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老师,一般也就只有一个,超过两个的都少!

    而陈村小学,也是属于私塾改制而来的小学,只不过原本的规模就不小,然后又是背靠陈家,更加重要的是陈家一门四进士的名头相当的响亮,附近乡里的人家都是愿意把家中子弟送到这里来学习。

    当然了,这也和陈村小学的收费并不算昂贵有关,整体收费和以往的私塾差不多,寻常家庭也能够负担得起。

    这个陈村小学,也算得上是陈立夫给家乡做出的一个贡献了。

    而今天,陈村小学的那些孩童们,发现来给自己上课的不是往日的塾师,而是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有记性好的陈家嫡系族人,立即就是认了出来,这个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连家族里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族人都得恭恭敬敬陪着说话的大老爷!

    老爷,这个词汇在当代,虽然官员,士绅,小地主的一家之主都能够这么叫,但是在东陈村,能够被人们在公开场合称之为老爷,而且前头还加了一个大字的,那肯定是说陈立夫。

    原因无他,因为陈立夫是陈家嫡系长子,同时也是陈家族长,同时还是陈家的顶梁柱,朝廷命官。

    前两年陈立夫任职巡查处的时候,那可是权力大的很,连带着陈家人也是威风了起来,一说起自个是金陵东陈家子弟,大多人都自豪的很。

    至于另外一个考中进士的陈家族人,如今还只是个七品官呢,在湖南那边当了个县丞,距离陈立夫的政治地位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不过陈立夫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不是被调去了兴泉府担任知府吗?怎么还没有去上任啊?

    没错,陈立夫的确是还没有去上任,或者更准确的说,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上任!

    之前经过了吏部的考察后,陈立夫被安排到龙兴之地兴泉府担任知府,这个职务可以说是外放地方官员最好的知府职务之一了,因为此地是龙兴之地,政治含义不一样。

    哪怕是在任上啥事也不干,只要熬过任期,那么升官都是肯定的。

    陈立夫对于自己的任命虽然有些不理解,但却还是比较满意,因为按照常规来说,他应该是会在税部内部升迁的,却是没有想到会被外放到地方担任知府,这个任命绝对不符合常规。

    税部官员,通常都是内部升迁的,但是陈立夫却是挑出了这个框架,这意味着,他以后可以和普通的官员一样走知府、布政使、巡抚、侍郎这种路子,同时以后估计也能够回到税部任职。

    同时拥有税务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经验,这意味着陈立夫将会比其他的官员拥有更大的优势。

    但是就在他准备奔赴兴泉府上任的时候,吏部那边却是给他紧急传令,说是兴泉府的任命被取消,他将会另有任用。

    陈立夫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故,他猜测兴许是有人给自己下绊子。

    他在巡查处任上得罪的人多了去,希望自己倒霉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不少人都是有能力给自己制造障碍的,尤其是当自己不在税务系统任职的时候。

    但是这也只是他的猜想而已,任命被突然取消,再过几天,他都是得知,吏部已经是另外安排人去兴泉府担任知府了,这也就意味着,兴泉府知府这个位置泡汤了。

    这个位置泡汤了不要紧,关键的是他之前已经是被免去了巡查处处长的职务。

    旧职务已经没了,新职务也是泡汤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现在成为了一个空有品级,但是却没有实际差遣的候选官。

    陈立夫也是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去打听什么,但是只打听到,自己的任命是被吏部高层给压了下来,据传是侍郎级别的大佬。

    吏部手握人事大全,这吏部侍郎,甭管左右,那都是当朝实权官员,对上其他部门的尚书都是能够保持态度强硬的那种!

    当知道自己的任命有可能是两位吏部侍郎大人之一给压下来的,他就是猜得出来,自己肯定是遇上事了,而且是大事。

    浮沉官场十余年的他立马就是感觉到了不妙,所以他一方面是发动自己的关系继续去打听,同时也是拜见了征粮司的几位顶头上司,看能不能打听出什么来,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事,这免去了自己的新职务,又不给新职务,偏偏还不把自己的官帽子直接摘掉,就是让自己这么等着。

    这都等了大半个月了,还得等到什么去?

