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心炮弹直接撞毁了这门海盗的五斤火炮的临时木制炮架,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炮管,顺带还杀伤了好几个海盗炮手!

    看到前方的有一门临时木炮架被摧毁!

    后方观战的一个看似头目一样的海盗叫骂了起来:“该死!”

    如果有城内的人听到这话的话,肯定会叫骂起来,因为这个海盗说的是正儿八经的华夏语,就连穿的衣服也都是传统汉服。

    而他身边的不少海盗,也都是华夏人。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其他肤色和发色的人,位于数千名土著一侧的,是大约五百多名穿着乃至人种都是乱七八糟的海盗,这群海盗里有华夏人,有扶桑人,有南洋土著,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也有白人,甚至黑人都有。

    这年头在南洋能够够找到的人种,基本上都能够从这个海盗团伙里找到,一个小小的海盗团伙,跟个联合国似的。

    而这群大约五百多人各种肤色的海盗团伙前方!

    一个穿着传统汉服,黑发黑眼睛的中年男人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城头,而他身后有三个人恭恭敬敬的站着!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穿着奇奇怪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土著人,还有一个穿着长袍,布条包头,腰间挂着一柄阿拉伯弯刀的阿拉伯年轻人,还有一个一身紧身服,金发碧眼高鼻子,腰间带着一并西式细剑的白人老头子。

    身穿汉服的中年男子半晌后放下望远镜,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须,然后轻道:“这些伪唐贼军,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打仗还是老一套,一点长进都没有,就知道打炮!”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臭名昭著的第四舰队() 
山羊胡须男子说罢后,回头略微看了看,看见一旁的那些土著们依旧是乱哄哄的,根本就没有列出什么成型的队列,当即眉头一皱,对身后的矮个子土著道“阿达,你去告诉那些蛮夷,让他们快点,一刻钟内老夫要看见他们发起进攻,要不然别怪老夫撂担子直接走人!”

    矮个子的精壮土著上前一步,用着别扭无比的语调道“是!”

    然后快步朝着土著那边的方阵过去了!

    说罢,山羊胡须中年男子嘀咕埋怨起来“这些土著蛮夷,实在是不可理喻,这么简单的事也要磨蹭这么久!”

    一旁的阿拉伯年轻人上前,口中同样是用着别扭无比的华夏语道“老爷,这些蛮夷蠢得很,想让他们列阵冲锋要花些时间也是正常的!”

    不过此时,白人老头却是道“列什么阵啊,就凭他们还想列阵,能够冲上去就行了!”

    不过这个白人老土,说的却是葡萄牙语,而难得的是,他虽然说的是葡萄牙语,但是却能听懂刚才那几个人的对话,而此人说的葡萄牙人,一旁几个显然也是能够听懂。

    当即,那个穿着汉服长袍,留着山羊胡须的中年男子微微点头道“威廉说的没错,这些土著尚未开化,不能指望太多,让他们直接冲上去就行了,只要能够消耗伪唐贼军的弹药,给我们的炮兵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就行了!”

    这说着的时候,矮个子精壮土著阿达也是回来了,回来后就是恭恭敬敬回答道“回老爷,那些巴章人说,再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很快就能够发动进攻了!”

    山羊胡子中年男子微微点头,然后道“让炮兵们悠着点,别着急上前,等那些土著冲上去吸引了火力再上去!”

    吩咐下去后,这个留着山羊胡须的中年男子就是眯着眼睛,继续用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万丹城,于此同时脑海里也是浮现了自己最近五六年的漂泊生涯!

    他姓何名鼎,字启云,湖广长沙人士,乃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伪唐贼军肆虐湖广之际,他和其他有志之士一起,为了抵抗伪唐诸多暴政乱政,依然率领宗族子弟以及乡民投奔了张岳,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从军抗贼生涯。

    虽然早些年,张岳所部是连战连败,不过何鼎的打仗天赋还是有一些的,凭借着宗族子弟以及乡亲的所组成的数百子弟兵,也算是打了几个小胜仗,积功逐步升迁,一度升迁卫指挥同知,麾下嫡系子弟兵也有近千人。

    但是从军抗贼,也是让伪唐贼军给发现了,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当年的大唐王朝对于死硬分子向来都是不会手软的,何家直接被抄家灭族,只剩下他何鼎带了几个家族子弟还在。

    这等灭族之恨,自然是不会消失的,哪怕是当年张岳的督标在湖广彻底惨败,他都是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率领数百残兵翻山越岭逃入四川。

