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曾子文这个人纵然当初带兵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但是到底是将门世家出身,各种兵书著作都看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应该如何训练乃至作战,都有着相当扎实的理论功底。
嗯,说白了,他纸上谈兵的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李轩要的就是他纸上谈兵的能力,你要让李轩真放手,让曾子文带着大唐新军打仗,李轩还不放心呢,他担心曾子文再一次在战场上被吓哭!
曾子文的理论水平相当不错,尽管他的理论大多局限在冷兵器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上,但是军队嘛,不管是冷兵器的军队还是近代军队,很多东西都是想通的,不通的东西略微变通一下也就能用了。
五天后,在曾子文的帮助下,李轩终于是弄出来了一份完整的新军训练操典。
这份操典也不是全新写的,而是整理了之前陆续颁发的大唐新军诸多训练方法,最后汇总成文。
全文的字数并不多,不过万余字吧了,内容也很简陋,只记录了编制以及基本的训练方法和搭配使用的基础战术。
不过这些东西虽然大多都是李轩之前就已经制定,但是李轩他以前到底不是个职业军人,对军事理论都是道听途说,难免会出现一些外行人看内行的笑话错误。
比如说李轩以前训练的部队的时候,一直都是以为大规模正面对决而准备的,如此也就导致了每个队的规模都是单一的兵种。
换句话说,这些队里的任何一个,实际上都无法单独作战的能力。
对此曾子文就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果要分兵而战的时候,该怎么办?
总不能不管敌军规模大小,自己都一股脑的全军出动吧,比如对付敌军小规模的巡逻部队时,只要二三十个人就够,然而这个时候该如何配属部队呢?
针对这个问题,李轩和曾子文商讨了几天,一开始曾子文是建议把下属的各队进行整合,把长矛手以及火枪手、刀盾手、弓箭手全部打散分配下去,使得每个队都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但是这个提议却是被李轩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为何?
因为大唐王师面对的敌人可是明军啊,而明军的人数远远超过大唐王师,可以预见的未来大唐王师随便对上任何一支明军,那都是需要全力而为的。
而其他兵种都还好说,然而火枪手这种兵种,是需要规模效应的,数量太少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实战效果。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火枪在中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太低,火枪手要想在中远距离上取得有效命中,需要的是覆盖性的射击,就是得一大群人开枪,开枪的人少了根本没什么用!
不过曾子文说的小规模作战需求也的确存在,李轩考虑之后,打算弄一个临时性的编制出来。
平日里还是各自训练,等到有需求的时候直接从各队抽调人员组成小规模的作战小队。
毕竟如今大唐新军如今兵力本少就少,集中兵力作战都嫌少了,不太可能在战斗的时候采取分兵策略的,弄一个临时编制,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用就可以了,用不着专门为此打乱全军的训练和部署。
毕竟按照李轩的计划,他是要逐步提高火枪兵的比例,最终实现淘汰长矛手、弓箭手乃至刀盾手的,等到步兵清一色都是火枪兵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兵种配合的缺陷了。
如今限制大唐新军火枪兵数量的只是火枪的制造数量,然而如今火枪的产量一个月已经能够达到二十支了,而且还在逐步提升中,考虑到大唐新军的人数本来就不算多,这每个月二十支的产量也足够初期使用了。
新军训练操典正式颁发后,大唐新军的训练明显更加正规了,也许对火枪手的效果还不算明显,毕竟曾子文的专长不在于火枪兵,而在于冷兵器部队,因此对长矛手弓箭手以及刀盾手的效果相当明显,以前看起来软趴趴的弓箭手更是进步明显。
这些弓箭手个人的箭术能力是有的,他们所欠缺的只是系统的训练,尤其是队形方面的训练。
如今有了曾子文的帮忙,这些冷兵器士兵的素质提升的相当明显。
大唐新军在密集训练的时候,时间也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是到了即将夏收的日子!
如果是以前的话,大唐新军将会暂停训练帮助夏收夏种,但是这个夏天,大唐新军却是在夏收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带上刀枪和干粮踏上了出山之路!
那些留守黄竹山的老弱妇孺们并没有因为埋怨他们在这个一年里最忙绿的时候出山,而是甘愿承担更多的农活。
因为山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夏收他们将无法收获足够的粮食,他们需要在山外的粮食也处于收割的时候出山‘收粮’,这样下半年黄竹山的几千人才不至于饿肚子!
