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新造的船只,哪怕是跑近海航线的船只,普遍也都是千吨起步,而远洋船只更是两三千吨往上,四五千吨的大型货轮已经是开始大规模出现了。
运输船只吨位的急速上涨,钢铁价格下跌,再加上帝国的工业革命爆发,对货物的运输需求极大的,以及向全球的扩张、移民,由此导致了大唐帝国的各类船只总吨位急速上涨。
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不管是本土的沿海运输还是内河运输,又或者是远洋运输,都是需要大量船只的。
大唐的铁路能够在十几年里从零到有,一下子搞出来如此庞大的铁路网,这航运发展的这么快速也是清理之中。
当一个人口有两亿多人的庞大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政局稳定,没有大规模内乱的庞大帝国进行工业革命之后,所爆发出来的能力是庞大的,甚至是后人都无法想象的。
原时空里,人口不过几千万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之后,都能够发展到如此程度。
而人口达到两亿多的大唐帝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的巨大。
其实如今的这几百万吨船只吨位,都还是因为大唐算得上是一个内需导向经济的国家,如果是和原时空的英格兰一样属于外贸型经济的国家的话,这船只吨位早就飙升到千万吨以上了。
毕竟现在大唐的造船业相当发达,如果说市场有需求的话,他们完全可以短时间内造出更大吨位的船只来。
因为对于如今的造船业来说,其实造船挺简单的,甚至远远没有木船只带那么复杂。
很多河边的小船厂,都能够造载重上百吨的小铁船。
因为他们造船的话,其实也就是一个组装工厂而已,作为核心的船用各类钢材,有国内的数大钢铁公司提供,加工的设备有机械公司提供,而蒸汽机的话,国内如今可以制造生产蒸汽机的厂家有足足十几家呢,有便宜的有昂贵的,其动力从几匹到几千匹的都有。
同时这年头的船只,技术标准要求也没有后世那么高,普通商船,尤其是在内河、湖泊跑的船只,人家船东要求其实挺低的。
当然了,这里说的技术要求低,只局限于部分要求不高的民用船只,但是军用船只以及部分远洋船只,技术标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这一类的船只建造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能够建造大吨位,尤其是五千吨以上船只的造船厂,目前国内其实还不算太大,加起来也就那么十几家而已。
至于能够造万吨船只的,目前就只有两家,一家是香港鼎盛造船厂,而另外一家则是江南造船厂了,不过很快青岛海军造船厂以及沙面造船等其他几家造船厂,也将会陆续具备施工万吨船只的能力,因为他们的万吨船坞都已经是差不多快要建好了。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十年千万吨()
从设备等建造技术上来说,目前大唐帝国的造船业早已经是完全具备了施工万吨船只的条件,而且也已经非常成熟,唯一的限制也就是资金以及市场了。
因为施工万吨船只,需要更大的船坞,而修建一个万吨船坞可不是什么小时,工程量还是挺大的,施工期久,投资大。
除了船坞外,还有设备也是一个大头,建造万吨船只所需要的各种大型设备多了去,每一件设备都是非常的昂贵。
这也就意味着,造船厂要升级建造万吨船坞的话,需要提前投入巨资。
但是现在万吨船只价格昂贵,运营成本高,能够停泊的港口少,众多企业对万吨巨舰的使用,还是抱有极大的顾虑的,因此万吨船只的市场其实也没有多大。
除了军舰外,目前比较大的一个万吨船只市场,应该就是豪华客轮了,各大航运公司建造大型的豪华客轮,更多的不是考虑运营成本的问题,而是考虑公司品牌形象的问题,而且目前帝国内的民众远洋出行,也习惯了乘坐这些大型的客轮。
同时还有移民屯垦司的大量补贴撑着,因此运营起来虽然成本高,但是也不会亏本。
但是在其他领域,万吨船只就很少了,至少目前来说,货船还没有出现万吨船只,前段时间本来有希望突破这个限制的,也就是油轮了,但是帝国石油公司综合考虑之后,依旧放弃了选择万吨油轮,而是选择了三千吨的小型油轮。
至于普通货轮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行新建造的货轮,都集中在两千吨到三千吨之间,少数是四五千吨的,超过五千吨的都非常少,跟不用说万吨了。
