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六年,霍金斯前往南非贸易的时候,虽然其人只是个海盗头子,但是却是作为英格兰女王的代表,官方海军将领,带领着女王以及众多大臣们出资以及他私人以及其他商人们出资所组成的联合舰队出海,一共有五艘船只抵达了南非港。
但是返航的路上,却是遭到了西班牙人海军的拦截,虽然说最后逃掉了,并没有遭到实际上的损失,但是此事却是更加坚定了霍金斯对抗西班牙人的决心。
为此,他返回英国后,凭借着带回来的大量大唐商品,为众多权贵们谋取了众多利益的前提下,摇身一变,就是成为了英格兰海军的重要将领,并主持建设一支新式而强大的海军,用以对抗西班牙人。
什么才是新式的海军?
毫无疑问,大唐海军那样的海军才是新式海军!
用坚固无比的船体,全部船体的载重量全部用以作战,而不是运输货物。
火炮必须采用长身管的大口径火炮,以增加射程和威力。
但是,这些都重要,因为上述两点,其实早些年就已经是出现在欧洲各国海军里了,葡萄牙人最早效仿大唐人建造专业战舰,当年葡萄牙人拥有的大吨位专业战舰,一度堪称欧洲第一,连西班牙人都得甘拜下风。
连英格兰人自己,也是早几年开始就开始建造这种新式战舰,并配属长炮了。
但是,仅仅是这样是不够的!
葡萄牙人的专业战舰够强大了吧,但还不是在印度洋被大唐海军打的节节败退,庞大的葡萄牙人的舰队,尤其是他们的专业大吨位战舰,在短短几年时间的战争里就是损失大半。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唐人的战舰上,使用了蒸汽机,一种可以无风自动的机器。
英格兰如果要想成为海军强国,打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海上封锁,那么就必须拥有一支新式战舰组成的舰队。
一旦能够打破封锁,那么英国的船只就能够自由的来往大西洋,然后前往南非和大唐人进行贸易,进而赚取庞大的利润。
所以,霍金斯迫切的想要得到一种新的战舰,一种装备了蒸汽机的战舰!
不得不说,霍金斯这个奴隶头子还是非常有远见的,他清楚的看到了大唐战舰的优势,而且也是能够做出跟进的决定。
但是话又说回来,谁不知道大唐战舰的先进呢,但凡和大唐帝国打过交道的欧洲人,都知道大唐帝国的战舰有多么的先进,想要仿制的人不敢说百分之,但是百分之九十九还是有的,人家葡萄牙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葡萄牙人仿制出来了吗?
没有!
他们连最基本的可供实用化的低压蒸汽机都还没有搞出来,更别说搞出来可以作为舰载动力使用,攻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马力的高压蒸汽机了。
嗯,他们还不知道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
霍金斯也是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找人试图造出蒸汽机来,然后装载战舰上。
为此,他找到了约翰·费罗曼!
邀请他研发更加先进的蒸汽机,当费罗曼听到这人要的是能够推动数百吨的船只航行的蒸汽机时,费罗曼差点没被吓到。
奴隶头子老爷,你可清楚,想要推动数百吨的船只航行的蒸汽机需要多大的攻略?至少几百匹马力啊。
我们现在连区区一马力的蒸汽机都做不出来,你跟我说要几百匹的蒸汽机?
这大白天的,做啥梦啊!
而从费罗曼得知近期甚至遥远的未来里都不知道得到舰载蒸汽机后,霍金斯有些绝望!
难道差距真的这么大吗?
嗯,差距就是这么大。
现在的霍金斯还没见过大唐的那些更加先进的钢铁蒸汽战舰,如果让他看到了江南级战列舰,又或者是更大吨位的山西级战列舰乃至河北级战列舰,估计他会彻底绝望到从伦敦塔上跳下去。
没有去过大唐的霍金斯,根本就无法想象大唐的发达!
他想象不了。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徒有虚名的皇家产业()
带着绝望,霍金斯离开了,不过他依旧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资助约翰·费罗曼研究蒸汽机。
无独有偶,其实不仅仅在英格兰这边如此,实际上这年头但凡有点野心的国家,都是千方百计想要研发出来蒸汽机。
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都是如此,甚至就连奥斯曼那些人都是对蒸汽机非常有兴趣。
唯独对蒸汽机没啥太大兴趣的估计至于鞑靼人了,人家这些年一门心思想要仿制大唐的燧发枪和榴弹炮呢,嗯,还有大唐人的板甲技术他们也是眼红的很!
