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陈太太没有答话,杨成估计是在仔细的观看自家的翻盖仕女镜,半晌后才是听那陈太太道:“这小东西的确不错,照起来清晰的很!”
“可不是嘛,这仕女镜可是目前市面上照着最清晰的镜子了,比那些普通货色强了不止一点半点,用这镜子照着,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呢!”
陈太太呵呵一笑:“你倒是会说话,这要是不买上几件,你怕是要说我老了……”
“小的哪里敢啊!”店员说着:“这就给您包上?”
此时杨成很快就是听到了陈太太的回答:“包上吧,反正也只是个小玩意不值几个钱的,多拿几个,回头赏人的时候也用得着!”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地位的象征,尊贵的体现()
杨成听着外头的对话,基本上已经是确认了外头那个陈太太的身份了,身份尊贵还不差钱,那应该就是整个松江府里,地位仅次于松江府知府的陈立夫的夫人。
因为陈立夫是松江府同知,这偌大的松江府,只有他陈立夫的夫人才能够被称之为同知夫人,不过肯定也不是正妻,因为谁都知道陈立夫来上海上任,只带了一子一女以及三个姨太太而已。
这外头的陈太太,应该是三位姨太太之一!
而这个陈太太,买走了翻盖仕女镜估计也会用上的,而且他还从这个陈太太口中得知,就连府尊夫人都是已经用上了自家的翻盖仕女镜,这可是大好事啊!
有了府尊夫人以及同知夫人这些整个松江府里,地位最高的女人带头使用,杨成有极大的把握可以断定,自己的仕女镜肯定是要在上流社会里掀起一番潮流了。
因为当这些女人都用了翻盖仕女镜后,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给这种翻盖仕女镜打上一个标准:“权贵女眷专用”。
那些普通官员的女眷,乃至士绅富商的女眷们,为了追赶潮流,彰显身份,那也是会来购买的。
而,这就是杨成目前最希望看到的效果了,要不然的话,当初他也不会费劲的想要让自家的镜子进入这些高档首饰商铺和高档成衣店里,为此,他可是付出了不少的人脉人情的。
等到外头的陈太太带着侍女,同时还有侍女提着的大包小包离开后,他这才是从后面走了出来,和店铺里的掌柜闲聊了一番后,这才回去。
这刚回去呢,他就是让冯管家,同时也是目前这家分厂的总经理开始招募更多的员工,准备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了,同时他也是写信回九江,说是分厂已经是初步办起来了,而且样品的销售已经是打开了市场,现在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资金用来购置设备,扩张产能,进行宣传。
什么宣传呢,杨成是不会低级到发传单之类的这些低级手段,这些宣传手段虽然很多商家都用了,但是针对的产品一般都是普通产品,而仕女镜这种高端产品明显是不适用的,他准备在大唐朝报上刊登广告!
当然了,不可能是那种面向全国范围的大唐朝报版面,在这种全国版面上刊登的广告位置,价格相当高昂,通常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能够在全国版面上打广告。
他是想要在江南道版面的上海专刊上刊登广告!
大唐朝报发行多年,早已经是有了一整套的发行流程和规章制度,甚至连版面都是分成了三个等级,通常来说,前面的版面都是全国统一的版面,中间版面则是各省道的版面,最后的则是本地州府的版面。
不过虽然分成了三个版面,但还是统一发行,而且都是有着严格的监控体系,全国版面的不用说了,是金陵城的朝报司亲自负责内容编辑,统一印刷样刊送往全国。
而省道的版面,则是朝报司派驻到各省道的分支机构进行采编,但是却是需要送往金陵城的朝报司总部进行审核,然后排版印刷样刊后送回各省。
而州府的版面,同样也是朝报司派驻到各州府的分支机构进行采编,然后送往省城的朝报司各省分机构进行深刻,印刷样刊。
全国版面以及省道版面的样刊,则是统一从金陵城通过三百里加急送往各省,然后汇同各州府的样刊一起送往由朝报司直属管理,通常是位于交通要道的各印刷厂进行印刷,然后分派到临近的各州府。
虽然这样搞起来似乎很麻烦,但这却是为了对大唐朝报进行监管所必须的,没有朝报司总部的审核,省道版面的内容是发行不出来的。
就连州府的版面,也是需要朝报司外派到各省道的分支机构进行审核,以确保不会出现违禁内容。
复杂的发行模式,虽然导致成本高,但是别以为朝报司会亏钱,实际上人家赚钱的很,要不然怎么可能在全国的州府甚至部分重要的县都派驻编辑啊!
