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税部才不管你地方安不安定呢,再说了,偷税漏税的要么是大地主大商人,要么就是官员贪张枉法私吞了税款,至于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偷税漏税的。

    因此,税务巡察官员们,往往会直接动用税务稽查队,当地的不能用,那么就临时调动外外地的,实在不行,请求当地驻军帮忙也是看可以的。

    那些地主商人和当地的贪官污吏们,平日里玩阴谋诡计自然是一等一的,而且在当地的关系错综复杂,想要查明白找到证据那可不容易。

    但是,税务巡察根本就不和他们玩这一套,往往是直接枪炮干上去!

    什么叫做调查?

    那就是派兵包围之后,手持搜查令直接搜查,找出证据就当场抓人,至于反抗,那更好,他们都懒得找证据了,直接枪炮齐发开始攻打了!

    武装抗税视同谋逆!

    税部办事,就是这么的不讲道理!

    如今这种情况就是,帝国上下,想要小规模的偷税漏税,那自然是没有办法禁制的,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偷税漏税,那可能性不大。

    因为税部那边是可以得到很多数据的,皇家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的账目,对税务而言就是公开的,而商部、农部等部门的数据他们也是能够查阅到。

    他们每年推算某一个地方能够征收多少税,那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首先看往年税收,然后再看当地的农工商业发展情况,再看当地银行的资金流动,然后推算出来一个大概的区间。

    但凡是超出了这个区间,往往就会引起巡查处的注意,进而派遣税务巡察前往调查。

    要是派过去的税务巡察查不出问题来,没事,他们会再派一个过去,至于查不出来问题的这个税务巡察,下场自然是好不到那里去的,要么是被腐蚀掉了,要么是无能,而两者不管是那一种下场都会很凄惨。

    如果再派过去的税务巡察还是查不出问题,那么基本上这事就会进入陈立夫的视线,接下来那就是从五品的巡查处副处长这个等级的税务巡察出马,要是还查不出来问题,那么基本上这事就能够捅到钱祧里面前。

    因为这代表问题很大很大,税部方面估计会把当地的税务系统从头换到脚,对当地的地主和商家进行彻底调查,然后还会和吏部那边打招呼,让他们把当地的地方官员也是从头到脚换一遍!

    他们就不信找不出问题来,等找出问题来,那么就算算总账的时候来,人头滚滚那是必须的!

    至于说地方上税务真的没问题?

    扯淡,甭管其他人怎么说,但是税部的人是肯定不信的!

    因此不管地方上怎么遮掩,实际上都逃不掉税部的监察!

    因为人家根本就不管你的账本啊什么的,人家就只盯着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银行流水,一个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府,税收却是没有相应的增长,这里头要是没有问题,税部的人都敢集体上吊自杀!

    税部的人很清楚,偷税漏税,乃是人的恶根性,根本无法彻底的消除!

    想要杜绝这种情况,指望着人们自觉的不偷税漏税是不可能的,他们要做的就是让偷税漏税的成本大到让他们恐惧的地步。

    偷税漏税,这种事和其他犯法的事情一样,也是有成本的。

    而目前大唐帝国里,偷税漏税的违法成本那是相当的大,动不动就是抄家灭族的,至于罚款抓人那都是轻的了,不过即便这样,也是很难彻底的杜绝。

    因为这年头的人,尤其是地方上的大地主和大商人们,总觉得自己是地头蛇,可以操控一切,他们可以收买普通的官员,收买税务官员,甚至都可以收买税务巡察。

    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越是这样做,事情就越严重!

    不管他们收买了谁,账目做的再漂亮,但是税部认定这个地方的税收少了,这收不上来,又找不到问题所在,那么这个时候事情真的就大条了。

    惹毛了税部,人家是真的会从其他地方调遣税务稽查队甚至驻军帮忙,然后把那些大地主和大商人等潜在怀疑对象的家包围起来,挨个挨个的进行地毯式搜查。

    到时候他们甚至会小题大做,随便找大什么小税务问题就开始抓人,抓到了人再慢慢的审查。

    基本上,自从大唐税部征粮司成立以来,他们想要收上来的税就没有遇到过收不上来的情况!