第一百七十四章 伪唐贼军杀过来了!()
时隔数月后,李轩再一次辞别白太后、董芸芸等人,亲自率军出征,和上一次明军来袭以至于出征比较匆忙不同,这一次他们出征可是经过了长达数月的前期准备。
上一次从龙华镇回来后,李轩以及大唐君臣们就为下一次的战争做准备了,尤其是在暴雨冲毁了高达三分之一的耕田后,整个大唐王朝就是进入了出山征战的准备。
而过去数月的准备也算得上是成果斐然,不仅仅完成了从半民半匪到职业军队的转变,建立了全新的职业军队编制,而且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盔甲、盾牌、长矛、强弓等冷兵器已经是完成了制式化,统一化,没有和以往那样全军上下的武器都是乱七八糟的。
更关键的是,两个火枪队也是全数装备上了火枪!
通过兵器作坊几乎没日没夜的打造,甚至为了满足打造火枪所需要的铁,黄竹山甚至都融化了几乎所有替换下来的杂式武器,如此才是避免了铁不足而无法打造火枪、刺刀的尴尬局面。
不仅仅是两个火枪队尽数装备上了火枪,而且还多出了七八支的火枪,这一部分多出来的火枪则是被李轩的侍卫队给装备上了。
反正李轩的侍卫队是没有什么兵种限制的,他们也穿棉铁甲,也佩戴长腰刀和小盾牌,如今再装备火枪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唐新军出征之日,整个黄竹山的老弱妇孺们都是出来送行,原本李轩会以为送行的场面会比较感人甚至伤悲。
因为他早上离开皇宫的时候,白太后和董芸芸可都是颇为担心他的安危,董芸芸甚至都哭出来了,而白太后则是非常明确的告诉李轩,见机不妙就跑路,活命才是最紧要的事。
并把她身边的头号战将‘夏妈’再一次派到李轩身边,重点不是伺候李轩的日常起居,这可不是夏妈的强项,她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关键时刻背着李轩逃命,论起背人逃命的功夫,陈屠夫这些壮汉都是不如夏妈。
她不仅仅身体强壮,而且又有着常年劳作的农村妇女所特有的忍耐力,也许她打不过那些壮汉,但是背着东西进行长途奔袭,不管是陈屠夫还是蔡二虎都得甘拜下风。
她可是能够背着慧尘跑上一整天的牛人,而李轩的体重并不比慧尘重多少。
然后白太后又支开了李轩,亲自对李轩的侍卫队训话,至于说了什么李轩不知道,但是从那些侍卫们的脸色来看,应该是没说什么好话,不外乎就是威胁利诱!
不用猜李轩也知道,如果自己真有什么闪失,自己这个老娘绝对会发疯的,到时候把这些侍卫队的家人全部杀干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和白太后担心李轩安危不同,那些普通将士们的家人却是没有故作女儿态,反而是一个个都是鼓励着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
“记得多抢一些粮食回来!”
“到时候可别落后了,跑的快这样才能抢到好东西!,跑得慢了,好东西都让别人给抢去了!”
“我儿啊,你都二十岁了,现在还是光棍一条,这一次再不抢个媳妇回来,老娘就不认你这个儿子了!”
听着这些人的话,李轩一度有些尴尬!
都是娘,咋差别那么大呢,人家的娘都是鼓励他们多抢东西,白太后却是让他该跑就跑,保命要紧!
倒是站在他身边的曾子文心中颇为震惊,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出征场面,这些家人非但不担心自家子弟的安危,反而是一个个鼓励着出征的将士,然而说的话也不是让他们打胜仗,而是让他们抢更多的东西回来。
这些土匪啊!
曾子文想起去年自己率军出征的时候,那哭声可是惊天动地,士卒们的老娘和妻子那是两眼泪汪汪,自家的士卒也是一步三回头,那场面就给奔丧一样!
受到了家人鼓励的黄竹山土匪们就是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征途,这一次出征,大唐王师精锐尽出不说,而且还抽调了大约两百人的青壮,也就是之前常备军里的那些土匪们充当民兵兼辎重人员。
如此出征的大唐王师有战兵约三百五十人,民夫两百人,总数约五百五十人,总人数虽说还不如上一次出征,但是实际战斗力却是差别大的很。
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出山,自然是不可能瞒过明军探子的侦查,黄竹山的土匪们知道在龙华镇和正泰县城外留下探子日夜观察,人家明军也不傻,在大山边缘的众多道路都设立了关卡,用以提前视警。
因此大唐王师刚到大山边缘呢,就是被明军发现了!
