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数十年来,也就宁王和安化王大着胆子玩了一把造反,结果宁王没两个月功夫就被朝廷镇压了,至于更久远一些的安化王造反,区区十八天就被镇压了,这算起来,他们坚持的时间还不如李轩父子的大唐呢。
大唐于正德三十九年十月正式建国,次年四月遭明军围攻,李尔必以身殉国,进庙号太祖,谥武皇帝,半月后李轩于乱军之中继承大宝,改元宣平。
不过去年还是沿用安建年号,今年才正式用‘宣平’作为年号,即宣平元年也就是正德四十一年,西历公元一五四六年。
如此算起来的话,从李尔必建国到现在,已经横跨了三年,总时间为一年又九个月,足足二十一个月了。
这可比宁王那不成气候的造反强多了!
造反这种事,是很多人都想但是不敢干的,就算是造反也没有几个人敢匆匆忙忙就直接称帝建制的,很多人造反前期都是打着各种旗号,比如说清君侧啊,自己再搞个乱七八糟的头衔,总之第一时间就称帝建制的不会很多。
因为对于古代而言,你造反也就造反了,只要不称帝建制,那么打不赢还能投降,有一个缓冲的余地,比如明末那么多起义军,都是反了降,降了又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称帝建制,顶多就是武装叛乱,官府觉得打仗麻烦就懒得打,能招降的就招降。
但是如果称帝建制了,那么就是不死不休了!
而像李轩父子这样,国不过一村,民不过三百就敢玩称帝建制的,还真没几个,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玩笑一般的大唐王朝虽然数经波折,官兵也围剿了好几次,但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如今都还好好的活着,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从数百口已经膨胀到了数千口。
规模足足膨胀了十倍有余!
这样的大唐王朝在正泰县内,想要低调可是低调不起来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上层人士大多都听说过大唐王朝。
不过因为大唐王朝一直躲在大山里,很多人虽然的了,但是也没把他们当回事,大多都是当成笑话看待,,认为这不过是一伙异想天开的土匪罢了,官府真要动起手来,剿灭伪唐也是分分钟的事。
嗯,事实还真是这样的!
如果大唐王朝真引起了明廷上层的注意,都不要说捅到京师内阁去,只要让省城那边发动一省大军来攻,所谓的大唐王朝分分钟就会被灭掉。
但问题是,李轩他们始终都保持了克制啊,至今都没打正泰县城的主意呢,把事态始终控制在正泰县一县之内,让当地官府认为事情还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没把事捅到上头去,而是想要靠当地官府的力量来剿灭这个大唐王朝。
毕竟如果不把事捅出去,靠着自己的力量剿灭了大唐王朝后,那么一个大功劳就到手了,反之如果把事捅到了上头,那么这些当地官员就得倒霉了,就算最后剿灭了大唐,苏家康和宋志文他们也讨不到什么好处,别说功劳了,不丢官去职就不错了。
杨秀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小楼,如今的他还是不知道这个伪帝李轩为什么要叫自己过来,莫非有龙阳之好的不是眼前这个壮汉,而是里面的伪帝李轩?
进了小楼后,入眼的是一个身穿儒服的年轻人,从周围几人对这个年轻人的恭敬态度而言,杨秀才就猜到,这人肯定就是伪帝李轩了。
这人好生年轻,看模样就像是一个少年读书人,一点也不像那些土匪头子,反倒是和自己的儿子在气质上有几分相似。
李轩见杨秀才进来后,面露微笑道:“听说杨先生有着秀才功名?”
杨秀才听到这话,当即就是道:“是!”
杨秀才不敢多说话,而且如今的他也搞不清楚这个伪帝李轩为什么要见自己,这多说了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此时,陈屠夫突然开口道:“陛下面前,还不速速跪下!”
杨秀才被这大喝一吓,腿脚有些软,但是却强撑着没跪,他到底是个读书人,还是有一些骨气啊,哪能这么轻易的就对一个土匪头子跪下啊。
不过上头的李轩却是不以为意:“既然是秀才,那么学问肯定是不差的了,朕的大军里还少一个文书,你来做吧!”
杨秀才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大变,他什么都想到过,但是唯独没有想到这些贼军竟然要自己从贼!