对此,大唐自然是无动于衷的,反正技术封锁一直在执行,但是大唐就算再牛逼,也不能说不允许别人自行仿制研发不是。
也不对,大唐还真这么干过,当年北海省还是扶桑列岛的时候,他们就干过这种事,当时的那些大名门,但凡是想要自造军械发展工业的,都会立即引来大唐军队的登陆袭击。
只是现在欧洲太远,打不了而已。
如果有机会,大唐估计不介意派遣一直舰队携带陆战队登陆伦敦,然后把约翰·费罗曼等一票英格兰研究蒸汽机的人直接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现在让那些欧洲人搞出低压蒸汽机了,但是也影响不大,这些低压蒸汽机顶多也就只能用于矿山,勉强提个水而已,真想要用于工业生产还得更进一步。
至于用于交通动力,不管是火车还是船只,那都得需要高压蒸汽机,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技术了。
估计等欧洲人搞出这种蒸汽机来,李轩都率领大唐王师征服全球了。
更被说,现在的欧洲还面临着鞑靼人的威胁呢,这能不能挡住鞑靼人的进攻还不好说。
不提欧洲那一票国家对蒸汽机,对鞑靼人的反应和应对,且说在上海。
圣天子在上海逗留了足足五天后,才是结束了对上海的视察!
这五天时间里,李轩先后视察了十多家企业,此外还专门去了一趟上海的城西郊区地区,并且是鼓励上海的地方官员,要把目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更加大胆一些。
李轩离开上海的前夕,正式批准了上海的城区铁路计划。
根据该计划,上海地方将会在城区建设四条城区铁路,其中一条为南北铁路,从南边的第二工业区一直到北岸开发区的最北端,全长三十多公里。
而另外三条,则是东西铁路,几乎是平行走向,其东边分别连接北岸开发区、第一工业区和第二工业区的货运码头。
其中在第一工业区和第二工业区的两条东西铁路,将会一路延伸到上海城区的西部郊区,并且将会和江南大铁路的支线铁路进行连接。
这四条城区铁路,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作为解决城区的中途运输,而且是客运和货运兼备。
按照设计方案,一旦这种城区铁路建成,以后从第二工业区前往北岸开发区,最多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而从城西郊区的预定工业区前往第一工业区的码头,只需要一个小时!
时间缩短,更重要的是运费将会比原来采用的马车运输等方式大大降低。
徐晨兵根据这个计划,正式拉开了其城西工业区的发展方案,这城西工业区的规划总面积,将会是第一工业区和第二工业区的总和,如果能够开发成功,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当徐晨兵正式展开城西开发计划的时候,李轩也已经是乘坐御用专列前往杭州了,这一次到了杭州,他依旧下榻皇室自家的产业,而没有去住什么饭店或者是官方衙门,又或者是私人捐献的宅院。
他的皇室产业里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拥有大量的不动产,什么行宫,别院,公馆之类的多的是。
皇室产业,可不仅仅是指皇家银行这些工商业的企业,皇室产业还拥有大量的土地以及大型的田庄,茶庄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房产,主要是抄没前清的各藩王府、权贵宅院。
比如说幽州城内的紫禁城,那就是属于皇室产业,不出意外的话,等李轩视察幽州的时候,也是会居住在紫禁城的。
虽然说现在紫禁城也只是一座空城而已,里面值钱的各种珍玩摆设,甚至是一些比较昂贵的玉石木料等,都已经是通通被拆走带到了金陵城,用作修建新皇宫所用。
同时因为十多年都没人居住,同时也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去修护,所以现在的紫禁城已经是显得有些破败了。
不过虽然大部分建筑都已经比较破败,不过部分皇家的园林建筑还是保留的比较完好的,比如说西苑,其他的就不咋地了。
李轩抵达幽州的时候,下榻的地方预定也是在西苑,而不是说宫廷内的庞大建筑群,那些建筑群现在都布满蜘蛛网了,根本没法住人。
没办法,紫禁城的规模太大,每年光光是维护所需的资金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个钱人家国库可负责的,需要皇室自己掏腰包。