因为大唐帝国的航海业普遍认为,远洋船只,尤其是货轮的话,使用五千吨以下,最好是两千吨到三千吨这个级别的船只,并且还得是机帆船只最划算。
这个吨位能够装载的货物已经不算少了,往往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的需求。
同时这个吨位的船只,在海外领地或者是土著控制区的时候,也能够比较轻易的找到港口停靠并装卸货物,而这一点很重要。
同时这个吨位还能够采用机帆动力,蒸汽机可以让船只保持航行期间的平均航速,同时又可以在大部分航程里,利用风帆以节约煤炭。
现在甚至连风帆都可以直接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取代人力了,这也意味着人手成本大幅度降低。
如今一艘三千吨的机帆散装货轮,所需的人员成本实际上并不会比以往的五六百吨的风帆木船多多少,有时候如果船东胆子够大,还能把成本再拉下来一部分呢。
但是如果吨位太大,那么风帆就失去了作用,只能是依靠蒸汽机动力,这样耗煤量可就大了。
尽管大唐帝国已经是全球各地,但凡能去的港口都建设煤炭仓库,同时也在各处的海外领地开发煤炭,比如说最近几年欧洲乃至大西洋各地区的船只,所使用的大量煤炭,都是从英国那边进口的。
英国那边的煤炭多的很,而且无烟煤居多,质量相当不错。
很少跑到土著国家上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大唐人,这一次都是没能忍住诱惑,跑到了英国那边投资煤矿,雇佣当地人开采大量的煤炭,而这些煤炭的主要客户,自然就是大唐的船只了。
但是,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各处补给港口都设立煤炭仓库,但是这煤炭依旧要钱啊,而且价格不低。
这么多年来,很多工业原料的价格有降低有上涨,但是普遍来说,大宗货物,比如说钢铁等,还是下跌为主。
但是煤炭是个例外,尽管每年的煤炭产量都在大幅度上涨,但是架不住消耗量也同样上涨,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没能继续张家,但是也没降价,基本上和十年前保持同样的价格。
这也意味着,这煤炭价格其实不低,如此也是导致了纯蒸汽船只的运营成本不低。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如今航海界,更倾向于选择机帆并用的船只,而不是说选择纯蒸汽动力的船只了。
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了目前大唐的航海业主要倾向于选择几千吨的机帆船只,而是更大吨位的纯蒸汽船只。
如此倒过来又是使得了造船业在这一领域的船只,越造越便宜,因为这种两千吨的船只,技术非常的成熟,同时订单非常多,使得了越来越多的船厂涌入其中,整个大唐帝国有能力施工两千吨到三千吨级别商船的造船厂,少说也有几十家呢。
而造船厂多了,虽然订单依旧多,但是竞争也大,竞争之下,这个级别的船只价格也是逐步降低了。
如此反过来又是让船东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这个吨位的船只。
这不得不说,算得上是一个讽刺。
而要使得这种局面出现变化,恐怕还要让造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煤炭的价格持续下降,然后各地的大吨位码头多了起来,如此导致采购、运营成本降下来后,万吨左右的船只才能够成批量的出现了。
不过虽然现在都是几千吨的船只,但是和以前比起来也是天差别的了,同样数量的水手,以往只能够撑起几百吨的风帆木船,但是现在,驾驶几千吨的机帆船只一点问题都没有。
诸多因素加起来,导致大唐的船舶总吨位出现急速上涨,并且是上涨到了如今四百多万吨的恐怖数据上。
但是这么多船只,对于偌大的大唐帝国而言,其实依旧是不够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造船厂的船坞上,依旧是正在施工无数船只,手头上还有更多的订单在排队的原因。
大唐帝国的交通司认为,目前帝国对船舶的总吨位需求,维持在五百万吨左右,并且这个需求还在快速增长当中。
以目前帝国的发展来看,十年后,对船舶的需求总吨位将会达到千万吨。
如果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乐观一点估计,这个数字兴许就能够变成两千万吨。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业大爆发()