    而巡查处这边想要调查一个人有没有偷税漏税,还没有试过查不出来的情况,因为几乎每一个人的屁股都不干净。

    税部很多时候实际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干的不是太过分,他们也不愿意逼的太急,他们也想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来一个温水煮青蛙。

    但是你干的太过分,他们分分钟就能够找到关键性的证据把你送进监狱里!

    毕竟这个世界上,像陈立夫有钱,又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是真没多少!

    对于琉球府那边的税务问题,既然已经是派人过去了,陈立夫也是没有过多插手,静候琉球府的消息就是了,现在他更加关心的是,这一次又他娘的是谁举报了自己。

    或者用谁这个词不是很恰当,因为这个词代表的是个体,应该说是哪一伙人又举报了自己!

    举报自己的人,绝对不会是什么一个人两个人,背后的肯定是一个团伙,一个势力。

    这种情况陈立夫遇到的多了,宣平八年他整顿木材行业税后的时候,木材行业的商人们就是联合了数十名朝堂官员一起向他发难,举报和弹劾都不用说了,他这个一心为了黎民百姓的好官,竟然是差一点被刺客的手枪给打死了。

    出了这事后,他就是給自己的马车安装上了质量上好的钢板,防备此刻又拿着火枪刺杀他,出入更是带着好几个贴身随从。

    而名为随从,但实际上却是保镖。

    那一次,陈立夫差点被刺杀,事后自然是大发雷霆!

    再然后嘛,帝国的木材行业几乎是来了一次大换血,排名前列的十几家大木材商人全都一夜之间倒台,严重的被抄家灭族,最好的哪一家也是被罚款直接罚到破产!,罪名都是统一的很偷税漏税!

    那些排名中等的木材商人们,就是跟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一样,笑眯眯的接过了原来那些大木材商人留下来的各种资源和渠道,然后成为了帝国最大的木材商之一。

    现在,又有人弹,举报自己了,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搞事,等找到敌人的身份后,那么他就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会发动雷霆反击!

    自己年余不发威,不少人恐怕开始把对自己当成病猫了!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陈立夫述职() 
就当陈立夫处心积虑想要报复的时候,李轩也是听闻了最近税部又是出了乱子。

    没办法,这几天弹劾税部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而被谈弹劾的最多的,自然是陈立夫这个巡查处处长。

    没办法,谁让陈立夫冲在最前面,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陈立夫在巡查处任职数年,据传此人在士林的名声已经是臭得到迎风十里而不散,除了少数献媚之辈外,大部分自以为正义之士的人,那是绝对不愿意和陈立夫扯上关系的。

    而李轩知道此人,甚至最近两年对他越来越熟悉,那是因为众多臣子们对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弹劾。

    这种弹劾,往年每年都会来上一两次,每一次都是规模浩大,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陈立夫是御书房值班大臣呢,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每一次都是引来几百封几百封的弹劾奏折。

    一开始李轩也是有所怀疑,并让翰统去秘密调查过,结果也算是找出来一些问题不过都是一些生活作风的问题,另外此人的报复心太强,而且有些滥杀无辜之嫌。

    但是这些却都是小问题,重要的是,这个在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的问题,也没有经济上问题,而且此人真的是一个能干事的人,钱祧里多次为此人说话,甚至说税部这几年的税收征收的如此顺利,巡查处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这样的一个人,李轩想要不重视都难。

    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实际上陈立夫这个人,已经是上了李轩的栽培名单,简在帝心啊!

    如果不是为了故意培养陈立夫,李轩也不会压着无数多的弹劾折子,让陈立夫一直稳坐巡查处处长这个位置了。

    要知道巡查处的处长,可是目前大唐王朝里最有权势的正五品官员,没有之一!

    甚至,巡查处的处长,其权势要大于很多各部的司长,而各司司长,那可是从三品大员!

    虽然知道坐上这个职务会得罪无数人,但是依旧有无数人的想要坐上这个位置,按照通常情况来说,这么重要的位置,一般而言调动都是比较频繁的,不可能让一个官员在上头坐太久。

    陈立夫之前的几个处长,大多都是担任一年左右的就是被调往其他其他了,但是陈立夫,已经却已经是三年了!

