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震那些偷税漏税的窃国贼?

    然而成为了巡查处处长后,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出手去做了,这个时候,对于巡查处处长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全国的税务系统的健康。

    那里有问题了,直接派税务巡察过去!

    用不着自己亲自出马了!

    而这,也就是高官和中级官员的区别!

    巡查处处长的职务虽然只是正五品,但是在大唐的官制体系里,在税部内部里,绝对是属于高官的行列,没有人会因为正五品的品级就敢轻视陈立夫。

    这个从税部的内部高层会议,陈立夫这个代理处长已经是有资格参加就可以看的出来!

    钱祧里主持税部会议的时候,参加的一般都是各司司长,而处长级别的,只有他陈立夫一个,虽然只是在后面旁听,除非有人主动询问,不然的话他是没资格在会议里主动说话的。

    但是这个旁听的待遇也是税部系统里仅此一个,其他各司下属的处长们,可没这个待遇。

    陈立夫的晋升,引起了不少人关注,但是这因为陈立夫个人的特殊性以及巡查处的重要性,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哪怕是被关注了,但是陈立夫在大唐王朝的政治生态圈里,依旧只是个中层官员的角色,能够进入李轩的视线,但是却依旧无法让李轩关注。

    想要李轩关注陈立夫,他至少也得成为征粮司的司长才行!

    而陈立夫想要成为征粮司的司长,别看只是处长和司长之分,但是你得知道,巡查处处长只是正五品,但是征粮司司长是正三品,两者差别大着呢。

    要不然的话,大唐里的尚书以及和尚书平级的正二品官员就有将近二十几个,侍郎以及和侍郎同级别的从二品官员更是近百个,这还没有包括品级不高,但是却很重要的职务官员呢。

    上述,还只是文官体系的人。

    军方里的能够让李轩关注的将领也有几十个,全都是少将级别以上的。

    高级别的官员以及将领多了,李轩哪有空去关注一个正五品官员啊。

    在如今的大唐王朝,想要让李轩关注,非特殊职务的话,最少也得是个从三品才行,要不然李轩都懒得搭理。

    陈立夫的仕途之路,很多人关注着,李轩呢,都是没啥感觉,虽然陈立夫的这个代理处长是他亲自批准的,但他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陈立夫的任命,是税部的几个大佬们联手举荐,吏部审核后,汇同了其他几个候选人一起送到李轩这里来的,李轩当时只是略微瞄了一眼四个候选人的履历,然后批准了陈立夫的任命。

    批准陈立夫的任命,只是李轩的例行公事,只是他在率领大军亲征西南的时候,所作出的众多决策这一,而比这个抉择更加重要,影响更大的数不胜数。

    比如说,刚抵达武昌江夏的李轩,就是收到了外务部呈递的报告,随同送来的还有琉球国王的请求进贡,册封的折子,并且说琉球国王如今就待在上海,等待着圣天子的召见。

    这事,可比陈立夫那点破事重要多了,因为这还是诸多华夏传统藩国里,第一个主动请求册封的藩国!

    而且这种主动请求册封和鞑靼俺答汗不一样,俺答汗当时请求主动册封,那是迫于无奈,俺答汗感受到了威胁,想要用以请求册封、互市等方式,来缓和于大唐王朝的关系,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双方的谈判都还没有结束,正在扯皮着呢。

    不过从外务部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双方的和谈应该会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大唐王朝将会给俺答汗进行册封,双方进行互市贸易。

    现在双方就是为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在扯皮,比如说封号啊,册封的形式啊,然后互市的详细内容之类的,但是总体而言,分歧不算大,扯皮一段时间后,双方估计就会达成协议了,但是即便是问题不大了,但是总归是没有达成相关的协议啊,册封自然也就不可能进行了。

    而琉球请求册封,则是纯粹的,不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任何额外附加条件所请求的册封!

    关于此事的折子有好几封,外务部的有,海军的也有,外务部的折子很适合进行公开,上面说琉球国王仰慕华夏文化,大唐风采,愿为大唐藩属,并且说为了接受华夏文化,让国民开化,特地恳请大唐王朝派遣文化、行政以及军事顾问若干,帮助他们教化子民,建立全新的武装力量。

    这是外务部的折子,说的那叫一个好听,谁信谁傻!