目前帝国的船只虽然多,但实际上依旧不够用,这要挪出去大量的运力给南洋各国进行运输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但是此事又关乎帝国在南洋的整体布局,不能不做。
一旦搞成了,三五年内,偌大一个南洋半岛以及南洋诸岛,除了极少数没有开化的食人族之类的野人,其他的土著将会全部搬迁到非洲去。
到时候,大唐帝国就能够轻松的接受整个南洋地区,然后进行移民。
不用担心本土化等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
因此,哪怕是运力不足,也得把这些南洋土著给运到欧洲去。
为了解决运力问题,这一次官方直接出面,移民屯垦司和数大航运企业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这些合同包括雇佣航运公司运输南洋土著移民到非洲去,同时也包括了后续长达十年乃至更久的帝国本土移民。
目前帝国外务部已经是和南洋各国签订了相关的协议,根据相关的协议,后续这些国家土著的移民运输,将会有帝国方面提供相关的业务。
当然了,就和其他物资提供等等一样,这些都是要收钱的,而且还不便宜。
土著们自然是没钱的,但是这不要紧,大唐人还可以提供贷款。
这一系列的合作协议里,最后的落实,有一部分还是需要移民屯垦司来做。
因为大唐帝国里,也就只有这个机构最擅长搞这种大规模移民了。
移民屯垦司为了做事,自然是需要众多的船只的,而如今移民屯垦司内部,除了少数大型移民船外,他们自己已经是很少有自身的官方移民船的,都是直接和各大航运公司进行合作雇佣他们的船只,或者是给予他们船票补贴等等。
如今南洋各国的运输业务,就是由移民屯垦司出面,和国内的数大航运公司签订了相关的运输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帝国的多家大型航运公司,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内,把南洋地区的四五百万人口运输到非洲去,同时呢,这么多人路上以及到了非洲后也是要吃喝拉睡的,有些是他们自行准备的物资,而有些则是准备从大唐采购的物资,当然了,也是用的贷款。
这么多人以及物资,所需要的运力是相当庞大的。
为此,各大航运公司都是密集向各大造船厂下了众多的订单。
而且很多明显都是应急用的临时订单。
比如说太平洋航运公司,他们聪明的很。
他们专门订购了一批专门的运输船,这些船只的吨位普遍只有一千吨左右,虽然是机帆动力,但是蒸汽机都是老款小动力的蒸汽机。
然后呢,这些船只的船舱都是进行了专门的间隔,并得到了最大的利用,能够运输更多的人员。
同样吨位的这些专门人员运输船,其运输人数要比其他客运船只多出来至少三倍以上!
最关键的是,这些船只简单的很,技术标准要求相当低,基本上随便找个差不多的船厂就能够生产了,很多长江边上的造船厂都能够生产这种船只。
当然了,价格也是便宜的很
这已经不是太平洋航运公司第一次干这事了,之前他们承接西班牙订单的时候,就已经是搞过这种事了,目前他们公司旗下,已经拥有三十多艘这种专门的廉价运输舰,往返世界各地为西班牙人、帝国的数大劳务公司运输着人员。
这一次增购船只,那是因为该公司已经反复和移民屯垦司确认了后,这一次的南洋各国移民行动,将会参照帮西班牙运输劳工的方式。
帝国航运法很明确的规定,船只搭载人员的时候,不得进行超载,并且需要为每一位乘客都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比如救生衣、救生艇等。
不然的话,是无法通过相关衙门的批准,拿不到相关的运营证件的。
此举,是帝国官方为了保证移民在旅途时的安全。
帝国子民的生命都是很宝贵的,哪怕是一无所有的移民对于帝国来说也很宝贵,可不能让他们和那些土著劳工们一样,出一趟海就死个百分之十甚至更多。
但是,相关的这些法律,自然是只用来保护帝国子民,土著可不在帝国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比如说,最近几年,有些在欧洲的大唐商船,偶尔也会搭载一些欧洲人旅客赚点小钱,这个时候可没人在乎欧洲人的乘坐环境咋样。
同时最近大唐帝国一直都是帮西班牙人运输各地土著前往美洲地区。
这环境就更糟糕了,早期帝国提供的船只,清一色的货船,至于西班牙人往里头装多少人,大唐可是不管的。
反正他们是按照满载一趟收取运费的,又不按照人头数收取运费!
