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皇帝-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慢慢折腾了。

    因为到时候战斗的覆盖范围将会非常大的,鞑靼人的骑兵机动性太强,大唐骑兵要想干掉鞑靼人,也是必须跟着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的,到时候步兵和炮兵部队跟不上来很正常。

    只是这样一来,现在手头上的骑兵部队就不够了!

    两个骑兵军和几个独立骑兵团,野战骑兵部队三万多人!

    想要凭借这么点人征服整个哈克斯平原是不可能的,卢愚之想着是上书让金陵方面准备更多的骑兵部队了。

    大唐帝国,并不是没有骑兵部队,实际上多的很,整个陆军的骑兵部队加起来足足也有十来万呢,而这是指现在保有的数量。

    如果有必要的话,大唐陆军完全能够在短时间内把骑兵部队的规模扩充到二十万甚至三十万。

    毕竟如今的大唐帝国是战马不缺,拥有大量草原地区以及马场的大唐帝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保有的马匹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只要有需要,军方完全能够短时间内征召数十万匹马参与战争。

    而骑兵的话,虽然短时间内训练来不及,但是大唐军方却是有着完整的退役动员制度,只需要把退役的骑兵重新征召起来,就能够征召至少二十万以上的骑兵,然后进行几个月的恢复性训练,就能够重新拉出来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大军来。

    不仅仅骑兵如此,步兵也同样如此,甚至是炮兵也能短时间内拉出一大批来。

    因为退役、动员制度,帝国陆海两军每年退役的军人达到了将近十几万人,在民间至少保有了一百多万的退役老兵,而这些老兵的退役年限都是在十年以内,并保持着预备役状态,随时都可以重新征召并服役的。

    而战马、枪炮等物资也是充足的很。

    唯一限制大唐陆军随时把规模扩充到一百多万甚至两百万以上的就是军费了!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大唐帝国一次都没有征召过退伍军人。

    哪怕是去年西征战事开始后,陆军方面也不是说采取征召退伍军人的方式进行补充,而是延长退役年限的方式。

    参战部队里原本要退役的士兵,被延长了一年退役,今年又是针对这一批超期服役的士兵采取自愿申请延长服役,士兵自愿的话可以继续留在部队作战。

    如此,在陆军没有征召退役军人的情况下,就是完成了对参战部队的动员。

    大唐帝国的国力以及体制,保障了大唐帝国在必要时候,随时都能够动员大量的部队。

    但是什么时候是必要的时候?

    西征?

    卢愚之也是有些拿捏不准,他是想要更多的骑兵部队,但是他也不知道帝国会不会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征召退伍骑兵。

    但是这些都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了,反正他会把申请报告送上去,上头怎么凑集骑兵给他送过来,这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了。

    后续在哈萨克平原的战事,注定是以骑兵为主,不过在西域地区,步兵和炮兵依旧重要。

    而后续纵然是拿下来吐鲁番城,也不代表着拿下整个西域了。

    但是,后续估计也没什么人拦着大唐帝国控制整个西域就是了。

    因为如今西域这么大一片地方,说实话除了鞑靼的军队和大唐的军队外,当地根本就没有多少平民。

    西域地区的人口本来是不少的,原先的吐鲁番汗国好歹也是一个汗国呢,但是自从鞑靼人先是把这些杀了几遍,然后把剩下的人都是集中起来,当炮灰的当炮灰,当工匠的当工匠,尤其是随着鞑靼人的不断西征,这里的人也是陆续被鞑靼人迁往中亚地区。

    仅有的一些人口也都是被集中到了哈密城和吐鲁番城里,外头广大的西域地区,实际上已经是荒无人烟了。

    毕竟鞑靼人老早就打算放弃西域,留下军队也只是牵制大唐陆军,不让大唐陆军能够轻易进入西域而已,但是他们自己却是早就开始转移了。

    如今连人都没几个,自然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抵抗或者控制了。

    但是哪怕是广大的西域已经是荒无人烟,但是卢愚之还是需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控制问题的,这些都不是小事,到时候肯定也是会牵制不小的力量。

    如今在吐鲁番城里的乌力罕等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卢愚之,已经是想着怎么控制整个西域,后续在中亚该怎么打了。

    如今的他们还是愁着该怎么抵抗大唐陆军的进攻!