    因为海军的折子上说,去年年底,海军第二舰队麾下的第四分舰队,在追击海盗的时候,发现琉球岛窝藏了不少海盗,为了肃清海盗,他们果断的,坚决的发动了登陆作战!

    舰队里的五百名陆战队员横扫了琉球诸岛,不管是盘踞其中的海盗,还是说琉球国王的小规模军队,在这五百陆战队的兵锋之下都是纷纷溃败!

    最后,他们成功的歼灭了盘踞在岛屿上的若干海盗,以及纵容这些海盗的琉球国王若干大臣,顺手还俘虏了琉球国王!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多说了,在第四分舰队的舰炮劝说下,琉球国王很是干脆的表示了,他们愿意成为大唐藩属,接受大唐册封,并且接受大唐派遣的文化、行政、军事顾问,并且表示愿意接受大唐王朝对他们的内政、外交、军事等任务事务的指导。

    双方之前初步签订的协议里,明确规定了琉球王国将会效仿大唐制度,施行改革,并且建立内阁,而内阁的各部阁臣们,必须得到大唐王朝的审核和批准,其中的巡警、税部两部尚书,必须是大唐王朝派遣的官员担任。

    同时预备筹建的大约五百人的国王近卫军,其所有军官职务都必须是大唐现役军人兼任,该部队的调动,需要经过大唐军方驻扎琉球军事主官的同意!

    同时国王近卫军只能是陆军,不得筹建海军!

    大唐帝国的商人们可以自由往来琉球王国,大唐军方可以自由的驻扎在任何一处适合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把琉球国王彻底变成了傀儡!

    好这些说,兴许还是含蓄了一点,更直白一点的说,琉球王国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殖民地了!

    按照海军那些人的想法就是,琉球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够不掌控,殖民什么的太弱鸡了,搞傀儡也是太弱鸡了,直接吞并得了!

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并就吞并,不服你咬我() 
对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海军方面的想法是干脆利落的,那就是直接吞并了事,不高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殖民啊,傀儡什么的。

    但是对于海军的想法,外务部那边却是有不一样的意见,外务部认为,尽管不管是琉球还是海外地区都是大唐帝国无可争议的领土,但是这些领土已经是被当地土著借住多年,而且当地土著大多是未开化的蛮夷,帝国如果直接收复这些领土的话,该如何处理这些未开化的土著呢?

    直接把他们当成帝国子民?

    太扯淡了,你区区一个蛮夷,竟然也想要成为大唐子民,想得美,目前为止,整个大唐王朝治下,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众人口中的蛮夷成为了帝国子民,那就是格德斯,除了他以外,暂时没有第二个人成为了帝国子民。

    但是直接把他们干掉也是不太好的,帝国毕竟是仁义国度,就算是想要杀,也得悄悄的来,大张旗鼓的干这种事,虽然说实际上也没啥,但是面子不太好看。

    所以针对琉球问题,外务部的初步设想是,先实际控制该地,然后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全方面影响该地,教化当地子民,推行汉化政策,然后是把该地的税收、军事等权利进行彻底的收拢,最后废除名义上的国王,设立州府。

    而这种政策,实际上就是改土归流政策的升级版本!

    大体上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琉球王国还是琉球王国,但是大唐王朝实际控制该地,同时进行教化,等教化的差不多了,就是顺理成章的在该地设立州府,变成帝国直辖领地。

    外务部的建议,虽然说在军方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但是在李轩看来却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过也只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而已,李轩并没有说全盘同意这样的方案。

    首先呢,李轩和军方的将领们感觉一样,对待琉球问题上,外务部实在是太谨慎了,把面子问题看的太严重,担心直接吞并了琉球后,就破坏了大唐帝国的仁义形象了。

    但问题是?对于建立日不落帝国为目标的大唐帝国而言,要个毛仁义形象啊!

    不吞并,不殖民,建什么日不落帝国啊?

    想要达成李轩的理想,大唐王朝未来百年的目标,应该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老子就是牛逼,老子就是要扩张,老子就是要吞并,有办事你咬我?

    这,才是一个日不落帝国应该有的态度!

    讲仁义道德,搞个殖民地还遮遮掩掩的,这辈子别指望日不落了。

    对于目前的这种状况,李轩还是觉得,目前大唐王朝里的很多官员,受到传统伪君子的观念太深了,对待一些番邦小国,天天嘴巴上讲什么仁义,装什么天朝上国的风范,明明是恨不得把人家一口吞了,还是死命忍着。

    人家来朝贡几毛钱的东西了,你就敢直接赏赐给人家一百块的东西,就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大度,浑然不知人家背后把你当傻子!