而皇室产业也只是把有限的经费,用于维持西苑的修缮,至于其他的庞大建筑群,基本上就是能拆了利用就拆了利用,实在不行就扔那里不管。
毕竟皇室虽然有众多产业,但是花销更大,不可能每年都投入海量资金去维护一座用不上的宫殿的,而且因为紫禁城的特殊性,也是不可能挪做他用,比如说充当为官方机构的衙门,或者是军营,至于开放为博物馆之类的就更不可能了。
那好歹也是一座皇家宫殿,虽然是前明的宫殿,但也是拥有特殊的意义,大唐是不可能随便挪作他用的,宁愿放在那里让它慢慢的破败,也不愿意让普通人进去看哪怕一眼。
不过这是以前了,至于现在嘛,李轩已经是决定让皇室产业那边多投入经费,把紫禁城好歹给维护起来。
以为如今的北方铁路已经是全线开通,而且等以后电报也是能够搞出来的,到那个时候,他这个皇帝也就能够频繁的出行了,这一次的出巡只是第一次而已,虽然兴师动众的,但是以后的话,完全不用这么大的规模。
到那个时候,他会隔几天就北上一趟住进紫禁城的,当然了,主要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什么旅游,而是为了体现对北方地区的重视,平衡南北发展。
不仅仅是幽州,等以后时机成熟了,他还准备继续往北去贝加尔湖那边看看组织大军进行演习打个猎什么的。
所以,他指示皇家产业科那边,对紫禁城的维护还是要保持的,总不能真的让它破败了,那好歹也是一座几百年历史的宫殿了,妥妥的文武,而且还是他李轩的战利品,哪能真的让它变成废墟啊。
只是李轩的这个指示,皇室资产科那边也是挺为难的,他们虽然看似庞大,钱也多,但是很多钱却是不能随便乱动的,更别说是挪用来修缮宫殿了。
比如说皇家银行的钱,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用啊!
因为皇室这些年来基本没有挪用过皇家银行一文钱。
皇家银行不仅仅是属于皇室的一家商业银行,更是大唐帝国金融行业的支柱银行,政策性银行,是需要承担起来众多的金融稳定责任,同时承担一些政治责任。
比如说某个发生天灾的时候,需要庞大的救灾资金的时候,官府一时半会的也是难以凑集,这个时候,皇家银行和帝国发展银行这两家银行就需要站出来,为官府提供无息资金用于救灾所用。
还有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比如说铁路。
这些年修建铁路所用的上亿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
还不是皇家银行和帝国发展银行所提供的贷款!
类似皇家银行这样名义上属于皇室,但实际上皇室没拿一分钱的皇室产业还有不少,香港鼎盛造船厂、几个贸易公司还有一些重工企业等等,这些产业实际上占据了皇室产业的一大部分,然而皇室从来都没有从这些企业里提取分红。
所以很多类似皇家银行这样的皇室产业,也只是名义上归属皇室而已。
实际上这些年皇室根本没有从这些企业得到哪怕一文钱,真正为每年给皇室上供大量资金的反倒是一些轻工业,比如说纺织、香水肥皂为代表的日用化工。
至于皇室拥有的大量土地,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实际上也是成为了过去。
皇室早期的确是占据了全国百分之十以上的耕地,然而现在这些土地绝大部分连名义上都不属于皇家了。
因为这些皇田,和当年的官田一起,都是统一管理,甚至连收取的田租都是直接作为农业税交给税部那边了,皇室一毛钱没拿过!
而且这些皇室土地以及官田在持续二十多年的以租代购政策里,陆续变成了私人土地,按照农部的预估,顶多再有十年,皇室以及官府控制下,一度多达占据全国耕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庞大土地,将会尽数成为农民的私人土地。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
统一战争时期,大唐查抄了数量庞大的前明宗室、权贵的家财。
在这种查抄中所获得的大量土地,前明官府衙门所控制的官田,自然也是成为了大唐的官田,自然部分地方上的士绅权贵们的土地也是被官府接受,成为官田的一部分。
至于明王朝的宗室以及权贵的土地,被查抄后则是变成了皇田,而这一部分土地的数量极其庞大,前明的藩王们以及权贵们拥有的土地实在太多,皇室资产科最后一统计,发现这些皇田已经是占据全国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
如果只是几千几万亩,乃至几十万亩什么的李轩也不所谓,但是这已经不是能够用多少亩来计算了,而是全国总耕地的百分之十啊!
