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地早年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大城池,只不过朱棣定都幽州后,此地就是成为了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同时此地也是成为了幽州的门户。

    实际上在李轩看来,天津的地位要比幽州更加重要一些!

    因为大唐王朝的首都是在金陵城,幽州虽然是陪都,但是在以后在大唐王朝的体系里,应当会演变为一座比较纯粹的军事战略城市,作为北方各地边镇后方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而存在。

    但是,以后绝对不会成为一座大型的消费城市,更加不可能是政治中心,即便是经济中心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之前的御前北方战略文武战略会议上,万古圣君亲自提出了天津可以作为北方经济主要支撑点来发展!

    因为天津沿海、同时还是运河的重要节点、即便是去山海关,那也是比幽州去山海关更加的方便,而且李轩还知道,天津有着一个唐山呢,那里有什么?有着容易开采,容易外运,而且品质还算不错的煤炭。

    有资源,有交通优势,发展经济自然是更加容易,总比幽州除了无数张要漕粮供应粮食的嘴巴,剩下的要啥没啥要强得多。

    当幽州的政治中心地位被金陵城抢走了,北方经济中心的位置被天津抢走了,至于文化中心,那就更算不上,江南随便一个县的文化也比幽州强!

    所以后续幽州所剩下的主要作用,那么就是作为一个北方战略支撑点而存在,成为天津乃至整个北方的防御屏障,同时作为北方长城各边镇的大后方!

    幽州是北方各边镇的后方,那么天津就会是幽州的大方后,并且还会是主要的国防资源供应中心!

    入城后,李轩对城内的街道建筑不敢兴趣,而是第一时间就是召见了内阁以及北直隶的相关官员,直接指示从幽州府、河间分出一部分区域,成立天津府。

    随后,正式诏令改北直隶为河北省,并亲自确定天津为河北巡抚衙门驻地。

    改北直隶为河北省,这是因为北直隶,那是属于明王朝的北直隶,这个区域拥有不同寻常的政治含义,所以就和南直隶改设各道一样,通过改名称,乃至变动辖区,来降低前明的概念,重新建立起大唐王朝对于此地的新秩序。

    同时之所以没有把河北省治设立在幽州城,而是改为天津府,一方面是处于扶持天津的考虑,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出于压制,淡化幽州城的考虑。

    明王朝毕竟是在幽州定都一百余年,城内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的前明分子残留,如果把北方统治的重心放在幽州的话,估计是有些麻烦。

    现在的话,大唐王朝只需要不断的弱化幽州城的政治、经济地位,同时在城内保持大量的驻军,把此地变成军事重镇的话,那么明王朝所带来的残留影响力就会不断的弱化。

    不过尽管以后幽州城在大唐的版图上,地位会不断的下降,但是在这之前,李轩却还是要去看一看的。

    在天津待了两天后,李轩就是接到了来自第三军的快马报告,称第三军已经是顺利拿下幽州城,李轩当即决定继续北上幽州城!

    前进的路线依旧是沿着运河前进!

    这一路的北上,不管是李轩的北上路线,还是大军的进攻路线,都是沿着运河进行的,由此可以证明了京杭大运河对于目前华夏北方的重要性。

    在李轩看来,在铁路大规模普及,尤其是南北大动脉铁路建成之前,京杭大运河都是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哪怕是现在海运已经是正在快速发展,这依旧不会影响到京杭大运河的战略地位。

    此外,即便是连接南北的铁路建成了,但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非常大的!

    所以李轩早已经是指示了工部方面,要维护好京杭大运河的通航!

    沿着运河一路北上,先是到了通州,然后再沿着通惠河继续前往幽州城,整体路线和当初第三军的北上进军几乎是一摸一样的。

    圣驾北上的时候,不仅仅是带了大量的官员,近卫军也是一同前往,同时还有枢密院后勤部安排的众多后勤补给。

    将士们一部分坐船,一部分在岸边上走,而运河里的大量船舶,则是搭载了各种各样的物资,因为都是来往运河的小船,载重量普遍不大,所以为了满足庞大的运输需求,这船只的数量也是格外的多。

    然而这一路北上,也是使得了李轩更加坚定了定都南方的心!