    这种态度在对外交流上,尤其是在对待周边的番邦小国上,除了面子上好听外,获得一个什么天朝上国的名义外,还有什么用?屁用没有!

    按照李轩的想法,对待周边的番邦小国,能吞并就吞并,吞并不了就殖民,如果当地土著真的是硬骨头,死活不愿意被吞并被殖民,各种反抗,各种起义巴拉巴拉的,那就杀到没有人反对为止!

    当然了,李轩虽然认为该吞并还是吞并,不过有一点他还是同意外务部的做法,那就是要控制影响,东亚地区的政权还是不少的,现在的大唐王朝也没有精力放在全面扩张上,现在只是尝试着在海外扩张而已,谨慎一些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个谨慎,却是不应当包括琉球!

    在李轩看来,需要让帝国以谨慎态度处理的,那就只有朝鲜以及东瀛以及安南这三个地方了。

    为什么说这三个地方需要谨慎,因为这三个地方的土著都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再加上地理环境比较特殊,所以需要谨慎处理。

    但是琉球?

    需要大唐帝国谨慎处理吗?

    谨慎个屁!

    李轩看到外务部和海军报告上来的折子后,直接做出了批示,赐原琉球国王尚清大唐子爵爵位,金陵城中赐宅一座!

    你琉球国王不是请求册封嘛,我李轩就给你册封了,不过这个册封并不是什么琉球国王,而是大唐子爵。。。

    而赐宅一座,基本上也就宣告,这辈子你别指望回到琉球去了,安安心心的在金陵城这个当代最繁华,最伟大的城市里住着吧!

    此外,这个爵位并不是世袭的,也就是说,等这个前琉球国王,先大唐琉球子爵死翘翘后,这个琉球国王家族就彻底变成普通平民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尚青王已经年纪不小了,经过海上奔波来到上海港后就病倒了,基本没人指望他能够活一年以上!

    琉球诸岛设琉球府,由内阁直辖管理,一切内政事务照比帝国其他州府。

    这个决定,基本上就是把琉球诸岛当成了帝国本土来经营!

    同时考虑到琉球府在海外,又指示陆军方面应当派遣部队前往驻防。

    琉球设府,这对于大唐王朝而言其实并不算是开创性的开阔疆土,因为在这之前,大唐王朝在大员岛上已经干过这么一次了,之前的大员岛,实际上就是一个荒岛,虽然也有土著以及汉民居住,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在这之前,历朝历代都没有把大员岛列入自己的统辖范围内,之前就是在澎湖设立了一个巡检司而已。

    而大唐王朝,却是首次把大员岛列入自己的统辖范围之内,设立了大员府,建立官府,驻防军队,并且还是在不断的把各种罪犯流放到大员岛,试图充实当地的人口,并进行开发。

    但是大员岛的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开发起来难度实在是太大了,移民屯垦司哪怕是面向国内的无地农民们开出了只要去大员岛屯垦,每个成年男丁都能够免费获得二十亩土地,但就是这样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因为去了的话,还能活多久就看天意了。

    甭管是主动去的移民,还是说被流放过去的罪犯,死亡率都是相当高,宣平四年一共移民、流放有两千四百人,一年后,已经是死掉五分之一了。

    等到宣平七年的今天,这两千四百人已经是只剩下一千五百人不到了!

    其他的,全都是死在了开荒当中!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大员岛的所有地方都是环境非常恶劣的,而是说开荒环境很恶劣!

    目前大员岛上的几个主要人口比较多的聚集地,比如说澎湖列岛、大员岛北部的鸡笼港、大员岛南部的打狗港,以前就有不少人居住,最近几年经过开发后,已经是适合居住的地方了。

    但是离开了这三个地方,去其他地方的话,那么想要开荒生存下来就比较困难了。

    大员岛这破地方,大唐王朝都没嫌弃,而是设置了大员府,并移民开发,对于琉球群岛这种已经是有当地土著生活多年,而且比较适合人居住的群岛,自然是更加不会嫌弃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琉球诸岛毕竟是孤悬海外,对于华夏大地的人而言,太远了,而遥远也就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排斥甚至是恐惧的心里。

    这不,琉球府虽然设立了,但是为了挑选琉球府的知府、同知以及若干知县等官员,可是让吏部愁白了头发!