这怎么能行,这是比死更可怕的事。
他自己如果死了也就死了,但是如果自己从贼,朝廷震怒之下,他们杨家还能有活路?尤其是自己的儿子如今正在省城参加乡试,自己这个当爹的如果从贼啊,自己的儿子可就别指望能参加科举当官了。
所以他深吸了口气,露出一副坚决模样,就要说出拒绝的话,但是这个时候,一旁的陈屠夫却是已经拔出了手中的杀猪刀,而一旁的钱梦久则是开口道:“请杨先生慎言,如今尔你家老小的性命就在你的一念之中!”
这么明显的威胁让杨秀才把刚准备说出来的话硬生生的吞了回去,很明显,自己要是拒绝的话,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家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自己死不足惜,但是让全家人都一起死,杨秀才也是没有这个胆魄,所以他只是涨红着脸,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不敢拒绝,但是也不敢答应。
李轩看到他这模样,心中也是有些烦闷,妈的,自己招揽一个秀才都这么麻烦,竟然还得用别人一家人的性命作为威胁,偏偏威胁也就算了,更关键的是,拿他们一家人的性命作为威胁,眼前这个秀才竟然还在犹豫!
他这个时候无比怀念后世的三国游戏,那招揽文臣武将叫一个轻松,但是到了自己这,之前为了招揽曾子文这个武将,足足花了半年时间,中间还是费劲了心思。
到了杨秀才这里,他竟然还是不答应!
这人才啊,怎么就这么难招揽呢!
不过李轩却是早已经打定了注意,哪怕这个杨秀才拒绝,他就算是绑也得把这人给绑走。
这可是秀才啊!
李轩到这世界也算有一年多来,这还是头一次看见活生生的秀才,如今他大唐王朝旗下的几个读书人,不管是柳八苟还是钱梦久还是王文华,又或者是谢老头全都是没有功名的。
几次出山虽然也遇见几个读书人,但是这里头还是一个秀才都没有,如今好不容易在这个杨家村里逮着一个,李轩说什么都不会放过。
不管是杨秀才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李轩都会霸王硬上弓要把他带走!
第两百零一章 他们想要做什么()
难得遇见一个货真价实的秀才,这种高端人才自然是不能放过的,哪怕他不愿意为大唐王朝出谋划策,但是让他去教导黄竹山里的那些孩子们上课也是好的。
如今的大唐王朝实在是缺乏读书识字的人,不然也不会搞的那些只会读写几个常用字的人都一个个当了官。
不过这个杨秀才虽然也算重要,不过李轩却是不打算在他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玩一出持续一年半载的招揽游戏,这人又不是曾子文这种拥有丰富军事理论,可以让大唐新军迅速走入正轨的重要军事人才。
不值得李轩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招揽,所以他打算用更加简单干脆的办法,直接带上人走,甚至都为了更加快速让他屈服,不惜用杨家一家人的性命作为威胁。
杨秀才在小楼里没有呆多久就是被赶了出来,然后被钱梦久带到了一处耳房里头。
钱梦久扔给他一大堆文书后道:“杨郎中,你先把这些公文处理好了,其他事回头我在吩咐你!”
听到杨郎中这个称呼,杨秀才自己都是忍不住嘴角抽搐,刚才李轩根本就没有给他任何的反对机会,直接就强行给他安排了一个兵部武吏司郎中的官职。
钱梦久说罢,看见杨秀才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还以为他担心家人,当即又道:“你这两天恐怕不能回去了,不过你放心,你家人会没事的,本官会吩咐人把他们安排好,到时候我们走的时候也会带上他们!”
“什么,他们也要被带走?”此时杨秀才终于是说话了,言语中还带着惊慌。
事到如今杨秀才很清楚,自己除非现在一头撞死,要不然的话是很难摆脱这些伪唐贼军的强行安排的这个所谓‘郎中’。
但是自己被迫为贼军做事也就算了,但是自己的家人却是不能被自己牵制到,更不能和自己一起混迹在伪唐贼军之中,当即就是道:“钱先生您大人大量,还请放过在下的一家老小!”
不过钱梦久却是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道:“杨郎中放心办事,陛下圣明,是断然不会亏待我等臣子的,还有,杨郎中以后要注意称呼,乱说话如果被那几个武夫听见了,怕是不好收场!”
钱梦久自然是不会给杨秀才什么承诺,更不能答应他放过他们的家人,带上杨家的人一起走,这是胁迫杨秀才为大唐王朝效力的重要步骤。
如果只带了杨秀才的话,万一这个杨秀才出工不出力,死赖着不干活怎么办?或者干脆一些想要逃亡或者直接自杀怎么办?