    从宣平七年到现在的宣平十年秋,足足三年多时间了!

    而按照陈立夫的政绩和过往的经历,这三年时间已经足够他升上两级了,可是他没有升迁,三年多来一直都是正五品的巡查处处长。

    甚至都是把他的几个主要下,也就是从五品的巡查处副处长给熬的没脾气,最后都主动申请调到动税务其他部门去工作。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他们基本上一年一换,是有机会坐上巡查处处长这个位置的,就和当年陈立夫升上来的时候一样,但是现在,陈立夫一副坐稳了位置,屁股死活不动的情况下,他们也就不能这么等下去了。

    他们的那几个人,大多都是处于三四十岁,一个官员的黄金年龄,而且能够在巡查处担任副处长的大多也是税部里的精兵干将,可没有多少时间耗在陈立夫手底下。

    于是乎,调走的人不少,甚至有一个品级都比陈立夫要高了!

    人家三年前是从五品的巡查处副处长,两年前调到到地方任职府税务局局长,然后升迁为省税务厅厅长,今年调回金陵城,在税部海外司担任副司长,正四品。

    但是,这种看似升官了,但实际上如果说拿征粮司巡查处处长的位置和他换的话,恐怕他会非常的乐意!

    毕竟在官场上,品级虽然重要,但是实权更加重要,同时为了前途着想,不少官员们宁愿是放缓升迁的步伐,也是要在重要岗位上积累几年时间。

    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翰林院那边的,但凡是在翰林院里任职的官员,无一不都是希望坐满三年一整个任期的,只做了一年两年就被外放,实际上对于这些翰林官员们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陈立夫也是同样如此!

    他自己也能够感受到上头对自己的重视,只不过他以为是钱祧里等税部的大佬们重视他,而没有想到除了钱祧里外,李轩也是在关注着他。

    又一次受到弹劾陈立夫的众多奏折后,李轩却是没有任何皱眉之类的,反而是很欣慰。

    对于一个税务巡察官员而言,弹劾奏折才是他们的勋章啊,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持之以恒的弹劾,李轩才懒得关注陈立夫呢。

    这被弹劾了,说明陈立夫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这对于一个税务巡察来说很重要。

    如果不得罪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怎么为国征税?

    不被弹劾的税务巡察,不是一个好的税务巡察!

    也许,这段时间应该考虑把陈立夫往上提一提了,不过速度却是不能太快。

    对于陈立夫这个人,李轩是有些期望在里头的,希望他能够打好基础,这样以后升迁上来的时候才不至于出现问题,至于火箭式提拔,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基层,那倒也没有什么,但是中高层官员里,火箭式提拔的话却是很容易出现问题。

    更何况,大唐王朝如今是有着完整的官制,吏部甚至那边是陆续出台了一些明文条例,规定官员担任某个职务多少年之前不得升级。

    比如说从正八品升为从七品,这是低级官员到中级官员迈进的重要一部,吏部今年办法了最新的相关条例,明文规定,要想晋升从七品,必须在正八品上任职满三年以上,任职时间必须满五年以上!

    换句话说,进入官场五年之后,才能够晋升从七品。

    以前的那种开国初期,随便几个月就能够爬到中层,不用几年就能够成为帝国高官这种好事,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开国初期,各方面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当时极度缺人,基本上是个认识字并且愿意效忠大唐王朝的读书人都用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情况也是越来越少了,升迁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

    而这种情况下,时间上也才是正常的情况!

    毕竟全国范围内,中低级官员众多,而高级官员的位置就这么一点,现在下面的人就算是有能力,但是想要爬上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更多的位置给他们了。

    如何给陈立夫安排新位置,也是个麻烦事,不过李轩对于此事,依旧是没有亲自开口说什么,但是却是和以往一样,把诸多弹劾他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发。

    同时也是在和钱祧里说起这事的时候,也是说了一句,年轻人嘛,不要怕给他压力,有压力才有成长嘛,是好事!

    这话听在钱祧里耳中,就是变成了,圣天子准备给陈立夫加一加担子了,毕竟更重的担子,才是代表着更大的压力嘛!

