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会不会担心他对慧尘公主不好之类的,完全不用担心!

    慧尘公主好歹也是帝国第一长公主,李轩唯一的妹妹,该有的体面是必须要有的,如果蓝章严搞出乱七八糟的事情来,李轩并不介意给他来一个‘病故’,然后让慧尘公主改嫁。

    至于说爱不爱之类的,这个就有点奢望了,别说是皇室成员了,就算慧尘公主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这婚姻大事也没办法奢望爱不爱的,全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这事一时半会的不太现实。

    虽然大唐律法里的婚姻律法里规定婚姻自由,结婚双方必须自愿,他人不得强迫。

    但是律法是律法,传统是传统,这个律法,更多的时候,为的还是避免强行掠来女子娶亲!

    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话,子女双方哪怕是心里不愿意,但是迫于家庭压力也是会在口头上答应的。

    官方也是管不了这么多,只要在法律上成婚双方是自愿的,那么他们也就管不了这么多人家家庭内部的事情了,采取的是民不举官不究!

    别说古代了,就算是现代,多少人是因为父母的威逼嫁人或者娶妻的,尤其是某些偏僻山区里,十三四岁的新娘新郎一抓一大把,连法定结婚年轻都不到。

    严格说起来,未满十四岁的还是幼女,那还算强啥啥呢,可惜,人们听到这些事情都是当成趣闻,又或者冠以民族风俗之类的找借口,也不见有人被真的处理了。

    有时候李轩特好奇,后世的人早熟啊,小学生谈恋爱的多,啪啪也正常,然后双方发生矛盾,小新娘会不会把小新郎告上法庭,说他是强奸呢?

    如果是真的,那么就可以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和女小学生谈恋爱有风险,那可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但是,话有说回来了,如果是大妈和男小学生谈恋爱,某天强了他,那么屁事没有!

    没错,后世的律法就是这么奇葩,人人叫喊的男女公平,在这种事情上面,那绝对是一句笑话!

    反观大唐律法就是正规多了,合理多,对强啥啥的事情,男对女,女对男都通用,一律以强啥啥论处。

    而男男,更是严厉禁制。

    明中期后男风比较流行,大唐统一华夏也是没几年,连彻底统一都没有完成,虽然严厉禁制了很多不良风气,但是以及还有残留。

    之前明王朝时期,很多士绅们都喜欢在身边养一个俊俏小书童,就跟后世的秘书一样,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这年头的很多风流名士其实也是有事书童干,没事干书童的。

    这种情况让李轩看了有多恶心就觉得有多恶心!

    李轩早就是对此事有过相关的规定,一开始只针对官员,但凡有公职者,有鸡啥啥行为的一律革职,判刑十年,流放海外,永不叙用,子孙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后来占据了江南后,为了杀一杀江南士绅喜欢男风的士气,律法明文规定:鸡啥啥者,一律判刑三年,流放海外!

    情节特别严重者,如强啥啥,聚众啥啥,屡教不改者,一律死刑,全尸都不给留,所以没有枪决,而是叛斩首!

    不然的话,李轩担心这么继续下去,生育率肯定是越来越低,假以时日,大唐就会完了,因为那些搞基的一个孩子都不生不出来,没有充足的人口,李轩靠什么征服全球啊?

    大唐的崛起,华夏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工业革命,强大的近代军队,先进的君主集权制度以及上述所有一切的基础:充足的人口!

    一亿多人口,就是李轩政府全球的底气所在!

    为了征服全球,李轩是打定了注意,搞基这种事必须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但凡支持搞基的,都是蛮夷亡我之心不死,试图颠覆大唐王朝,灭绝我华夏民族,不杀你杀谁啊!

    在大唐王朝里,敢搞基?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此举一开始也是遭到了诸多基佬们的反对,但是判刑了一批,杀了一批后,就都老老实实的,如今很多士绅们为了避嫌,都已经是不再请贴身书童了。

    扯远了,回到慧尘公主这边,对于白太后挑选这个丈夫,她自己愿不愿意李轩也是不太知道,反正问她的时候,她是表示了同意的。

    但是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愿意,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李轩猜测,她应该是真的愿意的,毕竟她也是看过蓝章严的,那人的家庭出身还不错,学士虽然没有达到举人进士的水平,但也不算太差,而更重要的是,有一副好皮囊,这种硬汉的相貌后世的大妈们可能不喜欢,但是大唐王朝里的女性审美观还是很正常的。

    五天后,慧尘公主正式出嫁!

