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7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能不能挡住鞑靼人,还得依靠欧洲人自己。

    如果挡不住,那就挡不住呗!

    反正对大唐来说也没啥损失的。

    大唐的外交策略,就是充当搅屎棍,让其他地方乱起来,然后浑水摸鱼。

    可没充当世界老大,维持世界和平的爱好!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事,大唐不需要。

    大唐需要的是,我好就可以了,你们没必要过的太好吧!

    宣平二十九年四月,在哈密过了一个冬天的大唐陆军西征军,终于是再一次出击了。

    这一次的西进模式,还是和之前进攻哈密一样,别的也没干,就是闷头修铁路。

    然而这种情况让乌力罕等鞑靼将领看了,却是皱眉不已。

    如果说之前不知道铁路有什么战略作用,乌力罕等人还会轻视的话,那么现在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轻视了,因为谁都是看了出来,大唐人利用铁路横跨了数百公里的荒漠、戈壁滩、草原等无人地带,硬生生的是利用铁路维持了二十几万大军的补给。

    最后大军兵临哈密城,逼得乌力罕舍弃了两万多步炮,最终只带了一万多骑兵狼狈而逃。

    严格意义上来说,去年的哈密战役里,双方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役,顶多就是打了几次千人规模的骑兵交战,最后的哈密战役里,虽然也爆发了几万人的战役,但是那是乌力罕故意派人去送死,为自己的骑兵撤退争取时间的,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大规模的决战。

    由此可见,铁路的重要性!

    如今大唐人再一次修铁路,并直奔吐鲁番城而来,如果无法阻止他们修筑铁路,无法切断铁路补给线的话,那么等大唐人的铁路修到吐鲁番城下的时候,就是鞑靼人被迫撤退之时。

    至于死扛!

    这是不可能的!

    别看鞑靼人在西部战线里,攻城拔寨的,运用枪炮熟练的很,但是越是知道枪炮的厉害,就越是知道大唐陆军的可怕!

    骑兵交战,鞑靼人还有一战的勇气,但是双方摆开阵势来进行大规模的对决,哪怕己方有着城堡作为防护,他们也是没有一点点的信心能够挡得住大唐陆军的进攻。

    怎么办?

    这是笼罩在乌力罕等人脑海里的问题。

    不管鞑靼人如何想,西征军却是自顾自的闷头修铁路了。

    去年修铁路并最终顺利拿下了哈密城,这让帝国高层方面颇为欣慰。

    虽然说这种作战方式推进的速度非常的缓慢,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铁路修到那里,大唐的领土就扩张到了那里。

    去年十月份拿下哈密城后,大唐就是从内部招募了大量的移民,然后沿着铁路线在周边进行移民,尤其是在部分地理和气候比较不错的地方开辟了田地。

    硬生生的在这一片荒漠地带扎下根来!

    而且西北矿务公司为首的几家矿务公司,还是在这一片地方找到了不少的矿产,开矿的开矿,建设厂房的建设厂房。

    去年的哈密城,不过是鞑靼人的军事前沿要塞而已。

    但是现在!

    哈密城已经是成为了大唐在西域地区最为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大唐陕甘武器公司,在这里设立了多家兵工厂,就地生产众多的军械。

    这些军械产量可以就近供应西征部队,从而缓解西北铁路的运力不足。

    去年十月份开始,大唐帝国开始停止了西征,但是却是片刻都没有停歇,西北铁路以及西北铁路延长线可是每天都是有着密集的火车往来哈密以及其他地方,从内地带来了大量的物资和原料,同时也是把西域这边的部分特产运回内地。

    根据圣天子的指示,陕甘两省最为是西域的大后方,但是西域也应该自力更生,尽可能的就地解决军需补给,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的依靠内地输血。

    在圣天子的指示下,内阁方面已经是正式奏请在西域设省,而李轩也已经是正式批准,去年十一月份,帝国就是新多出来了一个本土省份,那就是土密省,取名自吐鲁番城以及哈密城这两座主要的城池。

    土密省也是属于本土范畴,其政治地位是比北海省、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这几个海外本土要高的,至少,土密省是不受进出口委员会管制的省份,而海外本土省份,则是要受到进出口委员会管制。

    有了本土省份这个名分后,才能够在当地设立工厂,生产军械。

    要不然的话,连工厂都建不起来。

    帝国的进出口管制是非常严格的,如今哪怕是北海省都没有一座正儿八经的工厂呢,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北海省到目前为止,依旧不是本土省份,而是属于海外省份。

    但是北海省那边的不少官员依旧就封北海省的贵族却是在积极促进此事,试图把北海省从进出口管制的名单里拿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当地建立工厂,发展正常的工商业。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除了农业外,顶多就是只有一些手工业了,别说工业了,就是螺丝钉都见不着几根。

    为此,他们这些年也是做了不少的努力的,大力组织民众移居北海省!