    于是乎,当陈立夫还在酝酿着怎么调查,怎么报复的时候,外头的无数人也是等着内阁那边如何应对这一次的弹劾浪潮时。

    吏部文选司却是给陈立夫发来了一个公文,让他三天后前往文选司做一次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这话外人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官场上的人太过清楚了,这种述职报告,往往就是代表着一个任期的结束,至于后续是升迁还是贬职又或者是平调,那都是有可能的事。

    突如起来的述职报告,让李轩意识到,自己在巡查处的任期要结束了,而后续何去何从,恐怕就要看那些吏部文选司的想法了。

    因为大唐王朝的官制,这官员的任命,甭管是晋升还是贬职,其决定权都是在圣天子手中,但这只是理论而已。

    理论上圣天子手握所有官员的任命大权,但实际操作上,李轩却是不可能决定所有官员的任命,甚至中央的吏部都是无法决定全天下文官的任命。

    所以,权力也是有所适当的下风,基本上从二品以上的官员,一般都是李轩亲自决定,基本不会给外人插手的机会。

    而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这三个等级的职务,往往都是吏部方面负责举荐,内阁讨论,最后做一个汇总报告上来,列出若干候选人让李轩选。

    但是这种报告李轩一般不会驳回,往往都是直接从里头选人确定,因此往往就是吏部和内阁其他部门的一个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王朝里,对于从二品以上的这种真正大员的任命,往往是没有什么波澜,但是正三品官员的任命,却是经常掀起波澜,因为这已经是朝臣们所能够左右的最大级别的官员任命了,怎么可能不参与其中。

    至于正五品、从五品以及正六品,这三个级别的职务则是金陵吏部自行决定,内阁不参与,当然了,各用人机构可能进行提出建议,但是听不听建议,那的看吏部的心情。

    有时候吏部为了平衡,会故意在一些任命上使坏,为的就是保证某个机构护着地方的政治生态平衡。

    要知道,虽然吏部掌控了大权,但是如果吏治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是首当其冲,所以各种任命都是非常的谨慎,搞出问题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来了文选司是龙盘着,是虎猫着() 
而从六品以及从六品以下的话,这项权力基本就是交给了各省吏务厅。

    之所以把权力下方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大唐王朝的官员可是要比前明时代多,而且是多的多,当然了,这种多,只是说明面上登记注册的多了,但时间上的公务人员,两者差不多。

    明王朝里一个县,顶多也就那么几个官员有品级而已,而实际上吏部管的也就是县令这一个人,至于县衙门里的诸多办公人员,除了极少数是有品级的话,大部分都是县令自掏腰包雇佣的人。

    而大唐王朝,则是把这些游走在正式编制之外的人,正式纳入了官员的范畴,并给予八品、九品的品级。

    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导致登记在册的官员非常多,单靠吏部可是管不过来的。

    所以分润给一些权力给地方上也是非常有要的,不然的话,根本就无法处理这么多的官员任命事务。

    不过为了避免官员长期称霸地方,即便是对于低等级的官员,大唐王朝依旧是实施坚定无比的异地任命制。

    其中,八品和九品官员,不得在本县任职;六品、七品官员不得在本府任职;三品、四品、五品不得在本省任职,当然了,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中央各直属机构任职不在其内。

    毕竟总不能说不让金陵城籍的官员不能进入中央各部门任职吧!

    比如陈立夫这样的人,他是金陵人士,但是一直都是在金陵城内任职!

    但是这也只局限在中央机构,倘若他要担任承天府税务官员,那也是不行的!

    大唐的官员制度特性,基本上也就确定了,吏部几乎是手握正三品以及正三品以下官员的生杀大权,任何一个官员对于吏部的传唤,那都是不敢有任何怠慢的,陈立夫同样如此!

    数天后,他就是抵达了吏部,准备做他的述职报告!

    说起来,这种事他几年前干的比较多,因为那个时候不用多久就能够升一次官,这升一次就会来吏部做一次述职报告。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干这种事都是有些陌生了!

    进入了吏部后,他这个天底下最有权势的正五品官员,却是和其他匆忙来到同样准备进行述职报告的官员们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些人品级最低的也是个正六品,陈立夫甚至还是从中看到了几个正三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