目前的大唐朝报三级版面里,全国版面是用来刊登各种大事的,比如圣天子讲话,面向全天下的诏书,帝国政策,高级官员人事变动,总是就是国内外大事。
剩下的少数版面里还被大量的科普内容挤占了一大半,然后是文艺方面的版面,以至于剩下的商业广告版面其实非常非常的少,而物以稀为贵,这些极少量的广告位都是天价。
没有几千两银子砸下去,连个豆腐块的广告位都别指望能够拿到!
省道版面的话,和全国版面有些类似,大部分版面也是刊登本省道的官方消息,政策变动,不过相对来说,科普,文章方面的内容多了一些,不过多的也有限,至于商业广告版面,同样很少,价格昂贵。
第三种,则是府版面,这个版面除了报道本府的官方消息外,至少有过半都是用来刊登普通的本地新闻,趣谈,商业广告。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本地版面的广告位价格便宜!
但是呢,即便是便宜,那也是分地方的,如果是松江府的广告版面,价格同样不便宜,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昂贵。
不过即便是贵,也没有全国版面或者是省道版面昂贵啊!
当然了,除了广告位价格比较便宜以外,还和目前他们的高端镜子产品,铺货只局限于上海有关,至于周边府县,说真的,铺货量是非常少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杨成的想法就是,先彻底占领,稳固在上海的市场,然后依托在上海市场打造的口碑,逐步其他地方铺货。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如今最难的就是打开上海这个市场了!
因为上海市场不仅仅是国内最为庞大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消费市场,这里汇集无数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虽然大多也销往全国,但是上海这个市场确实没有人可以忽略的。
而要做宣传,要打广告,这钱可就不能少!
杨成可是准备花大价钱做广告的!
他要让整个松江府的人知道,他们的侍女牌镜子,那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乃是上流女眷体现尊贵,彰显地位的最佳选择!
广告词他都想好了:仕女牌镜子,地位的象征,尊贵的体现!
而在做这些之前,他得写个信回家要钱,不对,应该是让总公司进行第二期的投资!
至于贷款,他杨成的面子虽然不小,但是在皇家银行那边已经是玩过一次空手套白狼了,再去玩一次,人家皇家银行会把他直接轰出来的。
写信回家要求总公司对上海分公司进行第二期投资的同时,他也得把之前被骗了八千多两银子的事给家里说一说,好歹是八千两银子呢,不说怎么行,这么大的窟窿他可没办法抹平。
反正他已经是找到了贷款,分厂已经开起来了,而且产品的市场也已经是初步打开,这个时候再说被骗一事,多少能够功过相抵。
杨成的信件是加急信件,用着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送回了九江,然后他又以最快的速度接到了来自九江方面的回信,这信乃是他老爹的亲笔信,开头就是把他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为什么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刚去上海就被人骗了,然后又是要让他睁大了眼睛,以后小心一些,上海那地方,鱼蛇混杂,可要小心行事,别又傻乎乎的被骗了。
码完之后,他老爹说,他已经吩咐了总公司那边立即对上海分公司增加投资,预计第二期投资会有五万两银子,让他再接再厉,彻底打开上海这个大市场。
说完公事,他老爹还多嘴了一句,说什么你也老大不小了,这该成家立业了,你老妈在家里头看中了好几个大家闺秀,等上海那边的事务没这么忙的时候,就回来一趟相亲。
当然了,你要是直接在上海拐了个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回九江看望你老娘,那也是可以的!
看信的时候,杨成直接把后面的那一段话给忽略了,前几年的时候他还在读书,家里人倒是不催着他成婚什么的,一心想要等到他考中进士再成婚。
但是科举不成后,家里人就是开始给他张罗婚事了!
杨成倒不是对成婚反感,而是觉得自己这个模样,估计是找不到什么良配!