    经过这么多年的移民,北海省目前一共有两百多万的人口,其中一百五十多万都是帝国移民,只有五十多万的人口是属于改籍贯的扶桑人。

    他们认为,帝国移民在当地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人口比例优势了,已经是满足了本土化的要求。

    不过帝国高层方面认为,这显然是不够的,他们要求北海省的纯帝国子民的人口比例,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归根到底就是,帝国上下都是有这么一个心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果北海省有太多的异族,直接就当成本土化来经营的话,在当地放开了工厂、教育等限制,那么立马就能够培养出来几十万掌握了新式学科知识的异族。

    这可是巨大的威胁!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抢手的大唐暂住证() 
哪怕是那些扶桑人已经是改了籍贯,也是按照大唐的政策,取了中文名字,穿了汉服,他们的孩子也只能上大唐设立的官办小学,接受最正统的汉化教育。

    哪怕是他们自己也是不把自己当成什么土著,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大唐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彻底融入到大唐人当中来。

    但是在很多大唐人心中,这些改籍的人,还是扶桑人,是异族,只是被帝国征服后,才是成为帝国子民的,打心眼里都不接受他们。

    没办法,从古至今,华夏人都是这么自傲和排外的,想要让他们接受异族成为自己的一份子,办法并不多,大体上只有两条路子:

    一个是征服异族后,进行大量的移民,然后用人口优势融合异族!

    另外一个就是异族彻底征服华夏地区,然后主动抛弃自己的文化习俗,把自己当成华夏人,主动融入进去。

    而这两条到最后,其实也可以合并起来说,那就是融合!

    翻遍历史几千年,华夏地区的对外征服或者是被征服,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个字走的。

    而有些异族是想要靠着军事征服或者其他手段,想要维持在华夏的统治,又想要保持民族的独立性或者超然性,比如蒙元,又比如满清,但是到了最后都是被掀翻。

    不然的话,基本是不可能接受异族成为自己的一份子的。

    而现在嘛,大唐在部分地区所实行的本土化政策,其实也是进阶版本的融合政策,依靠自身的庞大人口优势,然后把他们变成华夏人。

    在北海省那边,本土化政策也是正在稳步进行着,只不过时间还短了点,距离彻底本土化还差了点,所以这才是一直拖着没放开进出口管制。

    但是估计着也用不了几年了。

    相对比南洋各省来说,北海省那边要方便的多,就和之前的高丽半岛一样,大家都是同属于华夏文明圈,当地人对华夏文明认同比较深,融合起来要方便的多。

    如今的扶桑人,就和当年的高丽人一样,现在你要说他们是什么扶桑人,人家能够操着一口鸟语和你对喷:老子明明就是大唐人,你可不要凭空污人清白!

    大唐人这个身份,在当代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比后世的美国人强多了!

    不知道多少异族人,想要入籍大唐,成为大唐子民而不得呢。

    很多人不能成为大唐子民,就是想办法成为暂住民,领取一张暂住证。

    如今在大唐很多殖民地里工作的异族人,尤其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印度人、西亚人等等,都是拿了暂住证的,更多人都是为了这个暂住证而想尽办法。

    如今的大唐暂住证还是很抢手的。

    但是办法却是不多,最具备可行性的就是通过婚姻以及父母投靠获得暂住证。

    具体下来就是异族女性如果嫁给了大唐人,那么该异族女子能够获得暂住证,一定能年限后就可以申请获得大唐国籍,成为帝国子民后,她就能够把父母也接过来,以父母投靠的方式帮助父母获得暂住证。

    很多异族女子,费尽心思都是想要嫁给一个大唐人,然后成为大唐的暂住民,乃至最后成为大唐子民,然后帮助父母获得暂住证。

    至于异族男性是别指望了,就算找了个大唐女子结婚,但是大唐女子一旦嫁给了异族人,那么就会自动失去了大唐国籍。

    毕竟现在是父系社会,血脉的传承是以父系为标准,再加上大唐的社会风气也不允许。

    同时该项政策,只在若干特定地区,针对特定族群开放,部分地区的异族是无法获得这个政策的。

    这个倒不是李轩从后世带过来的偏见,而是这个时代的华夏人就这吊样!

