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速挑动起来。

    他听着秘书高唱一声:“宣谢一卫、陈立夫觐见!”

    这个时候,彷佛胸口有什么东西被堵住了一样,让他瞬间有种窒息的感觉!

    在等待身前的厚实的办公室大门被打开后,他朝着里面看了一眼,但是李轩办公室里面的光线非常的明亮,而他们之前所身处的走廊,光线却是又比较阴暗,这时候,陈立夫朝里面看去的时候,第一眼其实看不到什么东西,只能够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坐在窗边的办公桌后,在光线的照耀下显得耀眼无比,但是具体长什么样,却是看不真切。

    这是李轩办公室的独特设计,基本上只要天气良好,阳光充足的时候,每一个来面圣的人,第一眼所看到的都是这么一副场景。

    震惊与否,会不会产生什么神圣的感觉不好说,但肯定是晃眼无比,让人第一眼看不清楚,甚至有的时候阳光强烈,都会让人第一眼睁不开眼睛。

    而这个时候,陈立夫也是体会到了这种感觉,然后这一瞬间,他都是有些愣在原地的。

    身旁的谢一卫不动声色的用手轻轻的拉了他一下,才是让陈立夫跟着他一起进入办公室里。

    谢一卫不是第一次来了,他当年上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按照惯例来觐见过李轩一次,上任金融司司长的时候,同样也是也过一次,这一次,是他第三次在李轩的办公室里觐见李轩了。

    所以他的反应倒是要正常一些!

    带着陈立夫进去后,他们走了两步,然后才是按照礼仪躬身行礼!

    “臣谢一卫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陈立夫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两人是不约而同的开口行礼拜见,当然了,不是跪拜礼,在李轩统治下的大唐王朝,虽然说没有废除跪拜礼,但是日常的场合里也是不用跪拜礼的。

    百姓见官,下官见上官,一律禁止用跪拜礼,换用躬身礼仪。

    而官员面圣的时候,平常时候也是用这种躬身礼,不过这只是平常时候,如果是正式的大朝会又或者是其他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还是需要行跪拜礼的。

    武将倒是例外,身穿戎装的情况下,一律以军礼代之,不用跪拜礼,但是如果没有身穿戎装,则是需要行跪拜礼。

    行礼完毕,这两个人才算是适应了光线,然后才是看清楚了李轩的模样!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稳定压倒一切() 
这一次的觐见对于谢一卫和陈立夫而言,兴许是非常重要,尤其是陈立夫,整个人更是激动无比,他入仕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踏入圣天子的这间办公室,同时也是的一次在圣天子面前做报告。

    激动无比的他,以至于说话的时候,都是有些结巴了,好对于陈立夫而言,这是很少出现的情况,不过好在这种情况只是一开始出现,等报告逐渐进行的时候,整个人就是重新恢复了镇定。

    毕竟陈立夫也不是什么普通人,之前的紧张,只是因为第一次面圣做报告而已,这给他几分钟适应过来,状况也就好了。

    这种紧张,其实就连谢一卫都还是有的,因为对于谢一卫而言,今天的报告同样重要。

    谢一卫很清楚,自己对证券事务,银行事务等金融领域的事务一窍不通,当初圣天子把他调来金融司,估计也是没指望他能够做出什么实际成绩的,谢一卫去金融司的任务,只是稳定金融司而已。

    如今金融司已经算是初步稳定了,谢一卫却是不想这么混日子,然后等上一年半载就是被调往其他地方继续玩政治斗争,他还是想要在金融司这里做出成绩来的,这样,他才有可能奢望以后更进一步,成为一省巡抚或者一部侍郎这样的从二品高官。

    还别说,李轩的心中还真是打算等谢一卫搞定了金融司之后,等什么时候其他地方遇到麻烦了,就是把他调往其他地方继续玩这种政治斗争,毕竟,谢一卫最擅长的就是这种事,李轩身为帝国皇帝,如何更好的运用臣子以及他们的能力,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事。

    但是说实话,倘若一直这么下去,谢一卫估计还是会慢慢在官场混下去,然后晋升,最后又朝一日,兴许也是有可能成为二品高官,成为一部侍郎。

    但是这种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是可以成功,估计也是等他临近致仕的时候才有这个机会了。

    但是谢一卫不想这样啊!