    在城内待的心烦意乱的他,干脆是回到老宅,反正这急也是没用,如此不上不下吊着肯定是有理由的,而以自己的层次,还接触不到这个理由。

    所以现在不管是有人要故意压着自己,还是说真的对自己另有安排,他也只能是继续等着。

    苦等之余,他也是来到了陈村小学讲讲课,主要还是为了散心,教授孩童启蒙这事,说实话他并不擅长。。。

    早年虽然收过几个弟子,但那也都是有着生员的底子,那几个弟子拜他为师,学习的是科举时文,可不是找他启蒙的。

    不过现在,他也是懒得顾忌这些了,反正就是散心,教授这些孩童启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他对陈村小学还是很在意的,为了搞这个小学,陈家可是投了不少钱,而且为了名声,这收取的学费也不贵,但是学费不贵,不代表老师的薪资同样便宜。

    整个陈村小学里,一共有六名老师,再加上若干名闲杂人员,一共是请了将近十多个人呢,那些老师,薪资最低的每个月薪资那也是十两银子起步,而校长更是幼军营出身,之前在金陵南城小学任教的资深老师,而且还是拿高薪挖来的,不然人家根本不来。

    这个校长拿的是年薪,起薪就是五百两银子一年,然后还有各种节礼,奖金之类的,一年没有八百两银子打不住!

    而就这样,人家一年顶多给你上课大半年,一年有两个月都是带薪假期呢!

    整个小学的老师雇员等薪资花销,教学耗材等各种支出,一年下来最少也得三四千两银子。

    按照这个花销,单靠学生的学费,那肯定是不够的,每年还得陈家填补进去不少,不过陈家家大业大,这点小钱对于他们而言也不算什么了。

    人家当初扩大招生的时候,摆明了就是花钱买名望,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和其他私塾小学一样要么只有一两个老师,要么是提高学费了。

    陈立夫来当老师,只是临时调节一下,更关注的自然是自己的前途。

    而陈立夫在苦苦等待了一个多月后,终于是等到了自己的新任命,但是当看到任命书的时候却是有些不解。

    财政部?这是什么机构,从来没听说过啊!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 
宣平十年,金秋十月,陈立夫在上个月离开金陵城返回老家后,首次回到城内。

    依旧是坐着他的那辆几乎标志性的奢华无比的四轮马车,两匹高头大马拖动着四轮马车从城外的煤渣路上迅速通过。

    随后沿着这条快速干道进入了东城区!

    东城区和老城区不一样,四周并没有围墙,可以说整个东城区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只有一条条宽大的煤渣路连接着东城区各处以及城郊。

    除了没有城墙外,东城区的整个城市布局也是和老城区不一样,老城区是传统华夏城市的布局,除了几条主要的干道外,其他的街道都是没有什么经过完善的规划,不少街道都是弯曲而狭小,虽然最近几年,承天知府衙门一直都是对老城区进行市容市貌的持续化改造。

    比如说拆除前明时代里,商家们侵占的街道面积,又比如说整治脏乱差的街区,又比如说对整个的排水设施进行疏通改造。

    同时为了更好的管辖城区,还效仿了一些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以及目前基层的一些管理办法,对城区进行分片,然后设立了若干分管区,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管理。。

    经过多年整治后的金陵城老城区,各方面的市容市貌可以说和以往是既然不同的,任凭谁走进了金陵城,都会干净整洁的街道,宽大的煤渣马路上井然有序的通行马车、人群印象深刻。

    但是即便是这样,金陵城的老城区和新东城区也是差距极大的。

    金陵新东城区,可以说是大唐王朝这么多年来,第一个,同时也算得上是唯一的一个全新建立,并且是建立的时候就有着完善的规划的大规模现代化城市了。

    这个总面积比老城区还要大的多的新东城区,从开始规划的时候,李轩就是亲自插手,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可以说就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布局了。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新东城区的核心基础设置,数大主干道,再加上众多的支干道,而这些干道都是笔直宽大。

    这些主要的马路,清一色都是铺上了煤渣或者水泥路!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路,这条水泥路其实就是沿江东路!