没有了家人作为威胁,这个杨秀才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为大唐王朝做事的,因此带上他的家人作为人质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杨秀才在看到钱梦久态度坚决后,也是转变了想法,对钱梦久道:“我家老父年事已高,几个小的年纪都还小,妇人们也都是缠了脚的,他们怕是承受不了路途奔波,还请钱大人体恤,让他们留下,我会带上贱内一同随军!”
听到这话,钱梦久略微犹豫了下,半晌后才道:“你的老父和你弟弟一家可以留下,不过你们夫妻和儿女必须一起走!”
那个老头子年纪这么大,随大军行动估计不用走几天就会挂了,带上也是个累赘,说不定死了后还会让这个杨秀才心生鱼死网破的勇气。
至于杨秀才的弟弟一家三口,带上属于聊胜于无,不带上也没有什么,反正有杨秀才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在,不怕杨秀才不就范。
如果杨秀才连妻女的性命都不管了,用他弟弟一家的性命来威胁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听到钱梦久的话,杨秀才还想再争辩几句,试图让自己的一双女儿也能够留下来,但是此时钱梦久却已经不再理他,直接就走了出去。
看着走出去的钱梦久,杨秀才是深深地叹了口气,今天的事情发展超乎了他的想象,他想象过会妻女会被糟蹋,想象过自己一家会被全部杀死灭口,但是却是没有想到,这些黄竹山的土匪们竟然是要自己为他们效力。
想到这,他不由得又担心了起来,万一朝廷那边知道自己为贼军效力的话,自己的家人怎么办?
不行,这事必须再想个办法!
心里乱糟糟的杨秀才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处理这些所谓的公文,他苦思了大半天后,最后终于是大着胆子求见隔壁正在处理公务的钱梦久。
钱梦久看见他,抬头问:“本官已经安排人给你家人送去饭菜衣服了,怎么,还有事?”
当即杨秀才道:“钱大人,小的有个不情之请!”
“说!”钱梦久道:“只要事情不大,本官都可以为你做主!”
杨秀才道:“还请大人帮小的伪造一个死亡证明!”
“你想要装死?”钱梦久盯着他看了半天,当下也是猜到了这个杨秀才的心思,不外乎就是害怕被朝廷知道他为大唐王朝做事,进而迁怒家人罢了。
不就是装死甚至改名嘛,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唐王朝也不是没有做过,曾子文归顺,直接当上了枢密院作战司郎中后,为了曾子文家人的安全,大唐王朝这边可是从来都没有对外宣扬过曾子文还活着。
并且还给曾子文改了个名字,曾子文改为李从文,以迷惑外面的明朝官府,不过这个改名只是正式公文上以及对外称呼上,私底下里大家还是该怎么叫就怎么叫。
如今这杨秀才要装死甚至改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即钱梦久就是道:“嗯,这事本官会吩咐人处理的!”
钱梦久和杨秀才他们在交谈着的时候,小楼里的李轩则是和曾子文,或者说是李从文在一副手画的简陋地图上写写画画着。
“陛下,根据侦骑上午的报告,在杨家村以南二十里外,发现了一支明军巡逻队,人数约五十!”曾子文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记下了一个明军的标示,同时口中不停道:
“根据此队明军的动向来看,他们极有可能是从正泰县城过来的,再加上我们前两天发现的两支明军巡逻队,如今已经是看见三波明军了!”
李轩皱着眉头喃喃道:“他们想要做什么?”
第两百零二章 终于要打县城了()
李轩看着这副简陋的地图,试图从地图上标识的敌我双方动向分析出来,这些明军到底想要干嘛。
简陋的地图乃是根据原来的明军官方抽象地图,然后加上众多的口传经验以及少数探子的实地考察,最终汇总而来。
这么搞出来的地图自然说不上多么准确,范围也不够广阔,作为详细军事地图使用,并且直接以地图上的标示来行动作战的话,那么说不准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简陋错误的地图总比没有好啊,有了这份地图作为参考,同时一路上抓一些当地人带路,并且随时补充,这样勉强也够用。
这副简陋的地图上,清楚标示了大唐新军以及明军的动向以及明军的部分兵力部署。
而从地图上来看,明军似乎有从正泰县派出大量兵力朝着正北方向前进的迹象,而大唐新军就在正泰县城北方。
明军怎么会突然从正泰县城跑出来?这事有些奇怪啊!