    他想要成为帝国真正的重臣啊,他想要在最近几年,最迟不超过十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一部侍郎,这样,他才有那么一丝希望触摸到一部尚书这个位置。

    至于御书房值班大臣这种等级的位置,他有着自知之明,哪怕是一切顺利,他这样的人能够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的可能性也是无限接近于零。

    他的最大奢望,就是能够在致仕前,过一把尚书的瘾!

    随着帝国稳定,帝国官场也是逐步正规化,同时也是有着众多的潜规则了。

    根据帝国的相关规定,从三品以上官员的致仕年限是六十万岁,从这个年限去分析,那么就会发现帝国官场上存在着一些晋升的潜规则,那么就是倘若一个官员想要成为一部尚书,那么他这个晋升年龄就必须是六十二岁之前。

    因为为了保持高层的稳定性,除非是出现什么意外,不然的话,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任期通常都是三年以上。

    为了保持三年任期,就必须在六十二岁之前成为正二品的尚书。

    同时,为了确保在晋升之前,累计到足够的资历,那么通常是需要在从二品这个品级上累计至少六年以上的资历,至少,左侍郎这个位置是必须做过的,而这个任期又是三年,担任左侍郎之前,又得先担任右侍郎或者是一省巡抚,这又是最少三年。

    这样,最少也得六年时间!

    三年加六年,那就是九年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如果没有在五十四岁之前成为从二品官员,那么基本上是不用指望在以后成为一部尚书了。

    而谢一卫,如今已经是五十岁了,还是个从三品的金融司司长,如果他想要在致仕前成为一部尚书的话,那么就需要在最近几年再上一个台阶,争取在两三年内之前成为正三品官员,然后才能够一步一步的去争取继续晋升。

    大唐帝国的官场,如今是越来越正规,而越正规也就代表着越残酷!

    和早年有着诸多火箭提拔,稍微有点能力就能够迅速成为三品高官,甚至成为一部尚书不同,如今的大唐官场的官员晋升已经是非常正规了,而早年胡乱提拔起来,没啥能力高层官员,其实大多都是陆续致仕享受荣华富贵去了,钱梦久和王文华等人就是典型例子。

    这帝国官场的高层,尤其是尚书和侍郎这些级别的高官,基本上已经是换了一遍,某些位置甚至是换了好几任了。

    这样的官场升迁任免正规化,也就代表了官员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

    每一步的晋升,都是一场竞争,因为有着任职年限的规定,不到年限不允许晋升品级的情况,每一年,每一个任期都是非常宝贵的,多浪费一年,那么都有可能让自己在竞争中落后,最后到致仕的时候,别人是尚书致仕,而你兴许就只能以四品知府致仕了。

    这种压力,陈立夫感受还不明显,因为他还年轻,他今年不过三十三岁而已,已经是正四品了,而且之前的履历近乎完美,只要陈立夫自己不作死,过几年再升一个台阶,成为从三品官员那是稳稳当当的。

    如果没有这份资历,人家陈立夫也不会奢望着进入御书房,成为御书房值班大臣,拨乱反正打造宣平盛世了。

    没有这样的资历,这样的想法就不是奢望了,而是做白日梦了。

    年纪和任职履历,就是陈立夫最大的资本!

    但是这样的年纪和履历,谢一卫却是没有啊!

    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只能是走其他路子,比如说立下大功,做出让人无法忽视,让圣天子重视的成绩来。

    在金融司怎么做出成绩了?谢一卫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要把帝国金融体系做好,这才能够做出成绩啊,但是知道目标是怎么,但是如何达成,这他就搞不懂了。

    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早年天天和四书五经打交道,入仕后天天勾心斗角,作秀讨好上官的人,知道怎么搞金融。

    说真的,谢一卫连如今帝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不了解!

    但是身为金融司司长,需要懂金融体系具体是什么吗?