    后来四川也是被伪唐贼军攻占了,他依旧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带着数百残兵一路南逃,最后进入了缅甸,顺便还洗劫了几个缅甸人的村镇,最后一路跑到了海边安营扎寨。

    逃到印度洋之后,为了养活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起逃到缅甸来的子弟兵,他也是费尽心思了,最后看见印度洋上的海盗活的这么滋润,所以他们直接把附近的一个海盗窝给攻占了,抢了两艘海盗船只后,摇身一变,就是变成了印度洋孟加拉湾里众多海盗的一员。

    然后逐步壮大,连续吞并了好几伙来自世界各地的海盗团伙后,他率领的海盗团伙已经是膨胀到了超过千人,他开始不满足于在孟加拉湾称王称霸了,于是乎和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甚至其他海域里的海盗们一样,他开始跑到了繁荣无比的南洋海域。

    这片海域,海上贸易繁荣,可以用来劫掠的商船那是数之不尽,而且岛屿众多,随便找个无人岛屿一躲,巡逻的大唐海军或者是葡萄牙人舰队想要抓到他们,那还是真不容易的事。

    这当海盗当的久了,等到宣平十一年的今天,何鼎已经是从一个前明举人、督标将领,华夏的传统士绅,变成在南洋以及南洋海域里都算是大名鼎鼎的海盗头子“司令”

    他没有暴露自己的姓氏,更不要说以往的显赫家族身份以及督标将领的事实了,他倒不是怕暴露这些引来大唐帝国的追捕之类的,而是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玷污了家族的名声,玷污了督标的名声。

    他甚至都是把以往的督标番号都是彻底抛弃,给自己的团伙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一个看似很普通,但却是有特殊含义的名字,叫做‘第四舰队’。

    第四,这个是他以前的嫡系部队番号,他以前率领作为督标前军右卫副指挥使,麾下直辖第四步兵千户所,现在什么步兵千户所之类的自然是不能用了,他就是把改成了第四舰队。

    用舰队两字,也是他想要继续维持军事化管理的一个表态!

    第四舰队,在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的诸多海盗团伙了,也算得上是一支大名鼎鼎的海盗团伙了,奉行军事化管理的他们,心狠手辣,大唐的商船他们抢,葡萄牙人的船他们也抢,更别说是那些印度洋、阿拉伯人等地区的商船了。

    甚至,就连海盗同行们,他们也抢!

    基本上只要他们看上了,并觉得有实力拿下的话,那么他们基本就动手了,而且他们除了抢船外,还经常上岸劫掠。

    根据葡萄牙人的通报来看,去年的时候,就是有一股海盗打着第四舰队的旗号,直接在缅甸海岸的一个葡萄牙人贸易站登陆,把这个贸易站的所有财物洗劫一空,人自然也是杀光一个不留。

    可以说,第四舰队的大名,在印度洋和南洋还是很响亮的,他们的规模估计连前十都排不进去,但是说起心狠手辣,同等数量下的战斗力,那肯定是排名第一的!

    而现在,城头上的守军也是看到了何鼎身后竖起来的那一面有些特殊的旗帜,那是一面红色三角旗,于此同时三角旗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不规则破洞,这旗帜,其实也是他何鼎昔日的将旗,只不过以前的将旗中间还有他的姓氏何字,但是化身海盗后,他直接把中间的何字给去掉了,不仅仅没有字,直接连原本印着字的区域都是直接剪掉,只流出一个大大的破洞!

    这种旗帜,在整个南洋乃至印度洋里都是很少见的,三角形很常见,红色也常见,但是旗帜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破洞的,却是独此一家!

    这也就意味着,这面旗帜下的五百多人,应该就是大名鼎鼎定的海盗团伙‘第四舰队’了。

    在万丹府呆着的人,自然是听闻过这个海盗团伙的名声的,因为这个海盗团伙是在是太过臭名昭著,不仅仅大唐帝国海军还是葡萄牙人,都是对这个海盗团伙进行通缉追捕,就连其他的海盗团伙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

    因为这个海盗团伙实在太嚣张,谁他都敢抢!

    第四舰队的海盗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城头上杨鸿搞不懂,也没有必要搞懂!

    不过是一群海盗而已,对于他来说这些海盗具体是什么团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他们都干掉,守住万丹城!