    自从华夏大地的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定都北方的王朝为了满足京都、北方边军的需求,都是需要从遥远的南方运输粮食到北方,由此催生了特殊的漕运体系。

    由此也是造成了庞大的财政负担!

    而且一旦漕运被断绝,那么基本上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元末时期,各路起义军占据了江南之后,就是断绝了元朝的漕运体系,由此造成了元王朝的被动局面。

    大唐北伐时期同样是如此,大唐王朝占据了江南,从源头上切断了漕运后,明王朝的日子就是江河日下,那个时候都不是国库里有没有钱的问题了,而是幽州城里的军民、各地边军能不能吃饱的问题了。

    在铁路被发展起来之前,在华夏大地里,河运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战略地位的,更是海运所无法取代的,而运河运输,就是运河的重要环节。

    目前大唐王朝的运输体系,就是建立在河运之上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再加上一条京杭大运河,基本上是构成了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交通运输渠道。

    通过运河抵达幽州城后,李轩自然是不会忘记装一把大大的逼!

    按照以往的传统,李轩直接一身戎装骑马入城,当然了,入城之前,李轩停害怕自己的小命稀里糊涂的丢掉了,所以,城内的驻军几乎是把圣驾经过的街道直接清空了,只剩下经过挑选的少数人去迎接。

    而这些人,重点自然是万宸松所带领的前明百官了,应大唐王朝的要求,万宸松等人依旧穿着明王朝的官袍,而且还是大朝会上的那种正式官袍,看着一片浩浩汤汤穿着红袍的前明官员们来到前方,然后齐刷刷的跪下口呼万岁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这真的很有成就感!

    接受了万宸松为首的前明百官的朝拜后,李轩也是适当的表示了自己的仁厚,当场就是授予了万宸松等前明官员品级,并让他们以后好好的做事,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人!

    李轩越过万宸松等明朝降官,然后前往紫禁城!

    这是明王朝的政治心脏,根据报告,明王朝的绍武帝在最后时刻,就是这里自焚而崩的,只是现在却是在太和殿看不到任何一点的火烧痕迹了。

    因为万宸松的率众投诚,所以收复幽州城的过程里,基本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大火,哪怕是紫禁城里也是如此,当时守卫宫禁的明军当场就倒戈了,大唐王朝可以说是不废一兵一卒,就是拿下了幽州城!

    看着保存的如此完好的紫禁城,说实话,李轩很动心,里面肯定有很多好东西,各种珍玩宝贝不计其数!

    而且此地就算是作为皇家别院,但是以后大唐皇室顶多是偶尔来一次,等到以后铁路建好了,倒是可以经常来此地度假视察之类的。

    至于现在嘛,必须发挥大唐王朝的优良传统:搬,能搬走的通通打包带走!

第九百零五章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李轩在幽州城里待了几天时间,简单的浏览了一番幽州城,直接就是转道南下,准备返回金陵了!

    南下的时候,队伍又是庞大了许多,多了一大群前明降官以及大量珍玩财物!

    税部在幽州城里一如既往的发挥出来了高效的工作效率,当时税部官员是紧跟着大军一起入城的,甚至是在大军还没能完全掌控住整个幽州城的时候,税部的官员们已经是在军方派遣的士兵们的支援下,开始挨家挨户贴封条抄家了!

    幽州城作为明王朝的大本营,聚集了大量的勋贵以及官员,并且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积累了众多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是大唐王朝所急需的。

    所以甭管是降官还是不愿意的官员、勋贵们,性命能否保住好说,只要态度好一点,基本性命不愁,但是家财那是百分百无法保住的了。

    税部官员贴封条,那可是按照他们内部早就准备好的名单,名单上的名字足足有一千多家呢!

    这也是大唐王朝多年来的老模式里,军队前脚刚进去,税部后脚就跟上来了。

    因为幽州城驻军不少,所以税部那边干脆是没有等当地的税务稽查队成了规模后再来大规模征税,当场就是在军方的支援下开始了武装征税。

    而成果也是巨大的,简单几天的查封,就是查获了足足上千万两银子的现银,这还只是现银哦,各种不动产、珍玩之类的还没有算进去呢。

    而全部算进去的话,整个数字将会是非常恐怖的,至少目前税部那边都是无法统计出来一个准确的数字。

    因为这些勋贵、官员们资产,不仅仅是在幽州城里,城外、乃至河北地区,甚至是整个华夏大地里,都有着他们的资产。

    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够说明勋贵、官员们占据了多大的社会财富,根据税部的初步统计,从这些勋贵、官员们所查抄出来的田地,占据了幽州城外附近地区田亩总数的百分五十。

    仅仅是这些,都足以说明了他们的原罪!