    谢一卫认为自己并不需要懂的这个,他自己不懂没关系,手底下有人懂就行了,这陈立夫,懂的就挺多的,谢一卫观察陈立夫有段时间了,发现这个人搞起来证券事务很有一套,都是搞不清楚陈立夫之前没有接触过证券金融事务,为什么会搞的这么利索。

    而此时的谢一卫也不知道,实际上陈立夫自己也搞不懂这些证券事务,但是不懂没关系啊,不懂就去研究啊。

    而且他干嘛要知道证券体系具体怎么运转之类的啊,手底下一大群专业人士呢,他只需要那里出现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就行了,毕竟他又不需要重新设计出来一整套全新的证券交易规则来,就算是真要这么干,也不用他自己去设计啊,证券处有的是专业人员,再不济,也能够找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帮忙啊。

    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里的那些变态们,才是专业的好不好!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谢一卫和陈立夫有些类似,他们都是传统科举出身,也都当过前明的官,恩,虽然陈立夫只当了几个月就被革职了。

    但是两者也有着不同。

    那就是谢一卫总想着利用其他,政治手段玩的太多,哪怕是现在,他也是利用陈立夫的能力为自己的政绩添砖加瓦。

    而陈立夫嘛,则是不喜欢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喜欢快刀斩乱麻,有问题就解决,哪怕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里会血流成河!

    对于陈立夫来说,这些鲜血,都是为了帝国的宣平盛世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为了帝国的盛世而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那是他们的荣幸!

    陈立夫和谢一卫各有各的想法和心思,而坐在上首的李轩,则是要显得纯粹多了。

    因为他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政治事务对于李轩而言,其实都没啥难度!

    因为他是大唐皇帝!

    是比太阳更伟大的万古圣君,天之子,神帝!

    很多对于臣子而言,非常复杂而麻烦的事,其实对于李轩而言,那都是一句话的事。

    只是有时候,他并不愿意说这么一句话!

    比如说之前金融司的乱局,金融司的乱局他也看在眼里,其实只要他愿意,随便几句话,甚至都不用下发专门的圣旨,就能够确保金融司焕然一新。

    但是李轩却是不愿意这么干,反而是接着陈立夫当初的弹劾奏章,然后各打了钱祧里以及宋阮高五十大板,最后把谢一卫找来,让谢一卫去稳定金融司的局面。

    这种的操作方式很麻烦,甚至都是有些多此一举,但是李轩依旧这么干,那是因为,李轩不愿意去破坏帝国官场上的一些潜规则,更加不愿意亲自下场参与臣子们的政治斗争。

    身为帝国皇帝,他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是裁判,而不是选手!

    这样的李轩,在听取谢一卫和陈立夫关于证券改革的方案时,自然就是不会考虑太多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他关注的东西很简单,那就是这一次的改革有没有必要!

    是的,他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改革方案好不好,而是有没有这个必要!

    倘若没有这个必要,那么哪怕是这个改革方案非常好,那么李轩就会直接扔进垃圾桶。

    如果有这个必要,那么哪怕这个改革方案很垃圾,但是李轩也会推动施行!

    这个必要性依据什么来判断?

    稳定!

    往小了说是金融稳定,往大了说是帝国的统治或者说是李轩的统治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名扬天下陈立夫() 
李轩的想法,和陈立夫,和谢一卫都是不一样,因此当陈立夫兴奋的说着自己的证券改革方案,一旦施行会带来什么重大的积极影响,会让帝国证券行业变的如何好,一旁的谢一卫也是偶尔插口,以一个旁观者,传统政治家的角度去说改革方案有多么好的时候。

    李轩却是琢磨着,这个时候推动陈立夫提出的证券改革方案,会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影响金融稳定,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至于里头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之类的,李轩却是不怎么关心。

    其实作为一个拥有后世人灵魂的李轩,他比大唐帝国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如今大唐帝国里施行的证券政策,是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的。

    因为李轩作为后世人,很清楚完善的证券行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哪怕是前世的他并不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只要稍微多关注一些财经新闻,偶尔百度一下,基本上都能够对现代社会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如今大唐帝国施行的金融政策,包括其中的证券政策,是李轩参考了后世金融业,同时也是考虑到了大唐帝国的现实而制定出来的。