    礼部那边也是早早就制定了相关的礼仪程序,一切都是准许了古老的华夏礼仪,确保不会让人挑出一丝毛病来。

    此外李轩对这个妹妹也是没有委屈,赐予了其公主府一座,此外她的公主头衔也是依旧保留,并且每年都会拔给俸禄。

    此外还赐予了部分皇室产业里部分产业给她,有田庄一座,纺织厂一座,玻璃厂一座,现银五万两,这些资产,足够她出嫁后,小日子过的比较滋润了,至少天天啃猪蹄是花不完这一笔财富的。

    并且也是私底下给予了慧尘承诺,以后她的孩子出生后,长子就会赐予男爵头衔!。。

    并且蓝家这边,虽然蓝章严是次子,但人家好歹也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有钱,蓝家为了不失体面,也是直接分了小半家产给这个次子,加起来那也是价值十多万两银子的资产。

    不过这算是补偿了,毕竟成为驸马后,蓝章严就是等于被彻底断绝了仕途,同时利用驸马的身份,还能给蓝家带来一定的好处。

    蓝家的这些家产,都是作为补偿用的。

    出嫁当天,白太后才是成为了一个正常的母亲,拉着慧尘公主哭哭啼啼好几分钟呢,但是这母女俩的吨位都是比较重,这拉着拥抱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实在有些辣眼睛!

    但是不管怎么说,慧尘公主都是出嫁了,虽然这两天里金陵城热闹了几天,不过很快就是重归平静,也是没有人什么为此而议论。

    毕竟只是一个长公主出嫁而已,这对于整个帝国而言并不算什么大事,很多大臣们甚至都是懒得搭理,只是表面上祝贺而已,一转身就是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是如果换成是皇子成婚的话,那么场面可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现在李轩现在的两个儿子,虽然都不是嫡子,但年龄逐渐增大,同时董皇后也是迟迟没能剩下皇子来,所以不可避免的会让人产生一些想法。

    对此,李轩也是懒得搭理,他家的那两个小子才几岁大呢,他自己也才二十出头,谈储君太早,早到要是谁敢这个时候给他上书立太子之类的,他都会怀疑这个大臣是不是心怀不轨,想要玩阴谋把自己干掉,然后拥立幼主。

    李轩的这种心思,那些大臣们也不是傻子,所以倒也是没人敢李轩提什么立太子的事。

    更何况,李轩甚至都不给大臣们任何接近两位皇子的机会!

    两位皇子都是住在专门的皇子所里,现在还没有进学,而等进学后,李轩也是不可能让朝廷上的部堂重臣们来当什么太子老师的,他会另外选人,就算是选择臣子担任老师,也会亲自考察,教学也只能教授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谁要是敢他的儿子灌输什么仁君啪啦啪啦的东西,他逮着一个杀一个!

    他李轩的儿子,未来的储君乃至大唐皇帝,需要的绝对不是什么仁德,到时候李轩会亲自向储君演示一个皇帝该怎么做!

    而到时候李轩的教学,绝对不可能带有什么仁德!

    殿试落幕,慧尘出嫁后,宣平七年的四月份也是终于过去了!

    五月到来后,俺答汗的使者终于算是再一次来到了金陵城,并且带来了俺答汗对于和谈一事的最后答复!

第一千零七章 册封顺义王() 
当俺答汗的使者再一次来到金陵城的时候,即便是上一次来过金陵城的人,也是依旧沉浸于金陵城的繁华,更加不要说使团里还有第一次来到金陵城的人。

    当他们还在船上,还没有登上陆地的时候,就是对于金陵城码头上的密密麻麻的船只感到震惊了,而登上陆地后,看到城内的繁华,一个个都是口水流的擦不干净。

    如果只是繁华的话,他们还能接受,毕竟江南的繁华,那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是没有来过江南的人,都是知道江南的繁华,而亲眼看到之后,虽然震惊,但还是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但是金陵城里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秩序,却是真的亮瞎了他们的狗眼!