    基于对自身文化的自傲,华夏人几千年来都是把其他人当成了蛮夷或者是野人!

    文化和审美观双重影响下,大唐人对很多异族也是非常排斥的。

    如今能够接受的异族,其实并不多。

    目前来说,能够完全接受的,也只有相貌类似、文化受到己方比较大影响的异族,比如扶桑人,高丽人。

    这也是上述两地本土化能够这么快的缘故,因为大唐人对他们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融合比较顺利。

    还有一些族群,大唐人对他们保持中立态度,比如说南洋半岛的部分族群,然后是西域、中亚、西亚部分族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西亚地区的部分女性,其外貌还是挺符合华夏人的审美观的,老早就有波斯美人的称呼了。

    很多大唐人可能会讨厌西亚的男人,但是一般不会讨厌西亚的女人。

    再过来则是欧洲族群,对他们其实大部分华夏人不怎么喜欢,认为长的跟鬼怪一样,但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增加,和欧洲人接触的多了,也是慢慢知道了,这些蛮夷虽然长相不咋地,但是好歹算是人,不是什么恶鬼,所以这些年慢慢的也接纳了。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大唐人对欧洲族群里的年轻女性还是比较看好的,洗干净了的话,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皮肤够白,身段也是不错,虽然毛孔大了些,毛发多了些,但是金毛红发什么的把玩起来也是颇有异族风情。

    当然了,只限于女性,至于欧洲地区里的男性,大部分大唐人还是把他们当成妖魔鬼怪……

    整体来说,大唐人对异族的接受程度,是综合了审美观、文化的,基本上只要是文明国家、其女人长的不太丑的话,大唐人顶多就是讨厌或者不讨厌,但是至少会把他们当人看。

    而有些地区的人,大唐人就没把他们当人看!

    比如说南洋的很多土著!

    比如说非洲的土著!

    比如说印度的大部分土著!

    比如说美洲的土著!

    绝大部分的大唐人基本没把他们当人看!

    这种民间自发的态度,哪怕是李轩都无法改变的,当然了,李轩也是懒得去管就是了。

    再说了,他自己的后宫里也是有不少异族女子不是,而且这些异族女子分类和数量,其实大体上和当代普通大唐人对异族人的接受程度是差不多的。

    而且基本都是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貌美肤白!

    没办法,华夏人的审美观就是如此,李轩是这样,普通的大唐人也同样如此。

    皇帝和乞丐,他们的审美观是不会有太大的差别的。

    在对鞑靼人上,大唐人又是另外一个态度了。

    因为这是敌人!

    而对敌人,自然是不谈不上什么讨厌或者喜欢了,而是需要消灭的。

    华夏数千年历史来,就一直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敌对,不是因为审美观等喜好问题,而是因为生存资源问题。

    如今哪怕是鞑靼人跑到了中亚,跑到了欧洲,大唐人还是不想放过他们。

    正所谓!

    斩草除根!

    当然了,这也是鞑靼人挡在了大唐向西扩张的路有关系。

    大唐要想西扩张,就必须干掉鞑靼人,这又是利益之争,基本不可调和。

    所以,宣平二十年九的春天刚到,西域那边气温暖和了后,大唐西征军就是迫不及待的再一次踏上了西征的步伐。

    还是老样子稳扎稳打,修着铁路前进。

    而对于大唐西征军的这种其他都不干,就只顾着闷头修路得到做法,鞑靼人也是很无奈。

    五月份,在乌力罕的鼓动下,驻防吐鲁番地区的鞑靼人大举出动,派遣了足足三万多骑兵准备杀向大唐西征军。

    这倒也不是说想要和大唐西征军正面对决,还是为了破坏大唐人的铁路线,毁掉大唐人的补给线。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做,等大唐人把铁路修到吐鲁番来,那么百分百就会重演哈密旧事,所以这一次,他们选择了主动出击。

    但是西征军统帅卢愚之早就防着他们呢。

    两个骑兵军再加上其他骑兵部队,严密布防,也没有贸然选择和鞑靼人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交锋,而是依旧选择守护铁路线为主。

    大规模的骑兵决战没有爆发,但是中等规模的战斗却是连续打了三次!