    琉球这种偏僻破地方,可是没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去任职,在繁华中原之地待得好好的,他们干嘛要去那破地方受罪啊。

    更何况谁都知道琉球那鬼地方很远,去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可就是未知数了!

    吏部见一时半会的都没有人愿意去,也是不讲究什么自愿原则了,麻痹,在大唐当官,那有你挑挑拣拣的份!

    所以吏部负责此事的官员,从众多官员里选出来了一群候选人,什么候选人呢,基本就是没啥后台的人,准备从中强行挑选。

    人家吏部的人也不傻,知道琉球那鬼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去,你要是把一些有后台,又或者是能力杰出,上头打算重点培养的人才给弄过去了,这得罪的人可就多了去!

    但是这些没后台,也不是才华过人,重点培养的人,安排起来可就没这么大麻烦了。

    也甭管谁谁谁了,直接闭眼,随便圈上几个名字,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他们就是琉球府的首任知府以及各级官员了!

    你要说被选中的人不愿意,吏部表示,你愿意去也得去,不愿意去也得去,申请调职,不准,称病,没死你就得去。

    什么,你说你死活都不去,好,算你狠,把你的官帽摘下来仍在地上,然后你可以滚了!

    被那些候选官员们搞的烦躁的吏部高官们也是脑恼怒了,这才搞了一个快刀斩乱麻!

    名单公布后,被选中的那些官员个个都是哀嚎不已!

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 
但是面对被选中的那些倒霉蛋的哀嚎,怎么能够改变吏部官员们的决定呢!

    尼玛,琉球府这事可是陛下都亲自盯着的,要是让陛下自己我们吏部好几天都选不出来适合的各级官员,选出来了还不愿意去,陛下会怎么想。

    圣天子要是随便说一句吏部办事不利的话,他们这几个负责人的官帽子分分钟就飞掉了,所以他们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直接挑选出来大约二十多人的中级官员,包括一个知府、两个知县,以及一个知府衙门、两个知县衙门里的主要属官,比如知府衙门里的同知、各局局长、琉球县、奄美县的知县衙门里的县城、各处处长。

    此外还有标配的督察院院长、税务局局长、法院院长这三个和地方行政衙门没啥关系的独立衙门。

    而上述,这些官员还是一些主要的中级官员,至于那些低级官员以及普通科员们,则是另行安排,另外也会有在当地选用一部分汉化的土著担任。

    而这群二十多人的中级官员倒霉蛋里,就有江西籍宣平五年三等同进士,前任浙江处州府松阳县丞石霍!

    但他接到琉球府奄美县知县的委任书时,差点没激动的晕过去,几个奴仆和丫鬟掐人中的掐人中,浇冷水的浇冷水,这才是把我们可怜的石霍大人给弄醒了过来!

    醒来后,他整个人都是愣在了那里,然后傻子似的看向窗外!

    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正在咆哮:贼老爷,要不要这么狠啊!

    老子苦读诗书二十几年容易嘛我,这好日子还没过两年,这一次任职回京候选,还以为能够调回京畿各部任职呢,哪怕是在品级上升一级,但是在京畿为官,那自然也是极好的,过几年外放,一个县令基本就到手了。

    前明那会,贪官污吏众多,科举黑幕重重,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这还不容易等到大唐崛起,他才是迎来了人生的高潮。

    一路过关斩将,第一次参加科举,也就是宣平三年的时候就是考中了秀才,当年考取举人虽然落选了,但是却是在次年,也就是宣平四年成功考取了举人,宣平五年他参加了金陵举行的会试,一举中士,虽然只是三等的同进士,但是这也是进士呢。

    考中进士后,他先是在农部里实习了三个月,三个月后通过了考核,被下方到处州府松阳县的农林科处长,正七品!

    这个职务,也是目前大唐体系内的县衙内的比较重要的科长职务了。

    大唐地方的省、府、州、县,其内设机构大多也是效仿内阁。

    省巡抚衙门内,设有各厅,包括巡警厅、农林厅、商务厅、工务厅等直属各厅,此外还有税务厅,不过税务厅和巡抚衙门没啥关系,因为税务机构向来都是税部直辖的,同样的还有省督察院、省大法院,都是省级独立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