后来西班牙人还是觉得运输成本有点高,这才有了太平洋航运公司搞出来专门的运输船帮他们运输劳工。
如今对于客户不是西班牙人,而是南洋各国了,但是对于各大航运公司来说依旧差不多。
反正他们是按照船只跑一趟收钱,至于各国土著当局在船只上装多少人,帝国官方不会管,他们航运公司更不会管,反正船就那么大,载重量就那么大,你们土著爱装多少人就装多少人。
有本事在甲板上都站满人,那也是你们土著的本事!
这种廉价运输船的航海性能自然是不咋地,甚至遇到风暴了还比较危险,帝国官方已经是多次对太平洋航运公司以及其他几家采购了类似船只的航运公司提出了警告。
不得将这一类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船只用于运输帝国子民!
同时必须为船只上的船员们提供最充足的安全保障,比如说救生艇之类的。
但是,这样的廉价运输船只,虽然看似不咋地,但是却受到了西班牙人的极大欢迎,如今南洋各国对这种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船只也是非常的满意。
因为足够廉价的同时,这些船只看似装载的人数不少了,但是好歹也是千吨船只,移民们的实际乘坐条件,比那些几百吨的风帆木制船依旧要好得多。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第二轮爆发式增长()
这几年,西班牙人可是一直加大了和大唐在航运方面的合作,他们自己的船只不够多,而且跑得慢,受季节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很多西班牙商人,实际上早就开始雇佣大唐的运输船帮他们运人运货了。
货物运输这些不去说,且说人员运输。
对于这些西班牙人来说,如果劳工在旅途上死太多了,也是很大的损失,能够够不死还是不死来的好。
而太平洋航运公司的这种人员运输舰,看似条件不咋地,但那是和客运船只相比,但你要是和西班牙人,和英格兰人用来运输奴隶的船只比起来,那条件就好太多了。
太平洋航运公司收到南洋各国搬家的刺激,一口子下了几十艘船的订单,而且接到这些订单的也不是什么大型造船厂,基本上都是那种中小型造船厂,很多都是建立在内河的造船厂,技术不咋地的那种。
但是这种千吨人员运输舰,技术很简单,很多内河造船厂都是可以造的。
太平洋航运公司这么干,其他航运公司同样也是这么干,都是订购了不少的人员运输舰。
这些航运公司都是为了南洋各国搬家而准备的时候。
同时也是为后续几年的帝国更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做准备。
移民屯垦司和他们签订的合作协议,除了给南洋各国搬家外,还有自身的移民活动。
这些航运公司一个个也都是精明的人,从这他们已经是看出来了未来的客运业还会大幅度上涨,同时货运行业也会继续大幅度上涨。
为此各种客运船只和货运船只的订单是如同雪片一样飞向了各大造船厂的案桌上。
这些客运船只,可不是什么简陋的人员运输舰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客运船只。
对于这些专业的客运船只,帝国都是有着严厉的规定的,对建造的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标准都是有些严格的规定,以最低限度确保乘客们的安全。
同时考虑到运营成本问题,各大航运公司新订购的客轮都比较大,普遍吨位都是超过了三千吨,五千吨以上的都有很多,甚至几家龙头航运公司还下了万吨豪华客轮的订单。
自从太平洋航运公司下单了万吨豪华客轮新太平洋号,虽然这艘豪华客轮还没有建成,但是其他航运公司也已经是陆续跟上了。
航运公司里的老大,长江航运公司也已经是下了一艘万吨豪华客轮的订单。
航运界的老二,冯氏航运公司也是不甘落后,也是下了一艘万吨豪华客轮的订单。
然后还有排名前十的航运公司,陆续都是下了万吨豪华客轮的订单,算是正式掀起了万吨豪华客轮的竞争。
到时候,这些万吨豪华客轮,将会成为远洋客运的新典型,这些庞大的万吨豪华客轮,如果三等舱设置的多一些,沿途停泊多一些,那么一次性就可以运输好几千人呢。
当然了,这些豪华客轮就算建造出来了其实也因为费用比较高昂,同时数量少,因此到时候能够实际乘坐的人恐怕不多。
对于大唐帝国每年数十万人的外流来说,区区几艘豪华客轮几千人的搭载量完全不算什么。
更多的移民运输主力船只,还是数量庞大的普