    哈密城距离吐鲁番城可是没多久,虽然鞑靼人节节抵抗,不断袭扰,但是大唐人修筑铁路的速度却是依旧保持着非常快。

    眼看着不用多久就要修到吐鲁番城下了。

    乌力罕等鞑靼将领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正面对决他们也不敢,留着死守他们更不敢,至于派遣部队去破坏铁路,他们已经试过了,三万多主力骑兵出击,折损了好几千骑兵好不容易破坏了十多公里的铁路,结果呢,人家十来天功夫就是给修复了。

    最后屁用没有。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他们决定还是退走!

    反正也打不过,铁路又破坏不了,此时不走还能怎么办。

    不过他们的撤退决定也不是纯粹是为了走,他们是准备撤往西南地区的山地。

    那种地方大唐人就没办法快速修铁路了,到时候双方才能够恢复传统的,也是鞑靼人熟悉的战争模式。

    于是乎,吐鲁番城里的鞑靼人,就是以一种卢愚之也是特无语的方式走了。

    在大唐陆军还在八十多公里外的时候,他们就是自己先跑了!

    要知道,此时吐鲁番城里的鞑靼军队其实不少呢,整整两个军,步炮足足有三万多,骑兵也有三万多,一共六万大军。

    另外还有城内的工匠一万多人。

    至于牛羊牲口就是更多了。

    这么多人和物资,说走就走,一点也是不含糊,让卢愚之想要派出骑兵去追击都没法追。

    既然鞑靼人都跑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继续进军,然后接管了已经是被鞑靼人主动破坏变成废墟的吐鲁番城,

    然后卢愚之就是亲自率领三万骑兵继续西进追击,而其他的部队,则是休整后,同样继续前进,为骑兵部队维护后勤线,同时也是分兵南下前往西南区域。

    尽管到目前为止,大唐已经可以是宣告拿下了西域,但是双方依旧没有爆发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决战。

    这一次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西征战事,也仅仅是刚开始而已!

    鞑靼人的东线主力,尤其是骑兵部队,现在都还好好的呢,满打满算也就只损失了几千骑兵而已,如今鞑靼人在东线的主力部队,依旧有十多万以上,其中的骑兵主力就有五万多!

    卢愚之稍有不慎,人家鞑靼人就是能够猛扑过来,到时候西域再一次易手也是分分钟的事。 富品中文

    

第一千六百章 海军重整计划() 
金陵城内,李轩再一次看着卢愚之的报告,这一次的报告重点不在于报告西域战事,实际上如今的西域战事没啥好说的。

    大唐陆军以势压人,将近二十万大军扑上去,又是稳扎稳打,不冒进,一步一步的把鞑靼人逼出了西域。

    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阴谋、战术可言,凭借的就是超强的国力。

    让乌力罕等鞑靼将领,空有一身计谋而无处可用。

    所以,最近一年多的西域战事,从细节上看往往都是风平浪静的,连大战都没打过几次。

    卢愚之这一次报告的重点,还是说中亚战事。

    如今大唐已经是杀到了吐鲁番城,下一步就是会杀入伊犁地区,再过来就是杀到哈萨克平原了,而到那个时候,现有的骑兵数量就不够用了。

    为此,卢愚之再一次请求增援,不要其他的,只要骑兵。

    李轩盘算了一番陆军那边的骑兵力量后,就是批示:转枢密院议!

    这句批示,大体上的意思就是朕已经知道了,你们陆军自己看着办,但是,别指望趁机想要更多的军费。

    西征看似重要,但是还远远不到让帝国专门拨付大量战费的地步,顶多就是给个零头补贴一二,战费还是得需要陆军自己解决。

    这也不是李轩不愿意给钱,而是最近两年帝国花钱如流水。

    明明帝国的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奈何花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啊!

