一期最新的朝报看罢后,这才意犹未尽的放了下来,这一期朝报上的地理篇上介绍的乃是吕宋,并在上面大肆宣扬吕宋土地肥沃无比,水稻可一年三熟,当地土著只要随便寻一块空地随意抛下种子,不管不问数月后即可收获。

    又称此地物产丰富,即便是不用种地,每天睡大觉,睡醒了就可以伸手一摘各种甜美无比的水果食用。

    这吕宋真有这么好?秦志福不知道,但是从朝报上的形容来看,这的确是比江南之地还要肥沃的地方啊,竟然只让一群未开化的土著占据了,实在是可惜啊!

    而这一期对吕宋的介绍,自然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很多人都是对着朝报上说的吕宋之地暗自吞了吞口水,这么大一片肥沃之地,如果都开垦出来,那得多少良田啊!

    放下朝报,秦志福这才走出了船舱,此时机动舰队已经是返回了广州,部分船只去了香港、澳门两处军港,而一部分则是回到了广州城。

    秦志福也是随同大唐海军的官兵们一起回到了广州城,不过却是有人告诉他,舰队虽然会在此地停留,不过秦志福等人还是要继续北上的,不过到时候就要换乘珠江舰队的内河战舰了。

    不过离开广州之前,秦志福却是被允许下船游览半日,广州城,秦志福自然是没有兴趣的,广州他去过好几次,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他对广州城郊的商贸区却是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已经是多次在朝报上看到过,商贸区里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汇集了来自全世界的各种特产,更加说此地遍地黄金,走个路都能撞上发大财的机会!

    虽然知道其中有夸张之余,但是秦志福还是想要去亲眼看一看,这商贸区到底有多繁华!

    然而当他在几个大唐的官员以及士兵的陪同下乘坐一艘小船抵达商贸区码头的时候,才是发现,朝报上所描述的此地繁华,竟然是丝毫都没有夸张。

第七百六十五章 秦志福游商贸区() 
    没有来过广州商贸区的人,哪怕是看过再多关于商贸区的文字描述,听再多的人说过此地繁华,心中对商贸区的繁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想象,但是当他亲眼看到了,依旧会震惊不已。

    秦志福同样如此,他已经是看多众多关于商贸区的描述了,但是当他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被震惊了一把!

    还没有靠近码头呢,远远的就能够看见港口里众多船只拥挤在一起,小船穿梭其中,而众多小船之中,还夹杂着少许的大海船,其中大部分是东南亚海域里的传统海船,福船,广船,沙船乃至其他形式的船只是应有尽有,其中也有少部分是软帆的西洋盖伦船、克拉克船。

    这些大船即便是小的也有两三百吨,而大的更是五六百吨甚至七八百吨之巨。

    秦志福作为前明南澳岛总兵,接触过的船只多了,但是这么多的船只却还是头一次看见,当然了,更让他震撼的还有港口附近的一座小高山上,有着一座巨大的建筑群。

    即便是距离有些远,但是他依旧是一眼就看了出来,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的炮台群,上面隐约露出的炮口让人看了都是有些莫名心惊。

    虽然此时他还看不到岸上的景象,但光光是码头上拥挤无比的众多船只,就是看得出来此地之繁华!

    乘坐的船只靠岸后,秦志福登上了码头,触目所及的来来往往的各式人群,这些人群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奇装异服,相貌怪异,勾鼻红发,丑如恶鬼的洋人更是不少。

    置身其中让人仿若进入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样。

    饶是见多识广的秦志福看到这一幕,都是震惊不已。

    兴许是看到了秦志福的惊讶,一旁陪同的海军上尉更是用着骄傲的语气道:“我大唐广州商贸区成立不过两年,短短两年时间,却是已经成为了东亚第一大港,每月往来商贸区的海船少则十余艘,多则数十艘。因为来往船只众多,早期建设的码头不堪重负,后续更是连续建立了三座大型码头。”

    说着的时候,他指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码头道:“经过长期建设,如今商贸区的港口一共拥有四座大型码头,能够同时停泊超过五十艘百吨以上的船只,其中的十五个深水泊位,更是能够停泊千吨以上,吃水十米的巨舰!”