看着脚下这个已经被明军放弃的哨卡,李轩就知道,这个哨卡的明军已经是提前跑了,而大唐王师出山的消息估计一天之内就会传遍龙华镇和正泰县。
不过这无关紧要!
这一次出山他就没指望会能偷偷的来偷偷的走,如果偷偷摸摸的,明军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出山的话,还怎么把龙华镇以及正泰县内的明军给牵制住啊。
“传令下去,今日提前扎营,明日一早再出发!”李轩看看时间,已经是临近下午三四点了,再继续往前的话可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山之外了,那里可不是过夜的好地方。
扎营诸事自然有方东全以及钱梦久他们料理,李轩自己呢,则是对着一副简陋的地图研究起来,下一步该去那里!
而这个时候,大山外,一匹瘦马正在原野上狂奔着,这个骑士看穿着就知道是明军的士兵,他在路上没有丝毫的停顿,直奔龙华镇而去。
等到傍晚时分,几乎是整个龙华镇的明军都知道:伪唐贼军出山了!
当天晚上,还在睡梦中的苏家康就被人喊了起来,这刚起来呢,外头的罗麻子就是一脸惊慌道:“大人,不好了!”
“那些天杀的贼军杀过来了!”
一听这话,苏家康也是愣了下,然后开口道:“什么贼军杀过来了?是伪唐贼军?”
罗麻子面带惊恐继续道:“对,就是他们,下午的时候大山里的哨探发现好多伪唐贼军出山呢,小的一得到消息,立马就连夜从龙华镇赶回来了!”
罗麻子似乎还是处于惊慌之中,说话都有些急躁!
苏家康看了眼这个被自己派到龙华镇那边,随时监控伪唐贼军动态的狗腿子,然后道:“慌什么,都仔细说说,伪唐贼军有多少人马,现在到那里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唐王朝的老朋友()
这一夜,龙华镇里灯火通明,自从傍晚时分得知伪唐贼军出现在大山边缘的时候,镇内的明军就是如临大敌,刁雷勋更是一晚上都没有休息过,安排士卒加固城防工事。
刁雷勋他们可没有忘记,数月前伪唐贼军可是把龙华镇抢了个精光,虽然当时伪唐贼军并没有大摇大摆的进城,当时守城的明军也是一口咬定,伪唐贼军并没有攻进城内。
城内的军械库以及粮库,那是因为歹徒作乱而失火,城内诸多大户的宅院被抢,那也都是被一些歹徒趁乱劫掠。
总之他们一口咬定,伪唐贼军并没有攻击城内,更加没有把龙华镇洗劫一空。
后头的苏家康、刁雷勋等文武官员为了控制负面影响,避免上官的责罚,也是捏着鼻子承认了这个‘事实’。
然而虽然官面上是这么说的,但是当初可是很多人都亲眼看到过,守城的明军一窝蜂的想要逃走,最后还是被伪唐贼军给赶回来的,稍候的劫掠也有人看到伪唐贼军混杂其中。
至于城内守军给城外的伪唐贼军送来粮食果蔬犒军的时候,更是不少人都是亲眼所见的。
因此众人都不说,但是一个个都知道,之前的龙华镇的确是被伪唐贼军给洗劫了一遍。
如今伪唐贼军再一次出山,而且不日就会兵临龙华镇之下,阵内的明军乃至普通民众自然是恐慌无比。
当晚,很多得知消息的人就是连夜逃出龙华镇,有些人准备前往乡下避难,有些人则是准备逃亡正泰县城。
不过普通人可以逃走,通安千户所的千户大人刁雷勋却是不能跑的,因为他有守城之责。
同时刁雷勋也是对守城有着一定的信心的,伪唐贼军不过数百人而已,自己的千户所就有五百多人,再加上临时动员起来的青壮民夫,足足有七八百人,他就不信那些天杀的伪唐贼军能够攻下龙华镇。
此外,正泰县城距离龙华镇不过二十里,一旦龙华镇有危险,正泰县城内的守军随时都能过来增援。
而正泰县城里可是有着一个仙女石千户所的四百多人以及府尊派过来的两个百户募兵呢。
只要伪唐贼军敢跑到龙华镇来攻城,那么自己完全可以把他们拖住,然后和正泰县城过来的援军里应外合,彻底歼灭来袭的伪唐贼军。
龙华镇那边灯火通明,彻夜备战的时候,正泰县城里也不平静,半夜时分县衙就是亮起了灯火,紧接着不少文武官员就是被苏家康派去的人给叫醒然后过来连夜议事。
县衙里的灯火亮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城内的不少民众都是察觉到了县城内气氛和以往不太一样。
城南的校场里,明军士兵正在陆续出来,然后进驻各个城门,并开始对进出城的民众严加盘问,以至于很多早上挑着瓜果蔬菜进城贩卖的乡民们迟迟都无法进城,在几个城门排出了很长的队伍。
这些排队的民众还看见了好几个官兵骑着马出城,一出城门就是朝着狂奔,看方向,他们应该是前往龙华镇的。
很多人心里都纳闷着,到底出了什么事啊,昨天都还好好的,怎么一夜功夫呢,这些官兵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不过伪唐贼军出山的消息根本就不瞒不住,在半夜里的时候还好,这个消息只是在城内的高层文武官员里流传,但是到了早上的时候,城内的一些大户人家也是陆续得知了消息。
中午还没过呢,城内的几家粮店就是颇有默契的开始提高了店内的粮食价格!
