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企部那边自然是应下!
当天,国企部内部就是召开了高级会议,尚书、侍郎、各司司长通通参与,为的就是讨论如何筹办这家圣天子亲自吩咐下来的电报公司。
筹办公司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反正电报技术皇家理工学院已经是搞出来了,而这么高端的东西,普通人一时半会的也搞不懂,后续肯定还是需要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继续提供技术支持的,等多年以后,电磁人才多了,才能够逐步自行掌控并发展研究。
就和之前的蒸汽机相关技术一样,一开始也是皇家理工学院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而国企部下属的企业以及民资企业真正掌控蒸汽机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进、研发的时候,那都已经是好多年以后的事了。
而官办电报公司所需要的技术,皇家理工学院肯定是会支持的,这一点不用担心。
资金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
国企部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因为国企部代表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帝国!
你敢说大唐帝国没钱?
都不需要专门贷款或者申请财政拨款,国企部内部就可以通过诸多国企部所属的企业,直接抽调资金进行投资。
多了不敢说,但是几百万分分钟都能拿出来!
哪怕是几千万的巨资,只要有这个需求,国企部也能够拿得出来。
国企部下属的中大企业多了去,大不了这家投资一点,另外一家投资一点,总能够凑出来的。
管理人员也有,国企部诸多下属的企业里,有着不少能力卓越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各行各业的都有,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从民间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不是。
国企部管理下属企业的模式是比较特殊的,事关民生的重点企业,其负责人以及部分高管都是国企部所属的官员。
比如说帝国发展银行、三大武器公司,但是一般也只局限于高层才是官员,而中下层也是普通人。
还有一部分重要性不太大的非国防、民生行业,比如说江南纺织公司,国企部拥有该企业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这家企业从规模上来说,已经是帝国第一纺织企业,在帝国本土有雇员超过五万人,而在国外也有不少办事处和员工。
但是这么庞大的纺织企业,其管理层里除了财务总监是国企部派遣的官员外,其他的清一色的都是职业经理人。
对于这些企业,国企部以投资人的身份,通过董事会进行掌控,一般不会直接干涉其经营。
不然的话,都要派人直接管理,国企部也没那么多官员。
国企部的行动是快速的,当天接到指示后,当天召开会议,很快就是确定了下来,成立大唐电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帝国所有电报业务。
电报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目前除了一个名字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连管理层目前都还没有。
国企部高层对新电报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是犹豫不决!
天津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进京不易()
宣平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上海北岸火车站。
孙学坤在两个随从的陪同下,进入了火车站然后登上了开往金陵城的快速列车。
进入了一等车厢坐下后,孙学坤静静等待着火车启动,同时也是思索着这电报公司到底该怎么搞。
他是昨天接到金陵城方面的紧急传信,让他立即奔赴金陵城就任新成立的电报公司总经理一职。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国企部官员,历任江南武器公司副经理、长江航运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了大唐铁路总公司下属的直隶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将近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表面上看是从政,挂着正三品的官衔,但他从入仕的第一天起,实际上就一直在国企部下属企业工作。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他也是个职业经理人,只不过只受雇于国企部而已。
他们这样的国企部企业管理人,大多如此,虽然有着官身,不过他们还是和正统的官员不一样。
别的不说,至少收入是比那些正统官员高一大截的!
而且这还是合法收入,他们的薪资基本是照比民间职业经理人的薪资,企业办得好了还有不菲的分红。
不过也不是没有限制,比如说现在,他在直隶铁路公司干的好好的,眼瞅着自己主办的江南大铁路的京沪段的复线扩建计划接近完成的时候,却是被国企部的一纸调令,直接调任电报公司总经理。
其实他挺喜欢干铁路事业的,建设铁路所带来的成就感,比早些年在长江航运公司运营航线带来的成就感更丰厚,嗯,钱也更多!