    而鞑靼人在这三次中等规模的交战里,从战术上来说并没有太失利,顶多就是损失大一些。

    但是从战略上来说,鞑靼人却是完全失败了。

    因为他们三万多的骑兵,被大唐的差不多同等数量的骑兵给牵制住了,哪有什么机会去破坏铁路啊。

    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大唐人修铁路。

    到了最后,乌力罕一发狠,准备直接发动袭击,拼着被大唐骑兵侧击的风险,损失了好几千骑兵,顺利破坏了超过十公里的铁路,还端掉了一座火车站。

    然而就在他以为已经是截断了大唐人的铁路线,最少也能够瘫痪西北铁路延长线几个月时间的时候。

    侦骑却是传来报告,大唐人在铁路被破坏了后,只花了十天时间,就是完成了全部的修复!

    听到这个消息后,乌力罕仰天长叹!

    他是实在没办法了!

    正面打打不过去!

    铁路线破坏又破坏不了,接下来他们还能怎么办?

    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但是就这么退走又不甘心,当初从哈密退走,他们还能退守吐鲁番,但是现在从吐鲁番退走的话,他们就无城可守,只能是一路退守中亚了。

    这也意味着,将会把整个西域拱手相让!

    他们不甘心!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鞑靼人又跑了() 
哈密城,卢愚之并没有穿着军服,而是一身长袍便服,躺在一张躺椅上,不过却是没有随着,而是半眯着看着外头的景象。

    他所在的地方并不是哈密城最高的建筑,但是却是最坚固的建筑:哈密火车站主楼。

    哈密火车站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乃是从内地运输来的钢筋水泥浇筑的,设计的时候就是有充当军事堡垒的打算,所以建造的极为坚固,哪怕是重炮直接轰击,也无法给这栋建筑造成什么实际性的损害。

    西征军的指挥部就是设立在火车站内。

    卢愚之在阳台躺着,看着外头的哈密城,脑子里浮现的却是上个月返京的景象。

    上个月,今年的西征攻势发起之前,他奉旨回了一次金陵城,主要就是为了向圣天子当面陈述今年的西征作战计划。

    卢愚之制定的西征计划也是很简单,并没有太复杂,那就是直接一路修铁路杀过去,铁路修到那里就杀到那里。

    简单粗暴,但是却非常的管用,至少那些鞑靼人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

    西域的鞑靼人,卢愚之已经是不担心了,他如今已经是开始谋划着后续该怎么拿下整个西域了。

    西域是非常大的,而哈密城和吐鲁番城也只不过是两个城池而已,虽然大唐和鞑靼人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围绕着这两个城池进行,但是绝对不是说西域就这么一点大了。

    实际上,西域大的很,控制哈密城和吐鲁番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后续以此为战略核心,然后深入控制整个西域,同时还要向北延伸。

    嗯,实际上西域北边、帝国河丰省以西的大片区域,依旧是处于鞑靼人的掌控之中,当然了,这种掌控是非常薄弱的,主要体现是哪里依旧有着大量的鞑靼部落在游牧,但是并没有大量成规模的驻军。

    他卢愚之的任务是拿下西域,不仅仅是击败哈密城和吐鲁番城的鞑靼人这么简单。

    只是击败这两个地方的鞑靼人,夺取这两城是先决条件而已。

    如今在他看来,随着铁路修筑进展顺利,估计下个月就能够杀到吐鲁番城去了,到时候不管那些鞑靼人如何蹦,他们都守不住吐鲁番城。

    到时候,拿下了这两个城市后,就不能和以往一样慢吞吞的修铁路了,因为从这里往西走,已经是没有什么战略性的城池了,有的也只是一些中小城而已。

    更重要的是,越过了伊利一带后,就是广阔的哈萨克平原了!

    在这种巨大无比的平原地点,战争的主角必然是骑兵部队。

    为此,吐鲁番以西的中原地带的战斗应该是恢复传统的战争模式了,以骑兵为主,至于步兵和炮兵部队,就只能在后面慢慢折腾了。

    因为到时候战斗的覆盖范围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