    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繁华街道的路口,行人竟然和众多的马车相安无事,马车过了行人才过,行人过了,马车才会过。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胡乱的通过!

    当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震惊于华夏人民的素质之高,然后产生一种羞愧感,尼玛,看到大唐子民如此高素质,再想想自己这些人,恨不得是把脸给埋起来,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光光是想想都觉得丢脸。

    他们并不知道,金陵城里之所以有这种秩序,纯粹是因为巡警衙门给给力!

    巡警衙门在早期的时候,可是罚款一点都不手软,那些规规矩矩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真不是什么素质高,而是纯粹是被罚怕了。

    没看见,每个人流量大的路口,都会有身穿黑色制服的巡警嘛,这些巡警用他们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人,当任何人试图违反交通规则,或者是随手丢弃垃圾的时候,立马就是跟发现羊的狼一眼个,直接就是扑了上来,然后直接掏出一张早早就准备好的罚款单。

    各类罚款,可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各类罚款虽然有一部分依旧是要上缴国库,但是留存在地方的比例却是要比税收大的多。

    而作为主要执行罚款的巡警衙门,那也是相当受到重视。

    基本上,每一个地方的巡警衙门,哪怕是经费再紧张,他们也是宁可削减用来调查刑事案件的巡警力量,但是也绝对不会削减用来巡察街道的巡警。

    因为前者是纯粹的财政支出,而后者,是可以用来创收的。

    而最近两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针对经济犯罪的警力也是越来越多,并且广泛受到各地巡警局局长们的重视,每当他们发现有什么侵犯专利案件啊,造价或者欺诈之类的商业犯罪,那都是跟流着口水的恶狗一样猛扑上去,不狠狠的咬一口,不对,文明一点的说就是不狠狠的罚一笔款,那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因为这类案件,往往涉案金额都是比较大,相对来说,如果是需要罚款的话,那么罚款的金额也是非常大的,几百上千两银子是常有的事。

    如果是逮住了大鱼,那么一下子捞个上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年头,一个普通农业为主的县,其税收也往往也就那么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分到地方财政这边的也就那么几万两银子。

    这突然来了一笔数额巨大的罚款,一万两留下几千两银子的话,那么对于地方财政的补贴也是极大的。

    逮住一条大鱼,说不准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开多一所官办小学,比如说修个桥,铺个路什么的。

    罚款,对于大唐王朝的地方财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罚款罚的多了,现在做生意的也是学聪明了!

    专利授权也就几百两银子而已,他们干脆搞个专利授权,犯不着被巡警专利局的人给逮住了,然后罚款几千两,罚款了还不算,还得赔偿人家专利所有人一大笔钱。

    不过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聪明人还是不多了,更多的还是自诩聪明人的傻蛋,以为自己能够瞒天过海,却不知道巡警专利局的人一天到晚都盯着侵犯专利的案件,就等着搞一票大的,到时候地方财政就能够瞬间多一笔资金。

    上头的大佬们心满意足了,基层那些负责案件的巡警那就是升官发财。

    诸多的罚款条例,这不行,那不行,也是造成了大唐的律法条例也是越来越多,这才几年呢,各种法律条文就是多的不得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新颁发新的法律。

    有人这么说,现在的大唐各种律法条文,已经是可以半个屋子了,但是过多几年,一整个屋子都装不下各种法律条文了。

    这也就是导致了律师这个行业在短短几年里,在大唐王朝迅速发展了起来,众多企业为了避免犯罪,甭管是想要绕过法律条例还是真的为了避免不小心犯罪,但大多都会请一个精通法律条文的律师。

    这也是导致了,大唐的中学以上的学校,都是出现了新的科目,法律科。

    精通法律的人,现在是抢手的很!