而到现在为止,他对这电报公司的了解只局限于调任文件上的寥寥几百字,甚至他现在都还搞不清楚这电报到底是什么玩意。
不过,身为国企部官员,享受着超越普通商人,职业经理人的政治待遇,又是拿着堪比职业经理人的丰厚待遇,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国企部的调令他无法拒绝!
所以他是昨天开始连夜交接工作,然后今天一大早就是赶来火车站乘坐火车了。
略微等了一刻钟后,通往金陵城的快速客运列车准时出发,蒸汽机车头冒着白色的水雾,巨大的铁轮开始转动,并带动着后方的多节车厢缓慢前行。
一开始速度还是很慢,甚至比人行走的速度还要慢,但是速度却是越来越快,很快火车就是发着哐当哐当的声音,在原野上的铁轨奔驰起来。
当火车提速完毕进行稳定速度巡航的时候,孙学坤就知道,此时的火车速度已经是达到了每小时五十公里。
这是目前国内客运列车的巡航速度!
而在数年前,这个速度只有每小时三十五公里,后来逐步提升到四十公里,最近几年则是提升到五十公里每小时。
虽然看似提速幅度不大,但是每一次的速度提升,其实都意味着技术的进步。
首先是火车车头的马力越来越大,同时安全性能也是越来越好。
毕竟提速不仅仅是速度快了就行,还需要确保安全,速度越快的火车其安全性也就越难保障。
火车出站后,孙学坤并继续坐着,而是躺在了卧厢里休息。
虽然他乘坐的乃是快速列车,沿途只会在少数几个大站停车加煤加水,不过这一趟的旅途依旧需要一天!
火车继续哐当哐当的形式着,中途在苏州、镇江等站点停下来过,不过停车的时间很短暂,加煤加水后就会继续前进。
等到了傍晚时分,火车终于是驶入了金陵东站,孙学坤带着随从下车后,随手招了辆马车,然后前往老城区。
进入老城区后,他在国企部直属客栈下榻!
这是国企部自身开设的招待所,并不对外营业,只免费招待国企部的官员。
不过孙学坤心里其实是不太愿意住招待所的,因为这条件实在太差。
帝国里公认的,现在官办的招待所条件都不咋地,这是因为往来官员都是免费入住,吃喝,招待所所需的经费只能是来之于直属部门的拨款。
一开始呢,其实条件很不错的,各衙门其实不缺这点钱,但是前些年太子私访了一次税部的招待所后,对其内部的奢侈目瞪口呆,说这招待所里的条件,比他的东宫都要好。
比东宫还要好!
这句话就是导致了当时一大批人倒霉,丢官去职的不在少数,被判处死刑的更多。
这后来,各衙门就是很自觉的削减了经费,后来吏部直接把招待经费列为重点考核目标,但凡地方的招待经费多的,考评是别指望能好到那里去。
而这样一来,官员们又不爱入住了,而是拿着官方的经费去外头住饭店。
但是这也没持续多久,后来太子李暠又补了一刀,直接向圣天子李轩建议,官员在国内出差,不给补贴任何经费,一路吃喝只能住在当地招待所,不花钱。
因为招待所都是各地方衙门或机构自己开办的,花的都是当地衙门的钱,而当地的官员为了控制招待经费,免的考评变差,所以都是非常吝啬的,一般都是只维持最基本的运转,绝对不会多给一毛钱。
反正招待所这玩意,都是外来官员住宿吃喝,他们本地官员又不能去。
这持续几年下来,官方招待所的条件自然是好不到那里去。
这种情况和前明时代的官员不修衙门建筑差不多,你不修没人说你,但是你如果修的太好,就得小心丢官去职了。
前明的不修官衙,这衙门还是官员自己住和办公的呢,而大唐的招待所呢,那都是外来官员主的,当地官员自己又不住,所以啊,大唐官方招待所的条件之差,也是可以预料的了。
如果受不了招待所的环境,你也可以自讨腰包住外头,官方也不反对,不过很容易被御史盯上就是了。
好在这里是金陵城,也是国企部直属的招待所,就算国企部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愿意被抓到把柄,严格控制招待公费支出,但是好歹也有个三流水准。
热水什么的还是好的,就算房间还是个三人间,他和两个随从住同一间,晚饭吃的也只是很普通的饭菜,三个人,三菜一汤,而且他可以很肯定,这厨子的手艺就是普通厨子,雇这么一个厨子,月薪不会超过五元。
晚上睡在三人间里的硬板床,盖着都打了补丁的被子,孙学坤不由得感叹:进京不易啊!