    那些海盗炮兵们停下了脚步,开始慢慢走,反而是那些土著的步兵们开始乱七八糟的朝着万丹城冲上来。

    这些土著们,显然也是有所准备的,他们的不少人都是扛着长梯,其中一部分土著还装备了火绳枪,甚至还带了一些小口径的散弹炮,很多人身上也是穿着各种各样的盔甲,其中甚至都有不少是板甲。

    看着那些明晃晃的板甲,杨鸿就知道,这肯定是国内生产的板甲,看着这些,心中不由得咒骂国内的那些军火商人,什么武器,火绳枪啊,板甲啊通通都对外卖,该死,回头一定要写报告,要严格审查军械的出口,不能让这些军械落入帝国的敌人手中。

    他的抱怨不是没有利益的,因为如果说火绳枪的出口还需要审核外,那么板甲、刀剑这冷兵器军械,那基本是敞开了卖,甚至国内的民众要是喜欢,都可以买两套板甲穿。

    当然了,这种民用以及出口型的板甲,都是轻型化板甲,用的材料也都是普通的钢铁,挡住冷兵器,尤其是弓箭的问题不大,但是想要挡住火枪,那可就够呛了!

    而大唐的军队,都是装备枪炮的,而且用的还是比燧发枪,在大规模装备了十四毫米口径的中型燧发枪之后,还开始列装十八毫米口径的重型火枪。

    在十八毫米口径的燧发枪所发射出来的子弹之下,任何盔甲,包括大唐陆军自身装备的重型板甲,通通都挡不住!

    要不然,你以为大唐王朝为什么会把板甲到处卖啊,除了价格昂贵利润超高之外,还因为这玩意的战略作用已经大大下降,更别说他们卖的还是只能抵挡冷兵器的轻型板甲了,对子弹有一定防护效果的军用型号的板甲还是不会出口的。

    所以杨鸿口中虽然咒骂着,但是心中却是不觉得这些冲上来的土著有什么威胁。

    如果这些土著这么冲上来就能够攻破万丹城的话,那么他们半个月之前就能够攻破了,万丹城坚守不到现在!

    “自由炮击!”敌人的炮兵既然没有把火炮推上来,那么己方的火炮自然就是需要把炮口进行转移,拦截敌人的步兵了!

    敌人在炮击中继续冲锋着,然后很快就是进入了棱堡上的步兵火枪的射程之内。城头上的军官城们就是毫不犹豫的下令开火“第一排射击!”

    随着两个棱堡的突出部,对着中间的土著人开枪的时候,城下的土著如同被割到的麦子一样,一排一排的倒下!

    而此时,他们甚至都没有接近到城墙脚下,更别说竖起攀爬用的长梯爬上城头了!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全民守城() 
这并不是大唐王朝的棱堡第一次用于实战当中,自从前几年大唐帝国率先采用棱堡防御体系外,大唐西洋公司舰队就是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帝国武装力量。

    他们早期先后在万丹、吕宋修筑了两座棱堡,而吕宋的棱堡就是曾经遭到过三千多名海盗的袭击,最后抵挡住了海盗的袭击,同时也是让海盗们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尸体。

    后面两天,帝国军方也是开始小规模的应用棱堡防御体系,一开始是在北方边境修筑小规模的棱堡,这些棱堡普遍不大,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敌人的炮弹打在砖石城墙上发生跳弹等二次伤亡,因此这些新构筑的棱堡,其实绝大部分结构都是土层,即便是采用砖石结构的部分,外表也需要覆盖厚厚的土层。

    听上去大量的土层结构似乎不怎么样,但是实际效果却是不错的,至少成本低廉这么一个优点就足够了,更加不要说土层可以很好的吸收炮弹的动能,避免二次杀伤。

    北方边境里的棱堡,主要还是以小规模棱堡为主,驻扎的士兵通常只有几百人,部署的火炮也不会很多。

    真正的大规模棱堡,目前只有还在施工当中的嘉峪关了,嘉峪关作为大唐王朝最西边的桥头堡,再重视都是不为过的!

    至于北方边境的其他地区,倒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大唐帝国在北方所面对的敌人是鞑靼人,人家可是游牧民族,玩的是骑兵,谁会傻乎乎的攻打你的堡垒啊,更多时候,人家是随便选择一个缺口,然后骑兵呼啸而过,直接深入中原腹地的。

    因此大唐帝国针对这种情况,实际上在北方边境的防御策略是采用主动出击再加上纵深防御!