当成宗室私产?
开玩笑,也就只有明王朝这么扯淡的王朝才能够干得出来这种事。
所以当时的李轩就是把这些皇田的绝大部分都是拿出来,和官田一起作为以租代购的土地,基本上和官田一个处理办法。
只留下了极少数一些比较便利,或者是不适合以租代购的土地作为皇室私产,而留下的这部分皇田,虽然数量依旧庞大,但是和以前一比,自然是大海和水滴之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皇田和官田合并到了一起,然后充当以租代购用田,这些年来,已经是有大部分的土地陆续转化为农民的私产,剩下的那些,大体上也能够在十年内完成农民私产化。
因为以租代购令,农民的分期付款是可以自由选择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的。
按照最晚的一批土地,农民采取十五年以租代购的方式的话,那么最迟将会在宣平三十六年的时候偿结束以租代购,农民正式获得这些土地的所有权。
这也意味着,等到宣平三十六年的时候,实际上皇室和官府双方控制下的大量可耕地,除去了极少数地区新开垦的官田以及极少数皇室保留的皇田外,其他的将会尽数成为农民的私产土地。
当然了,上述只特指国内本土耕地,国内的荒地和林地不包括在内,官方和皇室依旧大量拥有,而且比例极其庞大,因为当代大部分地方,其实还是荒无人烟为主,而这些看似荒无人烟的地方,那都是官地。
无一例外!
同时海外本土以及海外领地也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地方的政策都比较特殊一些。
以租代购令,只限于帝国本土施行!
而且也不用担心这些土地以后会被地主们进行大规模的兼并,因为但凡是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所获得的土地,只能是继承,而无法进行直接交易的。
其他的私人土地,官府管不了他们的买卖,但是对于官田以及皇田来说,自然是官府说了算。
就是不允许私人买卖,你接受就以租代购,不接受滚蛋。
而哪怕是这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申请以租代购的,只有本地户籍无地以及极少土地的农民才能够申请,并通过多个部门的特殊审核后才能够获批,不用担心审核不严格,让有土地的人获得以租代购的土地,因为其中的一个审核机构就是税部。
哪怕农部或者户部,或者干脆是那些地方衙门都是搞不清楚自己治下的土地有多少,在什么人手里的话,但是税部肯定是知道的。
人家一天到晚都是在研究百姓的钱财产业有多少,在那里,要怎么收税才能够收的更多,同时又能避免大规模的反弹。
你要知道,宣平二十年才完成的全国可耕地丈量,可不是农部或者户部等主持完成的,而是税部自己干的!
人家税部丈量土地就是为了更好的收税!
所以,你本来就有土地,然后想要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获得官田,那是瞒不过税部的眼睛的。
假如你表面上没有登记注册土地,而是把土地隐藏起来了,那么人家税部可不会客气,因为这是偷税漏税,分分钟就上门抓人。
自从大唐立国开始,偷税漏税就是大罪!
统一之处,税部下属的税务稽查队那可是大名鼎鼎,不知道抄了多少士绅的家,杀了多少人!
在维护地方治安,打击恶劣乡绅,逮捕罪大恶极的罪犯这一方面,可以说税部干的比巡警部更好,许多巡警部都是位置无可奈何的罪犯,最后都是被税部以偷税漏税的名义逮捕,然后送进监狱的。
在大唐治下,很多违法犯罪的事你做了,只要遮掩的好也能躲过去,但是想要偷税漏税?
做梦!
迄今为止,税部依旧是大唐里各级雇员最多,每年经费最多的内阁直属机构,其直属武装税务稽查队虽然经过了改革,改为各税务局直属的税务警察。
然而全国各地,包括在各海外领地的税务稽查队里的税务警察汇总起来,再加上他们依旧获准装备枪支和火炮、手榴弹乃至小吨位的军舰,所以不管是从人员还是从装备水平来说,他们依旧是大唐帝国的第三大武装力量。
原本他们只是帝国第四大武装力量的,但是现在公司舰队经过改革后,已经是直接并入了陆军和海军,成为了历史,所以税部各地的税务警察们,自然也是光荣的成为了帝国第三大武装力量。
至于巡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