    “为了解决货物装卸问题,码头安装有完善的各类机械设备,传闻近期更是会引进蒸汽机起重设备,到时候,就算是超重的大型货物,也能直接吊装搬运!”

    “两个月前,为了解决码头货物堆积严重,运输困难的问题,我们更是从泊位到港口仓库区铺设了多条专门的铁路,通过特制的轨道马车,可以快速省力的搬运货物!”

    此人说着的时候,还指了指前方一辆由两匹马拖拉着的大型马车:“这就是我们大唐皇家理工学院专门为港口区研制的轨道马车!”

    秦志福初看这辆马车的时候,并没有看出来什么奇怪的地方,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觉得这马车并不是常见的两轮马车,而是四轮马车,此外这马车有些大,而且上面还装载了众多的货物,一看就知道沉重无比,但是拉车的却是只有两匹马,这让秦志福有些疑惑,这两匹马怎么拉得动这么大一辆马车啊!

    但是仔细看,却是发现这马车的运行轨迹是始终局限在那两条铁轨上,而且车轮也和普通的车轮不一样,并不是木制的,而是铁制的。

    这远远就能够听见,铁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声音!

    只看这轨道马车和铁轨以及码头上各种看不出什么名堂的机械设备,都是让秦志福觉得大开眼界!

    实际上,不仅仅是秦志福,其实很多外人刚来到广州商贸区的时候,都会对商贸区里的诸多特殊的东西充满了好奇甚至是不解的。

    别说是外人了,即便是大唐王朝的内部人员,对于这座和其他港口不一样的港口,一开始都是觉得好奇甚至惊讶的。

    而造成广州商贸区这么独特的原因,自然是离不开李轩以及从幼军营里独立出来的皇家理工学院以及肇庆机械分厂的努力。

    李轩作为一个现代人,在规划商贸区的时候就是提出了诸多建设意见,包括安装各类装卸的机械设备,铁路系统。

    尤其是铁路系统,李轩更是非常上心,亲自制定了铁路的相关设计方案,然后让理工学院那边进行完善。

    他知道现在蒸汽机的技术还不足以制作马车,而且建造铁路所需的资金和人力都是非常庞大,大唐王朝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打造真正的蒸汽机带动的铁路系统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先试验一二啊。

    而商贸区以及部分矿区,这种物流运输量非常庞大的地方就是成为了最好的试验点。

    作为动力的蒸汽机不过关,那就先用马匹拖拉,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不了,就先建几公里几公里的小铁路。

    李轩提出了大体的设计方案,幼军营出身的理工学院的学生兼老师们,就是负责详细的设计方案,然后肇庆兵工厂下属的机械分厂负责具体的制造乃至施工。

    最先是在一个铁矿区里进行了试验运行,而一试验就是发现,虽然说铁路的建设成本比较高昂,但是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只以成本来说,比以往的单纯靠人力、蓄力运输节省了至少五倍成本。

    这个发现让工部那边的官员大喜过望,所以是筹备着在其他的几个矿区里也是建设这种铁路。

    后来干脆又是在商贸区里引入这种铁路系统。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建设铁路的成本过于高昂,而且还要进行专门的维护以及特制的马车,而且使用马匹拖拉车辆,运力其实还是比较小,所以运营成本也不算低。所以必须在运输量非常大的地方,才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

    如果是在其他的普通地方的话,建设成本是很难收的回来。

    而对此李轩也是比较满意了,现在的铁路只是试验性质的铁路而已,一边小规模使用一边持续改进,这样等到蒸汽机技术提升起来,尤其是高压蒸汽机搞出来之后,蒸汽火车为核心的铁路系统就能够大规模建设了。

    当众多的铁路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时候,也就宣告着大唐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了。

    而现在,李轩要做的就是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做好各种的准备,以准备随时腾飞!

    秦志福自然是不知道这一段铁路背后的故事以及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实际上不仅仅是秦志福,绝大部分人也是看不出来铁路的庞大作用。

    很多人看来,这铁路只是一个新奇玩意而已!