    国内城市大规模采用煤渣铺路,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了,随着国内大量采用煤炭作为生产以及取暖,做饭等燃料后,产生了大量的煤渣,这些煤渣最后的用途就是被用来铺路了。

    不过煤渣路也是有着一些缺陷的,尤其是美观问题就是难以解决。

    因此在一些重要地方,还是不用煤渣铺路,早期的时候,是花费巨大的代价直接采用青石板路,比如说皇家别院正前方的道路,就是采用的石板路。

    后来,作为市容市貌压力极大的金陵城,又是开始采用了木板铺路!

    没错,就是用木板铺路,听上去似乎觉得很奢侈,但是用木板铺路可比用石板铺路成本低多了。

    但是木板路,维护保养非常困难,而且木板铺路,依旧是成本非常高昂,只有一些重要的商业街道里的人行道,才是会这么少量这么做。

    而当水泥被发明出来后,其实最先应用的并不是用来建房子,皇家别院里的翰林院,可不是第一个采用水泥的地方,最先应用水泥的地方实际上是沿江东路。

    沿江东路,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公司,典型的财富集中之地,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为了自家的体面,沿江东路办公的公司们,一开始自行集资铺设石板路和木板路的,但是这条路实在过于繁忙,而且靠近码头,经常会有载重的马车通过,不管是石板还是木板,都是经常损坏。

    当时水泥被发明出来后,水泥公司也是出于试验的目的,所以和东城区的区衙门合作,以几乎成本价的价格提供水泥用来铺设沿江东路。

    同时为了解决铺路材料问题,尤其是为了让水泥更好的用于建筑用途,水泥公司专门委托其他单位,设计了一种碎石机,这种碎石机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能够有效的粉碎石块,从而得到均匀的小碎石。

    水泥和随时结合起来,这就出现了标准的水泥硬化路面了!

    如此也就是造就目前全国独此一家的水泥路。

    不长,前后只有四公里而已,但是造价却是极为的高昂!

    没办法,如今的水泥还是非常的昂贵,要水泥铺路,那成本不是一般的高,其他地方一时半会的还是用不起。

    倒是军方那边采购了绝大部分的水泥产量,然后运输到重要地区构筑炮台等防御工事。

    比如说吴淞炮台,就是军方的水泥要塞计划的重要计划!

    军方计划用水泥为主要材料,重新构筑整座炮台,加大防御能力,尤其是抵御重炮轰击的能力。

    伴随着东城区的交通网,是完善的排水设施,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那都是事先构筑好的地下排水沟渠,然后两旁还种植绿化树木花草。

    同时新城区,还开创性的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系统,虽然目前自来水的覆盖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城区,但是这依旧是一个极大的改进。

    除了这些基础设施外,城区的每一片地方的都是事先规划了其用途,比如靠近长江边的是商业办公区,一条沿江东路,不过几千米的长度,却是扎堆集中了超过百家大型企业的总部或者分部,由此形成了一个几乎是非常鲜明的地区风格。

    这一片区域里工作的人们,全都是一副社会精英的派头,上下班穿的都是最体面的服装,为了接送他们上下班,这里的企业还联手建立了一家公交马车公司,连接东城区的其他地方以及老城区,用来服务各家的员工上下班。

    这里也是可以看的出来,其实东城区的很多从事公共事业的公司,比如自来水公司,马车公司等,很多都是沿江东路的诸多大企业们一起出资创立的!

    毕竟这些属于公共服务的行业,如果不是这么多大企业出钱联合办,金陵城衙门还不一定会批准呢,普通的私人想要单独插足这些行业,机会是不大。

    如此的新东城区,饶是陈立夫这个金陵土著人士看见,都是忍不住的惊讶,实际上比外地人会更加的惊讶。

    如果是外地人,他们可能会以为,金陵城一直都是这样繁华的,但是陈立夫作为金陵土著,却是非常的清楚,大唐王朝来到金陵之前,此地是什么样的,大唐王朝定都此地后,金陵城又是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金陵城的变化就是整个大唐王朝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如今他的马车所行驶的水泥马路,这几乎就是见证了大唐王朝的诸多变化。

    陈立夫坚定的认为,自己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而带领华夏子民开创这个变革时代的,正是万古圣君李轩!