    查抄出来的这些土地,无一例外,都是成为了大唐王朝的官田,后续会用来分给从军士兵,以租代购给无地农民。

    李轩率领近卫军以及百官还有众多的财物南返了,留下了几乎如同空城一般的幽州城以及第三军!

    根据李轩的亲自指示,第三军将会暂时驻防河北省,后续这个军还有大量的重要任务,包括继续攻占,或者说是接管一部分边镇,同时还需要东进辽东。

    那里有着正德六子惠王,而仅仅是一个惠王不算什么,关键的是,惠王还掌控了不少军队呢,这也是目前大唐王朝在北方,所面临的两大威胁之一。

    而剩下的一个巨大的威胁,自然就是鞑靼人了!

    不过李轩指示了第三军军长郝柏年,后续的北方战事,应当是以稳为主,稳中求进,不用急于一时。

    为了避免郝柏年长时间掌控第三军,由此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想法,实际上李轩已经是打算着把郝柏年召回京师了,不过短时间内这么做影响不太好,所以李轩打算还是先让郝柏年干着,过个一年半载的,再让郝柏年回来,另外委派重任。

    同时随同圣驾南方的,还有第五步兵师师长陈科桥,或者是说前任第五步兵师师长陈科桥,李轩这一次回去,把陈科桥也是给带上了。

    目标很明确,就是准备让陈科桥领军一方,如今大唐王朝的扩军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在江北地区招募的大量新兵正在进行最后的训练,然后就可以组建新的部队。

    按照预定的计划,年初就预订组建的第十二步兵师预计会在两个月后成军,届时将会和第十一步兵师一起,然后配属独立炮兵、工兵等部队直接编成一个军,也就是第五军。

    陈科桥,就是李轩预备的第五军军长。

    对此陈科桥也是知道,外人大多也是能够猜测的出来,南返一路上,恭喜陈科桥的人可是不少。

    今年的大规模扩军,不仅仅有第十二步兵师,尤其是在得到了扬州盐商以及幽州城的大量战利品后,大唐王朝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是暴富了起来!

    所以扩军行动也是没有停下!

    李轩之前已经是确定了正规军的进行一步扩编计划,再扩编两个步兵师分别是第十三步兵师、第十四步兵师,这两个步兵师预计将会组建第六军。

    此外,实际上更多的乃是混成旅这种守备部队。

    因为目前大唐需要更多的兵力用来守备地方,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驻防地方部队的维持成本。

    李轩已经是制定了一系列了混成团改革方案!

    承担一线战斗任务的五个混成团将会升级为混成旅,后续继续参加一线战斗,作为主力正规军使用。

    但是剩下的其他混成团,将会改革为预备师,扩充到主力师一样的标准师级编制,即拥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辎重团等。

    然而既然是预备师、那么和主力师自然是有区别的,这区别就是双方的战备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这预备师的编制虽然和步兵师一样,但是规定没有遇到战事的时候,骨干部队只保留百分之五十的兵力,普通部队只保留百分之三十的兵力,而辅助部队只保留百分之最基本的骨干了。

    基本上改革后的预备师,每个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是总兵力应当会在八千人左右。

    装备上,目前则是装备主力部队退役下来的火绳枪、长矛、弓箭刀剑等武器,火炮也是用一些炮管寿命差不多到头的临近报废火炮。

    也就是说,预备师将会是一种保持了步兵师编制,但实际上严重不满员,同时只装备旧式二手装备的二线部队!