    帝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来就没有听过,每年都要花掉一大批钱,然后河防、交通、工业扶持等,还有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是要花大量的钱的,尤其是教育经费,自从宣平二十五年后,帝国开始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经费。

    其占据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上涨,从以往的百分之一,上涨到百分之三,然后是百分之五,现在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六了。

    二十九年的教育经费,占据了财政开支的百分之六点五。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为大唐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可是两个多亿呢,百分之六点五就是有一千多万元了。

    而这些教育经费,大部分都是用来补贴各地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尤其是官办小学。

    去年礼部方面已经是喊出了口号,要在未来十年内,要让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尽管这个适龄儿童,只局限于男孩子,哪怕是这个入学率只局限于小学六年制,但是要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入学率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相当多的家庭,连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都难以承担,同时当代绝大部分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很多都是几兄弟的家庭,让所有家庭把家中的多数适龄男孩子送往学校就读,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官府进一步降低小学的学费,对更多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补贴,而这一部分的费用说实话非常庞大的,对各地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都是造成了非常重的负担。

    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唐帝国自作自受,因为早期大唐帝国就是采取精英教育制度,刻意的太高学校老师的地位以及待遇,导致办学的成本相当高昂。

    一个普通的资浅小学老师,他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如果是资深的小学老师,那么年收入更是可以达到两三百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十倍以上。

    至于中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年收入可以达到五百元以上,大学老师更是能够达到千元以上。

    当然了,他们的收入高,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求学成本也高,没有这样的高收入他们根本无法填平早年求学时的高昂费用。

    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学费、高待遇的循环。

    而这些办学成本,到最后部分会转嫁到学生身上,部分则是转嫁到官府财政上头。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帝国也依旧没有降低教师待遇的打算。

    当年这种精英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是大唐礼部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让如今的社会能够消化接纳高素质人口,而不至于出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无法进入中上流社会,最后跑去造反的情况。

    而大唐的教育政策,是李轩效仿后世诸国的教育制度而推行的,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社会分工筛选制度。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然后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会淘汰一部分人,最后能够读大学只有极少数人。

    至于完全开放高等教育,那是别指望了,这不符合人类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是这句话,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知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被少数人所垄断的时候,它价值非常的高。

    但是当所有人都掌握了,那么一毛不值。

    真正要让全民上大学,其实简单的很,顶多就是开头几年花多一点钱,熬过了开头几年,培养了足够的老师,随便一间屋子,甚至空地里就能充当大学课堂。

    对于大唐而言,普及大学教育并不会比普及小学教育困难多少。

    但是!

    掌握了社会主导权的权贵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一群泥腿子丝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权贵子弟的竞争对手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可能的事。

    垄断的知识才具备价值。

    再者,社会也是需要分工的,需要极少数的上层精英领导,需要一群既得利益阶层,更需要一大群被剥削阶层,总不能人人都去当官,没人去普通工人扫大街不是。

    那么怎么进行社会分工呢?

    论出身?

    那样太低级了,容易造成动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教育进行社会分工。

    学历越低从事越低级的社会分工,学历越高的从事越高级的社会分工,所以你会看到大唐社会里,接受了高等教育群体的平均收入是低教育群体平均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现象。

    前明的科举制度,也是差不多是类似的社会分工模式,只不过局限性比较大而已,不如大唐的教育制度这么完善。

    至少,大唐的教育制度给了大部分人机会,只要你够努力,够聪明,完全可以一毛钱不花,甚至还能拿生活补贴寄回家里去,最后成为人上人。

    这种教育政策下,高等教育需要限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是需要越来越多,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的

    而这就需要基础教育大规模普及了。

    这也是大唐帝国每年这么多的教育经费,最后都是用于基础教育的原因。

    教育经费以及其他内政经费都这么高,大唐的财政收入就算是钱再多,也是不经花的,在这个工业革命的关键发展时期,李轩没有刻意的压下军费就很不错了,是不可能再给陆军那边增加太多的军费的。