    圣天子已经是开创了这个全新的变革时代,而自己,无论如何要是紧跟圣天子的步伐,最后在这个宣平盛世里留下属于对自己的痕迹。

    而如今的新部门财政部,就是自己开创新高峰的地方。

    财政部,这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在大唐王朝,甚至都没有在华夏数千年历史里出现过的机构,不仅仅是名称,甚至连职能都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

    根据他所得知的少数消息,他已经是可以分析的出来,新成立的财政部,其主要职能就管钱!

    其主要的机构就是从税部里分拆而来的预算司、金融司这两个机构。

    如今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金陵城内的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那都已经是知道了,就在五天之前,内阁御前会议上,圣天子正式批准了税部改革方案。

    税部的几个主要机构,将会被独立出来,但是同时又是把海关重新加入了税部,因此,税部的主要机构就是征粮司、海关司等,其主要职能将会变成纯粹的征税机构。

    而大名鼎鼎的税务稽查队,依旧得到了保留,这一点让很多人相当失望,不少人其实都是想要趁着税部改革的时候,把税务稽查队进行撤销,或者是拆分,再不济也要把税务稽查队从税部独立出来,归属内阁直辖。

    但是这个方案却是被圣天子给否决了,最后,作为国内的最大的非军队武装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万人雇员的税务稽查队,最后得到了保留,并且依旧归属税部,只不过不再是和以往一样被归属征粮司,而是单独成立了稽查司管理。

    从税部拆分出来的几个主要机构,也就是预算司以及金融司,则是正式成立为全新的部级机构,财政部。

    这个财政部,将会全面管理国内经济秩序!

    而陈立夫任职的机构,就是财政部金融司,而其具体职务,则是金融司右副司长。

    金融司设从三品司长一员,正四品左副司长一员,正四品右副司长一员,也就是说,陈立夫在金融司里,将会是第三把手。

    同时,按照帝国政坛的一些传统,副职通常会帮忙一把手分管部分重要事务,因此,陈立夫还监管着金融司下属证券处处长。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钱祧里的危机() 
财政部虽然是一个新机构,不过它的很多机构其实都是直接从税部里直接划过来的,因此金融司不是什么新鲜事务,而金融司证券处也是早早就存在的机构了。

    不过这个证券处了解的人还是不太多,普通百姓可不会关注一个专门管理证券交易的机构,但是国内诸多的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士,尤其是最近几年才是大量出现的政权相关行业人士却是知道并且是非常了解的。

    因为证券处管的就是他们!

    证券处是直接管理国内所有证券类公司的机构,国内的两大交易所,也就是上海交易所以及广州交易所,就是属于证券处直接管辖。

    权力大吗?这要看跟什么机构相比,如果是跟以往的税部征粮司巡查相比,那自然是远远不如的,但是如果是和其他的处级机构相比,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而证券处也只是陈立夫所分管的诸多下属机构之一而已,虽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是直接兼任证券处的处长,不过他的本职还是金融司右副司长,同时兼管其他的一些机构,实权可是不小。

    大唐王朝的副职,一般来说数量都不多,一把手之下通常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副职,而且基本不存在什么副职没有实权的情况。

    副职基本上清一色的实职,都是拥有实权的。

    一县县丞那几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按照道理来说,从六品的县城,被正六品的县令是死死的压着,但是县令通常都是统筹全县行政事务的,不会面面俱到把所有事都是亲自抓着。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全部的事务!

    因此县丞通常都是会承担起来县令没有足够时间亲自掌管的部分事务,大体上都是以负责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等事务,实权同样不小。

    陈立夫作为金融司的第三把手,这个就是属于再典型不过的副职了!

    从之前的兴泉府知府,变成了金融司的副司长,说实话陈立夫都是不知道这对于自己而言算是好还是坏。

    兴泉府作为政治意义重大的地方,在兴泉府担任知府,那基本都算得上是去镀金的,后续都能够直接走地方官员的路子,最后到地方担任布政使乃至巡抚,成为封疆大臣。

    但是绕过了这一步之后,直接担任金融司的副司长,这同样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因为虽然金融司的右副司长,也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