    主动出击,这个不用说了,当察觉到有危险的时候,先行发起进攻,目前大唐帝国的骑兵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是也比几年前好得多,挤一挤,几万骑兵还是能够挤出来的,完全有能力实行先声夺人的突击战术。

    而纵深防御,则是如果无法主动出击,那么就是在长城防线上进行严密的监控,以小城堡,小规模的兵力进行巡逻布防,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阻挡敌人,而是为了在敌人突破长城防线的第一瞬间获得消息。

    然后驻防在后方主要基地,比如说宣化等地的大军就可以动起来,或是固守坚城,或是直接出兵拦截,或者断掉他们的粮道、后路等等,主要打的其实是机动防御。

    傻乎乎的把所有兵力都囤积在最前线的长城,那是绝对自寻死路的行为,就算是前明那些泥腿子将领们都知道不能这么干。

    而大唐陆军里的一大票科班出身,在武学堂以及御学堂里接受了多年军事教育的军官们,自然是同样不会这么做。

    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唐陆军在北方边境的主要策略,建立严密的巡逻监控体系,重兵驻扎在多个重要城市,当敌军进行入侵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杀上去,而不是傻乎乎的在每一个城池都部署重兵,然后等着敌人来进攻,这样先不说大唐陆军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野战兵力,再说了,敌人根本就不会来!

    因为就算是俺答汗再傻,人家也不会带着骑兵去主动攻打宣化这样的城池呢!

    如此也就使得了,大唐陆军在北方边境的棱堡应用,主要是倾向于小规模的棱堡,而不是打造那种可以驻扎几千上万人的超大型城堡。

    在国内本土,真正正在建设这种大型棱堡的地方,其实都不是在边境,而是在江南腹地,更加准确的说是在吴淞!

    为的是防卫敌人从海上来袭,杀入长江威胁京畿,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松江府乃至整个江南这一片的经济繁华之地。

    所以大唐陆军和海军是一起合作,对吴淞海军基地进行了扩建升级,准备打造为海军在本土的第一海军基地的同时,也是打造为本土沿海地区的超级要塞,阻挡一切敌人从海上来袭!

    吴淞要塞,抛开海军基地,港口设施等建设,单纯的防御要塞,就是准备部署超过一百门大口径火炮,常驻兵力将会达到万人以上,储备大量的粮食以及备用武器,而弹药就更不用说了。

    按照计划,这个要塞的防守能力,是需要在面临五万名敌人进攻的时候,可以做坚守五年以上,五年时间其实也不是说被敌军攻破了,而是要塞内储备的粮食,就只能维持大约两万人坚持五年时间。

    而这五万人,也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敌军,而是以大唐陆军自身为对比。

    其实除了吴淞要塞外,其实围绕着金陵城,还有几个小要塞,只不过军方大多不对外公布而已,比如说九江,这就是军方控卫京畿的西大门,这里修筑了炮台以及兵营要塞。

    北边的徐州同样也是重要的布防区域,南边的杭州也是。

    而上述地区,都是嫡属于直隶防区,由第一军各部驻防!

    大唐王朝里,战功最为显赫,实力最为雄厚的第一军,可不是布防在北方或者西北、东北,而是部署在直隶地区。

    第一军加上直隶四道等各地的预备师,大约三十多万的主力部队以及预备部队,构成了拱卫京畿的外围主力军。

    因为第一军的部队只在外围布防,而金陵城以及周边地区,其防务则是嫡属于近卫军!

    人数已经是将近三万人的近卫军,驻扎在金陵城、镇江、扬州、当涂、溧阳、滁州等地方。

    而近卫军在驻扎的这几个地方,虽然没有修筑什么超大型的城堡,但是也是根据棱堡的样式对驻扎的兵营进行升级改造,以加强防守能力。

    大唐帝国的棱堡防御体系,在北方边境的作用,不算大,在中原腹地的话,更是主要作为一种防范措施,只要不爆发内乱,没有外敌大规模入侵,其实也用不上。

    真正频繁经受着战争考验的,其实还是大唐西洋公司建造的三座棱堡:万丹城、吕宋城、戈河城。

    这三座棱堡,虽然说万丹城和吕宋城都已经是移交给了帝国官方,但是都是大唐西洋公司早年修建的,只不过当年修建的城堡规模没有现在大,后来官方又进行了几次的扩充而已。

    这三座棱堡,应该是大唐帝国在海外领地所建设的城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池了,因为海外领土距离本土非常的要员,不管是人口还是士兵都是比较少,所以就是需要殖民地具有优良的防守能力,普通城池是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的,能够承担起这种重任的只有棱堡。

    而今天,万丹城也是遭到了建成以来,最大的战争威胁!

    超过两万名土著以及海盗的联军,对着这个小小的殖民地城市发动了进攻!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免无畏的牺牲,万丹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