    平日里主要是维持一个师的框架,核心军官和士官以及必要兵力,弹压一些中小规模的骚乱,如果遇到大规模战事的时候,则是进行动员,就近补充退伍军人,短时间内恢复一定的战斗力直接投入战场。

    预备师模式,其实也就是大唐陆军谋划多时的预备役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这种预备役部队,平时不用养着太多的现役军人,极大的减少了花销,同时又能够维持足够多的师级编制框架,等动员后就能够投入数十个师的部队。

    因此,伴随着预备师编制的确定,大唐王朝还正式颁发了预备役制度,规定军人退伍之后,转入预备役,在五年内每年必须到当地所在的退伍机构登记,每年可自由安排时间段,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训练,训练期间发放补贴。

    如遇战事,遇到部队征召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无条件重新服役。

    五年后到十五年的这十年里,不再要求强行登记,可自愿前往退伍机构登记,但是遇到战事军方征召的时候,同样是无条件都必须重新服役。

    十五年后,则是正是退出预备役,无需强行服役。

    而上述的规定,这限于普通士兵以及士官,军官不在此例,因为军官比较特殊,目前大唐王朝还没有拿出来一个专门针对军官退役的比较完善的处理办法。

    因为这里头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年头的军官,不仅仅是个军人,同时他还是个官。

    人家军官从军,实际上也是来当官的,你不可能说让人家和后世的现代国家一样,服役到三四十岁就让人家退役,一脚踢掉了。

    但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纪的增大,年龄太大的中下层军官肯定是不再适合作战的了,所以目前大唐王朝还在继续探讨军官的退役问题。

    目前呼声最大的就是,现役军官,尤其是校官、尉官这两个级别的军官,可以提前一段时间退役,但是退役之后不是说直接让人回家,而是担任预备役部队里的军官职务,成为预备役军官,直到彻底退役为止。

    预备师的出现,是大唐王朝为了在有限的军费之下,尽可能维持更多部队的一种折衷办法。

    而由此,也是构成了目前大唐陆军的三层武装体系,正规军、预备役部队、民兵组织!

    根据预备役部队的相关条例,目前大部分省份都会至少有一个预备师,而少数重要的省份,则是会安排两个甚至三个预备师。

    同时一些重要区域,比如说江北道、皖北道,虽然不是一个省,但是也会有一个预备师驻防。

    而一些重要地区,尤其是战略要地上、边境地区,则是驻防正规军。

    如此一系列的军制变动,也是能够让大唐陆军的正规军能够腾出手来,继续发动下一轮的战争!

    北方虽然初定,但是湖广的张岳还在呢!

    后续一段时间内,大唐王朝的战略重心将会西移到湖广、四川等地,这也是李轩让郝柏年的第三军不用着急的原因,因为后续大唐王朝的战略重心西移后,第三军就无法得到各种补给的优先补给了,将会过上和现在第一军一样的苦日子,打一场战斗都得算着炮弹够不够用!

    对于第三军而言,一场攻城战就打出去好几万发炮弹的好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对于苦等了多年的第一军而言,现在,已经是轮到了他们登上舞台并开始表演!

第九百零六章 陛下果然是仁君啊() 
北上的时候,李轩的速度虽然也不算慢,但是还是走走停停,加上正式北方明军的威胁还在,所以也是不能走的太快,导致出现什么意外,不过这一次南下,李轩带的人虽然多,但是速度还是比北上的时候要快得多。

    南下的船队林林总总,超过五百多艘,当然了,这五百多艘里,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船只,而比较大型的船只不过百余艘而已,清一色的大唐的官方船只。

    有大唐海军的内战战舰、武装运输舰,也有枢密院后勤部的内河运输船只,然后还有近卫军的航运营的运输舰,是的你没看错,近卫军的确是有着航运营的编制,里头甚至还有十来艘内河战舰,和大唐海军的内河战舰是一摸一样的。

    五百多艘船只搭载了数万南下的人,此外还有从北方带回来大量金银财物。

    不过严格上来说,里头的很多金银都已经不是大唐王朝官方的,而是嫡属于皇家银行了,因为大军一路北伐,先后缴获了超过两千万两银子的现银,而这些银子都是被直接充入了国库。

    但是这些充入国库的银子转手就是被存入了皇家银行,因此国库那边得到的是一大堆的银行本票,这些金银则是属于皇家银行的金银储备。

    但是皇家银行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机构,但是作为皇室产业,而且是最为特殊的皇室产业,乃是大唐王朝里目前唯一一家有着官方背景的银行,肩负着众多的特殊使命,包括发行国债、纸币发行、大额贷款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