城内粮食的突然提高,更是进一步让城内的民众怀疑,等到下午时分,伪唐贼军出山的消息已经是传遍了全城。
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开始流传起来,各种消息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甚至有人说伪唐贼有贼兵好几千,昨晚偷袭了龙华镇,如今已经是攻下了龙华镇,正朝着正泰县城而来呢。
而且张口就是我二叔家的女婿的大哥的妻子的娘家就在龙华镇,亲眼看见伪唐贼军杀进城内云云,说的有鼻子有眼,让听的人如临其境,彷佛亲眼看见了伪唐贼军杀进了龙华镇一样。
对于城内的诸多留言,一开始苏家康都是没心思搭理的,但是听了手底下人报告上来的留言是越来越离谱,甚至城内的不少士绅都是派人过来县衙询问伪唐贼军是不是真的已经攻破了龙华镇后,苏家康终于是坐不住了,当即让人张贴了安民告示。
称正泰县城和龙华镇稳如泰山,不过是有一小群的流匪出现了而已,官兵已经筹备兵马,不用几天就能彻底剿灭之,民众不必惊慌云云。
这安民告示出来的时候,苏家康还派人把几个嘴里没长毛,到处瞎传留言的人抓了起来,当场就是各自打了几十大板。
如此才是让城内的局势是稍微安定了下来,不过民众人还是很担心。
这一次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只有一小群的流匪出现啊,如果只有几十个流匪的话,官府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不仅仅侦骑四处,严守城门,而且连校场里的那些官兵都一股脑上了城墙,这模样一看就知道是准备打仗啊!
不少自诩有见识的人已经是自认为识破了官府的谎言,认为肯定是伪唐贼军大举来攻了,官府隐瞒消息,是为了不让大家逃走,好征召青壮帮忙守城。
“听闻伪唐贼军高达数千人,这县城里兵不过五百,如何能守得住啊,我还是早早出城,躲到庄子里安全一些!”
这是城内不少富裕之家都有的想法,所以尽管苏家康出了安民告示,但是城内还是有不少的士绅富户开始拖家带口出城。
然而这些出城的富户们根本就不知道,此时此刻,城外的乡野远远要比城内更加危险!
为何,因为大唐王师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攻打龙华镇或者是正泰县城啊,他们主要目的只是牵制住这些明军而已,而次要目的嘛,则是在周围的乡野走一圈收粮收人!
此时此刻的明军以及那些逃出城的富户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天大唐王师根本就没往龙华镇而去,而是朝着早已经预定好的几个村庄而去,其中就有大唐王朝的老朋友:冯家庄!
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
这一次出山,李轩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是到乡野收粮收人口,二是牵制明军。
因此到了大山边缘后,整个大唐王师就是仅仅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进行。
占据了明军放弃的大山边缘哨卡后,李轩在这个哨卡留下了十余人看守外,第二天就带着大队人马正式离开大山,朝着外面的乡野进军。
之所以在这个哨卡留下人手,这是为了给在外的大军留下一个联络站。
因为大军在外作战,依旧是需要后方黄竹山的支持多点,尤其是火枪以及弹药,这些在外头可得不到补给,只能从黄竹山里送过来。
有了这个联络站,那么就能让后方运送弹药的人员准确找到在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