    别说陆军了,就算是海军想要造新战舰,也是被李轩压了又压。

    年初海军提出的海军重整计划被李轩再一次驳回了。

    因为这个海军重整计划,看似只是把现有的海军混乱的三大舰队以及各分舰队的模式整合起来,建立本土舰队、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三大舰队,并在三大舰队之外,再设立若干分舰队。

    但实际上,这些舰队的称呼和名字变来变去都无所谓,关键的是,海军在这个重整计划里,提出了建造新一代主力舰的计划。

    海军搞什么海军重整计划,实际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想要建造新一代的战舰。

    也就是七千战列舰。

    海军老早就是就有七千吨战列舰计划,基本设计指标就是标准排水量七千吨,全钢铁打造,纯蒸汽动力,后装线膛炮的全新一代的战舰。

    但是当这么一系列的词汇结合起来,就是代表着高昂无比的造价。

    海军那边说,这种新一代巨舰的造价百万之内就能够拿下来!

    但是李轩对海军报上来的百万造价嗤之以鼻!

    开什么玩笑,当他对帝**舰的造价不清楚啊!

    这么一艘战舰,没有两百万拿不下来!

    他很清楚海军那群人的想法,不外乎就是看到陆军在西域打的热闹,为了保持海军的影响力,争夺军费这才匆忙搞出两洋舰队计划的。

    至于新一代战舰的造价,海军那群人自己清楚的很,这种新式战舰的造价将会非常非常的高昂,尤其是前面几艘战舰,高昂的造价再加上研发经费的话,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前面的几艘,每一艘战舰要是两百万元能够拿得下来就得烧高香了。

    毕竟现在一千八百吨的巡洋舰,造价都要四十多万了,三千吨不到的战列舰就要六十多万了,你跟我说七千吨,从头到脚都是采用新技术的战舰只要一百万?当他李轩傻啊。

    李轩知道,海军那边就是想着先开个头,只要先开工了,以后建到一半说没钱了,总不能不建吧,到时候再要钱呗。

    但是李轩却是不给海军这个机会!

    平白无故的想要大批经费,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富品中文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陆海军军备竞赛() 
李轩不给海军造舰经费,但是海军那边却是不甘心啊!

    这两年他们是眼睁睁的看着陆军在西域那边大出风头,然后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俊杰报考武学堂,就算是在社会里,陆军的风评也是超过了海军许多。

    这如何能让海军内部忍得了。

    海军如今是迫切的是需要找回场子,把海军的声望拉回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稳固海军在帝国内部的话语权。

    如此,才是有了新一代战舰的建造计划!

    其实对海军来说,这种什么新战舰对敌人的战略威慑或打击能力并不那么重要,大唐海军那些一千来吨的廉价都能吊打欧洲各国的木质风帆战舰了。

    花费巨资建造万吨巨舰,其作用并不会比现在的千吨级的廉价护卫舰大到那里去。

    巨舰的最大作用,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和陆军抢风头!

    所以现在海军那群人三天两头就哭诉,一个个说的好像海军悲惨无比似的。

    但是李轩一直不为所动。

    钱就这么点,内政建设要用,陆军西征也要用,海军本来就挺烧钱的了,现在又有动不动几百万的造新一代巨舰,暂时没那必要,过个七八年乃至十几年等新技术成熟了再说。

    对此,海军内部也是挺无奈的!

    世界其他各国海军不给力,导致自己打遍全球无敌手,这能怪海军自己吗?

    现在好了,搞的想要造个大玩具都造不了。

    圣天子明确表示不给钱后,海军内部的高层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放不下万吨巨舰的诱惑。

    于是乎海军那边一咬牙。

    不给钱就不给钱,大不了他们海军自己节衣缩食,说什么也要造一艘出来显摆显摆,让陆军那些土鳖们羡慕嫉妒恨去!

    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海军为了和陆军争一时高低,已经是准备裤腰带造新舰了。

    而李轩呢,对此也是不管,反正每年给海军的军费是有定额的,海军拿这些钱喜欢造什么船就造什么船,他也懒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