如果不是为了影响,他都打算直接入住秦淮饭店了。
那才是金陵城里最高等级的民营酒店,高端商业人士的最爱,而他孙学坤又不缺钱,每年的薪资和分红加起来也有上万呢。
不过,他这一次来金陵城是公务在身,必要的影响还是要注意的,所以只能委屈自己住这国企部直属的招待所了。
毕竟是个官员的身份,虽然自己有钱也不能乱显摆,不然的话很容易惹上麻烦。
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够被陈立夫那样,能够毫无顾忌的享受的。
因为不是每个官员的钱,都和陈立夫一样干净!
人家陈家在陈立夫入仕之前就是巨富,地窖里藏着几十万现银的家族,后来陈家陆续投资不少工商业,虽然这些年为了顾忌影响,已经是不会直接投资一些容易引起麻烦的产业,大多数都是以基金股票投资为主,而且购买的股票往往都是大型企业,也不会在一个企业里占据太多的股票份额。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陈家的资产其实膨胀的非常快速,早些年家产估计也就几百万,但是现在,连陈立夫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家族到底有多少钱了。
而关键的是,这些钱还是来的干干净净,哪怕是御史去查都挑不出毛病。
而陈立夫又是老老实实交税,一文钱税款都不偷不漏,以至于让税部那边都是找不出毛病来。
但是,像陈立夫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屁股干净的没他钱多。
钱多的没他屁股干净。
所以陈立夫愿意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也不怎么在乎他人的目光,甚至很多官员避讳的微服私访青色小楼,陈立夫都是不避讳,当然了,他不会直接去青色小楼,一般都是直接邀请出来去游山玩水啊什么的。
孙学坤呢,没陈立夫这样的胆子,钱也没他的干净,所以只能是心里头埋怨一番,然后难受的睡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是起来,梳洗一番后直接前往国企部衙门。
在那里,他见到了好几个国企部的高层,甚至还就见到了国企部的尚书。
而见到的人越高级,也就越让孙学坤疑惑,这电报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会引起如此重视。
见多了人,又是开了场会后他才是知道自己即将担任总经理的电报公司到底是干嘛的。
他不是什么理科专业人士,电磁什么的他也搞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他理解电报公司的本质!
这说白了,不就是一家驿站公司嘛!
只不过以往的驿站体系,是用马匹、火车、轮船等传递信息,而现在,是用什么电报传递信息。
而当了解了电报公司的本质后,他也就是明白国企部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了。
而如此重要的公司,让自己来搞,说真的,现在的他有些担心自己会搞砸了。
一旦搞砸了,后果怕是不小啊!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电池()
在国企部里和那些大佬们开了几天会后,孙学坤立马就是行动了起来,这不行动不行啊,国企部主导的第一批投资都已经是到位了,管理团队也是给孙学坤给搭好了,就连电报机的相关专利都是帮他从皇家理工学院里拿到了。
这一次,大唐电报公司并没有采购购买专利授权的方式,而是直接买断了电报的相关专利,比如说发报机、收报机、信息编码等等。
当然了,买断的只是整机的技术专利,其他部分专利还是只能购买授权,比如说电池这个重要零部件。
电池可不仅仅是用于电报的,而且还可以用在诸多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就是展开各种电学研究。
而且这电池的专利早就授权出去了,皇室资产科下属的九江电器公司在四年前就获得电池的专利授权,目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生产电池的厂家。
目前的电池应用,一大部分是用于科学研究,因为这是科学家们比较方便、安全获得的电力供应,至于采取其他方式直接发电,太麻烦,复杂,而且不安全。
现在嘛,电池的另外一大应用自然就是电报了。
除了九江电器公司外,国内还有其他两家公司,其中一家乃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上海电气。
只不过这家电气公司的主要业务并不是电池,而是舰载发动机、电动机等系统,主要是为海军的电推炮塔系统做配套,另外一家则是国企部下属的赣州电线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各类电线,不过也有电池的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国内有三家企业拥有电池的专利授权,不过真正把电池当成主营业务的还是皇室资产科的九江电器公司而已。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电气公司,都是刚成立的大唐电报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没办法,国内的专业电气公司就这么三家而已,可找不到第四家了。