    先不提金融政策,只说证券政策,当初把证券行业正规化,只是因为金矿危机的突然爆发,当时的李轩推出相关的证券政策,目的其实并不是让证券公司为代表的证券行业成为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仅仅是作为缓解当时的股票交易混乱的一个临时措施。

    这从如今大唐帝国里的证券公司和后世的证券公司有巨大的差别就可以看的出来。

    后世的证券公司,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是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兼并、重组、收购。风险投资、融资等业务。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应当属于高盛了。

    而这个时代的大唐帝国里的证券公司,典型代表就是第三证券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证券的交易里,发行和承销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此外还会亲自下场参与股票交易,但是数量并不多,而企业兼并和重组以及收购就更不是了。

    简单来说,如今大唐王朝里的证券公司,更多时候是一个基金公司,吸纳投资资金进行股票交易,然后赚取收取费和分成利润为主。

    这也是说明了,如今大唐帝国里的证券行业发展还是非常的原始的。

    同时,由于证券公司只是一个大号的基金公司,深度参与股票交易当中来,因此也就很容易,很频繁出现操控股票市场的情况。

    如今,陈立夫提出的证券改革方案,就是针对这种乱象进行封堵!

    陈立夫的证券改革方案,其实并没有多复杂,就是找出现在的证券交易里的诸多漏洞,然后堵上这些漏洞。

    同时也是开始引导证券行业健康发展,比如说朝着证券发行和承销发展!

    一个证券公司,搞什么股票交易,天天玩股票啊,发行债券和承销债券,玩公司上市才是正途啊,参与二级市场里的股票交易,那是基金公司的事。

    如果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帝国的金融行业,也不会把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区分出来了。

    如今的帝国金融法规里,基金公司就是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就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就是证券公司,但是现在,证券公司却是和基金公司基本没啥区别,都是成为了股票交易玩家。

    这样可不行!

    而针对陈立夫的这种改革方案,李轩一时间也是不好判断利益得失。

    如果单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陈立夫的这个改革方案是符合金融发展进程,但是符不符合现在的大唐帝国,却是得另外说了。

    很多后世的成功经验,并不是都能够一股脑的搬到这个时代的大唐帝国来的,因为社会背景完全不一样,顶多就是参考一二而已。

    要不然的话,李轩也不用慢慢一点点的尝试改革,直接把后世的政治经济体系复制不就完了。

    但是李轩可以肯定,如果他真的一点都不变动直接复制,大唐帝国距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等陈立夫带着激动心情做完报告后,李轩留下了这份证券改革报告,他准备召见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

    虽然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师生们,研究的诸多经济理论都是李轩口述记载下来的,但是他们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土著,而且对这个时代的经济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也能够更好的针对这个时代提出来一些更好的经济建议。

    这也是李轩为什么知道后世的诸多知识,但是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依旧极大的参考他们的意见的原因,因为李轩并不是需要这些经济政策好不好,而是需要知道适不适合。

    这同样也是为什么皇家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典型,整天和研究发明打交道的理工科院校,偏偏有着这一个经济系这种文理兼并的学科,就是因为李轩需要他们!

    这同样也是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如此特殊的原因!

    他们不搞发明创造,但是却影响力庞大无比,最近几年,帝国实行的很多经济政策,实际上都是有着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参与其中。

    最为典型的就是货币制度了,大唐帝国建立货币体系以及后续的货币战略,离不开经济系的战略规划。

    如今大唐施行的金银双本位制度就是经济系那边的研究成果!

    早年,大唐王朝并没有确定什么银本位啊之类的,没有明确货币本位制度,后来才是开始发行银币,确定了银本位制度。

    但是后来随着白银大量输入,大唐王朝又是陆续抬高黄金的地位,最为典型的政策就是海外贸易采取黄金结算制度了。

    随后,在国内的大宗贸易里,同样也是陆续推行黄金结算制度!

    在这个过程里,大唐帝国所采取的金银铜币的浮动汇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汇率浮动,而海外贸易以及大宗交易采取黄金结算制度,这才使得哪怕最近几年白银大量涌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