读书不成的他,而且还是家中的二子,这样的他在如今大唐帝国上流社会的婚配市场里,虽然不是那些读书不成不说,而且还是庶子的下等货色,那他顶多也就是个中等货色,科举不成当不了官,二子也就意味着无法继承大部分家业,这种情况下,那些大家族是不会把嫡女是嫁给他的。
他哥哥才是那些大家族嫡女的选择,嫡长子,年纪轻轻就是考中了进士,而且还进入了礼部任职。
杨成自己现在娶妻的话,要么就是娶一个家族地位远远弱于自家的嫡女,要么就是娶一个家族地位相当的庶女,而这两个,他都不想要!
他也是个正常的男人,自然也是想着娶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名望士绅家族里的嫡女!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席卷全国的工业化浪潮()
作为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恶趣味的人,杨成纵然也和大部分男人一样喜好女色,但是他更加喜欢能够给他个人,给家族带来名利的大家闺秀。
而且虽然无法读书入仕了,而且还是个地位比较尴尬的次子,而且也不算是很受父母的宠爱,以后在家族里的地位,极有可能变得和他的两个没啥读书天分的叔叔一样。
名为杨家子弟,也帮忙打理家业,在外人看来也风光的很,但是却是已经沦为了家族里的边缘角色,说话的份量甚至都没有他这个长房次子大,更加不用说和他大哥或者是他父亲相提并论了。
杨成并不想让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
他见识过大世面的人,也是享受过风光的人,他可不愿意以后成为家族里的边缘人物,甚至以后他的儿子地位恐怕都是高不到那里去。
他不甘心!
既然读书不成,他就经商,哪怕是如今很多人嘲笑着他的选择,但是他依旧坚定无悔的这么做,因为他相信,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更何况,他觉得现在经商从事实业,那是大有发展的!
因为今年开始,伟大的,比太阳更伟大,统治着全天下的万古圣君,天之子,神帝,圣天子李轩已经是正式喊出了‘工业化’的口号!
这也意味着,整个大唐帝国已经是吹响了向工业化进军的口号!
任何一个华夏人,都应该知道,上层提出的口号,可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会演变为一场波及全国的大浪潮的!
最近几个月里,大唐朝报上几乎每一期里都可以看到‘工业化’这个词汇,圣天子已经是在多次内阁会议上强调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必要性,称工业化乃是奠定帝国万年基业的重大措施,一旦实现工业化,每一个帝国子民,都能够吃饱饭,有衣服穿,有房子住,那个时候华夏将会进入了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度。
圣天子都这么说了,帝国上下自然也是不可能无动于衷,上到御书房值班大臣,下到普通官员,在今年里一个个都是高喊着工业化的口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第工业区拔地而起,帝国也是计划把通商港口的数量增加到三十个以上。
其他地方上,或多或少也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是扩张工业区,或是招商引资等等,比如琼州府临高,他们作为国内最大的渔业工业基地,也是喊出了扩张计划,要让临高的渔业工业产值,在三年内再翻一番,争取让全国百姓都能够吃上他们临高的骄傲:临高咸鱼!
各地方衙门积极响应,京畿各衙门也是不甘落后!
商部已经是提出了工业发展第一期规划,准备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等手段,确保工业的高速增长。
国企部提出了全新的投资规划,准备在未来五年里,重点投资关乎工业化核心命脉的基础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行业这三大行业,而初步投资的资金就已经是高达八百万两银子!
工部那边,也是提出了完善全国交通计划,疏通河道,完善官道,尤其是疏通数大主要河运干流,比如西江、长江、运河,以便让各类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更加顺畅,成本更低。
税部那边,也是喊出了企业减负计划,准备对部分行业进行扶持,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
就连看似没啥关系的巡警部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规划,他们准备在部分工厂密集的地方增设警力,保证良好的治安环境,为工业化这个大事业贡献力量。。。
当然了,还有更加激动人心,也是更加重要的军方也是对工业化做出了表态。
通常来说,军方是不会搭理民政事务的,人家一心闷头整军备战,但是现在,在帝国进行工业化浪潮的大环境下,军方也是站了出来表态。
军方的代表人物,御书房值班大臣,陆军枢密院作战部部长,雷万陆军上将在接受大唐朝报采访的时候如此说:“为圣天子献上忠诚,为帝国工业化献上力量,是每一个陆军将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开始,陆军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帝国本土以及海外领地最少投入三十万兵力,不少于一千万两军费,用于剿匪作战,并且视情况在未来进一步剿匪兵力以及相应的经费!