之前这些明军的主力因为兵力不足,同时也是害怕正泰县城或者龙华镇有失,因此一直都是缩在龙华镇和正泰县,但是三天前驻守在正泰县城的探子突然是跑回来汇报,说城内明军有着极大的异动,频繁有大队明军出城。
如果只是几个明军士兵出城,那么是不值得注意的,但是连续有好几拨人数达到五六十人的明军相继出城,这就不得不引起李轩的注意了。
由于他一时半会的也是搞不清楚明军到底想要干嘛,所以他也只能是先停止劫掠,找了个夜晚摆脱了明军探子的跟踪后,偷偷摸摸的在地处偏僻的杨家村躲藏了起来。
这一方面是为了暂时的隐藏踪迹,躲避明军的追踪,另外一方面则是想要以静制动,看看明军到底想要干嘛,然后才好做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看了半天地图后,李轩突然道:“这么看来的话,正泰县城那边的明军已经出动了至少两百五十人出城,如果他们后续还继续派人出来的话,那么正泰县城那边岂不是空虚无比?”
曾子文却道:“县城乃是比龙华镇更为紧要的地方,明军在知道我们就在附近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放松正泰县城的防卫的,如今驻守正泰县城的明军主要是仙女石千户所以及部分招募而来的青壮以及县衙的衙役,总数应该能够达到千人规模。”
“他们即便是派出了两百多人出来寻找我们,但是城内此时应该也还有至少七百多人!”
不过李轩却是露出一丝讥笑道:“青壮?就靠青壮他们想要守住正泰县城?可能吗?”
没有经过完整训练,只是临时以拉壮丁的方式征集的青壮,战斗力是相当差的,尤其是官府组织征召的青壮,其战斗力甚至还不如乡野的地主豪强们自行组织的乡勇。
李轩带着黄竹山的土匪们也和明军交手多次了,对明军的战斗力也算有一定的认识。明军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乃是各级军官们统帅的亲兵,其次则是府城那边过来的募兵,再过来则是那些普通的卫所兵,然后才是那些临时征召,并配属武器的青壮,最次的则是运输辎重的民夫。
这些明军之中,让李轩比较忌惮的也就是那些明军里的正规军,包括卫所兵以及募兵,至于临时征召来的青壮,基本上都是用来凑数的。
李轩他们在试图搞清楚明军那边到底想要干嘛的时候,明军那边的动静也是越来也大,后面的两天,明军又是陆续出来了一支明军的巡逻队,而这一支明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人。
而且随着明军巡逻队的增加,严重压缩了大唐新军斥候们的活动范围,让大唐新军的探子们很难和以往一样肆无忌惮的监控明军的动向了。
此时,杨家村内的李轩等人也是察觉到了,明军肯定是有着更大的目标,要不然的话不然这么无缘无故的频繁调动明军。
在杨家村内待了足足五天后,李轩选择了没有继续等下去,而是带着人离开了杨家村。
而这一路,他没有朝着北边或者西边去,而是直接朝着那边的正泰县城而去。
之所以直接去正泰县城,这可不是和之前那样只是为了牵制明军或者吓唬明军,他是想要去试探一下明军,正泰县城是不是已经真的兵力空虚,如果真的兵力空虚了,那些被抽调走的明军到底想要干嘛?
这是一次武装试探,看能不能把明军的主力给引出来。
正泰县城外的数十里平原内,早已经遍布了双方的探子,之前大唐新军躲藏在偏僻的杨家村还好,明军找不到他们。
但是当他们一出来后,立马就是被明军的探子所获知。
第二天开始,就有源源不断的小规模明军围上来,试图保持对他们的监控甚至袭扰,为了驱逐这些少则数人,多也不过十来人的明军小规模部队,唐新军的那支小规模的骑兵也是频繁出击进行驱逐,甚至为付出了一死一伤的代价!
可是等大唐新军到了正泰县城后只剩下不到十里的距离内,依旧没发现明军主力的踪迹,只从探子那里得到汇报,说正泰县城已经是全面封城,做好了防守的准备。
这天晚上,驻扎在野外的大唐新军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因为从正泰县城出来的那多支明军巡逻队所组成的明军主力依旧没有出现,如果明天他们继续朝着正泰县城去的话,明天就能够抵达正泰县城城下了。
到时候该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