    金陵大学那边,精通法律的学生,都还没有毕业呢,就有企业请他们做顾问,开价基本都是一年几百两银子起步,如果是毕业了,那么薪资基本都是千两起步的。

    但是就这,大部分学生还不愿意干呢,因为他们更加愿意去参加会试,进督察院或者是法院。

    毕竟,官本位的思想还是太过浓厚,当律师为那些富商们服务,哪有当御史来的爽快,权力大,工资也高。

    这种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了不少士绅士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之类的,但是李轩从来都不屌这些士绅们的声音的,也许他无法让整个大唐王朝都做到依法治国,这种事对于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而言也不现实,但是他却是可以尽可能的完善律法,让大部分民事、刑事案件做到有法可依。

    高压的法律统治,这是大唐王朝的一大特色,具体到城市环境就更是如此了,这也才能够让远道而来的鞑靼人感到惊讶。

    实际上不止是鞑靼人,其他国家的,比如说欧洲的洋人,西亚地区来的阿拉伯人,南亚来的印度人,乃至南洋地区的土著们,他们坐着海船来到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后,都会惊叹于大唐王朝的繁华以及人民的高素质。

    不少人甚至都是想着,干脆留在华夏定居好了,然后成为一个光荣的大唐子民。

    如今在几个通商港口里,都有着这样一批长期留在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里生活居住的洋人。

    自从格德斯之后,大唐王朝针对蛮夷入籍一事,也是放开了一个不是口子的口子,专门出台了新规定,蛮夷要想入籍华夏,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贡献极大,这个主要是针对技术类人才以及政治移民等等,一个长期依法纳税,每年纳税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如今就是每年纳税一万两,连续纳税二十年之后可以申请入籍,但是通不通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的。

    反正目前为止,虽然有了这两个方式,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入籍大唐王朝。

    格德斯,依旧是大唐王朝目前唯一一个入籍的洋人。

    鞑靼人的使团了,估计也会有想要留在金陵城的人,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蛮夷来到了繁华江南,看到了繁华江南后,想要走人,重新回到他们的野人部落里的,说实话真没几个。

    李轩很快就是接到了外务部的报告,说是鞑靼人的使团,并且送来了俺答汗的答复!

    俺答汗比李轩想象的更加干脆和果断,他并没有对双方谈判所达成的初步协议提出任何的疑问,甚至都是主动降低了部分要求,比如说在马匹供应上,俺答汗主动提出,每年五千匹战马可以提高到六千匹。

    这可是战马,而不是普通的马匹,按照双方的约定,鞑靼人每年向大唐王朝提供不少于五千匹的战马,这些战马的体重和肩高都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肩高就是一米三五。

    另外还有普通马匹,普通马匹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

    不过种马的话,他们却是死都不肯大规模提供,只答应一年给几十匹。

    而其他的公马,甭管战马还是普通马匹,都是去势后的马匹。

    人家鞑靼人也是担心着他们得到了大批母马和种马后,开始自行大规模养殖马匹,从而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大唐王朝已经是在瓦剌人以及西域人那边达成了相关的协议,搞到了众多的种马和母马,虽然说价格有些高,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军方已经是组织人手和经费,对中亚马进行大规模的繁育,并且尝试着用中亚马和蒙古马进行杂交,试图培育出更加优良的马种。

    俺答汗主动提高了筹码,李轩也是能够猜的出来是为了什么,不外乎就是想要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但是这对于李轩而言也是同样的,大唐王朝也是同样需要时间来缓冲,进而建立大规模的骑兵,没有足够的时间,大规模的骑兵建立不起来,双方也就打不了起来。。。

    所以针对俺答汗的上表称臣纳贡,李轩也是没有矫情,直接就是准其所奏,随后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赐大唐金国为其封地。

    鞑靼人带着双方都是签署的条约书回去了,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翰林院的一个侍读学士,此人乃是钦差,去草原们给俺答汗颁发册封圣旨以及主持册封仪式的。

    鞑靼人和大唐王朝正式签约的这一合约后,也是代表着,北方边境数千公里,将会迎来和平,双方的大规模边镇互市将会展开。

    但是这种和平能持续多久呢?

    大唐枢密院那边给出的答案是,少则三年,多不过五年!

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万骑() 
大唐王朝和鞑靼人所签订的停战互市条约,注定是无法持续多久的。

    这一点,大唐君臣们知道,鞑靼人也是心知肚明。

    因为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的关系,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处于相互敌对的状态!

    当其中一方强势的时候,就必然会发动战争,攻打弱势的一方,把弱势一方打的服服帖帖的,而双方都半斤八两的时候,则是会维持一个相互对峙的脆弱平衡。

    但是很少会有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交朋友的。

    大唐王朝和鞑靼人的战争,必然是会爆发的,而爆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