陆军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未来的一年内,初步肃清国内各处的匪患,三年内彻底解决国内的匪患问题!”
陆军说要彻底解决匪患问题,海军那边也是不甘示弱,同样是御书房值班大臣,海军统帅部军令部部长包义奋海军上将公开表示:“强大的帝国海军,勇敢的帝国海军将士,拥有数量庞大,战斗力强悍的战舰,而每一艘战舰,不管是战列舰还是巡洋舰还是护卫舰,每一个海军将士,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将会为保障帝国的工业化进程扫平一切障碍。
海军将会进一步稳固,保障航线安全,在未来三年内,海军除了继续保持国内沿海海域以及扶桑海域的航海安全外,也将会在南洋海域投入重兵,确保每一艘帝国的商船都能够安全的航行在南洋海域!
陆军和海军的表态,其实远远不止表面上的剿匪以及保障航路安全这么简单!
还有很多没有说出来的话是需要民众自己去琢磨的,比如说,陆军为了保障国内的工业化不受干扰,在国内是清剿土匪的同时,也将会为帝国的工业原料来源以及市场而战。
比如说北方草原上的马匹以及羊毛,西北地区的棉花等等,马匹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不能少的,而羊毛和棉花,也是目前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的纺织行业的最为重要的原料。
如果有一天,帝国的羊毛来源不足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又不卖了,帝国陆军将会肩负起为帝国的纺织行业获取羊毛来源的重任!
海军那边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确保航路的安全,同时也是需要保障工业原料的来源以及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而扶桑以及南洋就是目前海军最为重视的两个地区,不容有失。
倘若那一天,扶桑那边出现了某个强势的大名统一了扶桑,然后拒绝和帝国贸易的话,那么不用陆军动手,海军自己就派遣陆战队登陆把这个大名给灭了。
军方的表态,也是给国内工商业吃下了一个超大的定心丸!
因为他们已经可以想象到未来的场面了:帝国的军队将会为他们开路,让他们把商品买到每一个角落去!
在帝国上下都是掀起了工业化浪潮的这个时候,许多人都是从中看到了机会,杨成只能算是其中之一而已!
不过和很多还在观望,犹豫的人不一样,杨成要果断的多,上海这边刚开设第二工业区的时候,他就是来到了上海,虽然说他的工厂如今还在第一工业区,但是他却是已经是打算着,未来他的工厂还是要搬到第二工业区去的。
如今只是刚开始搞,规模不大,也用不了多少厂房,但是如果以后规模上来了,需要用到大规模得到厂房时,第一工业区就不是很适合了,不是说这地方不好,而是发展的太成熟了,厂房的租金太贵。
只是现在第二工业区还处于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而且上海这边发展工业区和商贸区的模式是官方主导的,第二工业区里的地皮都是属于官方所有,由工业区衙门统一进行开发,一部分是建好厂房后出租,一部分则是直接出租地皮,但是绝对不出售地皮或者厂房。
不管是地皮还是厂房等建筑,都是只租不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还能够已经持续的盈利用来维持工业区的运转以及后续的开发。
要不然的话,很多人估计都能够直接去购买地皮然后自己建设厂房了。
杨成的公司自然是买不起地皮自建厂房的,只能是等第二工业区那边的厂房建好后租厂房!
不过话又说回来,扩大规模,那也是以后的事了,现在的他就想着利用好现有的厂房,购置设备,扩大产量,同时打广告做宣传,好歹先实现支出平衡啊。
在上海埋头苦干的杨成,如今可不想着什么娶妻之类的事情,他相信只要自己在经商上做的足够出色,以后的社会地位未免就会低到那里去。
毕竟他和市面上的很多职业商人不一样,那些职业商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比较低,而他杨成却是不一样,好歹他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士绅子弟呢,在商业上干出成绩来了,再差也差不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