    从码头出来,秦志福在旁人的陪同下继续逛着商贸区,商贸区的面积其实并不算大,但是地方虽小,但是人却是非常密集,而且商铺众多,这些商铺和外头里的商铺又不一样,虽然他们也零卖,但是主要的还是做大宗贸易,接待的客人也都是以那些海商为主。

    这从他们交易时,所采用的货币并不是直接的金银,而是皇家银行的银票就是看的出来了。

    商贸区里因为大额贸易频繁,交易量甚至都不是几百几千两的,而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那些大海商们,一次性采购几万两银子的货物都是非常常见的事。

    为了推行银票制度,更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金银货币重量,成分不一,直接收取现银比较麻烦,所以大唐税部在商贸区里采取的收税制度是不收取现银的,而是只收取皇家银行的银票!

    而这也就迫使了那些商人们不顾那愿不愿意,但是为了交税都是需要拿出一部分现银去皇家银行兑换银票,而当银票能够交税后,在各地商人们自然也就流通了起来,商人们同样为了避免各种麻烦,大额交易的时候也更倾向于收取银票。

    如此种种,也就导致了皇家银行在小小的一个商贸区里,就是设立了一家超大规模的分行,这家分行的规模也是皇家银行众多分行里最大的一家。

    其兑换部门乃是最大的部门,众多的服务窗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提供金银兑换银票,银票兑换金银服务!

    当然了,皇家银行的这种服务自然不是免费的,如果是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金银币来兑换银票的话,因为要鉴别金银含量,然后收回来这些金银后,皇家银行还要把这些金银进行熔炼重新铸造成为标准的银币、金币,所以是金银兑换银票,是需要收取火耗费的。

    不过如果你是拿着皇家银行发行的标准银币、金币来存钱的话,那是不收服务费的,同样的拿着银票来提取现金现银的话也是不收费,但是只能拿到皇家银行发行的标准银币、金币,其他币种一律不提供,如果是需要纯金纯银块的话,那么就需要交纳服务费了。

    皇家银行这么干,自然是为了推广银票以及自家的标准金银币!

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 
    天下商人都是无利不早起的,皇家银行虽然是皇室产业,带有一定的国有属性,肩负着维持大唐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任,但是皇家银行依旧是一家商业银行,所以一系列的手段还是为了赚钱。

    铸造金银币,这也是赚钱的。

    而推广银票更是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人家存了一两银子的真金白银进来,皇家银行就敢发行三两银子甚至五两银子的银票,而这些银票大多是通过各种贷款流通出去,而这些贷款又是能够为皇家银行赚取利息的。

    哪怕是大唐王朝的政府部门贷款,那也是要给利息的!

    所以皇家银行其实也是目前大唐王朝的诸多皇室产业里,最为赚钱的一家产业,甚至在整个大唐王朝范围内,其盈利能力也是仅次于大唐盐业公司。

    大唐盐业公司,因为彻底垄断的了大唐治下食盐的产销运输一条龙,每年除了为税部上缴大额盐税外,自身的盈利也是非常大,这些盈利大部分最后都是上缴国库了。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同时为了服务于商贸区里的众多商家们,皇家银行还在商贸区里实验性的开设了支票服务,为部分实力雄厚,预先存取了大量金银的商家提供支票,这样商家就能够直接开具支票付账,然后拿了支票的人就可以到皇家银行里提取现金,或者是把金额划入自己的账户里。

    商贸区因为其特殊性,也就使得了此地也是银票制度推行的最为顺利的地区,即便是肇庆那边,银票的流通范围都没有商贸区里这么广泛!

    这一切,秦志福自然也是看不到的,他所看到的只是众多人在进行各种交易的时候,都是拿着一叠叠的小纸片进行交易,这纸片印刷精美,不由得感叹,这大唐果然够特殊,竟然连宝钞都能够如此大规模的使用,而且民众们对此还不排斥。

    对于纸币,秦志福自然是知道的,因为大明那边就是用宝钞啊,而这皇家银行银票他也是用过的,坐镇南澳岛的时候,不少过往的海商们或多或少都会贿赂南澳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