大唐电报公司如果想要架设电报线路的话,其实还远远不够,他必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或者干脆自建零配件工厂。
毕竟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搞出的电报机只是一个试验产品而已,成本基本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但是大唐电报公司却是不能这样啊,他必须考虑到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孙学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各个地方,寻找合格的供应商,比如说电线,目前只有赣州电线公司干这个,小小一家公司的产量可不够,而且为了控制成本,同时也是为了分担风向,必须要有更多的供应商。
而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又或者是比较特殊的,孙学坤则是准备自建,直接收购现成,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的工厂自行生产。
除了这些生产和技术上的准备外,孙学坤也是愁着该如何确定第一条电报线的选择。
电报线路不是可以随便选的,因为目前的电报设备生产成本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单单依靠官方收发报的话,那么就太亏了。
官方根本就无法承担这么大的行政支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当年的驿站体系一样,进行商业化,通过收费寄信寄物以分摊成本。
而帝国的驿站体系进行改革之后,成效是明显的,这么多年来基本不需要帝国进行专门的补贴支出,它自己就能造血,然后向全球扩张。
改革之后的邮递司,在本土各地以及海外领地拥有完善的邮递网络以及大量的工作人员,火车、轮船、马车、马匹等等。
如果单纯以规模资产来说的话,其实邮递司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公司。
只是,邮递司不是商业公司,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官方机构,只是其民间业务采取商业化运营而已。
孙学坤觉得,这电报公司虽然核心使命是快速传递行政公文,唯一大唐统一,但是也可以划出一部分资源进行商业化运营,收费拍发接受电报。
除此之外,他还得和邮递司进行合作。
因为发电报的时候,人们可以直接去电报局里,但是收电报的话,当地的电报局收到的电报后,是需要送过去的,不然他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当地的邮递系统,把电文当成信件进行邮寄,就和报纸的投递一样。
大唐电报公司找上门去,要和邮递司进行合作,邮递司自然是不会,也不可能拒绝的。
毕竟这也是生意,可以给他们带来利润的。
当确定了电报会进行商业运营后,首条电报线路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必须是有充分的通讯需求的地方才行。
而当代帝国,什么地方最符合这种条件?
自然是金陵和上海!
所以毫无疑问,第一条电报线将会是在金陵城和上海。
为了缩减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维护,更是为了电报线路的安全,电报线将会沿着铁路线进行架设。
这荒郊野外的,也就只有铁路沿线比较安全了,不然的话,分分钟都被人剪了电线给卖掉。
而铁路呢,这么多年来大唐官方的执法机构,已经是用铁和血告诉了那些刁民,敢破坏铁路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在当代帝国里,破坏铁路设施等同于破坏军事设施,基本被逮到了就是枪毙的下场,连牢饭都没得吃。
如果是在边疆地区,比如西北那边,因为西北铁路乃是供应前线二十几万大军的命脉,所以是罪加一等,死罪再加一等,自然是连坐了。
除了抓住就枪毙的严苛法律外,各地方驻军也是有义务保护铁路,日常会进行巡逻。
而电报线路,和铁路路线具有差不多的性质,所以经过和大唐铁路总公司协商后,确定电报线路将会直接修筑在铁路线上。
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让孙学坤忙了个脚不沾地,这来了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